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3:3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

高三年级——李艳辉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义简释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

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

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学中,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学生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在工作中,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学生。

第二篇:礼记心得体会

学习《礼记》心得体会

半截塔中学:赵秀双

《大学》一篇,作为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提出的“三纲”、“八目”等重要观点可被称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脱出一个学术流派来看,《大学》中简单明确的观点与古今多数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也都有相通。

而“大学之道”,究竟存于何方、归于何处,是一个最基本、却也最难回答的问题。《大学》一篇之所以能流传甚广,也就在于它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不意在学术而意在整个社会的解答。这一解答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也融入了整个社会的血脉,以一种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传承至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中举例说:“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其实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不能否认,由于先天的具有或是后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实就已经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合乎品质,需要的是“唤醒”。

这一“唤醒”看似容易,却往往要面对一堵堵沉睡的墙。在耐心被耗尽之后,对民众的道德教育就沦为了简单易行却基本无效的幼稚化教育。“幼稚化教育”的出发点绝非愚民,而是要启迪民众。但其致命之处就在于,把社会大众当做“零基础”的愚民进行教育。

在当下,面对“道德滑坡”这一类愈发猛烈的抨击和指责,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并付诸实施,却始终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导致了道德教育轰轰烈烈,而道德水准却又并无想象中的触底反弹,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运动化地进行。但其实,民众从不缺乏道德知识,而只是不想运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输重复的知识,只能是短暂刺激,从来都不是长久之计。似乎我们该去重拾起《大学》中所说的“明明德”,吹散掩盖美德的阴霾,使其发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学之道,在亲民。

《大学》引《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亲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变革,“新”是发展,“新”是从过去到现在,“新”从现在到将来。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中所说的“新”却并非是与“旧”相对,甚至是与“旧”相合。“新”的本质是不断调整而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无论道德上、物质上,人与社会总是会出现种种矛盾。在特定的历史情形下,我们会将其归于时代的变迁使得人的角色出现了错位。因为个体总是太渺小,经受不住环境一丝一毫的改变。但从一个普遍性的意义上说,绝大多数时间和地点,世界运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却不能消除人和社会之间的碰撞——是人在变,而非世界在变。也许有某一个瞬间,你与世界、社会是如此契合,可这种状态却无法维持。风吹草动都会使得你于不经意间与那一点错离,而只好通过不断的修正错折往返。

新,归根到底是对“正确”的动态保持。或许正确的标准没有改变;或许世界未变,人却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许世界变了,人却不为所动。无论变与不变,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战,结果由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的最终追求,并且有具体的蓝图。《大学》中描绘道:“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有些令人惊讶的是,大学之道的目标没有设定为人人的道德标准都向“君子”看齐,而是很大度地给出了如此宽泛的标准。

这种包容的理想目标,对现今社会所追求的和谐共生非常有借鉴意义。多元的追求与发展,并不是我们迈向一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渡,而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本身。道德标准的高低之间存在角度的差别,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应当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不同价值标准之间的共处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而非“忍让”。后者所带有的对优劣的判别,会使得不公正的取向产生。

所谓“至善”,“至”在社会秩序井然,“至”在个人的选择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拥有最丰富的可能性。“善”的标准可能太过虚无、难以设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的善与每个成员的善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前者只不过是对后者的概括。而对每个个体来说,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选择来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会代劳。这样的选择过程,既是为了满足个体,同样也是在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对不同可能性的尝试机会。

大学之道,在求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对个人修养而言也好,对社会发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没有终极答案。《大学》一文对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所认可。但我以为,《大学》更大的意义在于探索本身。

从古到今,无论个人、集团、社会,都会经历许多痛苦与灾难。但他们探求“大学之道”的步伐却从未被打击、失败阻挡。思考者们、践行者们,都怀抱着让个人、社会变得更好的不灭希望,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不断探索着。

他们是寻路者也许他们从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却也一步步地以双手之力推动社会与其中每个个体的前行。也许他们得出的结论相悖,也许他们采用的方法相反,但他们对世界的热爱与执着,将后人和身后的世界改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寻路直至今日。我们都对完满的人格、美丽的世界有着同样热切的憧憬,我们也在寻路。也许你对《大学》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赞同,也许你的心中有另一条前行之路,也许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难下决断。每个寻路者都投射出一点星光,因为你曾为人与社会的前行贡献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没有哪一颗星能够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却能联结起一个宇宙;没有哪一个寻路者能够为最理想的未来给出一劳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寻路者却将脚印踏满了追寻历程中的每一寸。

