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5篇)

时间:2019-05-15 04:5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舟山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舟山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第一篇:舟山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舟山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十五”期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主攻临港产业,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海岛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8倍,其中200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3.8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4倍。

在此五年中,全市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配套,因地制宜,滚动推进”的投资原则,突出“一桥二区三岛四网”建设,以大陆连岛工程为龙头,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构筑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实现了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的部署,坚持“大岛建、小岛迁、陆岛连”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建设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大陆连岛工程和临城新区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环保和生态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临港产业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宗货物加工、石油化工、海运业和港口物流业,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

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年均增长15%,五年投资规模达到120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03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5%。围绕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力争通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临港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社会事业。

(一)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四大基础网络为支撑,以防灾抗灾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设施体系为保障的布局合理、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基本框架,整体联动,提高共享,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我市投资、发展和人居环境。

(二)产业项目建设目标。

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化工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强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和基础配套,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船舶、水产品精深加工、石油化工、大宗物资加工为重点的临港工业。争取到“十一五”末,使舟山成为国内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国内知名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华东沿海重要的大宗货物集散加工基地。

三、“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一)选择原则。

一是规划先导,体现以规划带项目的要求。重点选择已列入市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发展规

划及建设规划的项目。

二是重点突出,体现产业带动力强的要求。选择对全市重大战略实施具有明显带动和促进作用、在所处领域和行业发展中地位重要且投资规模大的主要项目。

三是前期到位,体现建设条件相对成熟的要求。根据资源要求保障强度、政策支持力度和前期工作深度,把握好建设时机和时序,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二)总体安排。

按照上述项目选择原则,确定“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183项,总投资约1945亿元,其中“十一五”计划投资约903亿元。重大建设项目推进层次分为“实施项目”和“预备项目”两大类。其中实施类项目127项,总投资约1230亿元,“十一五”计划投资约903亿元。预备类项目56项,总投资约715亿元。预备项目在前期工作达到相应深度后,可列入年度重大项目计划。实施类项目分为渔农水利、能源、交通及港口、信息化、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社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八类。其中渔农水利项目12项,总投资179.69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108.32亿元;能源项目15项,总投资237.74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17

3.36亿元;交通及港口项目26项,总投资391.86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247.76亿元;信息化项目2项,总投资7.25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7.24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项目16项,总投资59.55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51.46亿元;社会发展项目16项,总投资79.66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56.7亿元;旅游项目17项,总投资91.28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81.85亿元;产业发展项目23项,总投资182.94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176.59亿元。

(三)重点投向和主要项目。

1.农林水利。

继续坚持“舟山发展水为先”的发展战略,狠抓以大陆引水和海水淡化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构建海岛供水安全体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主要拟建项目有大陆引水二期工程以及马目黄金湾调蓄水库、岛北输水工程、一批海水淡化工程等以及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水库保安工程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加大重大围垦、促淤工程投入力度,继续做好重要海塘加固及配套闸门工程建设。加快渔港建设,抓好舟山中心渔港、沈家门渔港、西码头渔港等一批重要渔港的建设;继续抓好舟山大洋性远洋渔业项目,着重发展超低温金枪鱼钓船。

2.能源。

坚持以本岛建设电厂为基础、以大陆联网为依托的原则,通过新扩建机组及与之相配套的大陆联网工程,提高供电能力,满足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同时完善变配电系统,保证供电质量。拟建项目有舟山发电厂扩建项目、衢山风力发电项目、220KV舟山-大陆输变电工程、舟山电网改造等。并积极争取实施六横电厂。

积极推进岙山国家原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舟山煤炭中转基地和金润石化、万向岙山成品油、浙江国贸外螺头油库、建桥西蟹峙油库、洋山申港国际储运库、兴中岙山等一批能源储运中转项目。

3.交通、港口。

以舟山本岛为中心,连接大陆和主要经济大岛,建设以连岛工程、车客渡与大陆高速公

路和国、省道相衔接的公路交通主骨架,加快发展各主要经济大岛的岛际及岛内交通,有条件的海岛建设联岛工程和半岛工程,积极、稳妥地发展岛间海上与空中快速交通航线,最终建立起综合、立体、多层次的陆岛交通运输体系。主要拟建项目有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二期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六横至穿山疏港公路、岱山大桥一期、舟山本岛北部疏港公路、舟山本岛环岛公路、岱山岛环岛公路、嵊泗泗礁岛环岛公路、临螺公路、长峙至岙山公路以及全市农村公路等。

港口码头方面要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重点加快开发舟山本岛北部和老塘山、金塘岛、六横岛、岱山本岛、大衢岛等深水岸线,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公用泊位和业主码头。主要拟建项目有甬舟金塘集装箱码头、金塘小李岙集装箱码头、老塘山扩建工程、马岙液体化工品码头和六横煤电一体化配套码头、马迹山矿石中转二期、凉潭岛矿砂中转、虾峙门外航道疏浚整治、马岙港区公共航道整治工程和一批公用码头等。

4.信息化。

以建设“数字舟山”为目标,加快扩大宽带数据网的覆盖面,加快推进电视、电信和计算机三网的融合,逐步建成城市高效、先进、稳定、安全的数字化平台。主要拟建项目有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和全市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机顶盒工程等。

5.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

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打造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洋文化名城为目标,统筹城乡建设,使海岛人居环境有较大提高。重点是通过城市道路建设、海岛景观带建设、文化体育事业各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平安舟山”。

城市道路方面:超前规划建设城市道路主骨架,进一步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积极发展快速公共交通,使城市道路与全市交通网络相匹配。主要拟建项目有新城区市政路网建设、定海城区道路改造、盐仓片道路建设、鲁家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东港隧道复线工程等。

生态环境方面:结合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面改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海上花园城市品位,整治村容村貌。主要拟建项目有临城污水处理厂、金塘镇污水处理中心、普陀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普陀海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岱山本岛污水处理工程、衢山岛污水处理工程、团鸡山垃圾扩容工程等。

6.社会发展。

营造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断繁荣海洋文体事业。主要拟建项目有市体育健身中心、定海体育健身中心、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

