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迅猛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舆情指与税务部门或税收相关的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纳税人或论坛等渠道传播。其中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最快,影响最广。在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电子公告板系统)、博客、微博、聚合新闻(RSS)和Wiki等。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形成了网路舆情的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简单直接且身份隐蔽,网民能够快速、大胆地发表意见,呼唤声援,因此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事先没有征兆,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二是自由性。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
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对某一问题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是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满,由于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原因,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四是破坏性。网络舆情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大众与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在观点甚至行动上的剧烈冲突,尤其是一些尖锐的舆情,用技术手段很难控制。五是紧迫性。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对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的舆情危机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防止事态的扩大,减少损失。
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税收组织收入大局,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舆情信息工作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更好地为国税工作大局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市局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
组,负责指导全局开展涉及**部门的舆情信息引导工作,形成领导重视、分工明确、上下互通的舆情工作格局。探索对重大舆情信息进行跟踪、督查和协调,总结舆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控制舆情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舆情引导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明确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舆情信息工作第一责任人,以切实抓好部门舆情信息工作。
二是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组建一支舆情信息员队伍,承担广泛深入收集舆情信息和报送舆情信息的具体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搜集、分析各类媒体及网络平台对税收工作的报道及评论,及时掌握**舆情动态信息,努力提高引导**舆论和防范、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密切关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纳税人信访等渠道反映的**舆情信息,及时研究舆情变化趋势,有效防控。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发刊载舆情信息和反映社会形势政策、热点难点问题的政务内网舆情栏目,加强舆情信息的载体建设。
三是建立应对处理机制。对监测到或收到涉及本部门的**舆情信息,及时组织人员召开舆情评估会,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坚持重大、紧急信息报告制度,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影响范围较大的敏感事件,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领
导和上级部门报告。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把握“黄金24小时”,在网络热点形成的24小时内站出来“说话”,迅速、适时回应网络舆情,在第一时间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统一发布口径,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完善党政有关部门联动机制,遇到重大**舆情,及时向地方党委请示、报告,与有关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舆情管理工作列入绩效考评,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重大舆情事故、造成工作被动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税务领导干部**舆情应对能力,日常工作中注意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与媒体建立伙伴帮手关系。
加大舆情信息工作投入,在电脑配备、网络服务和报刊订阅等方面为舆情信息员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给予参加会议、阅读文件、调查研究等方面的便利,充分保障舆情分析、研判和座谈、报告等工作开展。同时,配套考核建立评先评优和奖励制度,加大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营造全局全力引导社会舆情的良好工作氛围。
第二篇: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情信息工作,推进舆情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制定本制度。
一、舆情信息责任制度
1、办公室负责全区舆情信息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并负责向市委宣传部报送舆情信息。
2、各科站所舆情信息直报点负责本单位的舆情信息工作,明确舆情信息工作的责任人,保障舆情信息工作顺利开展。
3、信息员负责本单位舆情信息的收集、采写和报送工作。信息员应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信息意识,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能力。
二、舆情信息报送制度
1、、报送舆情信息应客观、真实、全面、准确,注重时效。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发后2小时内报送发生情况,并随时跟踪报送社会反映情况,不得迟报、漏报和错报。
2、报送舆情信息常态化,全年报送舆情信息数量不得少于10篇。
3、一般性思想反映、工作动态由信息员直接报送。重大舆情信息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送,舆情分析报告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同意后报送。
三、舆情信息分析制度
1、区委宣传部不定期召开舆情信息分析会、社会舆情联席会等,交流工作情况,分析舆情态势,研究应对措施,并形成分析报告。
2、各乡、街道每季度上报一份综合舆情分析报告,并根据需要及时上报专题舆情分析报告。
3、区直相关单位每半年报送一份舆情分析报告。
四、舆情信息通报考评制度
1、局每季度公布一次舆情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
2、每年对全区舆情信息工作进行一次考评。根据各单位报送舆情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信息采用情况、领导重视程度、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考评,评选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若干。
第三篇: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2
