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本经典书籍推荐(一)

时间:2019-05-15 03:3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本经典书籍推荐(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本经典书籍推荐(一)》。

第一篇:100本经典书籍推荐(一)

1、《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潜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扬坪(现属湖南省娄底请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朝“中兴名臣,之一,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传世作品以《曾国藩家书》、《冰鉴》影响最大。

2、罗永浩《我的奋斗》

——“我觉得青春就是应该挥霍的。年轻时候该玩不玩、该谈恋爱不谈,然后到了二十八九岁,三十岁,就急急忙忙谈了一个恋爱,结了婚一年就生了孩子。然后有一天忽然觉得,我马上就人到中年了,我这辈子都没怎么开心过,都没玩过。”

3、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

——在本书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4、李时珍《本草纲目》

5、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冯小刚说:“二战时,希特勒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国河南旱灾饿死300万人,却很少人知道,不要说外国人,中国人也不知道。刘震云为此写了一本书,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

6、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礼》

——本书是周国平为女儿妞妞写的一本书。荣获首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当当网2011年9月文学类畅销排行榜第64名。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周国平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

7、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

8、季羡林《这一辈子》

——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9、乔治·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

——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本书根据原书最新版进行了修订,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深入浅出,适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广大读者阅读。

10、《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经》做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

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

11、虹影 《饥饿的女儿》

12、尼采《快乐的知识》

——在外部世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人类的“诗”与“思”都似乎越来越少了。本书阐述诗意的哲学,包含无穷的智慧,作者早我们许久完成了精神和情感的长征,他们在前方呼唤我们:过有思想的生活,过有诗意的生活。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率和反理性主义的代表,创立了“权力意志说”和“超人哲学”。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等。

13、刘墉《刘墉家书:少爷小姐要争气》

——父亲与子女的心灵对话;跨越成长代沟的励志辅导;激励每一个人的生命参考;影响每一个家庭的励志“家书”。不但能点亮十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

14、吴敬琏、许小年《中国2013:关键问题》

——2013年,中国经济必将面临重大调整,公众有理由期待,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领导班子将会锐意改革。在此关键时间点上,财新传媒与线装书局合作,继去年的《中国2012:寻找真实的成长》之后,推出《中国2013:关键问题》一书。

15、李开复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16、乔瑟夫·麦克布莱德《斯皮尔伯格传》

——斯皮尔伯格的指导原则是让每个场景、每一幕唤起最原始、最直接的感情。著名电影史学家、电影学院教授18年心血之作。18年采访327位业内人士写成,这本书不仅完整记述了斯皮尔伯格的经历,还对斯皮尔伯格的每一部电影进行了深入分析,更对好莱坞的运作方式以及美国电影的历史做了深刻解读。

17、江才健《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

——本书的作者江才健先生,历经四年时间写就本书,其中有一年多在美国,对崔曼、佩斯等物理学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访。江才健先生是另一位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传记的写作者,有着较高的科学素养,这些艰辛的工作铺垫,让这本传记达成了科学家传记最困难的一点:描述了杨振宁的数学和物理兴趣及风格的形成,对杨振宁的研究工作做了精当的阐释,同时,这本书力求言必有据的信息采集,也超脱了大多数传记不自觉的文学性的煽情倾向。也因为如此,杨振宁自己评价这本书,开创了用中文写科学工作者传记的新纪元。

18、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作者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可和一句话来概括:悲剧的喜剧人生观。要林语堂的笔下,沉重的肉身转为了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都被舞蹈所化解。他的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纵有旋涡急流,风仍逍遥自在。人世是唯一的天堂,宇宙是无知,人生是笑话,是无意的,但是要靠自己的选择,“造出”人生的意义。

19、谢坤山《我是谢坤山》

20、钱钟书《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

21、张清平《林徽因传》

22、刘墉 《说话的魅力》

——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狠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正着说、反着说、托人说、自己说、抢着说、闪着说、缓缓说、快快说„„营造气氛、引爆笑点、埋下伏笔、热话冷说、逆向思考、掌握逻辑、讽而不刺、点到为止„„说话的魅力,沟通的秘笈。

23、吴思 《潜规则》

——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24、几米 《我不是完美小孩》

25、泰德•安德鲁斯《气场的秘密》

——本书将为你揭开人际交往的诸多谜团,并告诉你如何通过练习来观察自己和别人的气场,并进而按照你希望的方向来调整你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并进而调整你与周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26、吉米•哈利《万物有灵且美》系列

——一本朴素、温暖、欢乐的书,关于动物、关于生活、更多关于爱。这里有英格兰乡村泥土的芬芳,这里有我们久已失之交臂的幸福与美好。温暖、欢乐、无处不幽默。推荐理由:像呼吸一样真实的自然之美。

27、《布鲁克有棵树》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高贵,讲述知识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28、蒂莫西·城斯《每周工作四小时》

29、尼采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是一个伟大的宣战;这里所说的探听偶像的底细,指的不是时代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在此,就像用音叉触动这些偶像一样,我们要用锤子触动它们。绝没有比这些偶像更古老、更令人信服、更膨胀的偶像了„„也没有比它们更空洞的偶像了„„这不妨碍它们是最被人们信奉的东西;也有人说,特别是在最重要的场合,根本就没有什么偶像„„

30、易中天《公民心事--权利、责任、常识》

—— 公民社会不能没有的那些,都是本书要说的。比如公民权利、民主意识,比如自由、法治,比如无罪推定、程序公正、游戏规则,比如公权力的限制和私权利的主张。现在中国每发生一起事件,差不多都会牵涉到常识问题。反复言说常识,是一种“无奈”。

31、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

——又叫做“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作者结集的第一本书,包含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32、素黑《两个人的孤独》

33、罗素《幸福之路》

——亚里士多德论述过哲学家纯粹思辨的幸福;帕斯卡尔描述过圣者皈依洞见的幸福。至于最大多数人如何把握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经典,就是那种读了一遍,还可以读第二第三遍,经得起反复读的作品;是那种我们自已读,还乐丁推荐给朋友,甚至留给孩子阅读的作品。

34、古典《拆掉思维的墙》

—— 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古典倾情打造“人生开窍手册”: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

35、《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白手起家,成为整个地球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折合成的美元,洛克菲勒的财富相当于比尔盖茨的6倍),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的赚钱智慧,借巨人思想之光照耀你财富之路。

36、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本书是邱吉尔在二次大战刚结束,被英国人民以选票请下台后,花费六年时间完成的旷世巨作,洋洋洒洒360万字,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以及200多幅珍贵史料图片,卷帙繁浩,气势磅礡。全书记述30年代初期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当代重大国际事件和进程,极具史料价值。

37、《菜根谭》

——为明代小品文的重要代表作。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本书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与世事的洞察,达观、澹泊的人生意趣,以及对身心修养的经验与见解。

38、纪伯伦《沙与沫》

——本书收入作者有关人生和艺术锦言妙语,内容丰富,主题多样。不但文笔优美,风格隽永,而且思想深邃,见解新颖,富于哲理性与启发性。纪伯伦的诗文超越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39、卡耐基《人性的优点》

——《圣经》中说:“攻克己心,强如攻城。”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正是以他独特的理论使这种改变变得轻松。无数人因为他而克服了忧虑,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你不信,可以翻开他的这本《人性的优点》,你会发现这是一本致力于行动的书!里面没有空洞的泛泛之谈,有的只是具体实在的行动方法。这些方法将教会你如何摆脱忧虑,如何克服疲劳,如何主宰情绪,如何获取快乐等等。

40、李维文《六度人脉》

——全球500强企业里有80%的企业的管理层都接受过六度人脉基础课训练,以便于他们用最短的时间丰富有效资源,找到想合作的那个人。西方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16岁后送孩子上六度人脉专业课,以便于孩子在进入社会前就有意识地筛选与丰富自己的人脉库。

41、安东尼罗宾《唤醒心中的巨人》

——师从美国成功学之父成功学之父、NLP创始人约翰.葛瑞德,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潜能开发大师。通过此书你将学习到:1.成为世界第一的方法和步骤 2.世界第一的成功习惯

3.世界级企业家思考模式 4.世界500强经营策略 5.如何成为世界级领导者 6.如何在一年内倍增业绩 7.如何让顾客为你疯狂地转介 8.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关键 9.如何行销任何产品给任何人

42、《致加西亚的信》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与古巴起义军的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并获得他的合作。加西亚在古巴的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所以无法与他取得联系。有人向总统推荐:“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找来罗

