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软实力的调查

时间:2019-05-15 03:4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软实力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软实力的调查》。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软实力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软实力的调查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班级;艺术092姓名;倪骏学号;24

论文摘要;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人数增加、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可想而知。毕业生想顺利就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般而言,就业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硬实力是参与就业竞争的基础,软实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是就业竞争的外在表现力。学问相同的人在求职择业时的表现不同,往往是他们的竞争力的差异所致。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建设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努力发展就业竞争的软实力。事实上,就业竞争软实力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的顺利求职、成功就业起着决定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软实力

一、讲究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

罗素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无法用知识去弥补。职业道德是人才的根本,大学生要在工作生活中讲究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毕业生就业之初首先要获得社会认可的工作素质就是敬业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靠能力吃饭、靠本事生存的严酷现实马上就会摆在面前,如果缺少敬业精神,即使有一定的才华,也谈不上有竞争力。

用人单位青睐那些工作态度认真、热情、尽责,工作行动快捷、有序、高效,工作作风踏实、严谨、进取的毕业生。而那些工作态度马虎、冷漠、敷衍,工作行动迟缓、无序、低效,工作作风浮躁、轻率、消极的毕业生,在企业难以长久立足。

诚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讲诚信的毕业生,其就业的成本最低,也最能获得企业的青睐。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向企业提供虚假论文、获奖证书等资信证明;有的在进入企业后,随意单方面撕毁劳动合同。毕业生不讲诚信,等于给自己的就业旅途上人为地设置了重重障碍,其代价是高昂的。

二、客观评价自我,合理定位职业

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是大学生迈向成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首先要弄明白“我的职业兴趣爱好、优势特长在哪里?”、“我的缺点不足有哪些?”、“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等等。然后对照自己的职业选择,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在应聘过程中,毕业生要结合所学的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选择相应的单位、岗位和职务。有的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尤其是对职务、薪酬的要求,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有的毕业生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误区,使得自己丧失很多就业机会。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想从事某种职业的愿望。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职业,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现代社会,机会只给予有准备者,而成功只青睐敢于把握机会和善于把握机会者。大学生无论去什么单位、从事何种工作,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这样无论做什么都会半途而费。

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在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职业定位方面早作准备,把大学四年看成是为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和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过程,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努力方向。

四、了解企业需求,认同企业文化

求职,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仅要职业适合你,你也要适合职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了解相关用人单位的用人规程、考核办法、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只有选对了,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如果选择了与自己不可能接口的工作,即使有再高的能力、再高的学历,用人单位也不会聘请你,自己的能力也就无从发挥。

获取就业信息是一种能力。一些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很多大学生不管什么企业的宣讲会都要去,但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缺少目标。其实,现在了解企业用人信息的途径很丰富,可以通过学校的就业信息网、劳动人事部门的就业信息网站、社会就业服务网站和用人单位的网站等多种求职渠道,在读书的时候就可以去了解,而不是到了毕业的时候才去找招聘海报,只要看到机会不管适不适合就去投简历,最后造成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也没什么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现代企业不光是需要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聘用了毕业生的思想和情感。毕业生的思想和情感要与企业的文化、组织机构、组织特点融合在一起。大学生了解了企业的这些需求,知道企业要聘用毕业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或特点,就应该选定一个目标企业,然后再对照自己,检查自己,自己哪方面能够适合,哪方面不足,一点一点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企业员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与公司融为一体,与企业共同成长。

五、正视社会现实,增强承挫能力

就业竞争机制的引人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择业环境。毕业生要主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需要增强就业竞争意识、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告别依赖和从众心理,勇敢地面对社会竞争的挑战和压力,勇于承受在人才市场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虽然机遇在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机遇也很难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步入成功,但是,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抓住机遇,消极等待只能丧失机遇。

