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感想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看了两遍“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一遍小说一遍电视剧,心里的感慨颇多。
爱情这东西是否真的像这里面写的一样这是一个未知,爱有很多很多的形式与其个人的表达方式,但这种爱无疑是让我们觉得非常羡艳又觉得十分痛心的。两个最相爱的人,到最后没能在一起,曾经的承诺没有兑现,分开的那么淡然,明明是那么的爱着,却有不在一起,也许这就是爱到深处便已不知是什么了。
周蒙她是幸福而又不幸的,她得到了李然的爱,那么炽烈的爱,可最后却没能跟李然在一起,把他深深得埋在了心里,她的纯真,但又透着害怕,所以每当李然离开她那么一小会儿时她都会着急,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总是毫无保留的表现自己的爱意,爱的那么美好。李然,这个能让很多女人都着迷的男人,有着男性独特的魅力,总能吸引人的眼球。他从来都是一个放浪不羁的人,即使在爱上周蒙以后。他对周蒙的爱确实是真挚的,比他以前所接触的都…包括罗慧。这个总是和很多女人接触的男人爱上周蒙却没跟周蒙在一起,给她许的诺言没有兑现,也许他也很像履行他的诺言,他对周爸爸许下的承诺,周蒙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周蒙跟他说出分手以后,他也万分“”我找不找一个词来形容他的心情。但他也许已经知道了,他注定将来是不会跟周蒙蒙,那个他最深爱的人在一起了。他们分开了,为了对自己恨一点,不给自己后路,他跟那个他曾经以为他一定不会跟她在一起的女人结了婚——杜晓彬。
杜晓彬,她是个不幸的女人,她没有得到李然的爱,她用自己的方式,留在了李然的身边,她知道,李然一直爱的都是周蒙。那次在周蒙学校里看见李然用脚踏车载着周蒙,那幅清新明丽的,美好的画面,她就知道,她这辈子都得不到李然的爱,但她仍用了自己的方式,去找自己的幸福。所以一开始她就没有奢求李然可能会跟她结婚,只是愿意待在他的身边,到后来李然跟她提出了结婚,她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事,但也没有问什么。她以她自己的方式.爱着李然。
小说里的结局跟电视剧里的结局有些不一样,小说里的李然离了婚没有跟任何人在一起,周蒙则是跟另一个人结了婚,这样的结局我觉得更好一些。而电视剧里,周蒙没有跟任何人在一起,她失去了爸爸,那个她的精神支柱,同时李然也离开了她,这对她的打击真的非常大,大到无法承受,但她记得她答应过她爸爸,她会坚强的活下去。所以她选择了离开江城,那个给她太多回忆的地方,来到一个农村小学当老师。在后来的与李然的相遇,她表现得非常的平静,即使心里万分的翻腾,她的表面上十分冷静。对于一个从小就没有受过什么挫折的,得到很多关爱的女孩子,在经历了这么多后,她长大了,爸爸应该安心了。结局就是结局,我体会得出着里面透着的气息,青春是终将逝去的,无处安放的青春终有一天会有自己的归宿,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青春走了,岁月的痕迹深深浅浅,我们都经历了,所以珍惜着现在,最美好的年华。
传播系网络编辑2班
程楠
第二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如果我不得不找个男人,我宁可像阮阮一样,嫁给一个只见过六次的陌生人,也不会选择你们。跟一个陌生的男人就这么过一辈子,我会认命,但那个人是你,我不甘心!”这是七年后郑微与林静相遇时,她对他说的话。当爱情的花凋谢了之后,该如何收拾余下残枝败叶。或许有人可以若无其事,甚至享受那明里暗里涌动的暧昧,但显然郑微做不到。
前段时间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掀起了一顿缅怀青春的狂潮,这部改自于辛夷坞的同名小说的电影已经创下了破六亿的佳绩。电影最后的改编版本,郑微放弃了林静。如她所说,他们都是爱自己比爱别人多,她永远给不起施洁对林静那样的爱。或许这就是逝去的青春的残酷,任你的回忆多么美好,都经不起时间的折磨。你永远也回不了过去,连那份对爱情的奋不顾身也消失殆尽。
相比于电影的紧凑,小说版中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组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将每个细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利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像书中的阮莞,无需过多的介绍,只是根据几段对话便打造了一个大家闺秀的形象,虽生的一副好摸样,但为人谦和,不卑不亢,在爱情面前勇敢的让人心疼并且佩服,在已成为他人妇后又心存希望的赴旧人约,算给自己青葱岁月的爱情划上句点,只是现实总会让人失望。最后阮莞的死讽刺了她的傻和赵世永的懦弱,也让郑微认识到青春的激情总是会被时间冲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肩膀。
