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听听你的声音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3:4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只想听听你的声音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只想听听你的声音读后感》。

第一篇:只想听听你的声音读后感

《只想听听你的声音》读后感

在一本《亲情记录》的书中写到:“所有的人生经历中,亲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最深刻、最强烈,也最丰富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幼年长至成年,或者看着自己的父母从青丝变成白发,漫长的岁月也带给我们各种情感体验——有满心欢喜,也有深深遗憾。”而在这篇文章中,又何尝不是一种亲情记录呢。

记得上次回家,爸妈都说我瘦了,其实没有,只不过是没长胖而已。我可以感觉的出来他们对我的关爱,或是担心。他们总是担心我一个人在外面吃不饱,担心我训练太累,担心我处理不好同学关系。每次打电话回家,我总是像报流水账似的把我这周的事情说一遍,这好像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当我考试考不好的时候,爸爸总是给我说,没事,你自己尽力了就好;遇见想不通的事,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自己做决定就好。正是这篇文章,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幸福原来可以离我们这么近。我们的大多数人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我们没有得到的东西上,而极少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所拥有的事物上。很多时候,我们会为自己是否比别人多付出了一些,或者是别人是否比自己多得到了一点而苦恼,此时谁又能想到还有很多人在为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苦苦努力呢?谁又能想到自己拥有的一切已经足以让很多人费尽心血去争取呢?

还记得高三的时候,每次考完试我都会主动地向他们汇报我的成绩,不过那时的成绩说得过去,偶尔有几次考不好也没什么。大学了,考不好就不太愿意跟他们说,总是感觉很对不起父母。大学生活是多

彩的,不只有伤心与悲痛,也有快乐与收获,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离不开社会,社会更离不开大学,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成人,大学是最会一次系统性学习的机会,是培养入世的关键的一个点。做好了,大学生的未来就可以更加成功,走不好,就只能步入平凡。可是,当我们远赴重洋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时,可曾想过家里父母感受?每年只有两次回家的机会,就好像一句话说的那样,“当你踏上外出的路时,可曾意识到家乡将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也并不是非打电话不可,或许正是像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每当过节,总是会想家,虽然在平日里想不起来家。每每想起家的时候,总会同时想起身边的委屈,若是在家里多好,没有这么多的烦心事。去年中秋节的时候,打开了电视机,看到新闻里播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无法归家过中秋的消息,有些父母在被采访时眼里溢满了泪水,诉着心中对孩子的思念;有的则露着一副无奈的神情,而那些孩子们,有些则已脆弱的哭着说想父母了;却更有些人似是已经麻木了,好像已经对归家与否完全忽视了,这大概是太久没有回家,却又总看着他人过节的缘故吧。

其实和自己的父母聊天是一种开心。那是没有遮掩的开心,就像小时候那样没心没肺的开心。忘记了自己有多久没有这样的开心过,忘记了自己在外面掩饰过多少开心。有的时候也在想着,我还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呆多长时间?还能见几面?大学、工作、生活、越长大越孤单。是因为越长大与父母的时间越少,我们才会孤单,才会悲伤。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还在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们会离我们远去,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去好好孝敬和关爱他们了,往往在这个时候,留给我们就只有反省、懊悔与苦恼:有那么忙吗?为什么不多抽点时间来把他们孝敬?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唯一给予你一片海,而只要求你回报一滴水的人,而这一滴水,也仅仅是希望你不在他们身边时,能经常给他们打打电话,慰藉他们那颗始终牵挂你的心,不求别的,他们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一个人,遇见各种各样的事,就会成长,这个故事,只是将我们会在未来想到的提前了些日子告知我么而已。希望每个人都会经常给家里打打电话,听听那些唠唠叨叨的话,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珍惜的幸福时光吗!

第二篇:聆听你内在的声音

聆听你内在的声音

每个人的第一个家都在他们身体里,每当你真的需要回家,你的身体值得信任,你可以聆听,可以和它做朋友。

——美国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

一天,想起了一些事情,有厌烦感产生。我突然好奇,这种厌烦感到底产生自身体的哪一部分呢?

