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听课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听课学习心得
前白源小学 黄丽
2月22日,是一个好日子。我被学校邀请去宜春八小观摩了语文素养大赛的总决赛。观摩深深吸引了我……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整节课在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2、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杨老师讲的《三顾茅庐》这课,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教学效果很好。
3、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邓老师在上《装满昆虫的衣袋》这课时,学习中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层次非常清晰。
4、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
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5、亲切的评价。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6、今后的努力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二篇:小学语文听课学习心得
山东省“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我很荣幸地去泰安参加了山东省“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这次泰安之行对于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10月30日——10月31日,两天共听了6位名师的教学和报告。这6位老师的教学各有特色,各具独到之处。
第一天,杨昱婷老师的课堂《玲玲的画》仿佛是一档少儿节目直播间,学生以及台下的观众都纷纷沉醉其中,杨老师以其高超的教学本领“润物细无声”,使我们领略了“圆融教学”的魅力。韩兴娥老师在海量阅读方面的大胆尝试的勇气,“十年磨一剑”长时间坚持海量阅读教学工作精神令我感动。刘岩林老师的《珍珠鸟》一课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深挖编者的编写意图,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展示了教师、学生、作者、教材之间的“对话”。孙艳霞老师的《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实用”的语文。
第二天的两位男老师的出场让我十分兴奋。孟强老师的《黄鹤楼送别》,在孟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在场的观众都深深的沉浸在李白与孟浩然的离愁之中。一堂课之后,学生在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离别之愁,充分体现了孟强老师所强调的“得意得言贵得法”。党照虎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党照虎老师一出场就显得与众不同,大屏幕上他的介绍尽是些与学生一块玩耍的镜头。“我原以为党老师这么胖肯定跳不起来,没想到党老师还会打篮球!”一个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党照虎老师马上借机发挥,让学生用“原以为„„,没想到„„”造句,这样的开场白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在讲《军神》这课时,党老师好似一位说书先生,声情并茂的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有时又像一位带学生穿越时空的导游,学生游走在《军神》的“现场”,真切的体味着军神之所以为“神”。下课后,党老师又展示了他多彩多艺的另一面,给学生唱起了山东快书。《军神》整堂课下来精彩不断,非常的有“语文味”,也应了党老师的那句话——“要还给语文以本真”。
经过两天的学习,听了5节各位名师的特色课和6堂报告,在教学方面我受到了大的启发:
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六位名师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杨昱婷老师的“圆融教学”、“无痕教育”,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一个一鸣惊人,一个厚积薄发,无论哪种方法都在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尤其是韩兴娥老师用十几年实践进行“海量教学”的实践,她的这种勇气和坚持给力莫大的鼓舞。她的成功更使我坚定了“教无定法”的信念。
2、小小的一个夸奖,铸就一个大梦想。我在听课的时候开了小差,看了看名师课堂上的学生,这些学生个个自信满怀,精神饱满。想想我的学生,我发现我的学生十分地缺一样东西那就是——自信!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家长的认同、老师的认同、同学的认同。在课堂上,老师的认同、老师的表扬成了学生自信的主要来源。在名师的课堂上,对每个孩子回答问题后都会得到一个积极的评价。“你是一个思想家”、“你真是未来的文学家”、“你真厉害”这些简单的话语却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理洒满金色的阳光,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自信。这一点十分值得我去学习。
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名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短短的40分钟,而我们没有看到的却是名师成长过程中成千上万个40分钟。杨昱婷老师
2分钟就可以画出一头活灵活现的斗牛,党照虎老师将关云长刮骨去毒读的声情并茂。我相信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课下平日的工作中他们一定付出巨大的努力。作为新教师我更要加倍努力,提升自己教学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这两种识字方法各有所长,“分散识字”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易于被学生接受,“集中识字”效率较高,短时间内可以完成较高的识字任务。我的教学实践中偏向于“集中识字”因为它效率高,学生记得快,而看了几位名师的课之后,我心里开始倾向于“分散识字”了,因为它更符合学生心里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虽然这样教师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
经过了这两天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登山方知其高,观海方知其广。看到各个名师的经常表现,我开始萌生了要走出自己特色课堂的想法,在教学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语文听课学习心得
语文听课学习心得
岩坡小学 王亚欣
