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前20天心理辅导
高考前20天心理辅导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到来了。高考,也许是每个考生的一个人生转折点,至关重要。所以不仅要从知识上作好充分的准备,而且也应该从心理上作好准备,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参加高考,争取在高考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那么,如何调节考前心理呢?
“冲刺”阶段压力过大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与焦虑水平成正相关,压力过大,心理负担愈重,智力水平会受到抑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烦躁、厌倦、焦虑、反应迟缓以及恐惧、恶心、头晕、失眠、胃腹疼痛等身心反应。
一、高三学生在冲刺阶段压力过大的原因
原因之一:学生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一些本已竭尽全力才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快速进步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害怕失败;同时,对生活中的坎坷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当学习稍有退步或生活中稍有挫折就感到力不从心、迷失自我。
原因之二: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有的父母以过分的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送上牛奶、荷包蛋,跑前跑后,关心备至。当孩子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原本不轻松的心里又要载上一份沉甸甸的亲情,即“温柔”的压力。
原因之三:考试成绩的排名
通过考试成绩的排队,可以了解彼此间的差距。同时,排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成绩较好的学生害怕自己稍不注意,其他的同学会超过自己;成绩较差及考试失利的学生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原因之四:学习计划难完成许多学生到了高三,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的同学甚至细到每天的所有课外时间(除睡眠外),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科有不确定的作业量,还有一些学科临时要占用课外时间,这样往往会导致计划严密的同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当自己的成绩一时不能如愿时,就会感到焦虑、心烦等。
原因之五:同学关系的疏远
高三阶段由于学习时间长、压力大,集体活动很少开展,有时自己遇到困难,很想向同学请教,但看到同学忙碌的身影又不忍心打扰。同学之间不再象过去那样随和、融洽,取而代之的是漠不关心。加上经常排名次等外在刺激,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不少学生感到人际关系冷漠。这种阴暗的心理让他们很自责:“我怎么变得这么坏,自己没学好,还巴不得别人也学不好。”
二、减轻压力的指导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1
但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你不妨试试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之一: 行为训练 增强信心
1、是自我精神训话,每天朗读或默诵几遍自己的优点5条以上,同时加上几句鼓励的话。如“我很阳光,我很健康,我很诚实,我很开朗,我很自信”,每天或至少每周找到自己的5条优点,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激情。
2、是穿着得体,面带微笑,挺胸抬头。
3、是主动与人交往,主动与人打招呼,对人热情。
4、是加快走路速度。
5、是欣赏振奋人心的音乐。
6、是从现在起,集会、站队等尽量站前排,上课尽量多 回答问题。
7、是面对镜子赞扬自己60秒以上。
8、是大吼法,即在空旷的地方或向空中大声吼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成功必将属于我!”
策略之二: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处在高考期间的学生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同龄人在一起时,哪怕是发发牢骚,也会在心理上获得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人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如果有人不断地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句关心、鼓励的话,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为组内其他成员写一段鼓励的话语。
策略之三:师生之间结对交流
在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师。如果能够和这些老师做思想上的沟通,效果将非常理想。在老师的指引下,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调整复习备考状态,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之中。
策略之四:老师、家长、学生“唱同一首歌”
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而解决“不安”的办法首先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其次是家长要接受现实,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更不能认为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即使考不上大学,自己所学知识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同时,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与家长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和掌握一些辅导的技巧。家长、学生和教师只有对高考有个共同的正确认识,才能使学生少一些心理负担,多几分轻松和自信。策略之五:不以模拟成绩论英雄