强调就业竞争意识,并不意味着由此个人择业就不需要考虑社会需要,就不要个人的社会责任。忽视个人对职业理想的追求,无视个人的自主性,由国家社会一包到底,其结果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容易造成大学生依赖性加剧和创新精神缺乏。同样,大学生不关心社会需要,难以成为有用人才,也不能形成健康的竞争和择业观念。

健康的择业心理和竞争意识,是建立在毕业生对社会需要的正确认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上的,是基于毕业生对自身条件客观评价之后逐步形成确立的。

善于参与就业竞争,体现在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竞技状态。择业本身既是一次主、客观相碰撞的过程,又是在择业的竞技场上优胜劣汰的过程。大学生要有受挫的心理准备,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职业心理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很重视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并作为选择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提高心理素质,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把挫折看作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毕业生要认识到,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六、善于交往沟通,促进团队合作

对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重要资本,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量级砝码。大学生要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不及时与同事沟通交流,等到领导过问时才汇报,耽误工作的进展,这是交往沟通能力缺乏的表现。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过程,本身就是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有效沟通、交流的过程。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加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训练,多参加一些相关人文课程的学习,将人际交往沟通的技能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做到表达清晰流畅。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与人交往,锻炼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从业人员的一个重要素养,也是适应现在职业发展趋势的一个软实力。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的的人。优秀的企业都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希望毕业生能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

许多大学生往往满怀抱负、血气方刚,在团队中常常流露出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这样的毕业生即使业绩再出色,能力再强,企业也不会欣赏,最终会被淘汰。许多人力资源经理、企业高管认为,能力过人、出类拔萃的应聘者非常难得,具有团队精神的就更难得,经常的情况是,发扬协作精神比个人能力要重要得多。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是一个毕业生求职择业的能力,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其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离不开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团队合作、创新等软实力的维护、提升和发展。

当然,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己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就业竞争软实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大学生作好长期的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

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在日常学习中,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努力发展就业竞争软实力,这不仅是解决一时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赋予毕业生一种持续的职业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随时调整个人实践中的偏差,学会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更自如地应对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职业变动。参考文献;中国教育网

戴国强 论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 [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

齐蓓 当代大学生的“软实力”及其培育 2007

王志峰 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塑造 [期刊论文]-思想教育研究2005(3)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分析专题

大学生就业注重“软实力”培养

金秋十月,应届毕业大学生进入了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南开大学同学们的一项调研显示:在大学生求职路上,除了学校、毕业证书等硬指标外,个人品德、团队协调能力、创新精神等“软实力”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

大学生最看重哪些能力?

近日,南开大学黄埔团校实践部的同学们对千余名南开学子进行随机调查,调查涉及大学生对“软实力”的看法。结果显示,大学生已不再单纯希望仅凭一纸学历证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软实力”方面。

调查中有一道题目为“您认为企业方面更看重哪些能力”。被调查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把7种能力按照重要到次要顺序依次排列,同学们重视程度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

“在面对这7种能力时,大学生要基于自己的理想有所取舍。例如,要作学术性研究,就应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要从事管理工作,就要注重自己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此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经济学院2007级本科生党洪量介绍说。

大学生最缺哪种素质?

对“您认为自己最缺少上述哪种素质?”这道问题,分别有23%和1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开拓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认为自己缺乏“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同学各占16%,另各有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适应能力”、“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

很多同学表示,大众认为社会最需要的素质也是自己最缺少的。“其实我们不一定要完全具备所有的能力,要就事论事,积极获取与自己职业相关的素质,定向培养,理性选择,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不少同学都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此外,调查还发现很多大学生注重加强人际交往方面能力的锻炼。“您注意通过何种渠道积累人脉”,近3成的被调查者选择参加社团活动,两成通过与老师和同学加强沟通来积累人脉,用各种实习机会的占17%,只有5%的同学通过上网交友来积累自己的人脉。

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被问及“你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以何种方式提高就业竞争力”,被调查者除了选择“努力学习自身专业知识”外,大多数同学把票投给了“参加学生组织和锻炼综合能力”与“实习或兼职”。

