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札记】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读书札记】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听到这本书名时,内心就感到一阵悸动,是的,是悸动。就仿佛人漂流在海上,深夜中,看到了灯塔的指引。
吕挽在小说中塑造的男主人公李然,有着一般女生内心情人的影子——帅气,高大,忧郁。有着所有青春的缩影——疯狂,叛逆,燃烧。
也许在现实中,这种人是存在的。但应该是不存在他这么好运的。先后邂逅了他的美丽女教师,他的美丽老情人,以及叛逆女生的爱慕和女神周蒙的青睐以及各式不同的女人。但在他心里,最怀念的却是源于青春的那抹悸动。每个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总有那么点遗憾。当时的傻在多年后看来又是多么的可笑和单纯。
高二:红箱子
第二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如果我不得不找个男人,我宁可像阮阮一样,嫁给一个只见过六次的陌生人,也不会选择你们。跟一个陌生的男人就这么过一辈子,我会认命,但那个人是你,我不甘心!”这是七年后郑微与林静相遇时,她对他说的话。当爱情的花凋谢了之后,该如何收拾余下残枝败叶。或许有人可以若无其事,甚至享受那明里暗里涌动的暧昧,但显然郑微做不到。
前段时间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掀起了一顿缅怀青春的狂潮,这部改自于辛夷坞的同名小说的电影已经创下了破六亿的佳绩。电影最后的改编版本,郑微放弃了林静。如她所说,他们都是爱自己比爱别人多,她永远给不起施洁对林静那样的爱。或许这就是逝去的青春的残酷,任你的回忆多么美好,都经不起时间的折磨。你永远也回不了过去,连那份对爱情的奋不顾身也消失殆尽。
相比于电影的紧凑,小说版中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组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将每个细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利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像书中的阮莞,无需过多的介绍,只是根据几段对话便打造了一个大家闺秀的形象,虽生的一副好摸样,但为人谦和,不卑不亢,在爱情面前勇敢的让人心疼并且佩服,在已成为他人妇后又心存希望的赴旧人约,算给自己青葱岁月的爱情划上句点,只是现实总会让人失望。最后阮莞的死讽刺了她的傻和赵世永的懦弱,也让郑微认识到青春的激情总是会被时间冲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肩膀。
在刻画男性角色方面,陈孝正缺乏安全感的爱让人怜惜,林静对爱情的理性思维又令人却步。陈孝正为了纠正他的人生建筑那一厘米的错误而放弃了郑微,而林静却会说“我不敢说可以为你生,为你死之类的话,但只要我在你身边,我会尽我所能,给你幸福,护你周全”。小说里这样写着:世上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的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为了个人而抛弃自己的陈孝正,随时会再次抛弃自己,但林静不会,他是郑微最好的归宿。
除却这些情感纠缠,青春时美好的大学生活也显得尤其珍贵,对青春已逝的人,那些可以彻夜狂欢,不计后果的冲动的时光再也不会重现。青春是一次无法回头的远行,它像暴雨一样猛烈而短暂,像天边的流星绚烂而易逝,像夏日的蝉鸣喧嚣而珍贵。
青春落场,众人离殇。作者在小说最后添上了一个完美结局也算没留遗憾,或许不管怎样的开始,好的坏的,我们都应该努力争取一个美好的以后。也不枉青春走了一遭,尽留遗憾,无关其他。
第三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
(一)一个寓言
对于周蒙和李然来说,青春显得足够璀璨。那种与爱人一起吃方面都会笑到不行的瞬间,那种写在白衬衫和纯净水里的笑容,那种留在暗房恍惚的灯光下的初吻,那种放大一张多大都觉得不够大的相片的冲动,那种脚踏车上依偎的浪漫,只长存在青春苍白的浅影中。最初无限的甜蜜预示着最终无法长相厮守的结局,一旦人们开始沉醉如诗如画的浪漫里,爱情也将开始走向动荡,迎来风雨。很多年长的人都把这看作是一个诅咒,早早用尽的浪漫和甜蜜,终究是要还债的,不是天妒红颜,就是离奇分手。我始终相信公平,世上本没有一顺百顺,哪怕再完美的爱情。
