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北大新闻与传播专硕398分第一名考研经验谈
2013年北大新闻传播硕士(MJC)考研经验
考研成绩出来了,得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结果,现在回想起复习的那段日子仍然有一种激动人心的感觉。我把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需要的人有一些帮助。
我是跨专业考新闻传播学,但是我感觉所有文科之间并没有十分严格的学科壁垒,不同学科之间没有特别大的跨度,特别是新闻传播学,人们称之为“十字路口”,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带着自己的背景都能从新闻传播学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并且从自己专业的视角观察还能够发现新的东西。所以跨专业考试的朋友完全不必为自己的本科背景而担心,一句话,文科都是相通的,不必慌张。
考研计划
我是7月份开始正式准备的,由于之前没有基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所以我首先做的工作是通读专业书籍,把以往师兄师姐推荐的书籍都大概的读了一遍,由于新鲜感和感兴趣,这些书读得还是挺快挺多的,也蛮有乐趣。这一阶段大概进行了两个月吧,也就是一个暑假的时间,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进入9月,学校开学了,我也正式开始有目的性的复习。我从读过的书中确定了几本我认为很重要的书(后面会详细说到),进行精读,理清逻辑,列出理论框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之间穿插着对学刊、论文的学习,很重要,后面会提到。
最后一个月,继续看论文、期刊,这时候看书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基本上是总结自己积累的东西,复习自己的笔记,遇到生疏的知识马上翻书补充。
下面分科目说说我的复习方法:
英语
北大前两年考的都是英语一,今年变成了英语二,虽然都说英语二并不比英语一简单,只是内容更偏向与经济、管理、实务,但我觉得无论从阅读的篇幅、翻译的难度、作文的字数,都比英语一要简单一些,所以这是一个好消息。虽说简单,但也不能轻视,考研英语的难点在阅读题,分值大、篇幅长、时间紧。所以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强化速度,多读培养语感,速度自然就上去了。另一大块就是写作,我对大家的忠告就是写作一定不能懒,要多练笔,我准备的时候就是轻视了阅读,到最后半个月才开始写了第一篇练习,结果无从下笔,感觉很不适应,所以大家一定要早准备,勤练笔,熟练了之后好多话不用多思考就能流利地写出来。关于模板,个人非常不推荐使用,现在的阅卷老师很反感这个,千篇一律的模板套上去之后不仅生硬,而且影响自己想法的表达。大家只要自己总结一下用得习惯的表达、句式、词汇,到时候灵活运用一下,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另外,卷面很重要,字不一定要好看但一定要整洁,相信只要大家认真都做得到。
政治
政治不用准备得太早,等官方的大纲解析出来之后开始复习就行。参考书使用红宝书、任书或者那本三选一,三本书内容是一样的,只是排列、分类略有不同,只要找准一本书努力背就行。政治不用多说,就是不停看书,一遍一遍看,背熟为止。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速度,我当时没能很好把握时间,最后还剩15分钟的时候我还有两道大题没写,所以草草写完,没得多少分;二是卷面,政治卷面太重要了,老师判卷的时候速度很快,他不会仔细从里面挑得分点的,需要你把它清晰地呈现出来。总之,好好背书,字写工整,把握时间,就这样。
专业课
北大的专业课不指定参考书,再加上新传专硕只招了两年,所以我当时准备的时候毫无头绪,也很少有网上的经验可以参考,我就按照他们准备传播学的方法准备的。
首先,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是基础中的基础,必看并且要对里面的内容做到烂熟于心。但是这本书只是提供了一个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好多内容不完善,所以还会用到其
他的书来补充。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这两本书是国外译著,是外国学校的教材,编辑思路可能与我们国内的教材不同,但是里面有好多内容是关于研究的缘起、过程以及研究数据,可以作为郭书的补充。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强烈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关于批判学派的内容介绍得比较详细,弥补了郭书的不足,其中作者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分析比较深刻,大家可以在答题的时候用来扩展思路。关于文化研究学派,刘海龙老师详细论述了其缘起、几次范式转移、理论发展路径等,非常全面。这本书里面有好多观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对“媒介决定论”、“文化帝国主义”、“公共领域”的看法等,很有思辨色彩。
《传播学引论》,李彬老师的这本书写得很有文采,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被他的文字所折服,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建议看后面一部分“批判视野中的全球化与大众传播”,作者关于全球化和后学思潮的论述可以为大家提供知识补充。
新闻学方面,推荐《新闻理论十讲》和《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新闻学的东西考的不多,考也是考实务,所以好好看这两本就可以了。
准备北大的研究生光看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多看学刊和论文,这时候做的笔记非常重要,最后复习的时候你自己整理的笔记是非常有价值的。
分析新传专硕这几年的真题,会发现它的命题非常务实,与社会联系密切。所以在平时复习的时候还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前两年都考了评论,今年考了个新闻策划,所以要准备一下写评论,同时练习如何写策划,看看报纸、网站对一个事件时如何策划的,学习他们的经验。
另外要好好利用微博,关注一些新闻传播相关的微博以及老师的微博,他们会经常对专业内容发表见解,注意做笔记,进行碎片化积累,到最后整合一下,答题的时候会非常有用,今年考试的好多题我都用到了平时在微博积累的东西,很实用也很前沿,老师会喜欢的。
