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 学科教学(数学)经验谈 专硕
北师学科教学(数学)经验谈
成功者有成功者的经验 而下面讲的不是成功者的经验 我只是希望别人不会不我的后尘 线性代数无计算题 数分计算题分别为求极限 求导 第一型曲线积分 积分各一道1,克拉默法则及证明
2,f(x).g(x)分别为不为零的多项式,求证(f+g,f-g)=(f,g)
3,v为多维空间,v1.v2是其子空间,求证dim(v1+v2)=dimv1+dimv2-dim(v1∩v2)4,单调数列收敛准则及证明 5,微分中值定理及证明
6,关于正定矩阵的证明
7,含参量反常积分收敛 的判定
8,不记得
9,四个计算题 每个5分 一个求导 一个求极限 一个曲线曲面积分的计算 还有一个普通的求积
总体来说 没我想的那么简单 而且跟2012年的题型也是有区别的 注重课本 数分线代课本上例题和定理证明都要好好掌握 2012考了含参量反常积分 曲线曲面积分 不过2013比起201变化了不少 当时联系了一个考上的师姐 复习的书买的数学二复习全书 不过数分参考价值不高 数二比起咱们的数分更注重计算(可以看看他极限积分的那些计算题)但是我们考得都是证明 线性代数值得好好看看 不过重点的还是课本 课本上的每个定理证明 每个课后题
对于北师333教育综合 复习的时候也是要好好看课本的 都是大面上的知识点 但是很注重细节 注重理解 真正到考试的时候 是没法完全背上什么的 大多数都是根据自己脑子里原来存储的自由发挥的 所以一定要把教育多看几遍 背诵也是需要的政治也是这样 政治没报班的必要 光买政治班的资料跟着看看就行 到时候离考试20天的时候会有启航20天20题 肖秀荣 任汝芬最后4套题 大题背过这些不要看着哪个知识点不像考得样子就不背 这种点反倒更会考 我就是个惨重的例子
对于英语二 我自己的英语底子不差 可能今年的题也比较简单吧 不过2012年的题我平时练的时候做的不太好 考试时因为平时准备了 又没有听力 反倒觉得比四级简单 我的复习材料买的蒋军虎的全套 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 便宜出售 不管是哪套材料扎实地一步一步地看都是有效果的 还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不管是教育还是数学 都抽时间把往年的真题好好做做 很重要 教育学就是因为我觉得考过的不会再考 结果就傻眼了……
希望能帮到学弟学妹们 我考得时候就因为什么都不了解 吃尽了苦头不过这些毕竟是我的经验 而且北师每年都会变化 所以大家只是参考下就好啦自己的复习要有自己的节奏 复习要全面 不管考研过程多难 都请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下来 总会有收获的 我的扣扣是956239694 加的时候请备注说学科教学
第二篇:2013级暨南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
2013级暨南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
中国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创办于1906年。2010年,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成立30周年暨其前身商科成立92周年。30年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秉承“经国是、济民生、宏教泽、系侨情”的宗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粤港澳台的经济融合、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努力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贡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从大一开始就抱定的考研目标。
本人2013年考暨大金融学硕,初试总分403(英语77,政治75,数学149,专业课102)。都不是很高的分数,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写这篇文章有三个目的:(1)向一直支持着一批批考研学子的文成暨大考研网表示感谢(2)这次没考好准备二战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互取所长。(3)给明年考的学弟学妹借鉴,让他们少走弯。
文笔不好,喜欢简洁,若有地方没说清楚,望各位见谅。考前需要了解的
一、为什么考暨大金融学硕?
在奋斗之前,各位必须知道是为了什么在奋斗。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喜好,有人为了挣钱,有人为了装。我可以向大家说说我的想法。我比较上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过上好生活。阴差阳错来了上海读金融,了解到金融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润滑剂+发动机般的作用,尤其是感到信用这么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竟能作为现代金融的基础,觉得很神奇。我喜欢金融学,也喜欢暨大(虽然说不上为什么,从小就对这学校有好感),但这不全是我考暨大的原因,具体来说,原因如下:
1、感觉本科学的金融知识太皮毛了,不足一斑,希望通过读研了解更多金融知识。
2、暨大金融有实力,名声响,让我觉得自己在其中能学到东西。原因不复杂,但也没字面那么简单。
接下来谈谈为何学硕而非专硕:希望毕业后从高处开始职业生涯,因此基础很重要,选学硕可以让我在金融方面的研究能力相对更强。
二、自身情况
要先分析出自己有几分水平。
广州人,本科上海211,金融专业,GPA 3.58/4。
英语基础较好,四六级6+。数学底子不差,但很不稳定,主要是粗心。本科高数上92,高数下71,线代94,概率76还是75忘了。专业课,本科专业必修课绩点3.85。政治木基础。考前我就觉得自己是有实力的,尽管数学成绩波动很大。
三、动力来源
不少学弟学妹问我学习动力来自哪里,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要弄清楚自己能使多大力。
之前谈过选暨大金融的原因,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来自内心,兴趣+上进
最重要的是内因,但外因也很有用,尤其是在有时内因不起作用的时候,要主动用外因刺激自己。
四、小结 思考了许多,了解了自己的水平以及想法,分析出自身缺陷与优势。尽管知道对手很强大,但我从大三下学期一开学就迅速进入状态了。我给自己订了个目标,说出来不怕贻笑大方:英语和政治75,数学150,专业课120,总分420。学习心得
一、英语
1、推荐资料
新东方单词书,新东方完型(作用不大,没怎么用过),新东方王江涛的作文(我买的时候已经脱销了,后来买了个无比屌丝的作文书,不记得叫什么了)。
2、备考过程
之前提到我英语比较好,所以在英语上相对数学和专业课所花的时间并不多。整个备考阶段,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也就两个小时多一点吧,一般不超过3小时。
前期背单词,五六遍吧,大概花了两个月。我是这样的,迅速背完一遍,然后不断重复。每次都把不会的单词再抄一遍,越抄越少。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背单词是个枯燥的过程,但一定要背扎实,尽量记住每个单词所有的意思。在那之后就再也没碰过单词了。每天两篇阅读持续到了八月左右,实在忍不住想做真题了,于是尝试了一下,杯具了,后来老实继续做150上。到了大四上开学,貌似这时候150篇的下出来了,我又买了新题型和完型,开始在英语上加码了。每天两三四篇阅读(看心情)+一篇新题型+一篇完型真题的样子。这阶段倍受打击,感觉英语一点都不稳,但也没想出什么好方法提高做题精度。然后就去论坛英语版块搜了好多经验贴来看,发现不少人都说做阅读时,正确的选项都是对原文的改写,只要能识别这句改写的话就能十拿九稳了。我按照这个思路来做题,似乎是悟出了点东西,正确率有所提高。然而新题型一直是个老大难,选句子的题目还算温柔,排序题就太不慈祥了,动辄就是三四个的错,有时会全错。对于这个问题,知道临考前我都没找到好方法可以解决,当时就只求不出排序题。这样持续到10月中旬,把150篇下做完一遍后,我就开始做真题了,但是效果仍然不好,每套真题阅读都要错5道左右,心里很忐忑。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按照张剑的真题解析来反复研究题目的规律,比如会在哪些方面出题,应该如何分析题目,如何根据原文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东西看多了以后自然就会有所领悟。真题做了一半以后我又把150篇下给做了一遍,这次感觉顺手了许多。再后来又把剩下的真题做了,虽然正确率上仍没明显的进步,但感觉已经比做之前那一半时好了很多。