在刻画男性角色方面,陈孝正缺乏安全感的爱让人怜惜,林静对爱情的理性思维又令人却步。陈孝正为了纠正他的人生建筑那一厘米的错误而放弃了郑微,而林静却会说“我不敢说可以为你生,为你死之类的话,但只要我在你身边,我会尽我所能,给你幸福,护你周全”。小说里这样写着:世上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的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为了个人而抛弃自己的陈孝正,随时会再次抛弃自己,但林静不会,他是郑微最好的归宿。
除却这些情感纠缠,青春时美好的大学生活也显得尤其珍贵,对青春已逝的人,那些可以彻夜狂欢,不计后果的冲动的时光再也不会重现。青春是一次无法回头的远行,它像暴雨一样猛烈而短暂,像天边的流星绚烂而易逝,像夏日的蝉鸣喧嚣而珍贵。
青春落场,众人离殇。作者在小说最后添上了一个完美结局也算没留遗憾,或许不管怎样的开始,好的坏的,我们都应该努力争取一个美好的以后。也不枉青春走了一遭,尽留遗憾,无关其他。
第三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
(一)一个寓言
对于周蒙和李然来说,青春显得足够璀璨。那种与爱人一起吃方面都会笑到不行的瞬间,那种写在白衬衫和纯净水里的笑容,那种留在暗房恍惚的灯光下的初吻,那种放大一张多大都觉得不够大的相片的冲动,那种脚踏车上依偎的浪漫,只长存在青春苍白的浅影中。最初无限的甜蜜预示着最终无法长相厮守的结局,一旦人们开始沉醉如诗如画的浪漫里,爱情也将开始走向动荡,迎来风雨。很多年长的人都把这看作是一个诅咒,早早用尽的浪漫和甜蜜,终究是要还债的,不是天妒红颜,就是离奇分手。我始终相信公平,世上本没有一顺百顺,哪怕再完美的爱情。
屡试不爽的结论直到经历了风花雪月、生离死别的跌宕后才揭示,最后,心智已成熟的李然感悟:有许多许多话,我们说的时候根本不曾想到我们不会做到。大跨度的变故和突如其来的不幸,可以催生一个人突飞猛进地成长,而安逸的生活和幸福中,必定潜藏了巨大危机。那个无忧无虑的小蒙蒙和那个以为自己真的可以被托付的李然小爸爸,在经历了层层激烈动荡后,无奈地与青春话别。如果你认为这是伤痛,我却更觉得它像是一个寓言,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
(二)两份感动
相信每个人开始都是讨厌杜晓彬的,她打破了李然和周蒙之间甜蜜的梦,从她呆在屋里写检查第一眼见到门外徘徊的李然时,这个在外人眼里高傲而另类的女子就被彻底征服了,当不可一世的冷艳遇到满不在乎的随性时,就像雪一样被融化掉,不由我想起了一个长者说过的话,要征服一个女子,一根经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杜晓彬把一见钟情演绎到了极致。为了爱,她固执,坚持,无所不为,那份常人难以理解的锲而不舍坚忍不拔让人慢慢理解和接受,毫无疑问,杜晓彬的青春是最激动人心,最让人过目难忘,最不可预知,也是最具诱惑力的,当我们用这些强烈的形容词来描述她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些背后的代价很大,用昂贵的青春来博得一份爱,需要一份勇气,更需要天生极端的个性。张歆艺很好的把握住了杜晓彬的心理与个性,把这个惊艳的女子诠释得让人心动,如果你要说她的美有一些不真实,那只是因为这份美实在太耀眼。
如果说杜晓彬的出现是个转折,那么她自己也在转折的人生轨迹中改变。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那个开始堕落的少女绝不是为了几千块钱,综合当时的背景以及她的性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对抗现代教育的一种极端表现。因情所动,被爱征服,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最终在一点点磨灭她不合群的棱角,变得敏锐和充满女人味。当那个不怀好意的出版商提出的猥琐条件时,她断然拒绝,宁可与其同归于尽,也不愿背叛爱,你可以把这看作是艺术家的行为,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爱的升华。
戴妍和葛俊之间的爱是另一份感动,尽管他们面前的世界是那样的肮脏,猥琐,目不可憎,不值一提,尽管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无奈而又无力,但他们始终昂扬和美丽,始终保留着青春最美好的本质。有一个镜头很感人,导演在这里的处理显示了他对生命的尊重。戴葛两人到北京成了北漂之后,葛俊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地铁站门口唱歌,戴妍送完周蒙之后看到了葛俊在卖唱。她没有任何言语,只是走过去,抱着葛俊,和他一起唱。北京的寒冷深入骨髓,路人的冷漠痛彻心肺,可他们很温暖,很幸福,很满足。然而,葛俊最后却死了。葛俊的死其实象征着理想主义爱情的毁灭,在这混乱的年代,再崇高的理想也会被残酷的社会一
