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20: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2级教育硕士李伟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理论准备不足、操作策略欠缺等原因,学校心理教育还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和师安培训存在不足

我国在现代经济和现代文化方面是一个比较落后而又发展不平衡的人口大国,特别是心理学基础非常薄弱,虽然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在发展心理病理学、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评价、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等应用性学科建设方面则明显滞后。目前除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具备较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之外,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的大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人员的构成千差万别——有一些是教育专业毕业生(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政治课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大队辅导员、生理卫生课教师、生物课教师等等,甚至个别学校竟让一些由于工作水平、态度、能力差而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三无人员”来补此空缺。即使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也未必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因为心理咨询的原则、方式方法、技能技巧,不是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就能够灵活运用、游刃有余的。它对人员的一些非专业素质要求也很高——包括师德水平、语言技巧,甚至一些难以言传的先天的敏感度和领会能力;它需要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和深入研究,还需要经过一定实践而逐渐具备的咨询能力,等等。因此,我国需要实行教师心理咨询资格认证制度,否则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二、在辅导形式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区的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心理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大多数只是每周上几节心理教育课,学校里设有心理咨询室,由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进行。许多学校聘请心理学教师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名声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只不过是一个装饰罢了,学生的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也只是在学校里开展一些活动而已,很少与家庭和社区联系和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三、在心理测量工具上,引用国外修订的量表多,适合国内学生实际的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心理测量工具,但心理科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咨询理论不成熟、心理咨询实践才开始起步,缺乏一定的经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测量工具的使用上,引用了许多国外修订的量表,如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智力测查量表(比奈智力测查量表、韦克斯勒智力测查量表、瑞文推理测查量表);常用的个性与性格测查量表(卡奈特16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Epps));常用的心理健

康测查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症状自评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等;还有一些综合性的测验,如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UK测验)等。我们知道心理健康及其标准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虽引用了很多的国外修订量表,但适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的量表却很少。

四、在辅导形式上,有效、实用、针对性强的集体辅导活动不多

心理教育大体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教育尽管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集体教育方面,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深入研究不够,还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在个别教育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辅导对象多是面向单一的问题儿童,忽视了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发展。对心理疾患者或问题儿童的个别心理咨询和矫治,虽收到一些成效,但也是事倍功半。人们只是等待问题的发生,然后去补救,而不是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更不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导处在分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政教处在分管德育校长的领导下,总务处在分管行政后勤校长的领导下,共同协助辅导室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是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专门机构,由主任、专职辅导人员、兼职辅导人员和资料员等组成。家长(社区)委员会设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外围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进行评估。

第二,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严格挑选或聘任心理咨询教师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像,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应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科学的管理、良好的职业道德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心理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结合起来。为此在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比重,课程要更加贴近中小学实际,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对专职心理教师则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除让他们学习心理与教育科学有关理论之外,还应让他们充分认识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的相关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等。在挑选或聘任咨询教师时,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1)系统学习过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研究中学生心理的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清楚的认识;(2)在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方面受过专门面系统的训练,对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和中小学教育实践经验。(3)在心理测量方面受过专门而系统的训练,熟悉心理测量并能熟练运用常用的心理测查工具,能对测查

结果作恰当的解释。(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

第三,学校应积极与家庭和社区取得联系,共同配合搞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进行。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家庭是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们的心理与言行无不与家庭的氛围息息相关。实际上,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偏异心理状态和行为,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由,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辅导、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学校心理辅导的开展,要兼顾对学生家长的宣传,要通过办家长学校和建立家校联系本,使家长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建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一点,对于现今文化发展落后、教育和心理知识极不普及的中国尤为重要。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主动争取社区的支持,依靠社区有关部门和机构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总之,三方面要共同努力来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我们自己的心理咨询体系

