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

时间:2019-05-15 04:1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

第一篇: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

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家长的期望。许多家长为孩子取得的进步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同时,也为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感到苦闷和烦恼。

我们曾经遇到和了解到这样一些现象:

有的孩子,小时候,同父母很亲热,长大了后,态度反而生硬了,不愿父母多问。

有的孩子,埋怨家长干预太多,父母一开口,他就说,老一套来了,成天唠唠叨叨,令人讨厌。

有的孩子,天资聪颖,兴趣广泛,但是特别顽皮,软的哄,他无所谓;硬的逼,他不怕,并且逐步滋长着一种潜在的反抗意识。轻者顶牛,重的出走等等。家长恨铁不成钢。

有的孩子,虽不违纪,但胆小孤僻,思想受压抑,学习效果差,家长不好多说。

有的孩子,在家里很少与父母谈心里话,但是在非正式的团体里,却无话不说。对其 “老大”的话,却言听计从。一九八六年五月的某一天,《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下面一条新闻:

6名高中生(成绩较好,在家表现也很好)组成了一个盗窃集团。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十分严密的盗窃活动,并有计划地将赃物收在各自的家中,部分物品由集团成员享用,部分物品分批转手出卖。所有这些盗窃活动均不为6名家长知晓。

以上种种,都是值得我们家长深思的。

我们学校每年高考,既有智力好的同学考入重点院校,也有许多智力一般,甚至智力较差的同学,也考取了重点大学,并攻读研究生。相反,还有智力很好,但贪玩,而没有考出理想的水平。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产生内驱力,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今天,我们抛砖引玉,谈一谈中学生家教中的一个问题:《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倡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思考、自我教育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我国,由于高中生智力的发展,革命理想的树立,以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都与他们的自我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腐蚀与反腐蚀,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摆在青年学生面前,需要他们去分辩是非,鉴别真伪,决定取舍。这些都离不开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关于自我教育的的指导

(一)指导制订自我教育计划

计划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激励和制约的功能。同样,自我教育计划对青年的行为也具有这些功能。因此,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要指导孩子制订好自我教育计划。

制订自我教育计划,应做到如下几点:

(1)着眼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人才(这是自我教育计划的灵魂)。自我教育计划,要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具体要求以及实施办法等等,包含了学习、工作、实践等活动,它比单纯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广泛得多,深刻得多。

(2)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优势和弱点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子女的自我教育计划必

然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忽视基础,浮华不实;有的热情很高,但自控能力较差等等。家长在指导孩子制订自我教育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注意扬长克短。这不仅有利于子女在高中阶段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为他们后来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我们给家长和教师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为自己拟订的自我教育大纲。这个大纲是:“①已经确定要完成的事情,一定完成,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②一旦去干,就得干好。③要是什么事情搞忘了,绝对不能从书中查找,而要自己尽力回忆。④开动脑筋,全力以赴„„”。“对于我来说,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是摒弃懒惰、急躁和优柔寡断。”很明显,这个自我教育计划的特点是强调培养自己意志力。

(3)将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起来。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增强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所以,教育和自我教育必然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制订自我教育计划,必须将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起来。如果没有长远目标,前进的动力就会不足,取得一点成绩就会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如果没有阶段目标的一步一步实现,长远目标就会落空。在中学里,凡是进步显著的学生,都能做到将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起来。

(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内容丰富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劳动、社会调查、学生实验等等),不仅能为孩子的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而且是自我教育发展的动力。

(1)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劳动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伟大的教育者”。然而,只有当青少年学生在劳动中确立了自己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天赋时,劳动才能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只有当一个人热爱劳动时,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家长应特别重视劳动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946年2月,毛泽东同志的长子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延安。遵照父亲的教导,他背起四、五十斤重的行李和小米、菜籽,步行来到延安南区吴家枣园村,拜村长郝光发为师。晚上,他和农民睡在同一个窑洞;白天,和乡亲们一块上地劳动,刻苦锻炼自己。通过这次劳动,他不仅学会了许多主要农活,而且也了解了农村的许多社会情况,同贫苦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这件事告诉我们,青年只有通过劳动的磨练,才能产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和才华。在今天,轻视劳动的观念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而“懒惰和空谈是青年时代最可怕的敌人”,因为他可能导致孩子的堕落。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并督促他们在劳动中认真磨练、改造自己的思想。

(2)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中查进行自我教育

组织参观访问,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1983年春,我校的一位学生,在到鄂州西山春游时,第一次乘船横渡长江,深切地感受到长江的浩瀚气势,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感情真挚的诗:《长江,我愿做你的一滴》,被《文汇报》发表,并加进了此诗“洋溢着青年人特有的激情,主题鲜明,颇为发人深思”的编者按。因此,支持、指导孩子进行社会调查,能收到让孩子在事实面前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

(三)培养自我监督精神

拟订的自我教育计划,只有付诸实现,才具有意义。这就需要有自我监督精神。自我教育——这是人自己为自己提出课题,自己找出解决课题的方法,自己监督它们的实施。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对自己活动进行监督的最好形式之一是个人日记。

(四)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

高中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既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的影响,也会有错误思想的干扰和侵蚀。同时,还有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向青年学生贩卖各种腐朽没落的精神垃圾。在这种情况下,有的青年学生,将毒草当成香花,把错误的思想当作宝贝加以信奉。这是不足为奇的,但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必须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这种导向,应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就是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包括社会),通过谈话、通信、写文章、指导阅读书

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批判“金钱至上”等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要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优秀品质,反对各种丑恶现象。尤其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家长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如果放弃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让其自由发展,那么错误的思想导向必然会在青年中占上风,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时期以来,在青年中流行着“自我价值”、“自我中心”、“自我设计”、“自我主体”的许多糊涂观念。对这些时髦的名词,高中生议论的并不多。但是,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等问题,还是较为关心的,因而也应给予正确指导。

