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处安放的青春散文欣赏
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份青春,那是属于自己的青春,青春是我们年少最欢乐的时光却又是离别的伤痛,青春无处安放,我们每个人都在度过这平凡或者有着激情的青春,大声的告诉自己这就是属于你独一无二的青春。
过去,总是让人想念,没有任何理由的去想念。或许你是在想念那些曾经的往事;或许是在想念心目中的那个她;更或许是在想念那些一起陪你疯狂的人。
青春,我们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在青春中我们一起笑过、哭过、疯狂过、坚持过,却最后还是如美丽的烟花一样转折既逝,充满了太多的遗憾。
有着回忆的青春,留下了太多太多,至少还有一个想念,终归是好的,因为你还有让自己想念的东西。如果是一片空白,那青春是该多么枯燥。
不记得是在那一天我们相遇,相聚在同一个城市,当初莽莽撞撞的我们走到了一起,不为别的,只为了同一个目标。当初我们年少轻狂,总想着青春快快流去,可到了离别之际却又是那么的不舍,其实面对这离别更加感谢当初的相遇,没有当初的相遇又怎么会有现在的离别,更不会有着我的青春。
青春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只可惜,我们已渐行渐远。
不是因为时间,也不是因为距离,而是我们开始接受现在熟悉的一切。高中毕业后,曾经玩得比较好的朋友都去往了不同的城市,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又忙着与其他的人交往,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圈子,渐渐地淡出了各自的视线。偶尔的联系“最经还好吗?”却是千篇一律的回答我很好,难道过往的青春就这样了吗?偶尔的怀念,渐渐的也明白了:青春只是一场回拨,也只是无处安放,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的苍白。
我开始很平淡地接受这一切,告诉自己:该来的,总会来,无论怎样都不会走,该走的,总会走,无论怎样都不会留下。
曾经的我天真认为,青春的离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遇,可现在我明白了青春也不过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着那些曾经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彼此之间就好像两条不相交的线,从此不再相交。不是因为不在乎了,而是有了太多的借口,青春就如一场梦,梦醒了,人散了。这就是所谓的曲终人散吧。
我以为那些久久不联系的人,最后会变成思念,可是,我们现在谁又还记着谁!也只是过着各自的生活,就如你没有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只因时光、距离、新的生活就这样了,然后渐行渐远。
青春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就如同成长,它见证了我们青春中的足迹,从莽撞无知走向深知事理、从青涩少年走到成熟,走到有的时候我们只是自言自语的说“想念不如不见,相见不如不见”,怀念终归只是怀念,也只是过去。
青春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渡,一个人的成长,我无力去改,也不想去改,我只知道没有青春后的苦涩,又何来成熟后的无言。青春换来的是成长、换来的是离别、换来的是想念、换来的是成熟。我们要学会接受、学会看开、学会淡然。我们见证了太多的世态炎凉,我们终将也不能幸免。
我们总得长大,让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变成回忆,成为多年后最美的回忆。
我们要学会接受我们本来的样子,因为这就是你的青春,是属于独一无二的你。
青春道路上的我们,终将会变成最好的自己,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无处安放的青春。
第二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优美散文
—我想要你就这样静静地等我,不说话,也不笑。
——那,我可以呼吸吗?
