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禁期女犯自杀的特点、原因及矫正对策初探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监狱是依法对犯罪人实施监禁的特殊社会环境。然而对于被监禁的女犯来说,她们经历着人生的许多坎坷,在其人生的轨迹中她们要承担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学生、农民、职业女性),尤其是农村的女性,她们的多元价值取向的性别尚未真正塑造起来,在世俗的偏见中她们受教育程度很低,大多数单一地传承着繁衍、延续生命的动物本能,判断辨别能力弱,一旦犯罪并接受法律制裁后,经过人生自由被剥夺的社会隔离状态,成为被世人所鄙视的阶下囚,她们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对罪犯这个角色产生认同感,难以正视没有家、没有孩子的现实,也难以适应严格的行为管束的环境,更难缓解和释放来自内心的各种压力,由此产生自杀意念,实施自伤自残自杀行为的均有之。据统计,我狱从2002年至2004年的我狱共排查出有自杀意念的49人,占总押犯人数的千分之五点七五,实施自伤自残自杀未遂行为的23起21人,占千分之二点四六,与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9月6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而在青壮年中,自杀列为死因的首位。如何预防自杀,尤其是预防青少年自杀,应该是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个话题。
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本文笔者试从心理、行为层面,探究监禁期女犯自杀的原因、特点及矫治对策。
一、监禁期女犯自杀心理特点
女犯自杀行为大多不同于男犯,也异于社会上其他任何群体的同类型行为,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六个特性:
(一)自杀原因的多样性
原因的多样性表现在:有的因杀害亲人而负疚平衡心理的;有对家庭孩子无法尽责而寻求解脱的;有因性压抑导致同性恋争风吃醋“殉情”的;有患精神障碍或抑郁症的;有对前程悲观失望的;有生产任务完不成企图逃避的;有被亲人抛弃绝望的。
(二)自杀方式的多样性
方式的多样性表现为自缢、割脉、跳楼、绝食、吞食异物、吃药、用塑料袋套头等。
(三)行为的节律性
1、角色转换的阶段性。在女犯入监初期、出监前期的三个月里,女犯的角色急剧变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女犯思想复杂,并伴有社会角色冲突和所处环境变化,对狱内生活极不适应和对步入社会的无助及恐惧感,都可能造成女犯的适应不良,缺乏人生目标,产生自杀意念。
2、病理季节性。每年春夏两季,既是狱内间歇性精神病发作高峰期,也是犯群情绪波动最活跃期,据统计表
明,一年中,春夏两季女犯有自杀行为占全年的85。
3、生理周期性。有的女犯在经期前后1周左右、有的患更年期综合症的,往往表现为情绪反常失控,时而情绪低落或亢奋、自伤自虐或无故殴打她犯,或异乎寻常地公开顶撞或辱骂警察,部分女犯表现出典型的歇斯底里的狂躁、愤怒;有的则极度的焦虑、悲伤、恐惧、几乎崩溃;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的“情绪炸弹”,陷入了“受人操纵”的恶性循环,处于这种生理周期的罪犯往往容易突发自杀意念,也是付诸于行动的高发时段。
(四)行为的反复性。
女犯的自杀原因大多存在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而前者的产生和形成非一朝一夕,是与行为个体的成长经历和认知能力相关联的,行为人的成长经历与认知结构相对稳定,所以当行为人实施自杀行为的念头或行为被阻止后,其认知结构并未发生彻底改变,所以自杀念头被阻止或自杀行为被断然制止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如不继续采取积极的危机干预和长期的心理治疗,自杀行为仍会反复。
(五)行为的隐蔽性和冲动性。
女性有自杀意念的大多个性内向,且好面子,因此实施自杀计划的人大多数都选择在非常隐蔽的时间和地点实施,这给自杀行为的防范增加了难度;而同性恋女犯中有自杀意念的人则为证明自己对感情忠贞不渝,常采取“以死示爱”的冲动方式将自杀行为(如跳楼、自伤自残)公开示众。
(六)行为的效仿性。
女犯敏感多疑,心理承受力弱,易受暗示,对外界刺激有较高的趋同性。个别女犯在实施自杀行为引起关注之后,纷纷在女犯中散布,想达到某种目的,只要以死相威胁,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利,主要表现在想调换工种、工序或单位的犯人,有相同经历的犯人不辩真伪,纷纷加以仿效,这类行为在入监新犯、老弱病残犯、暴力犯罪群体较为多见。
二、监禁期女犯的自杀行为及压力源分析
(一)监禁期女犯的自杀行为压力源分析
从上图不难看出,应激性身心障碍的产生,必须以有压力源为前提,而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矫治,就很容易导致严重的身心障碍,产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二)压力源的构成。压力对监禁期女犯来说是指身处监禁状态下的女性,随时可能遭遇到来自主客观方面不同强度和不同性质的刺激。这些刺激并不是独立地、单一化的呈现,它们往往纠合为一个整体,对监禁期女犯发生作用,形成压力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生理性的。疾病特别是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青春期、更年期综合症、经期前后的不适等;
2、心理性的。如个体的认知倾向,情绪特征、经验、行为习惯、人格
特征等。
3、社会性的。主要体现在人际冲突,监禁环境适应不良,比如与干警之间、与囚犯之间、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三)监禁期有自杀意念的女犯对压力源的回应
从人性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看,因为人的本质包含有生物、精神、社会三种基本属性,人们身体心理与社会的联系状态都应保持正常。而自杀意念、自杀行为的产生就是一种病态,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异常。国外有专家认为应将自杀作为疾病来处理,这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因为从疾病的角度看,自杀有典型性或不典型性的前驱症状,自杀有病因,如生物、心理、社会的原因,自杀就是一种疾病,自杀者绝大多数患有精神疾病,尤以抑郁症常见,而自杀行为又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常见症状。”