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考生预测高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此论英雄,更不能因此断定高考的成败。如果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成绩上,对即将到来的正式高考就很不利。策略之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诞生优秀的个体。所以,即使学习再紧张,自己心目中还是要有集体、朋友和同学的关系,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去。在紧张的备考时,你可以将内心的 苦闷向朋友倾诉,听听朋友的意见。
用阳光心态驱散消沉
一、何为消沉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废的消极情绪。它与躯体疲劳与否无关,常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可概括为没有乐趣、没有希望、没有办法、没有精力、没有意义。如长此以往,还会达到“心死”的程度。
二、为何消沉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各种考试日益频繁,竞争的硝烟日益浓郁。在考试排名的压力下,有些同学也许心比天高,却偏偏屡屡失手,使渴望化为失望,消沉心理就油然而生。
有些同学也许由于意志薄弱,缺少屡败屡战的勇气,遇到了挫折就灰心失望。怪命运跟自己作对,而精神萎靡。
还有些同学在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下,认为人生不过如此,理想前途都是无稽之谈,于是便看破红尘,消极混日子。
三、怎样驱散消沉
如果万一发现自己不小心感染上了消沉情绪,也不必恐慌。采用以下方法定能够让你乐观振作。
1.换个角度,自我鼓励。要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最优秀的之一,而且一定会有人欣赏。要告诉自己,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缺少了任何一种都不完美。去想想那些跌倒后,因为能退一步想而成就伟业的智者。可以用正面鼓励语言,积极地暗示安慰自己。“我是聪明的,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等等。
2.运动运动,消除疲劳。体育锻炼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做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消沉情绪。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散散步、打打球、做做体操。但锻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宣泄情绪,释放苦闷。说出你的感受,宣泄你的情绪。
具体建议:可以通过向亲人或朋友聊天,述说自己的积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如果内心憋得难受,又无法与人倾诉,可以找一个适宜的场所,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到没人的地方大吼几声。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
4.转移注意,自我放松。可暂时放松一下,让自己从事感兴趣的事,使整个身心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使精神刻振奋起来,忧愁烦恼就会抛到九霄云外去。
第二篇:高考心理辅导
高考心理辅导:不要提前把自己给枪毙了
“考不上明年复读” “考好考坏都无所谓” “考不上重点大学,咱考个普通的也行”
接听商报热线的心理专家说,家长对考生说这些话,不是减压是泄气
不少家长为给孩子减压,告诉孩子“考好考坏都无所谓”。在心理专家看来,这相当于在最后冲刺时,家长站在场边喊:“孩子,慢点跑,别累着。”
昨天,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来商报接热线,他建议考生家长,多给孩子加油打气,这时孩子可能需要个依靠,不能孩子一靠家长就倒了。
本版采写:
河南商报记者 吴静 施彩英
实习生 李亚沛
“考不上明年复读”
不要提前把自己给枪毙了
小李是郑州一所高中的高三学生。
父母对他期望很高,说今年考不上本科明年就复读一年,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无法找到好工作。
可小李不想复读,因为对高考没啥信心,最近书也看不进去。
“不要提前自己把自己给枪毙了。”袁林方建议小李,最近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一放,既然不想复读就不应该给自己留后路,这段时间多看看书,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全力以赴应对高考,奋力一跃,跃出最好的成绩。
另外,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太理想,家长不应该在考前给孩子“透底”,即使家长提前有打算,也不应该在考前告诉孩子。
“考好考坏都无所谓”
相当于冲刺时
家长喊“慢点跑,别累着”
刘女士的孩子去年被一所专科录取,但孩子想读本科,主动要求复读。
刘女士说,她知道孩子压力也很大,为给孩子减压,她告诉孩子:“没事,考好考坏都无所谓。”
袁林方说,考生和家长有点压力是正常的,但最后的冲击阶段,家长应该给孩子加油鼓劲,告诉孩子:“你一定能考好,你必须要考好。”
对此,有些家长不理解,认为这样说会让孩子压力更大。
袁林方说,告诉孩子考好考坏都无所谓,其实相当于在最后冲刺时,家长站在场边喊,“孩子,慢点跑,别累着。”
“考不上重点,咱考个普通的”
这会让孩子泄气,觉得你看不起他
一位家长说,自己晚上老失眠,已经有两三个月了,做梦还曾梦到过孩子落榜。他告诉孩子:“儿子,考不上重点大学,咱考个普通大学也行。”
“这样说,会让孩子泄气,觉得你看不起他。”袁林方说,家长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家长没必要太紧张。这个阶段,父母尤其是父亲,应该给孩子传递力量,孩子很累,现在需要依靠的时候家长不能被靠倒了。
担心孩子考不好咋减压
不要过分关注结果
昨天,很多打进热线的家长“担心孩子考不好”,这几乎成了很多家长焦虑、烦躁的源头。袁林方说,要缓解考生和家长的压力,办法只有一个:不要关注结果。
他打比方说,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但如果天天想着死,可能一辈子都会过不好。考试也一样,结果是未知的,老想着考不好,就会影响正常的备考。
他建议,考生定好自己的目标,然后设定好线路朝着目标而去,努力把整个过程做好,而不是想着如果达不到目标怎么样,“这,很简单”。
减压流行语
压力是用来击退的不是用来焦虑的有家长反映,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但孩子很难听进去。
为此,商报记者整理了一份流行语减压秘籍,家长在给孩子加油打气的同时,也可以用这些流行语开导孩子,或许孩子们会有兴趣。
【乐观型】
高兴,容易;考试,容易;高考,不容易。高考就是,高高兴兴地考试!
上联:学生证准考证身份证证证没带;下联:听力题阅读题作文题题题不答;横批:重在参与
【豁达型】
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数神马的都是浮云,只要尽力了就好。高考之所以压力大,是因为:放不下考试结果,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且把“压力”当鸭梨,啃下它,你就是胜利者!