加快推进科技教育设施现代化,主要建设舟山中学新城校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工程、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等设施。

优化调整医院、卫生等设施布局,推进市临城新区综合医院二期和普陀人民医院城北分院、舟山市孤残老人托管中心等项目建设。

7.旅游。

充分发挥普陀山龙头作用,建设集礼佛朝拜、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务会

展于一体的国际性亚热带群岛型海洋旅游基地。整合以十大旅游区为依托的旅游资源,实施特色加品牌的旅游开发战略,建设精品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重点打造礼佛养生、滨海休闲、海鲜美食三大品牌,大力发展沙雕、邮轮、游艇、海钓、海景房产、休闲渔业、港桥旅游、特色小岛开发等长时段、多消费旅游产品。主要建设项目有:临城新区绿城大酒店、临城新区财富大酒店、东港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五星级酒店、花园大酒店、朱家尖东沙五星级酒店、洋山洋城国际大酒店、舟山海洋旅游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古城要塞旅游项目、六横岛旅游开发项目、桃花岛旅游开发项目、朱家尖旅游开发项目、朱家尖情人岛游艇俱乐部、岱山县山外山整体开发、岱山旅游整体开发项目、嵊泗徐公岛旅游开发项目、泗礁岛旅游开发项目等。

8.产业发展。

切实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发挥我市区位和深水岸线的战略优势,坚持陆岛有别、错位发展、陆岛互动、优势互补,进一步强化“3×3”产业发展思路,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发展以石化、船舶、大宗物资加工为重点的临港大工业项目,促进临港工业做大做强,形成舟山工业核心增长极和特色竞争力。主要建设项目有:浙江和邦化学有限公司芳烃项目、天禄8万吨丙烯工程项目、舟山浙海油污水综合处理有限公司油污水处理与废油净化扩建工程、浙江舟山奔腾建材制品有限公司基地工程项目、浙江正和修造有限公司册子小马柱修造船基地、中远船务集团舟山分公司六横修造船基地项目、万邦永跃船舶扩建工程、岱山长涂仙草潭船舶修造项目、常石集团8万吨级大型造船项目、浙江德佰公司海洋食品加工项目、中奥六横储运项目、泰莱水产品保税库及物流基地项目、帅马工业城项目、浙江东邦修造船人限公司修造船项目、长白岛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制造项目、舟山英博啤酒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定海盘峙船厂扩建工程、浙江德兴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船舶修造项目、洋山大贴饼修造船基地、建龙集团蚂蚁修造船项目、浙江华远化工、龙山船厂20万吨级船坞扩建工程、江南山大型船舶修造船基地项目等。积极争取大型炼油厂项目早日落户舟山。

四、对策措施

(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

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相衔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高起点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理清思路,明确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导向,确定重大项目,并据此编制项目库。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相协调,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共享,提高产业项目的科技含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运筹资金,确保建设。

坚持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主要包括财政直接投入和土地出让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包括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国内商业贷款、发行地方性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和企业债券等。三是吸纳民间资金。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领域。四是加大市外引资力度。包括利用我市丰富的滩涂资源实施围垦土地成片开发引资,无人岛开发引资和重大项目引资等,引进市内外、国内外投资资金。

(三)扩大开放,外向带动。

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开放格局,重点是争取建立出口加工区、对外贸易区、整岛批租等开放政策,力争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的格局。狠抓招商引资,集中力量主攻国际财团、国外大企业投资港口、船舶、临港重化工、大宗货物加工等重点领域,借助外力发展投资大、规模大、影响大的重大项目,加快构筑舟山海洋大产业的格局。积极推进“大通关”工作,实施多项便捷措施,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四)加强领导,创新体制。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形成配合密切、协调一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改革投融资体制,全面实施企业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向内外资、民资全方位开放产业及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实行适度的财税倾斜政策,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逐步取消各类地方行政性收费。优化土地使用机制,以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为导向,实行差别化地价,地价标准应根据土地区块、产业用途、项目效益和使用年限不同分别确定。推进产业管理体制创新,把工作重点转到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政策实施、技术标准贯彻、经济信息传导上来,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服务环境。

第二篇:金华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金华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本规划根据《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今后5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实施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加快培育浙中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圈,使之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极核,是省委、省政府既定战略。市委、市政府根据全省统一规划,确定我市“十一五”时期要按照“聚合主轴线、依托两市场、构筑四沿带、培育多集群、营造生态网”的发展策略,走“规划共绘、产业共树、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发展道路,实现“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目标。实现以上战略决策,需要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支撑城市群框架,优化城市群发展环境。

(二)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制造业方面提出了“四大产业带”、“八大产业集群”、“十二个重点开发区(园区)”产业开发体系,在服务业方面提出了重点培育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会展业、科教服务业等十大产业,在农业产业方面提出了重点培育优质粮油、奶牛乳品、生猪和肉制品、花卉苗木、水果蔬菜、中药材和食用菌、名优茶叶等七大农业产业。构筑产业发

展平台,优化产业开发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升级,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乡村康庄工程、中心镇和中心村培育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万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百

库保安工程、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等。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一批重大项目支撑。

(四)建设文化大市、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机遇。我市已经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卫生强市、文化强市、体育强市”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有大批相关项目予以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体系、公共保障体系以及推进生态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必须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同时,我市“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建设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收紧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将对重大项目建设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二是我市经济总体实力仍然不强,政府性投资造成的财政压力较大,重大建设项目融资工作面临不少困难;三是浙中城市群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有的重大项目建设障碍较多;四是投资体制改革还需深化,政府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投资领域有待进一

步开放,投资监管、重大项目的后评价制度还有待完善。

二、“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目标,突出工业强市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文化大市建设,以重大项目一体化规划、现代化提升、系统化布局、高效化管理为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提高重大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网络效应、全局效果和政府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

基础。

(二)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着眼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结合浙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适度超前建设,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和地域特色,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

2.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既要抓住机遇、尽力而为、乘势而上,着眼城市框架拓展,全方位推进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立足功能培育,重点建设影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农业、能源、交通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项目;也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完善城

