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讲的三个故事

时间:2019-05-15 04:1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莫言讲的三个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莫言讲的三个故事》。

第一篇:莫言讲的三个故事

莫言讲的三个故事

作者/四川 徐敬德

2012年12月7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斯德歌尔摩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讲了三个小故事,耐人寻味。

【故事一】

告密

莫言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他们去参观苦难展览。参观时,同学们都放声大哭。为了让老师看见自己的表现,莫言舍不得擦掉脸上的泪水,可是有几位同学将唾沫涂在脸上冒充泪水,一位同学的脸上竟然一滴泪水也没有……事后莫言把这个脸上一滴泪水也没有的同学的表现报告了老师,为此,学校给这个同学以警告处分。许多年以后,莫言深为这件事忏悔,想找该同学道歉时,可他已经去世了。

【感悟】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人的态度、表现、看法都一致,对不同的态度、丧现、看法应该尊重,持宽容的态度。众人都哭时,要允许有的人不哭,特别是当哭威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故事二】

论理

30多年前,莫言在部队工作。一天晚上,他在办公室看书,一位老首长推门进来,看了一眼他对面的椅子,自言自语地说:“噢,没有人?”莫言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首长被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当时,莫言认为自已是英勇的斗士,多年后,却深深地内疚。

【感悟】

莫言为什么深深地内疚?因为他明白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体谅别人;如果为表明自己的观点,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过错。

【故事王】

八个泥瓦匠

这个故事是莫言的爷爷在许多年前讲给他听的。

8个泥瓦匠外出,遭遇暴雨,躲进了破庙里。雷声一阵紧似一阵,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怪叫声。众人都心惊胆颤,一个人说: “我们这些人中,必定有人干过伤天害理的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去接受惩罚吧,免得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是没有人出去。于是有人提议:“既然大家都不愿出去,那我们就将各自的草帽往外抛,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做了坏事,就让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结果,7个人的草帽都被刮回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风刮走了。于是众人抬起这个人,把他扔了出去。就在那个人被扔出去的一刹那,破庙倒塌了,那7个人全被压在了瓦砾之下。

(摘自《华西都市报》)

【感悟】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而往往怀疑别人,指责别人,殊不知那个“伤天字理”的人就是自己。你是那七个人中的一个吗?

第二篇:莫言的故事

《莫言的故事》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三湖中心小学

五(2)班曾诚然指导老师施文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三湖中心小学的曾诚然。今天,我要讲的故事题目是《莫言的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

这一喜讯立即传遍了神州大地,所有中国人无不为之激动、自豪。莫言不仅圆了自己的文学梦,更圆了中国人等待百年的梦想。莫言,这个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寒门学子,之所以能够站在诺贝尔奖神圣的领奖台上,是因为他始终怀揣梦想,在梦想中努力前行。

莫言从小就对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他的童年是苦涩的。他饱受着饥饿、孤独和无书可读之痛,但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梦想,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找书看。当时农村书少,他就一户一户地跑去借,实在借不到就拿新华字典来背,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借阅了周边十多个村庄的书籍。为了看书,他出力帮邻居推磨,推十圈磨才获准看

一页书。一天,有人借给他一本《青春之歌》,前提是只准看一天,不管能不能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躲到一个草垛边,拿出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将放羊这个本职工作抛到了九霄云外。羊儿饿得在他身边又叫又跳,他却丝毫不受干扰。天黑了,这本《青春之歌》也被他看完了。当他满足了合上书本,伸了一个懒腰后,才发现肚子叫得正欢呢!原来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

莫言爷爷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在辍学之后,他及早地深入社会这本大书,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他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母亲分配他的活,为此,母亲批评了他。晚上,当母亲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莫言爷爷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母亲听。他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母亲,以后每逢赶集日母亲便不再给他排活,默许他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他会把白天听来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有时候,在复述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添油加醋,编造一些情节,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

听书的人也越来越多,1976年2月在故乡生活了21年的莫言,背着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踏上了军营之旅。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人们只会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莫言开始尝试着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讲述他的故事。根据他个人的经验、梦境般的想象和生活实际,用无数生动的细

节塑造出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创作出了一部部匠心独运的优秀文学作品。莫言爷爷在文学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站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莫言爷爷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许多精彩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故事成就梦想,我被莫言爷爷的故事深深感染。我也是一个热爱读书和热爱写作的孩子,我想我也要像莫言爷爷一样做一个追梦的人,做一个勤奋的人,做一个讲故事的人,讲自己的故事,讲身边的故事,讲祖国的故事,讲春天的故事。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莫言诺奖演讲结尾三个哲理故事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了主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文学演讲。

