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调查报告 徐盛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调查报告
管理学院 10信管1班 徐盛 20101510122
调查人:徐盛
调查时间:2012/5/13
调查对象:高校毕业生
调查地点:学校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以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为基础,了解用人单位提出的大学生在职人员所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用人需求。从而深入探索适应地方大学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性培养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优化并加强学校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正文: 随着大学生就业数量的剧增,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巨大挑战,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和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着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的重要参考。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一些问题进行了释读。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毕业生就业的不利方面:(1)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人事与就业制度相对落后,企业受指标和户口的限制,不能按自己的需求自主招人;(3)基层特别需要人,但通向基层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4)高校办学没有前瞻性,造成一些学科的毕业生就业难;(5)国企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事业单位的改组使各单位接受毕业生的数量处于低谷状态;(6)市级机构精简改革刚刚结束,区县党政机构改革下半年进行,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后,不可能大量接收毕业生。
有利方面:我国经济继续好转,特别是“十五”计划对就业会有很大的拉动——今后5—10年里国民经济总产值每年至少要达到7%的增长,10年要翻一番,有人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1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结构要实现战略性调整,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都会提出新的要求;另外,产业信息化会带动工业化,据预测,信息化每年要增加5万人才的需求;积极发展小城镇、农村城镇化,等等,都会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量。
二、大学生就业观变化状况
毕业生最看重个人发展。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工作能否帮助自我实现人生理想”一项在“很重要”选中率排序中占第六位。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陈健洲说,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他们仍旧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这有利于他们选择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人才,减少用
人单位的培养成本。
三、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
1.健康第一
企业很看重毕业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所在学校的声望、毕业生所掌握的专项技能、学历、实践经验以及在面试中的表现。企业用人是非常理智和谨慎的,他们招人就是要招到能为公司服务的人。在这种招聘理念的支配下,企业并不看重一些比较虚无的东西,如大学的排名仅排在第13位,性别排在最后一位。毕业生还应该特别注意,企业非常看重毕业生掌握某项专项技能的程度,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此项排在第3位。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其所应聘的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符,也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考虑比较多的因素,此项排名第8位。有些毕业生会把就业看成是改变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从调查结果来看,此举有时可能行不通。
需要提醒毕业生的还有,毕业生在累积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以更快地适应新工作以外,通过考研或其他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也是当务之急。
2.气质和成绩同样重要
企业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外表、气质,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等。求职者的外表、气质排在第7位。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排在第10位。而毕业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奖励排在第14位,所获得的学术成果则排在第15位。中铁十二局的招聘人员说,未来工作需要的是学生的潜力。当然,此项排名较后,并不是说它不重要。企业在研究未来员工的求职资料时,学习成绩是他们要考虑的一项很重要的因素。有位IT企业的老总说,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不好,起码说明他的效率很差。
3.学生干部优势不大
企业不看重毕业生是否是班干部、学生党员和性别。一般来说,国家机关倾向于招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因为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组织经验和管理能力。而企业对学生这方面的要求并没有这么严格。他们就看重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学历、所学专业是否与工作要求相符等。有的企业认为,学生干部可能会因为工作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使他们难以应付与专业有关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并不把毕业生的性别看作一块重要的敲门砖。中山大学就业中心的陈俊松老师说,在南方,用人单位从不把性别限制摆在桌面上,因为限制性别就限制了人员数量。现在,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用人单位只会想方设法引进人才,不会拒绝人才。人才是没有性别的。
四、毕业生应对形势的方法
1.要调整好心态
保持处惊不乱清醒的头脑,既然“寒潮已经袭来,就要有“过冬”的准备。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对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往时候更重要,如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及弱点,切忌好高骛远。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2.准确的职业定位
每个职业人都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在择业方面容易迷茫,更需要有一个适合的正确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考虑,大学生在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时,不能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最好是围绕自己的专业,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不要从事自己不适合、不擅长的工作,那是没有发展空间的。
3.要注重掌握专业技能
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中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大学来说主要就是专业能力,而非学历。一般来说,学历仅意味着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然而,对于那些学历不高或学校一般的大学生,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参加专业的培训,我们的实际技能并不一定比名牌大学的学生差。而很多的企业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会综合考虑一个人学历和技能。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4.提高社会实践经验
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条“要有几年的工作应验”,这是现在社会的就业准则,很多公司都希望能招到能马上胜任工作的人。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技能应用到实践中,要参加社会实践。围绕自己的就业目标来参与目标行业或职业的实践,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就能以学生的身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5.综合素质的提升