西方心理学发展较早,形成了各种理论派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当然要向他们学习。但是由于各国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不重视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在其中的作用,要本着适用性原则合理地借鉴和吸取与我国人民实际相符合的思想、方法等。学校心理辅导是影响人、启迪人、协助人成长的事业,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引进、使用国外研究工具时一定要慎重。首先应当时其进行修订,并特别注意检验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努力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评价工具,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体系,使我们的辅导理论与技术,包容国外一切先进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同时又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丰富的养料,并使两者在辅导实践中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并有所创造,更有效地为我国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个性全面发展服务。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在关注个别问题学生的同时,更要采取有效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同一群体的学生,他们的心理与行为虽有某些共性,但是,每一个人又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个人生活经历等等的不同,而在智慧、能力、兴趣、主导需要、性格、自我观念以及健康状态等方面有许多独特性,心理辅导要尊重和接纳这些独特性。对那些已出现情绪困扰、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异的少数学生,要切实采取补救、矫治性措施,使他们能转换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的危机,增强适应能力。但学校心理辅导不同于咨询和治疗,而是一种“服务”,是帮助所有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因此,辅导对象不仅要面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且也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生活辅导、学习辅导和职业辅导,其中生活辅导是对学生整个人生、整个人格的辅导。所有学生不分性别、年龄或年级,不分问题类型,均在服务之列,而且应该越早越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每6000——7500名中小学生应配备一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如果照此比例推算,我国目前至少应有2万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从事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面我国的实际情况则相距遥远。我国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较低水平,而要在短期内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队伍困难重重。

开展集体心理教育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从事集体心理教育的教师容易培养,培训时间短、见效快,且需要的数量大大少于个别教育的教师数量。社会发展造成的激烈竞争,日益加深人们之间的疏离,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往往通过团体的支持和温暖可得到较好的消除。因此我国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要迅速发展,重点应放在加强对集体心理教育形式的研究上。开展有效的集体铺导活动要妥善安排辅导目的和内容,要从学生的原有心理水平出发,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辅导的内容必须是多数人感兴趣和关心的,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学习成绩不佳、与同辈或长辈沟通有困难、升学就业的选择、消极情绪的消除等,都是很好的主题。在辅导时采取情境体验、角色扮演、主题讨论、个性潜能释放等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心理辅导在各地学校逐步展开,由起步、推广、提高,到再普及和再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会走向成熟,形成中国特色,并在实践中产生良好效果,在整个心理学的学科群中绽放出异彩。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对一定杜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社会现状的冷静分析和准确把握是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全面推进和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从国际范围来讲。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也应作出响应调整。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在200l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从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高等学校对此尤其应当认真研究,深人思考。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广大师生接受的信息既十分丰富又相当杂乱。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到处都有新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观念潮起潮落。各种各样的文化云起云飞。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互为因果。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交互影响。进步与落后同在。开放与守旧并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既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领导能力的考验。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决不能脱离社会和高校的现实状况独立存在和发展,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更加鲜明。过去,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录取方式、学习进度、毕业分配等几乎没有大的差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也基本相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多的要服从集体价值取向的需求。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大不相同,他们不在空泛地关注政治,盲目地释放激情。过去那种一个号召、一篇报告、一个统一部署等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的做法。已经无法让他们认同和接受。在接受教育的选择上他们更多关注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教育优势在逐渐淡化。道德评价标准呈现多元化.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甚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着部分学生的头脑。文化需求表现为多层次化、个性化和实用化,导致文化需求标准的两极分化,也就是说健康高雅文化和庸俗文化在学生中均有市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呈现个性化、务实化的显著特点。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关注高校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如今.涉及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健康心理、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精神状态等.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发展有关的内容。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诸如收费上学、自主择业、住房医疗改革等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众多问题,都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涉足的领域。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认清改革的必要性.正确对待自己的利益调整。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更加多样

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影响。导致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等发生了极大变化。学习、生活兴趣更加广泛,竞争意识、自我意识、进取意识、成才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停留在固定时间、空间。沿袭“封闭式”、“灌输式”的单一传统教育模式,就无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当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形式,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师生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更加开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已逐步进入家庭、进入校园:追逐时尚、流光异彩的现代都市生活对高校师生已不再陌生;校园内中西方文化冲突中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激烈碰撞。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健康高尚和消极腐朽的思想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同时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在更加开放的大环境、大系统之中。(五)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社会化

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打破了高校围墙高筑,几乎与社会封闭隔绝的办学格局。从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校师生已经走出校园,承担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角色。随着互连网等现代信息工具的运用和普及。高校无论在地理空间、信息交流,还是在文化传播、思想表达等方面。都已经与社会、与世界融为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到急剧扩展,从校园、课堂、书本,延伸到社会、国际大舞台,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实现途径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继承与创新、加强与改进是辨证统一的。对于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扬,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人 当前第一位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深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_致,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要积极推进“两课”教学改革,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形式.通过举办党校、团校。支持和指导大学生理论学习小组、理论研究会的各项活动。把大学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引向深入。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所有工作都要坚持正确导向,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学校稳定。