第三篇:学习礼记

学习笔记<二> 关于改命1

(2013-04-14 17:26:50)

“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

“改命这个东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变你的灵魂,如果用术语来说就是清除你不想要的因果,但是这也是最笨的法子,因为你已经经过的千世万世,你所带的因果怕是比星辰还要多。总不能遇到一个清除一个吧。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行智慧,佛家所说的寂灭,寂灭的就是你所带的因果。佛头证悟的就是这样的大智大慧。

而道家所修的是清静无为,其实也是同样的境界,清静就是了断因果,心能定下来,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由个人感情做事,顺应天道而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个善不是善良的意思,在老子的时代善这个字根本就没有善良的意思。老子所说的善是指擅长,善于。就是说天道其实是没有感情的,你想好好过,就必须会做事,知道怎么做事,就是能够顺应天道。

那么对于普通人怎么去改自己的命运呢?其实多看看道德经,多看看金刚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个世界没有秘密,改命何须求人,增加自己的智慧,明心见性不好么?我倒不是说去求一些高人没有用,只不过你要知道,这个世界该还的总是要还的,即使高人可以帮你改命,你拿什么去回赠呢?下辈子作牛作马?更何况真正的高人是不会去做这件事情的,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顺应天道的人怎么会去做违背天道的事情?

很多人的抱怨自己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机缘。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准备好了,老师自然就会出现。如果你依然在痛苦和不幸中挣扎,那么说明你的灵魂还是想继续玩这个游戏。

我曾经在游乐园看一些人玩过山车很是不理解,我觉得那样痛苦极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后来我知道人总是追求刺激,特别是他们以为自己是安全的时候。其实命运何尝不是如此,你的灵魂认为你是安全,所以玩着不同的游戏,越是激烈的人生,如同越是惊险的过山车。只是因为你想玩而已。”

“任何一个国家的未来都是在孩子的身上,从今天开始,我想讲讲怎么养命和怎么改命的问题。

有人觉得命运不是天定的吗?为什么能该改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命运是能改的,而且越小的孩子越好改,不仅能改,而且还能养出你想要的样子。

这个本质很好理解,你想,有同样八字的人很多,为什么命运还是不经相同呢?因为他们人生的格局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说秦始皇和一个乡下养蜂的人是一模一样的命格,秦始皇管着九个郡,那个养蜂人管着九个蜂箱。。

我想要告诉各位要做父母亲的,和已经做了父母亲的事情就是如何让你的孩子生命的格局变大。

首先引用一段师父说的话:

古人“三岁看大”的含义,就是可以从一个孩子三岁的行为和心理模式,看出这个孩子成年后的状态。如果是“不成长的心智模式”,将来就是一个“成年儿童”,古人认为就是不会有什么出息。因此这个小孩虽然父母入学的愿望很强烈,依然被放弃了,因为学堂的老师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个心灵不肯成长的孩子身上。特别是这孩子背负了家长太多的“理想”,几乎是家长的世界中心的时候,我们更无法承担这种责任,只能选择放弃。

“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呢?有两层的含义---如果三岁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苗头,如果不校正的话,到了七岁就会形成强烈的惯性无法改变了,基本上这种行为心理模式会持续到老。另外,七岁的时候,古人说“童蒙已开”,也就是说开始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如果很清晰明白的话,将来到老的成就就会比较大,都会是很有思维的人;反之,如果思维这时候还是糊涂一团的,就会到老都是糊涂蛋;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命”已经定了。本来命也不是不能改的,但只是对于“上士”才可以主动地改命;大多数人都是“下士”,都是跟着命来走的,因此基本上就是到老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首先,计划要孩子的父母们,请从孩子的-2岁开始养起。

都说“子女是债,欠债还债,无债不来”,父母们多生累劫以来,恐怕都干了不少坏事,欠了不少债---包括命债!这些债,你还不还?假如你的前生曾经干过坏事,逼得对头家破人亡。这一回对手可能就要讨债上门,肯定生下来就是混世魔王一个,无论你如何努力,结果都会很悲惨吧?说不定也会被这小子弄得家破人亡,一报还一报。有不少家庭的父母,就是被孩子活活气死的,还有不少父母死在孩子的刀下。

可看有些人家,添了孩子后,反而家庭更幸福,更快乐了,小日子过得美美的,让人实在想不通。其实也别羡慕别人,别家的孩子是善缘。家里来个善缘的话,本来不好的很多事情会因为这孩子的出现而转变,而且这孩子都不需要大人操心就会“很成器”,处处让父母宽心和开心。你家没有善缘,怪谁去呢?谁让你乱结缘呢?