【哲理型】
高考这东西,抓得太紧,会碎,抓得不紧,便坠。
有考生说,感觉自己像落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其实,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做考生一定要经得起煎熬,受得起焦虑,忍得住紧张,忘得了结果,最后用笑来回报多年的寒窗苦读。
【滑稽型】
压力是用来击退的,不是用来焦虑的,因为在高考面前,它就是一个屁。
爱萝莉,不爱公公,爱装酷,也爱五毛一条的网评,我不是坏人,我是高考,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爱芙蓉,不爱四娘,爱空空,也爱两块钱的烤山芋,我不是正经人,我是压力,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微言微语
和妈妈吵架撕烂卷子
想想真是不应该
foreverloving:如果你某天醒来,发现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一切只是做了一个很长的梦而已,这时你会想什么?——我会想,完蛋了,又要经历两次高考!
#高考#:今年高考,文科生亏死,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新经济政策实行90年,中国重返联合国40年,冷战结束20年,中国加入WTO10周年,高考的文科生,你们伤不起呀„„
@新教育:突然想起高考前为了写同学录和妈妈吵架,撕烂了所有的英语卷子,现在想来真是不应该。备战高考阶段,家长和考生一样紧张,亲爱的同学们,请记得和他们说一声“感谢”!
第三篇:高考心理辅导
步入新学年,高三生压力来自哪里?
第一,自己的过高期望。很多高三生对自己存在较高的期许,希望通过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动机也格外强烈。但有部分考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全面的认识,导致期望过高。一旦学习未达预定目标,这些人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陷入极度悲观、焦虑之中,个别人甚至出现厌学心理。这种状况若得不到及时的调节最终可能导致考生学习兴趣消减、自我效能感明显降低,产生消极厌倦和自卑心理。
第二,父母的过高期望。许多考生感到进入高三以后,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照顾比以前更细致,他们给自己做可口营养的饭菜,什么家务都不让自己干,自己被迫享受了“高三待遇”;也常有父母对孩子说“专心、抓紧、用功,相信你能考上大学,考上了就给你重奖”等等;还有些父母尽量回避与高考[微博]有关的话题,考生反而感到有无形的压力。
第三,学校考试的排名。进入高三,父母和老师对于考生的学习成绩和排名更加敏感,一旦发现考生成绩“滑坡”,便免不了担心焦虑,有的父母和老师甚至责罚、训斥考生。许多高三生在学习竞争和学校排名的影响下,把身边的同学当做“竞争对手”,在学习时暗暗较劲。
第四,学习计划难完成。有的考生在冲刺阶段有着周密的学习计划,甚至细到每天的所有课外时间。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科有不确定的作业量,还有一些学科临时要占用课外时间进行测验,可能影响计划的完成。当不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成绩不尽如人意时,有些考生就会焦虑、心烦。
第五,同学关系的疏远。由于学习时间长、压力大,集体活动逐渐减少,高三生之间缺乏交往的机会,可能导致同学关系渐渐淡化。有时遇到困难,想向同学请教,但看到同学忙碌的身影又不忍打扰,同学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随和、融洽。
面对新问题,准高三父母如何处理?
第一,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学业,创造自然、宽松的学习环境。既轻松又欢乐的家庭气氛,可以消除孩子的疲劳,松弛紧张神经,减轻心理压力,减弱大脑中的压抑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帮助孩子合理制定目标。父母要根据孩子自己的目标、以往的学习成绩、学科进度等情况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合适的目标要与孩子的体力、智力、学力、性格、志趣相适应,让孩子蹦一蹦就能够得着。父母要帮助孩子对自己的实力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过分低估,最好使孩子处于自信而不自满的心理状态。学习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三生和父母的期望值要合情合理,不高不低。
第三,客观理智看待高考。父母要端正对高考的看法,并用行动来感染孩子,让孩子正确认识高三,心平气和、有信心地度过这一年。高三的学习、生活既艰苦又充实,考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掌握知识。父母要鼓励孩子认真备考,让孩子明白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次挑战,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心理压力就会减小,焦虑急躁情绪也会得到缓解。
第四,帮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认真落实。掌握高考复习规律,能使复习事半功倍。学习计划的制订要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主,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安排要紧而不乱。父母要和学校教师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学校的教学进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另外,父母最好能和孩子一同进行阶段性总结,帮助孩子分析进步和不足,及时提醒、督促并鼓励孩子按既定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必要时还要提醒孩子及时修改计划。有了合理的计划,考生对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心中有数,能够增添紧张感和踏实感,既不会胡思乱想,也不会无从下手,有利于保持最佳备考状态。
第五,学会科学有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真实情况。父母可在接送孩子的路上、晚饭后散步时与孩子交流,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对孩子流露出来的失落给予鼓励。当他们碰到人际交往问题时,父母可结合自身经历加以引导,让孩子重视与同学交往,并在友谊中体会快乐。
可以考虑复读的三种情况
晨雾 / 文