屡试不爽的结论直到经历了风花雪月、生离死别的跌宕后才揭示,最后,心智已成熟的李然感悟:有许多许多话,我们说的时候根本不曾想到我们不会做到。大跨度的变故和突如其来的不幸,可以催生一个人突飞猛进地成长,而安逸的生活和幸福中,必定潜藏了巨大危机。那个无忧无虑的小蒙蒙和那个以为自己真的可以被托付的李然小爸爸,在经历了层层激烈动荡后,无奈地与青春话别。如果你认为这是伤痛,我却更觉得它像是一个寓言,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
(二)两份感动
相信每个人开始都是讨厌杜晓彬的,她打破了李然和周蒙之间甜蜜的梦,从她呆在屋里写检查第一眼见到门外徘徊的李然时,这个在外人眼里高傲而另类的女子就被彻底征服了,当不可一世的冷艳遇到满不在乎的随性时,就像雪一样被融化掉,不由我想起了一个长者说过的话,要征服一个女子,一根经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杜晓彬把一见钟情演绎到了极致。为了爱,她固执,坚持,无所不为,那份常人难以理解的锲而不舍坚忍不拔让人慢慢理解和接受,毫无疑问,杜晓彬的青春是最激动人心,最让人过目难忘,最不可预知,也是最具诱惑力的,当我们用这些强烈的形容词来描述她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些背后的代价很大,用昂贵的青春来博得一份爱,需要一份勇气,更需要天生极端的个性。张歆艺很好的把握住了杜晓彬的心理与个性,把这个惊艳的女子诠释得让人心动,如果你要说她的美有一些不真实,那只是因为这份美实在太耀眼。
如果说杜晓彬的出现是个转折,那么她自己也在转折的人生轨迹中改变。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那个开始堕落的少女绝不是为了几千块钱,综合当时的背景以及她的性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对抗现代教育的一种极端表现。因情所动,被爱征服,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最终在一点点磨灭她不合群的棱角,变得敏锐和充满女人味。当那个不怀好意的出版商提出的猥琐条件时,她断然拒绝,宁可与其同归于尽,也不愿背叛爱,你可以把这看作是艺术家的行为,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爱的升华。
戴妍和葛俊之间的爱是另一份感动,尽管他们面前的世界是那样的肮脏,猥琐,目不可憎,不值一提,尽管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无奈而又无力,但他们始终昂扬和美丽,始终保留着青春最美好的本质。有一个镜头很感人,导演在这里的处理显示了他对生命的尊重。戴葛两人到北京成了北漂之后,葛俊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地铁站门口唱歌,戴妍送完周蒙之后看到了葛俊在卖唱。她没有任何言语,只是走过去,抱着葛俊,和他一起唱。北京的寒冷深入骨髓,路人的冷漠痛彻心肺,可他们很温暖,很幸福,很满足。然而,葛俊最后却死了。葛俊的死其实象征着理想主义爱情的毁灭,在这混乱的年代,再崇高的理想也会被残酷的社会一
点点吞噬,有人说葛俊的死是多余的,我却觉得,这本身就是对“无可安放”的一种诠释。他不能用他的青春来擦拭这个世界的灰暗的,他不会屈服也无法逃脱,所以他无路可走。
(三)三类小角色
周离和曹芳,宗禹和王慧,他们的生活预示着青春的走向,逐渐平淡的直到接近平庸,未知的世界里有幸福的机会,也有继续不堪的可能,无论怎样,青春都不会停步。更重要的是,青春也不会被遗忘。
王勃这样的男人虽然不招我的喜欢,但是我还是理解他对爱的执着,不管那个孩子是不是他的,但是,像王勃这样BT的人物,遇到了比他更BT的杜晓彬,只能自认倒霉,显然,他征服得了诗歌,却无法征服这个比他更会运用文字的女人。其实,我觉得王勃虽然是个诗人,却一点都没有诗人该具备的情商,他不懂情趣,总是在女人需要安慰和简单的时候,凑上几句不合适宜的诗句,原本想显示自己的才气,没想到这却成为女人排斥的理由,一个不懂情趣的男人即使再有才,再有财,都不会得到女人长久的爱慕。
把陈道明这个周蒙的父亲说成是小角色,其实有些说不过去,毕竟贵为编导和主角的陈,在这部戏中显示了他一贯的魅力,尽管戏份不如江一燕、佟大为这样的后起之秀多,但他的每次出镜,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依然是那个陈道明,阴阳顿挫的语调,简约的语言,男人味十足的形象以及睿智的头脑,每一处都显示了其让女人无法抗拒的魅力,陈道明在剧中的角色、演绎及旁白之于这部剧集犹如王志文之于《永不瞑目》。不可或缺、点睛之笔。