避免恶缘有办法吗?当然有!古人早就教了你办法,可以让“债主”不来上门;可以让父母只结善缘,远避恶缘。怎么做呢?看看《了凡四训》,别来问我,这个书上已经清清楚楚告诉你了,如果你连这点功课都不愿意做,就别提什么改命之类的东西。

因此,如果相信佛学,想要过幸福生活的话;生个孩子,就不是简单地“受孕”这么简单了----你得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受孕这一刻来的孩子,不是你前世的冤亲债主!因此,生孩子的考量,需要从-2岁开始,这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

-2岁要做的功课就是保证你的孩子和你是福缘。

那么0岁的孩子,你最应该做什么呢?

0岁就是我们说的胎儿时期,我们都知道要胎教,可是胎教应该怎么做?”

“先补充一点魂魄的知识

人有三魂,第一魂胎光,也称天魂或主魂;第二魂爽灵,也称地魂或音魂;第三魂幽精,也称命魂或色魂。三魂当中,“天魂”是本我的原始面貌,来源于八识中的“末那识”,也就是“我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命魂”是附在肉体上的一部分灵魂信息,笼统来说,即是

人的显意识;而“地魂”则是随着起心动念而飘游于体外的部分灵魂信息,也就是八识中的“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是人身的主魂。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天魂每归身中,即制御阴魄,百神交会,令人灾邪不侵。人的七魄同归命魂所掌,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形成七魄。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其中天冲、灵慧二魄属阴,为“天魄”,气、力、中枢三魄属阳,为“人魄”,精、英二魄属阳,为“地魄”,这二天魄、二地魄和三人魄,阴阳相应,同源一体。命魂通过天冲、灵慧两魄主思想智慧,通过气、力两魄主行动,通过精、英两魄主身体强健,唯中枢一魄,乃是七魄的中心。魄依附人的肉身而存在,人死后,七魄随之消散,命魂也自离去。

魂者好静,清新无暇,属阳而气轻,轻则上升;魄者喜动,好向外争斗,属阴而气浊,浊则下降。”

“我们的-2岁的养命,养的其实是天魂和地魂,存善念而聚。O岁养的是命魂,让孩子开始有意识。

有的父母说是做胎教,但是因为不懂,做的事情却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命魂最重要的是要稳定,那么一切不稳定的东西都不应该出现在胎教中。

我来举一些例子吧。

有的父母胎教给孩子听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一般是影响人的情绪的,孩子命魂未定,七情不稳,听这些东西成长的孩子以后的情绪会很容易波动,特别容易被外界影响,一生为情所困。我还听说有人在胎教的时候放《烟花易冷》的,这首歌,有的成人听了都容易情绪失控,更何况孩子。

有的父母,给孩子念唐诗宋词,大家要知道现在的唐诗宋词就是古代的流行音乐,效果见上。

所以说,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做还不如不做。什么都不做,孩子养出来清清静静,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总比被乱作好。

胎教,重要的是父母知道给孩子的是什么。

音乐不是不好,其实音乐对于胎教来说非常好,对于胎儿来说最灵敏的部位就是听觉。那么什么音乐适合胎儿呢?我给出的答案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灵性而充满理性,听这样的音乐才有助于稳定命魂,开发智慧。当然听这个音乐对于设备也是有要求的,巴洛克音乐是复调音乐,和声明显,那么各位父母的音乐器材最好精细一些,过于粗糙的设备是听不出来巴洛克音乐的感觉的。

再来说读书,刚才我说了,诗词什么的不要,那么什么比较好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圣贤之书

对于胎儿来说正能量是最最重要的,那么什么书所带的正能量最大呢?自然是圣贤之书,比如道德经,金刚经,大学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莫过于弟子规。这个讲的是做人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有人做过实验

哦,听弟子规成长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孝顺,正直善良。

那么父母们最好自己来朗读所挑选的圣贤书,这个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是大有裨益的。”