此外还要感谢新祥旭的辅导,当时和我一起上课的11个同学8个都进入复试了。他们的传播学资料真的非常强大,是很多前辈智慧的结晶,里面整合了很多参考书和论文的内容,我找不到的知识很多都可以从里面查到。
第二篇:2018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高分经验
2018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高
分经验
首先,简单介绍下我个人基本情况,本科为陕西某普通大学,一战华中科技大学,初试分为400+,我一直相信,考研比拼的是效率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无方向的持久战,所以接下来我会分享下我在复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择校与准备
首先,研究生所在的城市可能是你今后的人脉关系网或未来就业地,尽可能选择一个各方面较心仪的地方;其次,985、211院校应优先考虑,尽量选择国内知名大学,对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最后,强势学科意味着该校在该领域业界学界都有充足的优势资源,这对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有利环境。
从个人情况来讲,我是湖北人,对北上广深等城市没有未来定居的考虑,所以选择研究生回到武汉。考虑到武大、华科属于武汉最有名的两所高校,在对比历年出题风格、专业排名、报考难度后,我选择了华科作为我的首要选择。2017年12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科新闻传播专业已与人大、中传、复旦位列前四,这也证明华科近几年的专业发展态势非常好,选择华科算是同类学校中对我性价比最高的一所。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专业课:
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题为消息改写、报道策划,以及网络传播方向的选做论述题。在实务上,我主要是跟着新祥旭的辅导老师学习,因为感觉自己的实务很差劲,所以当初就找了专业课一对一的辅导,至于为什么是新祥旭,因为他们那边是一对一的辅导,也就是说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辅导模式。我有一个学长当时考研也报了辅导班,不过他那个班是大班,一个老师带几十个。他跟我说他们的老师教学模式只是针对大部分的同学,学长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老师上课的内容很多说一边他就懂了,但是老师为了照顾别人就说了很多遍,他感觉时间就没有好好利用,浪费了很多。所以当时就被新祥旭考研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吸引了,老师可以根据我的情况给我安排课时,制定计划。有些内容一点就通,就不用浪费时间,可以将课时分配到其他内容部分。并且新祥旭考研一对一的辅导模式,老师可以更清楚我的情况,也可以更好的辅导我学习,我也可以更好的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不懂的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跟着新祥旭的老师学了很久的实务,最后考场上写答案一点都不慌。
在网传选做题上,钟瑛老师的《网络传播导论》内容已经比较老,教材作用不大,推荐彭兰老师最新版《网络传播概论》,具有当下网传方向最前沿的内容,特别重要,仔细研读。同时,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订阅了期刊杂志《新闻记者》作为拓展性阅读,了解各阶段行业关注热点,提前熟悉热点知识,之后记在笔记上。我打印出老师自己总结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的考点,结合热点的内容,总结出专题热点集,对各个知识点反复背诵。这一笔记是支撑我初试后期及复试最核心的内容。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今年华科大纲中取消了参考书目这一项,但从考试范围看,仍然集中在之前的参考书,下面针对各书进行讨论。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这三本书不需要全部看,中新史选择第三本,中外史选择第一本,新闻史笔记不建议自己做笔记,既耗费时间又可能遗漏重要知识点,我个人是用的新祥旭辅导老师给的笔记,同时补充自己总结的一些知识点,直接打印背诵,省时高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必看背内容,特别是考纲规定的考试范围部分务必理解透彻并重要知识点。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这两本可以一起看,属于传播学史方向,内容比较难懂,但不需精读,只需要整理出传播学早期源流、三大流派、四大奠基人及学科开创者的分类笔记即可,我是老师直接给的,就直接背了)
屠忠俊:《传媒经营管理》——背诵书中重要知识点即可,近年来考试比例越来越低
牛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比较重要,结合每一章节重要知识点整理笔记,认真背诵,每年必有书中原题出现,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需重视
老师自己考研的时候整理了华科近6年真题考察范围,发现华科的考试内容的一大规律就是基本不会脱离考纲,即使近年来华科的考题越来越活,但是仍然存在参考书原答案重现,因此,他特别告诉我要熟练掌握书中基础理论知识后应对简答题,并积极拓展学界业界热点内容,用以应对开放式答题,体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
论文阅读:
多关注各大公众号的推送,经常有转发送论文集的活动,我收集了一些公众号的论文,以及在知网中下载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所有研究生导师的论文。这两方向的论文,是我复习过程中浏览的重点,既比较广泛性的阅读,拓展专业性思维,又针对性的看目标院系的论文,提前熟悉老师们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把握考题的方向。比如,这两年钟瑛老师的论文在媒介技术方面有关注,我考前着重复习了媒介技术专题的内容,很幸运地发现今年的网络传播选做题正是有关人工智能的媒介技术类知识点。这一经验提醒大家,初试时关注老师的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常见问题汇总: 如何高效率复习?