1、生理性的压力源是导致罪犯的抑郁、悲观、思维迟钝体重下降等不良症状的主要原因。罪犯在自身丧失了经济来源,监狱医疗经费保障相对紧张,监狱医疗技术力量不很充足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健康表现出过份的关注,一旦出现身体疾病,就有“大祸临头”之感,惶惶不可终日。
2、心理性的压力源是导致内疚、自责、悔恨、恐惧等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比如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的女犯,许多被害者就是自己的亲人,其犯罪初衷就是想同归于尽或是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有过犯罪后自杀的经历,由于自责、悔恨、内疚心理的终日“浸泡”,她们在监禁期间,放大了自己的罪恶,过去情感上的微小精神创伤造成了其敏感、薄弱、多疑、妄想,于是在其潜意识中常出现被害亲人没死经常呼唤她,甚至叫她同赴黄泉,为此,时刻寻求机会自杀,以示赎罪和平衡心理,有的认为那才是爱的归属。
3、社会性的压力源是导致仇恨、愤怒、妒嫉、孤独等不良心理的原因,同时也是导致抑郁、焦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的原因之一。如有的罪犯自入狱后,家人就失去了联系,孤独无助感油然而生,有的罪犯因个别警察的处事不公变产生投射心理,导致了对所有干警的敌意,如遇干警的批评教育,心中不服,既以死威胁。
三、监禁期女犯自杀心理的预测及矫治对策
本文数据表明被监禁社会隔离的女犯有自杀意念和有自杀行为的比例显然高于正常人群中自杀死亡的比例人数,由此可见,监狱对有自杀意念的自杀行为的罪犯实施有效预测和矫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而高难的课题。笔者认为在监管改造的实践中我们要注重研究分析这些自杀未遂人群中与自杀关系密切的心理行为特征。自杀未遂者是否死于自杀,又与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健康状态,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我们监狱应从心理保健,行为控制,危机干预等多角度来实施女犯自杀心理的预测。
一是可对新收押的罪犯在入监教育阶段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全面了解个体的婚姻、健康、家庭及社会关系等相关因素,并做出筛查和相关的判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监管安全无小事。
二是对筛查、判断的病态对象进行人格测试(如mmpi,卡特尔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心理评定(如scl-90症状自评、sds抑郁自评、sas焦虑自评量表)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分析,以求科学客观地掌握她们人格的形成发展的变化,准确地实施心理评估,因为,许多个案表明情绪问题和抑郁症状与自杀行为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将监禁期的女犯的自杀意念和行为归因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我们要及早地进行自杀意念行为的科学预测,才能提高预测效果,防患于未然。
三是将前两者筛查的对象的危险因素划分为高危端与低危端两类,实施多重夹控管理,分监区、监区、监狱三级预防,当然在目前物防、技防还不能充分满足时,必须构筑“盯死看牢”的人防工程,不得有半点闪失,否则不仅给监管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也可能给直接管理的警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不能自我调适,容易导致警察自身心理障碍的产生。
四是直接管理罪犯的警察要加强对罪犯的观察,注重细节的变化,就像一个医生观察一个病人的变化一样,要学会观察每一个罪犯的细微表情、言语、动作等,观察是否有生理、心理变化,做到胸中有数,防微杜渐,举一反三,宁可“神经过敏,切勿神经衰弱”。
四、监禁期女犯自杀意念行为的矫治对策
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预防监禁期女犯的自杀行为,除及早掌握她们的心理、行为表象,竭力将监禁期罪犯自杀行为降到最低状态,应该整合社会资源,使广大干警能学习掌握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者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帮助她们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冲突,达到心理健康,而对有精神障碍的人则要配备专科卫生实施康复治疗。
第一,提高警察综合素质。要使我们的警察从看守型警察迅速转变为矫正型警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管理教育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验与专业知识、理念和方法要实现传统型向科学型的转变。争取用1-2年的时间培训警察,使五分之一的警察监狱设立心理咨询科,监区有2—3名专职心理辅导员,每个分监区设1到2名具有认证资格的兼职心理咨询员,能够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解决罪犯存在的心理问题,去疏缓她们的心理压力,构筑气氛和谐、充满希望彼此信任,人格平等的绿色心灵通道。干警也要转变观念,时刻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改造罪犯,去征服她们的心灵,将她们改造成为对社会有益无害无他人的守法公民。