9月30日上午在费县实验小学听课,对于一名新教师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我经过听课深有体会。
第一节课是由魏珊珊上的一堂《水蛙里的小鱼》,的导入是问题,提问学生动物的家在那里?并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方法是我应该借鉴的。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也将词语与课文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文中记忆生字词,隋文识字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耐心的讲解课文中语句的情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爱护动物。
第二节课是由一位老教师的《秋天的雨》,是在黑板上画画导入,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位教师主要是用整体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秋天的雨,之后让学生具体的说一说整体印象,学生可以发挥想象自由的抒发情感,以至于可以当堂完成书写作业,巩固练习,这样的方法比较新颖都是在教学中需要学习的。
第三节是由杨老师带来的《给与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杨静老师用人物串联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感情,并用借助课文词语让学生感悟人物的心理特点,书法情感。
下午我又学习了《秋天的雨》和语文研讨——今天我们怎样做一合格教师。
这些都对我有深刻的启发作用,经过听课和研讨,让我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并将这些方法用于教学实际,认真反思,让我的教学重充分体现新一点的教学理念。
第四篇:听课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寿光世纪学校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
刚刚参加语文教学工作,原本对现在大力推进中,实践探索中的“语文主题学习”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化中,通过这次参加在寿光世纪学校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聆听名师的优秀示范课,专家的独到精彩评析,使我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发展方向,教学方法思路,深受启发和感染,让我有种拨开云雾见明日的感觉,也让我的语文教学思路豁然开朗,找到了明确坚定的方向,那就是——勇于创新的、大刀阔斧的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在本次的观摩研讨活动中,先是由寿光世纪学校的毕英春老师和她的团队进行的主题学习教学艺术展示,其中包括五年级的精读课《黄山奇松》、略读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和拓展阅读汇报课。在观摩了毕老师精彩绝伦的讲课,以及寿光世纪学校学生的精彩学养展示,以及主题学习和主题阅读成果展示,令我大为叹服,原来主题学习的内容是这样,主题学习的成果是如此显著,让一个刚踏上讲台不久的我大开眼界,心起涟漪,这种主题学习模式如此之好,在我的教学中是否可以借鉴和探索,我的个人教学之路是不是可以选择跟随名师,探索这条令人向往和期待的主题学习之路。
这次寿光世纪学校学习的收获,不只是在毕英春老师的优秀示范课堂上,在结束完毕老师的观摩课,著名的教育策划人、教育记者、《小学语文教师》的主编李振村教授又献上了幽默风趣,语重心长,铿锵有力的一番演讲和讨论。李教授虽然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去教语文,怎么去教学生,但实际上,这也在教育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去激发学生的爱,爱语文,爱文字,爱写漂亮字,爱读优美诗句,爱说最美的汉语。李教授还激励我们教师应该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抛开课本,把对学生最有益和学生最需要的语文给学生。听了李教授的演说,我更加心潮澎湃,更加坚定了信念,让我放开了思想的包袱,以后的教学,我可以敢想敢做了,不会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习惯和风格。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完全可以紧跟专家、名师的身后挺起课改,创新实践的旗帜,与大家一起摸索,实践,总结,进步。
听完课,感触很多,既有对名师的崇拜,对主题学习成果的赞叹和羡慕,也有对今后自己教学和进步的感想,但是我铭记一切进步与成果,都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与名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因此我回到自己的岗位,应当马上从实际出发,让自己行动起来,时刻学习,锻炼自己,积累沉淀,创新钻研,让自己真正的踏上成长之路,与所有一起走在语文主题道路上的前辈同行。
第五篇:听课学习心得
听课学习心得
—李俊文
本学期我们政史组全体教师在教导处精心安排下认真地开展了听课观摩活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我校出类拔萃的政史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本学期开展听课观摩活动以来,我们听课共14节课,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政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得视频和声音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政史探究,现象以及结论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政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课堂中穿插各种游戏和表演,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与玩”之间的矛盾,把枯燥、呆板的政史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政史的兴趣。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政史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们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与其说是一种默契,还不如说是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会有学生争着、抢着要回答,并且都很积极配合老师们安排的每一场游戏和表演,这与传统政史教学中的那种点兵点将和气氛冷淡是截然不同的。
每个老师精心设计的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政史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政史的魅力!