“接下来要生了

这个是自然生产还是剖腹产的问题,其实根本是并不需要争论的。人是哺乳动物,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可以自然分娩的,只不过人呢可能娇气一些,需要借助一些力量,再加上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喜欢运动,自然分娩会有困难,有时候会导致一些危险,所以才有了剖腹产。

那么对于产妇来说,能自己生就自己生,胎儿在顺利分娩的时候,他自己会用力,同时血液因为用力也会得到舒张。其实各位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就可以和宝宝交流,让他自己努力生出来,从这个在时候就要开始教育他,人生就要开始啦,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哦!这样顺产的可能性也能增大。

那么一定要剖腹的怎么办呢?

大家知道,第一个剖腹产的名人是哪吒,哪吒的问题是他因为出生见了刀光,时辰犯了杀劫,所以在封神中只能作为一名杀将。

剖腹产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和哪吒一样,冲动,好斗。另一种就是胆小怕事。

不过各位父母并不需要太担心这个问题,如果一定要剖腹,那么请事先就和宝宝做好沟通,告诉他原因,给予他力量。如果当时妈妈因为麻醉做不到,这就需要爸爸在产房外面静静和宝宝沟通,念念佛号,都是可以的。不要觉得孩子不知道,心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你做了,宝宝一定可以知道。”

“好了,孩子顺利生出来了,下一步是名字。

不知道大家看过一部动画叫《夏目友人帐》没有,我在朋友家看过一点,觉得很有意思,其实日本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倒是很了解。

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古代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称谓,第一个就是姓名,姓代表了他的家族,名代表了他自己。所以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行走于世间的标志,名字的力量和这个人本生的气场是相互影响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说轩辕,感觉气势很强大吧,气势这和轩辕黄帝本身也是有关系的,第二个是字,一般成年的时候,他尊敬的师长就会给他一个字,这一般是包含着师长对于他的希望和期待,以及教诲。

最后一个就是号,这一一般是自己给自己取的,包含的是自己的人生理想啊什么的,表现的是自己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现在,我们一般不会那么复杂,只有一个名字,那么这个名字该怎么取就成了一个问题。

早一点的时候,大约是受琼瑶的影响,很多的父母喜欢梦幻的名字,什么偌遥,紫萱,振宇等等,这样很不好。梦幻的名字代表了你希望你的孩子有如小说一样梦幻的人生,可惜的是那样的人生,傍观者爽,真正处在其中的苦极了,例子见天涯八卦,基本狗血的人生

说的就是那样的人。当然你的孩子不一定会这样,但是这种寓意总不太好吧。

又有一些家长喜欢让自己的孩子显得与众不同,所以会用一些奇奇怪怪的字来起名字,仿佛他的孩子名字和别人不一样,那么人生就不一样了。这个我就不举例了,我听过的名字有的真的太让人哭笑不得。

我想说的是,其一,如果你信鬼神,那么越是生僻的名字,越容易被找到,你想一田的麦子里插着一支水稻,不找你找找谁?当然,要是你的孩子命格极特殊除外。其二,一般来说名字普通一点会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谦虚和谨慎,你觉得一个孩子拿自己的名字当炫耀的资本有什么意思呢?其三,看看历史上有名的人,有几个的名字是很古怪的呢? 后来有一些人知道了一点五行八卦什么的,开始求高人帮着取名字。

这个本来没有错,但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帮另外一个人取名字,那么在无形中和这个人就会有联系,甚至运势也会和这个人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真正有道行的人是不会乱结因果的,让别人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也要想想你愿意和这个人有因果吗?

另外小孩子的八字最好不要给外人看到。万一对方起了坏心,没有给一个好名字,反而盗取了你孩子的机缘怎么办?

所以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方法,但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那么对于一般的父母来说,真的不用那么麻烦,孩子的八字,很容易可以查到,那么在取名字的时候回避一冲突的字下就好。

至于孩子的名字,还是由家人来取,孩子的父母或者祖辈都可以。

我的建议是,各位父母在他胎儿的时候给他读的什么圣贤书,就从这本圣贤书中找他的名字。一来,他很熟悉,有天然的亲近之感,那么他和这个名字就会很契合,可以互相增加气场。二来,自古圣贤,养的都是天地浩然正气,他们的书中本生就存在生生不息的力量,你选用他们书中的名字,其实就是借用了他们的力量,这个是非常能护佑孩子的。更好的是,他们为圣贤,已经超越了因果,那么需要你的孩子去偿还什么。这又是一桩好事。何乐而不为?何必舍近求远呢?”