略一感受,我发现,这种感受差不多完全产生在头部,最多向下可以抵达嗓子的部分。

后来多次做这样的尝试,我发现,至少对我而言,厌烦、讨厌与鄙夷等一些情绪,都是这样子的,其能量基本上是集中在头部。

如此说来,我们说“心中有了厌烦”就是不对的了,实际上,这是“头上有了厌烦”,而且,厌烦、讨厌与鄙夷这一类的感受之所以会产生,总是和头脑中先存在的一些评价有关,如果没有这些评价,这类对别人的抵触情绪也就不会发生了。不过,假若你对自己说,放下这些评价,甚至说,这些评价,从我的头脑里滚出去。那么相反的事情就会发生,这些评价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变得似乎更加牢固,并且,因为“从我的头脑里滚出去”这句话也是在头脑中发出的,结果是,你的头脑中同时间有了一对非常矛盾的声音,这时,你就会头痛。怎么做可以令这些抵触别人的情绪消失时?

我发现,只需将注意力从头部向下移动,譬如移到心口,那些厌烦、讨厌与鄙夷就会消失。

尤其是,当我将注意力移到肚子甚至小腹部时,那时我会获得一份宁静,似乎刚才那些糟糕的情绪从来没有发生似的。

头脑里的声音常来自别人

跟美国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学催眠时,他经常教我们问被催眠者:你的这份感受发自身体哪个部位?

原来,我只是在学习催眠时这样询问别人,但有了刚才写的那些发现后,我开始在咨询和生活中这样问自己和别人。

前天,我朋友的一个读高三的女孩给我打电话说,她原来成绩总是列全班前5名,但前不久一次考试跌到了30多名,从此以后她很容易在上课时走神,这时她会努力将自己从走神中拉回来,但越是这样做走神越厉害,她该怎么办?我听她讲完她的问题后,问她,你觉得刚才那些话是从你身体哪个部位发出来的?或者说,你讲刚才那些话时,你的注意力在什么部位?

她想了一会儿后说,全是脑子里,好像脑子里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不要走神”,但另一个声音却将自己拉向走神,这两个声音不断地打架,这令她的脑子有些乱。

她讲完这番话后,我建议她坐端正一些,双脚踏在地上,并让她将注意力放到双脚上来,感受双脚的每一部位。

做这个小练习约花了两分钟时间,然后我问她感觉如何?她说,很舒服。这是一个很小但很重要的体会,通过这样的体会,我们会发现,当感觉到混乱时,常常就是脑子里声音太多,而且它们还有矛盾。这时,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想明白而理顺这些声音,那只会加剧这个冲突,令自己感觉更混乱。相反,假若我们将注意力从头部拿走,而转移到身体上来,那么这种混乱很容易平息。我的文章常常写道,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聆听你内在的声音。这种说法会让一些朋友感觉到混乱,他们会问,我经常会发现,我同时有几种感觉,我同时有几种声音,而且它们还是矛盾的,我怎么知道哪一个是我的?

对此,斯蒂芬•吉利根说,头脑里的声音,常常不是自己的,它们更可能是来自父母、老师和其他人的声音。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我会在咨询中让我的来访者做具体练习:

1.先找出一个经常在自己头脑中闪现的话,譬如“我必须强大”。

2.将这句第一人称的话改成第二人称的句子,即“你必须强大”。

3.问自己,谁会对自己说:“你必须强大!”

在这样的练习中,来访者基本上都会发现,这些话语都是父母等养育者给自己种下的。

对此,我一次课程的学员说,她发现,她的脑袋就像一个椰子壳,椰子壳里塞满了“你该如何如何”的纸条,而这些纸条上的文字都是父母写的。这样,每当

遇到一件事情,她都会去椰子壳里寻找一个相应的纸条,并按照这个纸条去行动。有时,可以很快找到一个纸条,于是可以立即有一个反应。有时,会久久都找不到一个相应的纸条,这时就会呆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旦被“椰子壳”困住,一个人就会陷入到混乱甚至左右均动弹不得的境地中,这时,你不能通过在椰子壳中寻找到一个你自己的声音而解脱,但你可以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椰子壳”以下的部位而进入不同的境界。

美国一个企业家,每当他想找出一个答案或做出一个决定时,他不是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而是会出去跑步,经常,答案会在他跑步途中蹦出来。

我自己也发现,灵感都是蹦出来的,而不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或者说,灵感很像是从肚子里跳到脑海中的,至少那一刻的能量中心不是在头部。

婴儿最初是用肚子与妈妈链接

最近一个月,我常常问自己,刚才那个感觉那个声音从身体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呢?结果发现一个规律:

讨厌、厌烦与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受是从头部发出;