文,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三周后,罗文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罗文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

43、《邮差弗雷德》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投递邮件的工作繁琐而枯燥,邮差弗雷德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他竭诚为大家服务,并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次机会,一次改变周围人的生活的机会。正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所以他在投递邮件时愿意多走一些路,愿意将所有人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我们每个人只要迈出一小步,就能让我们平凡无奇的生活变得卓尔不凡。我们也能构建更好的人脉关系,发挥想象力,无需花费一分钱就能为他人创造价值,并塑造新的自我。

44、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中国人不缺勤劳不缺智慧,我们最缺的是做细节的精神,中国快餐拼不过麦当劳、肯德基恰恰败在我们做不好“细小事”,“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以大量怵目惊心的案例论述了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45、史蒂芬.柯维博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46、阿兰·拉金《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时间”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样,也是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话,那请你一定记住,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比你更忙,结果却完成了更多的工作。这些人并没有比你拥有更多的时间。他们只是学会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而已!有效地利用时间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巧,就像驾驶一样,有效利用时间,不是成为时间的奴隶,而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6、《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

—— 一本迄今为止最实用的求职工具书,历经五年检验,数十万人验证后自发口碑推荐。很多大学生和白领纷纷感叹:“要是大一大二看到这本书就好了”,确实如此。有关求职面试最基本的道理,这本书通通告诉你,而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47、马克·亚伯拉罕斯《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

——本书为搞笑诺贝尔创始人马克·亚伯拉罕斯对此奖的亲笔描述。科学并不遥远、冷漠甚至深奥,用科学方法解决人类“伟大的困惑”,所带来的欢乐足以使世界美好。

48、柴静《看见》

——本书是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柴静看见并记录下采访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49、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

50、周国平《把心安顿好》

——“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周国平2006-2010年最新随感,五年心血,诠释圆满人生。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作者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第二篇:百余本法学书籍

百余本法学书籍001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002宋功德《法学的坦白》 003冯象《政法笔记》 004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

005德国刑法典(德文版)Strafgesetzbuch 006德国民法典(德文版)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007奥本海《国际法》 008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009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010苏力《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 011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012卢梭《社会契约论》 013洛克《政府论》

014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015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016阿狄亚《合同法导论》 017波斯纳《法理学问题》 018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 019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020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022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 023克林纳德《法人犯罪》 024拉伦茨《法学方法论》 025刘瑜《民主的细节》 026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027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 028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 029安德里亚《基督城》 033程树德《九朝律考》 034储槐植《美国刑法》

035丹里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 036丹宁《最后的篇章》 037费希特《然法权基础》 038费孝通《江村经济》 039费孝通《乡土中国》 040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041富井政章《民法原论》 042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043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 044郭卫《六法全书》

045贺卫方《贺卫方学术随笔》 046亨利梅因《古代法》 047亨利-梅因《国际法》

048黄晓林《商法总论》 049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

050卡尔_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051凯斯《偏颇的宪法》 052考夫曼《存在主义》 053科赛《社会冲突的功能》 054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055勒内·达维《英国法与法国法》 056雷蒙_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 057梁慧星《民法解释学》 058刘星《西方法学的初步》 059路易•8226勃朗《劳动组织》 060马布利《马布利选集》

061玛丽_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 062美国《大法官的智慧》 06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065托马斯_哈里斯《沉默的羔羊》 066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 069威廉·福特·怀特《街角社会》 070威廉_魏特林《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 071维克多孔西得朗《社会命运》 072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 074杨颖《大案实录》 076周德明《知识产权导论》 078阿_伊_道尔戈娃《犯罪学》 079查士丁尼《法学阶梯》 080大谷实《刑事政策学》 081马蒂《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 082Ronald_Blackburn《犯罪行为心理学》 083爱德华_J_柯恩卡《侵权法》

084卜思天.M.儒攀基奇《刑法-刑罚理念批判》 085陈兴良《规范刑法学》 086村野埝《刑法总论》

087腓特烈_G_坎平《盎格鲁—美利坚法律史》 088胡萨克《刑法哲学》 089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

090罗尔夫·克尼佩尔《法律与历史——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

091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 093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094徐久生《德国刑法典》 099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 110大冢仁《日本刑法总论讲义》 111康树华《犯罪学通论(第二版)》

第三篇:几十本关于幼儿教育书籍

几十本关于幼儿教育书籍,幼儿教育书籍目录,幼儿书籍分类,幼儿早期教育书籍

D1 书名:《让孩子自己做主》----培养具有思考力的孩子 作者: [美] 默纳舒尔(Myrna B.Shure)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开本: 32开 18元 作者简介:默纳舒尔,哲学博士,一位有发展眼光的心理学家,费城Allegheny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在家长和老师中推广“我能解决问题”(ICPS)计划,该研究为其赢得了四项国家级大奖。舒尔博士也是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不良行为预防方面的咨询顾问。针对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做主”、“自我思考”的技能,本书作者便在长达25年的调查研究和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帮助孩子获得这种能力的计划,即“我能解决问题”计划(I Can Problem Solving,ICPS)。

D2 书名:《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一位德国青年在中国的教育梦 作者:(德)卢安克(Eckart Loewe)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开本: 32开 18.00元

D3 书名:《天生棒小孩》 作者:[美]辛西亚汤白斯 Cynthia Ulrich Tobias、卡罗尔芬克 Carol Funk 译者:沈宇 出版社: 九洲出版社 开本: 32开 22元 作者简介:辛西亚汤白斯 儿童学习方法专家,Learning Styles Unlimited and Apple St.机构创办人,现任总裁。著有畅销书《成功百分百》《以孩子的方式教他们学习》《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等。内容简介: 孩子一些令家长沮丧和懊恼的习惯和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潜力和促使他们成功的爆发力。执拗的背后是坚定不移;强烈的意愿展现出潜在的领导才能;好争论、讲条件显示出潜在的谈判能力。当我们评判一个孩子的行为时,应该看到其行为背后蕴藏的潜在能力,家长不仅要了解而且应给予孩子应有的理解,并据此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激励孩子走向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他们独特的学习和表达方式为借口,无视规则、为所欲为,他们必须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可以有选择快乐成长的自由,但也必须明白,提供快乐成长自由的规则制订者,是父母、监护人。

D4 书名:《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 作者: 小巫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开本: 32开 22.5元 简介: 这是小巫继续《让孩子做主》和《给孩子自由》之后,为4岁以上儿童父母撰写的新作。本书,通过讲述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加上细致深入的推理和分析,探讨父母潜意识中的内心恐惧和心理伤痕对于养育孩子的负面影响,介绍“真爱行为、“心理疆界”以及“训育”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并提出给儿童树立规则、训育儿童自律的实际操作手段。作者身为美国教育学硕士,近年一直关注西方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本书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极具实用指导价值。作者简介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咨询员,两个孩子的妈妈。曾在美国两所大学做管理职位,并出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新闻官,发表过诗歌、小说,撰写过电视剧本,拍摄过电影,导演过话剧,最终决定做一名教育专家。出版过《让孩子做主》和《给孩子自由》。在《父母》杂志上主持母乳喂养专栏,在其他的育儿和时尚类杂志上主持早期教育专栏,并荣获“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称号。

D5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编著: 孙瑞雪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开本: 32开 28元 出版前言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贩贩?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以孙瑞雪为首的专家教育团队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还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少。他们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

D6 书名:《从尿布到约会》(尿布卷)---美国家庭性教育“圣经” 作者: [美]黛布拉哈夫纳 译者: 王震宇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2004年01月出版)开本: 32开 18元 作者简介: 黛布拉哈夫纳:美国权威性教育专家,耶鲁大学公共卫生硕士,曾担任美国性信息和教育委员会主席十二年,从事性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她的《从尿布到约会》图书受美国各主流媒体的广泛好评,并被美国权威教育机构推荐为“父母必读书目”。她本人也多次出现在NBC、CBS等多家电视节目中,并经常在各地举办性教育巡回演讲,广受欢迎。

她和丈夫拉尔夫-塔特格莱恩有16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书中的序言就是由她的女儿艾丽莎所写。译者简介:王震宇:婚姻家庭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家庭社会学、教育社会学 内容简介: “我是从哪儿来的?”“我长大了要和妈妈结婚,行吗?”“为什么妹妹不像我那样站着小便?”„„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上述问题不可避免都会遇到。如何与孩子谈论“性”?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如何使孩子在性方面得到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每一位父母心中长久的问号。