到12月我开始看作文和翻译了。由于自信写作能力不差,因此没有背过模板,只是在考前有了个大致的谋篇布局的思路,到考场上再自由发挥。翻译我也没单独买书来练过,只做了几套真题的翻译,感觉翻译很难,不过张剑那本真题解析讲得很详细,做了几套就感觉有明显的进步,因此也没多操心。但从结果来看,貌似我的写作和翻译栽了大跟头,或许就是轻视它们的下场吧。
12月末我买了套新东方的模拟题,感觉和真题风格挺接近的,而且比真题稍微简单点,可以增强信心。
3、小结
英语一虽然很难,但只要用心体会历年真题及解析,会发现一些规律。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对症下药。阅读是重中之重,在考前做阅读正确率波动大不要紧,因为模拟题始终不如真题那么明确。最后,真题解析是最重要的,个人认为千万别在复习前期就做它,不然会浪费珍贵的资源。
二、数学
1、推荐资料
高数同济六版,线代同济版,概率浙大版,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不难),李永乐复习全书(略难),660题(较难),400题(非常难,但可以开拓思路),冲刺135(也挺难的),历年真题(太简单了),模拟6+2,合工大最后五套题(很难)
2、备考过程
对于数学我想自己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但各人情况不同,我的经验也仅供参考。从2月下旬开始看教材,按照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然后随便挑一些课后习题来做。本来打算一个月看一本,四个月看完,没想到一个礼拜不到就能看一本,第二遍更快。结果两个月就看了四遍。我认为数学这门课基础很重要,当时我对四本教材的掌握达到了能证明书上几乎所有给出了证明的定理的程度,在我印象中当时也就泰勒级数那儿有点不会证的。课后习题也做了两遍,自己动脑筋解决,有个别题实在不会只好看答案。这段时间大概每天5~6个小时的数学。教材上各种定义定理都非常重要,各种概念一定要记清楚,像无穷大与无界这种概念的区别也要分清。有人认为前面极限的部分不重要,我却觉得非常关键,因为极限是整个微积分的基础,后面的微分和积分其实都是求极限。大概4月下旬我就开始做全书了。传说中全书比较简单,但是第一遍做全书的时候被打击的不行,不过我没灰心,仍然将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花在数学上,大概6~7个小时,例题也当习题做,而不是看答案。第一遍做完全书已经在一个半月以后了,正确率惨不忍睹。我这个人比较懒,但有件事做的很对,那就是做完一遍后将所有的错题以及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题全抄到了一个本子上(要知道,搞这么个错题本我可是经过了极其激烈的思想斗争啊,还好最终证明这个对了)。在整理完这些题后,感觉又学到了不少。我认为全书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数学三的全部考点,因此全书是数学最重要的一本。做完全书我又将教材迅速又巩固了一遍。
接下来就开始做660了。比全书还难。之前有经验贴说只要做透了660,考研时选择填空想做错都难。我看不假,660对思路、方法、计算都要求很高。在这阶段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几乎和之前持平,做完之后已经七月,期末考试了,有几天没复习考研,但期末一考完,我马上就将660的错题又给整理了一遍。暑假到来之前有个小插曲。我们学校暑期留校可以选择在新老两个校区,新校区住宿条件好,但远离市区,而且教室晚上8点半关门。我觉得即使教室关了门我也可以在寝室学习,所以留在新校区了,与我一起留下来的,只有两个同学。后来我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一是教室关门我回到寝室就不想学了,每晚都是实况走起或者看电影;二是我们三个根本形成不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因此白天的学习效率也不高。但我也不知为什么,在暑假中明明可以搬到老校区,却始终没搬。这就使得我整个暑假每天学习时间仅有10小时左右。
对于数学,我在暑假中主要干了两件事,就是把全书和660又做了一遍,由于之前整理过错题,这次感觉轻松很多了,大部分题目已经可以迎刃而解,只有极少部分仍不会做。我又把这些不会做的整理了一遍。
9月份开学,我们从新校区搬到了老校区,我去考研教室找了个座位,坐在讲台上(没办法,没别的空位了)。在这之后,我基本上每天只花三个小时左右在数学上了。一开学我就开始尝试真题了,做了一套,70多分钟做完,130+。虽然答题步骤没写详细,但小试牛刀也给我带来极大的自信啊,我认为自己已经有90分钟完整搞定一套试卷的能力了。不过后来又做了两套,一套做了120分钟只有120+,另一套情况好一点。但是我感觉这些题自己都会做,只是不够仔细。我之前提到过本科期间数学成绩波动很大,是同样的道理。我有些心虚了,仔细这东西从小学开始就困扰着我了,一直没找到良方解决。那时我认为自己的知识点已经掌握的很牢固了,于是将重心放在了提高做题精度上。我停止了做真题,转而做很难的400题。400题的难度超大,但每道题走综合了很多知识点,可以很好的评估对知识点的掌控能力,而且对计算的要求也非常高,正好可以锻炼仔细程度。我每天计时三小时做一套,400题上共有5套题,我没有一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而且得分平均下来只有120不到吧。但我没因此沮丧,因为毕竟比真题难太多。在这之后我开始做135。为了提高做题精度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做对一道题就记一笔,看看能连续做对多少道,这样做可以让我在看到题时醒自己要仔细,并且使我养成了做完一道题就立即检查的习惯。一开始顶多只能连对7、8道,后来能连对23道时我就很有信心了,因为考研试卷也只有23道题。再后来我就能连对30+了,最多的一次是50+。练到这里,我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大家也可以参考这个方法,虽然不一定科学,但对我很有效。
接下来就是400题下,感觉比上册更简单一些,基本上都能在3小时内做完,并且分数不低,主要是因为这是我做题的精度以及上了一个台阶了。然后我又把6+2模拟题和真题都做了,这时候得分都能在140以上了,真题还有两套90分钟拿到满分。至此我觉得数学没问题了。临考前又把错题本上的题目又全做了两遍,然后合工大最后五套题感觉很轻松了(虽然客观讲它还是挺难的)。当时就觉得所有科目中就数学最有把握了。
3、考场上
在考前我养成了做完一道题就立即检查的习惯,但到了考场上又是另一番景象。记得当时我拿到卷子感觉做题颇顺,于是稀里哗啦向前冲,放弃了平时做完就检查的做题策略。倒是在90分钟便准时完成了。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抬头一看大家都在埋头苦干,心里乐了一下,在监考老师的注视下淡定地吃了个士力架,然后开始检查。看着看着发现一道选择题貌似做错了,经过仔细检查后改了答案,这时小庆幸了一下,还好查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发现一道填空题貌似又错了,我又把答案改了。但此时心里有些慌了,寻思着是否还有其他错误。到了大题,又发现一处算错,更慌了。我把这道题又做了五遍才确定之前确实错了。不过改答案之后我一定非常忐忑,怪自己不该改变做题策略,更不该浪费将近十分钟的时间吃士力架。那时心里很乱,一直担心还有没检查出的错误。我又把整张试卷迅速检查了两遍,没有再找出问题,但一直到交卷之后我都很担心。
考试结果表明,我这次侥幸人品大爆发了,但我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在此我提醒各位一定不要在考场上改变做题策略,在检查出错误的时候也要保持冷静。
4、小结
