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传统美德教案07
.《自强不息》2010.12.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强不息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懂得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多盲人第一的奇迹。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是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同时她还是盲人群体里第一个会骑独轮车的。陈燕还会游泳(拿到了深水证)、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跆拳道等等。
2004年,陈燕被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之一。2006年,《耳边的世界》一书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目录第28册,美国芝加哥
2、通过班会内容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热情,愿意主动培养自强精神。
3、教育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安排自己的事情,立志进取,坚韧磨练,养成自强的习惯。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两个普通话标准的学生熟悉阅读材料;让全体学生自己去查找、阅读和自强不息有关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活动:画一画(发给每个学生每人两张白纸)
师: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一幅简笔画,一颗树、一朵花、一条鱼,或者是一个小人,都可以。„„大家都画好了吗?好,现在拿出另一张白纸,把刚才的那幅画再画一遍,但是,这次要求大家要闭上眼睛来画!„„画完的同学可以睁开眼睛了,每个人都把你的两幅画拿起来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开怀大笑)闭着眼睛画的那幅画比开着眼睛画的差远了。
师:相信同学们都发现了,如果没有了光明,我们连最简单的事也做不了,那你能想象一个盲人会开卡丁车、会滑旱冰、会骑独轮车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盲人调律师陈燕的故事。
二、耳边的世界
(由一个学生配乐朗诵)
陈燕1973年出生于河北,出生就患先天性白内障。因为先天残疾,陈燕五个月大的时候被父母遗弃,是她的姥姥收养了她并把她抚养成人。由于视力上的残疾,童年的陈燕被许多学校拒之门外。为了争取自己读书的权利,小小年纪的她四处奔走,甚至上书各级领导,终于在她十三岁那年跨进了盲校的大门。而时光仅仅过去五年,陈燕就完成了正常孩子需要九年才能完成的所有义务教育的课程。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欧美地区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当时在北京盲校学习的陈燕选择了钢琴调律班。要熟悉钢琴的八千多个零件,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都非常困难,可陈燕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从不考虑自己是盲人,也不担心比别人做得差。她每天花费十四、五个小时练习调琴。凭着自信、自强的优点,陈燕最终攻下了调律的技术关与修琴关。
对陈燕来说,努力从不休息。9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盲校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钢琴厂工作;97年,她取得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的会员资格证;99年,她担任了北京人伟钢琴调律中心的业务经理;04年,她创办了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
陈燕借助装有语音系统的电脑,写下了自传《耳边的世界》,她把自己坎坷的经历写在书里,希望去激励更多的残疾人。陈燕不仅有先进的调琴专业技术,而且还创造了许
大学图书馆也将该书列入中文图书目录。2006年10月,陈燕当选世界杰出华人协会会员。
师:说句实在话,在认识陈燕之前,我对盲人的印象都是带这一副墨镜,走路拿着根棍子那么比画着前行,在生活中他们是弱势群体,可是陈燕却让我们这些正常人感到汗颜,她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生活的强者!(提问)
1、在陈燕的身上体现了哪一种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由学生发言,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出主题:自强不息)
2、“自强不息”这个词出自哪里,它的含义是什么?(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昼夜,永恒运动的,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该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
3、如何理解“自强不息”?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自强不息的小故事。贝多芬——失聪的音乐家 霍金——全身瘫痪的科学家 桑兰——高位截瘫的运动员 千手观音——聋哑舞者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是我也听见有些同学犯嘀咕了,怎么这些自强不息的人都是些残疾人,难到健全人就不能自强不息吗?好,那么我们下面就进入另一个小环节。
三、小结
师:我们这节主题班会课学习了我们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学生1:通过这节主题班会课我了解到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燕、洪战辉用他们的经历谱写下了人生动人的乐章,他们无愧是新时期下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四肢健全、衣食无忧,却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真的是太惭愧了;
学生2:以前我总认为“自强不息”是一种无法到达的境界,但是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了解到了,认真执着的坚持自己的梦想,经历很多的失败也不轻言放弃也是自强不息的一种表现,以后我不再害怕失败了。……
师: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自强不息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解释,希望你们能够拿出实际行动来,做一个让老师和家长都能为你感到骄傲的、自强不息的中学生!