相对于学历、专业技术培训、技能培训等“硬件”培训,口才、人际沟通、心理等体现综合素质的“软充电”在一些大学生中也开始悄然盛行。大学生渐渐热衷在校外为“软实力”充电。

很多同学都计划在假期里参加一些“与众不同”的培训。与考证之类的培训相比,这类培训偏重内在修养的培养。这一新现象的出现,表明大学生参加培训的观念正在改变,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软实力”在今后职场上的作用可能比“硬证书”更加重要。

“以前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在选择培训课程时,基本上都是倾向于以证书、文凭为目的的培训。我考过计算机三级、托业,但最后应聘中发现,最有用的还是大学4年在社团管理

中锻炼的能力。”已经被太原某银行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小程表示,“专业知识只是基础,软实力肯定会在未来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三篇:软实力

【中国铝业网】“前几天楼主去一家企业面试,HR说:年薪23W(万),代价就是天天要陪客户喝酒应酬!如果现在有份这样的工作摆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是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呢?”连日来,在武汉某知名论坛上,一则“求助”帖吸引了不少网友“七嘴八舌”:喝酒伤身,但待遇如此优渥,要不要一试?在喝酒、打牌、拉关系等“灰色技能”在职场“横行”时,掌握一两项“灰色技能”的“多才多艺”者往往会被老板另眼相看,而这也成了不少职场白领的“隐痛”。

女白领很纠结:年薪20万需要喝酒换

记者通过论坛短站联系上了发帖者于小姐,进而了解到:她今年26岁,曾在外企公关部门任职四年,社交能力强。春节前,于小姐就接到猎头的电话,一家民营企业在招聘市场部经理,几天前,她正式与该公司招聘负责人面谈,当得知年薪和职位需求时,心里有点打鼓。“当时听说天天陪客户喝酒应酬,我就犹豫了。虽说我酒量还行,但对方提出的这一要求,感觉企业文化和我一直呆的外企相差太大,担心没法适应。”

当就业、高薪和喝酒应酬挂钩,部分白领感到纠结。“会不会喝酒?”“酒量有多大?”记者在招聘会上与部分求职者交流时也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会提出类似问题,令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颇感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行业的少数企业当中,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街道口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邢先生表示,“一般这样的企业属于刚刚起步,还在发展中,硬实力比不过同行,可能就要靠应酬、拉关系来发展业务。”

员工们吐苦水:不能喝酒会被边缘化

在采访中,不少职场人尤其女白领都反映,酒桌上的应酬对她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头疼而又不能回避的社交活动。

在一家大型旅行社行政秘书岗位工作近3年的杨小姐表示,自己曾经不大会喝酒,但工作岗位注定了要应酬,“以前怕喝,好几次谈重要业务,领导都不带我出去,我觉得有点被边缘化了,后来就慢慢练酒,现在还是能喝两三瓶啤酒,领导也开始愿意带我出去应酬了。”杨小姐形容这就叫“人在职场混,哪能不喝酒”。

乔乔在丁字桥一家公司上班,做的是销售内勤。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她和老总、2个部门经理一块陪客户吃饭。“我看他们喝得很高,也没注意到我,碰完杯对方正在喝时,我也假装脑袋一仰,然后把酒杯往肩后一甩,偷偷把酒倒掉了。”乔乔说,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却被坐在旁边的顶头上司逮住了。

“我们部门经理凑过来悄悄对我说,这样做很不给客户面子。”乔乔告诉记者,入职这一年,为了躲喝酒她想了不少招数。“这次被抓了现行,还不知道后果如何,忐忑啊!”职场人拥有软实力才能“够硬”

目前,花近千元参加几天课程,提升发音技巧,在K歌时一鸣惊人;学几个有趣的小魔术,在公司年会时露一手„„已然成为现代职场人士为应对职场各种“突发事件”必要学好的技能之一。记者在招聘会上也发现,求职者有特长已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唱歌、跳舞、打球、喝酒„„这些与所招岗位完全不相关的特长,正在成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1、软实力培训受追捧

