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大学生历史使命
新时期大学生历史使命
林学与园林学院林学(1)班汪亚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刚结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胜利闭幕。我们对祖国成立六十周年感到无比喜悦,对祖国六十年来不断地发展感到重心的高兴,我们以作为一名华夏子孙而感到骄傲。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感慨颇深。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在过去20世纪的百年中,中华民族和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断探索、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作出的奋斗与努力,不仅无愧于历史赋予的使命,而且,也为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是“救国、救民”;那么,处于和平年代,特别是在经济与社会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呢?
时代造就青年,时代呼唤青年。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崇高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实现这一历史重托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尽管一些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但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的一代。当代大学生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成才,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实现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理想。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成为了近代历史上的落伍者,在现代世界文明交流融合与冲突的洪流中,在一个充满创新,依靠创新的社会,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靠一代代人的奋斗努力,靠的是各国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奉献,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当代大学生理当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在未来的人生奋斗中自觉地担当起为世界和平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我们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为了实现这些历史使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呢?
一是要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跨越了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超越了制度、文化的障碍,使人类逐渐形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作为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分子,中国当代大学生也不是以个体存在的,而是共同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大学生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国家的荣辱兴衰与大学生们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只有将自己的青春年华与国家强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连接,更多地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敏锐观察和判断国际动向,向着国际上需要的人才战略目标迈进,才能肩负起实现振兴中华的重任,更好地体现作为青年佼佼者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经过6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处于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不断激发青春活力和创业热情,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建设家园的具体行动,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让青春为祖国的奉献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人生因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中而闪闪发光!
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一个人只有在青年时代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始终把握人生的前进方向;一个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理想的人,极易在困难和诱惑中迷失自我。无数老一辈革命先烈之所以能经受住残酷的战争考验,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理想信念,是指引他们人生不断奋勇前进的航标,是帮助他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强大武器。在血雨腥风、各种条件极为恶劣的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成就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正是因为他们有了理想信念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人活一世,就必然要有一个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也就是理想信念。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重要的一点。人只有确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才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而奋斗,这样的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也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为什么在物质极度丰富、生活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却总有那么一些青年朋友、一些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常常感到空虚迷茫,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只能依靠沉缅于感观享乐、寻求刺激来麻醉自己,并借此来寻求所谓的生活的乐趣,我想,这与理想信念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三是要刻苦学习,发奋成才。学习是成功的基石、进步的阶梯。当今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青年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的脚步追上时代的步伐,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与时俱进”。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当代的大学生只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理论学了一大堆,可是与实践脱节,与时代脱节,这样的人,即使是学富五车,也无法适应社会,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当前,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广大青年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主动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毅力,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勇气,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青春业绩。
四是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青年人,也应该成为思想最解放,最敢想、最敢干的,推动各项创新的生力军。因此,青年朋友们一定要发扬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以敢为人先的志气、超越前人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适应时代发展洪流和方向的新思维、新观念,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和新途径,始终走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前列,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创新学习是以求真务实为基础,要善于把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学习中去,大胆开拓,敢于突破,不断获取新知识;要把知识与创造有机结合,把知识内化为能力。还有,要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善于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逐步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习惯,为将来能更好地胜任各项工作、出色的完成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让我们一同加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共同开创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新时期知识分子历史使命
四、新时期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的一般情况
1、整体意义上的可喜局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出现知识分子结构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局面,在与知识分子相关的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在整体意义上亦呈现可喜局面。