第二,建立男警教育中心,针对我狱女犯中存在的同性恋现象,虽然同性恋在教科书中已不属于心理障碍,更不属于性变态的一种。但这种监狱里所发生同性恋行为已给我们的监管改造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管理难;二是矫正难;三是易发生因“失恋”而带来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在我狱发生的21起自杀未遂行为中就有5例因同性恋而引起的,更有甚者是在99年一名叫彭××的犯人因同性恋而跳楼自杀,导致终身残废,对此如果在我狱组建一支男警心理咨询队伍,让女犯在看得见,摸不着的屏幕中接受异性警察的心理辅导或沟通对话,即可使其生理上释放性的张力,减少来自心理的压力,又可矫正她们的畸型心理,使她们重新社会化。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监禁期的女犯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而她们大多实施犯罪时就已经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女犯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重建认知结构,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道德领悟能力,努力实现将罪犯改造成为认罪服法,悔过自新、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
第四,实施“三个延伸”,整合社会资源。
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共同预防。更好地预测和预防,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实施“三个延伸”:
1、向前延伸。当看守所将罪犯押解至监狱服刑时,监狱应主动向看守所新收犯的全部情况以及在看守所的心理行为表现,是否有过异常行为和自杀意念及行为,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有利于提前介入心理危机干预。
2、向后延伸。当女犯出狱前几个月,也就是当其由监狱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时,心理承受力差,有着自杀史的女犯应当受到监狱和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择业上的帮助),监狱方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改造期间培养她们的劳动技能,掌握谋生本领,充分利用“回归在线”的平台帮助其立足社会,消除后顾之忧。
3、向外延伸。有自杀意念的绝大部分女犯都是暴力型犯罪,有相当一部分罪犯因为受害人或其家属扬言待其出狱后不放过她,她十分恐惧,产生轻生念头,一般经矫治在狱中可以打消其自杀念头,但临近出狱,该犯的恐惧心理日渐加剧,自杀心理出现反复。对此,一方面监狱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受害人或其家属,劝其以宽容心对待;另一方面继续给该女犯做好心理辅导,改变其认知结构,消除其心理障碍,稳定其健康心态,正确面对各种压力。三是要加强全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以利构建和谐社区和社会。
第二篇: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小学生自杀身亡或未遂的报道屡见报端,令人痛心疾首。通过对导致小学生自杀倾向多种因素的分析得出:易冲动、脆弱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境性的情绪发展特点;家庭不和及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社会上对成功定位不准确、中国的传统等级文化都是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消除小学生自杀倾向的策略为: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等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民主管理;确立适宜的成功标准、打破等级文化的禁锢,把幸福还给他们。
关键词:自杀倾向;原因;消除策略
引言
网友“陈家小阿呆”在微博上发表一张图片,图片显示,一张贴在电线杆上的纸片上,一小孩用绿色的水彩笔写了四行稚嫩的字:“老爸,我上学了!老爸老妈不要cǎojià,再cǎojià我就自杀。”
福建漳浦县的两位12岁的小学五年级女孩相约跳池塘自杀,不治身亡。自杀原因是受特殊触发事件(丢了钥匙)和家庭因素影响明显(怕被家人骂)。
因为担心没完成作业挨家长、老师批评,江西九江市赛阳中心小学的3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相约跳楼自杀。
安徽省某小学两位六年级学生喝毒药自杀,她们在黑板上写下遗言。一位学生写道:“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请警察叔叔将她 抓走。”
上述有关小学生自杀身亡的报道令人痛心疾首。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位死因,我国每年自杀身亡人数为28.7万,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1]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 1999年中国5—14岁儿童的自杀率为0.8/10万,其中男性儿童自杀率为0.9/10万,女性儿童自杀率为0.8/10万。儿童自杀人数大约占当年全国自杀人数的0.9%。按儿童占0.9%计算, 每年自杀身亡的儿童人数大约为2583人。[2]虽然比起14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儿童自杀率相对较低。但是,值得高度重视的是,怀有自杀企图与意念的儿童的比例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2001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南京近2000名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40.1%的小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这一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然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后发现,对小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所做的研究却不多。为了有效消除小学生自杀倾向,本文将从其自身心理特点、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分析原因,并找寻对策,让小学生的生活更加幸福。
正文
1.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