终于在周末可以不用早起去上课,安静地睡到自然醒之后打开电脑,看一部好多天前就想看的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最初吸引我的,就是片名的美好和心痛。
在苏州安逸而淡雅的环境中,故事铺陈展开,一幅干干净净的有关爱的蜡染。
剧中有好多的场景和语句,那么亲切熟悉确又仿似和我而今的生活状态相距万里,从笑到流泪再到笑中有泪,从幸福到不幸直至平淡美好。
很喜欢周蒙的那种纯纯的爱,当冰清玉洁的灵魂穿过纷杂世界的时间隧道时,世间的尘埃将会使它变的沉重,于是它再也难以驰骋苍穹,俯瞰人间。最终,正因为不谙世事,才会有她对李然的矿泉水般清澈的爱。也喜欢戴妍和葛俊,虽然最终也是悲剧,但却是用彼此的真心来对待的。或者是杜晓彬或刘漪,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爱情,爱,从来都只是一个人的事;爱,也可以存于我们几近消亡的幻想里;爱,是青春巷道中的落落野花。
喜欢胶片拍出的微微发黄老照片一样的颜色,犹如记忆。故事似乎在传达着一个浅显的道理: 当我们遇到生命里的第一个人时,我们并不懂得爱情;第二个人出现,我们互相喜欢却不是爱;第三个人,深深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而第四个人,或许早已过了爱的年龄,却由于种种机缘走到一起,并因为成长懂得了一种比“爱情”更有重量的东西叫做“责任”。
有许多诺言,我们在许下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无法实现。承诺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如果不能为我们许下的诺言付出一切,最好就不要承诺!
或者在传达着那种叫做父爱的深厚的情感,陈道明的诠释是经典的,他行将离开这个世界时写给女儿的信,包含的是无限的爱与不舍。
为什么我喜欢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因为现实的理性,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天使,他想告诉她,这不是他本意,因为爱在心里升华成为了梦,结婚不是爱,孩子也不是爱,只有你的眼睛,你那只装得下我一个人的眼睛才看得清楚。
周蒙给李然的那首小诗,给这部剧下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真的有来世吗?
那么
我愿做一只懂得飞翔的小鸟
一朵瞬间开放
无声消融的雪花
甚至
窗前的一角蓝天
掀乱书页的风
落进你手心里的一滴小雨
——周蒙
青春散场,爱情逝去,韶华不再,心痛犹存。一切的一切,谱成一曲青春的伤逝悲歌,不绵不休。
第三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如果我不得不找个男人,我宁可像阮阮一样,嫁给一个只见过六次的陌生人,也不会选择你们。跟一个陌生的男人就这么过一辈子,我会认命,但那个人是你,我不甘心!”这是七年后郑微与林静相遇时,她对他说的话。当爱情的花凋谢了之后,该如何收拾余下残枝败叶。或许有人可以若无其事,甚至享受那明里暗里涌动的暧昧,但显然郑微做不到。
前段时间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掀起了一顿缅怀青春的狂潮,这部改自于辛夷坞的同名小说的电影已经创下了破六亿的佳绩。电影最后的改编版本,郑微放弃了林静。如她所说,他们都是爱自己比爱别人多,她永远给不起施洁对林静那样的爱。或许这就是逝去的青春的残酷,任你的回忆多么美好,都经不起时间的折磨。你永远也回不了过去,连那份对爱情的奋不顾身也消失殆尽。
相比于电影的紧凑,小说版中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组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将每个细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利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像书中的阮莞,无需过多的介绍,只是根据几段对话便打造了一个大家闺秀的形象,虽生的一副好摸样,但为人谦和,不卑不亢,在爱情面前勇敢的让人心疼并且佩服,在已成为他人妇后又心存希望的赴旧人约,算给自己青葱岁月的爱情划上句点,只是现实总会让人失望。最后阮莞的死讽刺了她的傻和赵世永的懦弱,也让郑微认识到青春的激情总是会被时间冲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肩膀。