现在不少考生家庭都陷于是否复读的纠结之中。读了民哲老师的文章《怎样的情况孩子有必要复读》(本文后附有原文)。晨雾表示十分赞同。民哲老师总结了可以考虑复读的三种情况,还强调了选择复读的两个前提条件,讲得非常好。推荐正在纠结于是否复读的考生和家长仔细阅读。
民哲老师更多的是从心理角度和家庭教育影响角度的成因展开分析的。如果让晨雾来分析,不谈已录取的学校是否能接受,只从考生学习、考试和志愿填报的现象分析,不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也可以提出三种可考虑复读的情况,以便辅助家长进行判断:
1.学习成绩一贯好,本次高考明显的是偶然临场发挥不好。判断的方法很简单:考生的成绩排名从来没有过像这次高考这么差过。
2.考生非常聪明,但就是不好好学习,考试成绩特别差,但是在高考前期或者高考后自己确实醒悟了。例如玩电脑成瘾的男孩子,现在自己终于明白了,下决心改正。
3.志愿填报明显的重大失误。例如前年有一位考生理科考生按照模考成绩排名大致能报北理工,而其班上的同学互相攀比,有同学模考成绩还不如他,却填报复旦。他最终选择了自认为“保守”的北航而落榜。志愿填报明显失误的典型特征是定位不准。判断志愿填报失误范围不要“扩大化”。比如说为数不少的踩线报志愿,高考稍有失误或者高校分数线有些波动造成落榜的考生不属此列。
凡是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一志愿考生,如果已经被不太满意的学校录取,晨雾的观点是尽量走,不要复读。例如今年有报清华被二志愿北京交大录取,报南大被二志愿东北大学录取,报农大被二志愿北方工大录取,等等,这类考生晨雾不主张复读,也不值得复读。
晨雾赞同那句话:“要我复读”就不要复读;“我要复读”才能复读。
第四篇:高考心理辅导 (一)
高考心理辅导
(一)——考前心理调整
面对越来越近的高考,考生究竟该如何调整自己,如何能够全心投入,坦然应对呢?
一、合理认知
合理认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高考,一个是自己。
首先是高考。面对高考,同学们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也正是这些不同的认知方式,决定了面对高考的心态不同。但在这些不同的认知当中,总有一些认知是客观、科学、积极、有利的,而当明明知道某些认识是消极的,不利的而不去摆脱,那是可悲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需要你们能够在最糟糕的情境下,去做出最好的选择,包括认识、行为。
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高考?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一是高考考什么?二是高考为了什么?三是高考决定了什么?有一些同学这样说,我就怕高考的时候紧张,发挥不出我的真实水平,那多可惜。我说,一点都不可惜,为什么呢?因为高考就考你这个呢。不可否认,高考要考你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但其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心理素质,一个连高考都不能面对的人,以后也不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有的同学在考前往往会出现非常紧张的情绪,一旦考不好,就呼天怆地,认为自己很屈,因为在他看来,考试就是考知识,而我的知识基础比别人好,却考不过别人,多屈呀。其实不然,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二者有一方面不行,你都该接受最终的结果。心理素质好,即便是学习成绩不好,相信将来社会上也一定会有你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仅仅是学习水平高,但心理素质非常不好,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你会被淘汰。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高考都是公平的。到高考那天,你的心理素质是固定的,你的知识水平是固定的,固定的心理素质加上固定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固定的成绩,既然是这样,还担心什么呢?干脆在高考前,能多学点就多学点,让自己在高考的时候能把当时的那个固定的知识水平在这个阶段提一提,然后能放松一些就放松一些,让自己在高考的时候心理状态好一些,到了考场上告诉自己:一切已经无法改变,只要安心答题就行了。我常说的一句话:如果除了向前走别无选择的话,就只管走你的路好了。所以,高考本身并非只是考你的知识,更是一种心理的考验。高考的结果也不是由高考那两三天决定的,而是由你走过整个高中的过程决定的。
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寄予高考的目的而言,有的同学想,高考不就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吗?苦了几年,幸福一生!你错了,如果现在你还在苦(说的是你的心),你的心苦的话,你的将来也不会幸福,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不是你获得的外在的东西,而是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家有万贯财富,你可能是天下最不幸福的人;纵然家徒四壁,你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然,不是说不去追求外在的结果,而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当态度正确了之后,该属于你的自然就会属于你。
那么,高考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要是弄明白了,你会获得你所能获得的一切。我认为,高考其实就是为了你更好地成长,无论是就高考的结果理想与否,还是就面对高考的这个过程而言,最终都会归结到你的成长。如果能正常发挥出你的水平,你会去一个适合于你发展的环境里继续读书;面对高考的 过程,是复杂心境变化的过程,在这种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过程中,我们也在体会着自己的变化,痛苦也好,彷徨也罢,都是心灵成长的契机。蚕经过痛苦的挣扎才有了继续生存的可能。千万不要排斥高考,越是能让我们感受深刻的东西越能让我们成长。
从高考本身而言,也有很多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高考就是要我们的将来分出个高低,要把我们刻意分出三六九等。这也许是高考的一个结果,但绝不是高考的目的。高考的目的就是:让你去你该去的地方。首先看你的水平、兴趣、能力适合在什么水平的学校,什么专业。这些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主观的,你自己怎么想?客观的,你的水平怎么样,你所要进入的环境就怎么样。所以,我们在高考的时候尽量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问自己,我究竟适合到什么样的学校,什么专业,然后告诉自己:我要能考上这样的学校,就是理想的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这才最明智的。世上的成功莫过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我说,高考是让你去你该去的地方。