尽量选择学习氛围好的环境,例如自习室、图书馆,作为新传专业。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不推荐完全隔离手机复习,及时关注信息也是一种学习手段。大家可以淘宝买一个复习计时表,每天放在桌前,记录你学习的时间,这一期间不用手机,专心书本即可。其次可养成每日打卡的习惯,每天完成哪些计划,提前确定,每日按时完成。
笔记怎么整理?
可以买上一到两本往届笔记,要注意挑选,最好不要选手写笔记,除非字写的十分工整,别人的字迹你不适应,反而会减弱复习效果。重要的科目自己做笔记,其他的可以购买的笔记做辅助,因为我是报了班,老师直接把新闻史和新闻伦理、传播学史笔记给我用了,内容非常详细,省去了我大量的整理过程。同时,在自己整理笔记时,建议大家要有针对性,不要整本书知识点罗列式,而是挑重点,根据考纲或历年真题的方向来确定知识点。
真题需不需要做?
真题不可缺少,真题是出题风格确定的最佳渠道,我从3月份便买到了华科的历年真题和答案,过一段时间便会翻看,后期也会反复训练,和答案进行比对,效果是不错的。
课外书怎么看?
跨考生或者复习起步阶段,可看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复试前可看《真相》、《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乌合之众》等。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考研很难,因为它有淘汰机制,但是它也不难,只要找准方向、坚持到最后一刻,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好的结果。克服恐惧,踏踏实实地走好复习的每一个步骤,即使会有懈怠期,也最终能稳步走过这场持久战。最后,祝所有考研学子,都能成功进入心仪的院校。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第三篇:2013年人民大学新闻传播专硕考研经验
奋斗两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此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希望可以温暖正在追梦的你。
2012年,我以应届生的身份考研,以2分之差落榜。自九月起,我开始着手准备。进入十一月,我发现时间日益紧张,而论文,日常课程又分割了本来完整的时间段,在这种情况下,我基本放弃掉了政治,甚至到上考场的时候也没有完整的看过大纲。另外,由于本人英语还可以,对英语二的特点过度轻视,这也成了最终的败因之一。
当然,最主要的失败原因是专业课二。由于过分依赖大纲,在时间紧的情况下,我只是着重记忆了大纲的内容,而且,记忆的程度并不熟练,以至于在考场上,会的题用了很长时间组织语言,而不会的题,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硬着头皮答,毫无策略。
总之,第一次的失败,给了我一些启示,与大家分享一下:
1.专业课是重中之重。理论方面,应广泛阅读,适当看一些出题人的论文,把握出题的走向。对于大纲的内容,要自己总结,烂熟于心,为此才可在考场上不暇思索的答出来,从而保证得全分,并为一些活题留出思考时间。
2.今年的题很活,可见,对于逻辑,思维的考察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涉读老师的论文时,除了内容本身,更应关注论述思路,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答题思路,以应对活题。
3.在实务方面,我个人也一直在摸索。第一次考的时候,我没有可以准备,居然考了将近120,可这一次,我做了一些准备,居然只有100+。当然,这与今年的压分有一定的关系。总之,我认为一些常考题型的练习,总结依然是必要的,当然,这需要花一些时间找资料,过程也是比较不爽的。报纸的选择性阅读也是一个方法。实务还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发挥应该还是很重要吧。
4.英语二是一个很“忧伤”的问题。有的水平一般的人可以考到85+,有的英语专业的优秀生,却只能考到70+。个人觉得英语二的写作应予以重视,因为它与英语一还是很不同的。图表作文有其独有的写作框架,惯用语等。这个要自己给自己写模板,我当时就自己总结了一些,要是背参考书,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5.政治,这个东西我之前未予以重视,稀里糊涂的得了60+。这次,我准备的很早,比较细读大纲,仔细的研究了肖四,得了70+。由于我当时把答题卡写串了一道题,所以不得不划掉,在犄角旮旯写下正确的题,估计是没有分了,所以能有这个分数我还是很知足的。总之,政治考好还是很拉分的,而且本身的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花在政治上的时间相对于英语来说,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第一次失败后,我还是很淡定的,找了一家央企,本想好好混下去了。可是5月份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要远离理想,远离希望,结婚生子,成为anybody but myself。这种恐惧让我觉得与其做令人艳羡令自己无趣的工作,不如趁年轻拼一次。于是,我就这样果断的辞职,租房,准备二战。在这个过程中,家人,男朋友,闺蜜给了我无私的支持,关爱,与实质性的帮助。在此,我想劝那些封闭起来二战的战友们,其实这样会徒增压力负担,适当的交流,关爱他人才会让自己快乐,减压,更好地应对未知。
从7月起,我就着手二战了,这是两条战线,一条是学业,一条是健康。