在闲暇时学习一些与生活情趣相关,又能提高个人品位的“手艺”,是很多白领梦寐以求的。因此,与强调考证的主流培训相比,像舞蹈、魔术、唱歌、瑜珈、厨艺、化妆等方式灵活、气氛轻松的“软实力”培训,受到许多白领的追捧。

每个周六的下午,在某公司工作的小倩都会准时赶到厨艺培训中心,认真学习厨艺。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较忙,她过去从不下厨。但经过学习,现在,她不仅能像模像样地做出

几十道菜,还经常请同事或朋友到家里聚会,既品尝到自己的“手艺”,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与小倩不同,刚进入公司不久的陈世成报名参加的,是魔术班培训。如今,他不仅快速融入了团队,成为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一员,而且成为同事眼中的开心果,而这一切,全都源于魔术。陈世成说:“这些小魔术虽然简单,但很能调节气氛。刚进公司时,看到办公室气氛很沉闷,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大家变变魔术,没想到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致都调动起来了。现在,大家的话题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

在小倩和陈世成看来,比起常见的IT、英语以及资格证书等培训,这些“软实力”培训更像是一种“生活”培训。他们说,学厨艺的过程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享受,也是热门的人际交往方式,绝对是以“食”会友;而魔术更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忙碌的工作增添多样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身魅力。

事实上,唱歌、跳舞、厨艺等特长确实有助于增强白领的个人魅力。最近,在一个人气较旺的论坛上,有网友总结出《最热的10大职场软实力》,其中“会唱歌、酒量好、写字漂亮、会打扮”等名列其中。不少网友表示,虽然应聘时是“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工作中,“软实力”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2、软实力为职场加分

聊起这一话题,在某建筑公司当绘图员的小蒋颇有心得。3年前,小蒋还是一个职场新丁,一心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对公司里另一个一起入行的同事小张很不以为然,认为对方“只会喝酒吹牛拍马屁”。但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极大地震撼了他。当时,公司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市政工程,报价300万元,对方回价260万元,双方谈了好几轮都谈不下来。最后,公司高管设了一个饭局宴请对方领导,席间,小张说学逗唱样样拿手,酒量也完全拼倒了对方,对方领导十分赏识小张,尽兴后大笔一挥,合同竟然异常顺利地以280万元成交了,一顿饭工夫就为公司多赚了几十万元!从那之后,小蒋再也不敢小瞧小张了,私底下也开始猛练酒量。现在,他已经想通了一个道理,在如今的职场里,干好正职远远不够,“特长”才是加分项目。

经常陪客户应酬的资深广告从业者方小姐透露,陪吃陪唱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和手段,“多学些发音技巧,好好练练酒量,能更好地与客户交流。”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已经认识到,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比拼,为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软实力”比拼中去。与此同时,不少业界专家和企业高管也表示,职场“软实力”已成为评价个人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认,在平时的工作聚会或者公司年会上,拥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比如有的员工歌唱得特别好,往往能吸引众人的眼球,甚至引起高层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青睐。

据了解,由于软实力的培训一般都由专业人士任教,因此培训费用相对也较高。如舞蹈培训班,15天的课程,标价通常都在千元以上;厨艺、歌艺等才艺班的培训费用也多在几百上千元。对此“行情”,白领们基本还是可以接受的。不少白领还表示:“如果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多掌握一门技能,并在同事聚会或公司年会上获得良好的印象分,那么这笔钱花得还是很值得的。”

3、职场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

看到越来越多有“特长”者受到领导特别关照及褒奖,有人提出,不久的将来,职场将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和以往不同,这里所说的软实力不是指家庭背景、裙带关系,而是指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能够切实给公司和单位带来利益和好处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软实力的内容没有定式,一切依实际需要而定。显而易见,一名具有当代意识的职场人士,不会再把工作以外的“特长”当作旁门左道,也不会把花在学习“特长”上的时间看作是浪费光阴。当