那高考决定了什么呢?也许大家不会有比对高考的紧张感和关注程度更大的对象了,但事实上,与这种有形的考试相比,我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很多无形的甚至是更严峻的考验。有形的考试好考,无形的考试也许会使我们在不经意间被弄得一败涂地。而且高考并不是决定我们一生命运的绝对的转折。它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驿站而已。决定你一切的并不是高考,也不是那一纸成绩,决定你将来发展的是你的这个人,一句再不过简单而且通俗得老掉牙的话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什么决定了你是不是金子,是你的心态,是你的人格,是你的素质和能力。高考之后我们要面临的更严峻的考验多的是,等过几年之后,相信你会说:高考算什么!
合理地认识高考的同时,还要认清自己。
就是要知道自己站在哪个位置。有的同学总是把虚幻的自我当成真实的自我,认为自己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所以否定现实中的自我,对自己不接纳,不认可,但是无论怎么努力,虚幻的自我怎么都变不成现实的自我,这样就更加地沮丧,无奈,痛苦。认清自己,是要认清现在的自己和真正可能达到的自己。首先,通过几次的考试,看看自己的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其实平时的考试不过就是为了暴露问题而出的题,出的题的范围是在高考范围以内,高考范围是既定的,你在现在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不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因此,在高考之前,你考出的不会的东西越多,那么在高考时你会的东西就会越多,因为你已经把它又弄会了。现在我们不怕做错题,怕的是不敢去面对错题。同样是面对错题,两个同学可能就会是两种心情,一个同学可能会想,怎么又错了,看来我是完了,高考肯定考不好了!另一个同学可能会想,嗯,挺好,又有机会让自己在高考中多得一分了。所以大家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题,应该高兴才对,因为它又让你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让自己去学会原来不会的东西。
对于自己在高考中可能达到的水平,期望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我们生活在家长、老师的期望之中,有的时候这种期望由于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水平,导致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总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其实这种感觉的来源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对自己过高的期望造成的。也就是说,自己认为应该达到的和自己感觉能达到的有一段很大的距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期望,不要想当然:我本来应该是这样的。而是要实事求是:我能怎么样?然后再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目标,包括行动目标和成就目标,行动目标即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样的行为,成就目标即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水平。比如,你给自己设计这样一种 行动目标:今天我要巩固一下所有的英语单词,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到:就我的水平,就今天的时间而言,我能不能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可不可以把任务分散到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能不能降低一下自己的要求,即简单巩固,不求全会。就这个目标而言,最终的结果也许并不重要,主要就是要付诸行动,因为只要是行动了就会有收获。
高考之前的自信非常重要,自信是建立在良好的自我认知和科学的自我设计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你的水平。即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客观地设计自己的目标、理想。有的同学说了,很多是自己无法决定的。比如父母期望自己能上北大,可是我山大的水平都不够,我还哪有自信呢?这就涉及到如何面对客观环境的压力,包括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一个人如果明知道自己达不到,却因为别人让自己去达到而告诉自己要达到,这是在欺骗自己,而且吃苦头的一定也是自己,为什么不坦然一点,对自己真诚一点,告诉他们也告诉自己:我知道我是什么水平,但我会尽力做得更好。所以,建立自信心并不是盲目抬高自己,最终抬得太高摔得也会很惨。但是,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越现在的自己。高考题一般来说都会比平时练得要简单,更趋于基础化,如果正常发挥的话,都会比平时的成绩要高出一些。有些同学以为平时总打400多分,高考也就打不了多少分,这是误区,高考怎么也会比平时高出20分到50分,甚至100分。所以,要有信心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另外,要对自己宽容些。那就是在高考前,不要给自己强加压力,只要一切正常即可。接纳自己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人的很多感受都是来源于对自我的认知,也就是自我意识,多数问题也都来源于自我意识的偏差。但是,我这里所说的对自己宽容一些,并不是纵容,而是更积极地实现自我。想一想,如果一个人总是对自己很苛求的话,那他就会始终对自己持否定和消极的态度,还有什么力量来让自己充分开发自我呢?当然,这也不是说什么都不从自己找原因,而是从自己找原因的同时要学会接受自我,接受自我的基础上再去完善自我。就像这样说:我身上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当然我绝不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
二、劳逸结合
