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实践考察心得体会
三下乡实践考察心得体会
随着团省委“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下乡活动的启动,我们化学化工学 院的“三下乡”服务分队于7月6日启程出发到镇进行实践考察。
漫长的旅程本是压抑和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酷暑中。但大家并没有因 环境的影响而倒头大睡,相反,就先遣人员发回的短信要点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很多极 具可操作性的建议,尤其是在广播稿件的口语处理、当地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采集矿石等方 面提出了不少好点子。漫长的乘车沉闷就这样被队员们的热情消释了,因为我们有火一样的 热情,我们渴望温暖每一个冰冷的角落;我们拥有胸怀祖国的豪情,我们渴望在每一片田野 播撒希望的种子。
经过两个小时的山路,我们终于抵达第一个考察地点--镇义兴寨。在这里,迎接 我们的竟然是三个“没想到”。第一,在和当地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义兴寨小学竟 然完整教授小学全部课程: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音乐、体育和计算机。更出乎意 料的是学校竟然设有机房,配有40多台电脑,学生一人一机,一周两节课。虽然村里不富裕,但教育却毫不含糊。第二,每个教室后都有几个存放课外书的书柜,同时还有相应的借阅 规则,这种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的做法在城市中尚不多见,但我们破天荒地在农村看到 了,我们深为农村学校的这种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精神所感动。第三,没想到村民们对孩 子受教育如此上心,他们表示,孩子能考到哪里,他们就供到哪里。村民觉悟如此之高同村 干部“尊知重教”的做法密不可分。
这三个“没想到”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但我们可以 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让环境因为我们而更加美好,正是由于这种拼搏精神的存在,我 们的社会才会进步。我们应该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这就是我第一天的收获。
第二篇:三下乡实践考察心得体会
随着团省委“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下乡活动的启动,我们化学化工学 院的“三下乡”服务分队于7月6日启程出发到镇进行实践考察。
漫长的旅程本是压抑和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酷暑中。但大家并没有因 环境的影响而倒头大睡,相反,就先遣人员发回的短信要点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很多极 具可操作性的建议,尤其是在广播稿件的口语处理、当地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采集矿石等方 面提出了不少好点子。漫长的乘车沉闷就这样被队员们的热情消释了,因为我们有火一样的 热情,我们渴望温暖每一个冰冷的角落;我们拥有胸怀祖国的豪情,我们渴望在每一片田野 播撒希望的种子。
经过两个小时的山路,我们终于抵达第一个考察地点--镇义兴寨。在这里,迎接 我们的竟然是三个“没想到”。第一,在和当地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义兴寨小学竟 然完整教授小学全部课程: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音乐、体育和计算机。更出乎意 料的是学校竟然设有机房,配有40多台电脑,学生一人一机,一周两节课。虽然村里不富裕,但教育却毫不含糊。第二,每个教室后都有几个存放课外书的书柜,同时还有相应的借阅 规则,这种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的做法在城市中尚不多见,但我们破天荒地在农村看到 了,我们深为农村学校的这种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精神所感动。第三,没想到村民们对孩 子受教育如此上心,他们表示,孩子能考到哪里,他们就供到哪里。村民觉悟如此之高同村 干部“尊知重教”的做法密不可分。
这三个“没想到”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但我们可以 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让环境因为我们而更加美好,正是由于这种拼搏精神的存在,我 们的社会才会进步。我们应该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这就是我第一天的收获。