1.1易冲动、脆弱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境性的情绪发展特点是小学生自杀的原因之一。
小学生的情绪具有非常明显的情境性,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孩子更是如此。[3]他们会因为作业得了“优”而高兴得唱歌,也会因为不会 做一道题而闷闷不乐,也可能会因为没有完成作业怕被老师批评,产生自杀的冲动。特别是易冲动、心理脆弱的孩子,更易自杀。如上述江西九江的几个小学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1.2家庭不和及教育方式不当是小学生自杀的原因之二。1.2.1家庭不和最易导致小学生自杀。
家庭不和谐,尤其是夫妻离异,最易导致小学生自杀。在改革开发的大潮中,我国离婚率上升很快。与此同时,据中国全国妇联公布的资料,全国30%的家庭中有动用暴力的现象。大约全国2.7亿个家庭里,大约10万个因家庭暴力而使婚姻破裂。在夫妻打闹以致于离婚中,受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孩子了,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心智还不成熟,还不能理解父母之间的情感纠葛。父母的打闹以致于离异会让他们对亲情产生怀疑,对生活感到失望,甚至于想到自杀。上述在电线杆上贴纸条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1.2.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可能造成孩子产生自杀倾向。
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全部厚望都寄予他们。因此,大多数的小学生肩上都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心理压力增大。不少家长一方面在生活上溺爱孩子,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们,害怕他们吃一丁点的苦,造成他们的依赖、脆弱的心理,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容不得孩子有半点懈怠,视他们学习上的偶尔的退步为“洪水猛兽”。只要孩子的学习有丁点的退步,便开始行使家长的“专制权”,轻则对孩子唠叨、责骂,重则对孩子棍棒相加。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 起跑线上,不少家长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报各种假期培优班,更不用说小学了:“钢琴班”“奥数班”“英语班”“阅读与写作班”“书法班”“美术班”“速算班”„„把孩子们的假期挤得满满当当,甚至假期比上课期间都忙碌,根本就没有玩耍的时间。“物极必反”,这让孩子们慢慢产生“考试焦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还有少数的家长根本不懂儿童心理,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犯了错误,必须把家长的权威拿出来,狠狠地惩罚孩子,让他们长“记性”,才能避免他们再次犯类似的错误。因此,只要孩子犯了错,也不问“青红皂白”,就体罚孩子,从而导致孩子的自杀。福建漳浦县的两个女孩的自杀就是专制式家庭教育的后果。
1.3分数第一的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是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之三。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根。”这是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最为真实的写照。“一好遮百丑”,在学校生活中,只要你学习成绩好,你就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同学们眼中的“天之骄子”,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尊严、荣誉都将属于你。因此,成绩好的学生生怕自己成绩下降,失去一切;成绩差的同学更是成天怕考差了被老师、家长责罚,被同学看不起。而作为老师们,也以学生的成绩“论英雄”。因为,上级考核老师时就是看他所任教科目的学生成绩来做评判。只要你教的科目考得好,评职称、评先进就有希望。在分数这根指挥棒下,师生们“戴着镣铐跳舞”。为了能让所教班级的学生考出好成绩,自己能评上先进,老师们只得让学生们反复练习,挤占他 们的课余时间。于是,“做作业”的短信诞生并在学生中间流传:“„„举头望明月,低头做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做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做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做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做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做作业。”[4]
读着短信,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禁为他们难过:真有必要做那么多的作业?做那么多作业真能让他们能力提升,素质提高?不少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小学生,由于不会做作业、做不完作业而受到老师、家长的责罚,久而久之,变得自卑、焦虑、恐惧,心理压抑。而这些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教师、家长的关注,从而引发悲剧。安徽省的两名小学生服毒自杀正是这种长期压抑下的爆发。
目前大多数学校模仿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制定了许多的规章制度。如果学生违背,就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久而久之,学生们开始有了恐惧。然而,美国知名教师雷夫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指出,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以恐吓代替教育,“不管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才这么做。”上述江西的3个孩子、福建的2个孩子就是因为恐惧而自杀,多么让人痛心!