我认为真题中没有难题,最终大家的分数差别在于仔细程度,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练习自己做题的精度。另外,速度也很关键,像我这样能用一半时间做完整套卷子的话就能有很多时间检查,我认为我能检查出并改正错误也是与做题的速度有关的。
三、政治
1、推荐资料
大纲解析(红宝书,两遍),风中jingcao(反复看),肖1000(只做了选择题),肖八(仅选择),肖四(做选择背大题),20天20题(赤裸裸的背)
2、备考过程
我是在红宝书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大概是九月中下旬吧。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时把红宝书看了一遍,发现什么都没记住。然后就开始看风中劲草,发现这东西相当有用,因为红宝书内容太多,而风中劲草是红宝书里的核心内容。看完之后就对整个政治的框架了解了个大概。之后就是无聊的反复翻看这两本书的过程,并且坚持做肖1000,后来肖八。其实政治还是很花时间的,我一直保持每天三小时左右。最后就20天就开始被20天20题和肖四了,甚无聊,但非常必要。最后肖四压中了一道原题,据说12年压中了三道。
3、小结
政治没什么技巧,无非是熟读和背诵,但也有关键之处。政治的分数高低差距主要靠多项选择来拉开,而多选只能靠对知识点的记忆来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风中劲草上的核心考点非常熟悉。仅此还不够,对于风中劲草上没有但红宝书上有的东西也要眼熟才行。我虽然只看了两遍红宝书,但看得非常仔细,尤其是第二遍的时候,所以最后分数才会不低。
四、专业课
1、推荐资料
指定教材,xiangGao复习指南(个人感觉挺有用的),金圣才宏微政经(我没用过,但我考119分的同学觉得很好),其他没有了呵呵
2、我的经历只能做反面教材
科班出身,专业课102,在复试的28人中仅并列第21,想起来都不好意思。懒,不做笔记,几乎不做题,光看书,觉得自己专业课基础好(之前提到专业必修GPA3.85),所以认为把书看个两三遍就够了。图样图森破了。就像复试那天我给很多学弟学妹讲的那样,暨大801考试时间非常紧,基本上是没有时间思考的,这就要求我们看到题就要上手。如何才能做到?要想这样就必须非常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还要能迅速地将答题要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写字速度快最好,但更关键的是要在脑海中将知识形成体系,这样才能尽快的将课本上的理论一条一条地答出来,而不是像我那样杂乱无章地往上扯,交卷后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后来我认为,要想将知识形成体系,做笔记是非常必要的。大家不要认为能看懂教材就行,真正要你复述出知识点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就栽在这上边。记笔记可以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也有助于将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平时对一个知识点多发散,想想相关内容也很关键,因为到了考场上若思路受限,也可以将相关内容往上扯。
另外专业课一定要尽量把试卷写满,据说有人只写了7页,得了50多分。Tips:
1、个人认为最好别独来独往,备考期间多与朋友交流,一是可以获得信息,二可以缓解压力。
2、我建议大家找个考研教室固定座位自习,考研教室的气氛对学习很有帮助。我当时所在的教室一共有20个左右的考研人,我认识的9个人都进复试了,现在8个都基本上可以说是进了,另外一个还没复试。这9个人1清华1交大4暨大2财大1同济,我很感谢这些人给我的帮助。
3、合理运用考研论坛。我备考期间天天逛,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来自论坛,各种经验贴异常重要,我看了好几遍。
4、去年这时候我和大家一样,都在膜拜考上的大神,但现在我自己考上了,却从未觉得自己是大神。所以大家只要掌握方法,努力学习,也许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就行了,我认为考上的人并不该被神化。
5、考暨大金融要有超人的毅力。我在备考的300多天里一整天的日子也许只有个位数,并且从未连续两天不学习。
6、个人建议若没有谈恋爱,在备考期间就别打算谈了,不过如果本来就有恋人的,我希望别仅仅因为要考研就分手。我个人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就一直兼顾着感情,感情意味着责任,不是儿戏,不能过于自私。
7、要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分析透彻,并且不能在自己自认为的优势上过度自信,希望大家别重蹈我专业课的覆辙。
8、关于报班。我只是在最后报了个政治冲刺班,结果完全没用。个人建议基础还行的,公共课没必要报班。当然,专业课方面我没有发言权。
9、最后求那些知道我手机的人们,很抱歉,希望别给我发短信了,我木有钱回复大家了。你们可以给我扣扣留言,我会尽量解答大家的问题。
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人,我会更加努力!
第三篇:2013级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
2013级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既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又有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其经济学整体实力在我国同类高校经济学科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享有“北有北大,南有复旦”的美誉。这也是我从大一开始就抱定的考研目标。
本人2013年考复旦金融学硕,初试总分403(英语77,政治75,数学149,专业课102)。都不是很高的分数,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写这篇文章有三个目的:(1)向一直支持着一批批考研学子的博志复旦考研网表示感谢(2)这次没考好准备二战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互取所长。(3)给明年考的学弟学妹借鉴,让他们少走弯。
文笔不好,喜欢简洁,若有地方没说清楚,望各位见谅。考前需要了解的
一、为什么考复旦金融学硕?
在奋斗之前,各位必须知道是为了什么在奋斗。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喜好,有人为了挣钱,有人为了装。我可以向大家说说我的想法。我比较上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过上好生活。阴差阳错来了上海读金融,了解到金融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润滑剂+发动机般的作用,尤其是感到信用这么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竟能作为现代金融的基础,觉得很神奇。我喜欢金融学,也喜欢复旦(虽然说不上为什么,从小就对这学校有好感),但这不全是我考复旦的原因,具体来说,原因如下:
1、感觉本科学的金融知识太皮毛了,不足一斑,希望通过读研了解更多金融知识。
2、复旦金融有实力,名声响,让我觉得自己在其中能学到东西。原因不复杂,但也没字面那么简单。
接下来谈谈为何学硕而非专硕:希望毕业后从高处开始职业生涯,因此基础很重要,选学硕可以让我在金融方面的研究能力相对更强。
二、自身情况
要先分析出自己有几分水平。
广州人,本科上海211,金融专业,GPA 3.58/4。
英语基础较好,四六级6+。数学底子不差,但很不稳定,主要是粗心。本科高数上92,高数下71,线代94,概率76还是75忘了。专业课,本科专业必修课绩点3.85。政治木基础。考前我就觉得自己是有实力的,尽管数学成绩波动很大。
三、动力来源
不少学弟学妹问我学习动力来自哪里,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要弄清楚自己能使多大力。
之前谈过选复旦金融的原因,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来自内心,兴趣+上进
