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炼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精炼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的学习体会
临江市光华中学 李春霞
2012年4月21日——22日,我参加了吉林省“精炼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的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期间,承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请来了南京、东北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授授课,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特别是期间的案例分析之后,让我对自己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总体来说,这次的培训对我的意义重大,也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好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维护。有人说教育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心理抵抗能力并不一定比学生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要比学生更需要心理咨询。培训期间,齐教授就这方面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学校德育的创新艺术”,“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为什么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此重要呢?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他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好了,我们才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现任初中八年级的教学工作,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是单亲家庭子女,有的是留守儿童,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或者不能享受到一份完整的爱,若教育不得法,容很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在家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没有互助合作的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不懂得尊重他人。有时,我们在报纸或新闻中也看到有学生自杀的事例,我想主要是现在的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不能及时、正确的自我调解、释放压力。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倾向,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症下药”,及时、正确给予学生鼓励、帮助。我们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那么,我们究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一颗爱心——炽热的母爱之心、满腔的热情、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教育他们;以母爱的温情去感化他们;以诚挚的情感去启迪他们的心灵。有爱心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要勤于观察留心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他们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庭生活受到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我们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困惑,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学生在成长中出错、失败、走弯路的时候,我们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谈心活动,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给孩子们一个释放心理的平台,让他们把心里积郁的情绪都宣泄出来,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或者利用班级阵地,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来,把不良的情绪释放到活动中去。
我非常珍惜和感谢领导给我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为了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我会继续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会心得
全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会心得
涌泉小学
杨政平
在领导的精心安排下,2011年5月25到酒泉肃州宾馆报名参加全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会。活动自25号开始到27日共计三天,25日为报名时间,26日为专家讲座,由甘肃省教科所王宗新主持,酒泉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学渭致开幕词,甘肃省教科所主任弋文武作动员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刘翔平教授做题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报告,接着由金川公司一中校长刘喜全校长就金川公司一中在学校心理健康的成功经验向与会的全体同志作了介绍。27日在酒师附小多功能厅观摩了由兰州宁卧庄小学郝玲老师低年级段的《学会合作》,兰州市雁滩小学石冬梅老师中年级段的《做快乐的自己》,兰州市西站小学曾爱丽老师高年级段的《学习之路》的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通过三天的培训,我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目前,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加之目前有关方面对这项教育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当前的误区
误区一:心理健康水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服务,它们重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生心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与改善。学校在进行心理测验时,首先要明确测验目的,有的放矢地选择测验项目;其次要注重测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测验结果的保密性;最后还要科学地分析、解释测验结果,提出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学校还应根据测验结果反映出来的规律、特点及问题,调整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此,他们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派出教师参观、学习,并要求教师尽快面向家长、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在很多学校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事实上,由于专业能力的限制及时间、精力的局限,很多开展心理咨询的教师承担不了这一责任。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并产生较大的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实强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对小学教师来讲,在短期为完成这门专业的学习、并很快投入工作是不现实的。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重全体、重预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应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因此.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心理咨询室应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中心。以此为依托,它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播、电视、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心理咨询室还可与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合作,开展针对学生、家长特殊需要的心理咨询活动,但这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补充。
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
还有不少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理课。诚然,每周固定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阵地。但从目前各学校开课的情况来看,仅仅开设心理课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遵循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例如,中学应当把青春期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来抓。