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单一,那么职业发展也会很受限制。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如掌握一些工具类的技能,如网络、外语、谈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能通过在学校中参与处理各种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金融危机虽然给全世界带来了恐慌,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理性选择,就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信心到社会中去竞争,去搏奕,去接受新的东西。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重要”,谁能经得住考验,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在xxxxx这段时间中,我在xxxxx进行了一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此次实践主要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原因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发现,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还有部分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愈加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市场的需求。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发现,2000年高校毕业生为107万;2003年为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为212万,接下来几年一路飙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32万,至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人数,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
(二)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挤压,要与农民工们抢饭碗。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的竞争也很激烈。
(三)当前我国就业的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
1.地域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发达地区的高校,一次就业率基本上能达到85%以上;而沈阳、武汉、成都等高校密集的大城市,由于所在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吸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毕业生就业困难;对于贵州、安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2.专业矛盾:冷热专业的存在导致了人才过剩。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而文秘、计算机、会计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3.学历矛盾:由于毕业生人数,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大幅度增多,用人单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与低学历相比,硕士和博士就业率较高,一般可保持在90%以上,但由于硕士、博士扩招速度快,社会需求量增长慢,加之硕博毕业生培养质量出现滑坡等问题,近年来,硕士博士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四)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一些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是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加以各种条件限制。真正公平、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五)用人单位的门槛高。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提高人才标准,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能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个人的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难度。
(六)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轨。高校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重专业轻品德,办学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实践能力差,缺乏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城信的品德,独立、自理能力差,做事缺乏条理,既不清楚自身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的差距,又不明白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缺乏足够的内在“实力”。而且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都无法及时赶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高校教师评职称主要是看有没有发表章,什么级别,而不管教学成绩如何。另外,高校还缺乏一支熟悉职业生涯指导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的投入也十分不足。
(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问题。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八)本身的综合素质问题。一些大学生在校时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不学无术,以为混张大学文凭就能找到好工作,在就业竞岗的洪流中被冲刷出来也就不足为奇。同时,有的学生成绩不错,所学专业的书面理论知识很强,但自身的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专业知识不过关,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学历与就业能力不能够划等号。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
1、完善就业市场体制,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
2、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加强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及对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3、加强经济调控手段,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对去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二)用人单位:
1、改革用人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积极与高校加强联系,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三)高校:
1、强化内部改革。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
2、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开设职业生涯课,给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指导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优化学校的教学设施。
4、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方法。从偏重于科研成果到科研成果与教学水平并重。教师注重教学,以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占到一定的比重。
(三)自身:
1、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2、更新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3、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综上所述,政府要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和控制高校扩招规模,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用人单位要对毕业生眼光放远,脚踏实地;高校学生要珍惜学习时间,做好职业规划,树立大众化就业的观念。只有通过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理性思考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没有真才实学、空凭说话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在校期间不抓紧时间学习,不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努力打好基础,今后的就业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在市场竞争中就更加难以立足。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先进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学习者和拥有者——大学生,我们应该振奋精神、立足专业、拓展视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找准自己生活的坐标,尽可能的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切实做好思想和能力准备,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积累资本,真正成为新世纪的一代骄子!
【参考文献】
[1]文东茅、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中国教育报》;2003/10/08
[2]郭潜深;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2006/6/12
[3]杜存臣;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54-60.[4]王云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224-225.[5]谢学锋;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民建中央网站;2005/12/30
[6]作者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中国人才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中国经济报告》;2009/09/01
[7]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12/3.
