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书中体悟舍与得的智慧 读后感
从书中体悟舍与得的智慧
舍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舍得,亦是随心而生的“生活禅”。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壁虎临危弃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爱,得繁衍生息;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人江海;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独辟蹊径。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拥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从而活得精彩,活得快乐。
泰戈尔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是愈得愈少,愈舍愈多。《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围绕“舍与得”这个似乎人人熟悉,却又难以参悟透彻的命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能够对读者思想上有所启迪,对人生的经营有所助益。全书共分三篇,分别为“舍的境界:成大器者的通悟”、“得的智慧:就大业者的本领”和“舍与得:人生必修的经营课”,哲理深邃,寓意深远,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为读者提供一种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态、一种正确的哲学态度、一种走向幸福与成功的方法,让你能够更
好地享受生活、成就大业,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舍分量,得质量,得通透,佛教导我们要舍得,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著,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轻松上路,你才有机会比别人跑得快,才有体力比别人跑得远。
佛说:看得不可太透彻,透彻见了底.就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所以,不要看透。但是,要看开,因为《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育一种心态叫舍得,有一种人生叫放下。朝朝暮暮,日出日落,人生就如放飞气球,舍得才知其自由,放下才感其奔放。
日月经天纬地,生命似水流年。有舍才有得,懂得舍得,你才会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会对着你笑。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
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己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星云大师说:“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我们都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眷属和谐,名誉高尚、身体健康、聪明智慧,但先要问;你想要秋天的硕果,可否在春时播种?舍与得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处世艺术。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舍与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领悟。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珍惜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舍与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只有真正懂得舍与得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要知道,人生苦短,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几十年,与其在抱怨中度过,不如为自己营造一方快乐的天地。舍得是一种好心态,会让你拥有一个好人生,对于想要成就大业者来说,看破了得与失的玄机,学会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成功即是由此而来。
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己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
第二篇:《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读后感
读《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读后感
近期,我单位组织开展了“冬季读书学习”活动,我读了李治欣所著的《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一书,深受启发,收获良多。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实例,详细阐述了舍与得的人生大智慧,让我深受教育和启迪,受益匪浅,并对“舍与得”一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所谓“舍得”,就是人要有舍才有得,要得必须舍,只有学会舍,才会有得。
舍与得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处事艺术。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地、灵性的美好。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纷繁复杂,很多东西在追求和面对的时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大部分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得与失当中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所以,需要我们有“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舍,才会有得,人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紧密相连的。舍与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领悟。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珍惜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有人说,世上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著。只有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轻松上路,你才有机会比别人跑得快,才有体力比别人跑的远。人生充满变数,所以人生必然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获得与失去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所以不管是多么幸运的人,都不会拥有真正完美快乐的人生。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从而不失去,珍惜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舍与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只有真正懂得舍与得的智慧,才能更好的善待自己,要知道,人生苦短,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几十年,与其在抱怨中度过,不如为自己营造一方快乐的天地。在人生的旅途中,懂得舍与得的智慧,你才会快乐,才会让自己无怨无悔。
舍与得是一种好心态,会让你拥有一个好人生。对于想要成就大事业者来说,看破了得与失的玄机,学会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成功即使由此而来的。
