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一流大学调研报告
如何在**创建一流校园进程中
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研报告
**学院***
百年**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具备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基础,在过去几十年里,学校各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并实现了从“学院”到“大学”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在外部环境上,有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决心与大力支持,有一些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创建成为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期待。
作为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应该积极实践党员先进性要求,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创建杭师大成为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传播地,而且肩负着创造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重任。同时,高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职责,这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等学校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高校党员既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更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维护者,对高校党员进行“三个代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我们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全体党员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以良好的党风、学风和教风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创建“最关爱学生的大学”大学是我校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全体人大师生员工数十年不断努力工作,更需要全体人大党员同志数十年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准确把握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创建“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内在联系,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转化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的实际行动,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努力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创建一流的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做出重要贡献。第一,**学生党员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争做教书育人先锋模范。要从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相互关心、爱护、尊重,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要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教养、治学态度方面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全面完成教书育人任务。
第二,学生党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争做管理育人先锋模范。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实现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服务。要强化管理育人意识,认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深入基层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学生党员要围绕教学科研,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争做服务育人先锋模范。要热爱教师工作,牢固树立尽心尽力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
做好本职工作的技能,积极完成工作任务。虚心听取学校师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增强育人意识,勤俭办事,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和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第四,学生党员要高度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强化先进性意识、学习意识和模范意识,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争做当代大学生的模范榜样。要自觉地运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共产主义的理想情操和党性原则内化成自己的信念和行动,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时刻不忘“我是共产党员”,在政治上、纪律上、思想作风上真正成为周围同学的榜样与楷模;要不断学习当代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在专业学习中走在前面,做出表率;要带头营造“求真务实、学以致用、从严治学、学无止境”的良好学风,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以此为强大动力,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我们要以深化二个认识(即深化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深化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教学科研工作)进一步端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方向;要以增强三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人大教职工优秀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以四个尊重、四个留人(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正气留人)努力建设好学校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要以“树国民表率,育社会栋梁”为育人宗旨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办“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党员争先进,学校创一流。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出成效,为办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第二篇:创建文明单位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单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指导意义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增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进一步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制,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处室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文明新风尚到单位、进班组、入家庭。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多媒体等多种渠道,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三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重振五四精神
创建振世界一流大学需重五四精神
在昨天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多位外国著名大学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扬子晚报5月3日)
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这些问题像一个个梦魇一样缠绕着我们,始终无法解决。然而,更毋庸讳言的是中国很多大学穿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皇帝新装,裸奔了好多年。中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不高,但是却名声在外:官僚主义行政化世界一流,铺张浪费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在行政和资本的双重摧残下艰难地发展着。从这个层面上讲,最快二十年是一个乐观的估计,是台面话,不足为信。