最重要的是内因,但外因也很有用,尤其是在有时内因不起作用的时候,要主动用外因刺激自己。
四、小结 思考了许多,了解了自己的水平以及想法,分析出自身缺陷与优势。尽管知道对手很强大,但我从大三下学期一开学就迅速进入状态了。我给自己订了个目标,说出来不怕贻笑大方:英语和政治75,数学150,专业课120,总分420。学习心得
一、英语
1、推荐资料 新东方单词书,新东方完型(作用不大,没怎么用过),新东方王江涛的作文(我买的时候已经脱销了,后来买了个无比屌丝的作文书,不记得叫什么了)。
2、备考过程
之前提到我英语比较好,所以在英语上相对数学和专业课所花的时间并不多。整个备考阶段,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也就两个小时多一点吧,一般不超过3小时。
前期背单词,五六遍吧,大概花了两个月。我是这样的,迅速背完一遍,然后不断重复。每次都把不会的单词再抄一遍,越抄越少。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背单词是个枯燥的过程,但一定要背扎实,尽量记住每个单词所有的意思。在那之后就再也没碰过单词了。每天两篇阅读持续到了八月左右,实在忍不住想做真题了,于是尝试了一下,杯具了,后来老实继续做150上。到了大四上开学,貌似这时候150篇的下出来了,我又买了新题型和完型,开始在英语上加码了。每天两三四篇阅读(看心情)+一篇新题型+一篇完型真题的样子。这阶段倍受打击,感觉英语一点都不稳,但也没想出什么好方法提高做题精度。然后就去论坛英语版块搜了好多经验贴来看,发现不少人都说做阅读时,正确的选项都是对原文的改写,只要能识别这句改写的话就能十拿九稳了。我按照这个思路来做题,似乎是悟出了点东西,正确率有所提高。然而新题型一直是个老大难,选句子的题目还算温柔,排序题就太不慈祥了,动辄就是三四个的错,有时会全错。对于这个问题,知道临考前我都没找到好方法可以解决,当时就只求不出排序题。这样持续到10月中旬,把150篇下做完一遍后,我就开始做真题了,但是效果仍然不好,每套真题阅读都要错5道左右,心里很忐忑。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按照张剑的真题解析来反复研究题目的规律,比如会在哪些方面出题,应该如何分析题目,如何根据原文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东西看多了以后自然就会有所领悟。真题做了一半以后我又把150篇下给做了一遍,这次感觉顺手了许多。再后来又把剩下的真题做了,虽然正确率上仍没明显的进步,但感觉已经比做之前那一半时好了很多。
到12月我开始看作文和翻译了。由于自信写作能力不差,因此没有背过模板,只是在考前有了个大致的谋篇布局的思路,到考场上再自由发挥。翻译我也没单独买书来练过,只做了几套真题的翻译,感觉翻译很难,不过张剑那本真题解析讲得很详细,做了几套就感觉有明显的进步,因此也没多操心。但从结果来看,貌似我的写作和翻译栽了大跟头,或许就是轻视它们的下场吧。
12月末我买了套新东方的模拟题,感觉和真题风格挺接近的,而且比真题稍微简单点,可以增强信心。
3、小结
英语一虽然很难,但只要用心体会历年真题及解析,会发现一些规律。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对症下药。阅读是重中之重,在考前做阅读正确率波动大不要紧,因为模拟题始终不如真题那么明确。最后,真题解析是最重要的,个人认为千万别在复习前期就做它,不然会浪费珍贵的资源。
二、数学
1、推荐资料
高数同济六版,线代同济版,概率浙大版,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不难),李永乐复习全书(略难),660题(较难),400题(非常难,但可以开拓思路),冲刺135(也挺难的),历年真题(太简单了),模拟6+2,合工大最后五套题(很难)
2、备考过程
对于数学我想自己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但各人情况不同,我的经验也仅供参考。
从2月下旬开始看教材,按照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然后随便挑一些课后习题来做。本来打算一个月看一本,四个月看完,没想到一个礼拜不到就能看一本,第二遍更快。结果两个月就看了四遍。我认为数学这门课基础很重要,当时我对四本教材的掌握达到了能证明书上几乎所有给出了证明的定理的程度,在我印象中当时也就泰勒级数那儿有点不会证的。课后习题也做了两遍,自己动脑筋解决,有个别题实在不会只好看答案。这段时间大概每天5~6个小时的数学。教材上各种定义定理都非常重要,各种概念一定要记清楚,像无穷大与无界这种概念的区别也要分清。有人认为前面极限的部分不重要,我却觉得非常关键,因为极限是整个微积分的基础,后面的微分和积分其实都是求极限。大概4月下旬我就开始做全书了。传说中全书比较简单,但是第一遍做全书的时候被打击的不行,不过我没灰心,仍然将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花在数学上,大概6~7个小时,例题也当习题做,而不是看答案。第一遍做完全书已经在一个半月以后了,正确率惨不忍睹。我这个人比较懒,但有件事做的很对,那就是做完一遍后将所有的错题以及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题全抄到了一个本子上(要知道,搞这么个错题本我可是经过了极其激烈的思想斗争啊,还好最终证明这个对了)。在整理完这些题后,感觉又学到了不少。我认为全书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数学三的全部考点,因此全书是数学最重要的一本。做完全书我又将教材迅速又巩固了一遍。
接下来就开始做660了。比全书还难。之前有经验贴说只要做透了660,考研时选择填空想做错都难。我看不假,660对思路、方法、计算都要求很高。在这阶段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几乎和之前持平,做完之后已经七月,期末考试了,有几天没复习考研,但期末一考完,我马上就将660的错题又给整理了一遍。暑假到来之前有个小插曲。我们学校暑期留校可以选择在新老两个校区,新校区住宿条件好,但远离市区,而且教室晚上8点半关门。我觉得即使教室关了门我也可以在寝室学习,所以留在新校区了,与我一起留下来的,只有两个同学。后来我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一是教室关门我回到寝室就不想学了,每晚都是实况走起或者看电影;二是我们三个根本形成不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因此白天的学习效率也不高。但我也不知为什么,在暑假中明明可以搬到老校区,却始终没搬。这就使得我整个暑假每天学习时间仅有10小时左右。
对于数学,我在暑假中主要干了两件事,就是把全书和660又做了一遍,由于之前整理过错题,这次感觉轻松很多了,大部分题目已经可以迎刃而解,只有极少部分仍不会做。我又把这些不会做的整理了一遍。
9月份开学,我们从新校区搬到了老校区,我去考研教室找了个座位,坐在讲台上(没办法,没别的空位了)。在这之后,我基本上每天只花三个小时左右在数学上了。一开学我就开始尝试真题了,做了一套,70多分钟做完,130+。虽然答题步骤没写详细,但小试牛刀也给我带来极大的自信啊,我认为自己已经有90分钟完整搞定一套试卷的能力了。不过后来又做了两套,一套做了120分钟只有120+,另一套情况好一点。但是我感觉这些题自己都会做,只是不够仔细。我之前提到过本科期间数学成绩波动很大,是同样的道理。我有些心虚了,仔细这东西从小学开始就困扰着我了,一直没找到良方解决。那时我认为自己的知识点已经掌握的很牢固了,于是将重心放在了提高做题精度上。我停止了做真题,转而做很难的400题。400题的难度超大,但每道题走综合了很多知识点,可以很好的评估对知识点的掌控能力,而且对计算的要求也非常高,正好可以锻炼仔细程度。我每天计时三小时做一套,400题上共有5套题,我没有一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而且得分平均下来只有120不到吧。但我没因此沮丧,因为毕竟比真题难太多。在这之后我开始做135。为了提高做题精度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做对一道题就记一笔,看看能连续做对多少道,这样做可以让我在看到题时醒自己要仔细,并且使我养成了做完一道题就立即检查的习惯。一开始顶多只能连对7、8道,后来能连对23道时我就很有信心了,因为考研试卷也只有23道题。再后来我就能连对30+了,最多的一次是50+。练到这里,我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大家也可以参考这个方法,虽然不一定科学,但对我很有效。接下来就是400题下,感觉比上册更简单一些,基本上都能在3小时内做完,并且分数不低,主要是因为这是我做题的精度以及上了一个台阶了。然后我又把6+2模拟题和真题都做了,这时候得分都能在140以上了,真题还有两套90分钟拿到满分。至此我觉得数学没问题了。临考前又把错题本上的题目又全做了两遍,然后合工大最后五套题感觉很轻松了(虽然客观讲它还是挺难的)。当时就觉得所有科目中就数学最有把握了。
