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实事求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时间:2019-05-15 04:1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实事求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实事求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一篇:运用实事求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达到主客观的统一.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出发,研究和探索事物本身规律,达到正确的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者是相互贯通,互为前提的.必须坚持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念:;

首先, “铁饭碗”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了.求安全 ,求稳定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那些给人带来高安全感,高稳定系数的职业,尤其是事业单位,总会成为多数人的求职意向.其次,追求高收入,高低为.金钱取代了工作爱好和工作个性,成为学生择业优先考虑的因素.但高收入总与高风险联系在一起.这就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风险意识了.再次,到社会中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报效祖国,去祖国最需要的大西北,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还有应聘上岗,签订用人合同,双向选择.凭能力靠水平就业的形式已成为现实社会的大趋势.也是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运作规律的.影响当今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的因素.客观因素:

1. 经济因素

(1)市场经济要求优胜劣汰,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铁饭碗”必将被改革前进的车轮辗碎。

(2)面临21世纪的大学生将无可选择的接受人才竞争机制的挑战。知识更新换代,使当今大学生感到莫大压力。单一行的专业人才,就业面将越来越窄,而复合型人才才能在企事业单位中左右逢源,能力强,素质高的大学生被优先录取,显然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在人才大战中备受关注,而普通大学及大专生各显其能。

2其次,知识,能力要素:

(1)当今社会要求文凭,而文凭 是体现人内在水平的外在表现。在应聘招工时文

凭是主要硬件,即使能力高,如果没有像样的文凭,对用人单位来说,那一

切只有免谈。

(2)知识更新换代,是当今大学生感到莫大压力,面向社会时,知识的运用更显捉

襟见肘。学习知识的单一性是大学生的通病,学习范围小,知识面狭窄,不

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了。

3.就业机会因素

(1)教育体制的改革,一些热门专业迅速饱和,使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

(2)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浪潮必然对一些企业惊醒冲击,就业职位更加有限,主观因素

(1)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对待找工作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不能确实联系社会实际和

本身能力实事求是地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认为大材小用,这直接导致学生们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即使上岗也会面临下岗的边缘。

(2)没有意识到就业压力。整日碌碌无为,不知所措,得过且过。尤其靠家长的关系

网找工作的同学,认为可以高枕无忧,就更加漠视这一压力,没有压力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学习更加散漫。

其次,自暴自弃,悲观情绪。

以上主客观因素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如果不切实解地解放思想,解决问题,只会在就业中四处碰壁,遭受冷遇。只有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打破思想束缚,找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出路,找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并积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被社会所认可,才能满足社会需要,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择业观念,必须放弃金钱至上,本着锻炼自己,以务实的精神忠实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

要认清就业形势,明确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也要看清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信心,要记住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信者康,认识自我端正心态,发掘潜能,发挥自身长处,工作中扬长避短,奋力前进。

当然我们也反对盲目,自满,自大,过分自负,把自己能力估计过高的人,切记“满招损,谦受益”这一古训。唯有参加到实践中去,锻炼自己,认识自己,只有时间才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是金子总会发光,何必急功近利,切记欲速则不达之理。

其次,加强自身学习。必须加紧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工作中必备知识,使自己由“专才”变为“通才”努力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来适应你。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工作中渐渐展示自己的才华。

最后,作为一名大学生进入社会,不仅要学知识,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踏踏实实做人是人生价值的正确取向,端端正正做人,诚诚恳恳做事,更是难能可贵,城市才能换取别人对你的尊重与信任,做一个高尚的人更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所以当代大学生有为重要的是修身荔枝,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只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要忽思乱象,切合实际,改变就业观念,从身边可做的事做起,建立悉尼信念和勇气,作人生中更有意义的事,使自己有专业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去满足社会需要而努力进取!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的重任正呼唤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迎接新挑战。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分析

(12级英翻四班 范珊珊 12340174140)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伴随着经济增脏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众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正在减少。同时随着近几年来全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由此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社会问题中的一大难题。

(一)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且一年不如一年。原因主要有:

1、外贸依存过高的隐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已全盘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对外依赖的加工型经济,对外贸依存达到惊人的程度。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经济对外贸依存过高,也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反应在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上,因此社会上才会出现了大量大学生工资不如中专生甚至不如农民工的新“脑体倒挂”现象。

2、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

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犹豫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任然很重,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的总体情况相当趋近。此外,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能力。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事业单位逐步加大用人改革力度,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

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等教育潜在的问题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学生自身求职的差距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

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其次, 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二)大学生就业方向讨论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显示面前,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如何顺利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勇敢面对、理性思考、明确抉择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切实转变求职择业的观念,实现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转移:

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受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吸纳高等教育就业人员比率却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外,第三产业吸纳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率则不断上升,人力资源不断流向第三产业。

