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意味深远的收获
意味深远的收获
漫长的暑假即将过去,快乐的时光弥足珍贵,但那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这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蓦然回首,虽然没有很长时间的锻炼,但却给我带来的影响远没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让我们有机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我做的活动是帮助居委会清除乱贴的广告纸。现在的乱涂乱画现象很严重,有些人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顾城市的美观,不折手段的在墙上,到处乱贴广告。他们难道那样乱贴会使整个城市不美观吗?他们知道,但他们还是那么做了。看那些环卫工人每天那么辛苦的收拾着那些广告,难道他们不知道环卫工人的辛苦吗?我用铲子把他们刮下来,好累哦!真的好累,手都软了,可想而知那些环卫工人的辛苦。学校让我们做这个活动的原因,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多的接触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到一些东西。做社会实践也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的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在做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广告纸刮干净,这也是为了培养我们做事要认真的能力。
在这次短暂的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了自己微薄的力量,以及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所得到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我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自我,让别人享受到自己的成果,使自己有了收获后的喜悦。
有时候感觉工作还是有点辛苦,比较乏味,但我更多的感觉到的是我在成长,有意义的成长。而且在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实践经验,而且有的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所当然。但是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我正渐渐把那些“错误”减少。
这次的实践活动还让我懂得了,我们现在还处于学习阶段,没能真正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和自己踏入社会所要面临的种种问题。想想现在的我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我们就更应该要学会珍惜,而不应该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拥有知识的人,更加需要的是拥有各方面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如果我们光靠在学校汲取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从现在开始,更重要的是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家的意味——说课稿
《家的意味》说课稿
设计教师:杨帆 单位:吴忠市第一中学
说教材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特点需要进行设计。)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依据分析: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重亲情、重孝,学生只有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内涵才能从情感上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依据分析: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接受父母的呵护而忽略对父母的孝敬,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孝敬。)
说教法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为主,教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教师重在点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扫除盲点。在课后开展的活动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践行课堂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即把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时间当中,提高亲子交往的质量,共建共享家庭美德。
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教学相长的含义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公益视频短片《爱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是啊,每个人都 有一个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负责相亲教子。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那家有着怎样的具体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预习新知 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教师活动】教师限定时间2分钟,并用电子白板的随机数产生器的方法提问学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自学新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四、新课教学
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 1.生命的居所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关于三毛的图片,问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呢?三毛最渴望自己能有一个家,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 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2.心灵的港湾
【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幻灯片上的两则小故事,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两则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放映电影人在囧途截取片段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活动二:孝亲敬长 学会践行 幻灯片出示一则小故事
【教师活动】从这则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点拨】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课堂巩固 学以致用 幻灯片出示随堂训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六、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轮廓。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尽孝在当下。)
七、布置作业 提升能力 写一段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篇:合作意味双赢
合作意味双赢
美国商届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现代竞争,不再“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我们生命的林子需要合作。
合作从我们的祖先远古人类就开始了,远古人类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可见是合作使得人类文明绵延不绝。2008年6月28日,举世瞩目的“鸟巢”工程落成典礼仪式在北京举行,面对记者的采访,“鸟巢”总工程师李久林说: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千千万万工作者共同的功劳,没有我们的合作,“鸟巢”是不会建成的。”李久林的话告诉我们:合作是成功的宝典。
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双方合作打败了拥有百万大军的曹操。合作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俗话说:“千人齐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如果大家只顾自己,不过他人,最后蒙受损失的还是自己,“唇亡齿寒”的故事难道不是历史的前车之鉴吗?纵观古今,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互相关心,互相合作”更成为时代的风范。合作意味着双赢,合作可以赋予我们力量,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广德基安私立中学初三:谢凤娇
第四篇:生命的意味(定稿)
生命的意味
静静地坐在窗前,多少次苦思冥想,生命的意味究竟是什么?终于得到了答案。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匍匐在命运脚下哭泣的只能是弱者,那冷风冷雨中绽放的花朵;那大火中极力求生的蚂蚁,它们用事实向世人证明:勇气是生命的源泉!
生命的意味是坚持。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下,演奏了一曲曲生命之歌。人们在死亡的边缘,仍然坚持,他们心中有同样的信念,那就是:只要坚持,我们一定会活下来!一部分人靠着这种信念,从死神旁擦肩而过,获得了新生。生命的意味是舍己救人。在猎人的追杀下,老山羊让小山羊从自己身上踏过,达到对面。就这样,一死一活,生命得到了延续,这需要一种多么强的意志力啊!
生命的意味是……
生命,它十分普通,而又万分珍贵,我们既然拥有生命,就应该对它负责!
乌鲁木齐市九十中学四年级:师心怡
第五篇:家的意味说课稿
《家的意味》说课稿
次营中学
王垒军
一、说教材
首先分析一下第七课亲情之爱在本教材乃至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课标和法治教育要求
(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从而知道如何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三框内容由浅入深,围绕“亲情之爱”,由感性到理性,从明理到导行,使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将自己的爱落实到和谐家庭的构建中。(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所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
3、本课核心教育价值
本课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本框的教学内容。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本课主要内容有一下几大构建:
1、生命的居所;
2、中国人的“家”。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并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并了解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战场。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对于我们寺头中学这样的学校,其实学生结构复杂:有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离异子女,独生子女,学生对家的概念还可能处于感性认识,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现在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不知道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实处。,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应该的,针对这一 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因为太熟悉,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继承与弘扬孝亲敬长的情感。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通过探讨,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知道家的含义以及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2)【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之所以是重难点主要是因为,理解孝在当下的原因本框是学习下面内容的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长辈的爱,觉得是应该的,孝亲敬长是长大后的事情,现在只有尽力学习就好。(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材料的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对家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知道孝亲敬长应该从现在开始,通过一件件小事做起 四.说教法学法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感悟、体验的课堂氛围 3.情景创设策略:创设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讨论、感受和反思中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目《家的意味》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学生课前准备的素材(视频、图片、照片等)五.说教学环节
本次设计的模式是我校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导学,自学,互学,助学,检学五个环节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合作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具体的教学环节如下
1.导学;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尔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本框学习内容。
2.自学、自学环节主要是老师呈现导学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导学问题,有疑惑的作出标记,小组长负责检查自学情况。小组交流。通过本环节,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疑惑也有了基本的思考,这样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一下好的基础。
3、互学,助学。本环节主要是师生通过大量的案例,图片,结合学生实际,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小组合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家的含义,地位,作用,家风家训,及孝在当下的道理,明白今后孝要落实在行动,这也是所有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通过课前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助学,帮助学生更深的去了解中华民族家文化,家的内涵。
4、检学。本环节主要是检测学生本节学习的效果。主要是对基础的检测,当然通过检测师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备及时调整。
板书设计主要体理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教学主要内容,整体体现美观,整洁,条理分明,一目了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