中国要创建出一流大学,其实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大学本身的建设需要有浴火重生的决心,青年自身的发展也必须要有如同醍醐灌顶般的幡然醒悟。(这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可惜的是过去我们却常常只看“硬币的一面”,忽视青年学生自身修养。)记得丁学良博士在探讨中国为什么没有一流大学时指出:中国引进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百多年来,高等教育界人才辈出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五四”前后,一个是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华人诺贝尔奖的两位得主李政道、杨振宁就出自这里)。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界的资源状况一定不会比现在好,为什么会出了那么多的人才?我以为,就是五四精神是一直贯穿于那个时代,影响着那个时代的青年。
而反观现在,当我们面对反抄袭软件的时候,当我们面对部分富二代,官二代堕落的时候,当我们面对青年对社会不公冷漠而视的时候,当我们面对青年屈服于权威,丢失独立思能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我们青年来说,五四精神被丢失了,至少也是褪色了许多。
还记得这么一句睿智的话:“科学不只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它强调的是思想方法,而科学的精神就是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实事求是的态度三者的集合。民主精神包括自由、平等、宽容三方面。自由是独立思考,平等是保障人权,宽容是承认别人的自由权利,它们同样是理性的要求。”没有“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指导,青年会迷失方向,大学也会形同虚设,建设一流大学更是水中捞月,可望不可及。
大学是青年思想的摇篮,意志的发源地,精神的殿堂,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来讨论这些问题显得更有意义。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重建五四精神,才有“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的青年,“青春的力量”才可以“力排陈腐朽败者”。五四精神曾经点燃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我们希望也坚信五四精神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照亮教育的发展前路。这样,一个渴望发展的民族才有希望。但是,话说回来,我们也不必过分纠结于“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认识到问题存在,比盲目乐观要好很多。或许中国迟迟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也正在于我们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看得太重、追逐得太急促,以致迷失方向,走入急于求成的误区——仅从硬件建设这
一容易出成绩的层面着手,而导致软件建设滞后,使得高校建设南辕北辙。
第四篇:创建一流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编者的话: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大军中的先锋部队、精锐部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
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然而,如何才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研究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世界知名大学在其办学理念上都有独到之处,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与时俱进,勇于变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世界知名大学所开掘与彰显的先进办学理念,对我们高校的建设发展应该能有所启
发。
牛津、剑桥:“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
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并非是最早出现的大学,它们之所以能在欧洲众多的古典大学中彪炳史册,就在于较早地突破了宗教的束缚,以“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为其办学理念。正是在这种突出学术性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两校开创基础研究、学院制、导师制等,培养了大批世界级大师人才。至今,剑桥大学有诺贝尔获得者60多人,为世界大学之最。
英国首相中的绝大多数都出自这两所大学。
洪堡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洪堡大学之所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就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办学模式,确定了科学研究和学术民主在大学里的地位。洪堡于1809年筹建洪堡大学,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和“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第一任校长——哲学家费希特根据洪堡的办学理念,首批聘请的教师中有哲学家黑格尔、谢林等世界级大师。于是,在诺贝奖设立的最初40年间,洪堡大学出现了普朗克、劳厄、哈恩等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636年创办的哈佛大学,在最初的两百多年期间,始终是一所培养牧师的不起眼的小学院。1869年,查尔斯·埃利奥特任校长。他观察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社会发生着急剧变化,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急需为其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于是,他提出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培养适应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完整的学生”,决定以洪堡大学为模式,实行办学方针的两个重大转移,即:将教育重心由宗教性学科转移到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从本科转移到研究院,并创立自由选课制。经过40年坚苦卓绝的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理念,哈佛大学成为美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他也成为了教育界的领袖。1933至1953年,康南特任哈佛大学校长。他的办学理念是:教育首先要培养对民主社会负
责的公民。
1971至1991年,博克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对哈佛大学进行了被媒体称之为“震撼美国学术
大厦”的“创新核心课程”改革。
威斯康辛大学:“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
威斯康辛大学之所以成为开创现代大学社会服务新职能的旗帜,也在于有其卓越的办学理
念。这所大学创建于1848年,在几十年间都是规模很小的非教派学院。
到了20世纪初查尔斯·范海斯担任校长期间(1904-1918年),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范海斯校
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范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当时的媒体评价说:威斯康辛大学对于农民来说,就像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出入;对于制造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开放。威斯康辛大学开创的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被后人称之为“威斯康辛思想”。
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让海龟们去干苦活,让人们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这是研究麻省理工学院校史的学者弗兰西斯·怀德对这所世界著名大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作为以工程教育为特色的大学,这种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为不断探索如何培养
与工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正是这种理念,促使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进行了三次重大的改革,使它获得并保持世界
一流大学的桂冠。
斯坦福大学:“紧靠大学建立科技园区”
1885年创办的斯坦福大学,直到20世纪40年代仍是一所默默无闻的乡村学院。土库曼就任副校长后,提出新的办学理念:大学应是研究与发展的中心;现代工业发展最主要的资源是人不是物,应紧靠大学建立科技园区。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他于1951年领导创办
科技园区——即人们所赞不绝口的硅谷。