充分利用时间是应该的,但什么叫充分,是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学习,才叫充分呢?当然不是,如果那样的话,只能让你事倍功半,更何况你做不到。我接触过一些同学,眼见着快要高考了,总是告诉自己可千万别再浪费时间了。高一高二的时候因为某某原因,没有好好珍惜时间,现在不但要珍惜,还要补过来,学习态度是很好,可结果呢,不但该补的没补过来,该珍惜的却因为心情太紧张而没有充分投入。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过度用脑和不科学用脑造成的。化学中的“饱和溶液”与心理饱和现象:高三后,大多数学生不再参加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大量的练习,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的知识不够扎实和牢固造成的。最好是能把知识形成网络,一个知识点能让自己想到很多知识点,这样就会避免舌尖现象。听说有的同学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时间是很重要,但效率才是根本。当然有效与否,只有你自己知道。避免低效学习,就是劳逸 3 结合,科学安排时间。不要让自己的心灵绷得紧紧的。有时候放松一下,心理能好受一些,效率也会提高一些。
离高考真正的学习时间不太多了,再恶补,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要期望有太大的奇迹发生。这个时候莫不如干脆静下心来,能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也不要为失去的东西后悔和遗憾。现在的你才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就是这个样,这个样的话我该怎么去做,而不要说:过去那么好,现在不该是这个样,这么想最不利于平静心态。现在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这也是高中生活带给我们的一种收获,很多事都是在我们经历之后才知道该怎么面对的,这就是成长,没有缺憾,就不会存在成长。,以后的路还很长,就让这种收获在以后更长的人生当中给自己以更大的警示吧。
三、疏缓压力
对于压力,多数同学认为是外界给的,其实多是由于我们理想和现实脱节,因而实现这种理想颇为困难,甚至可望不可及,于是压力便产生了。更多的时候,问题并不在于自己的行动和水平,所以,疏缓压力一定要认识到,压力是因环境而起,但舵手却是你自己,你完全有能力让它变得更低。对于父母,他们无非就是想让你的将来更好一些,他们是为你,你也是为你自己,学不好的后果其实最终的承担者是你自己而已,只要你承担得起,只要你将来能高高兴兴的,他们也不会因你而烦恼。每一个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一些,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我们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只要尽力了就行了。有很多同学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而今天又不能有所行动,那你就做好今天的事情好了,为所当为,顺其自然,是我们每一天都能活得开心的法宝。
还有,有很多同学把高中三年当成是将来美好生活的过渡,曾看过一篇文章《生活没有过渡》,写得很好,生活当中的每分每秒都是我们要去真实体验和感受珍惜的,如果你把某段生活当成一种过渡的话,也许你会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你的生活始终是在过渡,而不会有所享受。正如问你一句话:现在是什么时间?确切的回答它。你能吗?不能,因为当我说现在的时候,现在已经成为过去了,所以所谓的现在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千万不要等待,等待将来,那是最愚蠢也是最可悲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意义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做很多事情,学习活动和其它各种事情实质意义是相同的,只是我们刻意地把它与我们的生活分开了。因为这种分开,我们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能够带给我们快乐体验的东西。学习占据了我们生活时间的大部分,如果在学习中是痛苦的话,你的生活大部分将在痛苦中度过。有同学说,现在痛苦点没啥,等将来不学习就好了。可是你还要工作,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习,你将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工作。然后你的一生都将不快乐,多可悲呀!我想说的是:活着的所有活动都是生活。因为它们都能带给我们喜怒哀乐,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所以用心去体验,用心去珍惜,用心去感受吧!也请每一位同学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感谢今天的忙碌,感谢今天的痛苦,感谢今天的无奈。
四、目标专一 有一个故事叫《紧追一只羊》:在一望无际的非洲拉马河畔,一只非洲豹向一群羚羊扑去,羚羊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但对那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却像没看见一样,一次次放过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那只豹子为什么一直不放弃那只羚羊而追赶其它离得更近的羚羊呢?原来,因为豹子知道自己的体力是有限的,他顾及不了两个目标。它已经跑累了,而其它的羚羊并没有跑累。如果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其它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之间就会把疲惫不堪的豹子甩到身后,因此豹子始终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羚羊。
其实,梦想就像是一只羚羊,在追逐的中途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目标的诱惑,如果你为之停留,最终就可能一无所获。而紧追一只羊,你就可能多了向成功飞速靠拢的机会。
在这里提醒同学们:面对对你的人生可能有决定性影响的高考,你一定要对自己的各种需求做一个理性的梳理,搞清楚什么是最紧要的选择,什么是当务之急。那些不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可不可以暂时先放下来?比如感情问题?“别因为你不成熟的爱而伤害了爱你的人,也不要因为你的爱而伤害了你自己和你所爱的人。你对你爱的人的最大的回报,莫过于早一些成为最值得他们信赖和最值得他们依靠的人。”同学们,在人生这样的紧要时刻,把宝贵的时光与精力轻易地挥霍掉,对你的亲人、对你自己、甚至对你此刻所爱的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伤害。所以,非常真诚地提醒你们:先紧追一只羊吧,把一切放到高考结束之后再说!