3、考场上
在考前我养成了做完一道题就立即检查的习惯,但到了考场上又是另一番景象。记得当时我拿到卷子感觉做题颇顺,于是稀里哗啦向前冲,放弃了平时做完就检查的做题策略。倒是在90分钟便准时完成了。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抬头一看大家都在埋头苦干,心里乐了一下,在监考老师的注视下淡定地吃了个士力架,然后开始检查。看着看着发现一道选择题貌似做错了,经过仔细检查后改了答案,这时小庆幸了一下,还好查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发现一道填空题貌似又错了,我又把答案改了。但此时心里有些慌了,寻思着是否还有其他错误。到了大题,又发现一处算错,更慌了。我把这道题又做了五遍才确定之前确实错了。不过改答案之后我一定非常忐忑,怪自己不该改变做题策略,更不该浪费将近十分钟的时间吃士力架。那时心里很乱,一直担心还有没检查出的错误。我又把整张试卷迅速检查了两遍,没有再找出问题,但一直到交卷之后我都很担心。
考试结果表明,我这次侥幸人品大爆发了,但我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在此我提醒各位一定不要在考场上改变做题策略,在检查出错误的时候也要保持冷静。
4、小结
我认为真题中没有难题,最终大家的分数差别在于仔细程度,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练习自己做题的精度。另外,速度也很关键,像我这样能用一半时间做完整套卷子的话就能有很多时间检查,我认为我能检查出并改正错误也是与做题的速度有关的。
三、政治
1、推荐资料
大纲解析(红宝书,两遍),风中jingcao(反复看),肖1000(只做了选择题),肖八(仅选择),肖四(做选择背大题),20天20题(赤裸裸的背)
2、备考过程
我是在红宝书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大概是九月中下旬吧。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时把红宝书看了一遍,发现什么都没记住。然后就开始看风中劲草,发现这东西相当有用,因为红宝书内容太多,而风中劲草是红宝书里的核心内容。看完之后就对整个政治的框架了解了个大概。之后就是无聊的反复翻看这两本书的过程,并且坚持做肖1000,后来肖八。其实政治还是很花时间的,我一直保持每天三小时左右。最后就20天就开始被20天20题和肖四了,甚无聊,但非常必要。最后肖四压中了一道原题,据说12年压中了三道。
3、小结
政治没什么技巧,无非是熟读和背诵,但也有关键之处。政治的分数高低差距主要靠多项选择来拉开,而多选只能靠对知识点的记忆来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风中劲草上的核心考点非常熟悉。仅此还不够,对于风中劲草上没有但红宝书上有的东西也要眼熟才行。我虽然只看了两遍红宝书,但看得非常仔细,尤其是第二遍的时候,所以最后分数才会不低。
四、专业课
1、推荐资料
指定教材,xiangGao复习指南(个人感觉挺有用的),金圣才宏微政经(我没用过,但我考119分的同学觉得很好),其他没有了呵呵
2、我的经历只能做反面教材
科班出身,专业课102,在复试的28人中仅并列第21,想起来都不好意思。懒,不做笔记,几乎不做题,光看书,觉得自己专业课基础好(之前提到专业必修GPA3.85),所以认为把书看个两三遍就够了。图样图森破了。就像复试那天我给很多学弟学妹讲的那样,复旦801考试时间非常紧,基本上是没有时间思考的,这就要求我们看到题就要上手。如何才能做到?要想这样就必须非常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还要能迅速地将答题要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写字速度快最好,但更关键的是要在脑海中将知识形成体系,这样才能尽快的将课本上的理论一条一条地答出来,而不是像我那样杂乱无章地往上扯,交卷后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后来我认为,要想将知识形成体系,做笔记是非常必要的。大家不要认为能看懂教材就行,真正要你复述出知识点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就栽在这上边。记笔记可以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也有助于将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平时对一个知识点多发散,想想相关内容也很关键,因为到了考场上若思路受限,也可以将相关内容往上扯。
另外专业课一定要尽量把试卷写满,据说有人只写了7页,得了50多分。Tips:
1、个人认为最好别独来独往,备考期间多与朋友交流,一是可以获得信息,二可以缓解压力。
2、我建议大家找个考研教室固定座位自习,考研教室的气氛对学习很有帮助。我当时所在的教室一共有20个左右的考研人,我认识的9个人都进复试了,现在8个都基本上可以说是进了,另外一个还没复试。这9个人1清华1交大4复旦2财大1同济,我很感谢这些人给我的帮助。
3、合理运用考研论坛。我备考期间天天逛,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来自论坛,各种经验贴异常重要,我看了好几遍。
4、去年这时候我和大家一样,都在膜拜考上的大神,但现在我自己考上了,却从未觉得自己是大神。所以大家只要掌握方法,努力学习,也许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就行了,我认为考上的人并不该被神化。
5、考复旦金融要有超人的毅力。我在备考的300多天里一整天的日子也许只有个位数,并且从未连续两天不学习。
6、个人建议若没有谈恋爱,在备考期间就别打算谈了,不过如果本来就有恋人的,我希望别仅仅因为要考研就分手。我个人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就一直兼顾着感情,感情意味着责任,不是儿戏,不能过于自私。
7、要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分析透彻,并且不能在自己自认为的优势上过度自信,希望大家别重蹈我专业课的覆辙。
8、关于报班。我只是在最后报了个政治冲刺班,结果完全没用。个人建议基础还行的,公共课没必要报班。当然,专业课方面我没有发言权。
9、最后求那些知道我手机的人们,很抱歉,希望别给我发短信了,我木有钱回复大家了。你们可以给我扣扣留言,我会尽量解答大家的问题。
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人,我会更加努力!
第四篇:专硕心得
我报的是上财的MPAcc,现在复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单科165和84,),正在等待最后的通知。
自己在去年准备考试的时候,从论坛上受益颇多,现在把我的复习过程写下来,希望能对以后的考生有所帮助。一是因为篇幅可能会过长,二是复试的过程和结果不如初试精彩(初试的应该是上财的第3名,而且在全国来说都可以说是不错的成绩了,而复试只排在了103个考生的第21名),所以这一篇里只介绍初试的复习安排和策略。至于上海财经复试的介绍以及其他可能对别人有帮助的信息,自己可能会在其他地方贴出。
补充:这一篇字数挺多,自己也花了不少时间码字,希望在给同学帮助之余,能够获得同学们的认可。也希望一起考过试的同学们能够不吝赐教。要是可以帮助顶一下,则本人诚惶诚恐,在此多谢!
31日再补充说明:
还是希望大家看完帖子之后能够给予回复,自己花了两天时间写了这个6000多字的帖子,还是希望这个帖子能够更多的出现在前列,让更多人看到,谢谢啦!!
很多人加我QQ好友,我也一一通过了,但是由于学校网络很不给力(山大的同学你们懂的),加上很多时候,我需要同时跟三四个窗口聊考研,所以有时难以及时回复。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在帖子后面留言,我一定尽力回复!