1.4社会上对成功定位不准确、中国的传统等级文化是小学生自杀的原因之四。
也许你会问:社会上对成功定位不准确、中国的传统等级文化与小学生自杀之间怎会扯上关系?试想,家长是最爱孩子的人,他们所 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为什么为了孩子好,却逼迫孩子们去参加无休止的补习班,完成无休止的作业,从而把孩子逼向自杀这条路呢?他们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从而出人头地啊!在不少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就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当大老板挣更多的钱,当大官,从而“光宗耀祖”。常常听到家长告诫孩子:“你不认真读书,长大就去蹬三轮、到工地上去打小工去。”其实,是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在他们的心里作祟,他们认为:当大官、当大老板挣大钱就是成功的,而蹬三轮、打小工就是低贱的。正是这种对成功定位的不准确,让大部分的中国学生都朝着读好大学、做体面工作这条独木桥上挤!成绩好的孩子无可厚非,成绩差的孩子为什么不让他们往其他方面发展呢?这些成绩差的孩子们将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呀!笔者一位同学曾经说:“读书时真难受,简直像在坐牢!”本来这些孩子成绩差就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老师、家长施加的压力,当不能承受诸多压力时,自杀也不足为奇了。
归根结底,小学生自杀倾向产生就在于他们缺乏幸福感。一位记者模拟央视式调查问卷,对武汉市的中华路小学、八铺街小学、钟家村小学、十里铺小学、花桥小学的500名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表,三成学生坦言自己不幸福,排名前三的理由是:培优班上到“麻木”、每天玩耍时间不足两小时、父母常常不在自己身边„„[5]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范先佐认为,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业压力增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降低,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感到“不幸福”,符合现今教育的实际情况,这也反映 出我国的教育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局面。
另据一项调查表明:在上述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父母离异(13.6%)。这为我们找寻消除小学生自杀倾向的策略指明了方向。2.消除小学生自杀倾向的策略。
2.1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等心理健康教育。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是一曲倾吐心声的歌谣,是一支越燃越亮的蜡烛,是一盏越品越浓的香茶。美好的生命像沉静的湖,像湛蓝的天,像丰腴富饶的平原,像奇崛峭拔的山峰。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在我们所有的缺点上,最严重的就是轻视自己的生命。”在面对现在多数脆弱的、易冲动的、不敢承担责任的小学生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反思:难道小学生的生命里就只能有分数(学习)?我们在重视他们学习的时候,却忽视了他们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基本需要——被尊重、被承认、被需要„„小学生首先是人,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当他们的自尊被家长、老师践踏的时候,他们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痛苦,人生了无乐趣,自杀念头油然而生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在这些孩子自杀的时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只是想让大人们警醒:你们别这样对待我了!笔者小时候也曾经无数次地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就因为父母的一句无心的伤害自己的话,就想用死来报复父母,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是母亲10月怀胎并经过痛苦的分娩过程才有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没有感受到生命的美 好,还没有足够的面对挫折的能力。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正确面对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
2.1.1让小学生看《我从哪里来》的动画片,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
一提到性,不少家长、教师就难为情。不少家长在孩子问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时候,竟还有家长告诉他们:“你是从河边捡来的。”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他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妈妈十月怀胎,冒着生命危险生出来的呢?这样做,既可以增进亲自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让小学生看动画片来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知道生命的宝贵,从而珍惜生命。
2.1.2通过多种形式告诉小学生们,生命中有挫折是常态,要正确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
“人生中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可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思考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为地球都应该绕着自己转。因此,当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强烈的挫折感就产生了。而他们又不具备面对挫折的能力,自杀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我们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通过精选正确面对挫折的故事来故事孩子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挫折,只要你勇敢面对,努力去克服苦难,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2.2家长要努力营造温馨、民主家庭氛围。
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当你累了的时候,家是你休息的地方; 当你饿了、渴了的时候,家是给你温饱的地方;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家是给你心灵抚慰的地方„„家应该是温馨的代名词。然而,不少人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了。要么是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互相埋怨、离异,让家变得冷冰冰的;要么是父母对我们期望太高,我们无从达到受到责罚而选择逃避——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家不再温暖。可见,家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作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家对于他们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大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相濡以沫,让孩子感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家里的事情,即使孩子不懂,家长也要尽量尊重他们,让他们参与讨论,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也很有用。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尽可能地尊重,不要单纯地让孩子因为好的考试分数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家长要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和可能性,在教育过程中把孩子作为真正的主体;反对强迫式、命令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不能培养有个性、具有创造力儿童,而且还不能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因为个性、创造力和责任感的培养都需要给予儿童自由选择的机会。[6]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说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及任何其他具体条件下,都可以而且必须在思想上对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自由地加以选择。他一再强调,个人在做出任何选择时,都要既对自己也对他人和世界负责。萨特这段关于自由选择与责任关系的论述,对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具有多么 大的启发呀!
作为家长,一定要从孩子心理需求出发,理解孩子,特别是要让孩子接纳自己,释放不良情绪,与孩子共同寻找前进的动力。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先生的教子方法就特别值得借鉴:她运用了与孩子谈心、写便条、写书信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心理健康,岂会想到自杀?
2.3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实行民主管理。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俗话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其独特的能耐。其实,一个农村老大娘的话引人深思:“读书成绩都好了,谁来种地?”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也告诉我们: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硬要要求所有的孩子读书都考100分呢?如果中国人全都当大官、当大老板,其他工作谁来做?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种多样的,何必让学生们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而如今学校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多元发展。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才能彻底地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他们充分享受成功快乐的时候,将会感到世界的美好,生活飞幸福,岂会去自杀?