(二)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用正确舆论引导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丝毫不能松懈和疏忽。要针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及时进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形势,进而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使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追求同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一致起来。增强学习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奋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大事喜事,举世瞩目。能够极大的振奋高校师生爱党爱国、奋发向上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重视社会实践,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 社会实践是高校联系社会的一条纽带,是广大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要注意安排师生到基层,到农村,到厂矿,到实践中去,到工人农民中去。到解放军中去。通过教学实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支教扫盲等活动改造自己、培养自己、重塑自己。大学生在校的主要时间集中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意义十分重大。专业要精深.思想政治工作要过硬,这是对教师的严格考验.我们要重视这一点,并努力改进这一点。因为学生在与教师的密切接触中所产生的思想转化,往往是其它途径所不能取代的。

(四)积极开展党团、学生会活动。发挥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独特作用

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团组织是青年的活动之家。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三者紧密配合.各自发挥不同的教育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比接受业务知识更复杂、更需要自主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为师生树立正确的标杆,帮助他们学会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包括善于“慎独”。既在一个人单独活动中也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正确标准。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防微杜渐,逐渐把自己塑造成为有高尚情操和良好修养的人。

(五)搞好“大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和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建立高校“大德育”是一项重要举措。这支队伍主要由各级党团组织、学校职能部门的专职德育教师、“两课”教师组成。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大德育”队伍.如: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关工委、校外辅导员等。在这支队伍中.兼职及专兼职相结合人员很重要.专职人员更不能忽视。当前要认真解决好专业队伍的人员数量、素质及结构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业务职称评定、生活待遇等问题,进而推进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六)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要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让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东西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和批评,引导师生不断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的东西和思潮。保证正确、健康的思想舆论在高校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七)把师德建设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位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尤其要把师德教育作为中青年教师培养、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经常的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教师生活和政治、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做好吸收优秀教师.特别是优秀中青年教师入党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机遇和挑战同在。要认清形势,及时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把握其规律。开辟新途径,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在加强中不断改进。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方面有所作为,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有”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 20世纪80年代初的调查、呼吁阶段;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尝试、实验阶段;三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发展、推进阶段;四是20世纪90年代后朔的全面重视、整体发展阶段。目前,对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已基本形成共识。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对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促进措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称《决定》)等文件,都强调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如《意见》明确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丁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意见》还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也明确指出:“各级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于199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纲领性的文件为中小学校进一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性质、目标、任务、内容和措施等方面更加规范。

一、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和经常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学校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甚至在一些学校还会定期进行一些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由于理论认识上的不清,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但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学校的开展,而且还容易把这项工作引入歧途。

1.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者认识不清

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足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如有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关或不称职的教师安排当心理辅导教师,他们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无所知。这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有些学校把心理咨询工作仅仅视为针对少数有精神障碍的学生而进行的事后处理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类似于学习一般卫生知识的事情;少数学校对心理咨询中心究竟挂靠到哪个部门不清楚,还存在着相关部门相互推委、怕麻烦的现象,或干脆就强调没有条件,至今都没有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的机构。这些学校领导的认识水平离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认识跟不上,落实在组织管理、活动经费、人员定编、办公及没备条件建设等具体问题卜的投入上就显得力度不够,“三尤”、“三不”现象还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谓“三无”就是无咨询服务机构,无专职咨询人员,无专项经费;所谓“三不”就是咨询人员定位不明,机构挂靠不明,责权利不明。其关键的问题就是领导认识跟不上,或者认识上有误区。

2.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预防教育和提高心理素质,课堂仍然是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各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仍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部分学校教务部门以课程紧为由,没有积极主动地将心理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少数学校同类课程外设处于无序状况,课程或讲座由多人独自开设,欠缺协调,或者课程内容仅仅讲授某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有不少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土的学科教学,甚至要学生背大量的名词解释,有的还规定不同年级每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这种做法不但不利十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3.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较差