2、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见,中西部地区不仅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

3、从大中城市想城乡基层转移

国家积极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就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基层的广阔舞台,广大高校毕业生已经转变观念,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自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农村、基层服务,在哪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

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

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四)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 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 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数学与信息学院2012级5班42号张宏 摘要:从高校扩大规模招生开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渐下降,而金融危机让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关键词:就业难,期望高,市场供应失衡。

正文: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从近年开始,高校每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而就业率是逐渐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的高校的毕业生将突破630万,而且每年将以50万的人数继续增加,使得整体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随着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和较发达城市,以及一些发展缓慢的乡镇间有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在高薪水,高待遇的条件下,许多的大学生就业方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跟随经济的发展方向。许多大学生选择在大中城市中寻求发展,谋求生路,这样就逐渐形成向大中城市发展的洪流。长此下去,导致市场供应失衡。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渐提高,而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值就居高不下。据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的理想薪水定每月4000以上,只有较少部分的大学生将薪水定在1500以下,而大多数的企业单位将薪水定在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使得有些大学生失去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着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企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去才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单位去只能是打工。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去一些中小企业就业,更不愿到一些偏远的地方去。而且有些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怀着较高的期望,非高薪水不去,还想着是相对轻松的工作。有些大学生既想高薪水,又不愿有多的付出,且对自己的能力不是足够了解,当面临就业的时候会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有的大学生就选择不就业,进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从03年的第一批扩招大学生毕业出去就业开始,我国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人才需求市场从卖方市场逐渐转为买方市场,大批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然而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经济开始衰退,人才市场逐渐饱和,社会就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的现象日趋明显。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不太强,大学生很难将学校里学的知识很难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进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比较缓慢,有的高校还停留在注重培养理论知识的阶段,使得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远不能适应当今就业形势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吸收的才人是有限的。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是需要高精专的人才,而大多数的大学生是不符合条件的。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些的中下企业破产,使得生存下来的企业不断裁员,从而使就业岗位逐渐减少,进而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随着持续的扩招政策虽然可以使很多的人享受高等的教育,但是却进一步稀释了现有的教育资源。而大学生从学习到工作转变,大学生缺少系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规划,导致大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和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有些大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错误的认为高学历就是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二者的发展不一致,知识与就业的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三,大学生就业建议

怎样利用不到四年的时间来完善自我直接影响大四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尽可能的途径来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等级证书,进而将来在用人单位应聘时占优势,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者在实习区域内寻找机会就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和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因此需要在才

基础上创新,使得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的接触,通过专场的招聘会,师生座谈会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扩展就业领域。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和能力。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大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后,不仅动手能力弱,而且语言的沟通能力也存在一心问题,因此大学生在校应该注重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毕业时应该给自己一个合理就业定位,不要把期望值过高,同时放低身段,如果可能,尽量从最基层做起来获得一定的经验。大学生毕业时应该形成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思想。同时也应该鼓励部分大学生大胆创业,因为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作为创业者,首先你是一位就业者,就应该对就业的资金和当今的发展形式有着足够的了解,然后敢于创新和挑战。作为创业者可以先到一些培训机构获得一定的经验,然后再决定干什么。而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在寒暑假多参加社会实践去兼职或者打工,与今后职业多接触,为今后就业做准备。

对于当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希望大学生们好好考虑,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有个正确的目标定位。

参考文献:1.邹云龙, 刘海滨, 徐文.高校就业部门的横向知识协调与专家化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 第13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选修课)结课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刘文超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连续几年来的扩招,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大大提高。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的大学生不再是凤毛麟角、“天之骄子”,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新增劳动力的代表。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市场的大学生需求量已经饱和了,已经供过于求了。而是大学生就业中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这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矛盾

1.一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困难,找个理想的工作更难,有的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名牌高校的毕业生找个自己满意的工作也不是很容易。二是在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许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他们感到招聘到满意的大学生很难,主要是因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不一致,企业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偏重理论水平,且专业设臵口径狭窄,加上各种条件如资金、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制约和缺乏有效的管理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⑴

2.宏观调控的滞后性和人才需求迫切性的矛盾。有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属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但是高校未能很好地进行培养,当然,也确有一些专业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高校也不能及时缩减招生,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同时,当前还存在各高校相同专业的重复设臵问题。宏观调控的滞后性和人才需求迫切性的矛盾,使高校的专业设臵和调整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部分毕业生就业紧张的问题不可避免。

3.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产生矛盾。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都是用人单位较为关注的问题。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除了缺乏工作经验的劣势之外,目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均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影响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聘用。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不满,更多的还在于非智力方面。大学生往往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的道德却早已被大学生所遗忘,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可见,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部分大学毕业生,无论来自城市或农村,都缺乏基本的素质,不懂事,不会做人,不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身份等。有些大学毕业生对企业文化认同度低,更谈不上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大学生就业稳定性较差,热衷于跳槽,这些都促使企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影响了就业。