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有软实力就够了,而是说在你的本职工作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的情况下,软实力就成了一道“选做题”,做好了,同样能多挣不少分。

4、专家:

心理素质层面的“软实力”提升也很重要

对于白领热衷参与“软实力”培训班的现象,广西人才市场相关专家表示,唱歌、跳舞、茶艺等技能特长培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身心,并且帮助处于高度紧张的白领减压,扩大交友圈,增强信心等。但对于白领而言,心理素质层面上的“软实力”提升也非常重要,需不断充实和提高。一些企业高管也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还是看学历、职业素质、从业经历等硬件指标,但对部分岗位来说,如果应聘者具备相应的“软实力”,确实可以加分不少。

第四篇:软实力

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媒体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地在记录着社会的百态,社会发展了、进步了,全部展现在这里。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同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媒体对软实力提升的作用,我从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各个方面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够对调查报告有所帮助。通过收集的各种资料,我认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指文化、制度和传媒。软实力大体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①20 世纪 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软实力作保证。“文化”和“传媒本身”作为信息时代条件下国家软实力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仅仅有了文化和理念的普适性是不行的,而是重在于怎样去使这种文化和理念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依赖“传媒”来引导受众。由此可见,媒体作为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在提高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媒体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原因

传媒事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明显的作用。:

(一)媒体对人民了解信息传播文化有着深远的作用。传媒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成为传播的来源。大众媒体的产出物是信息,投入物是信息,售出物更是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信息是媒体的主要任务。它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变化的系统信息。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兼具信息传播、观念传播、情感传播三大功能,传播的内容大致分为时事类、知识类、服务类。

对时事节目即我们通常说的新闻节目,以报道社会各领域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为主的节目。其主要内容包括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国事活动、社会知名人士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国内外最新重大事件,各个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重要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报道。知识节目特指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传播内容的节目。包括以传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各类节目,如“教汉语”即时知识节目。还有一类信息也是受众急需了解的,这就是各类服务节目为受众提供的生活信息。包括购物信息、交通信息、旅游信息等等,如“天气预报”就是典型的服务节目。

(二)媒体对有传承国家文化的作用。拿纪录片来讲,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全面展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纪录片《台北故宫》,人们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所以纪录片不仅具备社会认知价值、艺术欣赏、影像资料价值,对于海峡两岸同胞了解文物,对于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媒体有利于国外对我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媒体传播长期处于弱势,不利于国外友人理解、接受我国的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这种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和观念将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媒体的文化软实力和报道方式紧密相关,直接影响着国家话语权的强弱和影响力的大小。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媒体应有的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近几年来,我国的媒体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了很大的进步。媒体积极探索、总结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同时,敢于创新报道模式,吸引更多的受众。01年7月13号对于每个中国人是不平静的一天。那一刻,萨马兰奇对着全世界宣布,下次申奥的城市是北京时,这个镜头被国外多家主流电视机构切换播出时,代表的是中国不仅是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开始的一个新的起点。在03年2月14日,第一届《感动中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播出,也许以为着无法被擦干的泪水,或者是心灵的净化。让我们看到对这片土地存在的感激,更加增强了名族凝聚力。在03年抗击“非典”时,央视连续11天递进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不瞒报病情、真实的基础上,稳住受众的心理,不急、不慌、不乱。在第一时间内向公众发布各地病情扩散情况和治愈情况,坚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同时对非典个案进行深度报道,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这些报道央视各国际频道通过大型直播强化报道效果,利用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多种节目形态,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宣传报道,大大增强了对重大及突发事件的直播能力。在欧美国家黄金时段滚动播出,让世人认清了真相,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效引导了国际舆论朝着对我方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一次次直播充分的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主流电视媒体的较强新闻报道实力。