同情、包容、爱、悲伤等围绕着渴望爱又担心失去爱的种种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

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这些感受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

简而言之,可以说,头部产生的感受总离不开思维的评判,心口产生的感受总离不开爱与不爱,小腹部产生的感受则与链接感有关。

这是我的总结,而我国的道家则概括说,我们的身体有三个能量中心:上丹田,即眉心;中丹田,即胸口;下丹田,即小腹部。但不同的是,我这个总结似乎有高下之分,而且是部位越靠下,感受整体上越好,而道家则无这一分别,甚至还是相反的,下丹田的能量是最容易修炼的,而中丹田和上丹田更难。道家的说法有些玄虚,但心理学家也有类似的发现。曾花多年时间专门观察婴幼儿的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发现,婴儿最早是用腹部与妈妈链接的——就好像他还在妈妈肚子里而他们通过一条脐带相连,后来才转成了其他方式。对此,敏感的妈妈都知道,几个月的孩子会挺肚子,而那好像是孩子在召唤妈妈,抱抱我,亲亲我,这就是他们在用肚子寻找与妈妈的链接感。

有心理学家还通过录像研究发现,在这个时候,假若妈妈完全接受不到孩子发出的这一信号,而对孩子置之不理,那么,就算她们在其它时候对孩子有较好的照料,孩子还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他们会越来越不愿意与妈妈亲近,最后甚至会陷入一种彻底不与妈妈沟通的状态。因而,有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可能与此有关。

可以说,在我们生命早期,我们都有一个阶段,是想用肚子与别人建立链接感的,但逐渐地有了转变,先是变成通过心与别人建立亲密感,最后变成了通过头脑与别人交流。

对于这个历程,吉利根说,西方神话也都有寓言式的描绘。在神话中,英雄之旅都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英雄活在花园里,无忧无虑,只是和神奇的环境连在一起。

第二个阶段,他被放逐到沙漠里,被教育使用头脑。这一阶段甚至会有40年,占了生命的一半时间。也许,对于一些人而言,沙漠的阶段从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因为妈妈说“我不想要你”。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被放逐,这也许是在一岁,也许是在两岁,也许会更迟,但它总会来。但这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会学会很多生存技巧,只是分别心逐渐压过了合一的美。

第三个阶段,越发感觉到要回到花园的使命感,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你。心理学家荣格因而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40岁以前,在这个阶段你是活给别人的,第二个阶段是40岁以后,在这个阶段你要活出你自己。

活出自己是什么样的感觉

活出自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正在读一本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传记,看到他年轻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读完这首诗的那一刻,感觉脑海和心口的一切堵塞感一下子全消散了,一切忧虑和不安就犹如“浮云过太空”,最后剩下的就是静夜、海涛、月明、天风等一切构成的整体静谧感。

我想,这就是活出自己的一种高峰体验。

真正要活出自己,至少需要穿越别人塞到我们头脑中的无数纸条,需要穿越心口那些对爱与不爱的忧虑,最后抵达一种“我是一切,一切也是我”的这种包容一切的力量感。

这样说,显得很是宏大,同时也显得会很艰难,似乎这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抵达的境界。

但是,这可从最小的地方开始。任何时候,当你感觉到一种“险夷”时,你可以看看,这是什么。

头脑中的“险夷”,多是养育者、老师、文化和社会塞给我们的。

心中的“险夷”又是什么呢?那几乎总是对不能获得爱的恐惧感。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活在头脑的“险夷”中,关键并不在头脑,而在于发生在心口位置的对不能获得爱的恐惧。

在一次咨询中,我一位来访者说,我真的好想无忧无虑地去玩。

我问他,这句话是从身体哪个部位发出?他回答说,是从胸口。

我建议他将手放到胸口的位置,然后再说一遍这句话。

结果他发现,这样做时,他说不出来了,心口位置似乎有一个锅盖将这个声音盖住了。

这个锅盖是什么呢?他体会了一下说,这个锅盖是一种羞耻感,就好像是他这种声音是一种罪过。

这种羞耻感,这种罪过感,其实是源自对不能获得爱的恐惧,就是说,他自己内心发出“好想无忧无虑地去玩”这一声音时,他会恐惧因而失去爱,因而他不敢让这一声音在生活中豁出来。

但是,一旦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腹部时,力量就可能会涌起,那时这种恐惧就会因这种力量而消散。

也是在最近,我女友在和一个女孩聊天时,那个条件很不错的女孩说,我觉

得自己好平庸,不会有男孩喜欢我。

我女友问她,你觉得这个声音发自哪里?