回忆母亲

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这一点莫言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演讲一开始,莫言就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莫言说,去年因为要修铁路,自己无奈迁移了母亲的坟墓。开馆时,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从那一刻起,莫言觉得母亲已经成为了大地的一部分,他站在这片大地上的诉说便是对母亲的诉说。

莫言关于母亲最初的记忆是他失手打碎了家里唯一一个暖水瓶,当时他害怕地躲了起来,母亲最后并没有责罚他,而是发出长长一声叹息。而对于莫言来讲,最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到母亲被打,他从母亲眼里看到了绝望的眼神。多年之后,莫言与当年那个打母亲的人再度相逢,莫言想替母亲报仇,但最后还是被母亲劝住了。让莫言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对贫苦人群的悲悯之心,有一年中秋莫言家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一个老乞丐前来乞讨,母亲给了这个老人半碗饺子。让莫言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当年跟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老人一毛钱,莫言的母亲觉得儿子给自己丢了脸。

忆儿时往事

莫言说,因为相貌丑陋,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很多人都嘲笑他甚至因此打过他。莫言因此苦恼过,最后还是母亲开导莫言,让他多做善事,这样丑也能变成美。

童年时的莫言非常喜欢听说书,听到后来自己也能说上一段,家人最后都成了他的听众。母亲很担心他将来靠耍贫嘴吃饭,于是提醒他少说话,笔名“莫言”由此而来。实际上,莫言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这更像是一种讽刺。

莫言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在乡下放牛时,他常常幻想着有狐仙化作人形与他一起放牛,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一只狐狸,他完全被吓到了。

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莫言仍然相信这个世界有鬼神存在,晚上回家时为了给自己壮胆,莫言会大声地唱歌。那时的他还处在变声期,对于乡亲们来说,这种歌声简直是一种折磨。

创作起源

莫言说,自己的故事起初都是他个人经历,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在诸多小说之中,最贴近他自己的是《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

除了自己,莫言的亲人和乡亲都在小说中登过台。在小说《蛙》中就出现过姑姑的形象,不过,现实中的姑姑与小说中的姑姑完全相反,莫言做了文字化的处理,小说中的人物超越了现实。

《丰乳肥臀》是写给母亲的书,莫言仅用53天就完成了80万字的初稿。在这本书中,莫言“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在卷首语位置莫言也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

谈作品

《天堂蒜薹之歌》:莫言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在这部小说中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莫言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从这部小说开始,莫言从后台跳到前台。他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

《生死疲劳》:莫言透露,书名来自佛教经典。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莫言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莫言心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起初他不知道怎么写,当2005年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莫言找到了灵感。

三个故事结束演讲

莫言的演讲始终围绕故事展开,最后以三个故事收尾。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莫言小时候去参加一个苦难展览,莫言哭了,而当时有一个孩子没有哭,为此莫言还向老师打了“小报告”。多年之后,莫言深表愧疚,他悟出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第二个故事讲是的莫言当兵时逞口舌之快,让自已的老长官面红耳赤,回忆起这件事来,莫言深表愧疚。

第三个故事说的是泥瓦匠的故事,一群人以近乎占卜的方式决定将要接受上天惩罚的那个人,结果最后活下来的恰恰是这个本来要被上天惩罚的人。

名言警句

莫言说,他起初的创作之路并不平坦,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

莫言的创作受到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启发,对此莫言的体会是:“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莫言表示,“不管小说起源于梦境或是发端于现实生活,但最终都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的红萝卜》,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表示,文学发端于事件但要超越事件的关键在于,“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字,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

第四篇:改名莫言有三个原因

改名莫言有三个原因

莫言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

12月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中国作家莫言(右)在瑞典文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下载评论(19)分享01/06 02/06 03/06 04/06 05/06 06/06

.hdFigureWrap{ margin-top:20px;}

12月6日中午12时,瑞典文学院大厅里挤满100多名中外记者。中国作家莫言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似乎要在这1个小时内“挖”出他的前世今生。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以前是,得奖以后也是。他希望可以打破诺奖魔咒,创作出更好作品。

形容心情如巨石风吹不动

莫言12时整准时步入会场,一阵相机的咔咔声之后,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莫言用“心如巨石,风吹不动”来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莫言微笑着回答每位记者的问题。“感谢各位记者,我知道大家已等我很久了。我来斯德哥尔摩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领奖,还有个目的就是来参加这个记者招待会。很多人把这次新闻发布会描述得很可怕,我知道也有人把我描述得很可怕,不过来后我发现你们不可怕,我相信你们看到我会感觉我也不可怕。我们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一阵开场白之后,他很快拉近了跟媒体的距离。