正如评论家们所说:斯坦福带动了硅谷电子工业的发展,而硅谷造就了斯坦福大学的辉煌。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追踪CEO的想法”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原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20世纪70年代中期,唐纳德·杰克布斯就任院长后,提出“追踪CEO的想法”、“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的办学理念,大力进行改革,终于使这所商学院进入世界一流商学院的行列。
耶鲁大学:“以学生为中心”
耶鲁大学的斯密特德校长,在1987年的迎新典礼上说:“我非常自豪地对你们说:你们就是大学!”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耶鲁大学强调:“教育必须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培养学生。”与此相适应,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好环境,使这所在1701年创建时
仅有一名校长、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的学校,发展成为青年们向往的学府。
北京大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蔡元培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对北京大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聘请各种不同政治倾向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自由探讨,出现了生
机勃勃的校园学术氛围,为北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曾这样评价蔡元培的功绩:“蔡先生的一生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事实确实如此,蔡元培
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通过改造旧北大使之成为我国一所著名的大学。
清华大学:“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大学原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才设立大学部招收本科生。1931年上任的梅贻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了他的办学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正是这种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使30年代的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群星璀璨。清华也随之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大学之
一。
启示1 办学理念:给学校一个发展的远景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
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
办学理念对办学起着定向的作用,这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办学者来讲,对学校进行任何重大的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学校进行重新设计。这一设计是否成功,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形成了明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正如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卡
尔·雅斯贝尔斯所说:“重新确定大学的理念是首要的任务。”
办学理念的重要性,是使办学者不能老是重复过去,而要给予学校一个未来发展的远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远景作指引,在行动上就会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芝加哥大学前校长罗伯特·赫钦斯曾指出:“大学需要有一个目的,一个最终的远景,如果它有一个远景,校长就必须认出这一远景;如果没有远景就是无目标性,就会导
致美国大学的极端混乱。”
启示2 办学理念:源于对社会发展的科学分析
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而人的发展也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紧密联系的。因此,科学地分析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及其对人才素质、对大学职能的新需求,是产生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基础。
洪堡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办学理念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范海斯的“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威斯康辛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都是适应它们各自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要求,因而既促使自身获得飞跃的发展,又领引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其先进性也正体现于此。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背景,是有层次性的。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国家性的,还有地方性的。
这几个层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既制约着后者,但又要通过后者来体现。
与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大背景的层次性相适应,高校的办学理念既要体现宏观大背景的要求,又要体现国家、地方的发展要求。但不同层次的学校,其侧重点是各异的。这就是学校的定位问题,是先进的办学理念所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因此,同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又因学校
特点不同而各有特色。
当然,学校的层次性是可以转化的。范海斯任校长时的威斯康辛大学是定位在为州发展服务,但这种理念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它便领引美国和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并成为
世界一流大学。
启示3 办学理念:寻找各自不同的切入点
牛津、剑桥追求学术性,埃利奥特主政哈佛大学从改变课程设置和培养人才模式为切入点,都具有鲜明的摆脱教会影响的特征。而斯坦福大学创造科技园区,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提出“紧跟CEO的想法”、“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理念,则是体现了现代社会“知识即行动的可能”的新知识观。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梅贻琦的“大学者”、“有大师这谓也”,都是根
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各校存在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的理念。
一所高等学校,既是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有其自身复杂的逻辑和历史。要寻求发展是其共同的要求,但由于各个学校都有各自特殊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因而如何根
据各自的主要矛盾提出恰当的切入点,对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几百年间,那些成为一流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表述各不相同,但都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
校的实际而提炼出来的,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启示4 办学理念:在历史传承中与时俱进
时代的进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为之服务的高等教育也是按其内在逻辑发展的。因而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都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又沉淀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因素。例如,洪堡大学开创的科学研究,威斯康辛大学开创的社会服务,都已成为高