第三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就业率与起薪的调查
在2010年的8月15到20号,我进行了了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对于这个调查的进一步研究,走访了几个高校采取了访问形式,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率
随着高校改革和扩大招生,大学已经不是昔日那么高不可攀的学府,人们更多的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问题也是日益凸显,由于大范围的扩招,人才供过于求,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大,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2001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仅为50%,比上年又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这是非常非常严峻的事情,人们为了读大学就是为了能够找一份好的、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这样的就业形势却让人么事与愿违,高校的扩招带来的并不是许多人的大学梦,而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据调查,毕业生“待就业”的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都不是很高,单就这样看来虽然从“待就业”方面来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是最大的,但是与本科毕业生只相差1.3个百分点,而从“真正的落实率”来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优于本科毕业生。特别地,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为这一批人也许他们更看重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层次,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历越高,就业状况应该是越好的。
有趣的是,从另一组调查中,不难发现,一半毕业生起薪1500以上,男性是高于女性的,据调查,男性落实率略高于女性,男性比例为73.0%,女性为68.4%,两者相差4.6个百分点。女性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出境的比例达到19.3%,比男性高出3.9个百分点。男性毕业生起薪高于女性,男性月起薪为1500元,女性为1300元。
不仅是这样,最重要的起薪比较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大中城市就业四成以上,私企人气渐旺。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情况,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与2005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上升。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特别是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另外,从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来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重中之重,占34.3%,但是与2005年相比较,各类专业技术工作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减少了10.9个百分点,而
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各类行政管理类工作、各类服务工作、一线生产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上升,显示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逐渐走向多样化,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和一线生产工作。体力与脑力兼备的工作也是供不应求。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但是由于扩招范围增大,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高校的不断增加和专业的迅速扩增为高校扩大招生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受教育经费的影响,部分高校新办的学院和新增的专业多为对设备、技术要求不高的非工程技术类学院和专业,人文专业居多,缺少技术性,这些高校的盲目扩招,致使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生源进入高校,加之扩招后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缺少师资,给学生培养增加了难度,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下降。使毕业生在毕业后在找工作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下降,远远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条件,这样下来,就有更多的毕业生游荡于社会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许还会为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搞不好这部分学生还会走上一条不正确的道路,致使他们的人生走向偏差。
另外,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没有破解也是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座谈会上,绝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对岗位、薪酬、工作环境要求过高,期望做“白领”,对从事“蓝领”工作心有不甘。而在调查中,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评价不高。高校毕业生适应艰苦条件、高强度工作的能力薄弱,但企业从培养高校毕业生考虑,往往需要他们从基层、从生产一线做起。适应能力差、怕苦怕累怕压力的思想,使一些高校毕业生难以通过这样的磨炼和考验。
二、毕业生起薪调查