第三篇: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2010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能有幸随“调研中国”团队一同参加2010年暑期以“农村图书室建设调查”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所谓意料之外,是因为自己的大学生涯行将进入大四这个需要我作出重大抉择的关键之年,所有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按计划将进入收束阶段,而这次再次搭上“调研中国”团队的“三下乡”之车,原本在今明年的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计划之“外”;言其在情理之中,则是在大一以来我给自己定下的“知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之“中”。
今年暑期“三下乡”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借调查了解湖南省内的几个乡村的农家书屋(也称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和使用现状,并借以小则管窥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的“农家书屋工程”启动实施数年以来的成绩与问题,现状与前景;大则放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下,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新途径、新风貌。同时,对于我们成员所学的社会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也不失为一个查漏补缺,“增益其所不能”的契机。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专业知识技能
知识的生命力和价值为其在实践中方能体现与实现。在校期间我们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对我而言这已是时候诸葛亮),因为这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真正的实践学习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但有了这种学习能力后,我们便可以灵活地变通,相信无论学什么都可以学得又快又好,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我们的专业使命
“公为天下”的院训熏陶濡染下造就了我们投身社稷百姓公共事业的视野情怀,“三下乡”是这种视野情怀指引下的切实行动。这次“农村图书室调研”,我们调查了解的虽只是一个个图书室,一本本图书,但引领我们的确实一位位鲜活淳朴的农民朋友;我们进入的,则是平日所捧读的一本本专业著作中鲜有涉及的乡村人们的精神文明世界。倘若把“公为天下”奉为我们的专业使命,而引导我们踏上征途并最终实现这一使命的,则是会说一套百姓话语,怀有一颗贴近善感的民心,然后,深入基层,深入百姓。
三、关于我们的团队
我之所以还要专门说说我们这个团队,是因为她自有特别之处:虽然人数较少——只有区区6人,但是成员结果组成跨越专业、年级甚至学历;虽然是临时组成且多是首次共事,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配合默契表现得训练有素;尽管没一个成员都个性鲜明,但行动起来也不失统一协调。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兼容并包、诸星共灿的团队,因此,最终能够在共同努力中收获友谊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但并非不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我个人而言,这次“三下乡”也留下了一点遗憾,那就是鉴于种种原因,我远没有我的其他团队成员们那样投入得彻底。这或可从我的队友们那比我以上寥寥几点心得体会跟深入且面面俱到的调查报告中可见泾渭。但是,这似乎并没有妨碍我收获这次调研本身的点滴成果,以及他们的帮助与理解,感谢你们!
第四篇: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这学期一放假,我就托着重重的行李回家了,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XX省XX县XX乡XX村。
一回到家中,我就积极的投入了生产劳动中,和父母到田间地里干农活、帮村里的的其他人家帮工等等。在和村里的人交往中,很多时候我都静静的聆听着这些纯朴、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谈论他们劳作的成果、他们劳作的经验、他们的希望........时不时问上一两个在他们看来极简单的问题,他们都是哈哈哈一笑,给我最真挚的解答。清晨在他们去劳作时的欢声笑语中醒来,傍晚看着他们从各条小路中风风沉沉的归来。他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一片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仍旧那么贫穷、那么落后。我的心触动了!
想起学校给我们的任务——三下乡实践。我觉得我这就是在实践、在感知。所以我又找了相关的部门和相关的人,多了解了一些情况,结合我的所看、所听、所感,看看原因到底是什么?