知识分子在坚持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追求民主。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分子坚信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他们更为关注国家的发展前途,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高涨,也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可喜的成就,这种政治环境为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生活越来越关心,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越来越高。每年两会召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制度改革等事件的背后都活跃着知识分子身影,他们站在国家和民主的立场,踊跃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知识分子更为关注国家的发展前途,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高涨,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新时期知识分子在坚持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体现其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积极入世、追求民主的品质,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新时期,知识分子利用新式网络传媒伸张正义,更关注现实问题,积极维护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新式网络传媒的出现,给知识分子提供更宽阔的活动空间,网络的言论禁忌少,时效高,被转载传播的可能性大,引起共鸣、进行交流讨论较容易,而且网络能够迅速对即时性事件做出反应,广泛形成声势,网络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知识分子的用武之地。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有一批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尽其所能地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发表意见,对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态,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对舆论的形成与走向,以及对公共生活的气氛产生影响,对政府政策的形成和制定发挥作用。众所周知的孙志刚案、黄静案、山西黑砖窑事件、罗彩霞案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发生后,知识分子的立场与表态带动了舆论,极大地影响了舆论的方向、深度与广度,使各类案件和事件的解决转向民主、法制的方向。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在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站在弱者的立场,利用新式网络传媒为弱者伸张正义,他们较合理和公正的判断,展现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
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杰出的贡献。知识分子努力把自己的智力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商品,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经济迅速发展,是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其创造的知识逐渐被应用到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知识分子活跃于社会的各领域,如政治、经济、管理、法律、制度建设、航空航天、技术发明创造、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他们给人民群众带来富足的物质产品、丰富多彩的文化、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强大的国防、健康的体魄、理性的头脑,为我国繁荣昌盛和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立下汗马功劳。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能够促使我国发展的行为能力,承担起时代发展赋予他们的神圣的职责,肩负和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促使我国日益繁荣富强。
在学术上,知识分子默默耕耘,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为繁荣中华文化而不懈努力。知识分子批判继承我国历史文化优秀成果,整理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积极普及传统文化,在社会上掀起国学热。同时善于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取和传播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促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日益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呈现出可喜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的现象依然局部存在,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国门开放,中外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乘虚而入,一些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利己主义不断侵蚀着部分缺乏定力的知识分子,使得这些人历史使命感较薄弱。
2、部分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
市场经济使得知识分子的职业化特征更加明显,知识分子基本价值内涵已由文化价值转移到社会价值。在物欲的推动下,部分知识分子醉心于追求能为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忽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加强。在生活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分子用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开放意识、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等 2 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种观念意识越来越强,而传统的以天下为己任、重文轻商、淡漠钱财、重义轻利等观念意识越来越被忽视,部分知识分子的政治观念、理想信念和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尤其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滞后的情况下,一部分知识分子经不起物欲的诱惑,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有滑坡,以自我为中心,价值取向功利,对工作和学习敷衍塞责,遇事单纯而片面地按价值规律或讲求实惠来处理,淡化政治进步和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味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谋求舒适安逸生活,这种处理政治与业务、物质与精神、工作与前途等关系的原则,使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明显薄弱。近几年,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已扭曲了部分人的心灵,许多过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优秀的品质在知识分子中已悄然退化,相反利己主义却在恶性膨胀,部分知识分子对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表现出可怕的冷漠,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他们的面前显得无关紧要,金钱和社会地位成为驱使他们的唯一力量源泉。
尽管新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存在历史使命薄弱的不足,但是从整体上应该看到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总体上是健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的,多数知识分子亲身经历了改革三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对社会贡献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在他们身上依然明显体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3、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的客观原因
部分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本身的问题,还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必然伴生现象,是整个社会重视科技知识分子而边缘化人文知识分子和知识市场化的副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念,政治权力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变化,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知识领域和知识分子群体中也不例外,知识与社会的关系、知识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知识的内部结构以及知识分子的群体结构都受到巨大的冲击。知识领域的两大系统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变化异常明显,科技知识走进社会中心,人文知识开始走向边缘甚至被遗忘,以此 3 相关的科技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角,而人文知识分子受到社会的轻视和冷漠。受到边缘化后,部分人文知识分子变得消极,对传统的知识分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慢慢健忘,躲进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因此,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因自身所学知识的边缘化在考察部分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的时候,就应该重视这一社会因素。
