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21: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第一篇: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第七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

宁晋六中 刘玺君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含义。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我们对家的做法

(二)重点:爱家的原因和做法

难点:家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歌词引入

学生齐读歌词,“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愿……”一曲《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震撼.读完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家”

2.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并说出通过目标看出课本有那些问题,哪些又是重点。

3.自主预习:

多媒体出示自主预习的下列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本,查找问题,预习完每组选代表展示

(1)家庭的含义?(或家庭关系确立的类型?)71(2)家的作用?(或我们为什么要爱家?)72、73(3)家庭的功能有哪些?72(读读)(4)怎样认识中国人的家?74(5)为什么要孝亲敬长?74(6)如何孝亲敬长?74、75(7)尽孝在当下,说说我们的具体行动有哪些?(或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4.合作探究: 探究一:

家是地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家是住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家是一群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 …我们是一家人家。”

家是吃饭的地方——“回家吃饭喽!” 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我终于到家了。”

家是我们的心灵港湾——“我想回家了。”

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么呢?请和大家分享。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想法。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家的定义,接着多媒体呈现两张如下图片文字启发学生思考感悟。

文字图片一: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 …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吗?”富豪说:“那… …是我的房子-----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文字图片二:战争期间,一位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位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五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亲身骨肉。悲喜交集的他紧紧地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多媒体呈现家的含义: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多媒体呈现家的作用和功能。学生观看多媒体并校对问题的答案。

探究二:多媒体呈现如下图片文字: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那么怎样认识中国人的家?

学生代表回答后,多媒体呈现正确答案:

1、在中华文化中,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师:那么,在中国人的家规中,说说哪一些应该继承和流传 生:学生抢答,然后多媒体呈现一些中国家规。师: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怎样孝亲敬长?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生:学生代表回答,多媒体呈现正确答案。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家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孝亲敬长等,家让我们更好的成长,希望大家能找到心灵的归属,有家更要有情。

6.当堂训练: 多媒体呈现课堂练习

(1)“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2015年春晚这一首《回家的路》不知道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游子们想家的原因是()

A.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B.家能提供一切物质基础 C.家是休闲娱乐的场所

D.家是我们食宿的地方(2)结合右面的图片,下列对“家”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③家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

④家就是我们住的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第二篇: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一课时家的意味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认识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学会孝亲敬长。

本框题包括两个目题的内容: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介绍家庭的内涵、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主要介绍中国人心目中的家、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

二、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一些家庭客观上存在着溺爱、纵容子女的教育误区,导致一些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父母和长辈,缺乏起码的家庭责任感,长大后也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懂得与他人合作。

2.上述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的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3.知识目标

(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2)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家的内涵与意义;尽孝在当下。2.教学难点: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

五、教法学法

1.教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感悟。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动物界,为了寻找食物或繁殖,有着非常壮观的、惊心动魄的大迁徙现象。而在人类社会,也有着一种气势恢宏的迁徙现象,那就是春运。

我国2015年春运达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教师提问:春运这么辛苦,人们为了什么呢?

家是什么?家又意味着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总结:有人说,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你对“家”了解多少?到底什么才是“家”?在中华文化中,“家”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让我们走进《家的意味》,一起感受家的美好。

2、生命的居所(1)说一说:家的含义

①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都说一说“家“是什么? ②自己家里都有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总结: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的作用 观看视频;宋冰心案例

教师提问:视频中,家庭对宋冰心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教师分析引导总结:视频中,宋冰心和她的父母组成的家庭就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宋冰心和她收养的残疾弃婴之间,就是由收养关系组成的。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所给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以宋冰心为例,没有她母亲对她呵护备至的照顾,她不可能生存下来活到现在。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着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宋冰心的母亲带给她的不仅仅是一所房子,更多的是亲情,是一种心灵的支持,激励她顽强的生存下来,同命运抗争。这种精神,正是母亲对她的最好的教育。

(3)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活动:一起学习论语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论语 学而》 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②要做到仁,最重要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总结:孔子的核心思想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任务。

(4)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①观看视频:A4纸看人生

教师引导语: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教师提问: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总结: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活动:小组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如何去孝亲敬长呢?

按照道德与法治小组讨论。讨论5分钟,由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总结: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倾听。与双亲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

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3、巩固提高: 大屏幕呈现名言: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思考:霍去病是认为家庭不重要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总结: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热爱祖国,就是爱家!

4、随堂练习

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在北京打拼的28岁的小张与26岁的小王去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领取了结婚证,婚后两人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这个小家庭是由(B)

A.血缘关系组成的 B.婚姻关系组成的 C.收养关系组成的 D.经济关系组成的

(2)“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南京医科大学侯丽晴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让人潸然泪下。当人们问起为什么带着瘫痪的爸爸上大学的时候,她幸福地说:“百善孝为先,我所做的只不过是作为子女应该做的。”“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①家仅仅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③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④家是我们身体的唯一寄居之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在中华文化中,“家”的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贯古今,通未来,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层面。“家”字在甲骨文中,是房屋里养着一头猪的形象。儿童启蒙教育读本《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歌曲《我想有个家》中唱道:“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这表明(A)

①在中华文化里,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②家庭具有抚育和教育功能

③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家中亲情能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④家是休息的唯一地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我们之所以要孝敬父母,是因为(C)

①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家庭哺育我们成长 ②孝敬父母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 ③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孝亲敬长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小明的父母都是环卫工人,他很怕同学们知道后瞧不起他。对此,你建议他(D)

A.一直向同学们隐瞒父母的职业 B.让父母换一份工作 C.重新选择家庭

D.家长的工作虽然普通,但为抚育我们,他们倾其所有,所以要尊敬、感恩父母

七、板书设计

家的意味

(1)生命的居所(2)中国人的“家”