XX村共有540户约3000口人,有15个村民小组,沿着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居住。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植,种植的作物有:甘蔗、烟草、水稻、玉米、花生、黄豆、小麦等等,辅以副业有养鸡、养鸭、划松脂等。
村中有80%的人都上过小学,35%的上过初中(当中多为80后),10%的人上过高中,3%的人上大学。村中有一所小学,没有幼儿园,孩子最早上学是在7岁,而有11个村民小组的孩子从一进入学校就是寄宿制的。
现在村里很多户人家都是我们父辈及其父辈这种年纪的人在家劳作,年轻力壮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而且村中很多的适婚男子仍打着光棍。
村民的粮食、蔬菜都是自给,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
右,收入多用于看病就医和孩子的教育。
这些就是村里的大致情况。
为什么村里人辛苦劳作,但生活环境仍得不到改善,仍落后?我想这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应该是交通吧。我们村只有一条大路通向外边,路道及窄、不平坦,遇到雨天,都是坑坑洼洼的,车子没法外行;而且离镇又挺远,村民们种植的蔬菜瓜果等都不能变成经济作物,只能用来自给。其次,是作物种植的问题。村里种植的农作物太杂了,只要是适合哪个季节的都种,这种多元化地结果就是每天每时都在忙,但因为土地少的缘故,每样农产品的种植都有了限制,每种产品种下来,差不多只够自足,没有形成经济作物,这样收入也就没有了。对此,我认为一村中的这种情况,应该使农作物单一化,就是请技术人员来帮忙确定最适合的农作物,使其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出了自足外还有盈余,就能变成经济作物。而且在农活忙完后还有休息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休息,也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
还有就是教育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我是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缘故,我对这一方面的了解跟多一些。现在村中小的这一批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投入比起以前是翻了几倍,但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对学前教育的了解是一片空白,他们对小孩就是入学前么吃好、穿好、玩好,等到上学了在加上一个学好就行了,没有要对入学前孩子进行科学教养的想法。入小学了,也是希望孩子在学校了听老师的话,把老师教的学好,假期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完就好。就这种看来,我觉得农村的孩子很幸福,不像城里的孩子被父母逼着学这学那的,他们有快乐的玩乐的时光。但是我觉得以后长大了,这些孩子是要走出去了,不是一辈子就呆在这里,在走出去以后他们那什么和这些城里的孩子竞争,在城里孩子小时候就熟悉的东西面前,对于这些走出的孩子面前是那么的陌生。在这里我不是说孩子一
定要像城里孩子一样十八门武艺样样精通,而是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上得问题。如果在农村有各种兴趣培训班,父母有接受先进理念的机会,农村的父母也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增长本领、增长才干的。在者,国家的政策——让一些小学合并在一起,国家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看着村中的那些小小的孩子,感到心疼。在那么小的年纪,生活还不能自理,在正需要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却背着大大的书包住在学校里去了,还要学习。我不知道这种状况要怎么解决,只是希望国家在出台一些政策的时候,还是要想想这些稚嫩的花朵,他们也同样需要温暖的太阳的照射,茁壮成长。这就是我这次三下乡实践的所看所感。
第五篇: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暑假我参加了院队的“曦望”服务队三下乡,虽说辛苦,收获也多。
环境不是问题
在去徐闻县角尾乡许家寮三下乡前,同学曾告诉过我“你这次是花钱买辛苦”,并说那里的环境很差,我信以为真,不过还是很兴奋、很期待、很有信心。到了目的地,虽然环境并不像同学说的那么差,而我们住的地方是新的楼房,但我仍旧很失望,信心也减了一大半,真想打包行李回家。破旧的教室,娱乐设备又少又破的操场,又脏又臭的厕所,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煮具只有一个大锅,一切一切,进入眼帘的都是那么陌生,那么令人难以忍受——十三天怎么过? 不过,几天过后,我发现环境差并不是问题:教室的破旧影响不了上课;操场设备少,但我们课后还是和队友、学生玩得开心;四十几个人用四个冲凉房,虽然要等很久,我们依然可以开心得完成洗澡任务;尽管煮饭烧菜都用同一个大锅,但大家在一起吃饭、吃宵夜的快乐是我意想不到的。环境虽差,我们却过得开心,工作也进展得顺利。看来,环境差不差并没有影响,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在这次三下乡中,我学会了如何在苦环境中生活,怎样从差环境中看出美好。授课,带给我很多……
