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014-05电子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PPT

时间:2019-05-15 04:0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业2014-05电子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PPT》,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业2014-05电子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PPT》。

第一篇:作业2014-05电子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PPT

(任选两题作答;请写明班级、姓名、学号)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心灵所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你认为哪一种对生活实践的影响最大?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常说“欲望实际上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惯纵才变得不服管束”;儒家思想则强调“慎独”,即一个人独处时尤其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然而,“自我约束”确实令多数人感到痛苦。请问上述痛苦能够换来什么?

5、请说出一本你阅读过一遍以上的书,并说明为什么你会反复阅读它?

第二篇:__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业

一、主观题(共13道小题)

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毛泽东在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的这一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事求是”的实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指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1)一切4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2)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简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为了彻底清算并纠正陈独秀右 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

3.什么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参考答案:这是毛泽东对企业内部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具体内容是:企业内部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彻底摆脱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得到巩固。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随着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剥削制度被消灭,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总之,我们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5.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许多特殊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残酷性和严重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此它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的坚决彻底性。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增强革命力量。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便于组织和领导,成为中国

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有着重大的区别,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广泛、复杂和阶级利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两党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 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而国民党又力图限制、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这就使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两党也未能建立起合作的组织机构,涉及两党关系及合作抗日的事宜,只能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而国民党总是企图剥夺其他党派的平等权利,发号施令,强加于人,这就增强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

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中 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第三,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四,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8.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 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大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

9.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是封建主义的靠山,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者。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10.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国家的出路,终于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从当时的政治情况看,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第三,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猛烈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障碍。

第四,1914~1918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的一面,对此必须加以限制,而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

11.新文化运动是指?

参考答案:新文化运动于亚915年9月兴起,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它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对启发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具 有重要意义,而且激起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为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参考答案: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段酝酿过程。1938年10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一年后,他又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思想原则。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1945年中共七大党章正式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业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的是(毛泽东)

2.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深刻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

5.温家宝总理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文,这里的“仰望星空”其本来含义是指(注重理论研究与创新)。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8.党的幼年时期我们在应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犯的最主要的错误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9.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是(实事求是的提出)。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党在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走了一段弯路,其主要问题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3.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14.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所围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5.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

16.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是(实事求是的提出)。

17.温家宝总理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文,这里的“仰望星空”其本来含义是指(注重理论研究与创新)。

18.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在实践中创造些新的东西)。

19.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的是(毛泽东)。2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21.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来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历史相结合、中国文化相结合)。22.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23.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深刻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25.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彷徨)。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27.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功过,主要应当用(历史的眼光)。2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9.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30.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是“新”的,是因为(它有新的革命前途、它有新的革命领导力量、它有新的革命依靠力量,即主要依靠工农阶级)。31.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33.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矛盾论》、《实践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当时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34.毛泽东首次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判断是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6.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

37.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38.我国实施的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基本政策是(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39.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五四运动)。

40.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基本标志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41.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有了新的革命领导权)。4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43.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历史范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44.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49年十月一日新中国的成立)。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应当始于(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46.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讨是(“始于毛、成于邓”)。47.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是在(党的“十二大”)。48.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党的“八大”)。49.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确立是在(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50.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1.胡锦涛指出中国政策选择中的“两个没有出路”具体是说(不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没有出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出路)。52.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5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4.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5.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特指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21世纪中叶至少100年的发展阶段)。

5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5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8.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59.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0.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6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62.我们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其实就是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6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4.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6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6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里,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必然途径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7.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的概括是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谈话》)。68.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6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决定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长期性)。70.被称之为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的重要文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71.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72.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基本含义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7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坚持改革开放)。

74.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7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具有制度属性、计划与市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要优势互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冲突)。7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含义是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77.《中国共产党章程》所明确规定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表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7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80.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更全面的社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发展更均衡的社会)。

8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82.党的基本路线提出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的 “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8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概括,其主要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4.以下具有雇佣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私营经济)

85.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86.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87.我们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是(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9.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这里的“全方位”开放是指(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开放; 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

9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91.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我国的最高司法机关)9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9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9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要求是(公平正义)。

96.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求真务实;奋勇争先)。97.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8.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历史传说,它们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9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00.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10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102.《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其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从建立之日起的庄严承诺)。