对于学业来说,这一次,我比较重视细节。政治来说,我报了一个7天的串讲班,之后每天在自己消化一些,利用脑子效率低时做些题,并且在大纲出来后,以题看大纲,重点就凸显了。冲刺之前,一本《肖四》的大题,本人认为足够了。至于选择题,倒是可多做些模拟。当然,选择高分的关键在积累,要想以模拟押题,基本不现实。我这次选择44+,应该就是积累的结果吧。
英语来说,我没有怎么准备,写作写了几个模板,阅读只做了真题。由于偶的阅读问题出在思维上,而不是阅读本身,所以最后也就不再纠结了。最后英语考了70+,分数不高,但是也还好。
专业课是我复习的重点。在理论方面来说,我精读大牛们的书,对于传播学的内容,更是看了不止3遍。在此基础上,我总结成了自己的话,每一个点都归纳了,并在冲刺时背熟了。当然,这是不够的。对于论文的总结也是必要的,除了《新闻与写作》与《国际新闻界》,大家可以去中国知网定期查看大牛的文章,这对于复试也有帮助。看论文是个技术活,一字一字的看是费时费力的,对于研究热点,论述内容,论述思路的了解才是关键。
考理论的时候,我是很自信的,因为基础内容全都总结过。至于活题,我也有处着眼分析。虽然这次压分很严重,但是,我觉得掌握了基础细节,还是不会被“压死”的。
实务方面,我总结了一些写评论的方法,思考角度。当然,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消息和标题在最后练得比较勤,这也是为考试准备的。采访等常见题型需要总结,熟练掌握,平时要多找材料练手。
二战时,健康是很重要的。说来奇怪,我认识的很多二战的朋友,包括我本身,在二战期间很容易生病,更糟糕的是,每每生病,都会很自责,焦虑,害怕难以
完成任务。就拿我来说,经历了耳鸣,颈椎劳损,感冒发烧和数次痛经的折磨。这些曾让我一度很
怨愤,恨老天不公平。其实,这主要是压力过大,缺少运动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如果想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珍重身体是十分必要的,否则自己的复习状态势必受到影响。更要命的是,许多考研学子都会变胖,用脑过度导致馋肉,大快朵颐后又要久坐,导致恶性循环。所以,考研对于女生真的是心理生理的双重考验。
说这些不是废话,它们看似不重要,却会极大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忽略了健康,必定得不偿失。
很多人问我看了哪些书,报了什么班。对于书,人大没有划定范围,传统的书单,相信各位也一定在网上找到了。我个人觉得,对于专硕来说,杨保军那本也是有必要看的,但因为2012年的新闻真实就是那本书上的内容。不用刻意纠结每一个点,它对于陈老师的《十讲》是其扩充作用的,专硕还是应以《十讲》内容为复习重点。这本书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需要细读的。对于报班,我第一次考的时候报了一个北京育明的网络班和实体班,事实证明这个以人大各专业为主打的小机构就是个骗子!骗子!!骗子!!第二年,我就没有报了。对于具体怎样看书,怎样规划复习,怎样总结知识点的细节问题,我认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很难在此用几百个字说清,即使说了,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很有针对性的。
对于英语政治的复习,相信大家也看了很多针对性强的帖子,不过,公共课只要做到不拉低分就可以过关,主要力量还应在300分的专业课上。
总之,人大的专业课试题还是很有水平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考一下就知道了。因此,相信天道酬勤是没错的,以投机心态复习,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最后,我想说,二战很苦,其中辛酸唯有经历者才有共鸣。真心希望每一个努力过的学子,特别是二战学长都能如愿以偿。[秋月落英 热心分享] 推荐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中国人民大学历年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各学院2007-2012年报考录取比率
第四篇:2018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备考经验、学习方法介绍范文
2018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备考经验、学习方法介绍
首先,简单介绍下我个人基本情况,本科为陕西某普通大学,一战中山大学,我一直相信,考研比拼的是效率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无方向的持久战,所以接下来我会分享下我在复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择校与准备
首先,研究生所在的城市可能是你今后的人脉关系网或未来就业地,尽可能选择一个各方面较心仪的地方;其次,985、211院校应优先考虑,尽量选择国内知名大学,对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最后,强势学科意味着该校在该领域业界学界都有充足的优势资源,这对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有利环境。
中大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每年考题的内容都有一定形式的变动。比如前几年对于新闻学、传播学、财经新闻基础知识都有所涉及,而我今年却只涉及极少量的传播学的内容。因此准备新闻的考试,切忌死记硬背。要根据院校出题思路,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这样不管考什么内容,你都可以比较从容的应对!