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但是,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都不能使一个学校永葆一流,而必须与时俱进。因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以及它的社会职能,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决定的。社会发展了,学校如果还固守原来的理念,就会停滞甚至倒退。这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有经验教训的。例如牛津、剑桥大学,追求学术性的办学理念曾创造了十分辉煌的历史。但是,到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的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如果仍固守原来的那种学术性理念,就会成为继续发展的障碍。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近年来几次改变研究方面和改变遴选主任的条件等,都反映了要发展原有观念所做的努力。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近几十年来,也不断
进行重大的改革,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因而不断获得蓬勃发展。
国内大学与美国一流大学的距离
经过有关数字统计分析,我国名牌大学离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很大,最突出地表现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特别是诺贝尔奖、Nature和Science论
文、科研经费、博士教师比例、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等。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某些指标上,我国名牌大学与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其中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等方面已经超过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与一流私立大学相当。近年来,我国名牌大学的科研经费、博士教师比例、师均博士后数量等快速上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总体上与美国一般公立研究型大学处在同一层次上,许多指标已经处于明显优势。总体来讲,这两所大学应处在世界大学体系的200至300名之间,而国内其他若干所名牌大
学则处在300至500名之间。
【资料】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
1.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代表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拥有大批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世
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
2.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素质很高,他们往往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杰出科学家、划时代科技成果的发明者。
3.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 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充裕,而且通过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比例很高,其科研经费少则1亿美元左右,多则数亿美元。世界一流大学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之外,还拥有庞大的研究生队伍,研究生占全校学生的比
例一般在30%至60%之间。
4.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理念。世界一流大学不断适应教育科技和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
5.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以章程为基础制定有各种规范,具有规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世界一流大学都有杰出校长掌舵,他们不仅是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学专家,而且是具有独特办学
思想的教育家,更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6.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 世界一流大学重视吸引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其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创新和进步起着领先带头作用。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师比
例一般较低。
7.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水平很高,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均有20余个学科名列美国前茅,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世界一流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不仅能在很广阔的领域里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而且为学科交叉渗
透和新兴学科培育提供前提。
8.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 世界一流大学实行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是国际教育、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不仅是世界著名学者学术交流的中心,而且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地。
研究生中留学生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
9.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 优良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费投入巨大,经费一般在数亿至10多亿美元左右,其中社会各界及校友捐赠占有较大比例;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博物中心和丰富的馆藏资料,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
《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2日第4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蔡克勇
第五篇: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思路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思路
——重视科研选题
国际通行的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量化指标之一是在世界顶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论文的数量来自于好的研究方向,这就涉及到限制当今我国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研选题。
依据当今国内高校的现状,我们想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选好题刻不容缓的提上日程,也对高校及教师以下几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1.科研选题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现在的很多高校老师都在从事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并且把该领域作为自己毕生事业追求,专注固然是科研的重要条件,但是过分僵化的专注会无法开拓和启发思想,也无法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更不能催生科研方向的多样性,限制学术发展。
2.不能盲目跟风。与上面相反,有很多老师又会根据国际的研究热点,不断的去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致使每一个方向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或者老师的学生每个人有一个研究方向,互不关联,无法形成讨论,也无法得到老师的指导,很多研究只能学到皮毛不能深入骨髓。这就要求老师在科研选题的时候要考察慎重,确定研究方向潜力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情况再慎重决定。
3.要与企业结合。以管理学科为例,仔细考察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不难发现,很多的创新是来源于企业而并不是高校,如交友网站,团购
网站的兴起,IT服务外包、众包的产生。毫不意外,企业拥有更多的创新动力,更多的经济资源,这也无形导致了学术发展的滞后性。如果当一个新的现象的兴起到社会普遍接受的时候,我们的学术研究就难以继续创新。如果我们实际中重视与企业的结合,明确企业的诉求并以此为动力,那么科研选题会更具有创新性和时效性。
4.重视无形学院的创建。众人拾柴火焰高,目前我国很多著名学者和高校教师都是处在科研单打独斗的状态,而正式的会议交流无法促进更多新思想的产生,无形学院成为大家渴求的交往方式,创建一个非正式的交流平台,让国内和国际的著名学者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也许就在普通的谈话、吃饭、散步的时候就能得到心灵的启发,形成新的科学领域。
综上所述,科研选题在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在科研选题上更新更好,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