第三 教师语言优美。导语设计巧妙、风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设计尤为重要,它是衔接各个教学环节的情感纽带。这一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得是张海霞、姚尼尕、杨积香老师,她们的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得衔接过渡非常自然,每个环节都给学生设定一定难度的任务,难易程度特别恰当,让学生既能动脑思考,去记忆,又不会太难,让学生丧失兴趣,所以使整节课进行得特别顺畅,整节课集欣赏、表现、评价于一体,教师的语言风趣中不乏幽默,使得课堂气氛既生动又活泼,还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听
课
学习
心
得
李俊文
政史地教研组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在这一学期,我组坚持以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和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各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师生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为更好的开展政治、历史、地理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转变观念,新课改“进头脑”。
要求全组老师一起定位在“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的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造课堂情境,灵活把握课堂资源,教出兴趣,教出美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案例,使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市、省等各级教育教学论文的征稿、论文比赛、优质课比赛及课题的研究。
学习方法:
1、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2、集体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和心得并形成文章。
3、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帮教活动,“老带新,老促新”,互帮互学,指导新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尽快熟悉教学业务,熟悉教学常规,执行教学常规,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
二、切实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配合学校教务处做好调研课组织和教学常规抽查。
我组本学期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定时、定地点、定人,备课及教研活动实行签到制。由于组员较少,备课组每周活动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组织。组长发挥带头人作用,每次主题教研定好主题内容、主讲人,探讨交流的资料并及时记录,整理,使其真正发挥他的作用。组长抓好听课、评课以及讨论和反思,积累好本组的活动的所有资料,重视各类资料的规范性、及时性。协助教务处对组内教师备课笔记、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与反馈。协助教导处开展好各阶段的考试工作,组织好阅卷分析和试卷分析工作;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还积极参加上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学习教学常规管理,研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
2、积极落实备课组长岗位责任制。
以年级组为单位,强化集体备课制度。指导教师钻研教材,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教学重点,分析解决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组织分析各年级教和学的情况,处理好落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3、认真安排和组织落实好本组公开课活动,上好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重视课堂教学效果,配合学校做好调研工作。针对本学科特点,我们组将把学校观摩课课与组内研讨课结合起来,让每位教师都能形成几节精品课,做到人人参与、个个争先,更重要的是对每位教师的课都要既有自我反思又要有组内评议,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积极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每位教师应积极参加学科听课活动,鼓励开展跨学科听课;不定期开设组内研讨课,在教研活动中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对课堂教学过程、方法等方面提出评课意见;加强组内交流,采取随堂听课的开放模式,听课教师负责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给被听课教师。
6、做好教学阶段性测试和总结,规范练习的编印及统一使用。
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能独立出两份练习卷。认真做好月考检测工作,及时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查漏补缺,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定期碰头,研究中考、高考规律,逐渐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班教师队伍,力争为本学期我校的中考、高考取得好成绩作出贡献。
7、完成高中年级的政治、历史、地理会考工作。争取一次通过率达到90﹪以上,为学校征得荣誉。
三、针对政、史、地学科的特点,本学期开展如下课题研究(1)政治研究课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材料信息?(2)地理研究课题:如何提高学生识图、读图能力?(3)历史研究课题:如何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其他工作
1、结合下学年高中即将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老师们提前从各种途径获得新信息,研究新教材,做各科新课程改革的带头人。
2、开展系列的基本功、教研评比活动,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请相关教师跟踪听青年教师的课,在市、校的听课验收中提高优课率;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
3、要求每一个组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学校电脑教育网络)来为教育服务,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继续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各科教学资源库,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教研组,凸显集体力量。
5、注重学科不同特点实施教学。历史学科要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社会变法、社会学说等具有社会性、现实性、民族思想性、人文性的历史知识,内化学生爱国、爱地方、爱校、爱家行为。师生都要有独到的历史感悟;政治学科要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指点学习方法上多下工夫,中考、高考中要注意培养冒尖学生;地理学科要注意灵活多样地运用现实经典实例来阐述有关知识,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地理方法去观察、思考、分析身边的生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师公开课、集体备课、课外活动时间随后制定。