心理咨询不同干一般的教学活动和行政办公行为,它对工作环境有着特定的要求,而目前各校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简陋,办公室面积严重不足,设施简陋,亟待改善。有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很小,或与学生科办公室混在一起,并与学生科或其他挂靠单位共用一部办公电话,这显然是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常见的现象还有心理咨询有名无实,没有专职人员,没有固定经费投入,没有固定值班时间,只有几张办公桌椅,这种现象并非个别现象,4.缺少专业人员,现有心理咨询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出身科班的还很少,大部分都是由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因而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思想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这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说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对于各校心理咨询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理应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是凭个人热情而缺少一种科学精神,或是因为工作需要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那么心理咨询质量必然不高,甚至会因有些措施不当而可能带来严重的行为后果。

5.在辅导上,往往偏重于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支配和配合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数还是仅仅局限于上几节课、搞几个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或者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开几次讲座,目的其实是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名声或地位,看上去这个学校挺热闹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可以断言,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是达不到什么教育效果的,因为中小学生的人部分时间还是在家庭和社区中度过的。

6.理论体系庞杂,没有自己的特色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和教师参考书层出不穷,这当然说明大家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但也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个一致的现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外延也存在着不同理解。这种情况势必导致中小学校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叫的混乱和无所适从,而中小学校一旦没有结合本地本校特色,完全“拿过来”的作风可能会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西方心理学发展较早,理论比较成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不重视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在其中的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人、启迪人、协助人的事业,我们在应用国外某些理论或采用某种研究工具的时候,对丁其能否在各地各校都适用,应认真关注和研究。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都作了明确的阐述,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学校本着重在建设和立足教育的原则,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实践证明,哪一个学校的主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高,对心理咨询和教育的投入就到位,该项活动就开展得积极活跃,心理咨询人员的积极性就高。一些学校总是强调房源紧张,资金短缺,机

构需要精简,而迟迟不愿对心理教育工作真抓实干。—些学校的经验表明,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进行科学管理,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学生其他教育、管理事务工作的关系,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种种误解,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提高对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加大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投入。具体而言,就是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机构。因为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在这不是一门课,不用参加统考,不用计算成绩,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此都不太理解,因而其在学校厂作中的地位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全面统筹,协调进行.如果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到底,那么各校必须先搭好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最好是由主管的校长负责,成员由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共同组成。这个机构在每学期的开学初要制定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定期进行总结。哪个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哪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开展得好,因此,机构的搭建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2.大力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很难想像,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缺乏认识的教师,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我们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以整体教育网络

由于学生至少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巳很多的心理问题均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因此单靠学校的力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使人感觉到力不从心。我们应该在以学校为主的情况下,对家庭教育进行教育引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机构、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4.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把调查的数据根据其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收集,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查找出来,然后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中的影响。当然,进行心理普查工作首先是要选好工具,一般应选用一些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量表为佳;其次应以普查为基础,做好后期的跟踪服务工作。

5.学校要全员、全方位和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述措施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运用多种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是要建立和办好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现在的中小学校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导致有些学校在人员、场所和资金方面确实困难,而这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要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学校必须正式建立一个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该中心应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并配备一至两名专职教师,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到心理咨询室求助,咨询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矫正和治疗,二是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各级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把握如下教学原则:心理健康课

不是教师的“说教”课,与思想品德课要有区别;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文化知识课,不要老在概念上打转,在理论中绕圈。三是要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学校里以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讲座,以此来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定期出版一张小报或类似刊物,但要有较强的可读性,这样可以比较系统且生动地向广大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学生采取积极态度面对心理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工作方式。

第四篇: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任高峰

(庆阳宁县长庆桥学区

邮编

745217)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小学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力、适应力和创造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视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缺乏独立性;意志脆弱,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坐享其成;法律意识淡薄,自律意识不强”六方面的道德缺陷。溯源探究,道德缺陷既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更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从人才选拔机制的错位、文化产品审美的错位、诚信危机、中华优良传统的缺失、道德法制教育的失误、独生子女特殊的思想品德问题诸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寻找对策。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探讨新的方法,借助于活动载体潜心育人。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国内外时事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八个载体进行有效的德育。更新德育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兼容各科有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从多方面入手,合理利用各种载体,塑造新世纪的建设者。

【关键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对策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社会、家庭的积极参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广大中小学生也具备了许多优良的品质,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优良文化的熏陶;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等。但面对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仍表现出许多不足,如意志薄弱,缺乏理想,人生观、价值观错位,享乐主义严重等严重问题制约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导向和引导工作以适应新形式、新情况。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新形势下,要做好思想工作,就必须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对学校思想工作的环境、内容、渠道和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使思想工作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丰富,在坚持中发展,使我们的思想工作适应社会的深刻改革,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活力。