四、音乐响起《我的未来不是梦》,全班合唱。
第二篇:初三传统美德教案03助人为乐3
《助人为乐》教案 2010.10.13
一、教学目标
1. 在认知上,使学生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品德,知道有关助人为乐的名言。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提倡助人为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教育学生逐步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2. 在行为上,要求学生做到同情他人的不幸,尽力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解除痛苦。一种多么无私的行为,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他们是我们自我道德修养的楷模。3. 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① 哪些语句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所感动?为什么? ② “助人为乐”应该怎样去做?
4.出示(投影片③)课后“想一想”,同学们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联系实际,导航达标
二、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1. 有条件的准备有关雷锋、徐虎先进事迹的电视、电影录像片段。2. 投影片:
① 雷锋的话:“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
② 毛泽东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③ 课后“想一想”。④ 课后“议一议”
3. 教学参考书中参考资料《你走了》、《“我叫解放军”》课前打印发给同学阅读。建议同学们阅读《雷锋》这本书。
4.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5. 要求学生继续关注自己生活社区中需要帮助的对象,并付诸行动。6. 继续寻找需要帮助的对象。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激情示标
1.我们学习了《为人善良》一课后,同学们被崔福顺、张培英、孙茂芳等的言行深深打动了。激发出对善的美好追求。我班有部分同学主动组成了“爱之链”帮扶小组,为社区内或自己生活的周围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自己的关心与帮助。现在请交流一下,你帮助了别人后的感受和想法。2.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揭题
过渡: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介绍的徐虎和雷锋的事迹。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帮助别人的?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二)讨论交流,明理达标
1.学生自读课文或观看有关雷锋、徐虎先进事迹的电视录像片段。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相机讨论、交流,理清以下几点: ① 徐虎是怎样帮助别人的?他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② 说说你对徐虎的座右铭:“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感受。③ 看了或读了雷锋的动人事迹,谈谈你对雷锋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感受。④ 适时(出示投影片①②)学习雷锋的话、毛泽东的名言。2.实例谈谈自己对毛泽东名言的体验或理解。
小结:像徐虎、雷锋这样的人,他们始终如一地急别人之所急、想别人之所想,时时、事事、处处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解除痛苦,并要把这种付出,视为快乐和幸福,从不图回报。雷锋曾经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
1.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收集到的有关助人为乐的动人事迹,看看他们是怎样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以乐助人的?
2.出示(投影片④)课后“议一议”。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在“助人”的过程中享受到精神的快乐。
(四)主动实践,培养良好品德
1.同学们,学习《为人善良》后,班上有部分同学已经开展了“爱之链”帮扶活动。请再交流一下,你们再具体行动中遇到什么困难或阻力,需要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吗?
2.课前还有哪些同学寻找到需要帮助的对象。说出来让大家知道,并且可以再志愿组成“爱之链”帮扶小组,通过具体的实际行动来体验“助人为乐”,自觉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3. 根据课后的“实践活动”,建议同学们以班队活动的形式,自行组织、实施“实践活动”。准备时间一周,汇报“实践活动”情况用一课时。4.本节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助人为乐》的学习,在你们的心中一定扬起了追求高尚“善举”的风帆,一定暗下决心,要以雷锋、徐虎、崔福顺等人为楷模,追求助人为乐的幸福,更是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人生的善与乐,让我们真正行动起来吧!实践自己的追求!
