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高中语文课堂

时间:2019-05-15 04:2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悟高中语文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悟高中语文课堂》。

第一篇:感悟高中语文课堂

感悟高中语文课堂

2011年11月23日,到易门一中观摩了“玉溪市第二届高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共听了6位老师的竞赛课,分别是:师院附中张巧红的《诗经<氓>》,市民中瓦海玲的《归园田居》,易门一中王萍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新平一中唐丽庭的《影视文化——中国影视的山寨表现》,易门一中刘丽萍的《走进对联》,凡贝利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都给极大我启发。

第一、诵读欣赏课,真正体现了语文诗歌教学的“诵读”与“欣赏”。

1、重视读准字音,“准”是诵读的基础。只有读准字音了,才能追求更高的表现层次。

2、重视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作品原本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内心隐秘形诸于文字的结果。“读诵”、“欣赏”贯穿于整堂课的始终,“诵读”为赏打好基础,“欣赏”又为“诵读”提升层次。

3、配乐是使作品增辉。好的作品就是一首好的乐曲,不管作者本人理解不理解音乐。内在感情的抒发和哲理的阐发是合乎人类自身的节律的。老师充分地运用了诗歌的这一特点,使诗歌教学栩栩生辉。

第二、教师善于概括,巧妙提问。

易门一中王萍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教学中总结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也许只是引用,但是这些精炼、富有哲理的语言,让学生不断积累,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大有好处。在市民中瓦海玲的《归园田居》的教学中紧紧抓住“归”提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往何处”“归去如何”,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理解诗的主题。

第三、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读、说、讨论、合作探究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但给我印象的是“演”,《诗经<氓>》、《归园田居》诗歌教学中的表演诵。《影视文化——中国影视的山寨表现》教学中对山寨电影《大话西游》的片段,再次进行山寨创作表演,生动、形象、诙谐,在表演中让学生去感悟山寨文化的优劣。《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成装在套子里的人,让其他学生去感受,去评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深层次的感受主人公的形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去观摩高中语文课堂,确实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有机会,盼望去感受一下小学的语文课堂。

作者:六街中学马龙昌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堂演讲

篇一: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前也需要学生有三分钟的演讲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前也需要学生有三分钟的演讲

【摘 要】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是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探索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演讲

一、结合讲读课进行训练

1.教学生字词时,可以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或连词成段,表达一个意思。这既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讲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情景、补充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讲完课文后,请学生谈体会、感想,联系实际提建议、措施,或者续写课文等,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安排专门的三分钟限时口头作文训练课

每周至少要安排一节口头作文课,也可以把口头作文课和书面写作课安排在一起。这堂口头

作文课要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最好是要订计划,有目的、有序列、有系统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如果能有个系统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会更好。三、三分钟口头演讲的指导原则

篇二:保定市高中语文教学标兵演讲稿:

保定市高中语文教学标兵演讲稿:

保定市高中语文教学标兵演讲稿:

面对高考,让我们带着镣铐跳舞!史金霞高中的众学科中,语文非常不幸的面临着一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教者深感其难,学者亦乏兴趣,社会上关于“语文误尽苍生”一类的指摘也劈头而来。“少慢费差”的高中语文,在数理化生、外史地政等诸多科目的边缘夹缝中品尝着冷落与无奈。于是,面对高考,高中语文教师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应试拼争,于是,在永无休止的操作性训练中,学生语文考试成绩虽然并不见得能够迅速显著提高,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母语的情感却实实在在的枯萎泯灭了!如果一个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误课,他会找各科老师补课,而惟独不补语文课!甚至学生经常不认真学习语文课文,只做几套练习题模拟卷记诵一下文学常识名言警句!在许多人眼里,语文已经变成了单个的字音字形枯燥的语法古怪的成语零碎的常识片言只语的警句!这多么可悲,又是多么可怕啊!因为,原本蕴藏深厚文化内涵充满美感丰富生动的课文往往被束之高阁,应该塑造人格沟通心灵张扬个性的语文课却变成了训练课!语文教师已不再承担教书育人之责任,而成了培训能够熟练应对考试的选手的教练了!当然,严格的选拔制度,标准化的考试方式,激烈的考场角逐,我们无法不受高考的客观原因的影响。然而,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应试教育会毁掉语文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语文教育为了什么?语文教育的根本只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我们的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语文教师只有站在育人的制高点上,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懂得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发展什么智力。所以,我呼吁,面对高考,让我们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心灵,关注学生发展,让我们带着镣铐跳舞!所谓带着镣铐,就是我们一定要关注高考,适应高考。客观的不利因素最终能够解决,语文高考试卷正在改革之中,目前主观试题已经达到了105分,新增加的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分析、名篇默写都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和丰富性,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摸索就需要时间,需要调整也需要稳定。高中教师,必须熟悉高考了解高考能够应对高考。心中有高考,眼中没学生,手中无教材。这恰恰是造成高中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师教得疲累又乏味,学生学得贫瘠又枯燥的主要原因。必须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一个知识的受体载体。每个环节,都要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日益深厚,把学生的思维打开放远,从而努力提高“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教改“十六字方针”:激发兴趣、加深素养、活跃思维、提高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死板教条的固定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型,灵活运用教法,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严峻的高考带来了难以减轻的繁重的课业负担,但是,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是不会泯灭的。求知的欲望,猎奇的心理,所有学生都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之激发出来,使之焕发活力,闪耀光芒。我采取的语文实验课,从课型上一改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沉闷,能够极大的调动热情,激发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许多乐趣,也可以叫做“快乐语文”了。然而,我们的学生必须面对高考,岂能耽于一时之乐?激发兴趣,为的是便于接受提高效率,因此,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始终将趣味性与竞赛性结合起来,每次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共同探讨体验钻研乐趣的过程,更是他们评比较量竞相提高的过程。兴趣,激发了热情;竞赛,提高了质量。我抓住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强的共同心理,每次都分组进行,制定评比方案,以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这种竞赛方式,使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每个学生所考虑的,不再是个人表现问题,而是集体荣誉,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共同协作就自然而然了。比如针对高考中正确使用成语这一专项,我要求学生积累成语,依据随机操作的原则,首先每人每日积累两个成

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应该大力的开展下去,“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加深素养,提高能力”的十六字教改方针,完全可以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习成绩、成功应对高考的指导方针。我始终相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够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也能够培养出能力优秀的学生。所以,坚持两手齐抓,两手都硬,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与加深,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重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扬。在关注高考的同时,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心灵,注重个性发展,带着镣铐应节而舞,这将是我今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所走的坚定不移之路。我教龄不足十年,对于语文教学,只在探索尝试阶段,别说入室,远未登堂,也许,终我一生,也无法登其堂入其室,但是,毕我终生,我肯定永远不停地攀登,孜孜以求地探索,永不绝望地拼搏,因为,我爱语文教学!篇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

《鸿门宴》是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级《 语文》 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节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个巨匠,一部巨著: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2)过程和方法目标:两个英雄,两种性格: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和价值目标:三种认知态度:

①学以致用的态度,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②领悟态度:分析项羽悲剧的原因,到底“败”在哪里?领悟良好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

③分析态度: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个性化的分析人物,如何认知项羽与刘邦?(开放性问题)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汉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汉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②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根据该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老师范读,整体感知,筑好文言基础墙。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学习共同体

3、拓展延伸,启迪心智,创设课堂训练营。

三、说学法

1、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批注法,学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破疑解难在其中。

四、说课时安排

《鸿门宴》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五课时教学本文。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初读)第二课时: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客观地评论历史人物,(熟读)第三课时:进一步梳理文言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精读)

第四课时: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赏析,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由学生自主认识到人物的性格,悲剧的原因等问题。(赏读)

第五课时:补充课本教学内容:同学生一起阅读古今关于刘邦项羽的一些篇章:让学生投入进来,把握自己眼中的项羽。(展读)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采取五步学习法:初读-熟读-精读-赏读-展读(板书)

五、接下来针对第四课时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说教学过程

1、疑问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气氛,我的开场白是这样安排的:

提起项羽刘邦,提起楚汉相争,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项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扬名天下。刘邦:登高一呼,天下云集而景从,发兵沛县。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样的两个英雄人物,为什么一个被围垓下,枭雄末路,悲歌别姬,最后自刎乌江。而另一个却能成就千秋霸业,建立大汉王朝呢?由此激起学生的探求兴趣。

2、发散思维析人物

因为本单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是:走进小说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设疑,步步引入环节)(课件展示)

(一):鉴赏人物作品

(1)、鉴赏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请男同学齐读,读出其雄奇壮美的王者之气,分析在大气磅礴之中含有怎样的可贵的思想:

求贤如渴,居安思危。

篇四: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原则及方法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原则及方法

作者:王贵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3期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课堂必须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语文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而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所谓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演讲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一)生本原则。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演讲,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

(二)实践原则。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针对一个问题一种思想,演讲的学生,查阅资料,严密推理,多多准备,真情演绎,心、口、手、脑并用,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激励原则。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尽显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其中声调的抑扬,情感的起伏,情节的波澜,再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演讲者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自然生成,对自己是一次如星光般的闪耀,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次成功的演讲,使自己对下一次演讲有了更强烈的期待,对“听众”而言,激发了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语文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二、操作方法

(二)要求脱稿,不走形式。脱稿演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如果手拿讲稿,照稿宣科,念完为止,像是在应付一件苦差,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者低头诵经,情绪全无,演讲的感染力如何体现?

另外,按标准班容量计算,一位学生一学期演讲的机会也就2-3次,语文教师一定要强调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严格脱稿演讲制度,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

(四)鼓励为主,恰当点评。既然学生千差万别,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演讲风格各不相同,那么演讲的效果肯定不会一致。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敏感、自尊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教师要对其中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地肯定,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教师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如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一个精当的比喻,一句精辟的哲理,一段整齐的排偶,甚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演讲者体会到了小小的鼓励,使其对下一次演讲充满渴望。

当然,对其较为明显的不足,教师应及时指正,或让同学点出。语气尽量婉转,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感激中进步。

(五)控制时间,适当变通。一般说来,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左右,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说辞难以服众;而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其它的教学环节。在三分钟的时间内,把一个道理讲清楚,让故事生动起 篇五:(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导学目标】 1.概括文章内容。2.分析文章特色。要点一:探究文章内容。【探究活动】 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

切希望?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画出来,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释疑】

把握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

【讨论明确】

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

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课堂提升】 1.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和感情。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答案】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

2.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的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弊端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是:①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

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要点二:分析文章特色。

【探究活动】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释疑】 注意结合全文从文章的深刻性、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2)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3)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课堂提升】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

在这方面是个典型的范本。它的结构非常明晰。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计划,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第三篇:语文课堂的精彩感悟

语文课堂的精彩感悟

东桥梅庄小学 黄明琴

有幸去惠东实验小学参加“蹲点教研”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三节展示课,三位老师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清新的教学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让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说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同样的精彩的课堂:比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词语的提炼,情感的体会,以及朗读的指导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

一、首先,三位教师都拥有良好的自身素质。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城南三小的许琼玲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她最大的特点:教师导语设计的巧妙,富有儿童情趣,能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文本。溪南实小陈玉燕老师执教的《生死攸关的烛光》,朴素中流淌着美丽,使文章生动起来,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惠东实小林梅华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飞跃,情感被激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总之,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基本功扎实让人眼前一亮;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无论是上课技巧,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吸引了学生,让听课老师也得到一种享受。

二、巧妙的教学设计。从课堂的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课件运用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如教材的处理,先以字词的听写引入为主,再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为深入细致地学习课文做了铺垫,根据学生的反馈,便于教学。

三、读中感悟,读出情趣。教学中,各位教师都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读出描写的境界,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且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指导学生读书,读出优美的语言,读出特定的情境,循序渐进的情感铺垫,让人惊叹不已!赞叹不已!