备考初期,我主要是跟着新祥旭的辅导老师学习,因为感觉自己的实务很差劲,所以当初就找了专业课一对一的辅导,至于为什么是新祥旭,因为他们那边是一对一的辅导,也就是说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辅导模式。我有一个学长当时考研也报了辅导班,不过他那个班是大班,一个老师带几十个。他跟我说他们的老师教学模式只是针对大部分的同学,学长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老师上课的内容很多说一边他就懂了,但是老师为了照顾别人就说了很多遍,他感觉时间就没有好好利用,浪费了很多。所以当时就被新祥旭考研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吸引了,老师可以根据我的情况给我安排课时,制定计划。有些内容一点就通,就不用浪费时间,可以将课时分配到其他内容部分。并且新祥旭考研一对一的辅导模式,老师可以更清楚我的情况,也可以更好的辅导我学习,我也可以更好的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不懂的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跟着新祥旭的老师学了很久的实务,最后考场上写答案一点都不慌。
由于中山大学不设定参考书目,所以我都是按照老师的书单来学的。像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和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等基本的必看书籍之外,老师给我推荐了张志安的《中国新闻业观察报告2017》,这本书主要是对中大的研究方向和对新闻业的关注焦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有助于梳理重点的过程。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注重考核新闻实务操作的意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公益传播领域的知识和实践,具体包括:
1、通识类:新闻采访的原则、方式、策略,新闻文体类型、特点及变化,新闻写作原理及技巧,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原理及技巧等。
2、专业类(学生可在如下三个门]类中选择一一个来回答): A、财经新闻的特点与报道策略,财经新闻领域中的深度报道与融合报道策略与实施;B、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视觉理论及其在新媒体信息设计中的应用。C、大数据传播的相关理论与与方法,包括统计、量化研究方法等原理和操作。
而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则是以中外新闻传播理论为主,注重考核理论基础及其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新闻学:新闻本源及特点,新闻、信息与宣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新闻事业与传媒体制,新闻伦理,新闻专业主义等;传播学: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研究的学派(包括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接收分析,技术决定论等),视觉传播及相关原理,近现代传播史,传播与民主,传播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等。社会科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运用。
关于热点的整理,要注意两点:首先,整理要有逻辑顺序。比如贾跃亭事件就可以按照时间线梳理、关联方梳理、股权结构梳理进行分析,或者更为直接的话可以按照万能的“现状-发生原因-产生影响-如何解决”的思路整理;其次,整理的时候可以注意对新闻进行逆向工程。逆向工程这个概念来自财经新闻一位学长的经典贴,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对我帮助很大。在进行报道策划或者采访提纲写作的时候都很重要,可以让你对财经新闻的组成要素有更深的了解。
在中期的时候,就需要开始进行一些实务练习了,最好不要拖到最后练习,我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坚持练习的,写完之后会给老师批改,然后他会给我讲解写作的问题和注意的问题,我们每周会有一天进行专门的讨论,对这周或这个月的新闻热点进行一个汇总然后交流意见看法,在这种碰撞中,我的思路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老师提出的独特的视角也让我在练习实务里有了很大提升,他说要写出新意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跟着新祥旭老师学习,真的受益良多,感恩!
关于笔记的整理,可以买上一到两本往届笔记,要注意挑选,最好不要选手写笔记,除非字写的十分工整,别人的字迹你不适应,反而会减弱复习效果。重要的科目自己做笔记,其他的可以购买的笔记做辅助,因为我是报了班,老师直接把新闻史和新闻伦理、传播学史笔记给我用了,内容非常详细,省去了我大量的整理过程。同时,在自己整理笔记时,建议大家要有针对性,不要整本书知识点罗列式,而是挑重点,根据考纲或历年真题的方向来确定知识点。
考研很难,因为它有淘汰机制,但是它也不难,只要找准方向、坚持到最后一刻,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好的结果。克服恐惧,踏踏实实地走好复习的每一个步骤,即使会有懈怠期,也最终能稳步走过这场持久战。最后,祝所有考研学子,都能成功进入心仪的院校。
第五篇:2013级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
2013级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既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又有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其经济学整体实力在我国同类高校经济学科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享有“北有北大,南有复旦”的美誉。这也是我从大一开始就抱定的考研目标。
本人2013年考复旦金融学硕,初试总分403(英语77,政治75,数学149,专业课102)。都不是很高的分数,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写这篇文章有三个目的:(1)向一直支持着一批批考研学子的博志复旦考研网表示感谢(2)这次没考好准备二战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互取所长。(3)给明年考的学弟学妹借鉴,让他们少走弯。
文笔不好,喜欢简洁,若有地方没说清楚,望各位见谅。考前需要了解的
一、为什么考复旦金融学硕?