第三篇:初三传统美德教案02助人为乐2
《助人为乐》教案 2010.9.22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弘扬“雷锋精神”。
2、通过认真地学习和参加有关的助人为乐活动,构建“优良班风、和谐校园”。
3、让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来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的雷锋图片和他亲身经历的有先进代表性的真实故事。
2、准备几则《雷锋日记》和《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欣赏一些与雷锋相关的图片。
(陶冶学生情操------勤俭朴素、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先请个别同学畅谈自己对雷锋叔叔的了解,然后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补充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雷锋的生平》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一个普通士兵逝去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个永不消逝的名字--雷锋,也留下了一种伟大而高贵的精神--雷锋精神。他的精神将会永远地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雷锋精神将会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三、请一位同学来读几篇有先进代表性的《雷锋日记》。
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请若干位同学来讲一讲有关雷锋的真实故事,其他同学集中精神,认真听后简单概括。
《助人为乐的雷锋》故事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
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
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五、思考:
同学们,听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提示:------雷锋是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六、总结:
1通过一系列的“学雷锋活动”,让同学们在心中树立雷锋助人为乐的良好形象,以雷锋为学习的楷模和好榜样,接过雷锋手中的枪,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把“雷锋精神”认真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来,全体师生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优秀文明的和谐校园。
2、请个别同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七、开展活动情况记录:
A、请几位积极活跃的同学登场表演自创自编的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小品。B、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要求学生学会唱这首歌。C、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激烈的“雷锋精神”大讨论,并且由代表发言。
八、名人名言
A、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
B、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大力弘扬文明新风。C、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D、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E、在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九、要求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父母、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做些好事。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的
第四篇:初三传统美德教案04助人为乐4
《助人为乐》教案2010.10.2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怎样做到助人为乐。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助人为乐。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清晰简单,主要是助人为乐的几个小故事,基于这一特点,主要采取的是学生通过实例来例证,教师从旁引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例证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助人为乐思想品德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
助人为乐的相关事例。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学生认真读课本故事《乐于助人的韩贞》
二、教授新课:
(一)教师设疑:
1韩贞助人为乐文章中告诉我们他的几件事情? 2韩贞一家人真的出远门了吗?
1.学生分组讨论。
2.让学生谈自己的猜想,给多数同学发言的机会。
(二)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发言:,韩贞读过书,懂得做人的道理,虽然韩贞每天勤奋劳作,可是所赚的钱,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却时时处处帮助别人,不要求报答,他的这种助人为了的品质确实难能可贵。
(三)揭示本节的主题:
这就是有名的《乐于助人的韩贞》的故事,同学们听了有什么感想,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交流。
(四)师总结:
真诚地关心同情爱护他人的深厚感情是助人为乐的坚实基础。韩贞用微薄的收入勉强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然而,在别人危难之时,却慷慨相助,并且不要报答,确实难能可贵。
三、开展活动情况记录:
1、什么是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为什么我们应当发扬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2、助人为乐与单纯的救死扶伤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处?
3、背诵名人名言: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4、请收集材料,出一期以助人为乐为中心内容的黑板报。
第五篇:初三传统美德教案05助人为乐5
《助人为乐》教案2010.11.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怎样做到助人为乐。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助人为乐。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清晰简单,主要是助人为乐的几个小故事,基于这一特点,主要采取的是学生通过实例来例证,教师从旁引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例证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助人为乐思想品德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
助人为乐的相关事例。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宋代人查道家里很穷,想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却拿不出路费,心里非常烦恼,他的亲戚朋友知道后,热心地为他凑足了费用,让他上路了。
路上虽然辛苦,但是查道有了路费心里却很高兴。路过滑州,他想起父亲生前有一个朋友,自己叫他吕老伯的就住在这里,便顺路去看望老人家。不幸的是,率老伯刚去世,家里人穷的连安葬费也没有,正发愁呢。
吕老伯的内弟提出要卖掉吕老伯的女儿,用买他的钱安葬吕老伯。
二、教授新课:
(一)教师设疑:当查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会怎么做? 1.学生分组讨论。
2.让学生谈自己的猜想,给多数同学发言的机会。
(二)教师继续讲故事:
查道了解了实情,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路费帮助他们办了丧事,诚恳地说:“今年我考不成,以后还可以再考。应该先救朋友眼前之急。”查道还帮助吕家操办了嫁女儿的事,吕家老小都非常感激他。
后来,查道再次进京,考中了进士,做了官。
(三)揭题:
这就是有名的《查道倾囊救弱女》的故事,同学们听了有什么感想,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交流。
(四)师总结:
人一生中会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像别人帮助自己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帮助他们。
三、开展活动情况记录:
1、什么是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为什么我们应当发扬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2、助人为乐与单纯的救死扶伤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处?
3、背诵名人名言:
(1)苟利社稷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
(2)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吕氏春秋.贵公》)(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4)私利凈尽,天理流行,则公矣。
(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4、请收集材料,出一期以助人为乐为中心内容的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