点点吞噬,有人说葛俊的死是多余的,我却觉得,这本身就是对“无可安放”的一种诠释。他不能用他的青春来擦拭这个世界的灰暗的,他不会屈服也无法逃脱,所以他无路可走。
(三)三类小角色
周离和曹芳,宗禹和王慧,他们的生活预示着青春的走向,逐渐平淡的直到接近平庸,未知的世界里有幸福的机会,也有继续不堪的可能,无论怎样,青春都不会停步。更重要的是,青春也不会被遗忘。
王勃这样的男人虽然不招我的喜欢,但是我还是理解他对爱的执着,不管那个孩子是不是他的,但是,像王勃这样BT的人物,遇到了比他更BT的杜晓彬,只能自认倒霉,显然,他征服得了诗歌,却无法征服这个比他更会运用文字的女人。其实,我觉得王勃虽然是个诗人,却一点都没有诗人该具备的情商,他不懂情趣,总是在女人需要安慰和简单的时候,凑上几句不合适宜的诗句,原本想显示自己的才气,没想到这却成为女人排斥的理由,一个不懂情趣的男人即使再有才,再有财,都不会得到女人长久的爱慕。
把陈道明这个周蒙的父亲说成是小角色,其实有些说不过去,毕竟贵为编导和主角的陈,在这部戏中显示了他一贯的魅力,尽管戏份不如江一燕、佟大为这样的后起之秀多,但他的每次出镜,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依然是那个陈道明,阴阳顿挫的语调,简约的语言,男人味十足的形象以及睿智的头脑,每一处都显示了其让女人无法抗拒的魅力,陈道明在剧中的角色、演绎及旁白之于这部剧集犹如王志文之于《永不瞑目》。不可或缺、点睛之笔。
剧中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陈道明所扮演的女主角的父亲在去世之后给女儿留下的话,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当女主角得知父亲去世以后,陷入了深深的悲伤,她看到父亲给她的信:“最让爸爸伤心的莫过于想到我走之后,你整日泪流满面的样子,或许做爸爸的太过不尽人情,但是,悲伤要适可而止,过度的悲伤会对身体不好,你千万不要让爸爸失望。”当她教书被学校开除的时候,她想起父亲的话:“当你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时候,不要灰心,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遭遇,要学会坚强的去面对、应对这一切。”当她独自在山村小学教书倍感孤独的时候,她又想起父亲的话:“我不在你身边了,有时侯难免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你的敌人,但也是你的良师益友。我希望你能够学会享受孤独。”
可以说,父亲的话犹如锦囊妙计一样支撑着蒙蒙的信仰,简短的话语中透露着深深的亲情,更深深的透露着人生哲理。之所以把陈列为小角色,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成长,关于生命,每一部类似的戏中都必须有一个长辈的角色,他们扮演着子女成长中的“敌人”,长大后怀念和感激的对象,这样长辈的角色是一种很好的衬托,衬托着成长,衬托着青春的华彩。但是,青春大戏主角还是“李然们”,无论你演的多么出众,但衬托终究只是衬托,如果长辈成为青春里的主角,那么,可想而之这样的戏会多么糟糕和偏题。
第四篇: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梦想中青春岁月应该披着华美的外衣,填充着艳丽的色彩,有理想,有追求,有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探索。然而,当青春的旋律合着现实的节拍时,我却感觉格格不入,青春的旋律中也多了许多灰暗的色彩,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的青春竟显得无处安放。走向工作岗位以前,在我的脑海中经常浮现这样的场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写字间,文质彬彬,端庄优雅的同事,还有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的自己。当梦想照进现实,当青春渐远,我发现,我曾经信誓旦旦承诺的未来,是那么遥不可及,那么虚幻而飘渺,美好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的消失殆尽。我开始变得失落、消沉,不知道该去干什么,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而是在一味的抱怨,抱怨工作的不如意,抱怨上天的不眷顾。