总之,由于我校政史地教研组的构成趋于年轻化,我们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学习、扎实的工作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我们将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关怀下,在学校行政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我校政史地教研组的整体水平,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提升政史地学科的生命力。
政史地教研组
李俊文 2008年9月2日
政史地教研组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工作计划
政史地教研组
组长:李俊文
组员: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美术
2006--2007第一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师德建设的基层组织。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点,加强师德建设,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学习教学常规,领会精神实质。每学期开展的“学常规、领精神”活动中,教研组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组成员熟悉常规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及目标要求;其次,要求教师就常规的某一方面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活动写一份心得体会文章,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再次,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思想政治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初步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
2、开展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交流心得体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内外大事,具有良好的政治学习风气。在加强师德修养、遵纪守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全组教师相处和睦、团结互助,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 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本教研组建设作为落实教学常规的突破口。具体做到: 第一,认真学习《师德规范》读本,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第二,积极开展“学陶师陶”活动,评选学陶积极分子;第三,遵纪守法,勤奋敬业;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师德建设,全组教师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勤奋踏实,面向全体学生。组内教师无违法乱纪和体罚学生的现象。
3、贯彻新课程理念,健全学习制度,提高业务素质。本组在业务学习活动中,采用集体学习讨论和平时钻研思考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组内成员在双周的周四上午参加教研组组织的集体辅导,平时每天关注新闻,及时总结。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地学习《学与教心理学》、《课堂教育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及有关教学经验文章,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1、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继续开展以政治教研组为主体的德育课题组的研究。
2、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教研活动的推动下,教研组成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区级公开课。
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胆利用投影、录音、录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2、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3、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和影评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组织学生认真开小会等读书教育活动和影评活动。在活动中,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做好书后练习和小论文;接着,评选优秀论文,予以表彰;最后,围绕读书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以“青蓝工程”为依托,积极开展“立志、立业、立功”
1、师徒结对互学。
2、提供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为吸收、借鉴别人成功教学经验,我组多次组织外出听课,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尽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足,各备课组的教学水平的发展还不平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之,本教研组通过落实学科教学常规,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既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正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组内成员关系融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与其他教研组之间也经常相互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李俊文
学生基本情况:乔永存,男,14岁,八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
父母是东沟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是农民,好几年前父母分居。父亲经常外出,对他关注的比较少,母亲另嫁。基本的生活都是爷爷在打理。
个性特征:
卫生情况极差,总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特别喜欢把铅笔橡皮书本放进嘴里。不喜欢表达自己,很沉默,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紧张,总有人来告状他欺负别人。跟他谈话他总是露出一副轻蔑的样子,好象在说:“那又怎样?”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管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
原因分析:
从母亲处了解到,分居后跟妈妈住,妈妈由于婚姻问题,一开始老是对他又打又骂,致使他形成比较怪异的性格,不愿与他人交流。也由于这样有些暴力倾向,很喜欢玩打怪兽的游戏。
具体措施: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主动和他亲近做朋友。找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下课时尽量和他多谈话,谈谈他的兴趣、爱好,以及他幼儿园的生活。课余和母亲多交流,使家庭和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很就以前他母亲也改变了她粗暴的教育方式。
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初步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该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小孩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希望今后在大家的努力下能有更大的进步!