有几个要求我把复试的事情也讲一下。我当时觉得自己复试不是特别好,还是让那些结果比较好的人来讲吧。但既然还是有人热情相邀,我还是有想法多写几笔,算是抛砖引玉,在诸位大家面前献丑了。大概会在几天后上帖,希望大家可以不吝赐教。
个人时间安排(个人经历,不作推荐):
总体来说,我在时间安排上的基本状况是,英语要拉长战线,注重慢慢提升。而联考是需要讲求方法,需要最后几个月里潜心深学。最后的时间里要注意多做题,模拟考场上的节奏。
具体说来,我是在11年3月份决定考上海财经的专硕的。自己本科是985 的会计专业,班里考上财的人有七八个,但绝大多数是学术硕士。当时决定考专硕是因为自己觉得专硕可能会好考一点,虽然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但自己已经做出决定了,就一直硬着头皮走了下去。
虽然准备的时间相对来说还算早的,但自己复习联考的时间却算不上太多。原来MPACC的初试也是四门,有政治和专业课,我听从论坛上一位11年考入上财的前辈建议,报考了9月份的CPA会计和财务管理科目的考试。在上半年里,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很多很难,加上还有党课、商务英语的学习,自己也就决定暂且不去管联考的复习,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了英语(以记单词和做阅读模拟题为主)和专业课(这里只的是会计和财管,因为这两门几乎可以涵盖了上财MPACC之前初试专业课的内容)的学习。而从那时候起,一直到考研初试结束,英语的学习几乎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放暑假之后,我买了11年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MBA、MPA、MPACC联考综合教材,花了一周的时间做完了数学和逻辑,看完作文,加上论坛上的很多人的介绍,大体上明白了
管理类联考究竟有什么样的题目。在7月下旬,我参加了济南市高联考研的管理类联考暑期强化班。时间上,数学9天,逻辑3天,写作2天。
8月上旬,联考强化班上完,自己花了一周的时间整理笔记。那时候也知道MPACC初试不考政治和专业课了,但我觉得CPA都看了不少了,就坚持考完吧。所以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自己一直在拼命看那两门注会,也没有再花时间用在联考的准备上。
国庆节期间,我参加了一个英语强化班,也慢慢开始对联考的复习。但在10月份到11月上旬,自己花了不少的时间,去几个不错的单位应聘了一圈。这一段时间是挺重要的,很庆幸自己没有太过于分心,基本上是上午去面试的话,吃完中午饭就回自习室学习。也是从国庆节开始,我的作息基本上固定下来了,早晨7点起(汗,确实有点晚,一直起不来更早),晚上10点45分左右回宿舍(11点关门),如果有面试安排就抽出时间去一下,或者头一天晚上在宿舍准备一点材料。就是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联考的基本重要的参考书做完了,汉语作文也是从10月下旬开始写起,英语真题也认认真真过了一遍。
11月下旬之后,工作的事情基本上不用考虑了。全身心投入联考和英语的学习。除了辅导班的笔记和自己买的参考书要学通,我先后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太奇的联考和英语模拟试卷,开始做套题。12月份开始定时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是注意要把每一道做过的题学透,作文也要坚持写。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和常见错误的积累。从12月下旬到考试前,自己一直保持做题的习惯。当自己真的置身于考场上的时候,由于做过的套题已经很多了,所以做题的节奏把握的比较好,这也可能是自己发挥不错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初试所用书籍汇总(个人经历汇总,非全部推荐):
入门:《联考综合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我买的2011年版),只是用来了解联考内容
数学:
《联考数学完全攻略》,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凯主编,推荐度:2星,评价:较为简单,基础入门所用;
暑期强化班笔记,个人认为很有用,但难有推广性,着实遗憾;
《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高分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陈剑主编,推荐度:5星,评价:难度循序渐进,很多题目与真题难度相仿,方法较好,适于作为主要的参考书目;《数学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这一本是一起考研的研友所用,自己只是借来看过,但内容也很详实,作为主要参考书目亦可。
逻辑:
暑期强化班讲义,大体上了解逻辑题目所需知识和方法;
历年真题,包括联考、在职MBA,推荐度:5星,评价:真题是最最重要的,要每一个题目所用的方法都熟练;
《联考逻辑精点》,高等教育出版社,赵鑫全主编,推荐度:4星,评价:方法篇很不错,但后面成套练习没有讲解,答案错误不少;
写作:
《写作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赵鑫全主编(不是给他打广告,暑期辅导班写作课老师,自己做广告不少,便买了他不少书,⊙﹏⊙b汗),推荐度:4星,评价:只买了这一本,难以做出比较,但内容还不错;
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从同学借来看过,对作文的要求很详细,需要看;综合题:
《联考模拟试卷》,机械工业出版社,推荐度:4星,评价:难度和真题比差不多,做多了之后就感觉简单了,答案讲解详细,作文也不错,有范文。
《联考模拟试卷》中公教育出品,推荐度:1星,评价:我是再做完机工版的之后买的,后来就后悔了,题目质量不高,作文完全没法看
太奇联考模拟试卷,论坛上所分享,做了几套。题目不错,难度略高于机工版,作文有少许硬伤。
英语二:
新东方考研单词(红宝书);
新东方进阶版考研阅读模拟题;
高教版考研考研阅读模拟题提高篇;
高教版历年真题及详解(黄宝书);
考研模拟题两本(英语一使用,书店里应该多得是,就是买来练手的,大家随便选就是);
考研作文一本(长喜英语,名字叫《作文周计划》),作基础训练;
托福作文,从图书馆所借,纯做积累,一周时间看完,做好笔记,归还;MBA、MPA、MPACC联考作文专项训练,曹其军主编;
《联考英语模拟试卷》,曹其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推荐度:4星
太奇英语二模拟题,论坛上所得;
(英语材料很杂,而且大部分与学术差不多,所以没详细介绍,大家自己好好复习就好,方法问题下面会做介绍)
单科方法介绍(自己总结,希望能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联考数学:注重做题方法,积累做题技巧,训练速度
坦率地说,联考数学是很讲求做题技巧的。暑期辅导班上的数学老师都说,联考数学考的就是智商。这虽然听起来不是很舒服,与我们传统观念里讲求个人能动性的理念有些冲突,但在很大程度上,联考数学的确需要很好的思维能力。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一起考专硕的同学,对于联考数学的一致反映就是时间紧,很多题目都是可以做出来的,但花的时间太多,在考场上会影响整场考试。不过,我也认为,如果加强训练,同时注意寻找不同题目之间的相同点,那些技巧终是可以掌握的。
不得不说,暑假的辅导班在数学上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当时是9天,据说今年要改为4天了)当时我用材料的是班里一起采购的高教版的联考数学完全攻略(张凯等主编)和老师发的一点讲义。那本书本身难度不大,但老师所讲的课程很不错,包括每一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和常见题型。九天的时间里,自己记了一本笔记,而且每天八小时的数学学习也使自己的基础打的非常的牢固。如果大家不去上辅导班的话,也建议买一本知识讲解详细的参考书(我并不知道那本符合这个条件),因为那些知识是做题的基础。在后面几个月的复习中,我把笔记看了至少三遍,里面的每一道例题都认认真真的做。
在下半年的时间里,数学一直是边做题边积累,在做陈剑的那本高分指南时,自己会标记上哪道题目比较好,甚至有很多题目上会贴上便利贴,上面写上所用的知识点和易错点(这些都是我自己思考,如果我是出题人,我会在哪些地方设置陷阱)。经常性的翻看自己原来做过的题目和记录,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做题速度。联考考试3个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很紧。能够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度是得到高分的必要条件。数学题目一共25道,辅导班和参考书上推荐的数学用时是1小时15分钟左右,但我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基本上都控制在50分钟以内,包括在考场上也在1小时内完成,这给我留了足够的时间开构思作文。不过,我认为这一点着实很难,需要对题目足够熟悉,而且方法的运用要很熟练,也少不了灵感的偶尔眷顾。
