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美术教案(向日葵)
向日葵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 :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分钟)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2 分钟)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 《—色彩的心理效应》.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 分钟).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0 分钟)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举例:欣赏课本 12 页农民画《猴子吹号》。
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 分钟)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3 分钟)
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民画《猴子吹号》,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民间艺术的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并了解我国民间绘画的用色特点。
3.运用电脑,改变《猴子吹号》这幅画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图略)
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2 分钟)
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4。展示课本 11 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5 分钟)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 .展示课本 11 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2 分钟)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欣赏
(1)欣赏凡·高的《》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6 分钟)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1 分钟)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
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第一首: 《丰收锣鼓》
第二首: 《二泉映月》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8 分钟)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2 分钟)
(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
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2 分钟)
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的整合。《新课标》指出: “自然和社会有着一些共通的规律和
法则,通过跨学科的联想教学,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在课堂中的巧妙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体验并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活动课(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3 分钟).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投影仪分别打出四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
(7 分钟).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多媒体电脑连续播放四季的景色,给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30 分钟)
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学生的视、听、想等立体感官同时产生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寂寥、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学生自评作业 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 完成,通过实物投影仪,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 进行自我分析:说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5 分钟)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 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目的: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评价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并通过色彩、笔触去体会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色调
色彩搭配
画面结构
笔触
个性
√ √ √ √ √
课后总结及改进计划: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欣赏、练习,中国学习联盟都能体会到不同的色彩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处是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发现:(1)学生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东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绿,夏就是一片红,秋就是一片黄等。缺乏创造性。(2)练习过程中发现
学生驾驭色彩的能力不强,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画面色彩、笔触都比较单调,缺少变化。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 中,将进一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多欣赏一些中外绘画名作,从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向日葵》相关的文章。
第二篇:美术教案《向日葵》
美术教案《向日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是绘画语言之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表达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赏析与自主创作,引导学生感受现实颜色的美、感知颜色的美感;同时训练色彩的表现能力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如何用色彩来表达所观察的对象。难点:如何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演示法、示范法、实践练习法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向日葵实物、相关视频、歌曲、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天追太阳》,同时组织学生猜谜语“高个儿一身青,圆脸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学生踊跃发言,教师总结揭示谜底,从而导入新课并板书《向日葵》。
(二)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课件,出示向日葵与牡丹花、菊花等几种不同花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向日葵的花朵与其他几种花对比,有哪些不同呢?
——向日葵又有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向日葵的花朵花盘更大,花瓣也相对大一些,且颜色多为黄色调,不像其他的花朵那样色彩众多。向日葵的组成部分分别是花瓣、花盘和花萼。
(三)深入分析
1.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分别是向日葵的实物照片以及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与学生一起观察:
——这两幅作品给你的感受分别是什么样的? ——梵高作品中的向日葵分别用了哪些颜色?你能区分出来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身感受,教师简单回顾邻近色的感念并总结:画面中用了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褐色等邻近色,画家这样表现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向日葵在太阳下不同的角度以及自身的感受。
2.教师播放伍必端的作品《葵花地》,组织学生思考: ——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你感觉到了什么? ——为什么作品中的向日葵有的是抬着头的,有些则是低着头的?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总结补充:为了画面整体考虑,为了表现已经成熟的和尚未成熟的向日葵。
(四)示范练习
1.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讲述:
——看了大师笔下的向日葵,你想画一幅怎样风格别致的向日葵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鼓励。
2.教师边讲解向日葵各部分的具体刻画方法,边示范绘画步骤,学生认真观看并尝试练习。而后提出课堂作业要求:运用手中的绘画工具,创作一幅以向日葵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具体表现方式不限。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提示学生令金色的运用以及向日葵花盘的不同表现方法。3.学生创作完成,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秀之处,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方向。
(五)小结作业
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装裱并为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放学回家后找恰当的位置进行摆放,装点自己的居室。
六、板书设计 向日葵
向日葵的组成部分:花瓣、花盘和花萼 邻近色的运用:柠檬黄、中黄、土黄、褐色等
七、课后反思
第三篇:美术教案《向日葵》