女孩体会了一下说,脑袋里。

我女友请她将手放在腹部,然后再说一遍刚才那句话“我觉得自己好平庸,不会有男孩喜欢我”。

她说,说不出来了。

那么,将手放到腹部时,你想说什么?我女友问她。

她感觉了一会儿后说,我很棒。

这个小例子也是一个经典的例证,当注意力放到腹部时,会有力量涌出,而来自头脑的自我贬低就消散了。

如果你也渴望“活出自己”的那种感觉,不妨多做做这样的尝试。

第三篇:让老师“听听你心”

一段时间以来,“听听你心”心里话信箱可真是派上了用场,每天都有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装”进信箱。通过阅读学生的这些心里话,让我这个班主任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地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家长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解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思想顾虑,从而形成了团结友爱、勤奋好学、奋发进取的良好班风。

在学生的这些

心里话中,有的是给班干部提意见的,有的是给老师提建议的,有的是说同学之间闹矛盾的,有的写的是家长不理解自己的,还有的是谈家长对老师及学校看法的,真是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虽然学生的语言稚嫩,看问题谈看法不够全面、准确,但是,这些意见确实还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教师、班级、学校及家庭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改进我们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据反映,学生十分喜欢这种形式,他们把写心里话当作了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尤其是那些生性胆小、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羞于亲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事,而现在能避开面对面的谈话而采用书面的形式,非常符合他们心境,易于接受,从而无话不谈。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写的心里话要及时阅读,及时处理,尽快给学生一个交代。尤其是学生写给自己的,教师更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向学生坦诚相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这样做,学生才会更加信任和尊重老师,才能建立更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四篇:让我聆听你的声音

让我聆听你的声音

——在一日活动中关注幼儿的语言最近发展区在幼教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8年的时间。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最快乐的就是和孩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常常会被孩子稚嫩的语言逗笑。但是,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语都不敢跟老师说。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有欠缺的话,那也会对他的人生发展产生很大的阻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让幼儿在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上,更加大胆、灵活的运用语言,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应该潜心研究的。

维果茨基理论中指出,儿童的学习存在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可能发展水平。这可能发展水平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促进儿童达到他的可能发展水平。而且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对以上理论的学习,作为幼儿老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一日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作为一名“引导者”“支持者”让他们在适宜的环境中发展语言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创设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鼓励幼儿尽情的、自 由的去表达。

环境创设的好坏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探索与表现的关键,在环境创设中,我会有目的的为幼儿创设内容丰富、自由宽松并且适宜幼儿各阶段发展的活动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主题墙、图书区、角色区等等。

1.图书角是丰富幼儿词汇的最佳区域,我们除了在图书 角里投放大量适宜幼儿阅读的图书,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外,我们还开展了“接话游戏”来训练孩子说完整话,开展“量词游戏”来引导孩子学习使用量词等等。通过这些好玩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了使用语言。

2.所谓“主题墙”,就是根据每个主题的开展让幼儿回 家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张贴在墙面上。在每次搜集完后,我会让孩子们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小朋友。如在开展“美丽的秋天 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搜集了有关秋天的美丽的图片,我就引导孩子们给这幅图片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有的搜集了有关秋天的特征及人们服饰的变化,我就会让孩子们在描述前,提醒孩子们用上好听的词,把话说完整等,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词汇,练习了说完整话。

3.在我们创设的整个环境中,我觉得“角色区”是发展孩子社会性语言的最佳区域,而且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斑创设不同的角色区。

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我一般会创设“娃娃家”,在娃娃家里,孩子们可以扮演爸爸、妈妈,模仿爸爸、妈妈的对话;也可以请好朋友开生日会;还可以喂小宝宝吃饭,照顾生病的小宝宝等。在这些简单的小游戏中,孩子们在你问我答中

不知不觉中练习了对话。又比如对于中班的孩子,我们会布置一个“小商店”等。在一次的一日活动中,我观察到了这样一次区域活动。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扮演顾客,另一个小朋友扮演售货员。“顾客”进入商店后,售货员很有礼貌的说:“请问你要买什么?”“顾客”在商店转了一圈,没有选好自己要买的东西,“售货员”就过来问:“你要买东西送给谁呀?”顾客说:“我有个小妹妹要过生日了,我不知道要送给他什么好。”售货员就介绍说:“要不你就送给她一个布娃娃吧!”顾客看了看布娃娃,很高兴的说:“谢谢你!多少钱呀?”“两块钱。”顾客交了钱,很满意的拿着东西走了。幼儿就是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之下,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丰富了他们的社会性语言,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在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发展幼儿的表 达能力。