我虽然自认为做过的题目不少,但在考场上也遇到了几道没见过的题目,但当时着实发挥不错,那几道比较难的题目,也都通过方法的转换做了出来,而且只比平时多花了几分钟。
联考逻辑: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可能每个人看到上面的那句话都会感觉很无语,但中国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知识的积累当然也很重要,至少你需要掌握那些逻辑题目需要什么技巧(几乎每一本逻辑辅导书都会介绍,而且内容差不多)。
所以,一本合格的参考书是必须的,那些分析逻辑题目所需要的方法需要理解,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我一向很推崇真题,包括历年联考和在职MBA的题目,近几年的题目一定要做的很熟练,要明白每一道或每一种题目所用的知识点在哪里,并通过做一些模拟题得到检验。随着练习的增多,到最后,我在思维中已经形成做题惯性,即当题面读完,便知道正确选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每道题目的知识点可能会有多个,很多情况下的答案也往往难以让人信服(因为逻辑考的是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所不同),这时候,我选择的方法是和一起考研的人讨论,把我的思考说出来,大家一起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这有利于减少固有思维定势,更好地拥有做题时需要的思考模式。
逻辑题目在联考中所占的时间不多,30道题目,大约在50分钟内做完即可(好像辅导班和教材中推荐的是1小时),而且时间上不会差异太大。考研题目和平时做的真题和模拟有很多相似,所以我认为分值不会拉的太大(相对于数学)。平时如果能保证较高的正确率的情况下,考场上应该也会比较顺利。
联考作文:日常训练必不可少
众所周知,联考作文分为两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也可以说是小作文和大作文)。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般是给你一段论证(一般能看出论点、论据和论证),寻找其分析的漏洞。而论说文是给你一段材料,让你谈看法。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重点是寻找其漏洞,并用合适的论证说明其不合理的原因。其重点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非写作。
论说文是我最头痛的一个环节,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大家大多数人在大学前几年中几乎都不着笔墨,日记也都是寥寥数笔,或在校内等交际网站侃侃而谈,真正有中心有思想的文章未尝写出。而联考作文在猛看起来很像高考作文,这唤起了很多人的痛苦记忆。但是,论说文还是要比高考作文要简单的。首先是因为论说文在审题上不会出现什么偏差。虽然模拟题中出现过很难理解的材料,但历年真题材料都是很直接的,褒贬鲜明,自己只要提取精炼出题人所给的中心即可。
另一方面,联考作文的模板性很强。小作文的模板比较固定。而大作文的话,书中一般会给出几个常用模板,大家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适合自己使用的即可,在后面的练习中,将每一篇文章都按照模板的结构来写即可。个人认为,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多准备一个模板,以防止考试题目所说中心难以装入自己最常用模板。(我也多准备了一个模板,但考试的时候没有使用,还是用的最常用的那个)
准备考研作文的时候,有下面几点需要提醒大家:第一,一定要动手写,我身边的不少考CC的人都是只动眼不动手,看了不少作文和素材,但就是不愿自己写来试试。事实上,真正写起来会发现很多差别,比如时间的安排,语言的组织等等,只有发现这些问题,才能
进一步寻求改善。我在最后一两个月里,开始使用方格纸(带方框格子的稿纸)写作文,写了3本稿纸。有段时间几乎每天一篇小作文一篇大作文。
第二,要注意积累,小作文需要积累的是材料常见漏洞类型,而大作文需要积累案例,因为在分析的时候,举一些例子总可以显得更有说服力,而且例子也比单纯的论证更好表述。但这并不是要求每个人每天都拿着素材本死记硬背。坦白的说,我从来没有刻意的寻找过案例。在我看来,灵活的使用案例比知道很多案例更有用,比如苹果公司的案例,你可以说他是坚持(坚持自己的用户体验),也可以说是创新,也能说乔布斯的以退为进,也能说和微软在竞争中的相互进步,等等等,不胜枚举。
第三,要注意对写过作文的改写。我和一个研友会交换各自的作文,由对方进行点评,商量每一篇材料最准确的立意应该是什么,某一段话是不是表述准确,所用的案例是不是存在常识性错误。然后,把认为毛病比较多的文章重写一遍。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每个人写文章都有惯性,有些话自己说的很熟,但别人不见得会理解。加强交流有利于自己的文章便于理解,自己的论证更加缜密。
英语二:大部分时间参照英语一来复习
MPAcc考英语二,比英语一难度会小一点。我考了84分,不算太高,所以只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在我看来,英语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参照英语一的复习方法来进行,尤其是阅读和完形填空。虽然说英语二难度低于英语一,但由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应届生考英语二,所以难度会有向英语一靠拢的趋势。英语的复习一定是越早越好,单词量都是需要慢慢来积累的。真题的重要性也是无须我多言的,相信每一个准备考研的人都知道要做熟真题。但真题的范围可能会有理解上的差异。在我看来,英语一的十年真题加上最近三年英语二的真题(因为最近三年才有应届生考英语二)完全足够了,再之前的或在职人员考的英语,参考价值不大。英语二与英语一的主要差异在于阅读B(新题型)、翻译和写作。但难度均小于英语一,这是两者难度差别的主要体现。英语二的新题型多简单,做到全对应该不成问题,也不需要再平时专门买参考书来训练,只要在做模拟题和这三年英语二真题时注意题型即可。英语二的翻译为整段翻译,不同于英语一的句子翻译。这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由于对译文的主要要求变为意思正确、表达通顺,所以给了很多调整的空间。考前要加强训练,可以找人来互改译文,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
作文上小作文的类型可有应用文和summary两种,但这三年均考的是书信(即应用文的一种),但不可放松对summary的写作训练。大作文以图表作文为主,自己平时的读背和写作训练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惯性(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模板)。
总结:
专硕初试虽然只有两门,但由于报考者众多,所以难度并不算小,大家切不可掉以轻心。联考综合科目的复习是入门难,入门后觉得难以提高,所以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适度的谦逊,要仔细寻找自己依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充,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的正确率和稳定性。
写这一个帖子,希望自己能够给后来的考研人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下面提出,我会尽力回答。
最后,要感谢去年下半年跟我一起复习,一起讨论题目、互改作文的一位同学,你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无论你在考研上能否得到最后的成功,都祝愿你未来一切平安。
第五篇:北师大学科教学语文专硕考研系列精华经验帖
北师大学科教学语文专硕考研系列精华经验帖
复试过后一直在忙着修改论文,答应学长的写一篇考研经验一直拖到了现在,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跟学长说可不可以晚些给他的时候,学长说“可以,别忘了流程就行”,其实考研这一年时间,算得上是终生难忘了。一路走来,遇到了许多的波折,但终于都结束之后再回首,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我也没有什么制胜的经验可分享,但写下考研一年中的回忆,愿后来的学弟学妹们能有所收获。