乡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坚持统筹兼顾、完善配套的原则。按照基础设施系统化的规律,从网络化的全新视角统筹考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和布局,打破行业、区域界线,推进各县(市、区)、各行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合理安

排好各重大项目的建设时序。

4.坚持集约发展、优化结构的原则。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考虑土地、能源等稀缺资源的承载能力,既要满足当前发展的合理需要,又要保持资源的总量动态平衡,积极探索集约用地、高效用能的新机制。

5.坚持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重大项目规划要根据土地供给能力、资金筹措强度、政策支持力度和

前期工作深度等,把握好建设标准和规格、建设时机和次序,做到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三)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投资预期年均增长10%。全市预安排农林水、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共326项,总投资1784.93亿元,按建设的可能性分为实

施项目、争取实施项目和预备探讨项目3类。

1.“十一五”实施项目共278项,总投资1485.48亿元,五年计划投资1268.38亿元。其中农林水项目21项,总投资115.96亿元,五年计划完成投资75.64亿元;交通项目32项,总投资259.55亿元,五年计划完成投资230.90亿元;能源项目7项,总投资147.41亿元,五年计划完成投资87.41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82项,总投资327.87亿元,五年计划完成投资295.84亿元;社会发展项目106项,总投资351.79亿元,五年计划完成投资336.39亿元;制造业项目30项,总投资282.90亿元,五年计划完成投资24

9.20亿元。

2.“十一五”争取实施项目29项,五年计划争取投资160.95亿元。

3.“十一五”预备探讨项目19项,预排五年计划投资138.50亿元。

三、“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完善浙中城市群城际通道、疏港通道、出省通道布局。加快构筑连接长三角经济区、温台沿海和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腹地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对外交通快速化、区域交通便捷化、城乡交通连通化。续建、新建诸永、台金、临金、东永、杭金衢支线(金华绕城高速)5条高速公路,加快县际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建设,规划构筑浙中城市群“八高八快十二联”的公路网主骨架。加快中心镇的对外联系道路建设,实现县际之间一级公路以上连通,中心镇达到二级以上公路连通,一般建制镇实现三级以上公路连通。完成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推进金温铁路提速扩能改造,启动金千黄铁路改造建设前期工作。整治兰溪江、金华江等内河航道,提高通航能力。开展金华机场迁建的前期工作,完成义乌民航站区扩建工程。

(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心城市承载能力。新建与改造一批城市道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加大供水、节水、供气设施投入,适度推进旧城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到2010年,金华市区及四个县级市的城区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人均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12标台,人均道路面积18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

4平方米。

(三)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初步建成高标准农田设施保障体系,基本农田旱涝保收率达到80%以上;完成100万农民培训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到75%以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品牌森林产品及其加工基地,培育一批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林产品购销组织和购销大户。建立和完善开发合理、利用高效、配置优化、保护有效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实现乡村供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继续推

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民饮用水供给和安全问题。

(四)园区开发适度超前,促进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四大产业带”、“一基地、两中心、五大产业区”和十二个重点开发区(园区)的布局,重点抓好通过国家审核设立的开发区(园区)建设,构建一批既有明确产业功能分工、又有联动开发效应的工业功能区。建成区块依照城市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区块按“九通一平”要求提前规划、超前建设,使经济开发区(园区)及工业功能区成为产业集聚和工业发展的平台。加快中心镇培育,积极建设一批中心镇工业功

能区。

(五)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建设科技强市为目标,以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以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全民科技素养为重点,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平台,重点培育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和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积极鼓励企业争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六)加强配套社会项目建设,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和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建设一批城乡文化设施,打造一批基层文化载体,保护、开发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八婺文化。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卫生医疗保障,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

四、确保顺利完成“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的对策措施

(一)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按计划开工。一要强化对重大建设项目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重大项目建设列入重要议程,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重大工程联系制度,努力形成各级政府领导亲自抓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亲自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的工作格局。二要建立项目库。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形成重大建设项目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三要加强项目规划。为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项目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之间要衔接,按照投资规划要求实施投资计划,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四要加强协调配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认真做好政策处理、项目报批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对口衔接,进行全程跟踪。电力、交通、邮电、供水等部门要优先保证重大建设项目的需要。财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环保等

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保证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开发区(园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对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要素供给保障机制,使有限资源向重大项目建设倾斜。按照“统筹安排、集约用地、确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全市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和切块指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确保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加快浙中黄土丘陵的整理、开发、利用,以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合理配置政府财政性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性资金要加强与信贷资金的衔接和引导工作,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

项目的投资建设,保证重大建设项目资金需要。

(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按照“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的思路,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投资领域,提高行业竞争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尽可能减少由行政性垄断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低效配置现象。认真贯彻实施《金华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金华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把减少政府审批项目与推进企业依法经营结合起来。对政府性投资项目,按照“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分离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实行公示制,推行代建制,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

水平。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简化程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四)加大投资监管力度,发挥项目最佳效益。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对重大建设项目要进行全过程监管。政府投资项目要完善计划管理、委托咨询评估、项目概算控制、投资绩效评价、决策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依法加强对重大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重点建设项目咨询论证、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提高重点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健全重大建设项目考核和稽察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稽察,确保政府

投资项目发挥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篇:舟山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

舟政发„2007‟1号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舟山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舟山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七年一月七日

—1—

舟山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十五”期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主攻临港产业,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海岛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8倍,其中200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3.8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4倍。

在此五年中,全市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配套,因地制宜,滚动推进”的投资原则,突出“一桥二区三岛四网”建设,以大陆连岛工程为龙头,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构筑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实现了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的部署,坚持“大岛建、小岛迁、陆岛连”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建设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大陆连岛工程和临城新区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环保和生态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临港产业为重点,—2—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宗货物加工、石油化工、海运业和港口物流业,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

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年均增长15%,五年投资规模达到120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03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5%。围绕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力争通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临港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社会事业。