所谓“自我价值”,即人的价值。胡乔木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如何正确地认识人的价值呢?就高中生来说,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正确理解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在于索取,但并不否认人们向社会索取。因为没有索取,人就无法生存。一个人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独立生活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向社会索取,即使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也是要一面作贡献,一面向社会索取的。我们在讲人的价值时,必须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索取。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为社会贡献的财富越多,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大,人的价值就越大;另一方面,人又在作贡献的劳动过程中,改造自己的品质和智力,锻炼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积蓄和提高自身的价值。

为什么不能只从索取方面来说“人的价值”呢?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而个人的存在又离不开社会。如果人人都去索取,而不去贡献,那么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下去。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比作一座正在建造的大厦,那么这座大厦只有靠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才能早日竣工。如果人们都去索取,今天你拿一块砖,明天他拆一片瓦,那么这座大厦就根本无法建成。这是显而易见的。

有的青年片面追求“自我价值”,一味要求“社会为我提供”“社会尊重我的个人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把索取放在第一位的个人主义、利已主义,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总之,人的价值首先在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做出贡献;在我国,在今天,首先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贡献。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来说“自我价值”,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2.正确理解个人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关系

在任何社会里,人的价值都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不能离开社会条件。浩瀚无边的海洋,是由无数小小的水珠组成一样。而水珠一旦离开海洋,就会干涸,个人如果脱离社会给予的条件,就无法实现人的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青年个人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现在限制我们实现更高的人的价值的,已经不是根本社会制度不合理,而主要是经济文化发展不充分,某些体制不完善,以及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等等。我们不应该在尊重“自我价值”的口号下,提出各种各样的不切实际的个人享受、个人自由、个人发展的要求。我们决不能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就应该立即无条件地保证实现个人的一切要求,否则,就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不合乎人性”。如果那样想,除了鼓励个人主义、涣散人心以外,决不能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脱离社会客观条件,不考虑社会需要,个人的“自我设计”、“自我选择”,从认识论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从实践来看,也是有害的。诚然,人是要对自己进行设计的,尤其是青年时期,正是考虑自己的个人发展、设计自己的时期。一个人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使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就要从青年时代起,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好奋斗的目标,根据国家、社会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一生。但是个人的发展和设计,一要考虑客观条件和国家需要,二要考虑自己本身的特点。尤其是中学生(包括初、高中生),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丢开基础学科,想入非非,另搞一套,并且听不进教师和家长的劝告,固执已见,结果就会事与愿违、贻误时机、一无所获、后悔莫及!

二、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要使子女成长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就必须让他们具备自尊、自信、自强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教育孩子珍爱自己尊重别人

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包括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严于律已等五个方面共40条。概括起来,就是两大方面:珍爱自己,尊重别人。

1.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这里,先讲老舍小时的一个故事:

老舍幼时家境十分清贫,为了过年,母亲、姐姐加紧干活,挣些钱来买些面粉包饺子。

那时老舍还小,不大懂事,他每每在外边看见开当铺的刘家宰了两口猪,放债的孙家请入两座供佛的“蜜供”,象小塔那样高,他总要跑去向母亲报告,而每当这时,母亲总是不无自豪地告诉老舍:咱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但是最好吃!

妈妈的话包含很深的道理:饺子是劳动挣来的,自己亲手包、亲手煮的,怎能不是最好吃的呢?母亲虽贫,但尊而不卑,始终自豪地清贫地对待生活,使舒家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名声。

这就是生活上、人格上的自尊。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心就是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做肯定的评价,表现为个人的要求受到合理、正当的尊重的情感。自尊心人人都有,它是人们积极向上的一种内在动力。一个有自尊心的青年不仅尊重自己,按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而且还会尊重别人。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要注意如下几点:

(1)要让孩子了解自尊的内容,认识自尊的意义。自尊的内容主要包括: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举止文明;不看黄色书刊、录相;拾金不昧,不受利诱,爱惜名誉,不失人格;维护国家荣誉,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等等。自尊的意义在于:崇高的自尊心能够驱使孩子不断地寻求真理,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培养自尊心,有助于孩子增强责任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从而逐步树立高尚的情操。

(2)要引导孩子注意在集体中培养自尊。在集体中,可以通过群体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使得自尊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防止自尊向自卑或自傲两极转化。

(3)要引导孩子加强自我修养,注意把个人自尊升华为国家、民族尊严感的高度。我们应以革命前辈为楷模,培养崇高的民族自豪感与祖国尊严感,把个人尊严与祖国的尊严紧紧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发起永不停息的进击力量。

2.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

文明行为习惯是与自尊相联系的。文明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人们的行为,凡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都是文明行为。从狭义上说,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在一般常见的行为举止中所表现出来的遵循社会公德的行为,就是文明行为。

培养文明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在高中阶段,家长应做好如下工作:

(1)要提高孩子的认识,明确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要使他们懂得:文明行为不是“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保证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要求。文明行为有利于人们的正常交往,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睦。

(2)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小事抓起。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关键在于实践。要教育孩子从自己做起,对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都要以文明行为的尺度来衡量,决不能因为这是小事而听之任之,原谅姑息。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常生活中的事虽小,但却能反映人们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状况和程度,只有严肃地对待每一个小事,力争每一件小事都能做到行为文明,才有可能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才有可能登上道德修养的高峰。

(3)要教育孩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和道德素养,开扩自己的视野和胸怀。没有文化或文化知识贫乏,人们的眼界和视野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就会显得情趣乏味,格调不高,往往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甚至只顾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不顾社会利益和别人的方便,也就无法理解文明行为的崇高价值。有些青年就是由于愚昧无知,先是行为不文明,继而行为野蛮,最后发展为犯罪行动,堕入法网。因此,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包括道德科学知识),有助于青年学生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4)家长必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带头做言行举止文明的公民。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认定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实现的心理状态。

自信,是战胜困难的动力,是青年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条件,也是创业的立足点。

一般来说,高中生的自信力都是比较强的。因为经过多次的激烈的竞争,许多对手已败下阵来,而他们是学习上佼佼者,竞争中的胜利者。但是,碰到一些困难,受到若干挫折后,有些学生的自信心发生了动摇,产生了自卑感,最后,在思想、学习等方面开始走下坡路。

如何培养自信力呢?