改命

“改命是根据道家的学说来的。

我们知道八字背后有五行,五行背后有阴阳。改命就是从阴阳运用的一种方法。

道家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的两面,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问题。片面强调阴阳的任何一面,都是愚蠢的,死板僵化的思想,做事情一定失败。这就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合一”,就是阴阳的全然和谐和融合平衡。

出了问题怎样来解决问题?就是“阴阳互补”,互补的方式就是“采阴补阳”----“阳”不足的时候,不是直接加“阳”,直接施加“阳”的结果只会压制“阳”的生成,变得阳气更不足了。所以必须用性质完全不同的“阴”来补充配合,培植阳气。

同样,“阴”不足,就要用“阳”来补,叫做“采阳补阴”。

举一些例子吧。让大家好理解。这个也是以前师父教给我的,非常有意思。

一个男子有点女性化,阳刚不足,柔和体贴,细心有余。根据人的这种心理本性的吸引,他会本能地倾向喜欢一个活泼大方,开朗大气,偏于男性化倾向的强势女子,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都是这样来搭配的。不过,这样的结合并不好,没有做到“采补”,所以会让双方的缺点更突出,优点无法表现。

家庭中这种结构,会让男子的女性化更加突出,阳气受到压制;同时,女子在家庭中的强势地位也会强化保持,继续“阳亢”。最终的结果是“角色易位”,长期下来男的会觉得压抑,女的也会不满意。因为这种婚姻结构违反了他们内心的生物本性,迟早会出问题。

因此要婚姻幸福,必须“采补”。偏于女性化的男子,他必须娶一个“非常”女性化的女子,柔情似水型的典型女性。也就是说要娶“阴”的特征特别明显强化的女子,才能通过“采阴补阳”,来补充自己不足的阳气。跟这样的女子在一起,该男子身上的阳气会越来越强,阴气慢慢退减,这样家庭事业都会很兴旺。

特别阴性的女子(阴气过旺型),也需要与阳气不是太强的男子结合才好。但是这种女子又容易特别喜欢超级强势的男子。但是这样一来,也会更加突出自己的弱势地位,也会造成阴阳两级对立,难以沟通调和。同样这对于男子来说也不利,强势男子也得不到阴阳融合的机会,会更加“阳亢”(阳过了头),最终双方也不会太幸福。

如果是强势的女子,要想生活幸福快乐,也必须“采阳补阴”,就是必须嫁给比自己强势的多的典型的男人。这样就会压抑自己原有的强势心理,通过“采阳”来“补阴”,补足自己的女性魅力。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像女人,女强人变柔情女子也自然,人生和家庭也会很幸福。同时,强势男人得到次强势女人的协助,也会极大地弥补自己的个性缺陷,在生活事业方面更成功,这就是强强联合,阴阳绝配。

可惜的是人总是喜欢自讨苦吃

比如强势女子更容易顺着自己的个性,嫁一个阴柔型的老公,满足自己的“支配欲”。但是由于与自己的生物本性相反,婚后很不满足,会常常抱怨自己的老公“没本事”,老公也觉得很压抑,最终造成失败的婚姻。这也是因为他们不懂也不愿意用“阴阳采补”的方法来弥补自我缺陷而导致必然的痛苦和失落。”

第四篇:大学(节选)《礼记》

大学(节选)《礼记》

一、释题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程颢、程颐兄弟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二、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6],壹是[7]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8]。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三、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5]得:收获。

[6]庶人:指平民百姓 [7]壹是:都是

[8]本:根本。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四、导读

本文为《大学》的第一章,集中阐述了儒家关于教育的宗旨、步骤及作用的理论,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文章的第一节,概括了大学教育的基本宗旨,即以