四、深入的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和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为教学做好准备,教师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把课上好。学生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真正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五、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三位老师都是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段落,让学生自己去批注,去体会,再交流。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学问”,上得再好,总是留下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听许琼玲老师的这堂课,我有几点感受:一是学生习惯养成方面有待提高。一堂公开课能影射出许多细节问题。如学生回答声音偏小,我坐前排都没听到。二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涣散,朗读或听读课文时,应该小手指着,读到哪指到哪,这样才能充分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第三,低年级课堂,老师应隔几分钟进行课堂调控。正如许老师所说的,她可能是教高年级刚转型,所以忽略了课堂调控,以致于到半节课后,学生开始骚动,有的甚至开始做小动作,课堂纪律顿时松散。

其他两位老师执教的都是中高年级的课文,我个人觉得比较不到位的是没有让学生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但是两堂课问题总是老师提的,学生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朗读理解课文。这样学生就无法真正体验文本,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之,通过此次听课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也让我深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取长补短。成长需要蜕变,成长需要追求至善,我会好好的研究教材,思考如何组织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呈现一堂堂精彩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

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

语文在目前高中各学科的地位,虽然说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在实际中学生却不是这样重要,在学生和其他的学科的老师看来,语文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多少是不必论的,学习时间也是不必多考虑,反正多学少学,学多学少,考出来的成绩是一样的。以前语文教学也是经常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零零碎碎,教学上只重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语文。这里面有教师、学生等因素,也有教法、课堂效益等原因。语文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教学中觉得,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上到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因为这是写二战时纳粹对对待战俘所犯的罪恶,所以我先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导入。关于二战的题材,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灰色地带》等都让人流泪,因为它们都在拷问所有生者的灵魂。通过学生去了解这些电影,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先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统天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教过必修一的“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我教到必修二的《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我就从内容相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在教到《兰亭集序》的第二课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写一副对联,这次不是对对子了。学生先是慌了。但当我写出上联:“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让学生想该怎样写下联后,我写出了下联:“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这一下,就让发现原来对联也可以这样写的,于是兴趣就来了,很快从文章中摘出了对仗的句子,自己整合一下就成了对联了。当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能先写出上联或下联让学生来对对子,以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理解知识内容。如《药》的对联是“治痨病小栓吃人血黄泉丧命群众愚昧落后 ;闹革命夏瑜丢性命刑场就义清府凶残暴虐。”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四、悬念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老师通过巧妙的设疑,设置悬念,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导入法中的悬念设置法,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便提问“同学们阅读了课文,那么有没有发现本课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以此来设置悬念。又如在教学《诗经.氓》时,可说:“诗中的女子聪明贤惠,勤劳专一,那么她们究竟因为什么而被休弃的呢?”学生不免好奇,便会积极阅读,展开讨论,那么一堂课的基础也就打下了。

五、学科渗透导入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它的知识是体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这是其它学科无法表现的。而我在教学上,也能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导入。如在教《短歌行》时,我在投影上打出了“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时,让学生翻译,学生有的还在琢磨,有的已经译了出来,就激动地说“说曹操,曹操到”,其他学生也马上反映过来,我借问:“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刘备或者孙权?”由此导入对曹操为人的认识。在教《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利用英文版的演讲“I have a dream”导入,让学生感觉译文与原文的不同。这是语文与英语的相通,都是语言教学。而在教《兰亭集序》时,则从高一年的美术课导入,从王羲之的《妹至帖》谈到他的书法。在上《飞向太空的航程》时,可能把火箭升空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其实语文课并不单纯是属于文学的,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只要能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联姻,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故事导入、图示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等。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因为新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视课堂生成的教学,只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一些闪光点,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教学。课堂生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要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只要细心观察,可以用它来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它必须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导入还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即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太多的时间而影响了主题。同时,我要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也正是符合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这又是建立校本教材的基础。一举数得,确是使学生动起来的方法。当然,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一切都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否则就成为了空理论了。

第五篇:高中感悟

初中毕业,高中恢复,他踏入了举人的门槛,幸运降在了他们这代人的头上,他是幸福的。

自1966年夏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范围内的高中就开始休假了。时隔五年,高中能得以恢复,不能不说是国家对过去教育搁浅的启动;高中能得以下放,不能不说是国家对过去教育瘫痪的反思;高中能得以普及,不能不说是国家对过去教育桎枯的解放。让更多的青年接受高中教育,接续教育链接,这是为民祈福的大好事。