对于毕业生的起薪,另外一组调查数据显示: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高。从中位数平均看,专科毕业生月起薪为1100元,本科生为1500元,硕士和博士均为3000元。从数学平均值看,专科生为1410元,比2005年的1333元增加了77元;本科毕业生为1788元,比2005年的1549元增加了239元;硕士为3469元,比2005年的2674元增加了795元;博士为3252元,比2005年的2917元增加了335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科学平均数上平均来看,男性月起薪为1500元,女性为1300元,两者相差为200元。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1871元,女性为1696元,两者相差175元。同2005年的算术平均值比较,2007年男性和女性的月起薪分别增加了240元和189元。
第三,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平均月起薪较高,分别为2411元、2346元和2249元;高等教育单位、部队、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分别为2231元、1908元、1724元和1536元;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分别为1448元、1201元和1162元。
第四,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行政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2128元、1998元和1959元;技术辅助工作、服务工作和一线农业从业人员居中,分别为1537元、1440元和1300元;最低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收入只有1165元。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2074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163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1507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1332元和1567元。
大学生刚出社会,还是一群弱势群体,加之没有什么经验,又赶上现在高校扩招,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会影响他们自身在今后的发展,在找工作时也盲目的投递简历,没有目标,这就需要学校与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相信在磨练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有更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普通高校毕业生最近几年的就业状况及助学贷款偿还情况,采取不记名方式,所得资料只做宏观分析用,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放心填写。您的每一个答案都将是我们宝贵的研究资料,真诚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请把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1.您的性别是A□男B□女
2.您本(专)科毕业的时间是□2007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
3.您是在读期间是□党员B□非党员C□学生干部D□非学生干部
4.您现在是□专科B□本科C□在读硕士生D□硕士E□在读博士F□博士
5.您本(专)科上的是年制A□2年B□3年C□4年D□5年
6.您本(专)科所学的学科门类是
A□医学B□教育学C□法学D□理学E□文学F□历史G□经济H□管理I□工学J□农学
7.您家庭所在地是A□农村B□乡镇C□县城D□市地级城市E□省城或直辖市
8.您家有60岁以上人口人,正在上学的(包括你自己)有人,常年卧病的有人
9.您是否属于单亲家庭子女A□是B□否
10.您上大学时的学费是元/年,住宿费是是/年,生活及其它费用是是元/年
11.您在校的学业成绩是班级 A□前25%B□中上25%C□中下25%D□最后25%
12.您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是 A□本科及其以上B□专科C□中专、中师、技校或高中D□初中E□小学及以下
13.您父亲的职业是您母亲的职业是(请填写下面选项的代号)
A□专业技术人员(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B□各类技术辅助人员(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C□各类行政管理人员D□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如经理、部门经理等)E□各类服务人员(如保安、餐饮服务、销售服务、市场营销等)F□警察及军人G□工农业一线生产人员H□自由职业者I□无业
14.您家庭的年收入是 A□1万元以下B□1~2万元C□2~3万元D□3万元以上
15.您在校期间已经考过 A□大学英语四级证书B□大学英语六级证书C□英语专业四级及以上证书D□计算机二级及以上证书E□HSK八级及以上证书F□雅思、托福、GRE、BEC等G□教师资格证H□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房地产评估师、精算师等)
二、影响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的因素
16.您本(专科)毕业时的打算是A□就业B□出国C□读研
17.您本(专科)毕业后实际上选择的是A□就业B□出国C□读研
请选择A答案的同学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18.您毕业离校后多长时间才正式上班
A□毕业后立即上班B□1~2个月C□3~6个月D□7~12个月E□一年以上
19.您本(专科)毕业找工作期间面试次数20.您的求职费用是A□100元以下B□101~1000元C□1001~5000元D□5000元以上
21.您大学毕业前A□接受过高校提供的系统求职训练B□接受过高校提供的零星的求职
训练C□没有接受过求职训练,只是听同学朋友传授一些经验
22.您参加工作的起薪是元/月,第二年的工作收入(包括工资、津贴等所有因工作带
来的收入)是元/月,第三年的工作收入是元/月,第四年的工作收入是元/月。
23.您目前就业的地点是A□外省农村B□外省乡镇C□外省县城D□外省市
地级城市E□外省省城或直辖市F□本省农村G□本省乡镇H□本省县城I□
本省市地级城市J□本省省城或直辖市
24.按工作单位性质分,您目前的工作属于A□国有企业B□学校C□私营企业
D□三资企业E□国家机关F□科研单位G□城市集体企业H□乡镇企业
25.您找工作考虑(请按照重要性排序,尽量涵盖所有选项)
A□个人发展前景B□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C□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D□符合自己
兴趣爱好E□工作单位的声誉F□工作稳定G□工作单位的规模H□工作自由
度I□工作舒适且劳动强度低J □易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K□可兼顾亲友关系