在刻画男性角色方面,陈孝正缺乏安全感的爱让人怜惜,林静对爱情的理性思维又令人却步。陈孝正为了纠正他的人生建筑那一厘米的错误而放弃了郑微,而林静却会说“我不敢说可以为你生,为你死之类的话,但只要我在你身边,我会尽我所能,给你幸福,护你周全”。小说里这样写着:世上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的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为了个人而抛弃自己的陈孝正,随时会再次抛弃自己,但林静不会,他是郑微最好的归宿。
除却这些情感纠缠,青春时美好的大学生活也显得尤其珍贵,对青春已逝的人,那些可以彻夜狂欢,不计后果的冲动的时光再也不会重现。青春是一次无法回头的远行,它像暴雨一样猛烈而短暂,像天边的流星绚烂而易逝,像夏日的蝉鸣喧嚣而珍贵。
青春落场,众人离殇。作者在小说最后添上了一个完美结局也算没留遗憾,或许不管怎样的开始,好的坏的,我们都应该努力争取一个美好的以后。也不枉青春走了一遭,尽留遗憾,无关其他。
第四篇:无处安放的青春抒情散文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草样年华》再到《幻城》当我看完这三本书的时候 我看到了青春的无奈与急迫 更看到了最后的残渣
当我看到《半亩花田》的时候 我流泪了 想着当初的无奈 看着眼前的纯白无暇 我才知道青春是珍贵的宝藏
时间不再那么匆忙 而是我们已经放慢了脚步 看到了心灵的寄托 心态的位置 当我仰望天空的时候 会看到每个人都承载着不一样的任务 所以不要攀比 每个人都一样 只是要找到自己世界 翻开着曾经记下的感慨 再看着现在自己所垒下的字迹 只剩下无尽的眼泪
因为那些眼泪 是佳佳无处安放的青春
第五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
(一)一个寓言
对于周蒙和李然来说,青春显得足够璀璨。那种与爱人一起吃方面都会笑到不行的瞬间,那种写在白衬衫和纯净水里的笑容,那种留在暗房恍惚的灯光下的初吻,那种放大一张多大都觉得不够大的相片的冲动,那种脚踏车上依偎的浪漫,只长存在青春苍白的浅影中。最初无限的甜蜜预示着最终无法长相厮守的结局,一旦人们开始沉醉如诗如画的浪漫里,爱情也将开始走向动荡,迎来风雨。很多年长的人都把这看作是一个诅咒,早早用尽的浪漫和甜蜜,终究是要还债的,不是天妒红颜,就是离奇分手。我始终相信公平,世上本没有一顺百顺,哪怕再完美的爱情。
屡试不爽的结论直到经历了风花雪月、生离死别的跌宕后才揭示,最后,心智已成熟的李然感悟:有许多许多话,我们说的时候根本不曾想到我们不会做到。大跨度的变故和突如其来的不幸,可以催生一个人突飞猛进地成长,而安逸的生活和幸福中,必定潜藏了巨大危机。那个无忧无虑的小蒙蒙和那个以为自己真的可以被托付的李然小爸爸,在经历了层层激烈动荡后,无奈地与青春话别。如果你认为这是伤痛,我却更觉得它像是一个寓言,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
(二)两份感动
相信每个人开始都是讨厌杜晓彬的,她打破了李然和周蒙之间甜蜜的梦,从她呆在屋里写检查第一眼见到门外徘徊的李然时,这个在外人眼里高傲而另类的女子就被彻底征服了,当不可一世的冷艳遇到满不在乎的随性时,就像雪一样被融化掉,不由我想起了一个长者说过的话,要征服一个女子,一根经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杜晓彬把一见钟情演绎到了极致。为了爱,她固执,坚持,无所不为,那份常人难以理解的锲而不舍坚忍不拔让人慢慢理解和接受,毫无疑问,杜晓彬的青春是最激动人心,最让人过目难忘,最不可预知,也是最具诱惑力的,当我们用这些强烈的形容词来描述她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些背后的代价很大,用昂贵的青春来博得一份爱,需要一份勇气,更需要天生极端的个性。张歆艺很好的把握住了杜晓彬的心理与个性,把这个惊艳的女子诠释得让人心动,如果你要说她的美有一些不真实,那只是因为这份美实在太耀眼。
如果说杜晓彬的出现是个转折,那么她自己也在转折的人生轨迹中改变。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那个开始堕落的少女绝不是为了几千块钱,综合当时的背景以及她的性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对抗现代教育的一种极端表现。因情所动,被爱征服,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最终在一点点磨灭她不合群的棱角,变得敏锐和充满女人味。当那个不怀好意的出版商提出的猥琐条件时,她断然拒绝,宁可与其同归于尽,也不愿背叛爱,你可以把这看作是艺术家的行为,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爱的升华。