在本书中,从事20多年性教育研究工作的黛布拉哈夫纳,通过大量的科学调查研究,并以母亲和专家的双重身份,系统地列出了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以及所遇到的性问题,详细地教给父母与孩子谈论“性”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为父母科学有效地指导孩子面对性困惑提供了多种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为培养性健康的孩子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本书适合0-12岁孩子的父母阅读,可与《从尿布到约会(约会卷)》互为参照。

D7 书名:《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手记 作者: 小巫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开本: 32开 23元 简介 这是小巫继续《让孩子做主》之后推出的新作,重点在于探讨幼儿早期教育的各个领域。作者根据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在如何科学地培养出身心健康、独立智慧的儿童方面,提出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本书作者旅美多年,身为教育学硕士,深谙东西方教育手段的异同,提出的许多观念发人深思。这既是一本生动活泼的读物,对于关注早教的家长们来说,又极具参考借鉴的实用价值。

D8 书名:《留学纽约的童年》----一个父亲的手记 作者: 王海龙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开本: 32开 22元 作者简介: 王海龙,旅美文化人类学家,全美中国作家协会副会长,现任教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内容简介: 真实的描绘,冷静的分析,客观的介绍,有益的提醒,深刻的反思 一个父亲眼中的儿子留学历程 一个小留学生成长的真实记录 一个学者笔触下的中美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差异

D9 书名《孩子的秘密花园》 理解孩子的梦 作者:美国 帕姆 斯比尔 翻译:李寒 中国宇航出版社 价格:19.8 元

D10 书名 :《宝贝比我强》----你也能培养一个双语孩子 定价19.00元 罗翔,汤峥嵘 著 内容简介: 她不是神童,也从未出过国。但她的英语词汇量达到1600,看懂《迪斯尼神奇英语》所有故事,看懂香港英文台的适龄儿英文节目。很多人认为她是天生的双语儿童„„ 其实,许多中国父母完全有能力培养一个小北辰这样的双语孩子。作者广泛涉猎国外关于语言学习的最前沿研究,用自己家和全世界许多个双语养育家庭的活生生的例子,解答了不少令父母困惑的问题,打破了很多关于语言学习的神话和错误说法。„ „ „ 本书不仅有来自作者的和全世界若干个双语家庭的双语养育方案,还有儿童外语学习的理论与资源介绍,甚至有幼儿英语句型和突破口语大关的850个基本单词,对年轻父母来说非常实用。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如本书的作者所说,他们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神童,最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共享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这种心态才是孩子受益无穷的东西。

D11 书名:《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 作者: [美]帕蒂.惠芙乐 译者: 陈平俊 李美格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 32开 10元 目录 上篇 倾听孩子 第一章 专门时间 第二章 游戏中的倾听 第三章 孩子哭泣的时候 第四章 孩子恐惧的时候 第五章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第六章 孩子愤怒的时候 下篇 听你 听我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建立倾听伙伴关系:倾听与诉说 第三章 再谈有效倾听:有效倾听的第五个原则 第四章 培养倾听伙伴关系 第五章 如何有效地帮助父母们

D12 书名:《走好人生第一步》--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 [美]芭芭拉.柯蒂斯 译者: 李锦慧 出版社:专利文献出版社 开本: 32开 12元 目录 第一部分 各就各位 快乐教子的五种方法 第一章 观察:了解的最好时机 第二章 理解:并非小天地 第三章 示范:小镜子 第四章 改变:发挥潜能 第五章 鼓舞:安宁与自信 第二部分 预备 终身受用的五种潜质 第六章 自立:“我自己会!” 怎样满足孩子的独立要求 怎么培养独立性 第七章 秩序:“该在哪儿?” 播下条理性的种子 怎样达到有序 第八章 自制:“我的缺陷是什么?”关于期望 自动控制的发展 怎样培养自制力 第九章 专注:“安静!我在工作!” 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怎样培养专注 第十章 奉献:“我来帮你!” 发现风险的潜能 家务活101 调动风险的积极性

D13 书名:《爱和自由》编著: 孙瑞雪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开本:32 22.8元 当给儿童自由时,他不再听成人的摆布,他依照生命的秩序来发展。他在玩水中变得专注而且安静,虽然他弄地满地是水,在捉迷藏时,他总藏在一个地方,从不试图换个藏身处,你每次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他时(他很高兴你发现他),他就快乐地哈哈大笑,并不断要重复这个在你看来既愚蠢又毫无意义的游戏贩贩 所有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意义何在。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我们知道,这一切就象小猫扑抓毛线团是为捉老鼠做准备。人类童年的精神发展是潜在的,我们所知甚少。----孙瑞雪

D14 书名:《恢复蒙台梭利》 波拉.波尔克.里拉德(Paula Polk Lilard)兰州大学出版社 现价: 25元本书不仅是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浅显说明,更对这种教育的基本原理及运用技巧作了精要而完整的介绍。文中叙述了此一教育在美国的实行经过,举出了在教室中实地运用的例子,更对其在现今教育界的价值以及未来发展之趋向提出了分析讨论。本书很好地把握了蒙台梭利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概念。作者是母亲、是教师,也是思想深明透彻的学者,它比蒙台梭利本人的书更易于引起初始兴趣,也确是“同类书中最好的一本”(马利欧.蒙台梭利)

D15 书名 《0岁方案 撒向人间都是福》 1998年太原人民广播电台采访冯教授实录 价格:0 元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绝大多数孩子在他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天资被磨灭了。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今天,您在孩子的身上少花功夫,明天,您就要花百倍的精力去补救。您可以有童年的遗憾,但您不可以给孩子遗憾的童年。

D16 书名 《0岁方案 特刊》 冯德全著 亲子杂志社 价格:28元 目录: 名家论早期教育 0岁方案 研究历程与成果评估 0岁方案最新理论、方法研究 优生胎教 视觉语言发展 婴幼儿学数学、外语 性格与品德培养 早教经验集锦 育人儿。。。

D17 书名《0岁方案 雏鹰早飞篇》冯德全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价格:16元 这是一本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集,内容非常有趣、感人,这些文章会像一群小鸟飞向亿万家庭,去叩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门窗,给他们送去信息、希望和美好的憧憬。

D18 书名 《0岁方案 腾飞的一翼篇》冯德全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社价格:16元 这是一本如何培养儿童识字阅读的书,只要您的宝宝不排斥,能够接受,我们何不顺水推舟,把他引如知识的海洋呢。注意观察孩子的敏感期,任何事情不可强求。

D19 书名 《0岁方案 宝宝识字100法》冯德全著 21世纪出版社 价格:10元 上篇:汉字的优越性 婴幼而的认知规律 婴幼儿的识字优势 婴幼儿识字的十大好处 婴幼儿识字的十大原则 婴幼儿识字的九大基础方法 婴幼儿识字与全面发展 下篇:生活游戏识字100法

D20 书名 《卡尔 威特的教育》 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 德 卡尔 威特 著,刘恒新 译 京华出版社 价格19.8 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其德文原版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拂大学,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 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D21 书名《哈佛女孩刘亦婷》程素质培养纪实 作者:张欣武 刘卫华 作家出版社 价格:20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D22 书名《犹太家教智慧》 全世界最聪明最富有民族的文化秘密 作者:赛妮亚 云南人民出版社 价格:24 犹太民族是一个视教育如敬神的民族,教师的地位仅次于上帝。犹太智慧中蕴涵的最可贵的东西,是那种对于人类灵魂秘密的充满激情的探索。一种最真正知识的尊重。

D23 书名《健康智慧从零岁开始》0-10岁儿童的益智游戏 作者:德国 耶特纳 哈特曼 译:宋玲 霍颖楠 南海出版社 价格:36 本书提供了大量简洁、实用的建议和启示,这些建议中包含着体操和运动的游戏、全面的音乐早期教育等方面。在“自然和客观世界”一章中提供了众多鼓励儿童利用日常生活物品进行游戏的技巧。“美术”一章中则涉及到了艺术教育领域内的最新状态。在“手工制作”一章中也给泡沫塑料、食品罐头等留下了空间。“儿童聚会”一章带有针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活动建议和游戏启发。这些建议和启发也给父母带来了勇气,让他们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们建立联系,在儿童活动方面互相减轻负担。这同样也给幼儿园老师们带来启事。