(二)办媒体,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营造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吸引眼球、影响判断、引导行动的能力,②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决定影响力,舆论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媒体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媒体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主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就拿中央电视台来讲,2009-2011年,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英语新闻频道相继开播,形成7种语言、10个国际频道的播出格局。中央电视台通过开播更多语种的国际频道,完善全球新闻采集网络,从内地扩展至海外,进一步提升在海外的影响力,目前覆盖了137个国家和地区,掌握在国际新闻领域更多的话语权,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声音,为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效仿央视,在我国多数省台、市台也在新增频道,实现了频道的专业化,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来实现舆论引导。但是同美国的CNN、英国BBC一流大台相比,我们在传播渠道、传播领域和传播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的工作,还应该致力于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能力,进一步提高和扩大舆论影响力。

(三)重视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互联网是新兴的电子传播媒介,它将人类传播引入网络传播时代,开创了电子传播时代的新纪元。目前,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跨国界信息交流的限制。互联网是新兴电子媒体的集中代表。近年来全国网络媒体成功组织了一场又一场重大主题网上新闻报道活动,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通过互联网和微博报道,两会网络调查,让百姓对民主政治有了更真实的理解,让“草根们”更积极地参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了比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更好的效果,因为通过互联网和微博,能够更好的互动交流,人民群众在网上可以参政议政。网络民意已成为执政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国家领导人到很多地方官员,都在以开放的视野和心胸对待网络问政。自从有了这些新媒体的出项,“两会”的报道由原来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的沟通交流,更加拓宽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民主权利的机会。现在的人们,不仅用电脑上网,手机也能更便捷的上网,新媒体的兴起,更加有利于形成民众关心国事、积极参与的舆论氛围。“两会”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更开放地倾听民声,更广泛地汇集民意,更有序地聚集民智民力,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前行。

(四)加强媒体自身文化建设

贵州电视台台长白芳芹说,一个媒体最重要的东西是文化。和企业文化一样,媒体文化体现的就是媒体的追求、媒体的价值观。媒体自身文化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媒体文化表现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比如著名的航拍高手赵群力,生前他曾说过,每次的拍摄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拍摄,驾驶超轻型飞机进行航空拍摄,是一件非常复杂艰苦、专业性极强、风险性很大的工作。赵群力是把摄影机绑在机翼上,自己先现场勘察,然后制定路线,独立飞行。这实际上担负了国外航空拍摄中驾驶员、领航员和摄影师的三重责任。但是他怀着对电视事业的无比重要之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赵群力是在拍摄《寻找远去的家园》时将生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作为一个媒体人,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同时是媒体文化的一种形象表现力。第二,是媒体节目的传播理念。比如新闻节目的传播理念,可以通过“新闻的故事化”来更接近百姓生活。中央电视台许多电视栏目提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在近几年,更多的新闻栏目注重民生新闻,提倡把政治新闻民生化,挖掘深度报道,这就需要了解更多的新闻背景以及在表达上更富有趣味性与人情味,以真情流露让新闻立体而生动,从而感染观众。日益繁荣的中国电视节目在此引导下弥散出一派浓厚的“故事”氛围。这也是媒体节目传播理念的创新。电视媒体通过调节舆论引导方向、扩大舆论传播影响力、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加强媒体自身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理念,使国家在世界舆论中的影响力则随之提高,从而促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四、结语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不仅和经济发展、硬件设施的建设有关,其他软实力建设也很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2020年文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可见我国近几年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但是,提升软实力是一个战略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媒体实践中逐渐成长。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媒体形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大众传媒是一种工具,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大众传媒必须在实践层面上以其自身独特的传播机制,来塑造主流文化价值观。

所谓“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专业化媒介组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而大众传媒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它本身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传媒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影响力,它掌握这舆论引导的权利,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发挥着社会控制功能。文化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介质,把它传出去。同时又以传媒为依托而存在。积极的媒体力量促进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它本身也属于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在北大讲传媒》

《电视研究》08年第十期——中国电视50年回顾与前瞻、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

《电视研究》08年第六期——充分发挥电视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电视研究》08年第十一期——省级媒体在竞合时代的生存之道

《论媒体软实力》凌月仙

《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程曼丽 《文化软实力》童世骏

《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陈正良 注释:

①、《论媒体软实力》7行

②、《电视研究》08年第十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 6页

第五篇:论大学生的软实力

论大学生的软实力

学院 泉城学院班级 电升Q3 学号20113024078 姓名 姚玉环

引言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社会竞争趋于白炽化。大学生面临的综合素质、就业等问题逐渐的增多,大学生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铸造坚实的软实力!