(一)思想品德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素质。学生整体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综合素质的综合体。只追求单一的知识素质,忽视思想品德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不是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进取精神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思想品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未来。各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集中表现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上。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因此,应该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国家振兴,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

(三)思想品德关系到中小学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力、适应力和创造力。没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坚强的耐挫力,就谈不上竞争、适应和创造。新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极度膨胀的社会,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耐挫力,将会捆绑才能,抵消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将会被时代淘汰。

二、存在问题

根据对全镇8所学校发放问卷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我镇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以下道德缺陷:

(一)缺乏独立性。大多数学生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具体表现在做人懦弱,不勇敢,自理能力较差,对生活基本技能掌握较少,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缺乏良好的独立劳动习惯,不能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和家务性劳动,不愿参加公益性劳动。据调查58%的中学生不会洗衣服,73%的中学生不会做饭。

(二)意志脆弱,做事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不强,爱发小脾气,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谦让,不宽容,意志脆弱,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树立远大抱负。如受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等。

(三)缺乏责任心,害怕承担责任。学校组织大扫除,他们能溜就溜,不能溜就东一榔头西一棒棰走过场,很少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写作业时,埋怨父母没给打开书包,没给检查作业;外出游玩,吃过食品的包装纸、易拉罐扔得到处都是。

(四)缺乏同情心,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探听别人隐私;经常在背后讲别人的坏话;嘲笑或轻视朋友的缺点;唯我独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对朋友产

生过分的依赖性,与朋友交往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只诉说自己的心事,忽略朋友的感受;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错了事情没有勇气道歉;对人不够豁达;讲话没有礼貌,不注意礼仪细节。

(五)不爱劳动,坐享其成。从对10到14岁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者很少干家务,部分人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1、不爱惜劳动成果,损坏公物严重。对集体财产、公物不加爱护。桌凳完好率只有40%,每班每期损坏玻璃达10多块。

2、贪图享受,讲吃论穿。拜金主义严重,许多学生花钱大手大脚。

(六)法律意识淡薄,自律意识不强。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中小学生夜间上网吧,但夜深人静时,网吧的主体仍然是中小学生;新的道路交通法已经实施,但大街上、公路上骑飞车的中小学生比比皆是;个别人哥们意气严重,遇事为朋友两肋插刀;有的有盗窃行为,甚至发生性犯罪。

三、成因分析

对于目前我镇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缺陷,溯源探究,分析成因,既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更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

(一)人才选拔机制的错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如今对人才的诠释是智商高,赚钱能力强,而将思想道德素养高低置于次要位置,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教育对功利的追求不断加剧,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存在重视智力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家庭教育重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围绕“考试棒”旋转;社会教育“学而优则仕”氛围浓厚。至此智育的地位大大提高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在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重智轻德、重成才轻做人的观念。

(二)文化产品的审美错位。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量好的文化氛围,目前开放的信息,开放的网络、影视文化、一些腐朽思想意识和堕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庸俗书刊的出版等都对中小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了阻力,许多中小学生不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主流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却对暴力凶杀、俊男靓女、大款富婆津津乐道。

(三)诚信危机。经济的繁荣,什么都沾染上了“商品”性,都以“利”字为先,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弄虚作假,尔虞我诈,从无安全感,朋友之间也不能坦诚相对,互存戒心。使得青少年耳熏目染,迷失了追求的方向,使得他们很小就有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贪图安逸,不愿吃苦的不良行为。诚实信用危机四伏;在学校自我封闭,在家庭自我中心,在社会唯我独尊。

(四)中华优良传统的缺失。在走访中发现,好多中小学生不知到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不清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却对港台文化、琼瑶小说、“还珠格格”留恋往返。说起166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无所知,却对好莱坞影星施瓦辛格刨根问底。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教育出现断层,这是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严重失误。

(五)道德法制教育的失误。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包抓责任制有待完善,学校思想品德课教育亟待改革,法制教育应是重中之重,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不强,家庭法制教育更是盲区。致使可塑性很强的中小学生道德法制观念淡薄。

(六)独生子女特殊的思想品德问题。独生子女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而这些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倍

加关爱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意识,心理上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更严重的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加以庇护、纵容,结果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给学校德育工作也造成了偏失和低效。