D24 书名 《打造你的孩子》 作者:原著 蒙台梭利 译:黑马编译 外文出版社 价格:22 她的育儿理念引起了世界幼儿教育的革命,并剧烈冲击着传统的东方家庭。编译者以独特的角度,将蒙氏理念未被挖掘出的精髓提炼成书,献给中国的亿万家庭。

D25 书名 《教育的故事》 怀沙编著 海潮出版社 价格:28 本书收录了近300则国内外经典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从浩如烟海的教育类书籍和杂志中摘选出来的。全面介绍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本书带给您的确不只是鲜活的阅读体验,更是一次提升教育能力的阅读之旅。

D26 书名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9种教育方法》 刘畅编译 海潮出版社 价格:29.8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从事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这是一本浓缩了人类教育思想精华的书。收录了世界上著名的9种教育方法。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约翰洛克:全面教育法 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 赫伯特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井深大:早期教育法

D27 书名 《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101件事》 作者:美国 阿莱西亚 T 德万迪尔 译:雷鹏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价格:18 如果你是孩子的老师,希望他的父母能分享他成长的快乐,请送给他们这本书 如果你是渴望梦想成真的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请送给他们这本书 如果你是年轻的父母,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童年,请送给自己这本书

D28 书名 《宝宝越玩越聪明》 日本著名幼教专家倾力奉献 作者:日本 仲田安津子 译:台湾 李道道 九州出版社 价格:22.8

D29 书名 《男人怀孕时》 即将做父亲人须知 作者:美国 杰罗尔德 李 夏皮罗 世界知识出版社 价格:18 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长期从事家庭心理问题的研究。本书帮助即将或刚刚做父亲的人们顺利通过人生的重要转折,充分享取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

D30 书名 《友善用脑》 成功教育完全手册 加速学习新方法 作者:新西兰 克里斯蒂 沃德 译:王斌 价格:39.8 有效学习最重要的三个环节 老师: 我喜欢你这样教我 同学: 换个思路你能学得更好 父母: 您能让孩子更聪明

D31 书名 《儿童潜智基因发掘法则》 3-9岁关键期教育 父母必读 亲子教育蓝皮书 A 作者:朱复融 重庆出版社 价格:11 这是中国第一套提出 “多元只能教育中国化” 概念的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家教理念,是聪明父母的家教思想库。含有 A B C D E 卷 本书本着父母不要忽视孩子潜在的智慧能量,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智基因,就看父母如何去挖掘的教育理念,着重论述了其发现和开发途径。

D32 书名 《儿童智力结构整合法则》 3-9岁关键期教育 父母必读 亲子教育蓝皮书 B 作者:朱复融 重庆出版社 价格:11 本书着重论述了儿童智力结构整合的原则与内容,分别从语言、读写、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创造、美感素质、艺术智力及网络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可为孩子开释天才方程式的全部密码。

D33书名 《儿童品格系统优化法则》 3-9岁关键期教育 父母必读 亲子教育蓝皮书 C 作者:朱复融 重庆出版社 价格:11 本书着重从儿童的德商教育、价值与信仰教育、平等观念教育、诚信教育、公民意识与公德教育、责任感教育、社区服务与劳动观念教育等向父母提供了科学而细致的培养方案。

D34书名 《儿童社际情商提升法则》 3-9岁关键期教育 父母必读 亲子教育蓝皮书 D 作者:朱复融 重庆出版社 价格:11 如何锻造孩子具有“情感与爱心”,尽早弄懂处世哲学,明晓如何与生存的环境和谐生趣,本书着重从了解情商、认识智商与情商的关系、社会化教育、团队精神培养、个性与气质、爱心与同情心、礼仪形象、情绪障碍与梳理、心理健康指标等方面向父母提供了全方位的育儿理念与教育方法。

D35书名 《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 3-9岁关键期教育 父母必读 亲子教育蓝皮书 E 作者:朱复融 重庆出版社 价格:11 孩子良好的个体行为和习惯,来自父母每一点滴的改造和设计。

第四篇:一新闻书籍读后感

【一】

曾有人告诉我,没有社会学的眼光无以成就一个伟大的记者。

也曾有人告诉我,一个在街市上探索生活、思考生活的记者其实就是一位出色的社会学家,甚或于要比那些终日囿于书阁的学者更为出色。

新闻的生产无论是用信息模式还是用故事模式,其源头来自于社会。跳出本身的学科圈子,而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尤其是社会学,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回归。

舒德森用社会学的视角,结合大量的史料,用解释分析的方法将全新的理念注入已趋平静的新闻史研究。这像是在一种溶剂里加入了沉淀剂,让人获得了几许清澈,也获得一份沉淀。一瓢清渠叫众人反思客观性之为何、何为;一种沉淀为后人凝固下新维度之如何、何如。

《发掘新闻》以客观性概念发展为纲,分析了美国报业史中的四个时间段,即19世纪初期和中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和中期、20世纪60年代后。每一次客观性理想的内涵发生转变,都暗合于每一时代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随着时代进程的推进,客观性理想几经挑战,却也是在百转千回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清晰,不断完善。

19世纪初期和中期

杰克逊民主平等时代

19世纪30年代,新闻业革命兴起,最显著的代表就是便士报的产生。便士报不同于原先的商业化报纸与党报,它价格低廉、政治独立、关注平民生活,新闻原创性强,因此煽情味浓、发行量大,广告政策开放。在便士报的发展过程中,“新闻”代替“社论”成为主流,而这一转变正是日后对客观事实报道实践与争论的滥觞。针对这些变化,前人也曾有过许多解释,如科技论、识字率论、自然史论,但舒德森将它们一一否定。他强调这些解释背后还有一股外部力量的刺激,相应地,这些解释只是一些应激反应而不是真正的原因。舒德森认为民主市场社会的形成和中产阶级的兴起是便士报发展的真正推力,经济生活、政党组织都被深深浸润于这两股潮流中。“便士报不仅代表,而且创造了‘民主市场社会’文化,这个文化不容社会和智能的盲目顺从。只有在这样的土壤中,才能产生相信‘事实’而不是相信‘现实’或者价值的‘客观性’的信念。”(p.50-51)这样的思路也是全书的解释路径,即从社会角度探究报业各时间点转向的原因。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现实主义与进步主义交织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记者非常看重事实,但这一信念没有得到加强。

一方面,市场经济,政治民主理念和制度的发展,城市居民阶级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科学的产生奠定基础。实证调查取代宗教,与民主时代的精神相契合。记者笔下充满了自觉的现实主义风格,事实成了记者的追求,民众的渴望。可是另一方面,工业化引发关于诸多问题的反思,随后带来了进步主义,而进步主义时代的新闻从业者“不接受愿望服从于事实、梦想服从于现实、道德感服从于现实政治、宗教服从于常理的现实。”(p.75)记者们努力将自己的道德观念输入新闻故事里,这种以事实为通道导向的道德寓意被记者们自认为是真理,他们为能践行这种新闻理想而感到骄傲。

当时,为了竞争发行量,新闻“事实”与新闻“生动”被要求兼顾,这种矛盾的兼顾型准确性原则影响了故事模式的新闻操作。“事实和观点的分开是一种引导原则,而不是新闻业要奉行的绝对宗旨。”(p.70)如此内生的矛盾最终使得坚持事实的信念在这一时期遭到动摇。

“19世纪末的记者普遍认同事实和娱乐并重的理念,但他们所在的报纸却选择强调某一方。”(p.79)

舒德森对这一时期的两种新闻模式做了分析,即“信息”模式和“故事”模式。他通过对《世界报》和《纽约时报》两个成功案例的观察,认为报纸的历史和城市的发展历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19世纪30年代相比,80年代的社会更加经济化,经济更加社会化,在民族、阶级地位等方面更加多元化,信息了解成为迫切需求。“移民”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刚来到城市的人自然要了解这个地方,而对于想移民到城市的人来说,城市的五光十色更是一种美好的图景。《世界报》一类的报纸对城市人口逐渐演变的生活体验、价值观和渴望做出了反应,报纸“娱乐”功能和实用价值都得到了增强。而照顾到移民的文化层次往往不高,希望读到简单的东西,所以《世界报》中故事、连环画的连连出现是非常迎合广大受众的。舒德森在对《纽约时报》的分析中认为,它的成功应归因于它所处的那个大众竞相效仿、炫耀消费的时代。表面上看,《纽约时报》出色的财经报道和保守的政治立场吸引了富人,可实质上,却没有直接地让该报崛起。真正让《纽约时报》崛起的是普通人内心对精英阶层的膜拜、社会对它象征的一切尊贵所表示的认可。