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费劲口舌的讲啊讲,而有的孩子却如木头人一样坐着,不积极举手发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身上,也许在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过孩子说话的愿望,久而久之,就使得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教师点名发言的被动的交往者,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1.在集体活动中,不要在乎孩子的发言有多么准确或者多么优美,让每个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在开展美术吹画活动《美丽的花》中,本来教师的意图,是想幼儿说出吹出的画像一朵美丽的花,但是孩子却充

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有的说像树根,有的说像树枝,还有的说像龙头。孩子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从而让本节课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让整节课都处在自由创作的氛围之中。

2.在活动中如果有很多孩子要争着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自由讨论的形式来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

如在开展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水》的时候,孩子们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究之后,都积极的举手想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分组进行交流,然后再让他们选出说的好的小朋友,在集体面前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说的机会,满足了他们说话的愿望。

三、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衔接环节,发展幼儿 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一日活动中,除了教育活动、早操活动等还有许多衔接的环节,我们就会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然后再根据主题、季节、节日等活动来引导幼儿丹丹表达,给幼儿“说”的时间。比如十一休假回来之后,我们就会在这些需要等待的时间里,让孩子们自由的说一说活在集体面前讲一讲在假期期间到哪玩了,见过什么等等。我们还会鼓励其他的小朋友进行提问,这样既锻炼了发言的小朋友,又给其他的小朋友丰富了词汇并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或者我会让孩子们背一个我们学过的儿歌,讲一个他听过的故事,再比如,吃午饭之前,我会让孩子们轮流的介绍餐名;在晨间谈话中,让孩子们播报天气预报等等,这些形式都锻炼了孩子大胆说的能

力及踊跃发言的积极心态。

四、教师的引导在幼儿语言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家长说:我们这个孩子在家里和我们什么都说,就是一进幼儿园就不说了,我不禁思索,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就是孩子们社会性语言发展滞缓的表现。因为在幼儿园不同于在家里,孩子所面对的不是他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而是老师、小伙伴,这就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变化,不愿意开口说话。在这种环境之下,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起到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养成“想说、敢说”的习惯。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随时随地的,首先,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做到的是走进幼儿内心,和幼儿做朋友。想想看,作为一个成人,我们都比较愿意和自己亲近的人、和自己的好朋友聊聊天、谈谈心,那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孩子是很天真的,只要你对他好,多关注他一点,他就会和你很亲近,就会信任你,就会和你多说话,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首先应该做到的一点,因为只有和孩子做了好朋友,孩子才会产生和你说话的愿望,你才有机会引导孩子学会一些说话的技巧等等。

其次,我会抓住任何一个和幼儿交流的机会,随时随地的引导孩子灵活并且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纲要》中指出了:幼儿的学习是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都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再碰到有见到老师就躲得远远地,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的孩子,我就会特别的关注他。我会运用鼓励、表扬、谈话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他就会把话说响亮了,完整了,流利了。对一些不会运用礼貌用语的幼儿,我会时刻提醒他们要注意说“谢谢”、“不客气”、“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也是社交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用语。对于说话习惯不好的幼儿,我会随时提醒他们用普通话、纠正他们的发音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也愿意说,并且也能大胆的说了。

总之,幼儿语言是最美丽、动人的,作为老师,我们只有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才能深入幼儿的心灵,才能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设更加丰富多样且宽松的环境,才能让我们的语言教学走在孩子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与人交流中,尽兴的用丰富语言去表达。

第五篇:踏雪只为聆听你的声音作文

踏雪只为聆听你的声音作文

踏雪只为聆听你的声音作文 狂风暴雪一侵袭,柔弱百花尽凋零。

谁知狂风暴雪后,犹有余香独飘来。

风吹,雪下,一阵浓香的奶茶味从窗中飘来。窗外的百花可不曾像屋中主人一样悠然自得,它们面临的是风雪的挑战。结果似乎早已注定,在风雪的摧残下那平日里妖娆万分,娇艳富贵的花卉凋零的是何等凄惨。但真正让人伤心的却是风雪来临时它们竟没有一个敢于抗争,只等坐以待毙。

如若去反抗,可能还会有一丝生机,就像我面前这一支挺立的梅花一样,同是花,同是那么弱小,但不同的却是精神与品质!