几天的等待后,我终于走上了讲台。一节课下来,我感受良多。以前作为学生,总感觉一节课的时间很长、很难熬,而当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时,才发现四十分钟其实很短,很快就过去。更令我惊讶的是,在四十分钟里,教给学生的知识很少,有时课堂效果没有预期的好,我认为原因有四:一是学生的反映。由于不了解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清楚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教的内容有时会超出他们学习的范围。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慢、时间长,必须反复讲解,他们才懂;二是课堂的纪律。开始学生不了解我,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很乖、很认真。但在与学生慢慢熟络后,有些学生觉得我不严肃,于是在上课时露出了本性:讲话,自顾玩自己的东西,有些学生更走离座位。有时台下讲话声太大,无法教学,于是管纪律的时间加起来就达十几分钟,有些内容来不及讲就下课了。纪律让我异常头疼不已;三是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差很大程度取决于备课的充分与否。前几天我没课,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备课,加上之前收集了很多资料,我以为自己的备课已很充分。但走上讲台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处理好内容的重点与非重点,没有根据主题进行恰当的筛选,或筛选的内容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导致在上课的时候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够好,因此导致学生感觉授课内容不连贯,难以记忆把握;四是自己的时间把握度。作为没有教学经验的我,有时难以准确地把握课堂,有些内容讲解的时间过长或过短,以致时间分配不对,出现或者已经下课,但授课内容还没讲完或者准备的内容已经讲完,而还剩余部分时间的情况。
四十分钟很快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怎样让自己的课上得有效果。一般学生都对语文课不感兴趣,都认为语文很乏味。所以,我并没有按课本来给学生上课,而是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
题,比如通过猜字谜来体会字与词、字与短语的关系,来加强学生对字词短语的应用能力。可能学生以前很少接触这种课题,所以他们都很感兴趣,表现很活跃,课堂气氛也比平常好很多;在讲授新内容时,提供学生回答问题、在黑板做题的机会也是加强课堂气氛,增加学生自信心、勇气的办法之一;在一节课的中间,应学生要求,出几个谜语,也能增强课堂效果;而通过分组比赛来学习(如成语比赛),也是一种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课堂气氛的办法,更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如何团结,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十分钟的课堂,如何把握利用,确是值得我们去探索。所以我们经常交流经验,或去听别的队友的课,在这种交流中,除了学到上课技巧,我更学会了如何接受别人的意见。
课后,往往我会留作业。从作业中,可以看出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一班三十几个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却不到二十本,有些学生的作业更是一模一样。这时,如何给分、写评语,又是一个技巧。对于学生的作业,不能用应付的心态,而应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十几本作业,往往要花上几十分钟,不过我乐于改作业,因为改作业也是一种学习。
课后的老师与学生
上课,老师可以很严肃,学生必须认真听课。但课后,老师与学生就变成了朋友。我最喜欢的就是下午下完课的那段时间。此时,学生与老师正拼得“你死我活”——打兵乓球。在这种娱乐中,我收了两个学生做徒弟,也成了学生的徒弟。这时,没有严肃,没有拘束,全是真心自由的相处;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纯粹是朋友的相处。往往我们会玩得不知时日。
劳动的滋味
这次三下乡,我们要自己动手做饭。不过,队友们都很热心,下完课后,如果没有别的事情,一般都去帮忙。看到队友们齐心协力做饭的情形,即使有多沮丧的人也会变得有精神。我喜欢这种劳动,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团队精神,更体现了为人服务的乐趣。看者队友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饭菜,只能用五个字来形容心情:开心乘开心。
逃不掉的离别
十三天已过去,意味着我们与学生离别时刻的到来。当车驶进校园,学生与老师已哭成一片。看着一双双依依不舍的眼神,听着一句句哽咽的话语:老师,你们能不能不走啊?你们明年一定要来啊!我强忍着泪,还挤出笑容来安慰他们:“老师明年还来,你们不要哭,坚强点,有空记得打电话或写信给我,好吗?”
当车驶向校门,看着一个个跟着车跑的学生,我再也无法坚持自己的眼泪:“再见了,同学们,老师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愿你们永远健康快乐。”
三下乡结束了,虽然像同学说的那样“花钱买辛苦”,但收获更多的是一种难忘的经历、珍贵的友谊。感谢这次三下乡,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光彩,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