“信息新闻业”与“故事新闻业”之间的道德战是阶级冲突的遮掩。尽管出于对高雅文化和精英阶层的偏爱,很多人认为“信息模式”更具可靠性,更有社会责任感。但舒德森指出,“信息模式”并不必然更加公正或正确,《纽约时报》中的信息是包涵主观性的。

从世纪之交直到20世纪20年代,“信息”自明其理的内质被深深笃信,“客观性”却还没挂到记者和新闻评论家的嘴边,人们依旧对此概念懵懵懂懂。

20世纪初期和中期

追求实用主义的时代

20世纪30年代,民主市场社会被发现是不民主的,极端怀疑主义遭受到严重怀疑。“客观性”为一个不相信事实的实用主义世界设计了一种方法。

当时,信心在社会上普遍缺失。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欲望、习惯、预设使人们不再相信理性,而不相信理性又使人们质疑政治体制。同时,公众理性行动的能力被中产阶级怀疑。科学,曾经是信心的源泉、是民主的发动机,却原来是大众意志的管理者、控制阀。政治上,为了控制人类非理性而产生的非人性化组织仅仅增加了形式参与,实际上却进一步使公众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经济上,同样是形式大于实质,对资产的实际控制权早已转移到了“经济独裁者”手中。人们需要一些东西来卯住心中的不确定,重注信心。

对于记者而言,面对商业公关和战时宣传的双重打击,他们开始怀疑19世纪90年代的天真经验主义。他们所努力报道的事实不过是公关代理和新闻处给他们安排好的幻觉新闻,经其笔下宣传出去罢了。在这种主观化事实逐渐明朗易感的情况下,报业开始公开承认新闻报道中的主观成分,抛弃曾经引以为豪的中立性。其中,“解释性报道”为报业带来重大变革。记者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并不是事件简单堆积的总和,事实不能够不证自明。政治专栏同时也逐步兴起。业内人士都开始呼吁新闻专业主义,特别是李普曼,他的呼吁原因尤其值得关注——报道的主观性及其后果。记者和民众都慢慢在社会现实中意识到,即使是寻找事实,选择性也不可避免,利益关系更是处处可见,甚至理性自身也受到利益、意志或偏见的影响。

在实用主义背景下,“客观性”成为一种记者的理想,他们想要这样做,必须这样做;但同时,“客观性”又成为一种工具,面对大众的怀疑和无所适从,记者需要一套制度为自己的行业操作找到逃避责任的依靠。

20世纪60年代后

对抗文化盛行的时代

纯新闻的客观报道在时代的背景下,纵容出对事实的扭曲,记者厌恶新闻管理,受众拒绝相信政府。对抗文化在这一时期孕育着新闻批判。

巴黎和会是政府新闻管理的标志性转折点,媒体意识到自己不再是政府的合作伙伴,而是政府的工具。记者在无意识或不情愿中就被卷入政治中,被动接受官方信息的结果就是,传统的职业活动客观性准则讽刺地加强了官方所建构的社会现实。在政府和媒体的周旋中,甚至出现了事先设计好的、供给者迅速报道和复制的“伪事件”。曾经深信政府的新闻界深感“第四权力”地位受到侵犯,对抗与反击不可避免。

60年代,政治和文化**都为对抗文化提供了土壤。二战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民众大幅增加;1963年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冷战逐渐缓和;一系列离奇的刺杀事件震荡了全国。民众有了进行批判的能力,有了允许批判的氛围,有了践行批判的动机。对抗文化虽不等同于和政府敌对,但社会上下从精英到草根都充满了对政府批评的声音。

反抗文化对新闻界影响尤甚。首先,和民众相比,新闻界意识到政府向自己撒谎或隐瞒时,愤怒更深,这就好像一个老朋友突然背叛自己一样,让人光火,反抗性骤增。其次,这个行业与社会环境有着强烈的互动,在报道过程中从业人员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冲在文化实践的前沿。再者,在反抗文化中成长的年轻记者开始进入报道领域,他们叛逆、有创新与改革的朝气,重要的是,他们对深度报道充满着强烈的渴望。最后,反对客观性的两个隐秘传统,即文学传统和揭丑传统,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新的支持。由此,新闻记者开始用谨慎的调查、尖锐的视角发掘带有激进色彩的新闻内容,又用飞扬的文采、独特的风格来为这些事件在文化形态中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

对抗文化时代中,传统新闻“客观性”理念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批判:

1.报道的形式掩盖了新闻报道的内容。新闻报道的内容建立在一整套基本政治假设上,个人有固有的价值观,但这些假设的正确性从来没有被质疑过,这些价值观也从来没有记者会自己挑明。

2.新闻报道的形式形成了其自身的偏见。韦弗列出的新闻报道模式巩固了现有的权利机构。报道中倾向于陈述易于观察的事实、冷静的陈述风格、激烈的冲突事件,而这些恰是各个机构最善于制造并控制的。3.采访新闻的过程本身就构建出一种现实,它有利于官方观点的传播。这种过程表明,客观性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是一种记者降低自己文责的实践方法。

客观性概念从隐秘到明显,从理想到批判,新闻界对它的内涵不断深挖。当历史走到今天,反对客观性的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即国内常说的深度报道,自反抗文化兴起以来一直都占据着比纯新闻的客观报道更崇高、更神圣的位置。“客观性”不再是一个在新闻神坛上的词汇。

舒德森在全文最后这样写道:“新闻从业者必须像其他真理探求者一样,学会相信自己、相信同事、相信世界、包容世界,但同时又要怀疑自己、怀疑同事、怀疑世界的表现,不迷失于世界。他们不会屈服于相对主义,也不会屈服于以客观之名行武断之实的传统。”“这需要在个人和机构两方面都包容不确定性,承受风险,一心求真。”(p.177)

新闻与社会本就存在着强烈的互动。社会思潮会影响新闻报道的风格、形式、标准,而其实,有分量的新闻报道也同样影响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思想。新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社会生活的记录。历史,虽然在面临转向,但传统的历史是由大事件构成的,一条具有短暂性、时效性的新闻,当它的重要性被认可的时候,它就会成为历史。这种转瞬即逝与渊源流长的微妙关系本就难以琢磨,很难厘清。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间时常的互相关照,相互审视都有助于分析彼此的前进与后退。

对于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看一部美国报业的社会史,更多的是在思考今后从事这一行业过程中要注意考量社会上的哪些因素?要规避掉哪些历史上的错误?所谓当局者迷,跳开一定的距离来观察业界理念追求的变化应该是与进入业界切身实践是一样重要的。在此,暂列自我的警示一二:

1.报道的偏向中存在对易于观察事物的偏爱,应培养自己有敏锐的观察,学会捕捉不易观察的细节。这些往往是非官方的重要细节,它们可能改变一个记者对整件事情的判断。

2.客观性不等同于真相,真相永远是记者的追求,无限逼近的理想。在客观报道的过程中不管有意无意已经发生了事实的选择。心理上的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观察往往是无意识的。那么,在报道前请先有个理性的安排,拷问自己的立场,这至少要比临场的“客观性报道追求”要更周密些,报道的内容更“真”一些。

3.深度报道的体裁和文字风格对报道效果有巨大的影响,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以随性而为,必须仔细考量不同文体的效果。

4.理清社会关系网络,明确各方的权利和利益。尽量分辨“伪事件”,挖掘“伪事件”背后的故事,不要让自己沦为利益方的传话筒、扩音器,坚持自己公正的立场。

【二】

读《报纸的良知》有感 这段时间读了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之《报纸的良知》一书,这是一本阐述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的作品,阅读过后并不是单纯的理解了作者所想表达的东西,更是让我对自己所正在接触的学科甚至是对这个行业的深层认知,新闻作为一种社会导向及舆论工具,会犯的行业操守及职业道德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所有受众,可以说是报纸连着你的手,你的手连着你的心,你的心连着你的良知。

正如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发现它出版于1925年,不免让我感叹,近80年前的美国新闻著作现在拿来翻译意义何在,可是也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理解了其中的意义,想想几十年后的今天同样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新闻界发生的卷变化和伴随这种变化而产生的新闻伦理无序状态,这种“拿来主义”就在情理之中了,其所阐述的新闻事业的原则十分巧合的给了当今中国新闻业以启示作用,当然也给了我这个新闻学学生深深的震撼教育。