26.您目前从事的是(请填写下面选项的代号)
A□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B□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
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C□各类行政管理工作D□各类企业管理工作(如经
理、部门经理等)E□各类服务工作(如保安、餐饮服务、销售服务、市场营销等)
F□警察及军人G□工农业一线生产工作H□自由职业I□自主创业
27.您目前从事的工作是A□所学专业B□非所学专业但有相关性C□没有相关性
28.您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信息途径是□学校组织的人才洽谈会B□社会组织的人才洽谈会C□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D□学校提供的企业书面招聘广告
E□亲戚、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F□网络招聘信息G□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
29.您觉影响您就业的因素是(请按照重要性排序,尽量涵盖所有选项)A□工作能力B□工作经历C□学历层次D□学校名气、地位E□所学专业F□
应聘技巧G□学习成绩H□就业信息和机会I□社会关系J□是否党员K□是
否学生干部L□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声誉M□性别N□是否拥有就业地户口O□
家庭背景P□学校或教师(对您)的评价Q□送礼买人情R□职业资格证书
S□个人特长
30.您大学毕业到目前换了几次工作A□0次B□1次C□2次D□3次及以上
31.您对自己目前的工作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
不满意
32.您读大学期间是否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A□是B□否
请选择A答案的同学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三、影响借款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因素
33.您读大学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34.您与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前学校有关领导、老师是否给您个人或者集体讲解过助
学贷款合同条款A□是B□否
36.您借的是 A□生源地助学贷款B□校园地助学贷款
37.您上大学期间A□接受过系统的诚信教育B□偶尔接受诚信教育C□几乎没有
接受过诚信教育
38.为您贷款的银行是 A□农村信用社B□农业银行C□工商银行D国家开发
银行
39.您与贷款银行约定的第一次还款时间是A□毕业前B□毕业后2个月C□毕
业后1年D□毕业后2年E□研究生毕业后2年
40.您必须在毕业后几年偿清贷款 A□6年B□8年C□10年D□4年E□14
年
41.您们班有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每名同学获得助学贷款的额度一般是元/年
42.您把助学贷款还给A□就读高校B□贷款银行C□代理机构D□没有偿还过
43.助学贷款利息到期前高校是否提醒过您利息到期的具体时间A□是B□否
44.助学贷款利息到期时高校是否告知过您偿还利息的具体办法A□是B□否
45.您是否拖欠过国家助学贷款利息A□是B□否
请选择A答案的同学继续回答些列问题
46.您目前已经拖欠助学贷款利息
47.您拖欠助学贷款利息的原因是A□收入不高B□偿还太麻烦C□没有人催要
D□惩罚措施不严E□自己经济负担太重F□其它
48.您有了收入之后,支出的优先排序是(请按照重要性排序,尽量涵盖所有选项)A□基本生活开支B□偿还其他借款C□偿还助学贷款D□孝敬父母E□供
弟妹上学F□买房子G□筹备结婚H□为老人治病I□改善自己生活J□其它
49.您觉得偿还利息A□很方便B□很麻烦C□一般D□根本没有偿还渠道
E□没有去偿还过
50.您拖欠助学贷款利息后是否收到过就读高校的催款通知 A□是B□否
52.您拖欠助学贷款利息后是否收到过银行的催款通知A□是B□否
第五篇: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
2009年6月24日8:03:43来源:威海晚报[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国家统计局威海调查队发布“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287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我市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务实,其中73.4%的大学生愿意为就业而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以求稳为主,择业目标也更加务实。“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主流思想,73.4%的大学生为就业愿意放弃专业,64.3%的人在择业中最看中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而在单位的选择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是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目标,分别占了27.9%和26.2%。在薪水期望值一栏中,72.4%的专科毕业生中的人将薪金的预期值定在1000~2000元之间,63.3%的本科生将薪金的预期值定在1500~3000元之间。
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大学生应对择业的心态日趋平和,而且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就业。其中,72.4%的人非常关注就业动态,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50.8%的人多方寻求实习机会,弥补经验不足;22.9%的人表示要及时更新就业观念,不参加热门职业的竞争。此外,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重视,67.9%的大学生认为毕业之前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次调查也显示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部分不平衡,男性就业比例比女性高出16.4个百分点;专科生的就业比例比本科生高出39.3个百分点;就业率最高的管理类专业,比就业率最低的法学类专业高出39.2个百分点。
威海晚报2009年6月24日8:03:
432004年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http://edu.qq.com2004年 07月 17日千龙新闻网
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寄出多少份求职信?