103.我国以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的原因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104.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10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立足点是(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0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10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0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10.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111.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112.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精神,其基本内容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113.党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理论武装; 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114.改善党的领导应注意的几个重大问题是(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115.坚持党的理论创新,就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1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11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18.“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要在显著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为(7%)。

1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与激发社会活力相结合,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20.防止两极分化的具体措施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121.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做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

12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23.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改善民生)1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125.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2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12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128.我们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12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做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

130.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底线是(台湾出现以任何形式从祖国分离出去的重大事变;出现将会导致祖国分裂的重大事件;和平统一之任何可能性已经丧失)。131.之所以说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因为(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32.当今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

133.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134.“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是(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高度自治;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35.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石和前提)。

136.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37.“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是(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高度自治;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38.我们党对“一国两制”的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139.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40.简答如何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

答案: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当今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问题是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答案: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一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具体说来,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简答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根本任务。

答案: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和提高、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但是,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党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特别是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党。党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 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简答党的思想路线的概念。

答案: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答案: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知识和经验。

简答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基本依据。

答案: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广大农村是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简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

答案: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决定经济发展方向。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简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案: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把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吃透理论,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搞清实际,把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所以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称作“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概括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继承了前人,又创新了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走向垮台的教训告诉我们,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行,不发展马克思主义、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和指导实践也不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答案: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和意义。

答案: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性会议。会议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概念。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含义。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答案: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含义。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简答改革开放的含义。

答案: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简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答案: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国情。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简答依法治国的含义。

答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答案: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其根本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或思想路线,是贯穿于和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

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 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有: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上,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表现在分配制度上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

试论“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论依据。

答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的著名论断,就是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案: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简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简答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

答案: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时代主题变化的反映。

简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答案: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试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意义。答案: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辩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与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为什么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答案: 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有理想”,就是要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现阶段就是要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是一种支配人的行动的巨大的精神动力。在现阶段,必须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结合起来。也就是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有道德”,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所谓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是以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本质特征的。在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文化”,就是要掌握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我国人民提出了更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同时为广大人民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只有培育出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有纪律”,就是要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地遵纪守法。这里说的纪律,也包括法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理想要靠纪律才能实现。只有培育出具有很强的法纪观念,能自觉地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而秩序地进行。

试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案: 首先,民族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饶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爱国主义还必然表现在维护祖国统一上。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都将遭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其次,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其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造就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是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是居于核心地位。

最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统一起来,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简答“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当前我国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简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答案: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第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并把它视作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应当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使劳动人民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社会和生产的主人;社会财富能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并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产的落后。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才能为彻底消灭阶级,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

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答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才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简答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简答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答案: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简答协调发展的含义。

答案: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答案: 首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其次,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答案: 所谓发展观,是指人们在对待发展问题上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观念。它通常围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通过什么途径来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这样一些关于发展的根本问题来展开。历史的经验表明,不同的发展观,往往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认识发展问题上形成的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的科学的真理性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概念。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逐字逐句地作了系统全面的阐发。他指出: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进一步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

答案: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概念。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简答“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答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试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答案: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其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再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最后,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内涵。

答案: 首先,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其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再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最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简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答案:(1)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④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简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基本方针和政策。

答案: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核心的问题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只有它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行政当局是地方政府,对外不能代表中国。“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只要台湾当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消除阻碍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通过接触和谈判,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祖国的统一大业终归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持用和平方法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既定方针。江泽民提出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一主张,以十分简捷、明确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和平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和坦诚态度。应当指出,我国政府在多次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既定方针时,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祖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不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心愿和历史责任。在祖国的统一问题上,我们要力争采取和平的方式。

第三,信守诺言,保证长期不变。“一国两制”的政策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将至少保持50年不变。邓小平在他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一国两制”的政策将保持长期不变。他指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的思想,在两个基本法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台地区长期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但有利于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而且有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加强双方往来,促进繁荣稳定。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各方,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共同繁荣和稳定。在实现祖国统一之前,大陆与台湾地区应大力加强经济和文化的往来,彼此多接触,多交谈,创造合作与统一的气氛与条件。可以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创建一个繁荣、富强、稳定的中国已是时代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要求。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作业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读后感

学院:电光学院姓名:闫康俊学号:1004220241指导老师:唐恒照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总括了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表的著述,主要包括了对国内各阶层革命性的探讨,红色革命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分析,中国革命战争战略特点总结,中国内战形式的剖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实践论与矛盾论等哲学理论的讲述。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

