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 四川高考 语文 文字(word)版[大全]
2014四川高考卷 语文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睑(jiǎn)哺育(bǔ)扎辫子(zā)亘古未有(gân)
B.嫩绿(nân)铲除(chǎn)紧箍咒(kū)一蹴而就(cù)
c.抽噎(yē)迸裂(bâng)户口簿(bù)不屈不挠(láo)
D.愤懑(mân)要挟(xiá)绊脚石(bàn)恃才傲物(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打蜡顷刻生死攸关口于舌噪
B.飙升印证贻养天年扶摇直上
C.巨擘清彻历久弥新所向披靡
D.皱褶荧屏风生水起精简机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李劼人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这和他从小生活在成都分不开,他爱到茶馆昕评书,评书艺人生动幽默的话语,就成了他今后文章中的语言。
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D.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4.T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走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阃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扣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5.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入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6.下列不属于大致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日:“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部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日:“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日:“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日:“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粱大同六年,四十六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馀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忧:忧虑。
C.老而弥笃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为之语日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4分)
(2)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4分)
11.第1卷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
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彰,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鹞集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困子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
((苟子·劝学>)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李白《行路难》)
(5)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咏怀古迹))
(范仲淹《岳阳楼记》)
(7)桂棹兮兰桨。(苏轼《赤壁赋》)
(18)四十三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刖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迭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外装学者酌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天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奎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1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第③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
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六、(10分)
19.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4分)
20.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 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自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第二篇:2014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简评
2014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简评
7日,高考语文考试科目结束后,有考生反映今年的考题难度适中,有考生感觉语言运用题有点难,也有考生表示对汉字字形演变的一道题印象深刻,觉得很新颖……对此,成都市树德中学特级教师袁学民,从一位语文老师的角度出发,对该科目的试卷进行了专业的点评。
汉字字形的演变,映射当前的文字繁简之争
总体上,袁学民老师认为,四川高考语文试卷承继了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首次新课改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的基本思路,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突出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19题要求考生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立意在走进汉字历史,了解民族文化,也映射当前的文字繁简之争,其结论指向不言而喻。
文言文选自《梁书•王筠传》,王筠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
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古代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即便在今天,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是郁达夫一篇谈山水欣赏与艺术、人生关系的随笔,内涵丰富,既具有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又具有现代性反思,启示人们珍爱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山水中陶冶性情,提升修养。