1.帮助孩子减少受挫次数,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家长应当审慎地帮助他们确立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而尽力避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还应当暗中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在事先增强他们取得成功的信心,并善于在整个努力过程中引导他们保持这种信心,最后,以不同程度的成功来证实他们所具备的自信力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2.引导孩子冷静地对挫折和受挫折感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保持孩子的自信力。中学生所遇的挫折往往并不是因为低能。挫折的形成有时是因为方法不当,有时是因为条件不成熟,有时是因为可利用的条件未予充分利用,有时则可能完全归于偶然因素。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受挫折的真正原因,避免以偏概全,进而帮助寻找有利条件,以提高其自信心。如果表面化鼓励,如“你是有能力的”、“你要增强信心”、“你不要自卑”等,并不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3.要培养自信心,应该引导孩子善于自制,而不能自负、自大,随心所欲。自信心如同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应该对自己有个客观的分析,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来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判断自己成功的基础和条件。自信心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起来的,它需要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成功来逐渐增强。孩子只有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取得成功,才能使自己的信心一次次的增长。自信心增长了,又会在更高层次上克服更大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自信心也随之再度升华。

(三)如何让孩子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这说明,培养青年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教育他们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的学者认为,青年的自立应包括:政治上的自立,即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正确的政治远见,不随波逐流;经济上的自立,即自己有了经济收入后,能精打细算,勤俭操家,经济上不再依赖父母或他人;生活上的自立,即衣食住行,凡自己能干的就自己干,不依赖父母或他人,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学习上的自立,即能独立思考,有个人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对上高中的孩子进行自强自立的自我教育,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进行自立意识的教育。一般来说,高中生既有自立的意识又有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心理。比如,对于较难的题目,许多孩子,都依赖老师先解出来;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依赖父母能给他们办好。这种依赖心理,是青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障碍,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大障碍。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具有自立精神的人。爱迪生从小就不依靠经济富裕的家庭,靠卖报自立;他为了获取丰富的知识,勤奋自学,终于在艰苦的条件下,成为卓越的科学家。高尔基幼年家庭贫寒,无力到学校读书,他投身到“社会大学”,学到了不少丰富的知识,成为杰出文豪。华罗庚,年轻时由于家庭贫困,只读了几年书,但他毫不气馁,从十四岁开始自学数学,到二十五岁,便成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家。家长应该以一些有充分说服力的事例,强化孩子的自立意识,培养他们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

2.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任何事业上的成功和光明前途的实现都是以人们的努力奋斗为前提条件的。为事业和前途而奋斗,这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过程。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实现个人的前途必须艰苦奋斗,实现国家的前途更是离不开艰苦奋斗。人们不会忘记60年代初的艰难岁月,面对国家的严重经济困难,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勒紧裤带,共度难关。毛主席率先垂范,为自己的生活约法三章: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过定量。在国家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整整七个月没有吃肉,有时工作一天只吃一盘马齿苋或炒菠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奋斗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领袖们的风范,是对我们和全国人民的深刻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包括初中、高中生)中,存在着用钱大手大脚,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不爱惜劳动成果,有的甚至随意挥霍钱财的现象。如果对此缺乏足够重视,听之任之,就会助长贪图舒适生活不愿艰苦奋斗的思想的滋长,就会对青少年的思想起腐朽作用。夸夸其谈干不了现代化建设事业,舒舒服服攻克不了科学难关。青年学生是否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关系到四化建设的成败。

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抓好艰苦奋斗的教育。一方面,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要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不怕苦,不怕难,勇往直前,永远进击。总之,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一代,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激励青年一代,为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关于怎样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我们所收集到书籍还不多。我们愿意同家长一道,进一步研讨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第二篇: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

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家长的期望。许多家长为孩子取得的进步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同时,也为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感到苦闷和烦恼。

我们曾经遇到和了解到这样一些现象:

有的孩子,小时候,同父母很亲热,长大了后,态度反而生硬了,不愿父母多问。

有的孩子,埋怨家长干预太多,父母一开口,他就说,老一套来了,成天唠唠叨叨,令人讨厌。

有的孩子,天资聪颖,兴趣广泛,但是特别顽皮,软的哄,他无所谓;硬的逼,他不怕,并且逐步滋长着一种潜在的反抗意识。轻者顶牛,重的出走等等。家长恨铁不成钢。

有的孩子,虽不违纪,但胆小孤僻,思想受压抑,学习效果差,家长不好多说。

有的孩子,在家里很少与父母谈心里话,但是在非正式的团体里,却无话不说。对其 “老大”的话,却言听计从。一九八六年五月的某一天,《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下面一条新闻:

6名高中生(成绩较好,在家表现也很好)组成了一个盗窃集团。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十分严密的盗窃活动,并有计划地将赃物收在各自的家中,部分物品由集团成员享用,部分物品分批转手出卖。所有这些盗窃活动均不为6名家长知晓。

以上种种,都是值得我们家长深思的。

我们学校每年高考,既有智力好的同学考入重点院校,也有许多智力一般,甚至智力较差的同学,也考取了重点大学,并攻读研究生。相反,还有智力很好,但贪玩,而没有考出理想的水平。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产生内驱力,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今天,我们抛砖引玉,谈一谈中学生家教中的一个问题:《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倡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思考、自我教育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我国,由于高中生智力的发展,革命理想的树立,以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都与他们的自我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腐蚀与反腐蚀,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摆在青年学生面前,需要他们去分辩是非,鉴别真伪,决定取舍。这些都离不开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关于自我教育的的指导

(一)指导制订自我教育计划

计划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激励和制约的功能。同样,自我教育计划对青年的行为也具有这些功能。因此,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要指导孩子制订好自我教育计划。

制订自我教育计划,应做到如下几点:

(1)着眼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人才(这是自我教育计划的灵魂)。自我教育计划,要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具体要求以及实施办法等等,包含了学习、工作、实践等活动,它比单纯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广泛得多,深刻得多。