高中恢复了,首先遇到的是生源问题。初中毕业的学生都想上高中,可由于招生规模受限和政治背景的影响,三个班招收150个名额成为广大学生望星而叹的事情。根红的学生盼望更强烈一些,那些家庭成分带有瑕疵的学生完全失去了上高中的信心。他的家庭成分是贫农,父亲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代表;他学习成绩优秀且是班长,自然成为推荐名额的首选。

1971年4月11日,阳光明媚,草绿花红,生机盎然,气候宜人。他骑着自行车,带着生活和学习用具,揣着满怀的梦想,兴致勃勃地来到侯马一中来圆他的高中梦。进入学校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运动区,一条由参天白杨拥抱的宽阔马路把诺大的操场隔为左右,西侧是宽敞的足球场和田径运动场,东侧是篮球活动区,四个篮球场看上去很是气派。顿时,他觉得心旷神怡,之前从未见到过这样大的运动场,今天来到这里感受生活,真是千载难逢。

美美之中,来到了教学区,前后两排四栋教室成为教学的主阵地。在两排教室的中间设有学生报到处,来报道的学生熙熙攘攘,他从报道指南栏里查找到了自己的班级高一班,在报道处办理有关登记后就来到了生活区。他找到了自己的住处,宿舍在校园后半部,看得出是当年初中生住宿的老地方,小平房显得有些沧桑,门窗破旧,宿舍里摆有一张桌子,土炕上铺有一张席子,这是仅有的两件生活设施,很是简陋。

他和同学打了个招呼就顺便把自己的行李放在了炕上。闲暇之余,他熟悉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学校宿舍是东西对应的四排平房,他们在西区,东区老颜依旧,破烂不堪的,没有住人。中间是林荫区,几排枝繁叶茂大树挡住了阳光的沐浴,站在树下给人一种阴凉的感觉。他打量着这些饱经风霜的老树,心想:这些树是这个学校的见证,它见证了老初中起落的全过程;它见证了这个学校5年凄凉岁月;它见证了学校闹革命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由初中升为高中的变迁过程;他见证了新一代师生将要实现的梦想。

中午开饭的号音响了,它回到宿舍拿着饭盒去饭堂打饭,看到同学们端着热腾腾的馒头和熬菜,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那时条件差,每人每年口粮分得80斤麦子,没有条件吃馒头,现在吃上馒头了,那是多开心啊。

他们上学的主食标准是每天一斤三两粮食,而且按照粗、细粮比例搭配,这样算下来,每周能吃得上三到四顿白面,与家里相比可是好多了,他很知足。伙食费是每顿一毛钱,一月九块钱。虽说伙食费不高,可家里条件差,每月还得节约用餐,节省下来的伙食费用做下月。每顿吃不饱,就在家里拿些玉米面馍做添补,每次礼拜天,他就扛着妈妈给他蒸好的18个玉米面馍到学校。为了方便吃馍,他就用开水泡一下,然后往碗里放些咸盐或咸菜什么的。到了夏天周四周五,馍就发酸长毛,无耐之下,他把长毛的馍馍皮掰下来带回家泡一泡蒸菜团子吃。

进入教室,确有非同一般的感觉。粉刷的旧教室给人以新鲜之美,整洁的课桌,明亮的灯管,教学制度,宣传画页,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他感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体育各个老师的教学技能都是顶呱呱的好,他真实领略到了高水平老师的风韵。

他们班有50个同学,男生35个,女生15个,农村的同学多于城市。他是来自农村的,在和同学们的接触交流中,感到了自卑。一是城市孩子着装打扮洋气,比农村的孩子有钱;二是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比农村的半土半洋显得文雅;三是知识面广,海阔天空,谈天论地,把农村孩子比得有点傻。在学习中,他也正是带着这些自卑感努力改造自己。不图刻意攀比,只为适应环境,特别是在学习上以争取好的成绩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学校有一套严格的作息制度,早操、上课、晚自习等,不许马虎。他来自农村,对城市的一草一木都感觉新鲜,特别是对城市的高大建筑显得陌生,火车站仅有的三层高楼房成为他观赏的景点,欣赏火车也是他多年的期盼。