对于学校的管理模式,我们应该让它更加的民主,这也是避免小学生自杀的重要策略。
2.4确立适宜的成功标准、打破等级文化的禁锢,把幸福还给小学生们。特别喜欢美国人的成功观和就业观:他们就业是不分贵贱的,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也是理所当然。只要你干得好,修下水道的工人一
[7]样可以有高薪,一样是成功的。美国人的六种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个性自由、自力更生、机会均等、竞争意识、追求财富、敬业进取。这些“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值得学习、借鉴。只有我们的价值观彻底改变,才能还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平等、尊严、幸福,自杀倾向自然最大限度的消除。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学生自杀倾向是其易冲动、脆弱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境性的情绪发展特点;家庭不和及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社会上对成功定位不准确、中国的传统等级文化造成的。而要消除自杀倾向必须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等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民主管理;确立适宜的成功标准、打破等级文化的禁锢,把幸福还给他们。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没能对如何改革学校的评价体制、管理模式以及如何改变全社会的价值观做探讨,希望有识之士能给出解决办法。[参考文献] [1]刘立锋.以绿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J].四川教育,2011,(10):17.[2]库少雄.儿童自杀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 2004,(06).[3]郭德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4]姜正伟.小孩子到底需不需要空闲时间[J].人民教育,2012,(05):60.[5]燕赵都市报数字报[N].2012,11(02).[6]湛卫青.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亟待三个“转向”[J].人民教育,2013,(07):19.[7]刘波.美国人不分贵贱的就业观[J].青年博览,2008,(22):26-27.[8]华声在线[N].2011,12.The study of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upils’ Suicide tendency
Mao youchun(Jianyang , Sichuan Province, TownCentral Primary School,JianyangSichuan,6414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pupilsacross the countryaboutreports ofsuicideorattemptedoften found in newspapers, disheartening.By analyzing thevariety results of pupils’ suicide tendency, it can be drawn:Impulsive,vulnerable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situationalcharacteristics ofemotional development;family discord and improper education,fractionfirstexam-oriented educationmodel, militarized management model;social inaccurate positioning of success, China's traditionalculture are theprimarystudents’suicidetendency tocause.Strategiesto eliminatesuicidalstudents:live Lifeforprimary school studentand othermental health education;create a harmonious, democratic family atmosphere;multivariateevaluation ofschoolpupils,democratic management;establishappropriatecriteria for success, breaking the detention ofculturallevel, puthappinessback to them.Keywords:suicide tendency;reasons;eliminationstrategy
第三篇:村官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村官”职务犯罪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惠及广大农村群众,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时有发生,成为侵犯农村群众民主权利、损害农民合法利益,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秩序,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政务村务环境,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就成了一项当前重要任务。
一、农村职务犯罪基本情况
通过对相关部门走访、调查了解,采取座谈、查阅相关资料方式,对农村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等情况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和掌握。2009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纪委及县纪委受理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5余件;县检察院两年来共受理涉农案件举报线索6件,占受理职务犯罪举报线索的 30%;检察机关2009年以来立案查办的农村职务犯罪案件3件3人,涉案金额达5万余元。在此类案件中,被告人受到刑事处罚的3件,其余案件当事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罚。从以上数据表明,我县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比例较大,情况不容忽视。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别是对“村官” 违法犯罪案件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村官”违法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一)“村官”职务犯罪涉及人员较为固定。主要集中在村主任、村支书和财务人员等村干部,并且是两人以上共同作案。过去县检察院查办的一起某村支书李某因贪污、挪用公款案被判刑,财务人员同样存在经济问题受到相应的处理。
(二)职务犯罪案件大多是贪污、挪用公款等类型,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从调查材料分析看,其作案手段:一是采取收款不入帐、虚 1
报冒领等手段,公然贪污公款;二是以吃喝等名义少支多报、虚支重报侵吞公款;三是利用假发票报帐频频作案;四是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三)农村财务管理不善。在调查中发现,经过近年来在全县推行“村帐乡管”制度后,大部分村级财务管理较为规范,但是部分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有些混乱,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执行监督不力,从而引发职务犯罪。
三、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违法犯罪的成因
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官”违法经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村官”自身素质不高,忽视世界观改造。少数村干部把当“官”与发财等同起来,为了当上村干部不惜拉关系托熟人送礼,一旦目的达到便千方百计捞回“失去”的钱财,造成很坏影响。同时少数村干部平时放松学习,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而走上违纪违法道路。
(二)法制观念淡薄,私欲膨胀。基层村干部皆来自于农村,这些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较差,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加之不懂法,不依法办事,思想观念一旦发生变化,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难免会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
(三)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还不十分健全,财会人员不专业。近年来,一些农村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无帐、片帐、现象虽然已逐步消灭,包帐、白条入帐等在村级财务帐目中相当严重。一是村干部利用白条自批自支的现象存在;二是财务状况公开程度不够,收支缺乏透明度,理财小组把关不严格;三是财会人员不专业,缺乏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和原则性,对村干部言听计从,成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帮手,有的与村干部共同作案。
(四)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一是农村基层管理和监督职能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内部监督作用,上级职能部门监督无力。如白条入帐现象在村组帐目中依然存在,审查人员对此无可奈何。二是