本报记者问:“10多年前你来过斯德哥尔摩,此次故地重游有何感想?”莫言回答:“11年前我确实来过,当时有几个朋友带我去参观了瑞典的皇宫和颁发诺贝尔奖的地方,他们开玩笑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领奖。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争取站在这里。现在来到这里,除了高兴外,还有一点遗憾,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可以得诺贝尔奖,希望他们可以继续努力。”

“获奖是我个人事情”

谈到他此次获奖的意义,莫言说,我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而不是政治的胜利,因为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是政治奖。获奖是我个人的事情,诺贝尔文学奖从来就是颁给一个作家的,而不是颁给一个国家的。但我相信我的获奖会引起一些作家的创作热情,我也希望我的获奖对中国文学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个人来讲最大的变化是,过去我在北京骑车上街没人理,前两天在街上,几个年轻姑娘要和我合影,我一下子知道我是个名人了。我在得奖之后就说过,我希望大家把对我的热情转移到对中国广大的作家身上去,也希望能从阅读莫言一个人的作品开始阅读更多人的作品。中国以及全世界有很多年轻作家,有人对他们提出批评,我一直支持他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一代人也应该写自己的文学。任何一个作家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他。我们对未来的东西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作家。

“版税没有那么多”

“我父亲有一句话很好,他说我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以后也是。我看见好多人请我签名我觉得很奇怪。我是一个谦虚的人,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我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谦虚的本色。有富豪榜说我版税收入了2150万元,我去银行查了一下,没有那么多。”

冀破获奖后无佳作魔咒

关于自己的笔名,莫言介绍自己的本名叫“管谟业”,改名莫言有三个原因,一是“谟”字拆开就是“莫言”;二是小时候因为乱说话,给父母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他们教育我要少说话;三是人如果多说话就没精力写作了,既然选择作家这个职业,就把用嘴说出的话全都写出来。我的创作一直在寻求变化。这是对艺术创新的追求,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产生了很多想法,一成不变的作家不存在。当前最希望重新回到书桌前写小说,有人说一个作家获得诺贝尔奖后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但也有很多优秀作家打破了这个魔咒,我也希望自己努力加入这个行列,打破这个魔咒。讲故事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长大后又成为讲故事的人。作家通过故事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讲故事是一个严肃的事情。故事的最大好处是有很宽阔的想象空间。最好的故事就是让每个读者都能从这里面看出他自己。我会为此而继续努力。谈到向西方读者推荐自己的作品,他说,那我就推荐《生死疲劳》,这个小说里有想象力,有童话色彩,也有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

(本报斯德哥尔摩12月6日电)

第五篇:莫言

当我接到通知说要协同王老师,海波来跟大家谈谈莫言的时候,我无比的惶恐,以前一直倾向于古典文学,前不久才改主意考现当代文学,所以一直在恶补,因为莫言的书我读的不多,所以我今天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出来大家更为积极有思想的探讨。

首先我们再来重温一遍颁奖词吧: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年轻时代的个人经历。

中国的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一个中国籍作家获得该殊荣。过去的这么多年,中国作家何止上万,我们认为的、政府认为的有影响的好作家也数不胜数,为什么偏偏是莫言独中头彩?要知道,早在十几年前,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都被各批评家大批特批呢。好吧,我也就认认真真读过这两部作品,先拿这两部来说吧。

作品内容不再一一赘述,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莫言与中国绝大部分作家不一样,我们经历了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教育已经六十多年,‚眼睛看不到的就是没有的‛这一观念几乎已经深入人心,而这恰恰是莫言不同人之处,他的最准确的学历是小学毕业,然后自己通过学习的。他说因为我读书比较少,所以我的想象力发达。如果我读上30年的书成了硕士、博士,可能想象力要大打折扣了。

我一直坚信作家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生活造就的,莫言狂野无羁的文学才能得益于‚跟大自然打成一片‛,生活底层的磨练与梦想成就了他。他通透的感觉、奇异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精神,以及他对叙事艺术探索的持久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了当代文学变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的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他的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说出的是他对民间中国的基本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他的文字性格既天真又沧桑;他书写的事物既素朴又绚丽;他身上有压抑不住的狂欢精神,也有进入本土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些品质都见证了他的复杂和广阔。中国很多作家都喜欢写土地,但土地、农民、母亲这种近乎三位一体的纽带感没有比《丰乳肥臀》体现得更为深邃。上官鲁氏是一个让人动容的母亲。她向上天祈祷把所有灾难和病痛都降临到她一人身上,别折磨她的孩子。莫言用最压力的增加砝码方式,来测试这个母亲被践踏的身体以及扩展的灵魂,每次读到母亲的微笑和下体的臭虫都让人痛哭。这是只有莫言才能写出的母亲,这是那些粗鄙的自诩净畅宁们无法理解的写作,他们看到的是亵渎,而不是敬意,看到的是抄,而不是语境转换。