(一)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四大基础网络为支撑,以防灾抗灾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设施体系为保障的布局合理、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基本框架,整体联动,提高共享,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我市投资、发展和人居环境。

(二)产业项目建设目标。

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化工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强规划布局、要素配臵和基础配套,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船舶、水产品精深加工、石油化工、大宗物资加工为重点的临港 —3—

工业。争取到“十一五”末,使舟山成为国内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国内知名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华东沿海重要的大宗货物集散加工基地。

三、“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一)选择原则。

一是规划先导,体现以规划带项目的要求。重点选择已列入市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发展规划及建设规划的项目。

二是重点突出,体现产业带动力强的要求。选择对全市重大战略实施具有明显带动和促进作用、在所处领域和行业发展中地位重要且投资规模大的主要项目。

三是前期到位,体现建设条件相对成熟的要求。根据资源要求保障强度、政策支持力度和前期工作深度,把握好建设时机和时序,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二)总体安排。

按照上述项目选择原则,确定“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183项,总投资约1945亿元,其中“十一五”计划投资约903亿元。重大建设项目推进层次分为“实施项目”和“预备项目”两大类。其中实施类项目127项,总投资约1230亿元,“十一五”计划投资约903亿元。预备类项目56项,总投资约715亿元。预备项目在前期工作达到相应深度后,可列入重大项目计划。

—4—

实施类项目分为渔农水利、能源、交通及港口、信息化、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社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八类。其中渔农水利项目12项,总投资179.69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108.32亿元;能源项目15项,总投资237.74亿元, “十一五”计划完成173.36亿元;交通及港口项目26项,总投资391.86亿元, “十一五”计划完成247.76亿元;信息化项目2项,总投资7.25亿元, “十一五”计划完成7.24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项目16项,总投资59.55亿元, “十一五”计划完成51.46亿元;社会发展项目16项, 总投资79.66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56.7亿元;旅游项目17项,总投资91.28亿元, “十一五”计划完成81.85亿元;产业发展项目23项,总投资182.94亿元, “十一五”计划完成176.59亿元。

(三)重点投向和主要项目。1.农林水利。

继续坚持“舟山发展水为先”的发展战略,狠抓以大陆引水和海水淡化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构建海岛供水安全体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主要拟建项目有大陆引水二期工程以及马目黄金湾调蓄水库、岛北输水工程、一批海水淡化工程等以及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水库保安工程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加大重大围垦、促淤工程投入力度,继续做好重要海塘加固及配套闸门工程建设。

—5—

加快渔港建设,抓好舟山中心渔港、沈家门渔港、西码头渔港等一批重要渔港的建设;继续抓好舟山大洋性远洋渔业项目,着重发展超低温金枪鱼钓船。

2.能源。

坚持以本岛建设电厂为基础、以大陆联网为依托的原则,通过新扩建机组及与之相配套的大陆联网工程,提高供电能力,满足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同时完善变配电系统,保证供电质量。拟建项目有舟山发电厂扩建项目、衢山风力发电项目、220KV舟山—大陆输变电工程、舟山电网改造等。并积极争取实施六横电厂。

积极推进岙山国家原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舟山煤炭中转基地和金润石化、万向岙山成品油、浙江国贸外螺头油库、建桥西蟹峙油库、洋山申港国际储运库、兴中岙山等一批能源储运中转项目。

3.交通、港口。

以舟山本岛为中心,连接大陆和主要经济大岛,建设以连岛工程、车客渡与大陆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相衔接的公路交通主骨架,加快发展各主要经济大岛的岛际及岛内交通,有条件的海岛建设联岛工程和半岛工程,积极、稳妥地发展岛间海上与空中快速交通航线,最终建立起综合、立体、多层次的陆岛交通运输体系。主要拟建项目有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二期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 —6—

桥、六横至穿山疏港公路、岱山大桥一期、舟山本岛北部疏港公路、舟山本岛环岛公路、岱山岛环岛公路、嵊泗泗礁岛环岛公路、临螺公路、长峙至岙山公路以及全市农村公路等。

港口码头方面要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重点加快开发舟山本岛北部和老塘山、金塘岛、六横岛、岱山本岛、大衢岛等深水岸线,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公用泊位和业主码头。主要拟建项目有甬舟金塘集装箱码头、金塘小李岙集装箱码头、老塘山扩建工程、马岙液体化工品码头和六横煤电一体化配套码头、马迹山矿石中转二期、凉潭岛矿砂中转、虾峙门外航道疏浚整治、马岙港区公共航道整治工程和一批公用码头等。

4.信息化。

以建设“数字舟山”为目标,加快扩大宽带数据网的覆盖面,加快推进电视、电信和计算机三网的融合,逐步建成城市高效、先进、稳定、安全的数字化平台。主要拟建项目有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和全市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机顶盒工程等。

5.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

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打造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洋文化名城为目标,统筹城乡建设,使海岛人居环境有较大提高。重点是通过城市道路建设、海岛景观带建设、文化体育事业各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平安舟山”。

—7—

城市道路方面:超前规划建设城市道路主骨架,进一步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积极发展快速公共交通,使城市道路与全市交通网络相匹配。主要拟建项目有新城区市政路网建设、定海城区道路改造、盐仓片道路建设、鲁家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东港隧道复线工程等。

生态环境方面:结合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面改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海上花园城市品位,整治村容村貌。主要拟建项目有临城污水处理厂、金塘镇污水处理中心、普陀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普陀海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岱山本岛污水处理工程、衢山岛污水处理工程、团鸡山垃圾扩容工程等。

6.社会发展。

营造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断繁荣海洋文体事业。主要拟建项目有市体育健身中心、定海体育健身中心、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

加快推进科技教育设施现代化,主要建设舟山中学新城校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工程、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等设施。

