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走在成长中
行走在成长中
执教八年有余,有缘接触了颇多学子,有幸结识了诸多同行。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自身所不具备的东西。同时反躬自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期在成长的道路上愈走愈宽。
荀子言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也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先哲们对于教师的阐述,对于从教的阐述,让我铭记于心,并以此自诫。归拢这几年的教学体会,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一定要教出自己的特色,讲出自己的风格。特色的形成,风格的养成,首要在于教师对事物人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处事规范;并通过教学行为,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影响。纵观历史上的博学大师,国学精粹,在他们身上,最吸引我们的,最让我们折服的,正是这些功绩、思想乃至风范!因此,德高为师,应该是我们勤以修身的不辍之境。
其次,永葆一颗赏识的心境,使教学沐浴在和谐的氛围中,使师生的心灵始终处在欣赏沟通的循环进行中。尊重与关爱是我们永远秉持的信念,耐心和恒心更是我们践行教学行为的关键。摒弃有色眼镜,保持客观平和的心态,应该是我们登上讲坛讲授课程之前首要端正的行为和心态。
第三,工作理念: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努力让自己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过硬的业务素质,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诸般能力,积聚自己的实力,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勤于思考,敢于创新,让自己始终处在不断的成长之中。为此2010年,我给自己定下的三个课题即完成文史哲学科的交汇融通,完善课本与现实的沟通,形成知识储备与成才做人的统一。
荀子在《劝学篇》中讲到“学不可以已。”教学亦应如此吧!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将继续以踏踏实实的脚步,精益求精的态度,秉持关爱赏识的心态,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奋斗不息!
第二篇:成长,我们行走在路上
成长,我们行走在路上
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岁月的沉淀,是一种生命的历练。当我们走上三尺讲台,就注定要在这条路上挥洒汗水,浇灌希望。
人活着,就是为了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给学生讲讲句读,解释一下习题答案,终其一生也不过一介浅陋的教书匠而已。因此,我们不应把教师当做一个谋生的行当来做,而应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去做。自从加入了青年教师社团以后,在社团中学到了很多。社团组织的活动都很丰富,比如说有针对性的给我们开设了计算机培训,在这次的培训中感受最多的是原来PPT可以这样来做;华校长在这学期还给我们青年教师开设了一次如何评课的活动,受益匪浅;前段时间举行的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更是让我们热情地参与其中„„像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真的数不胜数,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一 调整心态,在“亦步亦趋”下模仿
众所周知,化茧为蝶固然美,背后付出的艰辛却是无法想象的。刚离开校园的我们,就如同一条丑陋的蛹需要不断雕琢、打磨,在一次次失败中褪去幼稚的躯壳。
刚踏上工作岗位,我们意气风发,满腔热忱。总以为凭着这种热情能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年轻的我们需要与时间赛跑,以充沛的精力作后盾,在反复听课中清晰一堂课的基本模式,每天在搬课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与前辈交流。如果想快速成长,就不要把矜持当做不懂不问的借口,否则就永远只能原地踏步。
二、静下心来,在“反复揣摩” 中备课
一名教师,专业技能必须过硬,换言之,课要上得好。唯有精心的备课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备课首先是教师自己把教材消化吸收了。“内化”二字说来简单,做来却绝非两三字能诠释。那是自己对于文本重难点的正确把握,是与作者情感的融合;是对文字的敏感度。于是,有了无数个反复诵读课文的夜晚,有了无数个观看教学视屏的深夜;更有了备课时的一次次否定再否定的教案。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责任,对自己负责。
三、坐下来,在“讨论交流”中反思