4.差异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进行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如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活动。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生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话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应有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③情感教育,④人际关系指导,⑤健全人格的培养,⑥自我心理修养指导,⑦性心理教育。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①学习适应问题,②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此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小学阶段通常以适应学校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上述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与系统性,以期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第三篇:努力构建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努力构建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编者按】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站在了全国示范的高位平台上。2013年,海淀区聘请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俞国良、方晓义秘书长,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教科院等9位专家为特聘顾问,通过调研、座谈、论证等多个环节,制定完成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实施路径三个层面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就海淀区近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解读。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北京市海淀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8-0016-04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所长您好!2012年,海淀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请您谈谈海淀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吴颖惠所长(以下简称吴):海淀区秉承“教育之道在育人心”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发展性教育理念,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紧紧围绕全体师生的幸福成长,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工作体系和发展路径,创建富有海淀特色的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海淀区有效统整了行政与专业力量,形成了由区教委主要领导负责,行政科室、教研科研、督导培训等多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综合设计并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了区校两级协同的工作模式,至上而下与至下而上结合,区域引领与学校探索同步,区校资源共享。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从2001年至2015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淀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等多项意见及细则,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视察与督导,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落实与科学发展。
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保障充足,教委根据学校规模及相关需求,定期下拨经费,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资源建设及活动实施开展。在“十一五”期间,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专项建设资金,参照《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置》标准,陆续为各校建立设施齐全的咨询室或辅导室,达到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的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教委又加大经费投入,为有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扩建专门的辅导场所,对学校心理专业设施进行升级,购置生涯规划等新型专业设备,全力保障心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海淀区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多元、特色活动多样的良好局面。在区域层面,海淀区开创了心理周、心理志愿服务队、心理沙龙等特色活动。定期在全区开展先进学校、先进个人、特色项目等评选及论文、案例的征集活动,引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学校层面,除了积极实践心理课程、团体活动、拓展训练等常规教育方式外,部分学校还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科教学、班会活动进行整合,涌现了校园心理剧、心理报、心情天气预报、心理班会等教育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海淀区教委要求广大学校依据校情合理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一方面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校内重点教师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心理师资团队。截至2015年,中小学基本配备了心理教师,全区专兼职心理教师数量达到了179名。其中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的教师比例为72.1%,心理教师为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比例达到了25.1%,80%的心理教师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证书,其余均参加过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培训,具备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
海淀区重视对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较好地落实了全员心育理念。区教科所定期开展面向专兼职心理师资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针对班主任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性培训,为班主任心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策略支持;定期面向骨干教师开展体验式培训,丰富其心理专业知识,提升其心育意识;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识性培训。分层次、全方位的培训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化提供了师资条件。
记:海淀区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了打造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海淀区于2013年颁布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未来三年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请您谈谈这一行动计划的主要设想。
吴:2012年,海淀区很荣幸地成为了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站在了全国示范的高位平台上。为了促进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从顶层设计着手,开始研究并制定行动计划。
2013年,海淀区成立了《行动计划》制定小组,聘请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俞国良、方晓义秘书长,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教科院等9位专家为特聘顾问,通过调研、座谈、论证等多个环节,制定完成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行动计划》以构建海淀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为目标,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五部分内容,细化了制度、课程、方式、师资、平台、文化、科研、评优八项任务。这八项任务分别是:第一,加强区域及学校制度建设,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第二,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专题活动开发力度;第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模式,综合运用学科渗透等多种教育方式,实现心理教育的全程化;第四,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按1:500师生比例配备兼职心理教师,完中和职校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教师,初中每校至少1名,小学每学区至少3名,推动全员化心育团队建设;第五,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加强辅导平台建设,利用心理网、心理热线等多种形式提供心理服务;第六,营造幸福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七,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提炼并推广优秀成果;第八,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三年计划评选出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5~30所,形成示范效应。
从总体上讲,《行动计划》兼具专业性、科学性与前瞻性,解决了未来三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什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同时也从建议角度,提出了“怎样做”和“怎样评价”的问题。从总体上讲,《行动计划》强化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健全了工作实施与保障机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为心理工作的深化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记:2013年初,海淀区启动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目前该项工作进展如何?