一次夜晚下自习后,他和要好的同学到火车站观看高楼大厦和欣赏火车去了。在返回学校的时候,学校的大门已经锁死,他俩就翻越大门进去了,学校已经熄灯一片漆黑,他俩蹑手蹑脚在接近宿舍时,只听有人喊:你们俩站住!他被突如其来的叫声吓楞了,镇静片刻,意识到是老师在等候他们。老师把他们俩叫到老师宿舍问了个究竟,第二天上课,他俩在全班做了自我批评。

那时,由于高中刚刚恢复,全国高中教育大纲尚未确立,教学课本也不尽统一,各地根据各地情况进行教学。注重了实际应用教学,忽视了基础知识学习。记忆犹新的是学习工厂制图技能,学习画三视图;学习火车调运技能,学绘画运转图等。在学习化学和物理当中,由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缺乏,实验都是浮浅的。英语,也是首次接触,在学习基础知识上,学了一些政治用语,如:毛主席万岁,伟大的祖国,工厂,老师等。尽管如此,他学习还是认真的,期中考试成绩都在良好以上,毕业考试成绩,除英语良好以外,取得了平均91.4分的好成绩,圆满毕业。

在高中期间,他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学校先后三次组织到工厂,到企业进行实践。一来开阔学生视野;二来挣点学费;三来进行社会实践,增强社会意识,强化工作能力。

高中常规教育时间应是三年,当时因特殊环境,他们只学习了20个月就毕业了。从1971年4月11日1972年12月,虽不到两年时间,但这是一段非常寻常的时间。其意义在于:恢复了断链5年的高中教育;为接续高中教育链接奠定了基础,摸索了经验;为普及乡办高中探索了第一首资料。

翌年,高中班在各个乡镇得到普及,和他同龄的广大初中毕业生获得了再教育的机会,满足了时年广大初中生的心愿。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乡镇高中在开办了几年后,因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变化、教学质量等问题就停办了。市高中扩大了教学班,把广大优秀学生吸纳到了教育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良好,校园环境优美,人文关系和谐的市重点高中,每一届的高中学生像一朵朵鲜花在高中花园里绽放。

他难以忘记自己的高中生活,永远记得自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中后的第一届第一班高中生。

下载感悟高中语文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悟高中语文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悟高中

    感悟高中 肖家嵩 肖家嵩:我校2010届高三(2)班毕业生(班主任:范小平),南昌市高考理科状元,录取清华大学。本文是他应邀为学弟学妹所写的有关高中学习的总结性文章。 在即将进入清华大......

    感悟语文课堂的文化气息

    感悟语文课堂的文化气息——浅谈从区教研活动中得到的启示 上周三下午,区语文组的教学活动在我校举行。在听汪湖英老师上的《端午的鸭蛋》这一课中,感受到了把文化的气息潜......

    感悟语文课堂(样例5)

    感悟语文课堂 天德小学 王鹏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杨帆(2009.8.29)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可......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

    高中生活感悟

    高中生活感悟 迟玉阳 不知不觉中,升入高中已块三年,回忆这三年的生活,感触最深的只有两个字:拼搏。高中,也许不再有小学的稚气未脱,没有初中的玩世不恭,但却正因有着一份向上的拼搏......

    高中生活感悟

    高 中 生 活 感 悟 河北省献县燕海龙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已经是高中生了! 升入高中后,淡去了往昔的活泼,取而代之的则是文静与沉默。每天,我既上书山,又下题海。这种感受虽有些许的......

    高中感悟作文

    高中感悟作文 高中感悟作文1 亲情是什么呢?爸爸说,亲情是唯一一种永恒不变的感情,我有点似懂非懂。但对于亲情,我还是有一点感悟的。姑姑和姑父在杨凌,离我们虽然不是很远,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