3.1%的人从未寄过求职信;
54%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0份以内;
2成以上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1-20份以内。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应聘多少次?7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您在求职上的花费?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您在求职上花费的时间?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对所找到的工作的满意度?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
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专业面太窄;
缺乏社会关系;
信息不足。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
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就业地域:从“孔雀东南飞”到“最心仪上海”
从本次调查看,无论是上海生源的大学生还是外地生源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是上海。除未回答者外,调查中问及“您希望在那个省市就业”时,属上海生源的98.4%选择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68.2%选择了上海。问及“您实际在那个省市就业”时,属上海生源的99%留在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有62.3%也留在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男生中留在上海的占57.4%,女生中留在上海的占68.6%。这印证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已由南下广东、深圳找工作转向到上海找工作的说法,上海已成为在沪就读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
调查数据表明,除留上海者外,去江苏、浙江就业人数也较多,占7.8%。他们中除了原本就来自江浙两省的学生之外,还有上海及东、中、西部的学生。广东是第三个选择人数较多的省份,占3.7%,上海及东、中、西部的学生都有赴广东工作的。但去中部、西部工作的学生就较少,两者相加仅占3.5%。京、津、沪及江苏、浙江、广东生源的学生均未有去中西部就业的,即使来自中西部的学生,回去就业的也仅占14%。其余还有去北京、天
津及东部其他省份乃至国外就业。调查表明,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容纳了上海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92.9%,每15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工作,每28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中西部地区工作;而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每7人中只有1人回去工作。
大学毕业生竞相留在上海,也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更加严峻。调查建议,除需不断改善中西部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教育大学生“志在四方”外,国家也可采取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工作。比如可以采用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对那些靠贷款读完大学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去中西部地区工作若干年,就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贷款等。
职业满意度:无关时间 匹配个性
调查表明,职业满意度并不是与求职时间和应聘次数成正比。求职时间在1至5个月之间,应聘次数在1至10次之内的职业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并非选择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挑到满意的工作,相反,时间一长有可能因此挑花了眼,或因为举棋不定,好职位被他人捷足先登了。一般来说,从事的工作越适合自己的个性,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薪酬水平:名校性别差距小 取决于英语水平
以调查中作为衡量大学生成绩高低的统一指标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为例。调查发现,一些全国的著名学府不仅其专业实力强,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确实比较高。日趋开放的上海,为外语好的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择业机会。以复旦大学为例,除英语专业外,95名调查对象中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5.5%,位居10所高校之首,而女生外语水平更高,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8.9%。尽管有性别歧视存在,但复旦女生就业后的薪水却与男生相差无几,并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男女生。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后薪水的高低是与其英语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六级考试优秀的学生试用期内和试用期后的月均净收入都是最高的,同样这些学生进入三资企业、国家机关的比例也最高。调查在此开始涉及到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那么性别歧视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请看下文———
性别歧视:确实存在 程度减轻
就业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可以从男女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在获得就业机会时,是否得到与其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与工资报酬来判断。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复旦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复旦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
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目前上海的大学生就业中确实存在就业歧视,但程度已有所减轻。上海许多家庭对女儿的教育同样注入极大的热忱。许多女生也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勤奋苦学,不敢懈怠。东华大学某专业6名女生,共拥有3张英语六级合格证书、4张车工5级证书、1张钳工5级证书、1张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4张CAD中级证书;作为对照组的3名男生,都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1人拥有钳工5级证书。
倾听大学生的呼吁
调查也显示,61.7%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时”才开始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调查就此指出,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应及早启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观的同时,进行有个性的“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等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