纵向监督软弱。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对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和分析没有进行严格审批。三是横向监督虚化。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的支配由村里书记、主任少数人说了算,其他人员不敢提意见,也不敢反映,起不到应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作用。四是对村干部的贪污、挪用等问题,一些知情群众慑于这些人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害怕招来报复。
四、遏制“村官” 腐败的对策
农村职务犯罪的预防要在党委领导下,形成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专门预防与社会预防,检察预防和系统预防相结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格局。采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办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法律意识教育。村民在选举村干部时,一定要认真用好自己的选举权。一是选用政治立场坚定,品质作风优良,工作创新、求真、务实,德才兼备的人;二是选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学科学、用科学、靠科学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彻底摒弃当官“捞钱”的村干部。形成正气压倒邪气的良好氛围,把那些为官清廉,开拓进取,百姓信赖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三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运用党政理论及法制理论及早对村级干部进行教育,从思想上筑牢防腐线。
(二)加强农村资金管理,堵塞漏洞。制约和监督农村干部权力行使的关键:一是发挥“村帐乡管”制度的作用,各村定期上报财务凭证,由镇专门机构审核,制止“白条”、“包帐”等违反财经纪律费用的支出。二是改变村领导与财务人员的隶属关系,会计由镇经管站统一管理,报酬分配由镇政府统一支配,与村没有隶属关系。这样可以让会计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也使村干部在财经上没有歪脑筋可动。三是在农村基层广泛推行民主理财制度,杜绝公款随意开支等现象存在。
(三)完善监督机制,注重强化群众的监督作用。要施行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相结合。一是必须增强基层单位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
享有知情权、发言权,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特别是在土地转让、出租、承包、工程发包等问题上,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乡镇经管、审计等部门经常下村检查,做到有案抓查处,无案抓预防,把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消灭在萌芽阶段。
(四)改善“村官”待遇,以有效防止发生违法经济犯罪问题。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过“村官”才能最终落实到基层。改善“村官”待遇不能忽视。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拖欠“村官”工资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及生活,同时也是其违法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五)加大打击预防力度,确保经济发展。针对农村干部犯罪较为突出的现状,在加大查办村级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作用,重视农民的举报和上访内容。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特别对群众意见大,多次上访影响稳定的大案要案坚决从快查处,依法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反馈。对不构成犯罪的违纪案件,既要将查办结果向群众说明情况,同时也要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为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民心、增加农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丛小民、肖功权
2009年 3月4日
第四篇: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
策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举足轻重,不容忽视。我党在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而村干部自身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村干部利用职务犯罪侵害农民利益,造成许多农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告状事件,严重危及农村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进行的“绊脚石”。为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及时清除“路障”,促进农村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研究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是当务之急,探索遏制村官职务犯
罪刻不容缓。
一、**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从2005年5月至今,**县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办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3件8人,其中贪污罪2件6人,挪用公款罪1件2人,贪污10万、挪用公款30万元以上的大案2件7人,且两案均系支部书记伙同村委会其他人员共同犯罪;在查处的8人中,中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4人,小学文化1人;中共党员5人;年龄40-50岁的2人,50岁以上的6人。
二、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突出。一是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罪名突出,均系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其中有的同时涉嫌贪污、挪用两个罪名。二是涉案金额较大。在上述3件8人中,涉案金额达66万元,平均个案涉案值为22万元,村官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
2、相互勾结共同犯罪居多。主要表现在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窝串案多,村支部
书记与管理钱物的财务人员串通,共谋侵吞集体财产或擅自动用集体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挥霍。在查处的3件案件中,其中2件都是支部书记伙同他人作案。如**县澄溪镇南华居委支部书记左文超,在协助派出所进行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居委会办公楼修建中,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居委会副主任、文书、计生专干等5人采取截留收入不入帐、虚增支出的手段共套出公款32万余元进行私分。
3、犯罪部位犯罪地相对集中。村官职务犯罪的高发部位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用管理和计划生育、户藉管理等方面;犯罪地基本上都是毗邻县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
1、村官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干部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的局限,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而且自警、自律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为
利所动,对经手的款物雁过拔毛,中饱私囊。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制约不力。村级财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账目不全,财务审批制度不严,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白条子”抵库泛滥,财务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3、权力过度集中,职责不清不明。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清,职责不明,造成人、财、物权主要集中在村里负责人手上。村委会一切事务及财务收支由支部书记或村长个人说了算,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职务犯罪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如**县高安镇东兴村支部书记汪伦利用职务之便,将垫利高速公路管理处划给东兴村10社、11社的土地补偿款31万元想方设法取出挪用,村委会其他干部竞无人对其进行监督,有的甚至成为汪伦挪用公款的共犯,致使农民土地补偿款不能如期兑现,严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村稳定。