摘要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软实力成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软实力是指思维

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领 导力、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和性格品质等无法用证书考核的 能力,是一种个人文化的体现。硬件实力往往很容易量化出高低优劣,但软实力发于无形,甚至是决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软实力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成功与否!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公德就业现状规划人生 提高 软实力

一 大学生面临的现状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逐渐的淡漠,甚至于连基本的礼貌也抛之脑后!不得不说,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待改正或者重塑!古语云“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然而大学生的失信现象屡屡发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更是习以为常,屡见不鲜。自我意识的膨胀,集体观念淡薄,甚至有个别同学追求功利化,缺失奉献精神!

正是这些被人所忽视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个人素质能力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如今单位招人标准,不仅包括学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等硬件因素的要求,也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并把后者即所谓的软实力,看作是更加重要的方面来加以考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3972个企事业单位中,73.8%的企业在对员工职业技能评估中,把包括交流、有效写作等能力在内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同等对待;而8万多名已就业的被调查大学生中,大约每3名毕业生中就有1人因工作能力缺乏而失去工作。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建设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努力发展就业竞争的软实力。事实上,软实力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的顺利求职、成功就业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学好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要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软实力”来铺路搭桥。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软实力,为自己增加成功的砝码呢?

二 提升软实力的对策转变观念,为提高自身“软实力”提供原动力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能力格局,诸如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甚至机动车驾驶证等“硬实力”已不再独霸一方,个人思想品德、创新精神、人际沟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等内在“软实力”正在悄然崛起。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修养,塑造个人魅力,完善自己的软实力。

1.1努力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团队合作

沟通是合作的开始!团队成员如果只顾低头拉车而没有沟通,则达不成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默契,也就无法形成团队合力,团队绩效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重要资本。大学生要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不及时与同事沟通交流,等到领导过问时才汇报,耽误工作的进展,这是交往沟通能力缺乏的表现。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过程,本身就是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有效沟通、交流的过程。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加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训练,多参加一些相关人文课程的学习,将人际交往沟通的技能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做到表达清晰流畅。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与人交往,锻炼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从业人员的一个重要素养,也是适应现在职业发展趋势的一个软实力。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团队的使命和目的的人。优秀的企业都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希望大学生能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

许多大学生往往满怀抱负、血气方刚,在团队中常常流露出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这样的毕业生即使业绩再出色,能力再强,企业也不会欣赏,最终会被淘汰。许多人力资源经理、企业高管认为,能力过人、出类拔萃的应聘者非常难

得,具有团队精神的就更难得,经常的情况是,发扬协作精神比个人能力要重要得多。

1.2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

罗素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无法用知识去弥补。职业道德是人才的根本。大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就要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基于对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工作责任心,也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道德要求。具有敬业精神的人会在内心形成对自己职业的高标准要求,从而使人们在从业过程中尽职尽责,保证工作高质量完成。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毕业生的敬业精神。

大学生就业之初首先要获得社会认可的工作素质就是敬业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进入社会后靠能力吃饭、靠本事生存的严酷现实马上就会摆在面前,如果缺少敬业精神,即使有一定的才华,也谈不上有竞争力。

用人单位青睐那些工作态度认真、热情、尽责,工作行动快捷、有序、高效,工作作风踏实、严谨、进取的大学生。而那些工作态度马虎、冷漠、敷衍,工作行动迟缓、无序、低效,工作作风浮躁、轻率、消极的大学生,在企业中难以长久立足。