吴:我区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实施路径三个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目前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推进,有赖于规范化的组织与管理。2013年9月结合文明城区建设,我区启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督导工作。制定了涵盖资源、制度、师资及教育教学的指标体系,考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与“不真做”的问题。采用实地考察与网络审阅结合的方式,评估学校心理工作,一对一反馈,指导学校改进。历时多年,实现了心理督导的全覆盖。通过督导检查,提升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规范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2.整合区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生在社会中生活,在家庭中成长,在学校中学习。我区利用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盘活多方资源,协同联动,形成了区校主导、家长参与、社会配合的四维工作网络。抓实心理中心的建设与应用,着力加强了青少年心理中心、积极心理中心和心理研究指导中心的资源建设。一方面,统整人力、课程等资源,调研需求,逐一下校,开展菜单式的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利用中心的热线、潜能开发等功能室,开展专业化的心理服务。两年来下校服务120余所,咨询个案180余例,热线咨询240例,服务师生近6500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排头兵,满足了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有力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我区重视学校、区域、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实施,建立了协同机制。一方面,我们积极寻求专家的理念与技术支撑,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深入学校、社区介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营造关注心灵的教育大环境。另一方面,与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通过项目研究、转介治疗等方式,打通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加大与团体、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家进校园、名人大讲堂、社会大课堂、家庭教育大讲堂等途径,形成了全社会育人的格局,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生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3.完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教学、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因素高度相关,是一项全员化、全方位、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多年来,我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多层切入,立体推进,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我区坚持区校二级共同探索的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抓实心理工作的点与面,用好学校和区域双层载体,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我区自上而下,加大区域引领力度,重点突破,协调发展。三年来,我区通过积极心理视角下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等群体课题,系统探索师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及活动模式;通过每年举办的心理周活动,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升及教育方法的变革;借助教师的分层培训,为心理工作的全员化开展夯实了人力保障。另一方面,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项工作进行整合,注重全方位、全过程,从环境、教学、活动多个要素入手,形成了渗透式、活动式、实践式、互助式等多种教育形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我区一方面与俞国良团队合作,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实践出发,开发了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10册的《心理健康》教材。另一方面,以全国规划课题“高中人生规划教育研究”为依托,编制了《高中人生规划学生读本》,以案例为切入点,围绕认识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职业选择等版块,为学生提供自我诊断、自我规划的指南,切实为高中人生规划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指导。通过人生规划教育,架设了德育、心育综合的桥梁,促进了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
在心理网建设方面,我区于2014年启动了心理网完善工作,增加了在线学习、视频会议等功能,使信息呈现方式更灵活,交互功能更完善。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研发了心理测评数据库,通过网络版的标准化测验,评估学生的认知、情绪、个性状况。学校可采用自选形式,设定测评内容及人数,批量生成个体及团体报告,进行相关及差异分析,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推动测评系统的应用,开发了《系统使用手册》,召开了全区的使用培训,为学校心理测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法指导。
记:海淀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积极心理学构成了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请介绍一下在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海淀区主要有哪些实施途径和方法?
吴:海淀区于2009年引入积极心理学教育思想,不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与实践视角。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局限于少数学生,而是扩大到全体学生;不只关注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再仅是专业教师的任务,而成为了全体教师的自觉教育行为;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单一学科,而是兼容了其他学科的有机育人系统。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途径。
1.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教育资源。我区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着力构建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与课程体系,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全面打造幸福课堂。
第一,制定积极心理培养内容体系。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机能和健全人格为目标,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生具体积极心理培养目标,制定区域积极心理培养内容体系,全面为学生幸福成长服务。
第二,研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区依据区域积极心理培养内容体系,以培养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品质、现代公民特征为主线,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为形式,研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学校研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系列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幼儿园阶段开设了以促进儿童情绪健康为目的“比比和朋友”的课程;小学培养其好奇心、学习兴趣、洞察力、真诚、合作能力、快乐感等积极心理品质;中学主要促进学生洞察力、思维力和学习力的发展;高中阶段深入理想信念层面,培育个体的心理韧性、责任感及职业意向。在教师方面,设计了塑造积极心态、缓解职业压力,提升职业幸福等教育内容,通过下发“享受职业生活十条建议”“健康工作十条建议”等倡议,开发教师心理调适工具等形式,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
第三,推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或专题教育,初中、高中起始年级每学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专题教育不少于十二课时,其他年级不少于八课时。小学每学期积极心理课或专题教育不少于十二课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制,每星期开展一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与交流。
2.创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感悟体验为手段,不断创设条件,创新教育模式,我区利用学科渗透、体验活动、互助等多种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
第一,学科教学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我区注重强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关注师生情感互动,充分挖掘各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进行引导教育。探索积极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减负增效,优化学生积极学习体验。
