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调歌头》读解
空灵蕴藉 缠绵惋恻
——苏轼《水调歌头》读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任所写作的一首中秋词,词首有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通常认为这是一篇怀人之作,一“兼”字说明并非止于此。这首词久负盛名,历来评价甚高,前人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由此可见一斑。其时作者政治上甚不得意,又久未与其弟苏辙谋面,心中颇多积郁。中秋之夜,与友人共游金山,“天宇四垂,一碧无际……俄月色如画,遂共登金山顶之妙高台”,苏轼请同行著名歌者袁陶歌其《水调歌头》,不觉随之起舞,藉以宣泄对时事人生的无限感慨并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
词的上阕以无端陡起的形式突兀发问,从何时开始,有普照人间的明月?不知天上的神仙宫阕,现在已是什么年代?此句以屈原《天问》的笔法,化用李白《把酒问月》的诗句,以豪迈潇洒的姿态,把酒问青天,笔势奇特。顺势写道,我真想驭气乘风回到天庭啊,又怕经受不住天宫琼楼玉宇里的寒冷。一“归”字,点出自己并非凡人,如李白一样,苏轼也是以“谪仙人”著称的。传说宋神宗曾问内侍,宫外流行什么小词,内侍将苏轼《水调歌头》抄录呈上,神宗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深受感动并叹息曰:“苏轼终是爱君”。苏轼以奇幻的想象,创造了一个空灵蕴藉的境界,极虚极活,若远若近,神余言外,寄意深远
而幽隐,折射出他虽遭受挫折,仍存忠爱之心,却也透露出他内心的空虚和痛苦。于是“起舞弄清影”,舞罢,顾谓众人曰:“此便是神仙矣!”“何似在人间”,意谓在这清朗的月下翩翩起舞,心无杂念,自由自在,尽欢尽兴,不就如登仙界了吗?哪里还像在人间呢?“又恐”二字说明苏轼仍未能离开人间,却又令人“直觉有仙气缥缈于毫端”,表现出苏轼脱俗超尘的清逸品质。上阕即景想象,着重写见月思君,有所企盼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
下阕着重在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作者先从室内视角望月,以“转”、“低、”“照”三字细腻地描写月光移动的动态。月光巡行于朱红楼阁之间,低低地照射在绮丽的门窗之上,映照着长夜不眠的人。点出怀人者及其内心的伤感。接着抒写内心的愤懑,月亮莫不是与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别人离别之时又亮又圆?以怨月之议反衬离情之苦,责怪月亮故意捉弄离人;继而又自我宽解,人生遭际总有悲欢离合,月亮运转也会出现阴晴圆缺。天行有常,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最后,作者终于战胜了自己,以超迈豁达的心情表达对弟弟的祝愿,只愿我们都能健康长在,即使远隔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下阕怀人,写得宛转曲折,缱绻深沉,令人玩味不尽。
第二篇:读《水调歌头》有感
读《水调歌头》有感
触过泛黄的纸张,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绕。千古绝唱,一拔心碎,两行淸泪,摄魂的文字,残余着幽然的哀痛的温存。轻抚,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点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听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凭栏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颓然地合上了双眼,一滴晶莹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隽永的诗篇就此落成——《水调歌头》。苏轼,你一代伟人,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离。出于眷顾,月亮把自已装扮得很圆。地塘上,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的灯笼,于是,橘黄的烛光在嬉戏声中泛开,鞭炮也欢快地唱起了欢庆中秋的歌谣,响亮且畅快,在每个人嘴角漾起笑容,看着家人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已与苏轼产生了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家人永远是最温馨的字眼,既然苏大诗人能够在孤独中寻找遥远的寄托,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家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又是一年中秋节,你们一定要快乐,永远也要快乐!
高要市金渡镇华侨初级中学初三:曾子盈
第三篇:读苏轼水调歌头有感
读苏轼《水调歌头》有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人的一生真正一帆风顺的很少,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现实生活中,即使我们的许多亲人都常常不在身边,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享受美好生活,感受快乐时光。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不求名利,好好工作,真诚待人,保持阳光快乐的心态,珍惜自己,珍惜亲朋好友,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生活,健康长寿,共同去创造未来,享受未来的美好生活。(杨祺)
第四篇:读《水调歌头》后感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读《水调歌头》后感-作者作文400字。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只有。他写的诗、词、散文达到了北宋时期的最高水平,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着的大家。苏轼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在书法、绘画方面也负有盛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读后感《读《水调歌头》后感-作者作文400字》。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从题中是我:“廉怀子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作者对苏澈(即作者的弟弟,字子由)的思念。
苏轼是在熙宁九年的中秋节上写的这首词。文章透露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这首词也有经过许多艺人的演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当红女演员杨幂演唱的,那种感觉就是把词唱得淋漓尽致!
初二:廖冰洁
第五篇: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一篇赞毛泽东诗词的杰作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高亨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该词作者高亨(1900~1986),吉林双阳人,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1926年毕业任教,历任河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大学教授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和古籍校勘考据的专家。完成著作17部,涉及《周易》、《诗经》、《楚辞》、《老子》、《庄子》、《墨子》、《商君书》、文字学、上古神话等多个领域,多具开创之功,成就斐然,论著被毛泽东誉为“高文典策”。1963年12月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毛主席诗词》(27首)。山东大学教授高亨读了这本诗集后,写了上面这首《水调歌头》。这首词写出后,很快流传开来,流传中,有人误以为是毛泽东所作。有人当面问毛泽东以求证。毛泽东听后哈哈一笑,说:“词写得不错嘛,有气势,不知谁写的。”查实为高亨所作后,为正视听,1965年《人民日报》以《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为题,重新发表了这首词。查证过程中,高亨给毛泽东写信寄了这首词和他的一些著作。毛泽东写了回信:2013-5-14 23:36 上传下载附件(136.77 KB)
毛泽东给高亨的回信手稿“高亨先生:寄书寄词,还有两信,均已收到,极为感谢。高文典册,我很爱读。肃此。敬送安吉!
毛泽东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 ”更可笑的是,文革中,红卫兵又传播了这首词,称这是毛泽东一首未公开发表的词作,甚至说这是毛泽东赞扬林彪的词。但当时因为混乱,以讹传讹,无人加以澄清。这首词好就好在,作者把毛泽东诗词中的语句和毛泽东的胸怀及丰功伟绩有机结合起来,既大气磅礴又恰如其分。其中上阙体现得尤其明显,可以说句句有出处,而又恰到好处,看不到斧凿痕迹,没有高超的古文和诗词功底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作者是怎样把毛泽东诗词中的语句揉到他的词中呢?请看:掌上千秋史,(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胸中百万兵。(百万雄师过大江)眼底六州风雨,(钟山风雨起苍黄)笔下有雷声。(五洲震荡风雷激)
唤醒蛰龙飞起,(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扫灭魔炎魅火,(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挥剑斩长鲸。(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安得倚天抽宝剑)春满人间世,(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换了人间)日照大旗红。(红旗漫卷西风)抒慷慨,(天翻地覆慨而慷)写鏖战,(当年鏖战急)记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上面括号内都是毛泽东诗词的句子,可以看出高亨词的每一句都和毛泽东诗词的语句联系起来了。下阙通过九个字过渡后,与古代著名诗人词人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进行对比,作者认为他们的诗词虽然都很出色,但没有毛泽东诗词这样的气概。最后两句写了毛泽东诗词对社会的鼓舞作用。毛泽东诗词确实不同凡响,高亨通过《水调歌头》写的读后感也气概不凡,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