实用类文章内容立足当前教育,展望大数据教育,表达了科技发展推动教育变革的主题,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创新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关注国计民生。
古诗鉴赏不再限于唐宋,考查的是清代诗歌
今年四川卷在取材上多有突破,主要体现在,一是选文的类型不拘一格。现代文小阅读选用实用类文章,内容是大数据教育,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科技文,也不同于一般社科文,但学生对教育现状较为熟悉,对大数据也不是一无所知,文章并不显得艰深。
二是选文的时代分布平衡。古诗鉴赏不再限于唐宋,考查的是清代诗歌。文言文阅读选自《梁书》,与古诗拉开了时间距离。现代文大阅读选用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文章,这也是四川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选用现代作家做现代文大阅读材料。
三是材料的形式丰富多彩。19题选用汉字字形演变图表,形象直观,让卷面生动活泼,让考生轻松愉悦。
袁学民表示,上述突破体现了课改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课程资源的精神。
现代文小阅读强调整体把握,以矫正简单比对原文的偏向
今年语文探究能力的考查范围有扩大,18题利用两则链接材料,收缩了探究的口子,给考生指示探究的路径,这符合学生的阅读经验,有利于引导教师进行研究性、专题式教学。
现代文小阅读有的选项是对文本散点信息的整合概括,有的需要调动学生生活、阅读积累来理解文本,有的考查根据文意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推断(探究)的能力,这样考强调整体把握文意,矫正现代文小阅读简单、琐屑地比对原文的偏向。
19题给《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也含有探究意味,给了材料,请下结论。《汉字字形演变表》来自必修教材“梳理探究”,这个题启示教学要认真对待教材,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此外,前4题更加重视“常见”“常用”,古诗鉴赏考查“炼字”,既考查鉴赏能力,也考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19题要求写说明文字,属于实用文字写作,这是对当前学生写作短板的弥补。
课改导向,文化立意,能力落实
——2014年高考四川语文卷分析
(据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伟教授分析报告会笔记整理)
一、试卷主要特点
1.平实规范,常见朴实。不在技巧上下功夫,不玩文字游戏,试题样式在教材上看得到,不让考生有陌生感。
2.难度下调。前四题有意识下调,凸显基础,不在此方面花费过多时间;古诗文难度下调,文言文字数减少;作文审题难度下调。
3.阅读量增加。不仅正确读而且快速度。2011年6247字,2012年6127字,2013年5930字,2014年6257字。与2011年相比,虽增加仅10字,但是一个方向。
4.阅读形式略有丰富。图表、文字并存,增加链接性阅读,如第18题。5.区分度有所增加。这是有意识设计的。小阅读加大推断训练,诗歌鉴赏把“感情”换成“心境”“变化”二字体现区分度;大阅读第18题链接材料,结合文本本身、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第19题区分度体现在“演变”二字;第20题用《论语》《三国演义》,有意拉开差距,要在仁爱中、**中读出仁爱,区分点在读与不读;作文题虽仅一句话,但有很多区分点,在作文评卷中也有意拉开差距,今年不计“恶评”,具体见评分标准。
二、命题指向
1.三维目标整合力度加大,价值导向更加明显。
表现在:加大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力度——今年的考题不需要复习,如字音字形题强调平时积累;鉴赏中考“妙处”,平常课文中已经出现;17题、18题考查平时积累;19题出现在必修教材一,四川公共必选教材语言文字运用,此题0分为历年之最。
考查学习方法——19题考查研究性学习,结合梳理探究教材。
体现价值导向——作文被网友评为最励志;整套试卷体现时代意识、未来意识、母语意识、审美意识、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意义。
2.能力层级考查有新的突破。能力层级的综合型更强,一个题考几个能力;探究能力考查有新突破,如18、19、20题;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规范,如第2题,要求使用推荐字形;作文中要求使用规范汉字。
3.文章阅读能力考查类型更加丰富。古诗文——文学类;大阅读——论述类;小阅读——实用类;19题要求写说明性文字。
整套试卷凸显文化导向,文化味很浓,增加了文化比重
三、试题选材
选材面更宽,有图画,有链接;时间跨度更大;整合传统与前沿:前沿——大数据;传统——山水、审美,作文暗含传统文化。新教材:传统文化比重更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高考加30分怎么考?是母语高考。本土与世界兼顾;衔接课内与课外;题目思路与表述方式与课后练习高度相关;直接运用核心教学资源,如第19题来自必修一,第20题来自必须四附录;
四、教学导向
1.凸显文化引力。试题选材增加文化比重,129分与文化相关;题目命制强调文化涵咏,12、13小题的闲饮心态,16小题如何欣赏山水景物;答案注重文化韵味。
2.注重深度思考。小阅读增加思维含量,单纯比对的方法已经落后。高度概括:11题怎样为学具有概括性,提问不琐碎;整体思考,如古诗鉴赏要求结合全诗,大阅读要求结合全文。关系把握:作文要能够把握人、站起来、世界之间的关系;小阅读题要求从关系中进行推断。深度转换:18—21题。多元解读,如作文题。
3.复习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而非具体答案,关键是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而不是其它答案;强化读写根本而非答题术语;促进素质内生而非强制灌输。
4.强化过程积累。用活核心资源——教材辐射,文言文延展性诵读;循序渐进发展;注重过程效益,要在高中三年拉通布局。
(据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伟教授分析报告会笔记整理)
2014年四川语文高考卷特色题串烧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一、特色探究题
2014年四川卷探究能力的考查范围在扩大,方式在创新。从设题形式来看,主要出现在大阅读和语用题中,都专注于专题探究能力的考查。
1、阅读延伸探究题——“三整合” 题例:
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答案:
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术与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落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
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人生与艺术的态度。能认识山水与自然的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仆人”的佳作。
【特色解说】
阅读延伸探究,往往是立足于文本,拓展到生活,谈感悟与思考;而2014年四川卷阅读延伸题,则有所不同,笼而统之是“三整合”:
一是“文本”与“教材”的整合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这一文本,链结了高中教材《故都的秋》散文片断,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探究视野,体现了教考结合的原则。