(2)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优势和弱点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子女的自我教育计划必然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忽视基础,浮华不实;有的热情很高,但自控能力较差等等。家长在指导孩子制订自我教育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注意扬长克短。这不仅有利于子女在高中阶段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为他们后来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我们给家长和教师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为自己拟订的自我教育大纲。这个大纲是:“①已经确定要完成的事情,一定完成,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②一旦去干,就得干好。③要是什么事情搞忘了,绝对不能从书中查找,而要自己尽力回忆。④开动脑筋,全力以赴„„”。“对于我来说,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是摒弃懒惰、急躁和优柔寡断。”很明显,这个自我教育计划的特点是强调培养自己意志力。

(3)将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起来。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增强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所以,教育和自我教育必然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制订自我教育计划,必须将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起来。如果没有长远目标,前进的动力就会不足,取得一点成绩就会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如果没有阶段目标的一步一步实现,长远目标就会落空。在中学里,凡是进步显著的学生,都能做到将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起来。

(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内容丰富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劳动、社会调查、学生实验等等),不仅能为孩子的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而且是自我教育发展的动力。

(1)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劳动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伟大的教育者”。然而,只有当青少年学生在劳动中确立了自己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天赋时,劳动才能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只有当一个人热爱劳动时,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家长应特别重视劳动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946年2月,毛泽东同志的长子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延安。遵照父亲的教导,他背起四、五十斤重的行李和小米、菜籽,步行来到延安南区吴家枣园村,拜村长郝光发为师。晚上,他和农民睡在同一个窑洞;白天,和乡亲们一块上地劳动,刻苦锻炼自己。通过这次劳动,他不仅学会了许多主要农活,而且也了解了农村的许多社会情况,同贫苦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这件事告诉我们,青年只有通过劳动的磨练,才能产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和才华。在今天,轻视劳动的观念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而“懒惰和空谈是青年时代最可怕的敌人”,因为他可能导致孩子的堕落。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并督促他们在劳动中认真磨练、改造自己的思想。

(2)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中查进行自我教育

组织参观访问,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1983年春,我校的一位学生,在到鄂州西山春游时,第一次乘船横渡长江,深切地感受到长江的浩瀚气势,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感情真挚的诗:《长江,我愿做你的一滴》,被《文汇报》发表,并加进了此诗“洋溢着青年人特有的激情,主题鲜明,颇为发人深思”的编者按。因此,支持、指导孩子进行社会调查,能收到让孩子在事实面前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

(三)培养自我监督精神

拟订的自我教育计划,只有付诸实现,才具有意义。这就需要有自我监督精神。自我教育——这是人自己为自己提出课题,自己找出解决课题的方法,自己监督它们的实施。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对自己活动进行监督的最好形式之一是个人日记。

(四)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

高中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既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的影响,也会有错误思想的干扰和侵蚀。同时,还有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向青年学生贩卖各种腐朽没落的精神垃圾。在这种情况下,有的青年学生,将毒草当成香花,把错误的思想当作宝贝加以信奉。这是不足为奇的,但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必须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这种导向,应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就是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包括社会),通过谈话、通信、写文章、指导阅读书籍以及榜样示范等形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坚持正确思想,克服错误思想。这就是说,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批判“金钱至上”等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要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优秀品质,反对各种丑恶现象。尤其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家长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如果放弃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让其自由发展,那么错误的思想导向必然会在青年中占上风,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时期以来,在青年中流行着“自我价值”、“自我中心”、“自我设计”、“自我主体”的许多糊涂观念。对这些时髦的名词,高中生议论的并不多。但是,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等问题,还是较为关心的,因而也应给予正确指导。

所谓“自我价值”,即人的价值。胡乔木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如何正确地认识人的价值呢?就高中生来说,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正确理解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在于索取,但并不否认人们向社会索取。因为没有索取,人就无法生存。一个人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独立生活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向社会索取,即使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也是要一面作贡献,一面向社会索取的。我们在讲人的价值时,必须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索取。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为社会贡献的财富越多,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大,人的价值就越大;另一方面,人又在作贡献的劳动过程中,改造自己的品质和智力,锻炼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积蓄和提高自身的价值。

为什么不能只从索取方面来说“人的价值”呢?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而个人的存在又离不开社会。如果人人都去索取,而不去贡献,那么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下去。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比作一座正在建造的大厦,那么这座大厦只有靠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才能早日竣工。如果人们都去索取,今天你拿一块砖,明天他拆一片瓦,那么这座大厦就根本无法建成。这是显而易见的。

有的青年片面追求“自我价值”,一味要求“社会为我提供”“社会尊重我的个人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把索取放在第一位的个人主义、利已主义,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总之,人的价值首先在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做出贡献;在我国,在今天,首先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贡献。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来说“自我价值”,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2.正确理解个人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关系

在任何社会里,人的价值都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不能离开社会条件。浩瀚无边的海洋,是由无数小小的水珠组成一样。而水珠一旦离开海洋,就会干涸,个人如果脱离社会给予的条件,就无法实现人的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青年个人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现在限制我们实现更高的人的价值的,已经不是根本社会制度不合理,而主要是经济文化发展不充分,某些体制不完善,以及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等等。我们不应该在尊重“自我价值”的口号下,提出各种各样的不切实际的个人享受、个人自由、个人发展的要求。我们决不能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就应该立即无条件地保证实现个人的一切要求,否则,就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不合乎人性”。如果那样想,除了鼓励个人主义、涣散人心以外,决不能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脱离社会客观条件,不考虑社会需要,个人的“自我设计”、“自我选择”,从认识论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从实践来看,也是有害的。诚然,人是要对自己进行设计的,尤其是青年时期,正是考虑自己的个人发展、设计自己的时期。一个人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使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就要从青年时代起,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好奋斗的目标,根据国家、社会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一生。但是个人的发展和设计,一要考虑客观条件和国家需要,二要考虑自己本身的特点。尤其是中学生(包括初、高中生),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丢开基础学科,想入非非,另搞一套,并且听不进教师和家长的劝告,固执已见,结果就会事与愿违、贻误时机、一无所获、后悔莫及!