“明明德”、“亲(新)民”和“止于至善”为内容的所谓“三纲领”。“明明德”,强调的是自我的道德完善;“亲(新)民”,强调的是推己及人的道德感化作用;“止于至善”,则强调的是为善不已、守善不渝的道德境界。它以道德的修养为教育的首要内容,以道德的完美为教育的最高目标,鲜明地体现了自殷周以来逐渐形成并为儒家学派所发扬光大的重德思想,具有浓厚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第二节,反复论述了修养的步骤及其实践结果,即所谓“八条目”。自“格物”、“致知”至“诚意”、“正心”、“修身”都是在讲教育的根本,即自我道德的修养;自“齐家”、“治国”至“平天下”,则是这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化的展开。前者可谓之“体”,后者可谓之“用”;前者可谓之“微”,后者可谓之“显”;前者可谓之“内圣”,后者可谓之“外王”。将这八条合而观之,正是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关系,也正是“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的最佳表述,它凝聚了儒家学派关于人生与社会、道德与政治等问题的思想精髓,表达了完善自我并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其人格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均不无积极的因素,因此成为有志之士用以自励并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绝不仅仅是为了成圣,更有强化其统治,巩固其自身权力的意图。这是我们在学习时必须注意的。

五、语言特色。

大量使用了排比和蝉联句法,造成了一种环环相扣的逻辑感和不容置疑的雄辩气势。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了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六、【思考感悟】

1.《大学》中所论述的“八条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何看待《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第五篇:《礼记·大学》读后感

读《礼记·大学》有感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中《礼记》中的《大学》等篇系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做,然而这中最让我记忆犹新是它的主旨内容“大学教育的内容、目的、步骤、方法及指导方针。这中不仅充满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和论理观,而且洋溢着儒家学者治学修身颇有的价值教育思想。”这让我觉得若人能够依照“大学”的教诲,进德修行,专研学问,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身将受益无穷。然而现在有着大学成长的我,却是小学思想,让我深感惭愧!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人师表不仅要知道其中的道理还应该实践。大学中“齐家”、“治国”、“平天下”看起平平几个字却蕴含着大道理,要想做到这些必须就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心的诚实加上渊博的知识。

在这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然而现在最缺失就是人们的道德品行。最近网上频繁报道女大学生失踪被劫案,这让我们在黯然失色的同时又有几分毛骨悚然,这不仅让我们觉得人们的道德沦丧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不得不让我要向社会呐喊:“我们的道德品性去哪了?”然而这中又有当今大学生的一个问题:自己的内心一定要端正!《大学》把“慎独”作为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即“诚意”和“正心”的根本方法。”这中“慎行”就包括思想慎行和行为慎行。

诚恳待人是我们评判人行为道德的标准。说到诚恳待人就是心意诚实,然而心意诚实就是自我满足。社会上的不公平激起一些人心灵畸形,这就要我们时刻保持心态平衡和自我满足。

育人,首先自己应该饱受诗书的熏陶和拥有渊博的知识。然而又要做到“修己”即教育自己,“治人”即教育别人,修己治人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这时“大学”就告诉我们要“格物”即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万事万物,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教育好别人,这样才能达到“大学”的教育目标。

我们做到了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心的诚实和拥有渊博的知识,难道还怕教育不好人,齐不了家,治不好国吗!我们这些学者就有重于泰山的责任与使命,然而社会就会出现相应的和谐!

以上是碌碌无为的我在这时光荏苒下,读了“大学”一书所写下的感受,希望能在我今后的学者道路上我能带着“大学”的宗旨去“格物”那套教育过程。

下载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大学、礼记》心得体会(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纬地学习礼记

    一、纬地平面选线步骤(交点设计法) 1、项目——新建项目——浏览(保存项目名称) 2、设计——主线平面设计——拾取第一点(或输入坐标值)——插入拾取第二点 按上述方法确定交点线,......

    礼记大学翻译及原文

    《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礼记大学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读。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

    《礼记》

    幻灯片1 《礼记》 幻灯片2 《礼记》简介  内容: 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记录战国秦汉间儒家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  (早期《论》;晚期......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转眼间大二即将结束,在将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欢乐和泪水,有成功和挫折!有人总结,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我......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日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在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两年。行走在大学中的这两年,看着沿途的风景变换,自己的心境也是不断变换,从稚嫩懵懂到成熟,这是一种成长的......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转眼间大二即将结束,在将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欢乐和泪水,有成功和挫折!有人总结,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

    礼记感想

    礼记*乐记*乐本4之感想与领悟摘要:《礼记•乐记》以其内容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超越了相关典籍的模范文本,从乐之本源与特殊性,音乐对人的感化与教化作用,音乐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先人......

    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这个寒假中,通过阅读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在专业课的学习能力上又进了一步。通过对中国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