四、对策措施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主动适应新形式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②。”在中小学阶段,由于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征不同,成熟程度不一,道德认知水准存在差异,所以德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特点,确定有一定坡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育目标。而今基础教育新课改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这种变革与发展的新形式下,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和思考,认为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新方法,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一)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人才就是:知识、能力加品德。知识能力再好,没有好的品德也等于零,品德不良“才能”越大越是不能重用。所以“有大才者必须有大德,有中才者必须有中德,有小才者必须有小德,犹如‘水涨船高’一样,德与才是同级同步的,而不是相反。” ③作为中小学生,因为自身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中小学又是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社会、家长和教师必须克服“片追”观念,在思想上把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摆正,切实开展“双成”教育,不但使学生成才,更要使它们成人。教师是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者,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中小学生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把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人格品行、言谈举止对中小学生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提高

学生思想品德的引路人、示范人,以自己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品德和正确的处世方式影响学生。

(二)改进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正面教育为主,因材施教。知识本身就有思想教育的功能,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互助互进、紧密配合。有课堂就应有德育,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增强思想教育的时效性、现实性、针对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得体的言行育人教书。

1、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的作用。

(1)要抓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和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这是学校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品德与生活课和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学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上好品德与生活课。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

(2)抓好各学科的渗透。以课堂为载体,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真善美是一个有机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各科教学既有传授知识的作用,又有育人的任务。因此,各科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按照《中小学生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渗透“两史一情”教育,特别是语文、地理、历史课的教学,更应按照《纲要》的要求,充分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要重点突出,紧密衔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思想政治教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中小学生必须分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学阶段,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和文明习惯为主,着重抓好以“五爱”教育为中心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行为规范的训练;初中阶段,在继续抓好小学阶段的基础上,应以社会主义公德、民主与法制,以及初步职业道德为主,同时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为人民服务教育。高中阶段着重以政治方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为主,同时结合邓小平理论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2)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时必须分层次进行。学生并非成人,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保障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形成,为共建共育创造条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建立校外基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综上,要优化“三个环境”,为中小学生创造和谐舒适的氛围,适合中小学生的美好心灵,为良好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管理育人。“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 ④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要转变观念,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首先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德育终身化、社会化、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探讨建立起适应本校实际的科学考评体系。其次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各校除设立政教处,德育教研室、团委、少先队、学生会、年级组等机构外,还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三条线,即以校长为主的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工作线;以校党支部为核心的团委、少先队、学生会工作线;以学校为主要阵地的社会、家庭配合的“三位一体”校外校内工作线。这三条线协调配合,有主有从,形成合力,共育新人。再次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并通过制度的约束,克服学校德育的随意性,低效应现象。最后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严入手,抓紧抓好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全体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大力开展为人师表,服务育人活动,起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倡导“创文明校,育文明人”的活动。

(五)以活动为载体潜心育人。

良好的道德品德应该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也只有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进行道德实践:实践性活动,如小发明、小创造等;健身性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养德性活动,如军训、升国旗、校史教育、制度教育等;审美性活动,如书法绘画展、文艺演出等。让德育覆盖全体学生,渗透到每个角落,娱乐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磨练学生意志。

载体一: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志愿者和少先队活动为组织形式,开展保护环境、扶老助残、拥军优民、交通宣传、参观工厂、农场、勤工俭学等活动,使学生接受教育,树立爱人民、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载体二:科技活动。通过组织科技活动,如成立数学小组、理化小组、气象小组、摄影小组、饲养小组、微机小组、航模小组等,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小树立热爱科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通过组织科技讲座、展览、参观访问等活动,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和多种兴趣爱好,有利于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品格。

载体三:文学艺术活动。通过开展文学欣赏、文学评价、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文学艺术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增加学生的生活乐趣。

载体四:体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有利于班级树立奋发向上的好班风,也有利于学校形成生动活泼、勤奋好学的校风,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更有利于磨练学生意志,培养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载体五: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形式仍然不失为一种学生联系实际自我教育的有效措施,但现今主题班会的设计和组织要注意立志高、起点高,尽量由学生自己主持,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载体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灾新时代和新的环境中越来越被学校师生和管理者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已成为学生

保持健康心理、预防不良事态发展的重要手段,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和专职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是当务之急。