还有的同学因为情绪不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越是怕出问题就越出问题,有一种雪上加霜之感,只要与人相处就一定会有人际关系问题,首先不要去回避和人的交流,因为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宣泄,同时出了问题要学会积极处理,这也是一种学习。最关键的还是一颗包容的心,越是这个时候,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越需要一种宽容,想想再有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若干年之后,也许我们还会为现在的这种计较而感到可笑呢!祝大家高考成功!
济钢高中心理指导中心
心育部
第五篇: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专刊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专刊(1)
冲刺高考 今天开始精神训练
考生应做好考前心态的调整,其重点在于树立起考试的自信心。我们建议考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期望 减轻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与焦虑水平成正相关,而焦虑水平=期望值÷实际水平,因此,期望值与压力也成正相关。如果用0-100来表示压力指数,得分在30以下,表示几乎没有什么紧张感,很平和、松弛、懈怠。得分在80分以上,表示有很大的压力,心理负担重,智力水平受到抑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烦躁、厌倦、焦虑、反应迟缓以及恐惧、恶心、头晕、失眠、胃腹疼痛等身心反应。得分在40-70之间,表示处于最佳压力状态,能比较充分地调动身体和心理的潜能,发挥出比较高的水平。
因此,合理的期望将成为学习的动力,高期望将成为学习的压力。考前心态的调整,就要求考生设置合理的期望,减轻心理压力。如何设置合理期望呢?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适当提高要求,将期望控制在“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内。尤其是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规律,通过自己的努力便可达到设置的目标和期望。如果目标和期望设置不合理,尤其是过高期望会产生有成就而没有成就感、已经很优秀但总不满足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二、正确评价 树立自信
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讲,最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即不论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要自己相信自己,经过平时的努力和充分的复习准备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即使不能完全达到,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运用正向语言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知道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记住,放松,慢慢地,小心地做”; “我已经尽力了,成绩好坏并不重要”; “太棒了,我又做完一题”; “他是很不错,可我也有进步,我也很不错”等等。二是相信自己的学习潜力。“天生我材必有用,别的同学行我也行”; “只要努力,方法得当,自己成绩也能提高。”
三、行为训练 增强信心
1、是自我精神训话,每天朗读或默诵几遍自己的优点5条以上,同时加上几句鼓励的话。如“我很阳光,我很健康,我很诚实,我很开朗,我很自信”,每天或至少每周找到自己的5条优点,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激情。
2、是穿着得体,面带微笑,挺胸抬头。
3、是主动与人交往,主动与人打招呼,对人热情。
4、是加快走路速度。
5、是欣赏振奋人心的音乐。
6、是从现在起,集会、上大课等尽量坐前排,尽量多举手回答问题。
7、是面对镜子赞扬自己60秒以上。
8、是大吼法,即在空旷的地方或向空中大声吼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成功必将属于我!”