第二,深化体验活动的广泛应用。我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学校充分挖掘活动班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搭建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平台,设置多元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促进积极人格、积极美德与公民品质的养成。
第三,推进互助式教育模式实践。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广泛组建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同伴协作、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发挥同伴间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3.兼顾师生双向心理成长
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的个体,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海淀区兼顾师生双向心理培养,建构科学系统的教育内容。面向个别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与行为训练,促进其心理品质的提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品质和情感;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压力缓解、感受幸福的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形成。
记:海淀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一个特色做法,即注重师生双向心理成长,把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为此构建了教师心理监测系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系统的使用情况。
吴:校园文化对师生身心发展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将营造幸福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今后的工作任务。打造幸福校园文化首先需要培养一支幸福的教师群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心灵陪伴者和成长导师,其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重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有利于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我区一直高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讲座等系列化预防性教育,但调研仍发现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堪忧、职业倦怠感严重等。为此,2014年9月,海淀区教委人事科联合教科所、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启动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项目。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海淀区与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合作,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评估,建立教师心理发展数据库,形成区域教师心理健康监测系统,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完善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预警机制,促进教师心理发展与自我改善。项目组依据教师身心特点,研发了涵盖工作压力、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心理健康状态因子及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等相关促进因素共10个维度的测评工具,从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全区82%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测评,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生成了教师、校长、干部、班主任等七类区域报告,165份学校及11986份个人报告。后续还将会根据不同群体分别召开反馈会,发布测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结合测评结果,开展专题化的培训与辅导;同时统计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教师个案,开展个别化的调研、访谈,评估其心理健康程度与风险,整理归类,制定干预及转介计划,进行及时性的跟进与辅导,防患于未然。学校层面,将测评报告上传到网络端口,供学校和教师远程阅读、下载,分批深入学校进行报告解读,指导学校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提升项目是区域性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三年的项目周期形成了测评、分析、反馈、改进层层递进的闭合化的工作网络,对学校及区域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专业测评和分层级的科学反馈,学校可以整体把握本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以此来提出改进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心理辅导活动;同时能关注到个体差异,作为预警系统可及时识别危机教师,避免教育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另一方面,这些监测数据可形成区域性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档案,有助于摸清各类教师群体发展的问题和需求,为区域教师管理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持续推动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研讨会
会 议 纪 要
由县“健康玉田 幸福人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协办的玉田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研讨会于 月 日在县卫生局机关会议室顺利召开。
会议由县卫生局局长王国生主持。县“健康玉田 幸福人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县教育局主管领导近6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县卫生局局长王国生同志致辞,热情欢迎与会人员前来参会;介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工作要点;会议就工作要点、学校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对策等开展分组讨论,随后,各小组介绍了各小组讨论情况。大家总的认为:
我县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意识问题。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大。学校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高。
2.课程问题。大多数学校未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或无课时量的界定。3.师资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设立编制,专业教师流失严重,人员不稳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单薄,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教研员素质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教材问题。部分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缺乏有效性、包容性的大众教材。
5.投入问题。学校缺乏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系统等硬软件投入,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
6.评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成绩无法量化,工作绩效无法界定。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头人的作用,引领全体教师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以预防为主,避免学科化、医学化倾向。
二要把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差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尊重自己、珍爱生命、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排解烦恼、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要通过多种方式使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自觉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要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广泛开展谈心交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交往、成长、升学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四要制定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及时了解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以及正确处理的方法。要采取措施逐步在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条件的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第五篇:班主任要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力军
班主任要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力
军