首先,我想说说这本书的面向群体,启示关于新闻行业的道德说教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少接受,但是仅仅局限于理论,理论是千人所总结出来的公理,对于我这样的初涉新闻行业的新人我们必然会不迟疑半点的全数接受,但是理论就是理论,和实际是存在偏差的,当我们遇到一些具体的新闻问题时,就会忽然觉得那些新闻道德过于抽象如同海市蜃楼般看得见却触摸不到,简单的东西越看越复杂,复杂的问题却被简单化,我觉得这正是《报纸的良知》写作意图之一,从中我们可以找到面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现今报纸的良知会缺失,阅读后我认为这和报纸本身的生存依赖是有关系的,只接受利益的驱使,仔细想想,现在的报纸基本都是大彩页,却只卖五毛一块,不难发现报纸是一种低于自身印刷成本进行销售的商品,销售价格是远远不抵印刷成本的。既然如此,报纸靠什么盈利呢?对,是广告,广告费用是报纸的主要盈利途径,因此对于新闻行业其在商业领域的成功是其首要目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及更有实力的广告需求者。如何吸引这些广告呢,这就需要报纸本身具备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广告商利用其影响力在大众面前塑造其想传播的形象,而同时,丰厚资金的注入也直接影响着报纸的采编队伍,人员结构,设备设施的变动设置,影响着报道成品的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质金钱的力量足以撼动新闻专业主义似的媒介精神流失,无可厚非,为了对自己的产品形象做到尽量正面的宣传,作为出资方的广告商有底气要求报纸中加入一些失事的描述,而当这种现象越演越烈的时候“受贿无闻”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甚至在一些恶性事故中,收买记者给记者封口费的事件屡见不鲜。另一方面从记者个人职业道德来看很多人的到的觉悟并不高,很多记者入行恰巧就是为了该事业中影藏的巨大利益及人际资源,不过深层的原因也来源于执行机制的缺乏,《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有近半数的新闻工作者不知道它的存在,当然也就谈不上去遵循它。无论是最高的中央传媒代基础的地方传媒,为了生存都存在要求记者拉广告,分摊征订任务的问题,甚至是作为必须完成的基本工程之一,有时甚至会受到经济处罚。尤其是广告,丰厚的广告有时候对记者的诱惑力相当大,于是记者更多的心思就变到了拉广告上,对报道本身就忽略了,甚至演变成一种发稿权与发稿权的交换,这些情况都使得新闻价值和政治宣传价值受到利益的诱惑而扭曲。

我认为为了提高报纸的良知,新闻行业应该正视广告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更清楚的了解两者对于新闻本身的角色意义,从本质来看,媒介真正的生存基础启示并不是广告而是广大的受众读者,可是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为什么会被忽略呢,当面对广告上的诱惑时,受众就被忽略了,因为多数时候受众其实是一个隐形的群体存在,但是如果忽略了后果是很惨重的,因为广告商的利益是一时的,受众产生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是也是长期的。面对广告商立竿见影的影响,往往会给媒介一种广告商比受众重要的错觉,即使媒介认识到受众起的是根本作用也难免会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这使媒介职业的伦理精神屈从于广告商的意志在意识上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性行为,不会对受众产生影响。一些媒介或者媒体工作者会觉得媒介与广告商存在地位上的高从低属的关系,这其实是错误的,媒介应该掌握于广告商交流的正确姿态,商业必然需要广告,媒媒介同时也为商业提供了传播商业信息的平台,两者存在的仅是商业上的服务关系。新闻的主干精神是绝对不能为广告商所左右的,记得曾有一位成功的发行人所说:“广告商对报纸企业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如果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广告对我们比他们还要重要时,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毫无希望,如果让他们主宰我们,我们就会失败”其实这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处是一个道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行业要生存必须秉持内方外圆的原则,要维持好和每个里一个题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内在坚持的原则与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从书中还看出另外两个重点:一是“追求独立和激发勇气的机会”。二是新闻事业的功能即其为社区为社会的服务性。而我认为这两点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看待的,这里的“独立”并不是“中立”,书里有说:“真正而长久的独立唯一的基础是对于读者的信任、尊重和忠诚。”新闻一项的一个特征就是客观,但是对于这个“客观”所指的范畴我保留意见,一个社会千奇百态,众多因素互相影响,不可能有盲目的崇尚理性和客观,因为我们早已生活在一个被构建的社会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得怀疑与相信并存,在客观性的意识形态下保持成熟的主观性。通讯报道稍有个人色彩,最具中立态度,但是也依旧挣脱不了发通讯稿者得语言组织,而语言组织恰恰是种个人思考构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经营技巧,而新闻行业的正巧是服务大众,而服务大众的正视客观事实的报道,这处也正是可以激发记者勇气的点,为了一个意志为了创造正确的有益社会的舆论导向而努力工作,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去做新闻而不受商业利益的却是,报纸的良知也就被逐渐找回。因此作为媒介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意识到社会、受众和自身的关系,掌握这一点,有益的高质的新闻报道也就有了,行业的道德也就得以被维持,报纸的良知就在这,就在对大众负责的心里。

人们为什么憎恶假新闻,因为作为引导社会导向的新闻行业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是无可比拟的,我们最相信的事物都在欺骗我们欺骗社会,那我们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相信,并不是憎恶假新闻本身,而是担忧害怕其带来的负面效果。憎恶他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把实情隐瞒,在于它受利益驱使制造了错误的导向。看了《报纸的良知》一书以后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们已不再是为自己而活,你在公众前说的每句话,你在报纸上发表的每句话都直接关系到社会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前进步伐,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这也是一个艰难的职业,如果拿不出坚定地魄力不要入这一行,入了这一行就要维持好自己的定力。另一方面,作为已置身于新闻行业中的工作者还有相关法制部门,大家应该积极进行相关法制的制定与宣传普及,尤其是在商业广告领域应该做出一定的标准化规范,没有空子可钻时,广告商与记者两方也就都没有贿赂与受贿的机会与心思产生,“良知”就在这里得意被维持。

作为硬性的规定读了这样一本书,本是无心的,但是却从中学习到许多,不大不小的震撼让自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自己的使命感,感谢《报纸的良知》,感谢新闻行业,希望中国的新闻行业可以维持好自己的“良知”。

【三】

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自由,是人类最美的精神花园。人类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往往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在所有自由当中,有人更是将出版自由成为第一自由,“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全部自由的中心,凡是人们不能自由表达思想的地方,其他自由就没有保证。”真理的宣扬往往与出版自由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出版自由,真理将无法传播,人类所有进步而伟大的思想也只能成为深埋于泥土中的钻石,即是光彩再耀眼也无法划破漆黑的夜空为人类带来光芒。《论出版自由》让我们在大思想家的精神花园中一睹出版自由那璀璨的光辉 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政论家,《论出版自由》是他在资产阶级革命时的代表作。

《论出版自由》这本书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广为留传,影响巨大,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该书创作于1644年,是弥尔顿在国会作的长篇政论演讲词。这篇政论首先介绍了《出版管制法》的内容: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弥尔顿全面批评了这一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认为它只能“破坏学术、窒息真理”,并且指出任何历史上的文明国家、政府都未采用出版许可制,同时,弥尔顿还认为,异端邪说的传播于书籍的出版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从而否定了出版许可制的必要性;作者也对出版检查员的品质产生怀疑,认为他们检查出版物是对“学术和学者的最大的打击和侮辱”。另外,作者指出出版许可制限制了学术的发展,滞后了英国先进的文化,应当坚决废除。弥尔顿在本书中强调了人民拥有言论出版自由权。他认为,人们具有理性地辨别正误的能力,人们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各种思想和言论,他提倡一种“兼容并包”的阅读法。弥尔顿相信,真理是肯定的,主张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才能战胜罪恶,帮助人们“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而政府没有必要限制真理的斗争,不应该约束言论和出版。弥尔顿在国会作这篇演讲时,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内战时期,全国斗争日益尖锐。出版检查制度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求在言论上享有更大的自由,在政治上争取更多的权利。弥尔顿献身于反君主政体和教会的斗争。他故意不征求书刊检察机构的同意,印刷了该演讲词,以示对书刊检查制度的蔑视,这在当时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弥尔顿在书中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控制的强有力的论点,即在自由主义传统上写出了主张思想自由的光辉论点。弥尔顿认为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首要部分,真理通过各种观点、意见和思想的公开辩论和自由竞争中获得的,不是权力赐予的。人的理性完全可以区分真实与虚假,正确与错误,积极与糊涂。这一思想奠定了现代“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理论的基础。