舍与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己为人,体现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XXX XXXXXXXX公司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舍与得》读后感800字
《舍与得》读后感800字
王丽萍
“有一种心态叫舍得,有一种人生叫放下”,正如书中所讲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舍”和“得”构成的。当你打开了一扇门,同时也会关上一扇窗。当你舍去什么,同时你也会得到另外一些什么。
看完此书后,书中那一个个小故事所阐述的一个个大道理,让我感受颇深。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纷繁复杂,很多东西在追求和面对的时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
舍与得就充满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成功与失败的故事。很多时候,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例子真的很少,你在得到的同时也会经历失去的苦涩。在得与失当中要想作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非常艰难而痛苦的事情,所以需要我们用“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花赏半开,酒饮微醉”做事也和吃饭是一个道理,七八分饱才是最佳状态,往往饮酒之人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再喝了却还硬挺而下,当醉后五味翻肠。我们又怪当时没有舍,现在得到的就是遭罪。人心就像一台天平,一旦调整不好就会偏向消极,悲观的方向;如果调整得当,则会偏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因此把握好心中天平的方向,放下心中的包袱,我们才能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放弃的正确,才能选择的成功。正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无大小,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不要奢望太多,否则你只能不堪重负。该放弃时就放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就会得到幸福。生活中最美丽的风景总是在远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和机遇可以获得。人世间的事情,总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果断放弃。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拥有好心态的人,都会看淡人生的得与失,因为他们明白:放弃不是妥协,只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因为恰到好处的放弃,就是一种进取。
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舍得之间是痛苦并快乐着!有时我们还真需要选择“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见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
第四篇:舍与得领悟包容的智慧
舍与得
——领悟包容的智慧
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应该如何取舍?选择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美丽,生活的我真谛便在这取舍之间。《舍与得领悟包容的智慧》这是本人生哲学方面的书,阅读这样一本书使我平静下来,仔细品味书中舍得的境界,认真思考包容的智慧。在领会作者深入浅出的文笔中,让我心胸开阔、眼界明亮、收获更多。
舍得蕴藏着人生的哲理和禅机,正如贾平凹所说:“舍得实在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舍得是人生的一种大智大慧,人生中不如意事时常八九,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我们应该多感恩,少抱怨,珍惜与品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此,才会工作得更愉快,生活得更精彩。
舍与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在人生的旅途中懂得舍与得的智慧,你才会快乐,才会让自己无怨无悔。舍得是一种好心态,会让你拥有一个好人生,学会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成功即是由此而来。只有真正懂得舍与得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人生苦短,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几十年,与其在抱怨中度过,不如为自己营造一方快乐的天地。
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面对很多的选择和舍弃,重要的不是我们获得了什么,也不是我们舍弃了什么,重要的是在忍受了那么多失望和痛苦后,那个最终的结果是否还令我们快乐!当我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忍受了太多失望和悲伤后,我们的笑容还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呢?有舍才有得,世事原本如此。舍的越大,得的才会越大。在工作生活中,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想得到的太多,而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放弃,不想放弃,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背上的包袱越来越沉重。须知,想要得到太多,终将失去;想要活出精彩,就要懂得轻装上阵,就要懂得舍得。
在生活中,当我把每周生活安排的满满的时候,我还是会选择删除一些,会把已养成习惯的看电视、聊天、玩游戏等删除,加入健身、读书、听音乐等内容。盘里的无用的文件删除了才会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有用的文件,我们生活里把无意义的内容删除了,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精彩,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有意义的事情。舍弃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相反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清醒人生观。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加以充分有效的运用,最后取得理想中的成功。
在工作中,当我有幸成为槐荫区村官的时候,当我从大学校门走进农村的田间地头的时候,使我逐渐明白了舍得的内涵,更加深刻地领悟了包容的智慧,我选择放弃了与较好企业签约工作的机会,但是得到了在基层锻炼的机会,得到了与淳朴村民相处学习的机会,也得到了一次获得宝
贵人生经验的机会。在驻村工作和生活中,以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对待工作,从书记和村委成员身上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从村民身上学到了淳朴的性格。原本我也是个锋芒毕露,不懂包容与取舍的年轻人,但是在驻村工作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我,也逐渐读懂了舍得和包容的精神,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心,增益其所不能。”对于人生我还只是一粒微尘,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忍受艰苦的磨练。我的驻村经历便给了我磨练与成长的机会,丰富了我得人生经验。填充了我人生经验的不足,在其中我学习到了舍得和包容的智慧,体会到了舍得和包容的境界。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以一颗平凡却不平淡的心,珍惜光阴,执着追求,矢志不渝,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