优化调整医院、卫生等设施布局,推进市临城新区综合医院二期和普陀人民医院城北分院、舟山市孤残老人托管中心等项目建设。—8—

7.旅游。

充分发挥普陀山龙头作用,建设集礼佛朝拜、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国际性亚热带群岛型海洋旅游基地。整合以十大旅游区为依托的旅游资源,实施特色加品牌的旅游开发战略,建设精品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重点打造礼佛养生、滨海休闲、海鲜美食三大品牌,大力发展沙雕、邮轮、游艇、海钓、海景房产、休闲渔业、港桥旅游、特色小岛开发等长时段、多消费旅游产品。主要建设项目有:临城新区绿城大酒店、临城新区财富大酒店、东港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五星级酒店、花园大酒店、朱家尖东沙五星级酒店、洋山洋城国际大酒店、舟山海洋旅游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古城要塞旅游项目、六横岛旅游开发项目、桃花岛旅游开发项目、朱家尖旅游开发项目、朱家尖情人岛游艇俱乐部、岱山县山外山整体开发、岱山旅游整体开发项目、嵊泗徐公岛旅游开发项目、泗礁岛旅游开发项目等。

8.产业发展。

切实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发挥我市区位和深水岸线的战略优势,坚持陆岛有别、错位发展、陆岛互动、优势互补,进一步强化“3×3”产业发展思路,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发展以石化、船舶、大宗物资加工为重点的临港大工业项目,促进临港工业做大做强,形成舟山工业核心增长极和特色竞争力。主要 —9—

建设项目有:浙江和邦化学有限公司芳烃项目、天禄8万吨丙烯工程项目、舟山浙海油污水综合处理有限公司油污水处理与废油净化扩建工程、浙江舟山奔腾建材制品有限公司基地工程项目、浙江正和修造有限公司册子小马柱修造船基地、中远船务集团舟山分公司六横修造船基地项目、万邦永跃船舶扩建工程、岱山长涂仙草潭船舶修造项目、常石集团8万吨级大型造船项目、浙江德佰公司海洋食品加工项目、中奥六横储运项目、泰莱水产品保税库及物流基地项目、帅马工业城项目、浙江东邦修造船人限公司修造船项目、长白岛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制造项目、舟山英博啤酒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定海盘峙船厂扩建工程、浙江德兴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船舶修造项目、洋山大贴饼修造船基地、建龙集团蚂蚁修造船项目、浙江华远化工、龙山船厂20万吨级船坞扩建工程、江南山大型船舶修造船基地项目等。积极争取大型炼油厂项目早日落户舟山。

四、对策措施

(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

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相衔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高起点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理清思路,明确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导向,确定重大项目,并据此编制项目库。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城市发展、—10—

产业布局相协调,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共享,提高产业项目的科技含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运筹资金,确保建设。

坚持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主要包括财政直接投入和土地出让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包括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国内商业贷款、发行地方性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和企业债券等。三是吸纳民间资金。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领域。四是加大市外引资力度。包括利用我市丰富的滩涂资源实施围垦土地成片开发引资,无人岛开发引资和重大项目引资等,引进市内外、国内外投资资金。

(三)扩大开放,外向带动。

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开放格局,重点是争取建立出口加工区、对外贸易区、整岛批租等开放政策,力争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的格局。狠抓招商引资,集中力量主攻国际财团、国外大企业投资港口、船舶、临港重化工、大宗货物加工等重点领域,借助外力发展投资大、规模大、影响大的重大项目,加快构筑舟山海洋大产业的格局。积极推进“大通关”工作,实施多项便捷措施,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11—

(四)加强领导,创新体制。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形成配合密切、协调一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改革投融资体制,全面实施企业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向内外资、民资全方位开放产业及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实行适度的财税倾斜政策,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逐步取消各类地方行政性收费。优化土地使用机制,以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为导向,实行差别化地价,地价标准应根据土地区块、产业用途、项目效益和使用年限不同分别确定。推进产业管理体制创新,把工作重点转到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政策实施、技术标准贯彻、经济信息传导上来,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服务环境。

附件:《舟山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表》

—12—

主题词:计划

项目

规划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舟山警备区,市法院,市检察院,部、省属在舟单位,驻舟部队。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1月9日印发

第四篇:宁波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发布

宁波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发布

拟建沪甬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

2011-7-16上午在召开的全市推进“六个加快”重大项目融资合作大会上,市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宁波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按该规划,市政府确定“十二五”期间共将推出重大建设项目675个,总投资16541亿元。其中,“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7573亿元。

这些重大项目具体可细分为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民生保障等五大领域21个小类。其中,50亿元以上特大型项目88个,总投资9804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3429亿元。

重点一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共安排30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8276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3286亿元。

【概貌】我市将培育大宗商品交易、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业态。谋划建设液体化工、煤炭、铁矿石、钢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技术自主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市场全球化、服务网络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电子电器、精密仪器、汽车零配件、模具文具等10大产业集群。重点突破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新装备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我市还将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海洋牧场等项目。建成2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6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实施“一港两列岛五大区域”海洋牧场建设计划,牧场区建设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

汽车产业 重点实施杭州湾新区国际汽车产业城项目、吉利汽车春晓扩建项目、吉利罗佑发动机项目、敏实集团春晓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型和中级轿车及零部件的制造业基地。

船舶产业 将重点实施中船集团国际造船项目、中策大功率船用配套设备研发制造等项目,重点发展海上平台、工程船舶、船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高附加值产品,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

能源产业 将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重点实施镇海动力中心(燃气热电联产)、余姚天然气电厂二期工程等项目,争取建设大唐乌沙山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海水淡化工程,启动溪口抽水蓄能电站扩建二期、宁海茶山抽水蓄能电站及象山海岛新能源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推进集中供热,建成长丰热电迁建、久丰热电二期扩建、众茂杭州湾热电三期等项目。

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磁性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六大领域。全面建成北仑韵升综合项目、杭州湾年产10万吨新型合金复合材料项目、稀土、彩色不锈钢生产项目等。

新一代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软件产业、网络服务业、新兴电子产品制造业等三大领域,大力推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建设宁波智慧城市软件研发与技术推广基地、浙大网新慈溪智慧谷等项目。

新能源产业 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三大新能源。重点推进象山、北仑海岛风电项目以及宁波市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等。实施国电风电机组装配生产基地、慈溪年产5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线等项目。