这些问题,家长要引导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足够的认识。

二、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要使子女成长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就必须让他们具备自尊、自信、自强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教育孩子珍爱自己尊重别人

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包括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严于律已等五个方面共40条。概括起来,就是两大方面:珍爱自己,尊重别人。

1.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这里,先讲老舍小时的一个故事:

老舍幼时家境十分清贫,为了过年,母亲、姐姐加紧干活,挣些钱来买些面粉包饺子。

那时老舍还小,不大懂事,他每每在外边看见开当铺的刘家宰了两口猪,放债的孙家请入两座供佛的“蜜供”,象小塔那样高,他总要跑去向母亲报告,而每当这时,母亲总是不无自豪地告诉老舍:咱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但是最好吃!

妈妈的话包含很深的道理:饺子是劳动挣来的,自己亲手包、亲手煮的,怎能不是最好吃的呢?母亲虽贫,但尊而不卑,始终自豪地清贫地对待生活,使舒家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名声。

这就是生活上、人格上的自尊。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心就是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做肯定的评价,表现为个人的要求受到合理、正当的尊重的情感。自尊心人人都有,它是人们积极向上的一种内在动力。一个有自尊心的青年不仅尊重自己,按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而且还会尊重别人。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要注意如下几点:

(1)要让孩子了解自尊的内容,认识自尊的意义。自尊的内容主要包括: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举止文明;不看黄色书刊、录相;拾金不昧,不受利诱,爱惜名誉,不失人格;维护国家荣誉,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等等。自尊的意义在于:崇高的自尊心能够驱使孩子不断地寻求真理,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培养自尊心,有助于孩子增强责任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从而逐步树立高尚的情操。

(2)要引导孩子注意在集体中培养自尊。在集体中,可以通过群体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使得自尊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防止自尊向自卑或自傲两极转化。

(3)要引导孩子加强自我修养,注意把个人自尊升华为国家、民族尊严感的高度。我们应以革命前辈为楷模,培养崇高的民族自豪感与祖国尊严感,把个人尊严与祖国的尊严紧紧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发起永不停息的进击力量。

2.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

文明行为习惯是与自尊相联系的。文明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人们的行为,凡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都是文明行为。从狭义上说,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在一般常见的行为举止中所表现出来的遵循社会公德的行为,就是文明行为。

培养文明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在高中阶段,家长应做好如下工作:

(1)要提高孩子的认识,明确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要使他们懂得:文明行为不是“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保证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要求。文明行为有利于人们的正常交往,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睦。

(2)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小事抓起。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关键在于实践。要教育孩子从自己做起,对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都要以文明行为的尺度来衡量,决不能因为这是小事而听之任之,原谅姑息。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常生活中的事虽小,但却能反映人们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状况和程度,只有严肃地对待每一个小事,力争每一件小事都能做到行为文明,才有可能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才有可能登上道德修养的高峰。

(3)要教育孩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和道德素养,开扩自己的视野和胸怀。没有文化或文化知识贫乏,人们的眼界和视野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就会显得情趣乏味,格调不高,往往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甚至只顾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不顾社会利益和别人的方便,也就无法理解文明行为的崇高价值。有些青年就是由于愚昧无知,先是行为不文明,继而行为野蛮,最后发展为犯罪行动,堕入法网。因此,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包括道德科学知识),有助于青年学生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4)家长必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带头做言行举止文明的公民。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认定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实现的心理状态。

自信,是战胜困难的动力,是青年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条件,也是创业的立足点。

一般来说,高中生的自信力都是比较强的。因为经过多次的激烈的竞争,许多对手已败下阵来,而他们是学习上佼佼者,竞争中的胜利者。但是,碰到一些困难,受到若干挫折后,有些学生的自信心发生了动摇,产生了自卑感,最后,在思想、学习等方面开始走下坡路。

如何培养自信力呢?

1.帮助孩子减少受挫次数,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家长应当审慎地帮助他们确立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而尽力避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还应当暗中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在事先增强他们取得成功的信心,并善于在整个努力过程中引导他们保持这种信心,最后,以不同程度的成功来证实他们所具备的自信力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2.引导孩子冷静地对挫折和受挫折感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保持孩子的自信力。中学生所遇的挫折往往并不是因为低能。挫折的形成有时是因为方法不当,有时是因为条件不成熟,有时是因为可利用的条件未予充分利用,有时则可能完全归于偶然因素。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受挫折的真正原因,避免以偏概全,进而帮助寻找有利条件,以提高其自信心。如果表面化鼓励,如“你是有能力的”、“你要增强信心”、“你不要自卑”等,并不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3.要培养自信心,应该引导孩子善于自制,而不能自负、自大,随心所欲。自信心如同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应该对自己有个客观的分析,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来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判断自己成功的基础和条件。自信心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起来的,它需要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成功来逐渐增强。孩子只有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取得成功,才能使自己的信心一次次的增长。自信心增长了,又会在更高层次上克服更大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自信心也随之再度升华。

(三)如何让孩子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这说明,培养青年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教育他们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的学者认为,青年的自立应包括:政治上的自立,即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正确的政治远见,不随波逐流;经济上的自立,即自己有了经济收入后,能精打细算,勤俭操家,经济上不再依赖父母或他人;生活上的自立,即衣食住行,凡自己能干的就自己干,不依赖父母或他人,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学习上的自立,即能独立思考,有个人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对上高中的孩子进行自强自立的自我教育,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进行自立意识的教育。一般来说,高中生既有自立的意识又有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心理。比如,对于较难的题目,许多孩子,都依赖老师先解出来;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依赖父母能给他们办好。这种依赖心理,是青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障碍,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大障碍。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具有自立精神的人。爱迪生从小就不依靠经济富裕的家庭,靠卖报自立;他为了获取丰富的知识,勤奋自学,终于在艰苦的条件下,成为卓越的科学家。高尔基幼年家庭贫寒,无力到学校读书,他投身到“社会大学”,学到了不少丰富的知识,成为杰出文豪。华罗庚,年轻时由于家庭贫困,只读了几年书,但他毫不气馁,从十四岁开始自学数学,到二十五岁,便成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家。家长应该以一些有充分说服力的事例,强化孩子的自立意识,培养他们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