戴妍和葛俊之间的爱是另一份感动,尽管他们面前的世界是那样的肮脏,猥琐,目不可憎,不值一提,尽管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无奈而又无力,但他们始终昂扬和美丽,始终保留着青春最美好的本质。有一个镜头很感人,导演在这里的处理显示了他对生命的尊重。戴葛两人到北京成了北漂之后,葛俊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地铁站门口唱歌,戴妍送完周蒙之后看到了葛俊在卖唱。她没有任何言语,只是走过去,抱着葛俊,和他一起唱。北京的寒冷深入骨髓,路人的冷漠痛彻心肺,可他们很温暖,很幸福,很满足。然而,葛俊最后却死了。葛俊的死其实象征着理想主义爱情的毁灭,在这混乱的年代,再崇高的理想也会被残酷的社会一
点点吞噬,有人说葛俊的死是多余的,我却觉得,这本身就是对“无可安放”的一种诠释。他不能用他的青春来擦拭这个世界的灰暗的,他不会屈服也无法逃脱,所以他无路可走。
(三)三类小角色
周离和曹芳,宗禹和王慧,他们的生活预示着青春的走向,逐渐平淡的直到接近平庸,未知的世界里有幸福的机会,也有继续不堪的可能,无论怎样,青春都不会停步。更重要的是,青春也不会被遗忘。
王勃这样的男人虽然不招我的喜欢,但是我还是理解他对爱的执着,不管那个孩子是不是他的,但是,像王勃这样BT的人物,遇到了比他更BT的杜晓彬,只能自认倒霉,显然,他征服得了诗歌,却无法征服这个比他更会运用文字的女人。其实,我觉得王勃虽然是个诗人,却一点都没有诗人该具备的情商,他不懂情趣,总是在女人需要安慰和简单的时候,凑上几句不合适宜的诗句,原本想显示自己的才气,没想到这却成为女人排斥的理由,一个不懂情趣的男人即使再有才,再有财,都不会得到女人长久的爱慕。
把陈道明这个周蒙的父亲说成是小角色,其实有些说不过去,毕竟贵为编导和主角的陈,在这部戏中显示了他一贯的魅力,尽管戏份不如江一燕、佟大为这样的后起之秀多,但他的每次出镜,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依然是那个陈道明,阴阳顿挫的语调,简约的语言,男人味十足的形象以及睿智的头脑,每一处都显示了其让女人无法抗拒的魅力,陈道明在剧中的角色、演绎及旁白之于这部剧集犹如王志文之于《永不瞑目》。不可或缺、点睛之笔。
剧中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陈道明所扮演的女主角的父亲在去世之后给女儿留下的话,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当女主角得知父亲去世以后,陷入了深深的悲伤,她看到父亲给她的信:“最让爸爸伤心的莫过于想到我走之后,你整日泪流满面的样子,或许做爸爸的太过不尽人情,但是,悲伤要适可而止,过度的悲伤会对身体不好,你千万不要让爸爸失望。”当她教书被学校开除的时候,她想起父亲的话:“当你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时候,不要灰心,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遭遇,要学会坚强的去面对、应对这一切。”当她独自在山村小学教书倍感孤独的时候,她又想起父亲的话:“我不在你身边了,有时侯难免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你的敌人,但也是你的良师益友。我希望你能够学会享受孤独。”
可以说,父亲的话犹如锦囊妙计一样支撑着蒙蒙的信仰,简短的话语中透露着深深的亲情,更深深的透露着人生哲理。之所以把陈列为小角色,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成长,关于生命,每一部类似的戏中都必须有一个长辈的角色,他们扮演着子女成长中的“敌人”,长大后怀念和感激的对象,这样长辈的角色是一种很好的衬托,衬托着成长,衬托着青春的华彩。但是,青春大戏主角还是“李然们”,无论你演的多么出众,但衬托终究只是衬托,如果长辈成为青春里的主角,那么,可想而之这样的戏会多么糟糕和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