新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数控装备、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高性能物流设备、新型仪器仪表等领域,启动建设中国南车宁波基地、宁波理工智能电网产业园等项目。

现代物流 全面推进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智慧物流标杆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物流枢纽站、镇海大宗货物海运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空港物流园区、陆港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园区。

现代金融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启动建设杭州湾金融后台基地项目。

现代商贸 加快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建设。续建财富中心(渔轮厂地块)、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港头休闲商务区等项目,新建鄞州南部商务区二期、三期、镇海新城箭湖星月商业广场等项目。

旅游休闲 重点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和海洋旅游,加快慈城古县城、荪湖文化休闲旅游区、牟山湖休闲度假区、阳光海湾建设一期、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等区块开发,推进梁祝景区工程、鸣鹤古镇保护开发等项目建设。建成宁波旅游集散中心、奉化旅游集散中心、象山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

科技与信息服务 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目标,重点推进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

现代会展 围绕宁波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总体目标,整合现有资源,启动建设宁波市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一期常年展三、四号馆。

文化产业 实施文化“1235”工程,努力培育重点文化集聚区和重点文化项目,建成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丰创意广场项目,启动实施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

重点二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数据】共安排187个项目,项目总投资4563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2029亿元。

【概貌】完善综合交通集疏运网络,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利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综合交通集疏运网络。推进梅山港区3号-5号集装箱码头、城西港区、杭甬复线一期、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宁波铁路枢纽工程、甬金铁路(宁波段)、栎社机场三期扩建、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等项目。

优化港口结构与布局。围绕梅山、大榭、穿山三个新兴港区加快专业码头建设,续建宁波—舟山穿山港区中宅煤炭码头工程项目、北仑港区五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新建镇海港区19号20号液体化工码头、镇海港区通用集散码头、梅山保税港区多用途码头。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建成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基本建成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和1号线二期工程,积极开展第二轮轨道交通规划报批等前期工作。

建成“一绕四射”铁路网。建成杭甬客运专线(宁波段)、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宁波站改建(包括东站)和宁波北站及货场搬迁工程,新建大榭、穿山港区铁路、甬金铁路(宁波段)、宁波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并实施北仑支线扩能改建工程,争取实施沪甬跨杭州湾铁路(宁波段)。

完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续建国道主干线宁波绕城公路东段项目、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工程(余夫公路至小曹娥互通段)、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

加快干线公路建设。续建沿海中线奉化段、甬临线改建工程、环象山港公路(林善岙至黄避岙)、杭甬高速公路至沿海北线余姚连接线一期工程等项目;新建明州大道横涨至郭家峙、胜山—陆埠公路等工程。

提升机场综合竞争力。扩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新建T2航站楼、增设第二平滑道、三期货运区、扩建停机坪及机场长途客运场站等其他附属设施。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优化区域电网布局,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建成浙江LNG接收站以及甬台温天然气、成品油输送管线工程(宁波段)。

优化电网结构。加快区域电网建设,优化电网区域布局,提高网供能力,新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扩建3座,推进智能电网建设,重点实施电网发、输、变、配、用各环节智能化配套建设。

加快能源储运项目建设。把宁波建成区域性成品油集散中心。新建大榭岛至镇海炼化原油输送管道复线工程。实施甬台温成品油输送管线(宁波段)工程,建设宁波LNG接收站以及配套的天然气输送管道。

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工程、郑徐水库、甬江防洪工程、鄞东南沿山干河工程、镇海泥螺山北侧围垦等项目。新建建塘江两侧、余姚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宁海双盘三山涂等围垦工程。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先行推进

杭州湾新区“三网融合”试点建设。

重点三 统筹城乡建设

【数据】共安排58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949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1661亿元。

【概貌】推进“三江六岸”综合开发,鄞奉路滨江商务区、两江北岸、东部新城门户区等重点区块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都市区南北两翼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余姚高铁新城核心区、大目湾新城等区域。加快推进卫星城培育工程和中心镇建设项目。

提升中心城区辐射服务功能。续建东部新城门户区工程、长丰滨江休闲居住区工程等,新建两江北岸区块开发项目、鄞州潘火片区项目、鄞奉路滨江商务居住区等。健全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都市区南北两翼建设。新建余姚高铁新城核心区综合开发项目、大目湾新城综合体项目等。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续建机场快速干道、北环快速路、环城南路快速路、机场快速干道杭甬高速立交工程、机场快速干道永达路连接线工程等,新建世纪大道快速路、滨江快速路及辅道工程等。重点实施环城南路西延、大庆南路北延二期、大庆北路、庙洪路—阳光路等工程。重点实施院士桥、西洪大桥及接线、邵家渡大桥及接线等新建工程。

推进卫星城培育。加大对泗门镇、观海卫镇、溪口镇、西店镇、石浦镇、集士港镇、慈城镇等七个卫星城市试点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产业集聚和居住就业等功能。

重点四 构建生态文明

【数据】共安排5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356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297亿元。

【概貌】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实施电厂脱硝、城市天然气管网等工程。加强水环境治理,建设鄞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推进城市内河整治。推进慈溪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扩建等项目。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建成宁波植物园一期。

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施宁波市电力脱硝工程等。加快天然气替代煤等高污染燃料进程,加快输送管道建设,扩大管网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宁波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

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推进宁波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宁波岩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及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项目。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推进枫林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慈溪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扩建工程等。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东部新城中央广场、宁波植物园一期等项目。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和沿海防护林提升工程,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400万亩。实施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杭州湾河口海岸湿地、象山港海岸湿地升格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东钱湖湿地公园升格为国际级湿地公园。加大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力度。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程,建立健全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重点推进宁波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慈溪市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交易中心。

重点五 保障社会民生

【数据】共安排7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396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投资299亿元。

【概貌】加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二期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宁波工程学院迁建(二期)和宁波大学扩建,实施慈溪中学迁建、第二技工学校迁建等项目。建成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等综合医院。推进宁波市奥体中心、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及东海水下考古基地等标志性文体设施建设。