二是“文学”与“美学”的整合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这一文本,链结了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的片断,提供了探究的资料与路径。
三是“文本”与“群文”的整合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这一文本,与《故都的秋》散文片断和《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的片断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群文阅读的氛围,促进了专题探究。
2014年四川卷阅读延伸题探究题,让学生探而有据,探而有法,探而有序,既开放,又限制,能考查学生的真正阅读能力。
2、语用探究题——“双融合” 题例: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答案
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特色解说】
这道语用题将“语言表达”与“研究性学习”,将“教”与“考”融合在一起。
《汉字字形演变表》来自必修教材第一册中的“梳理探究”中《优美的汉字》,本题要求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看似考查语言表达,其实是考果以往的研究性学习,看以“考”,其实是检查“教”。
根据《汉字字形演变表》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立意在走进汉字历史,了解民族文化,也映射当前的文字繁简之争,其结论指向不言而喻。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含有探究意味。题目只是给了材料,要下结论,一是要梳理,从汉字形体和汉字造字方面进行,二是从实例归纳,由感性到理性。
二、特色名著考查题
名著考查,形式主要两种,一是浅层的识记,如情节分辨,二是问题理解,将名著读写结合,致力于用,四川算是走在了前例。还是先看看题:
题例:
请紧扣下面划线句的特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的精神。答案:
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特色解说】
四川卷名著考查题的最大特色,就是读写结合,致力于“用”。
《论语》《三国演义》都是人教版必修教材要求读的名著,四川卷名著考查题不作浅易考查,而是将名著的精神实质的把握放在第一位,将“读”与“用”结合起来。
这道题算是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特别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体现了四川卷对语文的追求:宽度、厚度与力度。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怎么做人;还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无所争”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还有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处世准则„„《三国演义》中着重体现的是战争与和平的矛盾。
解答此题,要根据《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这一主题思想。同时在操作上要注意语意连贯,在规定的字数之内,具有充实的内容。
个人对2014年高考试卷的研究:
一、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为:“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对今年的作文考题,个人认为题目并不难,但要写出彩却很难。知名学者、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何开四7日在肯定了作文题目的积极意义后,点评题目缺乏特定的语境,比较空泛,难以激发考生的思维。我赞成他的说法。“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针对作文题目的立意,何开四说“积极向上”,强调了人必须自强自立,才能闯荡天下,才能成功。“现在的青少年很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这样的命题还是一定意义。”何开四说,自己是名文学工作者,认为这个题目还是太平庸,过于直白,缺乏新意。何开四认为,高考作文一定要有特定的语境,要具备特定时代的特征,能让人怦然心动和产生共鸣。像今年的作文命题,应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50年代可以、60年代也可以,过于空泛,难以激发考生的思维。
何开四点评道,今年题目不带有真正的文学色彩,反而是形象大于思维,形象蕴含大千世界。明眼人一看,这样的题目就是论述文题,但有的考生逻辑性强,擅长抒情散文和诗歌,但命题基本就把题材给定死了,考生发挥空间很小,限定了考生的思维。长期研究高考出题的何开四分析称,“人只有站起来世界才能属于他”本身就是单向思维,人站起来是重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因为需要考虑社会的复杂性,因此这样的作文题会限制考生发散性思维。
二、整体难度与往年持平,题型出现新变化
三、考试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语文科目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四、高考语文改革方向:
1、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加强古典文学修养的考察
2、加强语文科目实用性与语言的应用能力,将与现实生活联系度更高(体现在微作文:语文的意义)。
3、加强考察逻辑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说明文与作文题方面)
五、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1、要系统加强古典文学能力的培养。以得分为目标的教学手段是无用的,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学生还应在课外下功夫,有计划地系统备考。
2、要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文笔的技巧,文章的思想与结构更加重要。平时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材料,多关注时政新闻与社会热点。
第三篇:2013四川高考语文结构(猜想)
2013四川高考语文结构(按考试说明猜想,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30分)
一、语言文字
1.拼音
2.汉字
3.词语
4.病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5概念
6理解分析
7分析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8实词
9虚词
10概括和分析
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120分)
11.(1)文言文翻译(7分,2句)
(2)文言文断句(另选文段,主观题)(3分)
12.文化经典阅读(《论语》《孟子》等选段,简答题,1小题)(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名篇默写
13.古代诗歌阅读(8分,2小题)
14.名句名篇(6分,8选6)
五、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15.(多项选择题,选不正确或正确的两项)(4分)
16.简答
17.简答
18.探究
六、语言运用(10分)19、20、七、作文(60分)
21.