2.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任何事业上的成功和光明前途的实现都是以人们的努力奋斗为前提条件的。为事业和前途而奋斗,这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过程。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实现个人的前途必须艰苦奋斗,实现国家的前途更是离不开艰苦奋斗。人们不会忘记60年代初的艰难岁月,面对国家的严重经济困难,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勒紧裤带,共度难关。毛主席率先垂范,为自己的生活约法三章: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过定量。在国家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整整七个月没有吃肉,有时工作一天只吃一盘马齿苋或炒菠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奋斗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领袖们的风范,是对我们和全国人民的深刻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包括初中、高中生)中,存在着用钱大手大脚,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不爱惜劳动成果,有的甚至随意挥霍钱财的现象。如果对此缺乏足够重视,听之任之,就会助长贪图舒适生活不愿艰苦奋斗的思想的滋长,就会对青少年的思想起腐朽作用。夸夸其谈干不了现代化建设事业,舒舒服服攻克不了科学难关。青年学生是否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关系到四化建设的成败。

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抓好艰苦奋斗的教育。一方面,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要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不怕苦,不怕难,勇往直前,永远进击。总之,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一代,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激励青年一代,为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关于怎样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我们所收集到书籍还不多。我们愿意同家长一道,进一步研讨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第三篇:中学生自我教育日记

高尔基说过,“最伟大的胜利——战胜自己”。是啊!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有时需要战胜懒惰;有时需要战胜平庸;有时需要战胜挫折。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中学生自我教育日记

中学生自我教育日记1

千年回眸,历数无数功与过;晨昏内省,独具谦谦君子风。当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片死寂黯然,当恒河上下破败不堪,当尼罗河四周危机暗潜,黄河、长河依然迈着稳健的步伐奔流入海。是什么让黄河与长江的前进如此激昂有力?是什么支持了它们孕育的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屹立不倒?太多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而我想说的是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性使文明有了更多的生命力。这生命力不仅来源于寻求发展,而且来源于懂得高效发展,懂得反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发展进步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时常反思自省的习惯却并非人人具备。而恰恰是这自我反省是长盛不衰的秘诀。

试问:刘邦若不谙其中之道,逢战便亏的他如何成就汉家天下?唐太宗如不纳魏征之言,一意孤行,怎能开创大唐盛世?没有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催人自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此番又该是何等模样?

反省,让发展踏入了正确的道路;反省,给人生指引了方向;反省,令民族更新完善,渐臻完美。但作为年少者,放荡轻狂,无所羁绊,常常使我们忽略了反省,只一味地向着理想前进,跌得头破血流。孰不知,停在原地的反省有时比向前猛冲重重要。它给予我们冷静思考后的智慧灵泉,冲开路上的层层阻挠,而不必经历盲目前进所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反省绝不是墨守成规,将自己罩在经验的框架之中,而是一样修炼自我的工具。华夏子孙正是凭此培道育德,深化涵养,积淀为闪耀千年的君子风度,延续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我们又何尝不能保留下这份谦和礼让,让唐装的翩翩衣衫拂过史册时,漫开一片懂得自省的德行馨香?

抛开浮燥,别让反省成为嘴上虚词。就从现在开始,轻轻地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中学生自我教育日记2

这学期我的期考成绩并不是最好水平。英语88分,还差两分才能得三好学生,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时,如同平时我的“世界末日”一般,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整个教室都挨了10级大地震。我的心被浇了一盆从南极运来的水,冰得都冻成了冰块。后来,可以借分,我心想:借2分,明年还要还啊!可不借,怎么跟“江东父老”交代呀!

我回到家,告诉了我的成绩,妈妈的脸原来喜庆得像一个西红柿,现在立马成了个苦瓜脸。我得到教训后,立刻反思了起来:这学期我掌握好了学习的方法,分清主次,写作业的时间由原来的2个小时减少到了1个小时。考试前的期末总复习,我也没那么紧张。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平时都不积累英语单词,不读课文,不请教妈妈。这些原因都出于“懒大师”的杰作,使我这位“懒大师”的得意“弟子”英语成绩下滑得比股票下跌还要快。从90分到80分再到70分,看着满卷子都是红叉,那红叉叉的教训似乎比黄老师的教育还管用。

惰性,谁都有。有些人能用那个毅力来克服。今天晚上,我和爸爸、表弟去文化广场玩,后来爸爸让我和表弟一起进游乐场玩,那里面可好玩了。一跳,就跳得很高。表弟还没能走稳,个头又比同龄孩子小,细得像一根面条。人家一跳,“啪!”赶刚站起来又摔下,他没有哭,又站了起来,又摔倒了,来来回回差不多摔了50次。每一次爬起来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嘴里还喊着口号“啊”!一个有点娇嫩、沙哑的声音一直回响在我的耳际。我真佩服他!一个牙牙学语、平常又最懒走路的一岁零几个月的孩子都能用毅力克服困难与惰性,在人们把他看作一片树叶,一根羽毛,或一只很小的蚂蚁的情况下站了起来。

一个小孩子都能这样,我呢?这次,我从反思中找到了问题的源头——没有恒心、毅力。希望下学期我能用毅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中学生自我教育日记3

学会克制自己。

今天的班会课,我深有感触,当我想到我们这班近来发生一连串的事,我的感触就更多了。

我以前只在报纸电视上见到了很多违法的人和违法的事,这些违法犯罪的人是天生的吗?不是,今天年级主任对我们班最近发生的事情做了谈话,我从中知道那些犯罪的人都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一时贪图眼前利益或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的,所以我们个个都要在心里牢记不能冲动,遇到什么事都要冷静,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心中时刻要想着冲动是魔鬼,理智是控制魔鬼的闸门,其实有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什么叫法律、什么叫违法,他们一直认为在学校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这都是违纪行为,而不是犯罪的行为,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其实有一个很准确的规律,那就是经常违纪的人就是违法的人的“后备军”,而经常违法的人,就是经常犯罪的人的“候补队员”。

其实,对学生来讲,违纪、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应该重视在校内一丁一点的小错误,发现了要立刻加以改正,只有知错能改,才会有更好的前途。如果知错不改,一错再错,必然败坏自己的品德,如果一再的坠落下去,他就会真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从此掉进了万丈深渊。

我们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人,要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同学们,让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吧!