4.替代性就业的局面已出现。目前,各大学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的毕业生

也在成倍地增长,替代性就业的局面已经出现。高学历毕业人数的增多,使本应是大学毕业生胜任的岗位,却由研究生取代。依此类推,形成恶性的连锁反应。

5.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眼高手低”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们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大学和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目前,就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不了解,并且与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要求存在巨大差异。另外,有些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如何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缺乏了解。

二.结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初选。按照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经验等,要查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及相应能证明经验能力的成果和有关获奖证明等,确定初步合格的人选。第二步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关业务能力。第三步复试。经过双方面谈,做出录用决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层次与岗位对受聘者的满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后录取合适者⑵

2.学校与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对学校来说

①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国外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是很重要的部门。国内近年来也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将会成为一个发展最快、人员最多的机构,可能会超过教务处等部门。只有出口畅通了,大学才能实现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就业指导形式要创新,“长期深入企业实习”是当前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指导形式,就业和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并不受大学生欢迎。另外,政府还应尽快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

②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仅仅会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就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提高。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能不能就业是与这些能力密切相关的。社会上最受欢迎的人是有责任心、勤奋、情商高、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而拥有过硬的技能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研究表明,有十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分别是: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编程能

力、专业能力、培训技能、科学与数学技能、理财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商业管理能力。此外,大学生应该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关注社会及国家的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就业。同时,大学生还应该明白,大学毕业还不是真正的毕业,还必须上社会这所大学里继续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③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勇气和能力。创业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创业遭遇冷落。从数据反馈看,大学生创业仍然是“空中楼阁”,只有极少数大学生选择创业。创业对大学生来说,似乎越来越远。学校除了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引导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成功创业。主要的准备工作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准备:自信独立,富有挑战精神,富有责任感;(2)知识准备:管理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专业知识;(3)能力准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④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高校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灵活设臵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同时,要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弹性学制等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中途参加工作,然后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对于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实行“双证书”制度。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一种基于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

对大学生来说

①大学生就业应该瞄准经济增长的主战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邻近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一些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地区的大学生供不应求。例如,在浙江的温州、宁波等一些新兴经济增长地区,很多年利润千万的企业就是没有大学生。据报道,有一个上海的下岗工人,自己在家里搞电脑印名片,后来一个温州企业的老总发现他会操作电脑,认为他是个人才,就把他高薪聘请到温州去。另外,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大城市,难在需要解决户口的企事业单位,其实,走出大城市就没有那么难了。②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在首次就业时,大学生应调整好心态,主要是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不要期望太高。即使工作不如意,也可以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更务实些,机遇大于待遇。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放低架子,从基础做起,虚心学习,注重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当前,较多的大学生就业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等。一直以来,为了保证就业率,学校都是建议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这样就可以“先生存、再发展”。但其实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和想法,最终结果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后出现较高的流动率,使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成了“为别人做嫁衣”,使得不少用人单位望而却步。从成本控制及人力资源利用来看,这种现象将导致企业招聘毕业生更趋于保守,毕竟企业不是人才培训基地。至于应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③“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要做好事,首先就要做好人。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素养的忽视,表明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我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企业倾向于录用有德有才之人,希望大学生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切地说,这是

其自身素质的表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高专业技能一样重要,两者不可偏废。

无论怎样,大学生都应该明确的是,只有自己适应了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共同努力,才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⑴呼格.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及其提高.襄樊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系

⑵张向前.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2009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611万人,还有数百万存量失业毕业生,70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温总理多次在正式场合提到了大学生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次又一次摆在突出位置甚至是首要位置,并要求国务院部署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09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就业不仅关系个人生计而且关系到尊严”,再一次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毕业前有充足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要积极探索建立对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给予补贴和对学生工伤保险给予补贴等制度;要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逐步扩大规模。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政府与社会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教育与就业问题也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新的变化与发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的观念和机制,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接近380万。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壹仟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二、就业观念转变,强化自身素质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主张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十分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

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三、就业渠道的拓展

如何能顺利求职,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招聘用人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就是就业的渠道。就目前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人才招聘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四、就业形势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北京教育学院日前发布表明“09年各学历的就业率明显下降,其中硕士学历的下降率最高,为18.7%,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仅有34.6%。此外,今年专、本、硕、博各学历月薪起薪分别为:1695元、2221元、3540元、3627元”。看到这些薪水水平时,我们可能会想,要是毕业时自己能拿到这样的薪水就好了。但这应该是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很可能只是已签约的较优秀的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在西部等落后地区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率低6.4%”。以上的数据不一定完全可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性,同时也显露出了就业不平等、不均衡等现象。虽然政府在不断出谋划策,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在加上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就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存在着很多矛盾,具体社会、个人也存在很多问题。虽然笔者还未就业,并未真正步入社会,根据自己的阅历及就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认为当前学生就业矛盾及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问题原因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二)大学专业设置及教育模式与社会所需人才要求脱节;