由于莫言获奖的主要原因还是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我们也来谈谈。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作者往往打破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出现了一连串的倒插笔,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事件都放在同一个画面上来描写,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实到魔幻,从生前到死后,常常重叠在一起,在同一个场景中出现。作品中出场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中常常出现死人复活,鬼魂与世人对话。在语言表达方面,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莫言的《蛙》以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他自1980 年代中以一 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 ‚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走到今天,终于有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名字。我们需要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慰藉,是证明,也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新起点的开始。

不管承认不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因其奖金丰厚、影响力大和权威而为世人看重。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符号,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价值。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说明了其著作的高水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接纳和融合的过程,这是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中国文学要走出国门,也必须走出国门;中国作家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向世界。

当然,只有一个莫言还不够,中国不能只有一个莫言。同时,没有哪个作家是为了获奖而写作。在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以为获奖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身份——作家,共同珍爱文学,共同的使命担当。……写作的过程是不断反省自己的过程,也是考量自己的内心与生活、人生与时代有多大距离的过程。‛获得鲁奖如此,茅奖是如此,诺奖也应如此。每个作家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写作能不能对得起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

我的一个朋友在莫言获奖后写了一首诗,我来分享给大家:诺奖报播炸雷起,《丰乳肥臀》手捧时。九州终得圆诺梦,莫言名声震环宇。思维独特树文旗,华夏文明凝翠璧。问鼎诺奖总堪喜,多言祝福少微词。

说完了莫言,我也想以中文系学生的身份借助贤林讲坛谈一下文学和阅读。曾无数人哀叹文学的无用,这样的哀叹总让我很无语,在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专业课上成为一个现代化建设的工具,我们也可以去改变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就要多涉猎各种书籍从而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通过读书有所思,所悟,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即使你的思想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即使你的文章为此引来非议,也不要去在意,现在的社会至少不会因为文字而招致杀生之祸,文字狱的时代已经过去啦。当然也不要老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问题,动不动就是说要让别人喜欢,要把文字写到让大众看了心里舒服,如果是这样,在我看来,文字,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文字,则成为了消遣的东西。如果看到一些有违道德的行为,我们熟视无睹,甚至没有任何感触,我们不能够写文字给予它们应有的批判,那么这种现象将会在我们的生活里泛滥。如果那样的话,文字将不再具有吸引力。所以,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文学,没有一个人的思想是可以出卖的,即使思想可以出卖,灵魂绝对不可以,文学的意义,无论在何时,都有着引导作用,指引着一个时代的方向。

文学,除了从几本销量羞涩的刊物里衍生几部无关痛痒的影视作品,她还能有什么用呢?她就是一个青年后慢慢行走着的人,不要指望她对当下的生活有什么直接了当的影响--尤其是面对一个急吼吼的没有耐心的年代,她永远也影响不了股市,房价和白菜,她就那么慢慢地走着,不,她甚至不走,她就在原地站着,她像一棵树,一棵慢慢的生长,慢慢的向下扎根的银杏树,因这慢,我们得以饱满和从容,因这慢,我们得以丰饶和深沉,因这慢,我们得以柔韧和悲悯……

文学就是这么一棵树,我们很多人都深爱着那棵树,同时也是被那棵树深爱着的孩子,只要有了这种爱,无论我们走多远,最终都会回到这棵树下--我有归处,一想到这个,我就觉得无比踏实和幸福……

谢谢大家!

下载莫言讲的三个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莫言讲的三个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莫言

    莫言创作大事记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出版。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轰动。发表系列中篇《高......

    莫言

    说实话,如若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个头衔,我甚至都未曾听说过这个名字,或者说,听说了也未曾留意。尽管后来我知道,原来早在获诺奖之前,他就已经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是中......

    莫言

    莫言小说《马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5~17题。(15分) 马语 莫 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

    莫言(★)

    PART1莫言获诺奖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 法新社:中国的一些艺术家说莫老师和共产党的关系有些密切,比如说你抄写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一个艺术家说,莫老师站在权力......

    莫言故事:讲故事的学人

    讲故事的学人(转) 2012-12-10 09:27:11 导读: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

    莫言经典语录

    莫言经典语录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 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 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4.我把你们......

    莫言作品集

    莫言作品集作者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

    莫言1

    莫言的生平、成就、评价 莫言的生平及作品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