诚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讲诚信的毕业生,其就业的成本最低,也最能获得企业的青睐。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向企业提供虚假论文、获奖证书等资信证明;有的在进入企业后,随意单方面撕毁劳动合同。毕业生不讲诚信,等于给自己的就业旅途上人为地设置了重重障碍,其代价是高昂的。

1.3管理自我,建立健全积极的人格

彼得·鲁克曾说“管理就是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和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大学生要在学习好自身专业,增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不应把自己的知识结构固定在一个专业、一门学科,要有意识地及早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培养、锻炼自己的“软实力”,做到一专多能。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验、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协作能力。人际关系上,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这也是以后走上的社会的必用技巧。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索自己所喜欢的书目、专题,加以浏览,储备更多的知识,以备将来能够更好的获取更多的机遇,因为上帝从来都是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1.4客观评价自我,合理定位职业

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是大学生迈向成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首先要弄明白“我的职业兴趣爱好、优势特长在哪里?”、“我的缺点不足有哪些?”、“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等等。然后对照自己的职业选择,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想从事某种职业的愿望。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职业,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现代社会,机会只给予有准备者,而成功只青睐于把握机会和善于把握机会者。大学生无论去什么单位、从事何种工作,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这样无论做什么都会半途而费。

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是提升大学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在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职业定位方面早作准备,把大学四年看成是为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和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过程,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努力方向。有了这种管理计划能力,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随时调整个人实践中的偏差,学会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更自如地应对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职业变动。正视社会现实,增强承挫能力

大学生要主动适应社会现实,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需要增强就业竞争意识、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告别依赖和从众心理,勇敢地面对社会竞争的挑战和压力,勇于承受在人才市场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虽然机遇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机遇也很难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步入成功,但是,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抓住机遇,消极等待只能丧失机遇。

当然,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软实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大学生作好长期的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自觉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同时,企业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初步学习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企业真实演练自己的沟通、协作、学习等能力,也进一步明确自己距离一名优秀的工作人员还有多大差距。以便于自己为个人综合素质充电时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为将来步入社会,进入企业打下基础。

三 总结

在这次论文的资料查询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当代的某些大学生身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自身问题,如盲目的骄傲,不进取(60分万岁)、好逸恶劳等等。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却很少去注意这些问题,甚至某些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殊不知,细节铸就成功,以一斑窥全豹。正是这些我们不注重的缺点决定着我们的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哪来的软实力,又谈什么未来呢?值得反思。不过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从现在开始,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剔除身上的瑕疵,把自己雕琢成一块待放光的芒玉。管理和规划好自己人生,然后拼搏未来!

四 感悟及致谢

在这一学期的《管理学概论》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人常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我学的是织网的方式,在此感谢马老师的教导!一篇论文就是一个小的管理体系,由定主题到列提纲到定内容最后到资料的选取,都渗透着管理的概念。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可以用管理的理念来规划。虽然目前运用的还不够好,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可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五 参考文献:

[1]鲍新龙等.浅谈IT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软实力[J].咸宁学院学报,2008,2.[2] 戴国强.论大学生就业软实力[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杨云英.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准备[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4]梁爱强.制约当代大学生是高软实力的因素与对策 [J]《教育理论与实践》

[5余鸣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缺乏的原因探析及其提升途径 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下载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软实力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软实力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软实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软实力 最近的校园文明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之而来的各式督导项目也应运而生。然而事实上,文明应该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自我的内在约束,而非强制监督下......

    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上是硬实力的强制性所无法比拟的,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

    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 软实力是整合和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是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 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针对众多企业全......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软实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文化软实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将文化软实力作为重大课题提了出来。 在国际政治中......

    中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杜海涛 软件学院 信息安全1101 20112329 江苏 软实力是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词语,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首先提出来的。文化软实力是指一......

    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思想文化重镇,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和使命,在......

    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