知识市场化对知识分子的冲击。知识本身包含面广,有的知识和社会关系紧密,有的知识远离生活,有的知识侧重理论,有的知识侧重实践。有些知识分子尝试着将学术和大众贴近,利用媒体传播文化,走大众化道路;有些学者则默默地仍旧寻着自己原来的路;有的学者则完全走向了市场。当科技知识中心化时候,社会就以学术有用与没用来衡量和评价知识分子,有的知识分子根据自己专业性质和个性进行选择和调整,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物欲的诱惑容易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一种潮流,形成一种盲目的社会跟风,知识市场化在全社会显而易见,部分知识分子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扭曲和脱离学术实际的案例不断出现,有的知识分子研究的东西严重脱离实际,有的知识分子本身的想法和做人都和现实严重脱节。知识市场化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浮躁的学术氛围,动摇知识分子开展学术研究的信心,给学术发展带来不可挽救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化带来的负面新闻,导致社会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知识分子身上最欠缺的则是社会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
4、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的主观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多,造成人文知识分子的自身身份认同的危机。人文知识分子在中国一直就具有强势的话语权和社会示范作用,他们拥有解释意识世界“意义”与“价值”的话语权。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意义世界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物资困乏到生活逐渐富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人们看到了物质的魅力和货币的诱惑。拥有的货币数量成为了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志。部分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开始经历了从价值和意义向世俗化、功利性、势利性的转变。对于远离物质生产而从事精神生产的人文知识分子而言,对社会道德价值的判断渐渐失语,即使一些微弱的声音也迅速被商品大潮所掩埋。而离市场比较近的科技知识分子,他们的科技成果容易转换成市场效益,在市场大潮中容易得到了很多金钱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在世俗 4 者心目中,金钱利益和社会地位是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部分科技知识分子拼命追求金钱和地位,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责任感的事充耳不闻。而相比之下的人文知识分子,在部分科技知识分子的物质财富增多和社会地位变高的情况下,出现了身份危机,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世界,与科技知识分子相比,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物质和社会地位面前变得颓废或者世俗,有的人一门心思往金钱和社会地位方面专营,渐渐远离传统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豪气,缺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得到了释放自己才华和舒展心境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在清贫与被边缘化中斗争,忍受着热闹的下海浪潮与物欲的诱惑,他们也在呼喊与反思中斗争,忍受着讥笑与不解。新时期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他们既渴望建功立业,又要保持精神自由;既想关注社会,又茫然不知所措;既想超越传统,步入现代,又难以割断精神上的牵连。面对时代带给他们的波澜壮阔而又复杂多变的历史境遇,有的知识分子己经在适应时代的基础上继续思考知识分子何去何从,有的知识分子还处于适应阶段,有的知识分子没有把握住自己的方向,违规使用知识权力,唯利是图,在金钱和地位面前铤而走险,走向极端,破坏了知识分子长期保持的良好社会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
显然社会的转型和变革给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带来的冲击,向来有理性之前驱之称的知识分子在物欲面前应该保持理性的克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重义轻利的高尚品德,重义轻利不仅是传统道德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做人的标准。
六、新时期知识分子使命的实践途径
1、建立合理的知识分子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其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为知识分子才华施展提供空间和舞台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工作,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指出: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要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的理论和体制创新;坚持以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全面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展。《纲要》为新时期建立合理的 知识分子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指明了方向。制度是社会秩序稳定和工作推进的保障,对于以理性著称的知识分子而言,保证其历史使命得以实践必须有制度。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新时期,改革知识分子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维护知识分子利益,为知识分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是新时期知识分子实践自身历史使命的切实要求。
建立合理的知识分子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必须深化关于知识分子人事制度的改革,彻底废除知识分子的干部身份和职务终身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和打破论资排辈的守旧观念和做法,实行知识分子能上能下的制度,探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知识分子分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柔性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把对知识分子的选拔和使用制度化,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的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必须彻底废除束缚知识分子才华施展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事档案制度;形成新的知识分子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背景下,须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按知识分子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社会贡献给予其相应的合理的报酬,保障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和创造较好效益的知识分子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加强关于知识分子的立法工作,及时把党的最新的知识分子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使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职务聘任、收入分配、权益保护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尤其要健全保障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以维护知识分子的权利和地位;大力扶持人文社会科学,为人文知识分子从事研究提供宽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知识分子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系列的制度的完善,将为新时期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提供可靠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2、知识分子要发扬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投身社会义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需要知识分子做出更多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知识分子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努力工作,建功立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当然,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我国知识分子既具有其他社会群体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深入实 6 践不够,理论脱离实际以及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实践经验的缺乏,还容易导致一部分知识分子出现轻率否定民族历史,认同外来文化的倾向,也容易出现自我意识畸形膨胀,价值取向迷茫的情况。因此,知识分子要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突破狭窄的专业视野,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研究社会,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发扬知行合一的实践观,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投身社会义主义现代化建设。
3、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 知识分子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素质。知识分子通过对经典理论的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共产主义实现的信念。知识分子应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贡献力量。同时,知识分子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上先进国家科技信息和动态,另一方面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自觉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反动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时刻维护国家的安全。