美术教案《向日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3、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2 分钟)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 《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 分钟).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0 分钟)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举例:欣赏课本 12 页农民画《猴子吹号》。
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 分钟)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3 分钟)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民画《猴子吹号》,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民间艺术的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并了解我国民间绘画的用色特点。3.运用电脑,改变《猴子吹号》这幅画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图略)
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2 分钟)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
4。展示课本 11 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
(5 分钟)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展示课本 11 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
(2 分钟)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欣赏
(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
(6 分钟)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1 分钟)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
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第一首: 《丰收锣鼓》
第二首: 《二泉映月》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8 分钟)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2 分钟)色调色彩搭配 画面结构 笔触 个性
课后总结及改进计划: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欣赏、练习,学生大都能体会到不同的色彩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处是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发现:(1)学生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东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绿,夏就是一片红,秋就是一片黄等。缺乏创造性。(2)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驾驭色彩的能力不强,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画面色彩、笔触都比较单调,缺少变化。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多欣赏一些中外绘画名作,从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
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2 分钟)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的整合。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3 分钟).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投影仪分别打出四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
(7 分钟).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多媒体电脑连续播放四季的景色,给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30 分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学生的视、听、想等立体感官同时产生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寂寥、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完成,通过实物投影仪,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说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5 分钟)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目的: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评价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并通过色彩、笔触去体会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
第四篇:美术《向日葵》教案
教 材 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7年级上册
课 题 向日葵 课 型 《综合课》 课 时 1课
教 材 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7年级上册
课 题 向日葵 课 型 《综合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
2:发展学生有个性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难点:色彩在生活当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讨论,练习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美术教科书
学具:美术教科书,笔记本等
教材分析
通过对《向日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色彩,学习一些色彩的有关理论知识,尝试着在生活当中运用色彩,了解和表现自我,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的。对色彩的感受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只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来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这不但是新的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重要体现,同时也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在课堂上的美术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主动学习。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景物都有着不同的颜色的。比如:天空是蓝色的,太阳是金黄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每个物体都有着它们各自的色彩。那么,你们知道向日葵是什么颜色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向日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把课本上部分的图片以及图片下的文字仔细地看一遍。(学生认真看书)板书:第三课 向日葵
好,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把这段文字读一下。(学生朗读课文)2.介绍作者:凡.高
老师:很好,这个同学读得很棒。在这段文字里,提到了向日葵,向日葵是一种很受画家喜欢的绘画题材,其中就有我们课本中特别提到的世界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荷兰的凡.高先生。凡.高特别钟爱向日葵,在他短暂的一生里边,画了很多幅向日葵的作品。
有关凡.高的简介,在我们课本第13页的资料库里有介绍,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页,看看资料库里边凡.高这一栏目。请一位同学来把这段文字读一遍。(学生朗读课文)
老师:很好,请坐下。凡.高是荷兰人,世界著名画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沧桑坎坷,在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苦难,可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却非常的执著,在他短暂的37年的生命里,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杰作,给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其中向日葵就是他十分钟爱的绘画题材之一,在我们课本第10页右下角的这幅《向日葵》就是他的代表作。在欣赏这幅作品之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把第10页手型下面的文字读一下。3.《向日葵》的特点(重点讲解色彩与用笔)(学生读手型下面的文字)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位同学所提出的问题来仔细地看《向日葵》这幅画以及第11页的小图片和图片下面的文字。重点是欣赏﹑感受凡.高的这幅杰作,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课文)
看完了吗?那么这幅画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比如说在颜色上,在用笔上,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分组讨论,相邻的四个或五个人一组,相互交流一下看法,充分展开自己的思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分组小声讨论)
好,时间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共同讨论它的特点。哪位同学先把你们这一组讨论的结果告诉我,也告诉大家。(学生回答,提出自己的看法)
好,很好,同学们谈了这么多,你们都说得很不错,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非常棒。特点你们都已经说出来了,我来总结一下,这幅画的特点就像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一样,主要可从颜色和用笔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颜色上,在绿色的背景的衬托下,金黄色的葵花显得更加耀眼。第二:用笔上,粗犷,豪放,富有动感和节奏感的花瓣与背景形成对比。
你们想象一下,在这样一个平面的背景上,豪放而又有动感的笔触是不是显得对比十分强烈啊!