1924年国民革命的兴起和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等新情势,都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基本问题——革命领导权、动力、对象、及革命前途等有清醒的认识,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写出了这篇文章。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当时的阶级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游民无产者,最后将这些阶级划分为革命可团结的朋友,革命的敌人两部分。在本文中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附庸于帝国主义,代表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是我党必须坚决反对和斗争的;中产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矛盾的阶级,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同时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左派分子,因此这个阶级也不是我党当时可团结的朋友;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要远远好于中产阶级,这个阶层数量众多,且倾向于革命,一旦战时,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小资产阶级也会被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是革命的中坚力量,这两个阶级在中国数量最为庞大,其深受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有着近乎完全的革命性,其中尤以工人农民为代表;游民无产者,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这一批人勇敢奋斗,如引导得法,亦可变成一种革命力量。在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阶层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后,毛泽东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毛泽东还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1926年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白色恐怖,一些红色根据地的同志对革命前途或感到悲观或觉得渺茫。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与1928年10月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毛泽东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政治状况,指出当时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我们的革命敌人依然存在,因此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革命仍需进行。

在本文中,毛泽东客观的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过存在一方面得益于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影响,一方面也因为代表不同利益的军阀之间互相倾轧,不能完全意义上听从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剿匪”行动。他提出我党我军要利用这些军阀之间的斗争,军阀互战时我们有策略地扩张,军阀和平时我们要收缩兵力,集中优势应对围剿。同时毛泽东指出了军事根据地的经济问题,提出要发展根据地的经济,以应对国民党的封锁,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这些策略使得红色政权的根据地能够在一次次的围剿打败敌人,保护革命果实。

三、《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读后感。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这样一个全面抗战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毛泽东发表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

“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资产阶级抗日派的和我们建立同盟,也还待我们的进一步工作。”在这段话中,毛泽东指出在抗战中我们的中坚力量依然是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我们要团结他们动员他们走向抗日的战线,同时他也指出在中华民族收到日寇入侵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我党不能沉迷旧见,此时应该抛弃前嫌,与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建立同盟关系,共同抗击侵略者。

“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这是毛泽东在本文中提出的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论述。他指出依靠一党一军的抗日战争必然会失败,只有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号召全民抗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应对日寇的入侵,最终打败敌人。历史证明这样的决策是成功的。

四、《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发表于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一篇马克思哲学分析。在本文中,毛泽东批评了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等错误认知,指出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求知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在这段文字中深刻的剖析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可以看出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因行定知,先知后行,再以行验知的知行统一观念,并将这种观念成功地移接到党的领导,军事斗争,土地改革等多个方面,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全套丛书一共分为四卷,限于时间,本人只能选取其中的第一卷去阅读,并做简要的读书摘要与观后感。时间仓促,认知有限,本文中的浅陋之处,还望海涵。

第五篇:第一次作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主观题(共13道小题)

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毛泽东在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的这一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事求是”的实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指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简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为了彻底清算并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党的主要任务。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3.什么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参考答案:这是毛泽东对企业内部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具体内容是:企业内部要实行民

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

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5.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参考答案:

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许多特殊优点,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的残酷性和严重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底性。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增强革命力量。1)一切4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

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他们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这3)8

了(而不是从“本本”或“原

1927年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同时把对 富于组织性和纪有利于它在中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因此它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的坚决彻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便于组织和领导,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有着重大的区别,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广泛、复杂和阶级利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两党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 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而国民党又力图限制、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这就使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两党也未能建立起合作的组织机构,涉及两党关系及合作抗日的事宜,只能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而国民党总是企图剥夺其他党派的平等权利,发号施令,强加于人,这就增强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 订,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第三,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四,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8.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 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大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

9.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 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是封建主义的靠山,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者。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10.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国家的出路,终于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第一,从当时的政治情况看,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第三,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猛烈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障碍。

第四,1914~1918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的一面,对此必须加以限制,而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

11.新文化运动是指?

参考答案:新文化运动于亚915年9月兴起,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它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 击,对启发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激起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为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参考答案: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段酝酿过程。1938年10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 任务。一年后,他又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思想原则。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1945年中共七大党章正式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下载作业2014-05电子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PPT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业2014-05电子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PPT.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