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
为了深入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办人民满意学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制定社会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
一、舆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长:王振伟(校长)全面工作 副组长: 王建利(副校长)具体工作安排
陈洪梅(副校长)舆情管理及政策发布
王志超(副校长)舆情预防管理及汇总 李佳忠(副校长)安全舆情防控
组员:
崔兴亮(教务主任)陈宝国(安全员)李加文(政教主任)
王法庆(教务员)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社会舆情的收集报送。
社会舆情包括公众对学校的认训或看法,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图书等媒体反映出来的舆论动态,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等。收集报送社会舆情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家长、社区对开发区初中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的思想反映;对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思想反映;教育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深化教育改革中部分老师思想上产生的模糊认识和疑虑、困惑;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师德表现中产生的不良事件的思想反映。
2、加强本校各类活动情况的收集报送。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进展情况;开展师德教育、学生活动、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创新深化课改工作的经验、做法,尤其是特色性工作和亮点;学生、教师、学校获得的重大成绩或奖项等。
3、加强舆情信息的回复反馈。内容主要包括:讨论回复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舆情动向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针对舆情信息中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系列活动,进行整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工作机制
1、建立社会舆情信息工作责任机制。为保证信息灵敏高效,重点建设三个网络:(1)领导小组工作网。制定舆情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管理信息报送、舆情反馈等相关工作。
(2)信息报送工作网。设立信息报送员,收集相关信息与图片资料;设立摄影专管员,负责各项活动照片的拍摄、梳理、汇总、上传工作;各部门、各条线 要确定资料信息员,每次活动安排一位教师写一篇活动信息报道。
(3)舆情信息工作网。设立舆情信息专管员,负责收集相关舆情信息,上报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做好回复与整改工作。
四、舆情信息责任
1、办公室负责全校舆情信息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并负责向学校校委会报送舆情信息。
2、各级部舆情信息直报点负责本级部的舆情信息工作,明确舆情信息工作的责任人,保障舆情信息工作顺利开展。
3、信息员负责本单位舆情信息的收集、采写和报送工作。信息员应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信息意识,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能力。
五、舆情信息报送规定
1、、报送舆情信息应客观、真实、全面、准确,注重时效。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发后2小时内报送发生情况,并随时跟踪报送社会反映情况,不得迟报、漏报和错报。
2、报送舆情信息常态化,全年报送舆情信息数量不得少于10篇。
3、一般性思想反映、工作动态由级部信息员直接报送。重大舆情信息经办公室、级部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送,舆情分析报告经办公室、级部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同意后报送。
六、舆情信息分析处置
1、办公室、网络中心不定期召开舆情信息分析会、社会舆情联席会等,交流工作情况,分析舆情态势,研究应对措施,并形成分析报告。
2、各处室、级部每月上报一份综合舆情分析报告,并根据需要及时上报专 题舆情分析报告。
3、学校每季度公布一次舆情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
2、每年对全校舆情信息工作进行一次考评。根据各级部报送舆情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信息采用情况、级部领导重视程度、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考评,评选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若干。
七、工作渠道
1、信息报送渠道:学校校园网
2、舆情收集渠道:书信、电话专线、学校公共邮箱、问卷调查
第四篇:学校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
舆情工作制度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办人民满意学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制定社会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
一、舆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戎斌 副组长:陆廷坤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社会舆情的收集报送。
社会舆情包括公众对学校的认训或看法,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图书等媒体反映出来的舆论动态,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等。
收集报送社会舆情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家长、社区对文武实验学校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的思想反映;对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思想反映;教育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深化教育改革中部分老师思想上产生的模糊认识和疑虑、困惑;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师德表现中产生的不良事件的思想反映。
2、加强本校各类活动情况的收集报送。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进展情况;开展师德教育、学生活动、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创新深化课改工作的经验、做法,尤其是特色性工作和亮点;学生、教师、学校获得的重大成绩或奖项等。
3、加强舆情信息的回复反馈。内容主要包括:讨论回复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舆情动向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针对舆情信息中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系列活动,进行整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工作机制
1、建立社会舆情信息工作责任机制。为保证信息灵敏高效,重点建设三个网络:(1)领导小组工作网。制定舆情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管理信息报送、舆情反馈等相关工作。(2)信息报送工作网。设立信息报送员,收集相关信息与图片资料;设立摄影专管员,负责各项活动照片的拍摄、梳理、汇总、上传工作;各部门、各条线要确定资料信息员,每次活动安排一位教师写一篇活动信息报道。(3)舆情信息工作网。设立舆情信息专管员,负责收集相关舆情信息,上报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做好回复与整改工作。
五、工作渠道
1、信息报送渠道:通知上级领导
2、舆情收集渠道:书信、电话、问卷调查
文武实验学校
2017年9月1日
第五篇:舆情信息
“见死不救”入罪能根绝惨剧吗?