参加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这种状态。偶然一次和朋友闲聊,在我一通抱怨后,朋友轻轻的告诉我:“别老看自己没什么,多看看自己有什么。”朋友的话不多,却让我如梦初醒。一毕业就有一份薪水不算太高却稳定的工作,不用去经历四处求职、处处碰壁的折磨;身边有一群单纯善良真诚的同事,不需要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生活虽然没有太富裕,却也没有想象的清苦。于是,我试着去改变,试着去走出那种迷茫且无助的状态。我心里默念,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只有改变自己。改变的过程漫长且煎熬,我走的跌跌撞撞,但很庆幸,我没有在现实面前低下头颅,而是选择了咬紧牙关继续前行。如今的我也会偶尔忧伤与彷徨,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因为我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它就像黑暗中的一个灯塔,带我走出暂时的困顿,引导我一步步前行。
我们这个年纪,认为青春就应该是张扬的,无所畏惧的。要有奋不顾身的爱情,也要有说走就走的旅程。可是残酷的现实总是这样或那样的牵绊住我们的脚步,让我们畏手畏脚,所以我们失落,迷茫、彷徨、踟蹰,无所事事。就像白岩松说的那样“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如果青春不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灼烧过,在绝望与失败的境地中彷徨过,在痛苦与无奈的田野里呐喊过,那青春还能被称为青春吗?所以趁着我们还握有青春的时候,从彷徨、踟蹰中走出来,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趁着青春长学问,趁着青春练特长,趁着青春去吃苦。
我们高呼要享受生活,享受青春岁月。于是我们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天南海北的胡侃中,浪费在虚幻的网络游戏中,浪费在三五成群的麻将桌上,并且振振有词的说这才是青春的色彩。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现实压在我们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不劳而获的享受。我们总是把已经不再年轻挂在嘴边,其实那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得过且过找的借口罢了。就在我们走走停停的时候,握在我们手中的青春岁月已经渐行渐远,所剩无几,留给我们的是对青春无尽的回忆与眷恋。
青春,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纵使很美丽,终究也会凋谢。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我们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安放到现实中,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这短暂而美好的青春时光中走的更远。
第五篇: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青春,是每个人的骄傲,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的顾及、也没有思想的包袱、我们讲义气、讲诚信、脾气可能不会很好、但是我们不虚伪、只是不太习惯跟别人交流罢了。一旦和一个人熟了。便会把她放在心里。会用尽全力去付出。“爱”爱的死心踏地,就算没有结果,但只要我们认准了,便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即使到最后伤痕累累,也绝不后悔。
虽然青春期的我们很叛逆,但至少我们懂得什么是“孝”,我们其实也并不想去顶撞长辈,只是对长辈有些做法有些不满,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青春。爱过了,深过了,伤过了,痛过了,恨过了,哭过了,最后懂的了。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的青春才算完整,生命才算完整。
最后人到中年,回忆起那些青春,嘴角是扬起的,然后慢慢回忆那些曾经的滋味,回忆当初自己青春的骄傲。
让我们一起期待自己独一的青春吧。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衡阳县。樟树乡。樟树村。樟树中学。初一:肖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