在奋斗之前,各位必须知道是为了什么在奋斗。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喜好,有人为了挣钱,有人为了装。我可以向大家说说我的想法。我比较上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过上好生活。阴差阳错来了上海读金融,了解到金融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润滑剂+发动机般的作用,尤其是感到信用这么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竟能作为现代金融的基础,觉得很神奇。我喜欢金融学,也喜欢复旦(虽然说不上为什么,从小就对这学校有好感),但这不全是我考复旦的原因,具体来说,原因如下:
1、感觉本科学的金融知识太皮毛了,不足一斑,希望通过读研了解更多金融知识。
2、复旦金融有实力,名声响,让我觉得自己在其中能学到东西。原因不复杂,但也没字面那么简单。
接下来谈谈为何学硕而非专硕:希望毕业后从高处开始职业生涯,因此基础很重要,选学硕可以让我在金融方面的研究能力相对更强。
二、自身情况
要先分析出自己有几分水平。
广州人,本科上海211,金融专业,GPA 3.58/4。
英语基础较好,四六级6+。数学底子不差,但很不稳定,主要是粗心。本科高数上92,高数下71,线代94,概率76还是75忘了。专业课,本科专业必修课绩点3.85。政治木基础。考前我就觉得自己是有实力的,尽管数学成绩波动很大。
三、动力来源
不少学弟学妹问我学习动力来自哪里,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要弄清楚自己能使多大力。
之前谈过选复旦金融的原因,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来自内心,兴趣+上进
最重要的是内因,但外因也很有用,尤其是在有时内因不起作用的时候,要主动用外因刺激自己。
四、小结 思考了许多,了解了自己的水平以及想法,分析出自身缺陷与优势。尽管知道对手很强大,但我从大三下学期一开学就迅速进入状态了。我给自己订了个目标,说出来不怕贻笑大方:英语和政治75,数学150,专业课120,总分420。学习心得
一、英语
1、推荐资料 新东方单词书,新东方完型(作用不大,没怎么用过),新东方王江涛的作文(我买的时候已经脱销了,后来买了个无比屌丝的作文书,不记得叫什么了)。
2、备考过程
之前提到我英语比较好,所以在英语上相对数学和专业课所花的时间并不多。整个备考阶段,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也就两个小时多一点吧,一般不超过3小时。
前期背单词,五六遍吧,大概花了两个月。我是这样的,迅速背完一遍,然后不断重复。每次都把不会的单词再抄一遍,越抄越少。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背单词是个枯燥的过程,但一定要背扎实,尽量记住每个单词所有的意思。在那之后就再也没碰过单词了。每天两篇阅读持续到了八月左右,实在忍不住想做真题了,于是尝试了一下,杯具了,后来老实继续做150上。到了大四上开学,貌似这时候150篇的下出来了,我又买了新题型和完型,开始在英语上加码了。每天两三四篇阅读(看心情)+一篇新题型+一篇完型真题的样子。这阶段倍受打击,感觉英语一点都不稳,但也没想出什么好方法提高做题精度。然后就去论坛英语版块搜了好多经验贴来看,发现不少人都说做阅读时,正确的选项都是对原文的改写,只要能识别这句改写的话就能十拿九稳了。我按照这个思路来做题,似乎是悟出了点东西,正确率有所提高。然而新题型一直是个老大难,选句子的题目还算温柔,排序题就太不慈祥了,动辄就是三四个的错,有时会全错。对于这个问题,知道临考前我都没找到好方法可以解决,当时就只求不出排序题。这样持续到10月中旬,把150篇下做完一遍后,我就开始做真题了,但是效果仍然不好,每套真题阅读都要错5道左右,心里很忐忑。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按照张剑的真题解析来反复研究题目的规律,比如会在哪些方面出题,应该如何分析题目,如何根据原文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东西看多了以后自然就会有所领悟。真题做了一半以后我又把150篇下给做了一遍,这次感觉顺手了许多。再后来又把剩下的真题做了,虽然正确率上仍没明显的进步,但感觉已经比做之前那一半时好了很多。
到12月我开始看作文和翻译了。由于自信写作能力不差,因此没有背过模板,只是在考前有了个大致的谋篇布局的思路,到考场上再自由发挥。翻译我也没单独买书来练过,只做了几套真题的翻译,感觉翻译很难,不过张剑那本真题解析讲得很详细,做了几套就感觉有明显的进步,因此也没多操心。但从结果来看,貌似我的写作和翻译栽了大跟头,或许就是轻视它们的下场吧。
12月末我买了套新东方的模拟题,感觉和真题风格挺接近的,而且比真题稍微简单点,可以增强信心。
3、小结
英语一虽然很难,但只要用心体会历年真题及解析,会发现一些规律。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对症下药。阅读是重中之重,在考前做阅读正确率波动大不要紧,因为模拟题始终不如真题那么明确。最后,真题解析是最重要的,个人认为千万别在复习前期就做它,不然会浪费珍贵的资源。
二、数学
1、推荐资料
高数同济六版,线代同济版,概率浙大版,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不难),李永乐复习全书(略难),660题(较难),400题(非常难,但可以开拓思路),冲刺135(也挺难的),历年真题(太简单了),模拟6+2,合工大最后五套题(很难)
2、备考过程
对于数学我想自己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但各人情况不同,我的经验也仅供参考。