第四篇: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分析
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分析
★ 诗歌材料《手握一滴水》
手握一滴水
聂沛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沙漠干渴的大陆架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重大的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材料中,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根据诗歌《手握一滴水》,以“水”为话题,进行800字作文。
★ 写作指导
1、“一滴水”,表明看起来细小,很微不足道。
2、诗歌前一段关于“阳光”、“过去未来”、“沙漠”、“生命”的阐释,实则说明:看起来很细小的水滴里,其实蕴藏无穷价值。
3、诗歌后一段“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重大的世界”再一次强调,平凡细微中蕴含的价值。
4、诗歌后一段“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① 从情感上呼吁人们珍惜生活生命中看似平常却又价值的一切。② 从行动上呼吁人们坚守那些看似很细小、很微不足道,但蕴含无穷价值的所在,譬如“信念”,譬如“真、善、美”。
综观上述:浅层立意为:珍惜生活生命中看似平常却有价值的一切。
深层立意为:坚守那些看似很细小、很微不足道,但蕴含无穷价值的所在,譬如“信念”,譬如“真、善、美”……
★ 题目优点:
1、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会在利益诱惑面前,无法珍惜或坚守自己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价值无穷的信念或品质。因此该作文题目对学生的思想有引领作用。当学生引经据典的写的很多平凡人、名人、伟人的“珍惜”“坚守”之后,会更加坚定自己心中的“珍惜”和“坚守”。
2、这首诗歌浅显,学生应该很好明确的立意,不太会偏题。也好选材。
3、学生掌握的素材要和话题“水”巧妙的衔接切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本文要写出高水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也启示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灵活思维性,思维德思辨性而不是简单的套作,没有生命力。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水的启示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水:雨水、露水、江水、河水、湖水等,它们有的晶莹透明,有的浑浊不堪;有的缓缓流动,有的激昂澎湃;有的小如珍珠,有的浩瀚如云。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启示,使我们的心灵也如水一般清明。
遥望那向东流去的河水,让人们感受到了似水流年,时光飞逝。古人对此也有不少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这些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前人对后人的期望:要珍惜时光。是啊,拥有无限生机的我们,若不趁着这逐渐流逝的大好时光奋力一搏;又更待何时呢?
俯首注视那被雨水打上小孔的石头,让人们体会到了水滴石穿。这其间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是由量的慢慢积累才导致最终的质变。设若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一夜间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或是让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瞬间变成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再或是让一个双眼残疾的人一眨眼间变成一名100米运动员等等,都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难以相信。因而凡是要想获得成功的人必须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时时牢记“水滴石穿”。
倾听那春雨水滋润万物的声音,让人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空灵。那一丝丝轻盈的细雨犹如淘气的精灵,伴随着微风,轻轻地跳到树叶上、花丛中、泥土中,也跳到了在一旁聆听的人的心中,让人联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雨声在喧嚣的生活中为我们平添了一份平静、一份空灵。
凝望那汹涌澎湃的波涛,让人们感觉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力量。那激荡的海水中,蕴含着大自然雄伟的力量,同时也教会了人们:应该奋力拼搏,不管有任何艰难和阻碍,只须尽自身全力去搏,便无须遗憾了。正如汹涌的波浪无所顾忌地向海边的岩石打去一样。
总之,水无时不刻地在向人们启示着什么,水给人们的启示有很多很多。而在这其间的启示,惟有用如水的眼睛和如水的心才能找到,才能感受到。
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水的联想
冥冥远古,当第一股充满活力的气息注入那混沌的原始海洋,生命由此诞生。
这后来,水以其博大宽广的胸怀纯洁透明的品质,肉重油缸的特韵,感动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笔触,书写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激烈,可歌可泣的悲壮。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洗不尽内心的怅惘与无奈。“既生瑜,和生亮?”草船借箭,借法东风,赤壁之战的熊熊烈火烧去了周公瑾诸多的自矜和倨傲。浩浩江水,川泽迂回,何似这百转之肠?
没有水的博大,于是你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你妒贤疾能,容不得瑜亮共生于世。气煞羞煞,终命丧黄泉。也许身处天堂,会有一股清泉涤荡你嫉妒的心肠,不知在看着蓝色星球上的水,你是否会有似曾相识的坦荡的欣慰。
水教人宽容,正如那一望无际的海,无私,宽广,博大。
第五篇:2014年四川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4年四川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III.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本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结合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确定本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与选修课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要求的语文能力,均属于2014年考查范围。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文本内容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和文学类文本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D
(1)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章所反映的认识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三、试题类型:
语文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全部为必考题,不设选考题。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非单项选择题。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文言文断句题、文言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
全卷共21题,试卷内容、题型、赋分如下:
古代诗文阅读(37分左右)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左右)
共1题。填空题。
(二)文言文阅读(23分左右)
共5题。单项选择题,文言文断句题,文言文翻译题,简答题。
(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左右)
共l题。填空题,简答题。
现代文阅读(31分左右)
现代文包括论述类文章、实用类文章、文学类文本。
共7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语言文字运用(22分左右)
共6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写作(60分)
共1题,写作题
四、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