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演讲稿14弟子规让我学会孝
《弟子规》让我学会“孝”
高一3吴筝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晚上好!在《弟子规》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感受颇深的一篇就是“入则孝”。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是的,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孝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赔偿.那么,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吗?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系过鞋带,穿过衣服吗?又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吗?没有.或许,你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脚,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不会,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做,再说让人看见了多尴尬.其实,这些人想错了,万万全全想错了.孝心不是一种仪式,也不是让别人看的,而它两代人心与心的沟通.现在,父母都还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顾,反而还需要父母花心思去关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气动了,你是否这时又会嫌弃他们,埋怨他们,责怪他们,去说他们给你带来了累赘呢?或许还会有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那又谈什么孝心呢?
如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淡忘了“孝”这个字眼。可“孝”是为人之本,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孝,是捎纵即使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存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第二篇:弟子规演讲稿14弟子规让我学会孝(共)
《弟子规》让我学会“孝” 高一3 吴筝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晚上好!
在《弟子规》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感受颇深的一篇就是“入则孝”。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是的,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孝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赔偿.那么,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吗?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系过鞋带,穿过衣服吗?又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吗?没有.或许,你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脚,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不会,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做,再说让人看见了多尴尬.其实,这些人想错了,万万全全想错了.孝心不是一种仪式,也不是让别人看的,而它两代人心与心的沟通.现在,父母都还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顾,反而还需要父母花心思去关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气动了,你是否这时又会嫌弃他们,埋怨他们,责怪他们,去说他们给你带来了累赘呢?或许还会有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那又谈什么孝心呢? 如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淡忘了“孝”这个字眼。可“孝”是为人之本,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孝,是捎纵即使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存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第三篇:弟子规演讲稿35孝在人间
孝在人间
高二六班郑君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多么形象的诗句呀!我们的父母总是这样关心我们,照顾我们,从没厌烦过,而我们总是让他们担心。同学们,当我们做事之前,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父母,想没有想过这么做会使他们快乐还是痛苦呢?只有让他们快乐,这才是尽了我们的孝道。
《弟子规》中有一段讲述了作为孩子怎样对待父母的问题,这一段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但现在的我们,又有几个像《弟子规》中所说的那样呢?不让父母担心,在父母看来这已算是好孩子了,在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越来越多,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父母教育时和父母顶撞。父母让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同学们,你们说这样叫孝吗?
在晋代,一位很有才华的卿相吴猛,在他七岁的时候,就显示出他孝敬父母的品行了,每到夏天,他就趴在父母睡的床边的地上睡,父母问他 :“孩子,你为什么要趴在床边的地上睡呢?”吴猛总是回答说:“我恐怕蚊子会叮咬父母,所以我代替父母被蚊子咬。”他在夏天时,总是用扇子把枕头扇凉,再给父母枕。在冬天,总是先把被窝温热后,在请父母睡。现在的我们,又有几个人是这样做的呢?现在的我们又有几个对父母“孝”呢?小时候,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长大后,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听父母的话,不为父母做任何事。我们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的家庭中,父母种地不容易,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也没有收入,而我们还不愿分担点儿来减轻他们的压力,我想我们远不及古人。
戴维·德克尔说过:“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总竟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同学们,现在我们用成绩报答父母,用我们的行动让父母高兴,将来的我们,用笑脸面对父母,用我们的双手照顾父母,希望读了《弟子规》后,每位同学都会体会到父母的爱,懂得作为儿女的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第四篇:弟子规演讲稿22孝感动天
孝感动天
高二三班彭立娜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感动天》。一说到“孝”字,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不就是孝吗?我也知道,不就是在家里尊敬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分担忧愁吗?这还有必要提吗?”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的字头,下面是一个“子”字,意思是说:做子女的要把老一代顶在头上、扛在肩上,要爱戴父母,尊敬父母。然而这一点又有谁能做到呢?
孝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荣辱观的源泉。在古代有一个孝子,他是一位皇帝,有一次,他的生母也就是皇太后患了重病,卧病长达三年之久,我国有句古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那么你们猜猜看,这位皇帝是怎么做的?因为生母服用的药物太多,为了让药的口味适合母亲,皇帝就将每一副药都尝过了。等到药物不太难喝时,才服侍母亲喝完。这样的孝行感动了天下的百姓,这件事也因此传为千古佳话。
在我国古代,有这样的孝子,那么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也不乏这样的孝子。田世国,这个名字大家都听说过吧。他就是在2006年被选为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他的母亲患了尿毒症,这种病很难医治好,医生建议换肾,他知道换肾对于自己这种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多么不容易。他想了又想,毅然决定把自己的肾换给了母亲。他的行为感动了全院医生,也感动了全国人民。他的这种高尚的品德,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不孝敬父母的行为也多了起来。有这样一个人,父母劳累了一生,好不容易才为他盖好了房,娶了妻子,而他却把年迈的父母忘在了一边,不让父母住自己的房子,不给父母一分钱。可笑的是,他家养了一只小狗,这狗整天吃肉,突然有一天,这只狗走丢了,夫妻两人还专门为此贴出了启事,声明如有找到者赏金两千元。正巧在第二天,这位儿子的父母看到了这则启事,他们气得浑身发抖,褶皱的老脸上流下了两行热泪。他的行为是不孝的典范,即使父母有再多不是,作为儿子的也不能如此对待父母。须知,世上每一个朋友都讨厌你,但是只有你的父母永远不会讨厌你。
对比两个人的行为,一个道德高尚,一个道德低下,一个值得发扬光大,一个值得批评谴责。我们应该向第一个人学习,学习他身上那种孝敬父母的美德,学习他那种一言一行都不伤害父母的精神。羊儿尚知跪乳恩,乌鸦尚能反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
在演讲结束之际,我有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个希望就是,在我们父母生日那天,在他们耳边轻轻地说句:“您辛苦了,我永远爱您!”
第五篇:弟子规入则孝
弟子规易解-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煽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