有些同学意志薄弱,缺少屡败屡战的勇气;遇到挫折就灰心失望,怪命运跟自己作对,而精神萎靡;还有些同学认为人生不过如此,理想前途都是无稽之谈,于 是便看破红尘,消极混日子。这些想法让即将高考的你“不战而降”。面对高考,我们要——
用阳光心态驱散消沉
一、何为消沉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废的消极情绪。它与躯体疲劳与否无关,常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可概括为没有乐趣、没有希望、没有办法、没有精力、没有意义。如长此以往,还会达到“心死”的程度。
二、为何消沉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各种考试日益频繁,竞争的硝烟日益浓郁。在考试排名的压力下,有些同学也许心比天高,却偏偏屡屡失手,使渴望化为失望,消沉心理就油然而生。
有些同学也许由于意志薄弱,缺少屡败屡战的勇气,遇到了挫折就灰心失望。怪命运跟自己作对,而精神萎靡。
还有些同学在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下,认为人生不过如此,理想前途都是无稽之谈,于是便看破红尘,消极混日子。
三、怎样驱散消沉
如果万一发现自己不小心感染上了消沉情绪,也不必恐慌。采用以下方法定能够让你乐观振作。
1.换个角度,自我鼓励。要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最优秀的之一,而且一定会有人欣赏。要告诉自己,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缺少了任何一种都不完美。去想想那些跌倒后,因为能退一步想而成就伟业的智者。
如何鼓励自己:司马迁受刑了,他说,我还有思想,于是,至今传诵着“无韵之离骚”;邓小平受挫了,他说,我还能思考,于是,中国涌动着改革的春潮;霍金瘫痪了,他想,我还有手指,于是,键盘上敲出了物理学巨著。要点燃信心,令每一个毛孔都充满力量。可以用正面鼓励语言,积极地暗示安慰自己。“我是聪明的,我一定能干出成绩”等等。
2.运动运动,消除疲劳。体育锻炼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做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消沉情绪。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散散步、打打球、做做体操。但锻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3.宣泄情绪,释放苦闷。说出你的感受,宣泄你的情绪。
具体建议:可以通过向亲人或朋友聊天,述说自己的积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如果内心憋得难受,又无法与人倾诉,可以找一个适宜的场所,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到没人的地方大吼几声。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
4.转移注意,自我放松。可暂时放松一下,让自己从事感兴趣的事,使整个身心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使精神刻振奋起来,忧愁烦恼就会抛到九霄云外去。
“冲刺”阶段压力过大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高三学生在冲刺阶段压力过大的原因 原因之一:学生自己的过高期望
一些本已竭尽全力才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快速进步感到一种潜 在的威胁,害怕失败;同时,对生活中的坎坷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当学习稍有退步或生活中稍有挫折就感到力不从心、迷失自我。原因之二:家长的过高期望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有的父母以过分的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送上牛奶、荷包蛋,跑前跑后,关心备至。
当学生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原本不轻松的心里又要载上一份沉甸甸的亲情,即“温柔”的压力。原因之三:考试成绩的排名
通过考试成绩的排队,可以了解彼此间的差距。同时,排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成绩较好的学生害怕自己稍不注意,其他的同学会超过自己;成绩较差及考试失利的学生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原因之四:学习计划难完成 许多学生到了高三,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的同学甚至细到每天的所有课外时间(除睡眠外),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科有不确定的作业量,还有一些学科临时要占用课外时间进行测验,这样往往会导致计划严密的同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当自己的成绩一时不能如愿时,就会感到焦虑、心烦等。原因之五:同学关系的疏远
高三阶段由于学习时间长、压力大,集体活动很少开展,有时自己遇到困难,很想向同学请教,但看到同学忙碌的身影又不忍心打扰。同学之间不再象过去那样随和、融洽,取而代之的是漠不关心。加上经常排名次等外在不良刺激,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不少学生感到人际关系冷漠。这种阴暗的心理让他们很自责:“我怎么变得这么坏,自己没学好,还巴不得别人也学不好。”
二、减轻压力的指导策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你不妨试试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之一:欲胜人,先胜己
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1)要正确看待自己。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否定自己。
(2)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3)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应赶快找原因,改变方法,调整期望值。
(4)写日记。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倾诉的方式,也更可以看到自己有哪些成功或不如意的地方,提醒自己要正确对待;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经常担心的弱势,写出针锋相对的“自信训练词”,如:“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评测,远远不能反映我的全部价值”等。
策略之二: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处在高考期间的学生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同龄人在一起时,哪怕是发发牢骚,也会在心理上获得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人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如果有人不断地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将是人生 的一大幸事。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句关心、鼓励的话,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为组内其他成员写一段鼓励的话语。
策略之三:师生之间结对交流 在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师。如果能够和这些老师做思想上的沟通,效果将非常理想。在老师的指引下,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调整复习备考状态,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之中。策略之四:老师、家长、学生“唱同一首歌”
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而解决“不安”的办法首先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其次是家长要接受现实,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更不能认为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即使考不上大学,自己所学知识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同时,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与家长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和掌握一些辅导的技巧。家长、学生和教师只有对高考有个共同的正确认识,才能使学生少一些心理负担,多几分轻松和自信。策略之五:不以模拟战绩论英雄
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考生预测高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此论英雄,更不能因此断定高考的成败。如果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成绩上,对即将到来的正式高考就很不利。
况且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命题动机、内容侧重方面、试题总量和难度、教师的教学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另外,模拟分数高也不能盲目乐观,过去我们总把失败当“瘟疫”,其实,成功时受到的压力有时并不比失败轻多少。所以,最好是把考试作为仅是一次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不是一考定“终生”。策略之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诞生优秀的个体。所以,即使学习再紧张,自己心目中还是要有集体、朋友和同学的关系,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去。在紧张的备考时,你可以将内心的狐疑、不满向朋友倾诉,听听朋友的意见。不要由于别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从此埋下怨恨的种子。应该拿出豁达的气量,主动表示友好。同时,要学会自我批评,不要把责任全往别人身上推。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总之,无论在考前和考中,考生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心情自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