中学生自我教育日记4

为什么会犯罪?

今天的班会课,是开学以来令我们班同学最有感触的一节。这节班会课的内容并不只是针对某些同学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受教育。

现在,青少年犯罪的频率已越来越高,其实他们原先和我们都一样,但由于生活中一些令他们抵挡不住的诱惑或某些令他们感到“不公平”的事情,使他们为了讨回“公道”而走错步,既而导致他们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深渊。违反纪律的人可以说他们都可能是犯罪的“预备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往往一些“严重的后果”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但因为有些人都是被宠坏了的“小王子”,根本容不得自己受半点委屈。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加上“实际行动”,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就是面子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人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报以这种心态对待生活对待社会,那世界岂不乱套了!

许多犯罪分子太缺乏法律意识,对法律这根“高压线”根本不屑一顾。最终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有许多的犯罪青年都是在无意中犯罪,谁又能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杀人偿命”的道理谁又不明白呢?

近两个星期,我们班也发生了几起打架事件,这令许多人都不敢相信,非常值得反思。同学在一起的时间仅有一年,为了那份真挚的友谊,浓烈的学习气氛,我们怎么舍得“动粗”呢?而且,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付出血的代价。老师的那一番话,并不是阔论高谈,而是针对我们现在的事实而言。

不要拿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开玩笑,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首要任务是把学习搞好。遵纪守法、对人宽容是我们的“人身保险”,能够做到这些,成功离我们还会遥远吗?

中学生自我教育日记5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想做更完美的自己,做令自己满意的自己?”你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回答:“当然想!”但一会儿你就会沮丧,因为你认为你做不到,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战胜自己。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了种种生活上的困难,战胜了自己,创造了辉煌的乐章;钱学森不顾外界阻挠,战胜自己,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战胜了自己的懒惰,坚持不懈地练字,完成了流芳百世的《兰亭序》。

这时,你也许会说,他们都是名人的原因。其实他们也是从小人物走上来的,他们一次次的战胜自己,创造辉煌,所以说战胜自己不论大小。你第一次独自走夜路是战胜自己,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话是战胜自己,第一次玩蹦极是战胜自己……

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或骄傲,或自卑,或怯懦,或自负,这些都是我们在战胜自己时需要战胜的。

战胜自己需要下定决心,选定想要改变的内容,制定一个恰当的目标,这是目标就会成为你战胜自己的翅膀,向着目标前进,每天进步一点点,当自己有一点点进步时,给自己一点奖励,这是给勇敢者的奖励。当你这一切都做好时,离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这是你也许会因为前面越来越大的困难而放弃,这就需要毅力,富勒说过“要摘取果子的.人必须爬上树”。用决心做引子,用目标做方向,用奖励做动力,用毅力使自己坚持下去。

毅力更需要勇气,要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并敢于迈出第一步,让一切瞬间去加温,成为战胜自己的推力。

战胜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中学生自我教育日记

第四篇:班集体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班集体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然而小学生年纪轻,知识经验少,缺乏自我教育能力,这就有赖于老师通过班集体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是采取如下方法培养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

一、设立“学生班主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型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了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按学号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在这一天内,其工作职责是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

“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发现优点,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信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自我教育的起点,是自我教育的希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就能提高学生的信心。我班开展了“照镜子与轰炸弹”的班队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先找出自己的优点,再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点。-1-

这使大家认识到,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从而让每位同学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告诉方法,克服矛盾,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般说来,小学生都较贪玩,一玩起来往往忘了一切,行为就失去了控制。因此,要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在低年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年级,要告诉学生自我控制的方法:自己对自己讲道理,从而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四、引进竞争,促进参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有了竞争,班级就能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在班集体建设中,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竞争,可促使学生不断地激励自我,肯定自我。总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而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又会极大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第五篇: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指导学生自我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指导学生自我教育

作者:湖南省凤凰县廖家桥完小姚兰

[摘要] 现代农村学生没有进取意识,没有光荣感和自强精神,是不会有自我教育要求的。为什么在教育活动中要强调学生立志,强调他们有积极向上的意识,其原因就是让学生有所追求,有所进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人”。

[关键词]班主任;指导学生;自我教育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是体现学生思想深处的驱动,是深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的不断进行和深入,就能使学生达到自警、自励、自省、自策的境界,是他们逐步成熟的表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时,必须时时鼓励学生,使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要求。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必须使他们有责任感和充满信心,使他们重视自己的表现,那么,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上进心

学生没有进取意识,没有光荣感和自强精神,是不会有自我教育要求的。为什么在教育活动中要强调学生立志,强调他们有积极向上的意识,其原因就是让学生有所追求,有所进取。当学生的追求进取心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理想越高远,进取必越强,自我教育的要求就越高。这时候,他们能够把远大的目标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能够脚踏实地地积极向上,能不断形成自我要求,也能够高标准要求自己,能够自我誓言,自觉见贤思齐,不断努力,不断奋进。教师要以学生的这种境界为教育追求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立疯牛病为教育的根本,抓住“立志”这个中心,强烈的上进心就随之而产生了。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成功经验,经常经他们讲述一些伟人或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鼓励他们自己阅读这些人物传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安全获益颇多。

二、引导学生自尊自重,发扬“慎独”精神。

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还要从引导他们自尊、自重抓起,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自尊心,教育他们自觉爱护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自尊、有损荣誉的事。形成这种心理,要有多方面的外界条件,要使学生生活在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真正有主人翁感的氛围之中。这种氛围使每个人都感到是那样“真诚”,不会因身体缺陷,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不佳,犯有错误等原因而演戏到歧视。创造这种条件,除了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外,还要教师去对某些环境条件进行优化,或是去努力营造。