剧中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陈道明所扮演的女主角的父亲在去世之后给女儿留下的话,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当女主角得知父亲去世以后,陷入了深深的悲伤,她看到父亲给她的信:“最让爸爸伤心的莫过于想到我走之后,你整日泪流满面的样子,或许做爸爸的太过不尽人情,但是,悲伤要适可而止,过度的悲伤会对身体不好,你千万不要让爸爸失望。”当她教书被学校开除的时候,她想起父亲的话:“当你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时候,不要灰心,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遭遇,要学会坚强的去面对、应对这一切。”当她独自在山村小学教书倍感孤独的时候,她又想起父亲的话:“我不在你身边了,有时侯难免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你的敌人,但也是你的良师益友。我希望你能够学会享受孤独。”
可以说,父亲的话犹如锦囊妙计一样支撑着蒙蒙的信仰,简短的话语中透露着深深的亲情,更深深的透露着人生哲理。之所以把陈列为小角色,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成长,关于生命,每一部类似的戏中都必须有一个长辈的角色,他们扮演着子女成长中的“敌人”,长大后怀念和感激的对象,这样长辈的角色是一种很好的衬托,衬托着成长,衬托着青春的华彩。但是,青春大戏主角还是“李然们”,无论你演的多么出众,但衬托终究只是衬托,如果长辈成为青春里的主角,那么,可想而之这样的戏会多么糟糕和偏题。
第四篇: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青春,是每个人的骄傲,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的顾及、也没有思想的包袱、我们讲义气、讲诚信、脾气可能不会很好、但是我们不虚伪、只是不太习惯跟别人交流罢了。一旦和一个人熟了。便会把她放在心里。会用尽全力去付出。“爱”爱的死心踏地,就算没有结果,但只要我们认准了,便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即使到最后伤痕累累,也绝不后悔。
虽然青春期的我们很叛逆,但至少我们懂得什么是“孝”,我们其实也并不想去顶撞长辈,只是对长辈有些做法有些不满,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青春。爱过了,深过了,伤过了,痛过了,恨过了,哭过了,最后懂的了。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的青春才算完整,生命才算完整。
最后人到中年,回忆起那些青春,嘴角是扬起的,然后慢慢回忆那些曾经的滋味,回忆当初自己青春的骄傲。
让我们一起期待自己独一的青春吧。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衡阳县。樟树乡。樟树村。樟树中学。初一:肖瑞雪
第五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一)
青春,不是瑰丽的脸庞、红润的嘴唇、敏捷的双腿,而是丰富的想象力、坚韧的意志和无穷的激情。青春岁月,我们载着想象、意志和激情去追寻理想的生活,而那些生活的沉浮摇曳在风里,带着我们寻找一席天地,安放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在那狭窄的一席之地,或许,人生的价值会浅浅地浮现出来。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部电视剧上映几年了,我最近才在看。前期的幸福和后期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让人禁不住开始思考,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生活。电视剧情很平缓,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俊男连女的加盟,没有煽情的情景,更没有贫嘴的台词,却总能那么引人入胜,让幸福的感觉洋溢心间,让心痛的感觉缓缓蔓延。我们随着人物的遭遇,情节的发展渐渐融入,感受一种艺术的真实,这种真实是比生活的真实更能让人获得审美享受。