刚走上讲台,就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我说过,一位教师教书的水平大概能达到什么程度,关键就看他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三、五年。如何快速成长,除了不断学习,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反思。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也会情绪高涨,那就是一堂不错的课。我会及时总结为什么这堂课上得好,好在哪;有时候学生学得心不在焉,被动学习,我自己也会觉得这课上得索然无味,那就是一堂不好的课,课后会和平行班的老师讨论是什么导致教学的失败,查找原因,努力改正,争取扬长避短。就比如上次的四校联动所上的——《夕阳真美》这节课,在邓老师,韩老师以及同年级组的老师指导下,一遍遍的试上,一遍遍的改教案,再一遍遍的磨课,让我了解到,原来语文教学在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上都很有讲究。再如前段时间学校给了我机会让我去参加锡山区的启航杯,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语文教研组们同事对我的关怀,从接到课题一直陪伴我备课到晚上十点,这真的让我非常感动。这样的教研组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彼此间就像是亲人!良好的教研组氛围,确实有助于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
四、总结
仅仅做这些,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是微乎其微的。我是这样想的:做,就要倾尽全力。在工作中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付诸在每天的行动上。做任何事都需要有未雨绸缪的提前准备,才能让自己做得游刃有余,精彩出众。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不让自己做过的事留有遗憾。这是我的原则。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学校给了我们许多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时就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因为机会从来不会垂青那些胆小的人。唯有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我自信:只要敢做,肯思考,就一定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三篇: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刘洋262班
世界上有这么一条路叫成长,有这样一种方式叫行走。我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行走在成长路上,有朵花叫友谊。
上了初中,我交了许多朋友。我们一起开心,一起悲伤,一起嬉戏,也一起做了许多难忘事。难过时候我们互相帮助,开心的时候我们共同分享。正因为这些朋友,这些他们给予我的友谊,漫长的学习之路才多了一份惊喜。在成长道路上,友谊上帝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友谊是一颗参天大树,给我们提供一方荫蔽;友谊是天边耀眼的星星,为我们照亮前进道路;友谊更是一朵盛开的鲜花,把我们的生活点缀的五彩缤纷。
行走在成长路上,有缕光叫母爱。
回家后看到的依旧是你忙碌的背影,双手一个不停地干着活。瘦小的身体却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累了也只是做一小会儿,拍拍双手接着干。饿了帮我准备饭菜,冷了帮我添衣加被,病了在我身边……你给的爱是无私地,伟大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一个个音符,一个个拍子几句简单的歌词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是一把伞,帮我遮风挡雨;母爱是一杯水,让我时刻温暖;母爱是阳光,照耀在我心上。
行走在成长路上,有盏灯叫书籍。
书籍伴我行走过了十七个春秋,书记陶冶了我的情操,更充实了我的生活。在成长的道路上,书是我不可缺少的一个亲密伙伴。我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读书。书中的精彩情节常常让我忘了一切,整个人身心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正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以忧伤。书籍,陪伴我走过了几天风雨,它见证了我的快乐成长。
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我成长路上,有欢笑,有幸酸,有泪水……正因为成长,使我变得更加成熟。
第四篇:行走在消逝中作文1000字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1000字
漫步在沙滩上,耳边传来浪花的絮语,我一串串零碎的脚印就这样失落地消失在她温柔的手心里„„我无暇放慢脚步,只能故作坚强地穿过已经消逝的幸福。刚刚开始趴在幼儿园老师的怀里听《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小骄傲。我总是得意于老师经常表扬我的听话懂事,自己比其他的小朋友多升了一次小国旗,或者比他们多当了一次小巡逻员。我一直是怀着我比任何人都要优秀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即使老师也难免批评我,即使我升国旗的时候常常踩不上国歌的节奏,即使我巡逻的时候裤子总是松的挎到膝盖。现在想想,不过问快乐是什么的人,或许是最幸福的。就如那美好的一切,仿佛永远不会消逝。
故乡有一片茂密的橘林。不记得有哪一年爷爷没有陪我在这林中嬉戏。我总是骑在他的脖子上去摘树顶上一年比一年长的高的又大又远的橘子,还常常赖在最高的树上吃个没完。那时的我以为高便是伟大,甚至觉得地上矮墩墩的母鸡向我投来的目光都是含着羡慕的。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在我九岁的那个秋天戛然而止。树上的橘子依然如灯笼般垂着,只是少了爷爷的身影,显得那么单调和落寞。那是我生命中经历的第一次生离死别,我不懂有一种痛可以彻入心扉,只会用无尽的眼泪恣意的宣泄。之后的课堂上老师问我:“幸福是什么?”我说:“就是能和喜欢的人一直在一起。”所以九岁的我是不幸的,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天空中的一颗孤星如此般悄悄地消逝。