自重是随着自尊而来的,没有自尊心,荣誉感,高精尖不可能产生自尊意识。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自尊意识,就要使学生感到自己在社会、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不断努力去充实这种意义,对于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想到追求自我价值的学生,很难有办法使他们形成自重心理,他们随波逐流,轻视对自己的要求,不看重人格表现,甚至自轻自贱,那就谈不上自我教育了。

学生自尊自重心的发展,最后必然形成一种“慎独”的境界,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水平,也是教师应该努力教育促成的。所谓“慎

独”,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制约的条件下,仍然自觉地按道德要求去行动,自觉恪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在秦汉时期的《礼记·中庸》中就提出,在道德修养中要“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对“隐”和“微”加以强调,意在达到“慎独”的境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都要在“进入”这种境界上下功夫。“慎独”的境界并不旧自身随意可以达到的,要经过深刻的首先观念的铸造,使学生形成并树立牢固的道德观念,才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在有做坏事的可能的时候,恪守道德要求。“慎独”的境界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因此教育要给学生创造长时间艰苦磨炼的机会,尤其是在细小的,不容易显现的地方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以增强学生“慎独”的意识和修养。“慎独”的行为,虽然是在无人制约下的“表现”,其实仍是道德规范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严格从“他律”入手,逐渐使学生养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行为习惯,深刻的首先观念和严格的习惯的养成,是达到“慎独”境界的基础。这是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贯穿线索,是教师在工作中从各种问题、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始终抓住不放的。

三、引导学生自警、自动、自省、自策

自我教育是自己给自己确立目标,自己用实际行动努力达到应有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要求,自己改正缺点错误的自觉行为,也是学生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

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自警,在帮助学生分清学生分清是非善恶之后,要引导他们自我警醒,由他人的失陷而警惕不重蹈覆辙,不犯同

样的错误,这对青少年学生尤其重要,他们可以在别人的失误中引以为戒,这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经常用这样的事例教育学生。

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励,即自我激励,自我确立进取目标,提倡“战胜自己”,增强奋斗意识和持久的意志。青少年学生往往容易“激发”而不容易“持久”,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得当,使学生总保持那么一般跃跃欲试的劲头,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在各种情境中使学生不断得到激励。在班级集合中努力形成竞争的气氛,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你追我赶,往往最容易激起自我教育的驱动力,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再次是引导学生自省,即自己省察、自我批评。这既是加强自我修养的必由之路,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在与外界接触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这种错误有时是较为明显的表现,有时却是他不易察觉或是隐蔽的东西,这就要靠他们自省和自我批评。学生能够自省和自我批评,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较高的境界,形成这种境界要靠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教师要让他们明确是非标准,使他们能够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同时要培养他们有较强的进取心和极大的自觉性,还要在集体中努力创造一种气氛,使自我批评成为一种风气。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还要鼓励学生不断鞭策自己向前进步,与自己的惰性、自满和停滞斗争,这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学生基础条件很好,却成长缓慢或成绩平平,其中一个原因就不能够自策,随遇而安,甚至得过且过。教

师引导学生自策,主要是用提醒的方法、激励的方法、推动方法,形成集体的风气和舆论氛围。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立

父母给予孩子不恰当的东西就是让孩子坐享其成和用父母的“替代”取代孩子应有的自立,使孩子逐渐失去自立意识。有些教师也有此种表现,以为这样做才是学生尽心。自立意识是自我教育的思想基础,缺乏自立意识就难有自我教育的要求。自立意识的表现首先百有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即自立精神;其次有把握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即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了这种精神和能力,必然会在学习、思想品德、生活等各方面自己把握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者——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一旦热衷于“替代”,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会认为凡事有人会替自己去想,有人会替自己去做,自己的某种愿望有人会替他实现,因此去追求自立就是多余的了。青少年学生蕴藏着很大的智慧和活力,他们的潜力也很大,所以教师要放手锻炼他们,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不断对自己提出要求。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青少年在成长中要想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他们 惟有去奋斗,去拼搏才能成长;假如为使他们事事称心如意,需去“替代”,最终会使他们失去自我教育的能力,形成事事碰壁的局面。所以克服“不放心”和教育者“自我高明”的思想,是引导学生形成自立意识,并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

引导学生形成自立意识,让他们在“自立”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尽量从多方成锻炼学生,要力求做一名导演,让学生在舞台上心情地表现,忙乱力地锻炼,尽可能地磨炼,其次要给学生创造施展的机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特长,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事,使他们逐渐养成自立的意识和能力。最后教师要注意多给予鼓励的评价,使学生不怕失败和困难,不怕“做不好”。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对开他们形成自立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不可能增强他们的信心,而且由此会引发他们进一步的自我教育,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人”。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不停地去教育实践中探索“成长”之奥秘,愿有志之士共同研究,一起开创更灿烂的教育之春天!

下载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家庭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礼仪(中学生)

    家庭礼仪(中学生) 家庭礼仪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感情联络为目的,以相互关心为原则、以社会效益为标准四个方面。 第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庭礼仪主要体......

    家庭排序指导

    外遇的真相及其他 (转自石明泉老师博客) 下面分别说一下“真正”的真相: 真相一:只有两个真正成年的男女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伴侣关系。当一个男性还没有成长为一个男......

    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体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将终身受益。而培养学生的自我......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吴静 摘要:当前,我国实施的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

    班主任自我教育

    班主任自我教育“四勤”法刘彬(昆明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 嵩明 651705)摘要:现在,我们班主任往往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忽视了对自己的教育。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班主......

    中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中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姓名:班级: 本表主要是针对你的家庭情况而设计,请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1、父亲职业: 2、母亲职业: 3、家庭月收人: 元 4、父母健康状况:5、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

    中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

    中学生家庭贫困申请书1 尊敬的学校领导:我是xx级xx班上的学生,住在农村,父母是农民,知识水平不高,我们家是村里的贫困家庭,关键的支持对象,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来自微薄的农田收入,......

    中学生文明礼仪——家庭礼仪

    中学生文明礼仪——家庭礼仪 家庭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我国传统的家庭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