可以说,用纯真一词来形容剧中女主角周蒙并不过分。起初,她给人的印象是那样单纯而不谙世事。沐浴在温暖的父爱下,她无忧无虑的成长。后来,情窦初开的年纪,遇上李然,心灵的碰撞擦出了火花,他们坠入爱河,在彼此温暖的气息中沉醉,温柔的眼神中体会爱情的美妙。后来,命运在顷刻间发生了逆转。李然结婚了,新娘不是她。而此时,爸爸在手术台上永远地离开……对于肩膀上没有任何力量的周蒙来说,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突然间,世界上最爱她的两个人都离开了,她难以名状的幸福瞬间沦落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单。坐在钢琴前,流着泪弹着属于自己的悲歌。对她来说,心灵的电台已经倒下,她没有希望、没有激情、没有勇气,她再也接收不到来自外界的讯息。她的心里,只装的下爸爸的谆谆教导、苦口婆心的叮嘱和对李然又爱又恨的矛盾。
生活的沉浮可以改变一个人。它可以让人冷静下来,站在新的起点上静静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当周蒙无意中走进贫穷而落后的小山村时,她并没有因为当地的贫苦而离开,而是深深地喜欢那里。显然,对于她而言,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远离伤心之地的天堂。和孩子们的相处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我们可以说,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生活的起伏让他长大了,青春的那些萌动也不再是懵懂,原以为无处安放的青春也得到安息。
对于李然,从罗慧到刘漪,再到周蒙和杜晓彬,她们都那么优秀,却都那么死心塌地地爱着他。他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女性,可是,他并没有被宠坏。当罗慧终成无可挽回的遗憾的时候,他一心一意地爱着他的蒙蒙,深深地爱着,不能自拔。当他和蒙蒙在彼此的爱意中的沐浴时,杜晓彬的出现改变了他们三个人的命运。在西藏那个离天最近的地方,相依为命的依赖感和孤独让李然屈服于一颗自认为非常坚定的意志。杜晓彬怀孕,责任感和爱情产生了尖锐的冲突,李然崩溃了。虽然故事的最后,李然背弃了他和蒙蒙的海誓山盟,但是他还是值得人心疼的角色,因为他懂得什么是责任,懂得作为一个男子汉的使命。他和蒙蒙是值得人同情的一对,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一对。他们都没错,错的是他们有缘无分的命运。
剧情的最后,他们相遇,蒙蒙长大了,李然成熟了。没有催人泪下的绵绵情话,却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简简单单的一个拥抱,好像揭开了一切记忆,也解开了心结。彼时的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他们都在努力去适应,如何在没有彼此的日子里过得更好。
青春是一生中最灿烂的岁月,可是青春岁月中的很多都是我们不能承受的,都将成为一生的回忆。那些回忆,开始的时候,需要流着泪来回味,后来就甜了。青春,终会安息。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二)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略显忧伤的名字,对于二十几岁的我来说,对“青春”这个词的理解或多或少有点迷茫特别是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里,每个人对于“青春”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所以也就特别的好奇,作者将如何诠释青春。
在这个做什么都追求效率的年代,好久都没有看小说了。不是说没有时间,而是怕耗费精力。越有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就越是愿意看着它从身边慢慢流逝,边体味其中的忧伤。越是充满精力的时候,就越是找不到精力释放的痕迹。总之,读完这部小说,很不容易。
我是个急性子的人,看小说都习惯先看开头和结尾,吸引我了就看中间那部分。这本书没有序也没有记,十分的干净。开始的简单,结束的淡然。最后一页上类似于后记却不是后记的,寥寥几行字。读完这本书我渐渐体会到最后收尾的那段话“写着写着,吸引我的不再是那一段构筑多年,相望而不能相守的爱情。是人性。是本来不应该有谎言的生活本身。”
这个讲述青春的故事,没有绚烂的色彩,没有渲染的爱情,甚至看完之后我找不到一点感动。反而是隐隐的胆怯,从开始吸引我的就是看似理所当然却意料之外的情节,不能说没有铺垫,篇幅也不算拖沓,故事只是安静的进行,然后恍惚间已经峰回路转了,就这样牵引着我走向结束。这是我的感觉。