做强优质多样的高中教育。实施慈溪中学迁建、鄞州中学迁建和新建普高、象山三中迁建等中学建设项目。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专业布局,重点实施宁波第二技工学校迁建、甬江职高迁建、北仑职业高中迁建、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迁建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重点实施宁波工程学院迁建工程(二期)、宁波大学扩建项目、宁波市教育科技研发中心(研究生培养平台)等。

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全面建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二期、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二期工程等项目。

合理规划和布局综合医院。全面建成宁波市第一医院扩建项目、宁波市第二医院北部院区项目、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慈林医院等。重点推进宁波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宁波市康宁医院扩建、宁海中医院及卫校迁建等项目。

推动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宁波艺术剧院(凤凰剧场)、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陈列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高标准建设宁波市奥体中心、射击中心等项目。建成春晓森林体育公园等项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社会福利中心扩建、宁波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工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特教中心)等项目建设。

记者 陈旭钦

第五篇:十一五规划

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图书馆是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全院师生提供教学、训练、科研和竞赛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资源的任务。本馆紧密配合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以读者为中心,以创办体育大学和创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一流的体育特色图书馆为目标,从长远的、宏观战略上考虑,制定本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1、馆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图书馆对内、外墙进行了翻修,正面外墙贴上了色彩明快的釉面砖,内墙也用白色乳漆重新粉刷,显得宽敞明亮;同时更换了破旧的门墙,换上了崭新的窗帘。图书馆老化的电线也全部更换,照明系统重新布设。经过一系列的翻新改造,图书馆的面貌大大改观,为读者创造了良好的借阅环境。

2、硬件设施大大改善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对图书馆现代化方面的投入。2002年底,总投资达到80万元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式动工,2003年初建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拥有60台高性能的多媒体电脑,以及投影机、视频展台、DVD机、控制中心等设备,可以为读者提供上网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服务。电子阅览室开放2年多以来,深受读者们欢迎。与此同时,图书馆升级了服务器,添置了新复印机和多台工作电脑,大大改善了图书馆的设备状况。

3、藏书建设取得巨大成果

为了迎接教育部2008年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近年来,图书馆狠抓藏书建设。据统计,2001年至今,图书馆共采购图书13万多册。其中体育类中外文图书、报刊的收藏量华南地区最多、最全,省内高校、国内体育馆校以及港澳台甚至东南亚地区都有读者前来我院查找、利用文献资源。

4、开拓文献资源采购业务

本馆执行国家政策和学院规定,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文献资源的招标工作,使文献资源的采购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使本馆文献采购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5、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图书馆在管理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坚持考勤制度,使图书馆成为全学院考勤工作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党务、行政、业务、科研方面的管理制度,编制了《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有章遁。

6、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多年来,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多方面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首先,图书馆延长了开放时间,周开放时间达到81小时,中午、周六、周日部分室(部)正常开放;其次,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网站,通过访问网站,在家中也可以检索图书馆的藏书资料,进行借书查询和图书预约、续借操作,可以向图书馆荐购图书,对图书馆的工作提交意见或建议。此外,图书馆还调整了借书权限,使读者的借书范围更广,借阅权限更大。通过购买数据库和加入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10多种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和下载服务,深受读者欢迎。

7、科研成果丰富

贯彻“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的方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图书馆员工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据统计,“十五”期间,图书馆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四项,院级科研课题30多项,编撰出版书籍数册,在各类型专业刊物发表文章120多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获奖和交流的论文达30余篇。

(二)不足与问题

1、“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的观念未完全落实。个别工作人员对读者的服务态度有时不够友好,未能切身处地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2、爱岗敬业思想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串岗、离岗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足,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

3、服务方式和范围未能完全满足读者要求。服务方式和范围还主要停留在阅览和借还书阶段,参考咨询工作虽已开展起来,深层次的服务还需继续加大、加强力度。

4、办馆条件严重不足。

(1)馆舍面积仅为3150平方米,以2004-2005学在校学生4842人计算,生均仅0.65平方米。

(2)阅览座位仅为350个,按座位数与学生之比为1:4计算,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应为1200个。

(3)电脑设备不足。电子阅览室仅有60个机位,经常出现读者排队上机现象;图书馆有近半的工作人员还没配备电脑,有些日常工作无法开展;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不足。

5、电子资源无法满足需要,没有自己的特色资源。

三、机遇和挑战

踏入新的五年,图书馆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学院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迎接2008年教育部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准备工作,为了实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测评指标达到优良标准,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在可见的将来,建筑面积20552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将拔地而起,新图书馆实行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借阅环境,更多元化的服务。此外,学院提出要在2015年创办体育大学的目标,这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当然,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学院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书馆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从管理、藏书、服务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四、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图书馆工作和各项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图书馆的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我院的教学、科研和训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大力加强藏书建设、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人员素质,扩大服务范围,为实现学院创办“广东体育大学”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院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改善办馆条件,充实馆藏资料,优化藏书结构,加强现代化建设,为我院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资源保障,为我院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创办体育大学的目标提供应有保障。

发展目标:我院图书馆在2008年之前应建设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左右的新馆,并配备先进设施;馆藏纸质文献总量将达到50万册以上(电子图书约10万册),馆藏资料满足我院各专业、各学科用书的需要;电子阅览室机位达到100个以上,公共检索机位20个以上;建立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和发布平台,建设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和体育专家数据库,提供电子图书、全文期刊和各类特色数据库的检索服务。

六、主要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学院新图书馆将于2006年5月动工兴建,新图书馆要建成校园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功能需要”、“技术领先”和“以人文本”的三项原则。“功能需要”是指能够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各种功能的要求;“技术领先”是指能够收藏和利用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满足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给读者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新馆的建筑面积将达到20552M2,阅览座位1300多个。新馆在功能设计上采用藏、借、阅、检、研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具有突出的高等院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品位与风格,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采用灵活的开放式服务模式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集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于一体的新一代图书馆。其总体设计目标和基本要求为:

1、新图书馆大楼的建设要按“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的要求,按照一流的标准去规划设计,建成校园标志性建筑。