从2月下旬开始看教材,按照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然后随便挑一些课后习题来做。本来打算一个月看一本,四个月看完,没想到一个礼拜不到就能看一本,第二遍更快。结果两个月就看了四遍。我认为数学这门课基础很重要,当时我对四本教材的掌握达到了能证明书上几乎所有给出了证明的定理的程度,在我印象中当时也就泰勒级数那儿有点不会证的。课后习题也做了两遍,自己动脑筋解决,有个别题实在不会只好看答案。这段时间大概每天5~6个小时的数学。教材上各种定义定理都非常重要,各种概念一定要记清楚,像无穷大与无界这种概念的区别也要分清。有人认为前面极限的部分不重要,我却觉得非常关键,因为极限是整个微积分的基础,后面的微分和积分其实都是求极限。大概4月下旬我就开始做全书了。传说中全书比较简单,但是第一遍做全书的时候被打击的不行,不过我没灰心,仍然将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花在数学上,大概6~7个小时,例题也当习题做,而不是看答案。第一遍做完全书已经在一个半月以后了,正确率惨不忍睹。我这个人比较懒,但有件事做的很对,那就是做完一遍后将所有的错题以及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题全抄到了一个本子上(要知道,搞这么个错题本我可是经过了极其激烈的思想斗争啊,还好最终证明这个对了)。在整理完这些题后,感觉又学到了不少。我认为全书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数学三的全部考点,因此全书是数学最重要的一本。做完全书我又将教材迅速又巩固了一遍。
接下来就开始做660了。比全书还难。之前有经验贴说只要做透了660,考研时选择填空想做错都难。我看不假,660对思路、方法、计算都要求很高。在这阶段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几乎和之前持平,做完之后已经七月,期末考试了,有几天没复习考研,但期末一考完,我马上就将660的错题又给整理了一遍。暑假到来之前有个小插曲。我们学校暑期留校可以选择在新老两个校区,新校区住宿条件好,但远离市区,而且教室晚上8点半关门。我觉得即使教室关了门我也可以在寝室学习,所以留在新校区了,与我一起留下来的,只有两个同学。后来我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一是教室关门我回到寝室就不想学了,每晚都是实况走起或者看电影;二是我们三个根本形成不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因此白天的学习效率也不高。但我也不知为什么,在暑假中明明可以搬到老校区,却始终没搬。这就使得我整个暑假每天学习时间仅有10小时左右。
对于数学,我在暑假中主要干了两件事,就是把全书和660又做了一遍,由于之前整理过错题,这次感觉轻松很多了,大部分题目已经可以迎刃而解,只有极少部分仍不会做。我又把这些不会做的整理了一遍。
9月份开学,我们从新校区搬到了老校区,我去考研教室找了个座位,坐在讲台上(没办法,没别的空位了)。在这之后,我基本上每天只花三个小时左右在数学上了。一开学我就开始尝试真题了,做了一套,70多分钟做完,130+。虽然答题步骤没写详细,但小试牛刀也给我带来极大的自信啊,我认为自己已经有90分钟完整搞定一套试卷的能力了。不过后来又做了两套,一套做了120分钟只有120+,另一套情况好一点。但是我感觉这些题自己都会做,只是不够仔细。我之前提到过本科期间数学成绩波动很大,是同样的道理。我有些心虚了,仔细这东西从小学开始就困扰着我了,一直没找到良方解决。那时我认为自己的知识点已经掌握的很牢固了,于是将重心放在了提高做题精度上。我停止了做真题,转而做很难的400题。400题的难度超大,但每道题走综合了很多知识点,可以很好的评估对知识点的掌控能力,而且对计算的要求也非常高,正好可以锻炼仔细程度。我每天计时三小时做一套,400题上共有5套题,我没有一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而且得分平均下来只有120不到吧。但我没因此沮丧,因为毕竟比真题难太多。在这之后我开始做135。为了提高做题精度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做对一道题就记一笔,看看能连续做对多少道,这样做可以让我在看到题时醒自己要仔细,并且使我养成了做完一道题就立即检查的习惯。一开始顶多只能连对7、8道,后来能连对23道时我就很有信心了,因为考研试卷也只有23道题。再后来我就能连对30+了,最多的一次是50+。练到这里,我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大家也可以参考这个方法,虽然不一定科学,但对我很有效。接下来就是400题下,感觉比上册更简单一些,基本上都能在3小时内做完,并且分数不低,主要是因为这是我做题的精度以及上了一个台阶了。然后我又把6+2模拟题和真题都做了,这时候得分都能在140以上了,真题还有两套90分钟拿到满分。至此我觉得数学没问题了。临考前又把错题本上的题目又全做了两遍,然后合工大最后五套题感觉很轻松了(虽然客观讲它还是挺难的)。当时就觉得所有科目中就数学最有把握了。
3、考场上
在考前我养成了做完一道题就立即检查的习惯,但到了考场上又是另一番景象。记得当时我拿到卷子感觉做题颇顺,于是稀里哗啦向前冲,放弃了平时做完就检查的做题策略。倒是在90分钟便准时完成了。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抬头一看大家都在埋头苦干,心里乐了一下,在监考老师的注视下淡定地吃了个士力架,然后开始检查。看着看着发现一道选择题貌似做错了,经过仔细检查后改了答案,这时小庆幸了一下,还好查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发现一道填空题貌似又错了,我又把答案改了。但此时心里有些慌了,寻思着是否还有其他错误。到了大题,又发现一处算错,更慌了。我把这道题又做了五遍才确定之前确实错了。不过改答案之后我一定非常忐忑,怪自己不该改变做题策略,更不该浪费将近十分钟的时间吃士力架。那时心里很乱,一直担心还有没检查出的错误。我又把整张试卷迅速检查了两遍,没有再找出问题,但一直到交卷之后我都很担心。