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他变了
马秀君,男,13岁,他思维敏捷,对知识悟比较快。但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为人处世多疑,过于敏感,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他,凡是漠不关心,作出一副自视轻高的样子。为人不友善,在班上不合群,师生关系平淡,少有言笑。在家很少和父母沟通,不懂关心孝敬父母。
他在阅读课上写读书笔记时写下《我最喜欢的主人公--日本岗田小队长》,欣赏岗田的残暴、杀人成性,并发誓要向岗田学习。我发现他的一些想法和处世的方法和他的同龄人不一样,就多次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但他没有向我敞开心扉,只是简单地说:“我觉得好玩、好奇就写了。”这是我想,简单地说教对他是不起作用的,应该从他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来关心他、帮助他。
当他妈妈生病住院时,我和他一起到环湖医院去看他妈妈,找话题和他聊天,从感情上接近他。和他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生物感性趣,特别是小动物,我就到花鸟鱼虫市场,买来各种各样的鱼送给他;为了和他沟通我阅览了大量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书籍,我主动找他谈论一些小动物,最初他很不自在,我问一句他说一句,我没有放弃,找机会就主动和他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段的努力,他终于主动找我谈论热带鱼,他眉飞色舞、生动形象地给我描述小鱼的习性和特点,逐渐我们就谈到初一五班的同学和班级体的建设,谈到人生、理想,为人、喜好……。他能主动和老师探讨问题了,他和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大家都说他变了,变得善解人义了,变得……
后来我把一首题为《祝福》的诗赠给他:
"感觉着生命的悲哀/还愿意欢笑的/请受我深深的祝福/感觉着生命的空虚/还愿意奋进的/请受我深深的祝福/感觉着生命的卑微/还予人尊严的/请受我深深的祝福/感觉着生命的欺罔/还待人真诚的/请受我深深的祝福/感觉着生命的寂寞/还可以温暖他人的/请受我深深的祝福/感觉着生命的残酷/还相信善良的/请受我深深的祝福。
浅谈地理教学中设问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知识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对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自学能力是21世纪发展的需要。
美国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地理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应放在一个重要的高度来认识。
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自学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高度重视设问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通过创设问题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思维从疑问开始,因而设置疑问,提出问题就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一、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研究和分析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思维活动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性质,从而使其智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知识同化未知知识的过程,那么怎样利用设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研究和分析问题呢?教师拟定问题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提出“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与实际相联系解答“怎么办”的问题。具体问题的提出应因内容而定。如:在学习“洋流”时,首先讲述这样一个事实:位于北纬40度附近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冬季封冰,而位于北极圈附近的摩尔曼斯港却终年不冻,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结合所讲内容,进一步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把学生兴趣引向深入。如:什么是洋流?洋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洋流的分布有何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通过设问,教给学生观察、实验、阅读、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和提炼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锻炼、提高。
二、通过设问创设情景,提高自学效果
学生自学的效果需及时检查,不断校正,使学生的自学能够始终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优异成绩的获得可以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享受,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可以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中的薄弱甚至错误的环节能得到及时修正,及时补救。检查形式因内容而定,可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上课时由学生设问,请学生充当各“报刊”或“杂志”记者,创设情景,进入角色,对教师进行采访,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讲评。也可由教师设问,采用“竞赛法”教学,竞赛题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可采取教师设问与学生设问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小教师”的作用,让对该项内容学有所长的同学代替教师进行知识、能力和方法的传授,不足的地方由教师作出相应的补充。采取上述方法设问,应该紧扣教学目的和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深化学习效果,从而使自学过程做到活而不乱,疏而不漏。
三、通过设问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系统性,提高归纳能力
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的认识是零散、感性、肤浅的,需要经过寻求相互之间的联系,提炼升华才能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归纳时一般采用系统纲要法、表解法等方法。设问归纳要注重条理性、层次性,如在讲授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境影响之后,先设问南北半球气压带形状如何?为什么?北半球冬夏两季陆地和海洋会出现那些气压中心?为什么?
四、通过设问引导观察实践,鼓励探索发现
课外实践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现象和结论到大自然中、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从封闭的课堂转移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让学生自己用理论知识来解答生活实践中的困惑,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难题。例如,学完高中地理有关城市和环境的内容之后,搜集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分析北京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北京市城市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评价市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所做出的规划与措施,并对急待解决还未解决好的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春季多风沙等),提出建议并设计出改进方案。在这些地理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学习中学会生活,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探索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入手,启发引导学生由已知推导未知的思考途径。
五、通过设问引发思索,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设问及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例如,通过对水资源知识的学习及对北京市水资源调查,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请学生研究讨论其短缺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是学生关注未来的良好愿望,教师应充分及时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创新自主学习的信心。研究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有利于集思广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锤炼独立思考能力,保持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创新源于质疑,设问启迪思维。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首先从质疑开始,可以肯定地说,设问在培养学生地理知识自学能力方面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
参考文献:《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
王艳玲,北京市温泉第二中学地理教师,中教一级,政史地教研组组长,青年骨干、高三把关教师。199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200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998年曾获长春市南关区青年教师说课一等奖,所制作的课件《澳大利亚自流井》被区评为二等奖。2004年获校教学风彩课二等奖,2005年获校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2-2003,组织了地理课综合实践活动,《地球仪的制作》被评为海淀区2等奖结合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在《中学生政史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和体会文章10余篇,其中,2004年第7-8期上发表的“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题,第11期上发表的“自然地理”综合练习测试卷受同行好评。2003年被评为优秀教师,荣获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