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关黎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从名目繁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到种类各异的报刊和新闻媒体,一种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文化氛围正在形成。尤其是经过“八五”到“九五”两个周期十多年的教育实验研究,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或框架结构的建构工作已基本完成,很多中小学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等,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进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必要的硬件工程。然后,如果我们真正走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软件,即走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的内部,探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成份,便不能不提出这样的疑问:“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教育要求究竟落实几成?到底是什么或者是谁造成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或者说,学校中的广大教师难道可能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旁观者吗?当我们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时,在实际的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有多少领导和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主人,按照“以人本为”的现代教育理念,从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还有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等隐性课程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质的部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软件工程”,就我国的心理科学水平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来说,这项工程可谓千头万绪而又任重道远。本文仅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谈谈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自觉充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力军。
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是班主任的“天职” 教育科研和实践经验证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份内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靠专家,而是要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我省乃至全国“八五”和“九五”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重要结论,也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之共性的成功经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靠心理学教师、靠心理专家”等一系列狭隘、片面的
教育观念,打破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性,使全体教师都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尤其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班主任,更应该主动承担起预防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任,成为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奏响学生生命乐章的“第一把小提琴手”。
首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基础教育“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李岚清)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校培养目标的实践者,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在构成学生未来成人才必备的各项素质中,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水平)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国外称为情商)如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坚持的学习意志,饱满的学习情绪,虚心的学习态度等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示来的事业关系重大,它远远超过智能对人的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决定作用。”①无数事实也证明,“许多人的一生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会,却总是与成就和财富擦肩而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还不具备健康成熟的个性与心理。”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心育比智育更重要。
其次,从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看,维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人格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义务。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任。具体地说,也就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进行班级管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全体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从班集体的培养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两个方面的职责都涉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全的班集体是学生心理成长和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不仅指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做生活”“学会审美”,而且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科学含义是指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这样的“现代人”是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充满自信心的、中外合璧、个性全面发展的、富有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也就是具备了健康个性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人——而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再次,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来看,优化班集体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化程度既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疾预防和普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两个方面。从预防的意义来说,主要应该努力消除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复,既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负面影响。首先,班主任的态度、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师爱的有无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校恐怖症”、“厌学症”和“学习困难综合症”等大都是由于“学校教育方面,教师过于严厉,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同学间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③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的失误,例如,考试频繁‘填鸭式’地满堂灌教学,强迫学习,滥用惩罚,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学习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不相吻合,教师对儿童缺乏关心和爱抚等”。④其次,同学之间是否团结友爱、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稳定和人格成长。人的个性受社交关系的影响,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交往相伴随。正常的人际不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必要前提。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必要前提。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与幸福都是与其现在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密切相关的,现代青少年中常见的偏激,狭隘、嫉妒、怯懦、自卑和消沉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几乎都与师生关或同学关系有正相当。班主任偶尔的说话不当、处理问题不公平、对待学生态度冷淡或简单粗暴,或者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同全班整体情绪对立,或者仅凭所谓“恨铁不成钢”的习惯心态进行不适当的批评、惩罚或讽刺挖苦等等都可能是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总之,在上述这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诸多因素中,班主任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在班主任工作中自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才能彻底消除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源。