载体七:国内外时事教育。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关心大事是社会成员的需求,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需求。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不失时机地将国内外时事作为重要内容,及时宣传教育(如神州六号飞天,2008年北京奥运,恐怖主义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载体八: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可快速传递信息。括扩充教育内容,缩短时空,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我们要各方努力,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和建设,为搞好德育提供现代的物质条件。

总之,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任务艰巨,学生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其过程之中,通过更新德育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兼容各科有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从多方面入手,合理利用各种载体,塑造新世纪的建设者。

【注释】①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⑴《甘肃教育》杂志,兰州,甘肃教育社,6、7、8、9期,2004年版。⑵《人民教育》杂志,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鲜无人问津。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笔者发现当前农村教师中却存在种种心理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一、要充分认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一方面心理健康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必要条件,它可以促进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密切相关,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促进教师潜能的发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再一方面,教师心理健康还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此外,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各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损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身心疲惫;

2、社会责任重、精神压力大;

3、人际交往圈子小,人际关系紧张;

4、焦虑心理严重,常有犹豫感;

5、强迫性人格异常等。

如此种种,造成教师身心疲惫,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抑郁症、神经质等疾病或更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中,教师健康不容乐观。

查阅网络和相关资料表明,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

1、事事追求完善、自尊清高;

2、对教育功能的过分宣传,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3、职业性质和社会舆论,使教师人格异常;

4、“唯成绩第一”的考核机制,更加重了教师身心疲惫;

5、农村教师的“高投入、低回报”造成教师心理的不平衡。

6、农村教育的管理混乱,教师活动减少,人际交往圈子狭窄,使教师过于单一的生活,在看到公务员及其他队伍的圈子,产生不平等的观念,造成心理不平衡。

7、教师保姆型的观念急需转变,造成部分教师成为“职业保姆”,使其产生心理畸形。

8、部分农村学校缺编现象严重,教师担负着过多的课程。

三、促进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全社会为教师“减压”

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体现人文关怀,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氛围。社会各界都要关心、理解教师,以常人的心态要求教师,不求全责备,要在感情上给予关怀、心理上给予支持。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切实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要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设备投入,适当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问题,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2、相关部门对保证教师心理健康责无旁贷

教育主管部门要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合理的评价教师,减少教师对升学的压力、对考试成绩的焦虑,尽量避免教师超时间、超负荷的劳动;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切实解决边远地区教师编制紧张问题,缓解边远地区教师的工作压力。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其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调适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尽量为教师多安排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工作之余放松心情。

3、明确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明确心理健康标准有利于教师有意识的调适自己,从而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4、教师要努力提高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

“他助不如自强”,教师中经常的、大量的心理问题应主要靠自我调适来完成。① 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面对现实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一天?”。正确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不如意,主动迎接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② 坦诚开放,正视自己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拿得起放得下,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扬长避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③ 接纳他人,以诚相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接受和欣赏他人,为同事的成功喝彩,为他人的快乐高兴,以自己的诚心换取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信任和支持。④ 学会倾诉、善于倾听

遇到苦闷不要憋在心里,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倾诉自己的遭遇,缓解心理压力并取得朋友的同情、理解和帮助,从而渡过难关。在别人苦恼时要善于倾听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快乐。

⑤ 保持充实的家庭生活和业余爱好

事业为主,家庭为重。在尽心尽责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保持家庭的和睦与温馨。要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时间,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转移注意,释放积郁,轻松快乐每一天。⑥ 学会弹性工作

休息好才能工作好,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注意娱乐、运动和休息,让自己的身心很好的放松,做到干有效率、歇有效果。

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阳江市阳东县广雅小学 何春光 心理健康教育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健康行为的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从金融监管的含义、目的、内容等方面对其作出初步了解,进而引出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作出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

    浅析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浅析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随着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民警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这不仅给民警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同时也给民警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4-2015年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与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下,根据我校现有条件,本学期从课程开设、个案咨询、宣传知识及硬件建设四个方面组织开展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规范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

    翠屏区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翠屏区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汤勤昌宜宾市翠屏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万里长江的起点,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畜牧业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含5篇)

    畜牧业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陈德进 改革开放以来,不能断学习借鉴其它国家经验,也推进了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复制其它国家的......

    国有资产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范文)

    宝鸡市纪委监察局 国有资产监管征文 当前国有资产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岐山县经济贸易局 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以来,我县县办工业企业的改革出现了有史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