从弥尔顿的言论立场来看,不难发现,他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并且走在了理性时代的前列。十七世纪的欧洲社会,封建主义渐趋衰落,资产阶级正在孕育着变革,整个欧洲开始了从蒙昧时代走向理性时代的进程。十七世纪的英国,扼杀个人自由和社会生机的绝对君主制度和文化专制主义已日薄西山。当时英国的出版管制法,扼杀了众多进步资产阶级的言论,限制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权利,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民主,在新闻出版上,自然要求自由和理性,这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弥尔顿强调理性主义,是对古希腊自由传播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开创了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主义思想,并且是现代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的重要来源。因此,弥尔顿要求废除管制,主张出版自由,无疑上具有历史的进步性的。然而,由于时代的因素,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

第一. 弥尔顿关于出版自由的思想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他所说的自由,仅仅是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恩格斯说过:“出版、结社和集会的自由——这些权利本身是资产阶级为了它自己的统治必须争取的,出版自由是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的。”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反对封建统治时,资产阶级力主出版自由。然而在对待他们的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时,资产阶级并不赞成这些权利。马克思说过:“在检查制度的国度里不是完全没有出版自由,有一个国家机构能享受这种自由,那就是政府。”这句话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出版自由的本质,弥尔顿所说的自由仅仅只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有。第二. 弥尔顿倡导自由的同时,虽然承认自由讨论的权利可以加以限制,但是没有指出这种限制的一般性原则。他要求的是那些虽然有意见分歧,但却是诚实和认真严肃的人,应该享有不受政府检查的自由,而其他如罗马天主教徒和当时影响很小的新闻工作者却不能有充分的自由。他的主张缺少限制的一般性原则,或者说没有具体执行的尺度,这样在出版管理中,便无法判断一个人是否“诚实和认真严肃”,势必还会回到原先的出版检查制,毕竟在十七世纪的英国,根据诚恳标准,制定出个人诚恳信用制是可笑和不现实的。

第三. 弥尔顿主张允许各种各样的学说在大地上流行,并且认为任何对出版物的事先检查都有害无益,政府在出版问题上不应该插手。这样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是典型的矫枉过正。我们应当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出现,但是同时,政府对言论、出版也要有管理权,否则任由落后反动的思想横行,势必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第四. 弥尔顿并不要求完全宽容一切出版物,他倡议毁谤和黄色内容军不得出版,但是他还提出无神论出版物也应该受到限制。弥尔顿出身于清教徒家庭,自身也带有清教徒观点,因此,他反对唯物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发展壮大,弥尔顿也具有了唯物主义倾向,在十七世纪革命的后期,这种倾向与清教徒观点发生了矛盾。事实也证明,唯物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五. 弥尔顿没有全面论述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原则。这样的自由,只能是一种无序的,混乱的自由。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它必须受到一定原则的约束,而这个原则同时也应当是出版自由的基石与保障。尽管弥尔顿的思想、主张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但是他本人光辉的著作和虽遭迫害却不妥协的精神却是历史的进步。《论出版自由》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在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奠基的时代,这部著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弥尔顿和随后的约翰•洛克,在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立上功不可没。他们为以后自由主义新闻思想逐步进入实践范畴做了重要的准备。

今天,我们倡导新闻自由,更不应该忘记约翰弥尔顿,和他的《论出版自由》。这部著作中为后世反复引用的名句永远值得我们回味:“让我有自由来认识,发抒己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让我们有自由来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知作自由的讨论,这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弥尔顿在其著作中,从天赋人权、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教育自由、婚姻自由等几个方面阐述自由主义思想。弥尔顿认为自由、财产、生命是人们的自然权利,不可侵犯,认为人们有权推翻侵犯人们自由的暴君。他还抨击英国对书籍出版的审查制度,反对这种扼杀真理的做法,要求言论、出版自由,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条件。在争取了这些权利之后,弥尔顿进一步肯定了人的存在。在宗教观上,他提出理性的信仰,这实际上是一种基督教人文主义宗教观,要求人们拥有理性,自由选择,培养美德,以一个善的个体直接与上帝交流和沟通。弥尔顿提出了自己不同于神学化、世俗化的封建教育的改革方案,试图建立一种近代教育体制。同时,由于弥尔顿自身的婚姻经历,他特别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革命失败后,弥尔顿开始了三部著名长诗的创作,在他的三部曲中反映出自由的主题,表达了诗人作为一名顽强的自由主义战士在复辟后失落的情绪下,仍然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心。讨论

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没有《出版法》,2007年开始实施、2001年再次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是干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法规。其实,《出版管理条例》最初就是按“出版法草案”来讨论的,但最终出来的却不是法而是条例,降了一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问题出在大家对“出版自由”原则的争论上。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出版自由按其严格意义上的含义应包括发表权和创办权,而在我国,众所周知,创办权是没有完全放开的。要制定《出版法》,就必须依照《宪法》沿袭出版自由原则,即必须开放创办权,同意私营出版社进行登记,否则就等于违背了宪法。这是个很大的尴尬。所以,虽然1994年出版法草案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进行审议,但面对这一问题,国务院最终研究认为还是先颁布行政法规,待时机成熟时再制定法律。出版法的议案也就撤回了。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版法》迟早是要出台的,那将是一次大破大立,我们可以想像它对我国出版格局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弥尔顿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石性著作。弥尔顿也成为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发展史上的先驱和奠基人。我们承认其巨大的积极历史意义,但是也有同学看到其观点中的片面性和虚伪性。

可见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最关心的首先是学术、学者的言论、观点的自由。“出版自由”并不是全体人民的自由,这一点在他随后论述“人民主权”时暴露无遗。他认为“一切人都是生来自由的,但‘粗野的普遍人民’也具有非常坏的本性”,所以,他以为只有从“理智的”、“能干的”人们中间才能选拔出执政人员。不言而喻,这些“理智的”、“能干的”人就是资产阶级新贵族。

弥尔顿要求的自由并不能代表全体人民的自由,而是代表他所在的阶级和教派的自由,他诉诸的对象也只是神、理性、议院,这就是他的局限性所在。1649年以后,他出任了拉丁文秘书,他自己也成了检查官。

总之,弥尔顿在整个《论出版自由》中,花大篇幅论述的“兼容并包”的思想,不过是在为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宗教派别争取“意见自由市场”的一个手段而已。

1651年春,约翰·弥尔顿(1608一1674)正在写作的时候,凶猛的病魔向他袭来,一只眼睛突然失明。医生对弥尔顿提出警告:需要休息,否则另一只眼睛也保不住。但是,弥尔顿回答说:“我情愿为自由而牺牲我的目光。” 双目失明后,在写给他的学生 的诗中吟咏道: 你要问这是什么在支持我吗?朋友,那是道义呀,我为了保卫自由而失明,保卫自由,这是我祟高的职务,全欧洲到处都以这事为谈话的中心。这个思想引导我穿透世界的假面具,我虽然瞎了也满意,我有了无上的指针。