女主人公刚好是经历从上大学期间到毕业之后几年的时期,一个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女孩,最后尘埃落定也不能说不幸,只是谁又能向生活要求什么,故事里所有的人都造就了回忆,在有关青春的这几年中,他们的性格,背景,遭遇,选择和情感这些因素相互牵扯着造就了迷茫而伤感的回忆。每个人都好像曾经抓住过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只是作为读者和那些主人公一样,不走到故事的结尾,如果不是回头去看,不去体会快乐和悲伤,谁又能说没有后悔过什么呢。生命中的悲伤不是源于经历了什么,而是因为无法重头再来。书中作者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对人生无能为力的弱势。弱势源于人性的弱点,所以每个角色都曾经困惑与忧伤。
回到我胆怯的感觉,应该说是这本书引发我对生活的内省。虽然这只是故事,虽然这本书并没有回答我开始抱着的疑问,但这样叙述的故事又似乎指向的是不甚明朗的阴暗。主人公周蒙这样的女孩子好像生活中的一个角落,纵然你可以说她又有这样那样的特别,但就是每一个这样的特别,融成了社会构成了形色缤纷的众人。我如众人,在周蒙曲折的故事里,我随她一起沉浮,在生活的河流里,我们沉浮出了一片挫折感,太多无法左右的因素撞击着年轻而幼稚的她还有我。不敢确定我是否能在这个世界里选择比她更好的人生,昂起头看看我的生活,体会我读出的胆怯。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三)
今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男女主人公那海誓山盟的爱情,还有为了爱情那种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让我懂得爱情的可贵,同时又悟出一个道理——爱情是要两个人共同维持的,而且两个人要有共同的理想,否则真的很难坚持到最后。
两个人要是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的爱好,也没有事业中的相互扶持,仅仅靠爱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人。两个人的爱再怎么刻骨铭心,也会因为生活中许许多多琐事所困扰,所以我们说,婚姻中的那个人很有可能既不是你爱的人,也不是爱你的人,你们只是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或许说只是生活的需要而以。
婚姻中如果你不幸要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女人,或许不懂得生活本来面目的女人,那么深受其害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还会殃及到你的家人和亲戚朋友,所以真心希望男同胞能找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妻子,那她将给你的生活工作都带来无穷的力量。也许你感觉不到自己妻子的力量,那么试想一下你就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的周离,遇到那样没有人情味的妻子,你是不是在很多情况下都觉得不舒服呢,再试想一下你就是宗禹,有那么一位贤惠通情达理的老婆,那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相信你都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把眼睛擦亮选出一位贤惠的女人做自己的妻子吧。
爱一个人,就要信任他,理解他,处处为他着想,想着他的难处。如果觉得两个走得不会很远,那就早点结束,以免两个人都伤得太深造成不能容忍其他进入自己的生活。作为女人我们更要学会独立,懂得珍惜自己,同时要学会承受寂寞,享受寂寞。电视剧中说两个人在一起就如量子力学的原理一样,那是带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所以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总是失去之后才懂得他/她的珍贵。真心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拥有美满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