风依旧在刮,雪依旧再下,而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坐在屋中喝着奶茶,而是冒着风和雪来到这一支梅花前蓦然致敬。

梅在国人心中,是倾城之品,倾国之态,倾人之姿,自无需多说,我致敬的原因当然也并非它的姿色,重要的是精神与品质,致敬的是它那不倒的意念,敢于同风雪作斗争的品质。

看,它那身姿,俏丽优雅,却挺立,骨子里透出的是不服输的骨气;看,它哪颜色,古朴嫩红,却耀眼,色彩中弥漫的是它坚定的意志;看,它那花朵,大小不一,却阳光,笑容里浮现的是一张张自信乐观的面容。

“无人观赏,我便孤芳自赏,即使没有一位游人,我也要展现最美的自己。风刮得再大,雪下得再猛烈,我会认为这是一种挑战。或许眼前的梅花正是以这种心态来面对生活的吧。事实亦然如此,风挂的铺天盖地,雪下得漫天飞舞,就连我也站不稳脚,而你,瘦弱不堪,却傲然直挺,我仿佛透过朦胧的风雾看见了你高挺的身躯。

你在我心中是一位英雄也是一位画家。用心灵的画笔描绘着整个冬天。远远望去,你在风雪中挺立,为枯燥的白色添加了一点淡淡的红色,红白相搭配,好似一幅水墨画,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只留给后人深深品味。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读完后我深深品味,同时佩服毛主席的文采,只用短短一句话,几个字,便表现出梅花那种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品质。若我不知还要浪费多少笔墨。其实,短短的一句话足够,是呀,风雪来临时,百花默然低头,只等被风雪摧残,只有梅花勇于和风雪作斗争,承担起点缀自然的重任,等到风雪不见,春回大地时,却不见了她的身影,只听见百花斗艳的声音。

再次暮然致敬,带着感谢,感谢你为自然添加了色彩;带着尊敬,尊敬你敢于和风雪作抗争的品质;带着歉意,抱歉以前把你和那些娇嫩的花朵相提并论,带着佩服,佩服你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再华丽的语句也写不出你精神的伟大,品质的崇高。更何况我还没有到出口成章的地步。我用的不是华丽的语句来表达你的伟大,而用的是心,用心来聆听你的声音,那声音轻柔而又坚毅。

狂风暴雪远处来,但它对我有何惧?

坚定信念扛风雪,永把美丽留人间。

下载只想听听你的声音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只想听听你的声音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演讲稿:我倾听你的声音

    中国梦演讲稿:我倾听你的声音 我只是茫茫人海中微小的一粒尘埃,做着我喜欢的事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走在校园里静静的感受那一份祥和而又单纯的时光。我的生活没有波澜不惊却......

    中国梦演讲稿:我倾听你的声音

    我只是茫茫人海中微小的一粒尘埃,做着我喜欢的事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走在校园里静静的感受那一份祥和而又单纯的时光。我的生活没有波澜不惊却也过的可以每分每秒都能享受到......

    《听花开的声音》读后感杨东旭

    听,花开了! ——读《花开的声音》有感 一杯花茶,斜倚栏窗,在夕阳中静听花开的声音!从书中我们感受到杨九俊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以及他在教育上的追求。书中内容广泛纷繁,只......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听,花开的声音(范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听,花开的声音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听,花开的声音 请收下吧,我送你的玫瑰,让你的生活充满希望,请收下吧,我送你的玫瑰,让我的双手留有余香。 ——题记 回忆......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1 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发现了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它的名字叫《一只想飞的猫》,我被这个书名深深地吸引住了,猫为什么想飞呢?他有没有飞起来......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1 在一只想飞的猫这里我非常喜欢鸡大嫂上菜市场这个故事。今天大嫂满心欢喜,她起了个早穿上新衣服出门去了,她干吗要起这么早......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15篇)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1 从前有自以为是的猫,总是吹嘘自己一伸爪就是13只老鼠,明明自己不会钓鱼,却吹嘘自己是钓鱼高手,用尾巴钓鱼结果被咬得血......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

    《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1 《一只想飞的猫》是我暑假读物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书中的猫傲慢自大,有很多坏习惯。他经常做坏事,这让森林里的鸡和狗感到不安。森林里的邻居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