第三篇: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杨帆 单位:吴忠市第一中学

一、教学内容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

三、设计思想

本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思想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 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能力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行为能力——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

知道——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

懂得——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特点需要进行设计。)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依据分析: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重亲情、重孝,学生只有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内涵才能从情感上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依据分析: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接受父母的呵护而忽略对父母的孝敬,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孝敬。)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教学相长的含义;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公益视频短片《爱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负责相亲教子。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那家有着怎样的具体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预习新知 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教师活动】教师限定时间2分钟,并用电子白板的随机数产生器的方法提问学生。(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自学新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四)新课教学

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

1.生命的居所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关于三毛的图片,问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呢?三毛最渴望自己能有一个家,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2.心灵的港湾

【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幻灯片上的两则小故事,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 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两则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放映电影人在囧途截取片段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

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

活动二:孝亲敬长 学会践行

幻灯片出示一则小故事

【教师活动】从这则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点拨】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 的法律义务。

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课堂巩固 学以致用

幻灯片出示随堂训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六)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轮廓。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尽孝在当下。)

(七)布置作业 提升能力

写一段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篇: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课题:家的意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2.能力目标: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3.知识目标:了解家的丰富内涵、功能;明确孝的重要性。学情分析: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是人的基本修养。而在当今这个将孩子当成家庭中心的社会,很多孩子对父母的辛勤付出很是漠然,与父母沟通甚少,甚至只有缺钱的时候才会想起父母。感恩缺失,严重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问题探究与思考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没有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设置情境,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并将教师的适时引导贯穿到各环节中,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问题的突破和解决,实现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孝的重要性;如何孝亲敬长。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学习、活动体验、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导入】趣味猜一猜

展示古代汉字“家”的甲文、金文、小篆写法。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明“家”字的由来。(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讲解:祭祀是古代的一项重大活动。王公贵族一般祭祀于庙,而普通百姓无庙,则陈豕于屋下,即家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家”字最终固定为现在的写法。

本课我们就“家”这个字,围绕“家意味着什么”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活动1】体会“家”之内涵

1.交流与讨论:找出你熟悉的外语中与汉字“家”对应的词有哪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用一句话来表达,在你的心中“家”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一般意义上家庭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回答这些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3.师生共同探究家庭的功能,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3页阅读感悟,回答: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师生归纳家的意义。

教师总结: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是与感情关系密切的一个词语。所以我们说,家是生命居所,是心灵港湾,是生活共同体。

【活动2】探究中国人的“家”

1.问题探究:展示春运壮观景象(购票者焦急的眼神、火车站拥挤场面、摩托车返乡大军),思考是什么吸引着在外的游子们这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升: 春运景象如此之壮观,恐怕唯中国之特有。这壮观的景象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无论身处何地,“家”永远是人们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牵挂。在人们心中,家事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更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PPT展示知识点)2.教师讲授家规、家训、家风的含义。多媒体展示:(1)欧阳修至二子的《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为小人,可不念哉?(2)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颜氏家训》节选。(4)电视剧《走西口》中田家家训。

3.交流与分享:你家的“家训”、“家规”是什么?你又收集了哪些知名“家规”、“家训”?哪些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广大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自古至今,代代传承的“家规”“家训”包含了很多积极因素,如仁爱、诚信、勤俭、孝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作为“百善之首”的“孝”更应该被人们传承和践行。

4.问题探究:为什么我们要着力推崇“孝”文化呢? 教师: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必须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孝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父母在默默承受着孤独。因此,国家又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道德和法治双约束,督促人们勿忘孝德。

【活动3】尽孝在当下 1.情景探究: 播放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并说说你的感受。(启示我们要及时行孝)2.反思孝行

你有过不孝的行为吗?你应该怎样尽孝心?(学生自由回答,例如给父母做按摩,不顶撞父母,帮家长分担家务等等)教师总结:(1)尊敬。听取家长意见和指导,如有不同见解,理性沟通。(2)倾听。多和父母联系、沟通,帮父母分担烦恼。(3)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体谅家长辛劳,分担家务等等。

孝行不在大小,只要做了,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所以,让我们心怀感恩,及时行孝。

【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本课知识结构,小结本课内容,引导同学们认识家庭、热爱自己的家、用行动感恩父母孝亲敬长。

【作业】

书面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相关练习

实践作业:做一件或多件事,来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之心和孝心。

第五篇:《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自学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3.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4.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5.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6.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7.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8.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9.如何孝亲敬长。尊敬、倾听、感恩。

(二)合作探究

一 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二 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

思考: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答案:(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小结 当堂演练

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A)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B)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D)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 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 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的是(C)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百善孝为先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不学礼无以立

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1)人们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2)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下载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课题:第七课 亲情之爱(第一框题 家的意味)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

    七年级政治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懂得子女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规定。 2、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情感......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东江中学 龙华林 对于《家的意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现将我的反思作如下汇报: 这......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初一政治 王理金 对于《家的意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现将我的反思作如下汇报: 这节课总体来说比较顺利,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对于《家的意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现将我的反思作如下汇报: 这节课总体来说比较......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对于《家的意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现将我的反思作如下汇报: 这节课总体来说比较......

    测评表1家长卷

    测评表1家长卷 问题诊断 请家长根据孩子的情绪表现、行为表现、生理表现回答下列问题,情况属实者在“是”上画√,不属实者画在 “不是”上画√。每题必答,但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生命的意味(定稿)

    生命的意味 静静地坐在窗前,多少次苦思冥想,生命的意味究竟是什么?终于得到了答案。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匍匐在命运脚下哭泣的只能是弱者,那冷风冷雨中绽放的花朵;那大火中极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