1、选择院校与前期准备。选择北师大是我犹豫了再三才下的决心。我从大一就决心考研,但从未敢想过考北师,因为对我而言,北师大仿佛就像是天上的星辰,是我所难以碰触的。但2013年,我所在的本科学校考研情况异常的好,单文学院考上北师大的就有三个,我去听了一个学姐的考研经验分享,触动很深。结束之后我就在想,既然有这么多能考上北师大的,那这个人为什么就不能是我?从那一天开始,北师大这个遥远的地方开始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我开始搜集关于北师的一切资料,开始改变不善言谈的性格主动与了解考研、了解北师的人交流,逐步的了解使我下定了考北师的决心,我告诉自己,要趁年轻做一点挑战,如果不去尝试,即使考上了其他院校,自己也会后悔的。加之心里一直对于名校的渴望和做一名语文老师的心愿,我决定报考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除了积极主动的联系本校考上北师的学姐之外,也在论坛和考研群里多多与大家交流,来自大家的信息能够给你一个对于考研更全面的认识,所以不要畏惧更不要吝啬于与研友们的沟通,这会对你的考研有所帮助。在了解信息的同时,因为刚刚开始筹备考研,最重要的就是先学好英语。虽然我考的是英语二,但整个考研过程英语几乎全部都是按照英语一的要求来学的。我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早上都会背40分钟的单词,然后中午午睡起来再看20分钟,用的是新东方思思老师编的《一笑而过》,因为这本书比较风趣一些,看起来没有那么枯燥。同时也每天看一篇《新概念英语3》中的课文,既做阅读来看又把它当作翻译来练手,翻译的不通顺的地方再根据原文翻译改正,坚持单词和简单的阅读同步进行,感觉还挺有效果。
2、正式复习。我正式开始考研的复习是在2014年的农历新年过后不久,共分成三轮复习。第一轮大概的时间就是3月到6月。英语方面因为前期已经有过一定的准备,所以这时就主要开始练习长难句的分析和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为提高阅读能力,我3月到4月主要用了丁晓钟的外刊精读和以每天一篇的速度做模拟题(不建议用模拟题),练习语感和使自己适应英语阅读的节奏。专业课主要的内容就是把参考书目都认真的看一遍,重点的地方做出标记。我习惯找一个本子,把看书时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先记下来,写好页码,然后再统一的百度或问同学老师,有的易混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这本本子中统一的列一个表格或框架,这样下来,书中内容就会比较条理清楚,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深一些。但333教育综合的参考书目是在太多,又全是理论,说实话我不怎么看得进去。不过好在这一科目有大纲,可以从中了解重难点,但大纲有时候又太过简略,所以我又买了一本大纲解析配合着大纲来复习,而用课本来加深理解。三者相互补充,把重点都统一地标注和添加在解析之中,按点归纳好,把6本教材的知识就压缩在了一本解析中,方便以后的记忆和背诵。877参考书目也是特别的多,为了把握方向,我也买了一本笔记资料。877最重要的也是对于每一点的知识的掌握,比如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目录上的每一小部分都是这一章节的重点的提炼,理解了这些小部分就可以贯穿起整个的知识脉络;又如现当代文学,就必须要进行整体的文学年代分期才能有清晰的知识结构。因此建议可以一边复习一边准备一本笔记本打框架,笔记字数不用多,但求脉络清楚层次分明。第二轮复习主要是6月到9月。这一时期最宝贵的莫过于暑假时间,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这一时期英语开始做真题,我从5月份开始把1995年到2014年的英语一真题都认真的做了一遍,做真题最重要的不是正确率,而是通过阅读、通过解析的讲解熟悉英语考试的出题思路。专业课这时开始进入正式的背诵,333的背诵尤其痛苦,许多教育家的思想、教育流派、教育专业名词常常搞的你头昏脑胀。但一定要保证第一轮复习你已经对教育知识有所理解了,第二轮才会进展的顺利,就不需要再回过头去重新理解。333知识繁杂,不要死记硬背,最主要的是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比如赫尔巴特,他的理论基础、德育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等,每一条下有可分为许许多多的小点,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是很难记得牢固的。暑假时间最容易的就是人心浮躁,可能会想家、可能自己一人在宿舍很孤单,但无论怎样,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请你坚持下去。我的考研路,最波折的一段就发生在暑假期间。2014年的暑假开始还没有多久,我所在的地区就迎来了40年不遇的大台风,那两天狂风暴雨、树木被连根拔起、到处都是横飞的瓦片,之后就是断水断电、连电话也打不通,辅导员都在劝留校的同学能回家的就回家吧,因为已经全城瘫痪,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通上水和电。很多同学都走了,我和隔壁考华南师范的同学抱在一起哭了好久,想着我们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因为考研受这些罪?当时真的想放弃了,很想回家,一分钟都不想再待下去。但为了考研,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坚持留在了学校,接雨水、啃泡面……停水停电了足足有一星期,我从来没有过的那么狼狈,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竟然坚持了下来。开学回来便有一大半同学放弃了考研,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再苦也都成为了甜蜜的回忆。但这还不是最波折的,9月9日,我记得很清楚,***到访了北师大,我也很是兴奋,同一天晚上我看到了15年的招生简章,学科语文突然停招,只有珠海分院还有名额。这一晴天霹雳,使我一直以来的希冀顷刻崩塌。我埋怨过北师,也想过换学校,但真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巴山不是云”,选择了北师,就很难再改变了。整整三天,我在宿舍一个人流泪,没有去自习,没有看书,感觉完全失去了方向。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我,但我告诉自己,不哭,我要先通过初试,把眼泪留到北师大去流。于是坚持着报考了珠海分院。我分享这些经历,不是为了放大我的痛苦给予你们说教,我只是真的想跟学弟学妹说不要放弃,我这种“学渣”不放弃也能拿到北师大的入场劵,你们一定也可以。
9月到12月是我的第三轮复习时间。主要的任务就是巩固基础、查漏补缺。英语这时花一个多月时间再把十年的英语一的真题做一遍,以前的错误之处格外留意一下;10月中旬便开始着手英语二了,因为英语二只有5年的真题,所以时间上足够了,我用的是蒋军虎的真题解析,还不错。因为前期按英语一来复习,所以英语二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11月中旬开始准备英语作文,背一点有水平的句子,多看几篇好文章,不用背模板就自动的留在脑子里了。但要注意灵活性,像今年的小作文就突然地改成了通知,前期呆板的只筹备书信格式就会吃亏。10月政治也要正式的开始学习了,任务很艰巨。15年政治也突然改了大纲,一定要按照大纲来,政治报个班会有一些帮助。资料方面《风中劲草》的重点突出,适合记忆和打框架;肖秀荣和任汝芬的预测题很重要,一定要好好记忆。专业课方面,333在这段时间可以在过两遍,加深记忆,把遗忘的知识唤醒,前两轮的框架在这时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背诵记忆仍然是重点。877可以再过一遍书,结合着笔记把得分点掌握好,注意文学作品的举例,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3、复试准备。学科语文的复试其实个人觉得难度不大,主要是考察你是否具有做一名语文教师的能力。笔试部分和中学语文结合的比较紧密,有诗词鉴赏、文言文翻译和关于教育的作文,考察语文教学基本功。专业面试抽两道题,有古诗试讲和常规的问题回答,老师会针对你的试讲和回答提问,重要的是你的仪态和教学思路;英语面试考察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讲出你对于一些观点的看法,老师很是亲切。以平常心对待最重要。复试的时候学长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要特别的感谢学长。每一个选择考研的人都是英雄,因为你们敢于冒险、敢于拼搏。不要放弃,天道酬勤。愿我的一点小心得能够帮助到后来的考研人,若能为你们起到一点引路的作用,那也是我莫大的荣光。(远离尘嚣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