没过几年,我有要随父母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古城西安。临走之前,爸爸妈妈带着我游览了一些名胜。尽管情感上有不舍,但最后的相识却没有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我只记得大雁塔的木楼梯被践踏得咯吱作响,古城墙由一段断壁残垣被修复的充斥着现代气息,还有钟鼓楼,已经变成了小商小贩们推销廉价商品的场所——这种貌似繁荣的景象让我看起来多么地凄凉。我感到历史在伤心地流失,一种沉重的美好即将被硬生生地撕成碎片。其实它们不想不幸地成为人们永远缅怀的对象,但这却又似乎是唯一一种它们被珍惜的方式,所以索性慢慢地消逝。
美好的东西或温柔的让人迷醉,或刺激的让人痴狂,却始终敌不过时间的侵蚀。我们在时间中穿梭,我们在消逝中行走。就像浪花抚平深深浅浅的脚印,只允我平淡到温润如水般看待,却又坚强到冰冷如剑般走过。
第五篇:文字版教案:行走在宋词中
公开课:行走在宋词中
班级:高一(18)班 教师:(*^__^*)时间:2011年4月13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代文学发展趋向,重点认识宋代文学的主要标志---词(2)了解北宋、南宋时期主要词人以及代表作的最高成就。(3)掌握词牌、词的流派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背诵宋词名篇,加深对着一文体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宋代文学史发展脉络,对代表作家在历史上的地位要有一定的认识,对代表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有自己的评价。【教学重点】
北宋、南宋时期主要词人以及代表作及其流派 【教学难点】
词的相关知识:词牌、词的分类 【教学用具】
PPT、《一剪梅》音乐视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安雯演唱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提问:从这一首美丽的宋词中,我们能对宋词有一个怎样的认识?
二、知识串讲
(一)词的概述
起源于隋唐之际,发展于晚唐五代,昌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中兴于清代。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简称 “ 词 ”。又名乐章、琴趣、诗余、歌曲、长短句
(二)词的种类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一 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三)词牌(抽学生写他们所知道的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约有一千多种格式。a.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西江月》 b.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浪淘沙》 c.源自诗词名句。如《一剪梅》、《蝶恋花》、《鹧鸪天》、《钗头凤》、《点绛唇》。d.源自历史人物典故。如《沁园春》、《浣溪沙》、《念奴娇》、《鹊桥仙》、《虞美人》。例如: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
(四)词的流派
1、婉约派:内容上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也涉及羁旅行役,恋土怀乡等,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具有阴柔之美的审美特征。
2、豪放派:内容上多涉及人生、社会的重大主题,如理想抱负、民族盛衰,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等,其风格豪迈,无所拘束,慷慨激昂,乐观进取,具有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
(五)词的发展简史
1、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承袭“花间”余绪,清丽闲雅、闲适自得,为由唐入宋的过渡。(2)、柳永时期:开创了慢词时代,雅俗共赏。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词的体式趋向完备。(3)、苏轼时期:豪放词风,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以诗为词”。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周邦彦精于音律,以高度形式格律化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他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词的语言风格趋向典雅、含蓄,受到文坛词人的推崇。
2、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1)、李清照:词家正宗。词情韵兼胜,清疏柔婉,语工合律,缠绵凄怨,令人陶醉,感人肺腑。(2)、辛弃疾: 爱国主义词作的杰出代表。(3)、姜夔:婉约派词的代表。
三、作业设计
将唐朝杜牧的《清明》改为其他文学体裁。(五绝、词、独幕剧)
四、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推开了宋词这扇大门,这里面的风光如何,还期待同学自己去漫步,自己去探索,用自己的慧眼和灵动的心发现宋词独特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概述:别名
种类:按字数分、按片数分 词牌及其来源:典故与名句
词
流派:婉约(伶工之词)
豪放(士大夫之词)宋词发展简史:
北宋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