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社会上期表率作用。新时期,知识分子不仅是我国传统优秀道德的继承者、传播者,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建设者。因此,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知识分子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知识分子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在道德建设中起表率作用。当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知识界道德失范、学术腐败现象屡屡发生,知识分子犯罪问题开始出现,这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但更有知识分子自身道德素质的因素。因此,对于掌握了先进文化与专业技能的知识分子来说,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分子要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知识分子要形成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终身教育的观念,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以便将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之中去,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建筑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知识分子才能 7 切实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崇高的历史责任,中国才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知识分子还要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献身精神。由于传统文化和现实分配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官本位”意识和重职位轻贡献、重党政轻学术的倾向,这对于专业技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尤其对基础学科的发展十分不利,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影响到知识分子社会作用的全面发挥。为此,知识分子应该抛弃“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应该抵制物欲的诱惑,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牢固地树立献身专业、献身学术的价值观念。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目标
(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担当科技创新重任
3.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历史使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满怀深情地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
江泽民同志希望全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明白无误地指出了新世纪青年一代肩负的历史重任。在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能否取胜,我国能否成为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强国,关键在于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能否坚持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真正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江泽民同志从国力竞争的角度论述到:“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1世纪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世纪,国际竞争将愈加激烈。在当代国际竞争中,不进则退。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有志气、有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强国。
(二)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
———管子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主要归纳为六个方面:
1.胸怀坦荡,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2.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知行统一,具有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4.和而不同,具有高尚的个性品质。
5.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
6.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复合结构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
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提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④]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接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挑战。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学们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应当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
点,以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体育方面,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育方面,同学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⑤],就是说,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式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任何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来的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整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那么,青年人的梦想国家的梦想又有着怎么样的交集呢?我们这群包含爱国之情的大学生青年们,要怎样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贡献呢?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为之而努力。因此,实现中国梦——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始于一段屈辱的历史。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经泪流满面。因此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是当代大学生今天的历史使命。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根本就没有作过“中国梦”,那是的他们作的是“天下梦”,“中国梦”与“天下梦”有什么不同呢?中国梦,想的是中国怎么样?天下梦,想的是人类怎么样?前者是关于国家的愿景,而后者则是关于社会的愿景及理想。在古人眼里,中国便是世界的中心,天朝便是世界的王国。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根本不会有中国梦的想法。一心想着天下,究竟什么是中国梦呢?在古人文化中,这就是传统的中国梦——大同,小康。
传统的中国梦,它们寄托了理想,也表现出了无奈。因为谁都能看出来,这两个梦是每况愈下,一蟹不如一蟹。但这没有办法,理想不能实现,就只能“打折扣”,要想“不折不扣”就得从这个梦境中醒来。于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梦在不断萌芽新的概念,所以,有了今天的“中国梦”,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伟大期盼。
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更是青年人的梦。让两个梦一起飞翔。
古代先贤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过剩余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青年时中国梦的寄托者,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看当代青年,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梦的寄托着,当之无愧。青年时中国梦的助跑者,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正处于实现中国梦年富力强时期,我们可看到无数次的科研创新活动涌现出青年人的身影,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上,洋溢着令人欣慰,充满希望的精气神。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青年是中国梦的成就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青年朋友一定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一定要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切实掌握现代文明和科学成果,一定要自觉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青年时最容易盛产梦想的花季,也是最有条件把梦想付诸于实践,同时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最具有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但是要用热情和潜力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依靠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最后,我想说的是“只有拥有自己梦想的青年,才会不断的进步,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经历苦难沧桑的国家,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沿着这条复兴之路为梦想努力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中国梦,我们曾经离它如此之远,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只要广大的当代大学生都向着梦想拼搏,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而奋斗。那么,中国梦将会在我们这一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