考试结果表明,我这次侥幸人品大爆发了,但我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在此我提醒各位一定不要在考场上改变做题策略,在检查出错误的时候也要保持冷静。
4、小结
我认为真题中没有难题,最终大家的分数差别在于仔细程度,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练习自己做题的精度。另外,速度也很关键,像我这样能用一半时间做完整套卷子的话就能有很多时间检查,我认为我能检查出并改正错误也是与做题的速度有关的。
三、政治
1、推荐资料
大纲解析(红宝书,两遍),风中jingcao(反复看),肖1000(只做了选择题),肖八(仅选择),肖四(做选择背大题),20天20题(赤裸裸的背)
2、备考过程
我是在红宝书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大概是九月中下旬吧。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时把红宝书看了一遍,发现什么都没记住。然后就开始看风中劲草,发现这东西相当有用,因为红宝书内容太多,而风中劲草是红宝书里的核心内容。看完之后就对整个政治的框架了解了个大概。之后就是无聊的反复翻看这两本书的过程,并且坚持做肖1000,后来肖八。其实政治还是很花时间的,我一直保持每天三小时左右。最后就20天就开始被20天20题和肖四了,甚无聊,但非常必要。最后肖四压中了一道原题,据说12年压中了三道。
3、小结
政治没什么技巧,无非是熟读和背诵,但也有关键之处。政治的分数高低差距主要靠多项选择来拉开,而多选只能靠对知识点的记忆来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风中劲草上的核心考点非常熟悉。仅此还不够,对于风中劲草上没有但红宝书上有的东西也要眼熟才行。我虽然只看了两遍红宝书,但看得非常仔细,尤其是第二遍的时候,所以最后分数才会不低。
四、专业课
1、推荐资料
指定教材,xiangGao复习指南(个人感觉挺有用的),金圣才宏微政经(我没用过,但我考119分的同学觉得很好),其他没有了呵呵
2、我的经历只能做反面教材
科班出身,专业课102,在复试的28人中仅并列第21,想起来都不好意思。懒,不做笔记,几乎不做题,光看书,觉得自己专业课基础好(之前提到专业必修GPA3.85),所以认为把书看个两三遍就够了。图样图森破了。就像复试那天我给很多学弟学妹讲的那样,复旦801考试时间非常紧,基本上是没有时间思考的,这就要求我们看到题就要上手。如何才能做到?要想这样就必须非常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还要能迅速地将答题要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写字速度快最好,但更关键的是要在脑海中将知识形成体系,这样才能尽快的将课本上的理论一条一条地答出来,而不是像我那样杂乱无章地往上扯,交卷后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后来我认为,要想将知识形成体系,做笔记是非常必要的。大家不要认为能看懂教材就行,真正要你复述出知识点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就栽在这上边。记笔记可以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也有助于将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平时对一个知识点多发散,想想相关内容也很关键,因为到了考场上若思路受限,也可以将相关内容往上扯。
另外专业课一定要尽量把试卷写满,据说有人只写了7页,得了50多分。Tips:
1、个人认为最好别独来独往,备考期间多与朋友交流,一是可以获得信息,二可以缓解压力。
2、我建议大家找个考研教室固定座位自习,考研教室的气氛对学习很有帮助。我当时所在的教室一共有20个左右的考研人,我认识的9个人都进复试了,现在8个都基本上可以说是进了,另外一个还没复试。这9个人1清华1交大4复旦2财大1同济,我很感谢这些人给我的帮助。
3、合理运用考研论坛。我备考期间天天逛,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来自论坛,各种经验贴异常重要,我看了好几遍。
4、去年这时候我和大家一样,都在膜拜考上的大神,但现在我自己考上了,却从未觉得自己是大神。所以大家只要掌握方法,努力学习,也许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就行了,我认为考上的人并不该被神化。
5、考复旦金融要有超人的毅力。我在备考的300多天里一整天的日子也许只有个位数,并且从未连续两天不学习。
6、个人建议若没有谈恋爱,在备考期间就别打算谈了,不过如果本来就有恋人的,我希望别仅仅因为要考研就分手。我个人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就一直兼顾着感情,感情意味着责任,不是儿戏,不能过于自私。
7、要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分析透彻,并且不能在自己自认为的优势上过度自信,希望大家别重蹈我专业课的覆辙。
8、关于报班。我只是在最后报了个政治冲刺班,结果完全没用。个人建议基础还行的,公共课没必要报班。当然,专业课方面我没有发言权。
9、最后求那些知道我手机的人们,很抱歉,希望别给我发短信了,我木有钱回复大家了。你们可以给我扣扣留言,我会尽量解答大家的问题。
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人,我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