(三)大学生期望的薪酬与用人单位提高的工资差距较大;

(四)就业渠道不畅,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

(五)毕业生重大城市而轻中小城市及农村,愿意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而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怎样通过大学教育来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不可逃避的挑战,我们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努力地发展改变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高校扩招造成的;有些学者则认为是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造成的„„诸如此类的原因阐释还有很多。笔者由于长期从事毕业生方面的工作,因此力图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扩招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其中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38万,虽然具体数字没有显示,但是通过我所在院校学生就业率来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身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原因

(1)对学历的要求 目前一些单位对学历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虽说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是在实际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还是非常注重学历的,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表明学历本科以上,要是高校则标明只要博士,一些紧缺专业才会注明硕士,这就让许多有能力而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人望而止步。

(2)对性别的要求 网上流传着“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这句话虽说流传于虚拟世界中,但是也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就业形势,由于女学生毕业后年纪略大,又涉及到家庭等多方面问题,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只要男性。这虽然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严重不符,但是在实际的招聘中这种对性别的要求却存在着。据江苏省的一份调查表明,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这就使得在就业中女性处于弱势群体之列,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3)对学校的要求 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好一些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优先选择那些好学校的毕业生,有些单位更是在招聘简章上注明只要某某大学学生。其实,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良莠不齐,用人单位不应该只是盯着那些名牌的高校,而忽略了普通高校的学生。用人单位的院校歧视使重点院校的学生成为“受宠儿”而备受青睐,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则备遭冷落。

2.高校原因(1)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很多高校在上一些新兴专业时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缺乏长远的眼光,往往只盯住那些就业形势好的热门专业,而忽视了冷门专业,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冷门专业缺人却招聘不到人,而热门专业毕业生又过剩,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影响学生就业。

(2)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 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想到就业问题,才认识到就业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匮乏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校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有也不够系统,很多时候就是请一些专家讲一讲就业的形势,或者就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就作罢,很难达到指导的目的。

(3)学校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学校的大幅度扩招造成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时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无心搞科研,教学质量的下滑影响到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提高。

而且学校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注重应用性,脱离了实际,在学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会很困难,与实际脱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3.学生自身原因

(1)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他们喜欢去大城市,喜欢去沿海地区;在选择单位时,他们喜欢去机关高校等单位,在选择岗位时喜欢待遇好的。而事实上存在着更多就业机遇的往往是西北地区、民办企业等等,但这些往往不是大学生选择的对象,在这些更能够发挥大学生作用的地方往往招不到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认为这样的地方会埋没了自己,会让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择业时更喜欢留在大城市中。而大城市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样对人才也是非常挑剔的,所以常常有人很难就业。

(2)学业不精导致就业难 有些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真知,而是为了混文凭,抱着这种想法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不会踏踏实实地坐下来研究学问。他们有时流连于网吧,有时上课睡觉,这样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败下阵来,丧失了就业的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1.国家、政府、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影响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所以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国家、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当作高校的长期工作来抓,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2.学校要切实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高校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长期的教育;要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他们的就业知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学生的疑问;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规范化、系统化,使其真正能对大学生起作用。

3.学校要广开就业渠道

除了传统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外,学校还要开辟多种渠道推荐自己的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搭建供需平台,使各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本校毕业生的信息,从而进行选择。此外,还要求学校的教师要把学生就业当作一件关系切实利益的大事来抓,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信息,适时地向用人单位推销本校的学生。同时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教师要到全国各

地考察,抓住就业的机遇,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4.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越偏远的地方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适当地补充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在大学期间要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筹码。学生还要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从而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

5.用人单位要适当改变用人的原则

在用人上,用人单位要改变过多的歧视,应该更多的看重学生的能力,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机会锻炼自己,来验证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以其缺少什么而拒之门外。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人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也将更为突出,但是只要党和国家重视,政府调配得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学校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下载运用实事求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实事求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0201702 动物科技学院 动医1402班 石苓竹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

    实事求是与当代大学生

    --------- 宿 州 学 院 思 政 部 实 践 课 教 学 论 文 纸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班级:13网络工程(1)班 学号: 2013110313 姓名:董强 装-------实......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临近毕业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毕业以后去干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总结到一句话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可针对大学生就 业难这个尖锐的......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己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势必面......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时代人们普偏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重点调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我们广大大学生,在政府调整的同时,应该不断地塑造自己、完......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透视.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透视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剖析大学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