2、新图书馆要建成学院的文献服务和信息网络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心,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研究条件,成为读者学习研究、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3、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时,既要满足藏书的需要,又要满足服务的需要,同时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还要满足网络文献信息的检索和获取、学术报告、展览宣传、读者休息等多功能的需要,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条件。

4、新图书馆建筑要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紧密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为运行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提供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的空间。满足藏、阅、借、检、研一体和空间布局灵活使用的要求。

5、新馆大楼整体设计理念是:开放式、多功能、人文化。要突出文化品味,注重智能设计,节约资源,健康环保,将新图书馆建设成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文化气息,既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使用功能,又有艺术欣赏价值,既符合图书馆建筑规范,又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管理要求,造型美观,匠心独具,与整个校园风格协调一致的图书馆。

6、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设计以人为本,处处为读者着想,力求人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提供人性化的阅读空间,努力营造求知、创新、高雅、自由的学术氛围,使之能吸引读者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满足个性化服务。

7、具备外向型高等学府学术殿堂的品味,以适应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需求。

8、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应有灵活性和发展余地,新图书馆要参考智能大厦得的综合布线要求来设计建筑,要具有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能力。

(二)文献资源建设

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调整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为教学、科研、训练和竞赛做好文献资源服务,制订并逐步完善采访工作细则,全面加快馆藏资源建设,在现在33万册馆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2006年要达到纸质图书37万册,2008评估前达到纸质图书42万余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的规模。争取2009年馆藏图书馆总量达到50万册以上,2010年达到60万册,与学校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相适应。报刊订购将达到1000种的规模,并根据学院学科建设的需要,注意核心期刊和重点期刊的订购。并注重奥科会、全科会等一系列的体育论文集的收藏,拟成立体育特色的特藏库。

其间,需要在全校进行调研,逐步建立并完善藏书体系,加强体育类和相关学科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数据库的订购工作,使之形成更显著的我院藏书特色。

(三)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及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图书馆新馆将采用全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稳定、高效、使用方便为目标。在硬件设施方面,采用国际名牌的服务器和交换机,配置高性能、大容量的存贮设备,满足电子图书、随书光盘、论文提交和其它特色数据库的存储要求;新图书馆大楼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提供高速、完善的网络信息接入点,同时具有语音广播、消防监控、闭路电视监控功能。在软件方面,鉴于目前使用的SULCMIS III在功能、稳定性方面存在缺陷,新馆将考虑采用更成熟、更先进的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在数据库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网络图书馆的合作,为读者提供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万方电子资源、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检索和下载服务;同时,购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报刊数据库、体育咨讯网;建设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包括博硕士生论文数据库、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院内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专家数据库,以及各体育大项(例如篮球、足球、田径等)的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方面,在购买10万册电子图书的基础上,以后每年将新增1—2万册。

(四)图书馆管理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与各系、部选派相应学科的教授建立联系;成立广州体育学院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协调机构,负责各学科文献资源以及数据库建设的咨询、规划和监督工作。

采用先进的全面办公自动化系统,降低办公成本,增强各种事务的透明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水平。

(五)员工队伍建设

加强图书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教育工作。

继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图书馆员工敬业爱岗的自觉性,挖掘全体馆员的潜力,充分提高馆员积极性、创造性和服务热情,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增强做图书馆人的自豪感。

通过岗位聘任和业务培训,进行图书馆业务人员的合理分工;通过引进人才和继续教育,改善图书馆的专业结构,力争到2010年使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数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六)图书馆服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指导思想,全面更新服务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在做好图书馆基本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高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设立咨询台,编制推荐书目,开展在线咨询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主动承担教师所主持的各级别课题所需要查找的文献资料,提供各级别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等情报,实行定题跟踪服务,为学院的教师从事高水平课题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学院的科研建设做贡献。加快图书馆网页建设,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导航,实现快速获取资源功能;在图书馆网页开辟“新书通报”、“新书点评”和“读者荐书”栏目,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

以新生培训,文献检索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提高读者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七、主要措施

(一)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图书馆的事业的建设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赖于上级领导的支持,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保障的重要部门,我们应千方百计地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努力改善办馆条件,争取在2007年建成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方便、舒适的借阅环境。

(二)加大经费的投入。2010年预计图书馆藏达到60万册,希望财务部门作好经费计划,保障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

(三)加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

图书馆计划将进行一系列数据库的建设,购进电子图书等都需要硬件设备的投入,还有目前图书相匹配的光盘也需要购置相应的硬件设施,才能达到图书与光盘同时能与读者见面,更好地使文献资源得到利用。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读者借还书处需采用双显示系统,更好地方便读者。

(四)强化管理,提高办馆水平。

在认真贯彻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图书馆的各项制度,使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继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其它制度。

(五)提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六)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业务发展。

人才是办馆之本。要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图书馆各项业务上新台阶。

下载舟山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舟山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百科名片“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目录[隐藏][编辑本段]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中......

    “十一五”规划

    第二讲 辉煌的“十一五”规划今天我们这个讲座的题目是:辉煌的“十一五”规划。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我们要讲的是“十一五”,所以,这一讲的关键词就是......

    十一五规划

    温家宝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全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同志主......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宏观环境第一节“十五”计划预计完成情况第二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三节“十一五”经济社会......

    十一五规划学习体会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这一论断,既是我们党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贯主张,又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全面落实......

    十一五规划心得体会

    中国青年报:十一五规划,从先富向共富转弯漫漫黄沙覆盖着山川,贫穷的农民与他们的牲口一起挤在土房的屋檐下。没有人家有自来水,也没有商店卖衣服,只有用一股股的线织成的上衣和裤......

    十一五规划 选择题

    1) 浙江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旅游总收入的指标及其实现程度 D---3312.3110.4% 2) “十一五”全省旅游项目总投资约29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四倍 D---- 四 3)浙江省旅游......

    后勤“十一五”规划

    后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㈠指导思想重点强化餐饮、交通、动力等各项保障职能,集中精力开展服务;不断深化后勤管理、服务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