“舍与得”,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时空的转换,精神和物质的交流,人情和礼节的传神和物质的交流,人情和礼节的传达,是物质世界的“流通”。“舍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我们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场互换,要让人心甘情愿,给人信心,让人欢喜跟随,这才是最高明的管理。所谓的管理是一门艺术更多的是领导的魅力,我想舍与得和包容的管理应该是领导魅力的最高境界吧。
读这本书不同于那些空谈包容的文章、名言警句,而是使我真正领悟了舍得与包容的力量,也使我懂得了包容的智慧,也许是自己正欠缺包容的品德,年轻气盛。之后自己也要学会运用包容的智慧去对待家人、对待朋友,去工作、学习、生活,用自己的成长去真正的领悟舍得与包容的智慧和真谛。
第五篇:《道德经》中的舍与得
《道德经》中的舍与得
宋玥
2011级新闻学一班 *** 摘要:老子《道德经》作于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所以老子在书中写了很多理想化的治国之道,同时也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本文就《道德经》中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作一肤浅的论述,号召大家学习老子的思想,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关键字:《道德经》 舍与得 无为 价值观
当今社会,物质观念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传统的价值观念逐渐失去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衡量的尺度也变得非常物质化与金钱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以为学习《道德经》是非常有必要的。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为战国时期老子所作,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人们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了许多治国安民、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精髓。所以,对于一名逐渐形成成熟世界观的大学生来说,研读《道德经》能让我们更理智地面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经》第七章写道:“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章中最著名的就是它深刻的哲学辩证观念:矛盾着的双方相反相成而又对立统一。但是作为一个初涉哲学的人,不敢有太多造次,所以我只打算从我读到这一章的第一感觉来论说一下。在老子看来,作为圣人为了治理好国家,其根本的精神就是要像天地一样,不能自私自利。因此,他一则要求圣人要谦虚,退让,说这样反而赢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因而会占先,再则说圣人不能为自己考虑,要把自己置之度外,这样才能最终保全自己。我觉得老子的这些观念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来说,无疑仍有借鉴意义。人是有欲望的,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有欲望虽然不是什么坏事,问题在于要如何看待它,并用合理的态度满足自己。在自己的利益,与别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如老子所讲,处理好后身与身先、外身与身存、无私与存私之间的关系。总的一句话,就是首先要为大众利益着想,在需要的时候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在我看来,老子所说的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经常讨论的问题---舍与得。老子对圣人的要求,看似让他们失去了很多现实的利益,但是给予他们的,让他们得到的,才是真正能支撑他们顺利走完理想道路的最重要的东西。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明白,得失乃人间常态,有舍才有得,但是能真正做到从容看待生命之得失的,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最著名的主张之一就是无为。君子无为而治国,圣人无为以修身。“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从道的角度强调,自然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任何主宰,也不必刻意去束约。就好像一个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孩子,过分负责任的父母只会让他更加叛逆。所以,有理智的父母应该懂得该放手时即放手,即使孩子碰到困难,他们也会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或许这无为的思想也可以勉强地拉到人生的舍与得中来。生命中的某些东西,过分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一句话说得好: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不是你的,就算你挤破了头,也只会眼睁睁地看着它从你手边溜走。也许在21这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里,这样的主题未免过于消极了,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见荣誉就争,见红旗就扛”,现在突然叫我们放弃一些东西,也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与认同,但是就算100%都是反对的声音,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千变万化,日新月异,为了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都在奋力拼搏,在很多时候都是在追求一些自己并不了解并不喜欢甚至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稍稍停下脚步,省视一下自己呢?让自己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一天,一小时,哪怕十分钟,想想自己的位置,想一想自己每天都在干什么,想想自己追求的东西是否会有自己认定的意义。作为一个初涉新闻事业的学生,说实话,对社会多一分了解,我就多一份失望,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各种各样忙碌而无情的人,新闻的种种都让我迷惘,我想知道那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所在,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善良敦厚的民族变成了如今的样子。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如此深刻!当小悦悦事件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当我们在事故发生以后才大声呼吁人性复苏,有没有考虑过这些为什么会发生?难道社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牺牲人性良知的基础上的么?
最后扯一点不扣主题的话题。“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以水喻道,同时也以水喻人,认为具备完善道行的人同样应具备似水这样的特性和品格,真正要做到退让、谦虚、柔和、诚信、真诚、利物、不争等。老子生活在一个礼乐崩坏的年代,王室式微,诸侯迭起,五霸代兴,战争频仍,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之中,可以说,他的这一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只是一种被理想化了的人格诉求。现实与理想,南辕北辙,然若非如此,他的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格诉求又有何针对性?而现在呢,面对科技日益发达,人民道德却越来越接近底线的社会,我们也要让我们人性回归的呼声变成被理想化的人格诉求吗?其实我们有能力改变这样的现状的,而且我们都有义务改变这样的现状!只要每个人多一份爱,多一份责任,多一点真诚,那么社会主义新中国就真的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