好,关于凡.高的这幅作品,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如果同学们对凡.高及其作品很有兴趣的话,在课后或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网络翻阅有关资料,来深一步地了解这位画家的艺术人生,或进一步了解与凡.高同时期的其他画家的生活背景及其艺术杰作。4.色彩的情感特征及其运用
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凡.高的艺术杰作,他是用金黄色来表现向日葵的,那么,在生活当中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呢?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举手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红 黄 蓝 绿 白 紫 橙 黑
很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颜色,也有着喜欢它的理由,那么当你们面对自己所喜欢的颜色时,你们会赋予它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或者说,看到这样的颜色时,你们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联想呢? 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来把刚才举出的颜色赋予一种情感。红色:热情 喜庆(恐怖)黄色:温暖 丰收(下流)
蓝色:深沉 宽广(忧郁)绿色:生机 自然(沉闷)
白色:纯洁 明亮(悲伤)紫色:高雅 大方(俗气)黑色: 神秘,高贵(孤独)橙色:食欲 温暖(庸俗)嗯,我们给那么多的颜色赋予了一种情感,那么在生活当中你们有没有考虑去运用这些色彩知识呢?是怎样运用这些色彩知识,或者怎样利用这样一种色彩的情感特征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呢?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思考一下,比如在一些喜庆场合会用什么颜色,要让自己放松一下又会用什么颜色呢?相互讨论,邻近的四个人一组。(学生相互讨论)
老师:好,时间到了,我请几个同学来举例说明一下。(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然后归纳﹑表扬)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能够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讨论和积极的发言,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色彩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的人由于体验不一样,或者心态不一样,对色彩的感受也是不相同的,我们还知道,在生活当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色彩和他们的情感体验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比如说要让自己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我们可以用一些淡雅的蓝色﹑绿色等来装饰;过年的时候,为了表达我们的喜庆,我们就用红色的纸来写对联;还有橙色或橘黄色的包装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 …… 5.小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欣赏了凡.高的《向日葵》和主要讲述了同学们自己所喜欢的颜色,以及这些颜色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或感受;也讲到了这些色彩在生活当中的运用实例。课堂上同学们都充分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体现了咱们班良好的班风和学习态度。
6.练习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活动,请同学们看第11页下面的活动一: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和笔触,看看画面效果有何不同,这个活动我们作为课后练习,同学们带回家去做,下周一请美术课代表收齐作业后交给我,但我要提两点要求: 第一,只改变《向日葵》的色彩和笔触,构图与造型不变; 第二,要求色彩和原画有较大反差,不要和原画一样。好,下课!附: 板书设计
第三课 一.凡.高(荷兰人):著名画家,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 二.《向日葵》的特点:色彩﹑用笔 三.色彩的情感特征及其运用: 红 黄 蓝 绿 紫 橙 黑 白 教学后记
这一节课讲的是《向日葵》,但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对《向日葵》的学习,来了解色彩,认识色彩,感受色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日葵》只是学生认识色彩的一个媒介,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把这一课分成两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让学生感受《向日葵》的色彩和用笔,从感性上来认识色彩,重点讲解色彩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第二课时主要讲色彩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从理性上更进一步地认识色彩。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学习了《向日葵》中的一些色彩知识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应用到了这样一些知识。于是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挖掘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和色彩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找到这些色彩的应用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因此,在使用这套实验教材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进一步地拓展课本内容,把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评点:
该堂课从备课到上课都贯穿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与要求,尤其突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再加上教案的编写比较规范﹑完整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精彩片段﹑活跃状态,使得这堂课不仅获得了实习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也称得上是一堂示范性的研究课。
首先,它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参与状态。从引导语开始,就力求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引入《向日葵》课题前,先和同学生交谈生活中五彩缤纷的景物世界,用这样一种“旁敲侧击”的引子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就被“色彩”吸引住了,兴趣迅速转向本课题的学习,进入主动参与的状态,为课的展开创设了一种积极的基调。
学生有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就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地学习与挖掘本课的知识内容。如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课文﹑共同赏析凡.高的《向日葵》及其艺术特点后,又将学习的内容“发散”地“深入”到色彩的体验与实际生活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积极主动,而且使他们在“引导--发现--讨论--领悟”中轻松﹑自由地体验到了色彩的情感作用与学习了它在生活中的运用方法,教者也自然而然地把握住了本堂课的重点,突破了其难点。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你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或是实习生,只要你做到了从学生主体出发,从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就能实现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堂课也有不足之处,突出地体现在因教案的某些设计不够缜密,而导致了课堂上师生问答的次数﹑时间同教学内容未能优化地组合与紧凑地展开。这缘于教案中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上未设定具体的时间安排所致。这点也许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无所谓,但对于一位新老师﹑尤其是一位实习生来说还是必要的。当然,瑕不掩瑜,从整体上来说,这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好教案,一堂值得学习的好课
第五篇:美术教案-《向日葵》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
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分钟)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2 分钟)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 分钟).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0 分钟)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举例:欣赏课本 12 页农民画《猴子吹号》。
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 分钟)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3 分钟)
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民画《猴子吹号》,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民间艺术的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并了解我国民间绘画的用色特点。
3.运用电脑,改变《猴子吹号》这幅画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图略)
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2 分钟)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展示课本 11 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5 分钟)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展示课本 11 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2 分钟)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欣赏
(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6 分钟)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1 分钟)
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
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三 .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第一首:《丰收锣鼓》
第二首:《二泉映月》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8 分钟)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2 分钟)
(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
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2 分钟)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的整合。《新课标》指出:“自然和社会有着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法则,通过跨学科的联想教学,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在课堂中的巧妙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体验并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活动课(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3 分钟).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投影仪分别打出四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
(7 分钟).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多媒体电脑连续播放四季的景色,给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30 分钟)
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学生的视、听、想等立体感官同时产生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寂寥、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完成,通过实物投影仪,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说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5 分钟)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目的: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评价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并通过色彩、笔触去体会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
色调 色彩搭配 画面结构 笔触 个性
课后总结及改进计划: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欣赏、练习,学生大都能体会到不同的色彩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处是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发现:(1)学生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东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绿,夏就是一片红,秋就是一片黄等。缺乏创造性。(2)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驾驭色彩的能力不强,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画面色彩、笔触都比较单调,缺少变化。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多欣赏一些中外绘画名作,从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