近日,备受瞩目的佛山遭两车碾压女童笔者一直在关注。很心痛的是被辗压女童小悦悦于今日凌晨2时许,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可怜的孩子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反思是:如何阻止社会冷漠到冰点,如何杜绝此类灭绝人伦的惨剧重演?对此,有人提出应当将“见死不救”入罪。“见死不救”应不应该入罪?即便入罪,就能根绝惨剧的发生吗?笔者认为,要从道德、良知、制度、法律等多方面入手,“顽疾还需用猛药”。
网友认为,应有起码的反思。也许,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人性”有一个起码的反省和拷问。每一个看到这则新闻并为之痛心、义愤的人,不妨放下报纸、走下道德审判之台,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我真的不会同样“理性”地做出与那些匆匆离开的路人们同样的选择吗?我真的有勇气像 那位值得尊敬的拾荒阿姨那样下意识地赶快扶起重伤女童吗„„甚至于,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扪心自问——如果,我是那名肇事司机,我真的一定就会义无反顾地立即 停车、采取救助措施吗?我会不会在那电光火石的瞬间,也“理性”地做出逃逸、甚至“碾伤不如碾死”的“最优选择”„„其实,每一个“我”,都可能成为那7分钟里冷漠走过血泊中的小悦悦身边的“路人”;每一个“我”,恰恰随机性地构成了那7分钟里面对一个亟须救助的幼小生命却无所作为的“看客”!
网友要求,需营造一颗平凡的良心。自古至今,都有道德圣人在、道德楷模在。尽管他们都具有别样的感召力,都能带动更多的人向善,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光靠这些圣人楷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社会里,最需要的是平凡的良心,正是无数的平凡良心共同筑起了社会道德的堤坝,共同营造起一个属于文明社会的高贵的人的温暖世界。而人的社会所以高贵,所以温暖,就在于无数的平凡人都有其道德,都有其良心。这个道德,正是人世间最高贵的底线。这个良心,则是评价人性最基本的尺度。我们的社会里,最需要的就是平凡良心的建树,就是平凡人对良心的守候。而良心、道德感的生长,或有遗传的因子在,但更多的则是靠社会的培育,靠从零开始的长成。良心生长得有多大,道德感生长得有多高,就看这培育力有多强。
网友建议,制度的补助不可或缺。但如何才能告别冷漠呢?如果满天下尽是南京彭宇案的不公,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常常流血又流泪,冷漠将只能像传染菌一样,越传越大,越传越危险。因此,我们不得不既叩问内心,也叩问制度。河北聂树斌冤死16年了,真凶早已招认,可冤魂迄今得不到正式的平反,这是司法的冷漠;大街小巷里串行的小贩们被某些暴力城管极尽殴打之能事,这是公权力的冷漠„„用放大镜去观察冷漠,去监督冷漠,让冷漠越来越少,这个社会才能从整体环境上越来越温暖。而当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成的时候,当人们日益增多的公共服务品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的时候,人间不仅有自发的真情,亦有制度的补助,冷漠又岂会横行?
网友期望,法律应引导,不能再默然。当现有的道德调整力量,已经不足以引导社会风气从善,法律就必须介入,帮残存的道德力量一把。社会化立法过程一 再证明这一规律。法律是上升为法律条文的道德规范。法律与道德之间固有的关联,决定在道德沦陷时法律可以大显身手。“小悦悦”事件已经冲破了人类所能拥有 的道德和社会底线,唯有法律介入,方可借助法律的引导、教育、惩戒、褒贬等功能,弘扬“见义勇为”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