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年轻,我们不平凡
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青春,有的人青春美丽在雪山哨所;有的人青春美丽在研究事业;有的人青春美丽在无影灯下......而我,愿将我青春最美好的年华,献给我热爱的校园。
我演讲的主题是:我们年轻,我们不平凡。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肩负着国家赋予的使命:努力优异的完成自己的学业,学有所成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在大学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当我亲眼目睹身边的同学孜孜不倦的时候,当我感觉到我们的集体是那样团结向上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一个雄厚的声音在耳旁响起: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就是伟大的五四精神,我谨记在心。
是啊,这不正是我们当代青年的人生信条吗!同学们,不知你可曾注意过这群人——那些在你身边默默奉献,积极进取的人们,他们无处不在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挥洒着自己的热血,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很多热血青年,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只为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为祖国这个集体着想。晨风暮雨,岁月匆匆,在严冬的雪地上,留下了我们青年工作者坚实的脚印,在喧嚣的人群中,闪现着我们青年工作者飒爽的英姿。他们以执着的敬业精神,收获了一串又一串丰硕的果实,而他们永远不灭的指路灯,就是心中信奉的五四精神,就是先烈们所贡献的一切。
看到这些,我不禁热血沸腾。是的,我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孩,就像大地上的一棵小草,就如沧海中的一滴水珠。但是我坚信:只要我愿意,平凡的我一样可以活得不平庸。做一棵小草又怎样?不能绿遍大地,至少可给人以春色;做一滴水珠又何妨?难解半寸干旱,可谁又能说它不是一股清泉?想到这些,我对自己的人生终于有了定位,我决心向那些先进的人物学习,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不为了成就一番伟业,只想让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我忽然又想到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那句话: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和平年代,普通学校,我们平凡。但我要说,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扬起脸,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众所周知的雷锋、黄继光、毛岸英、刘胡兰等祖国的好儿女,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传承五四精神、勤勤恳恳、以苦为乐、无私奉献。有的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更多的时候是活在现实中。我知道自己平凡,所以没有奢望过要做女领袖、女强人;我知道我可以不平庸,所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热情。作为当代青年,我时刻拥有着一颗炽热的心,我想传承五四新时代精神。
我骄傲,我是青年战线上的一棵小草;我骄傲,这棵小草可以拥有使命的滋润。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我要让我的青春和使命一同闪光!
第二篇:我们平凡,但我们不平庸
我们平凡,但我们不平庸。我们诚实朴素,待人真诚。我们深知:星星再小也有光亮,小草再弱也有春天。没有上层的勾心斗角,没有商场的利欲熏心,没有社会的尔虞我诈。我们问心无愧地活着,面对挫折磨难以笑而待。
我身边的许多人,邻居、同事、路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每天相见,时日久了,自然就熟悉了。都如老朋友似的,那般亲切。他们大多是极其平凡的人,做着极其平凡的工作,有着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那些肉食者、那些大家看来,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奋斗,他们的价值近似于微不足道,不足挂齿。而我,却觉着怎么看都那么亲切,如同家人。
是的,在整个大千世界中,你我都是普通人,就如点点繁星,只在天幕下点缀生命的光度,在苍茫的宇宙中展现暗夜里的一丝光芒。与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相比,我们望尘莫及,只能成为它们华采的附庸、璀璨的点缀。是文人雅士眼里的卑微小物,只能紧密围绕在太阳月亮周围“众星拱月”。恰如当权者、明星名人眼中的“小民”。
我们平凡,但我们不平庸。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尽职尽责、恪守岗位,把我们的学生看做可爱的花朵,把我们的机器听成飞扬的旋律,把我们的田野织就大地的锦衣。干一行,爱一行。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得完美,达到极致。
我们平凡,但我们不平庸。我们有着梦想与追求,有着希冀与渴望。我们向往安宁而平静的生活,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忍辱负重,不辍劳作,社会的漠然、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并未压垮我们,挺直脊梁正直做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自社会底层的我们是真正的美德继承者,我们教育孩子身处“贫贱不能移”,遭遇威武“不能屈”,将来如若“富贵不能淫”,我们告诉孩子“困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平凡,但我们不平庸。我们诚实朴素,待人真诚。我们深知:星星再小也有光亮,小草再弱也有春天。没有上层的勾心斗角,没有商场的利欲熏心,没有社会的尔虞我诈。我们问心无愧地活着,面对挫折磨难以笑而待,平凡人自有自己的活法:不必见风使舵,无须欺上瞒下,没有“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一切,我们泰然处之。