三、班主任如何在班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日常管理与学生共同建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理想的人格基础?(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树立主体教育思想,使班主任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的轨道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要落到实处,首先必须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是一切教育活动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班主任工作要彻底摆脱“一切从我出发”的传统教育习惯,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主要是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要深入学习新课精神,从而站在主体教育的高度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质,深刻认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这一主流趋势:自觉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班级工作,认真反思传统教育严重忽视“人的主体性”的问题,逐渐确立沉重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自觉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内涵,即:A、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需要充分理解、尊重和关怀;B、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学习,应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C、所有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差生,应尊重差异;D、实施有特色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发展自我。只有基本这样的教育观念,把主体教育理念化为班主任的具体行为准则,升华为职业道德,才能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以学论教”,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目标是班主任工作嘈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必由之路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过程的切入点 中小学班主任往往担任本班主要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论述方便,我们索性把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一并讨论。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自主体、主动性和创造性之健康和谐的发展。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学生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学生能否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切科学教育都是基于学生需要而展开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友谊的需要、价值感的需要、成功的需要以及自主创新的需要——这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也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这种教育理念要求班主任必须把握的行为策略是:
(1)教材组织上的再创造策略。从满足学生需要出发,把教材设计成适合以主体形态进入教学的蓝本——“合作学习的蓝本”、“综合活动的蓝本”、“自主发现的蓝本”、“尝试创新的蓝本”——
(2)教学过程的情境性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兴趣、欲望、好奇心、积极性的情感情境和引发学生思维探索、自主发现和尝试创新的问题情境。
(3)以尊重本性、弘扬人生、开发个性为主题的合作性策略。借助于教材设计出的包含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过程的序进行和教学目标的一体化为原则,将教学过程导演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人与小组合作、小组与小组合作以及个人与集体合作等一系列“合作互动模式”。
(4)从即时状态入手,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学生的自主发展水平为标准的评价策略。即从评价的选拔功能走向发展功能,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其中包括“延缓评价”、肯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等。
(5)“以人为本”的班纺管理目标策略
所谓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目标即以突显学生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的班级管理目标,使班级管理目标在促进学生发展和人格完善方面发挥激励和协调作用。
(6)“以人为本”的沟通艺术——为学生心理健康架设桥梁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温馨土壤。不仅班集体的群体氛围、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连班主任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也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语言是班主任的常用工具,班主任的语言又是一柄双刃剑。众多的研究表明,班主任的语言是说服教育学生的有效工具,但也常常由于使用不当而变成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源。所以,为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老师应做到语言“三化”——净化、优公和美化。净化即祛除一切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惯,做到“正同教育”从语言开始;优化即强化班主任语言的教育性、哲理性、说服性和感染性,祛除班主任语言的简单粗暴或粗欲污秽。美化即讲究说服的艺术和批评的艺术,达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使批评的“良药”不再苦口,劝说的“忠言”不再逆耳。“三化”过程既是班主任自觉自省的过程,又是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转化教育思想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即需要有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措施逐步进行。深圳市松评小说制定的教师行为“十忌”就是一个帮助教师自觉净化、优化和美化语言的范例。这“十忌”是:一忌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二忌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忌把学生赶出课堂、学校,放任、放纵学生;四忌戴“有色眼镜”,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五忌用罚作业和罚劳动等粗暴方式来“教育学生;六忌不看特长、爱好或其他优势,用单纯的分数评价学生;七忌在家长面前状告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数落学生;八忌动辄请家长,将教育的责任推委对方;九忌批评学生时,其他老师参与 “火上烧油”;十忌主观武断、偏向偏见袒、处事不公。
(三)教育者先受教育——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使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力军的基本保障
人格要用人格来塑造,只有人格健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为了防止和消除教师不良心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必须重视提高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准。一是要建立健全符合中小学班主任劳动量的考核、任用制度,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待遇,预防和克服普遍的价值失落感。
二是在中小学形成一个“事业激励人、感情凝聚人、待遇留住人”的理性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三是在教师中开展经常性的“健心健身”运动,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班主任教授缓解心理压力,学会一些自我心理调适和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其次,要培养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总的思路是——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如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的义务等,树立“教书育人必育心”的教育思想观念;以相应的心理理论为指导,把培养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贯穿于与学生进行交往的管理工作之中;以“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走近学生心中,做学生心灵的导师”为口号,采用科学的符合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方法来启发、引导和满足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同步提高。
注释
①全国小学新教师试用培训教材《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简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100页。
②易法建等《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前言部分。③郑日昌、陈永胜著《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第318页。
④同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