4、惩治不力,查处较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报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较多,但农村帐务混乱,“白条子”成堆,办案费时费力,证据难以固定,调查的多,成案的少。再加上公、检、法对村官职务犯罪认识上的误区,让承办人无所适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明确了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七项工作中的财产,而村级组织中的资金还包括本村的自有资金。村级财务并未对不同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村官侵占或挪用的资金性质难以界定,案件定性难以把握,管辖不明确,为惩治村官犯罪留下一个空白地带,这些客观上助长村官职务犯罪的侥幸心理,致使村官职务犯罪呈多发态势。
四、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对策
1、改革村官任用制度,提高村官队伍素质。长期以来,选拔村官难以走出“乡村”圈子,村干部多数年老、学历低,缺
少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村官素质较低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为此,建议改革村官选拔任用制度,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向社会公开召录素质高、能力强、懂经济、会管理的大学生当村官,为村干部队伍输入新血,同时提高其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让村官安心扎根农村,当好农民的领头雁,带动群众勤劳科学致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建设。一是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杜绝白条入帐现象,会计出纳分设,管帐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帐,财务审批与管理分开。二是加强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第五篇: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举足轻重,不容忽视。我党在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而村干部自身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村干部利用职务犯罪侵害农民利益,造成许多农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告状事件,严重危及农村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进行的“绊脚石”。为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及时清除“路障”,促进农村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研究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是当务之急,探索遏制村官职务犯罪刻不容缓。
一、**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从2005年5月至今,**县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办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3件8人,其中贪污罪2件6人,挪用公款罪1件2人,贪污10万、挪用公款30万元以上的大案2件7人,且两案均系支部书记伙同村委会其他人员共同犯罪;在查处的8人中,中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4人,小学文化1人;中国共产党党员5人;年龄40-50岁的2人,50岁以上的6人。
二、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突出。一是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罪名突出,均系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其中有的同时涉嫌贪污、挪用两个罪名。二是涉案金额较大。在上述3件8人中,涉案金额达66万元,平均个案涉案值为22万元,村官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
2、相互勾结共同犯罪居多。主要表现在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窝串案多,村支部书记与管理钱物的财务人员串通,共谋侵吞集体财产或擅自动用集体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挥霍。在查处的3件案件中,其中2件都是支部书记伙同他人作案。如**县澄溪镇南华居委支部书记左文超,在协助派出所进行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居委会办公楼修建中,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居委会副主任、文书、计生专干等5人采取截留收入不入帐、虚增支出的手段共套出公款32万余元进行私分。
3、犯罪部位犯罪地相对集中。村官职务犯罪的高发部位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用管理和计划生育、户藉管理等方面;犯罪地基本上都是毗邻县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
1、村官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干部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的局限,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而且自警、自律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为利所动,对经手的款物雁过拔毛,中饱私囊。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制约不力。村级财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账目不全,财务审批制度不严,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白条子”抵库泛滥,财务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3、权力过度集中,职责不清不明。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清,职责不明,造成人、财、物权主要集中在村里负责人手上。村委会一切事务及财务收支由支部书记或村长个人说了算,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职务犯罪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如**县高安镇东兴村支部书记汪伦利用职务之便,将垫利高速公路管理处划给东兴村10社、11社的土地补偿款31万元想方设法取出挪用,村委会其他干部竞无人对其进行监督,有的甚至成为汪伦挪用公款的共犯,致使农民土地补偿款不能如期兑现,严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村稳定。
4、惩治不力,查处较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报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较多,但农村帐务混乱,“白条子”成堆,办案费时费力,证据难以固定,调查的多,成案的少。再加上公、检、法对村官职务犯罪认识上的误区,让承办人无所适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明确了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七项工作中的财产,而村级组织中的资金还包括本村的自有资金。村级财务并未对不同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村官侵占或挪用的资金性质难以界定,案件定性难以把握,管辖不明确,为惩治村官犯罪留下一个空白地带,这些客观上助长村官职务犯罪的侥幸心理,致使村官职务犯罪呈多发态势。
四、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对策
1、改革村官任用制度,提高村官队伍素质。长期以来,选拔村官难以走出“乡村”圈子,村干部多数年老、学历低,缺少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村官素质较低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为此,建议改革村官选拔任用制度,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向社会公开召录素质高、能力强、懂经济、会管理的大学生当村官,为村干部队伍输入新血,同时提高其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让村官安心扎根农村,当好农民的领头雁,带动群众勤劳科学致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建设。一是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杜绝白条入帐现象,会计出纳分设,管帐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帐,财务审批与管理分开。二是加强对农村资金的分类管理,切实解决犯罪资金难以界定,犯罪案件难以定性,犯罪管辖不明确等有关问题,使打击村官职务犯罪有法可依。三是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落实财务公开。要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对重大的财务收支,由理财小组随时进行监督并公布于众,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同时对村官实行离任审计,促使其树立勤政廉洁的思想。四是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对村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离制度,加强村官之间的监督制约。对群众比较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