我们是片片云儿,打扮蔚蓝的天空;我们是株株小草,点缀美好的春天;我们是滴滴溪流,浇灌可爱的大地。我们是平凡的人们,但我们绝非平庸的一群。
第三篇:(作文)年轻的我们
年轻的我们
康慨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出戏,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
年轻,在少年人眼里是一个角斗场,等待着长大,等待着战斗,等待着去搏击长空。年轻,在老年人眼里是一轮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充满自信,充满了成功的希望。不是吗?请看,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在青春年华就功成名就,牛顿,达尔文,马克思,恩格斯……很多科学家创新和发明都是在青年时期,爱迪生,爱因斯坦,法拉第……年轻,对于我们来说,是笔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利用它。
——年轻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坦途,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年轻的我们要追求,因为追求像一艘船,负载着人们在生活的海浪中前进,失去了追求,人生就如航船失去了灯塔,变得黯淡,找不到方向。年轻,使我们有精力和力量,只要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前进,成功就离我们很近很近。
——年轻的我们要创新,别再留恋破碎的旧梦,别再沉迷于往日的幸福光环,也不要因为今天的痛苦就拒绝明天的快乐,也不要因微小的成功而迷失了方向。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年轻的我们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不要被生活中的海浪所淹没,在年轻之时多学习,多装备,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成就我们光辉的未来。
人生年轻之时,多么美好的岁月,让我们都来珍惜。拥有年轻的日子,我们不要让它在茫然与无知中逝去,向着美好的方向去努力,做一个最出色的你。
【名师点评】
作文内容既紧扣话题,又兼顾了材料,写了年轻的优势,还写了年轻与追求、年轻与机遇、年轻与磨练……内容全面,动人心魄。另外,文章结构严谨,排比段的使用使语言流畅,使文章有了诗一般优美的意境。
第四篇:我们还年轻 演讲
最近常听见身边人说:老了,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学过奥数,参加比赛拿到过很好的名次,然后我现在是大学生了,重新看那些题目我已然不会。初一的时候,我qq空间里转载了耶鲁大学研究的那张舞女旋转图,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当时我能轻易看见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方向,并看出其中的奥妙。然后我现在是大学生了,当大学老师拿出这张图时,我却只看得见顺时针。一想到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就特别特别紧张,我不得不深呼吸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毕竟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不过话说现在拿套高考试卷来,你还会吗?如果有人说自己老了是上述三种情况,那么请自动过滤掉,因为经鉴定那纯属装逼。
其实真有很多人感觉自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反应力变慢,力不从心。青年时期应该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但有些青年人为什么会觉得记忆力今不如昔呢?这主要是因为成人要记忆的东西增多了,如社交活动、工作环境、家务等。学习的时间也减少了,不如童年那样单纯、有更多的时间复习,更主要的是其他事情的干扰比童年时多,这样一来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记忆力的好坏程度,与我们的主观态度、认识、采取的记忆方法、是否及时复习、外界的干扰程度等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大家不要单单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以前,应从各个方面找找原因,采取一些识记技巧、增强记忆力。
所以我们应该在青年时期抓紧时间学习,千万不可“明日复明日”浑浑噩噩的生活,以免“老大徒伤悲“。我们老了吗?不,我们还很年轻。
刚才说,力不从心,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心里压根就不想去做呢?有。对生活失去热情。小时候我们有太多想做的事。
话说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第五篇:我们正年轻演讲稿
趁我们正年轻我们正年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们,正年轻)“排长,排长,今天几号来着?”“五号”“哦耶,又少了一天。”我边说着,边用笔在床铺底下自制的730天小日历上画一个“√”,为了证明着今天总算是过完了。“你到底有没有梦想?”排长问我。“混完这730天,赶紧回家!就是我的梦想。”没错,我是一名从部队里退伍的“小红军”,这是我在新兵营接受三个月魔鬼训练时与排长每天早上的对话内容。我厌恶还没睡饱就被起床的号角声吵醒的感觉,我厌恶天还没亮就被班长拉起来出早操的感觉;我厌恶每到下午5点半就要武装越野3公里的感觉;我厌恶每周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去小卖部买十块钱的零食。如果有一百个厌恶,我一定可以说出更多的一万个。然而稚嫩、叛逆、没有向往、没有目标的我从排长送的一本书开始完全改变了。我相信在坐的各位一定有人看过,**·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无限光明的女性。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