弥尔顿大胆地对出版管理法的荒谬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它违背了人的理性,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笨做法,“这种侵害人权的残暴制度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所产生的效果都和原来的目的相反”川。因为出版管理法主要是审查书报刊物,而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人们的视听、言行等,都可以说是一本写出的无形状的书,对于交流思想、阐述真理、弘扬正气、抨击丑恶等,其效果与写作是一样的。如果被禁止的仅仅是书籍,那么,其他表达思想的形式是无法禁止的,这样,官方的检查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弥尔顿赞同并引用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话说:“责罚一种智慧就将增加它的威信。禁止一种写作,就会让人认为它是一种真理的火花,正好飞在一个想要熄灭这种真理的人的脸上。”他以一种挪榆的口气写道:这种出版管理法只不过是一位自作聪明的绅士企图用关上花园的门挡住鸟儿一样愚蠢可笑。弥尔顿反对书籍检查制度是与其对书籍传播真理的作用有着正确认识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作为知识载体的书籍对丰富人类的生活有重要意义。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蕴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像作者一样的活跃;它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著华保存起来;它又像神话中的龙齿一样,繁殖力极强,当它们被撒在各处以后,就会迅速地长出勇敢的武士来。好的书籍绝不会使心灵纯洁的人腐化。至于写作,这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实行书籍检查制度,按照官方的尺度对书籍的优劣作出粗暴的判断,只会扼杀好书的出版。而随意地禁止一本好书出版,它犹如杀人一样,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他说:误杀好人和误禁好书都是同样的罪恶。杀人只是杀死一个理性动物,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理性本身。即使从生存的意义上比较看来,任何时代都不能使死者复生,其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样,各个时代的革命往往不能使已失去的蕴含真理的书籍得以恢复,这 种损失要比一个人的失去使整个世界所受到影响还要严重。因而,每个人必须万分小心,看看自己对于公正的人物和富于生命力的事物是否犯下了什么迫害行径,看看自己是否把人们保存在书籍中的生命给糟蹋了。对于一个作者来说,禁止他的一本书出版,就会犯下杀害作家罪,甚至杀死的这个作家正是一个为真理而献身的人。若是遭到禁止的书很多,牵涉到整个出版界的话,那么,将构成一场大屠杀。在这种屠杀中,杀死的就远不止是众多的尘凡的生命,而是伤害了精英或理智本身,将给整个民族文化发展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例如,欧洲的意大利是个由宗教法庭推行书籍检查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对书籍出版的限制极为野蛮粗暴,有价值的著作无法通过那一道又一道的关口,“就是由于这种状态才使得意大利智慧的光辉一跟不振。近年来除了馅媚阿谈之词以外并没有写出过任何其他东西来”川。结果,这个国家文化学术的发展陷人长期停滞的状太。

作为一个视写作如同生命一样重要的弥尔顿饱尝了写作的艰辛,因此,特别注意尊重作家的写作自由权。他认为,严肃认真的写作并不是像检查官想像那样,如同课堂上做一道简单的文法练习题马马虎虎就能完成的。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要让思想有充分的驰骋自由,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压制。假如一个享有自由权的人从没有柞凌干犯科之名,而他的写作活动又不能自主,那么,他只能认为在自己的国家里被看做是一个傻瓜事实上,当一个人准备向外界发表作品时,他必然会运用自己全部的智慧辛勤地探讨、努力地思索,不仅汲取前人积累的经验,而且还谦虚地征求贤明友人的意见,使自己的见解更加完善。当他做过这一切锤炼之后,才可以认为自己写出的作已经不亚于已往的作家,因为,这作品是他忠诚地劳作,并运用成熟的智慧得出的最完善的成果。

【四】

第五篇:二十本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1、《复活的档案》

为《青年参考》报“秘闻显影”版近两年来的精彩文章集锦。所选文章的作者多为中国社科院专家、中国前外交官、驻外记者等,有部分文章是国外的第一手解密档案,在国内独家披露。具有权威性,可信度。文章涉及中外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多数文章以新解密的历史档案、当事人新近的回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或给出颠覆性的结论,或给历史以新的解释,文章条理清晰,持论公允。文笔晓畅,文字通俗,可读性强。

2、《牛虻》

(The Gadfly)是英国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出版于1897年的歌颂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小说。他参与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小说涉及了斗争、信仰、牺牲这些色彩浓重的主题。苏联的著名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都提到了伏尼契的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牛虻。1953年7月,由李俍民翻译的《牛虻》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感染了无数年轻读者,革命者牛虻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形象之一。

3、《红岩》

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罗广斌、杨益言著。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现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地下斗争、集中营的狱中斗争,以及川北农村的武装斗争。1958年,罗、杨两人因一段共同的革命经历携手合作,撰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后在此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小说《红岩》,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传世杰作。40年来,《红岩》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更是家喻户晓。该书总印数已超过1000万册,高居我国现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榜首。这部书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4、《青春之歌》

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杨沫著。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问世后,曾由郭开的一篇讨伐文章引起过一场争论。那场争论虽然由于茅盾先生的公允之言而得以平息,但作者此后对小说进行的增补修改,文艺界一直存有歧见。

5、《林海雪原》

1958年出版,曲波著。此书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部分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骚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歼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从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在一年半的业余时间里,曲波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写作。曲波代表作《林海雪原》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形象,情节曲折惊险,故事引人入胜,细致深刻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富于传奇色彩。曾多次再版,被改编成话剧、京剧、曲艺和电影,并被译成英、俄、日、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出版。

6、《三家巷》

1959年出版,欧阳山著。这部作品以2 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将个人的成长道路、家族的兴衰沉浮与历史的风云变幻融为一体。描绘出中国革命初期既轰轰烈烈又错综复杂的时代画卷。初取名为《革命与反革命》,1957年正式动笔,改名为《一代风流》。1959年出版第一部《三家巷》,主要表现“一个叫周炳的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

7、《创业史》

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柳青著。《创业史》通过描写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对渭河平原蛤蟆滩建立、巩固到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发生发展的历史,真实地表现了在这场社会大变

革中农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创业史》也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历史的局囿,“左”的思潮在作品中也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痕。完成于1977年的修改版,更有令人为之扼腕的缺撼。

8、《旧山河》

《旧山河》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旧山河》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见人之所未见,引领读者去思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对当下带来的影响。《旧山河》作者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

9、《铁道游击队》

刘知侠著。《铁道游击队》中刘洪、李正、王强的名字已妇孺皆知,作家刘知侠笔下的《铁道游击队》大都是微山湖区抗日时期的真人实事。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著名作家刘知侠,1918年生于河南省汲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中,他与山东父老同生死、共患难,曾多次参加战斗并参与过指挥作战,从一位采访报道英雄事迹的记者走上了反映革命斗争历史、讴歌无产阶级英雄的作家之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蜚声中外,发行量达400多万册。

10、《光荣与梦想》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著。本书在1979年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过,它的面世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曾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过较好的反响,甚至对一大批中国记者的写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1、《南京浩劫:遗忘的大屠杀》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出生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1989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士学位,曾任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记者,后于约翰〃霍普金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书中讲述屠杀发生时“中国人个体的故事:失败、绝望、背叛和幸存的经历”以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中国平民的西方人士的故事。并在书的最后部分探讨了某些势力意图将南京大屠杀从公共意识中抹去的行为。

12、《雷雨》

作者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出版,这部作品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

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13、《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出版,《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小说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14、《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伟大变迁》

作者库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本书以一个美国人的视野全面审视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迁。作者专程考察了中国20多个省份的40余座城市,独家采访了众多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建设者,其中包括百余位省部级官员、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

15、《呐喊》

作者鲁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出版,《呐喊》是鲁迅1918年——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16、《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作品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17、《我的伯父周恩来》

作者周秉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出版,《我的伯父周恩来》作者回忆她和周总理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往事。从家人的视角再看周恩来,会发现他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格魅力;这幅真实展现周总理的全景图,对很多细节的记录,读来莫不令人感动、伤怀……

18、《傅雷家书》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作为子女,也可从书中透出的丝丝真情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理解父母们的用心良苦。

19、《平凡的世界》

这部作品是路遥其毕生呕心沥血之作。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这部小说曾激励许许多多中国的青年。

20、《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埃德加•斯诺著,中国李方准等译,《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下载100本经典书籍推荐(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本经典书籍推荐(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试题本一

    面试题本(一)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有什么缺点和不足?假如您被正式录用为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你的缺点和不足会不会影响到本职工作,你怎么克服?2、作为一名乡镇财政所工作......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教育书籍读后感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教育书籍读后感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

    读一本党的书籍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读后感前些天读了《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对中国与民间组织关系有了一定了解。 20世纪90年代以......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二十本商业书籍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二十本商业书籍 1、《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 作者:托马斯·彼得斯(Tom Peters):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之一,后现代......

    教师必看的 100 本书籍(共5篇)

    教师必看的 100 本书籍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6 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8 月 3.《教育学的建构》 (增......

    一至三年级绘本

    一年级绘本 1《猜猜我有多爱你》 2《好饿的小白熊》 3《母鸡萝丝去散步》 4《好饿的小蛇 》 5《妈妈心,妈妈树 》 6《蚂蚁和西瓜 》 7《打瞌睡的房子》 8《阿文的小毯子》 9......

    关于中学生喜爱的书籍的调查报告 一

    关于中学生喜爱的书籍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高尔基这么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青少年又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要想让花儿成长便需要营养,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青......

    关于中学生喜爱的书籍的调查报告 一

    关于中学生喜爱的书籍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高尔基这么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青少年又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要想让花儿成长便需要营养,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