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

时间:2019-05-15 05:3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

第一篇: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

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

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xk|b|1

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6.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C.西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D.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世界

7.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如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① 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④

8.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州进 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9.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适应 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10.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挺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1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2.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3.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14.“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1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16.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B.传播天主教

C.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面貌D.传播工业文明

17.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18.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19.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2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21.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 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 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上述材料反映出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2.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右图为《17001907年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1875-1909年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1884-1885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薛次降低选民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争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四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l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遣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进出口商品的特点,(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BD6-10DBCAD11-15.AACBD16-20BADBD 21-25CBDBC 26-30DBDCC 31C

二、非选择题

32.(1)答案: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5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1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1分)

第二篇: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第三篇: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与“商”姓来源有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

3.据统计,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缓解“冗兵”问题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4.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 B.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直接民主 B.法律至上 C.人人平等 D.小国寡民 6.《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

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

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这表明罗马法 A.立法权被贵族所垄断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7.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 A.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D.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人民主权原则 B.各州自治原则 C.天赋人权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9.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构架,辞退俾斯麦的是 A.帝国皇帝 B.联邦议会 C.帝国议会 D.帝国内阁 10.某侵略者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表明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没有发动农民进行革命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2.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 1 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民主权利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13.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这表明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B.清政府统治基础发生动摇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14.“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15.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发动武装起义 B.推行土地革命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6.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上述军事行动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全面进攻 B.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7.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改造方案纷纷提出。这反映了 A.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B.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C.工业革命加剧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18.“国内阶级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陷于瓦解,广大士兵不再相信政府,转向布尔什维克一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形势开始成熟。”这段话描述的是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辛亥革命 B.巴黎公社运动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9.《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新中国初期,符合这一规定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是对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标志着“一国两制”的理论形成

21.1950年7月,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反对霸权主义 22.1970年,美国总统发表外交政策咨文说:“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表明美国

A.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 B.谋求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 C.准备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 D.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23.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 2 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西欧实力增长,挑战了美国霸主地位

24.“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这里“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

A.苏东剧变 B.德国的统一 C.科索沃战争 D.“911事件”

25.《纽约时报》中文网曾经有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24分,第27题2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24分)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的《中华民国国歌》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时代精神。其中有这样的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

——习近平

材料三 2017年7月1日将是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的大日子,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重大。为了与全港市民分享回归二十周年的喜悦,特区政府以“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为主题,与社会各界携手举办一连串丰富、精彩的庆祝活动。活动主题凸显未来愿景,在回顾过去二十年的成就之余,亦展望日后发展,群策群力,建设更美好的香港。

——综合百度新闻

(1)“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8分)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8分)

(3)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运用所学知识,阐述香港回归的条件和历史意义。(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 3 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材料二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一一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三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一一摘自高一人教版教材必修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之间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冷战对峙。(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有何新发展并分析其影响。(8分)

高一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5 BCDCA 6——10BDCAB 11——15CABBD 16——20BADBA 21——25BDDAC 26.(1)含义: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意义: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6分)

(2)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8分)

(3)条件: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构想。(4分)意义:洗刷百年国耻,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4分)

27.(1)措施: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成立华约组织,成立经互会。(8分)(2)原因:二战后丧失传统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发展经济的需要;“冷战”中受到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相似的经济文化传统;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的衰落;法德的和解奠定了基础。(10分)

(3)变化:由经济合作发展为政治、经济合作。(2分)

影响: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6分)

第四篇:汕头市金山中学2013届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3届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

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均田制

2.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发言、辩论,并就重大问题举手

表决。这种政治现象发生于

A.古代雅典B.古代罗马C.中国原始社会末期D.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

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4.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前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公民参与民主政治

5.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

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

A.十月革命 B.“光荣革命”C.工业革命D.二月革命

6.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原则,彻底否定了君主制。

这种以“民主”对抗“专制”、“民权”对抗“君权”、“人权”对抗“神权”、“法治”对抗“人治”的体

制,有利于唤起人民群众的觉醒,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中的“它”是

A.美国1787年宪法B.英国的《大宪章》

C.英国的《权利法案》D.《德意志帝国宪法》

7.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

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8.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右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

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9.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

介石也认为“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30年代国民党政权

对太平天国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造成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的兴起B.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C.抗日战争的爆发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0.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A.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D.红军长征

11.在近代史上,蒋介石的形象十分复杂。他被看作“具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中国统一战线以抵抗外来侵略者”,应该是在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2.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13.《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因为它

A.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B.最早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C.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4.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A.五四运动B.巴黎公社

C.新中国成立D.十月革命

15.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马克思 B.恩格斯C.巴黎公社成员D.圣西门

16.“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的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示了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B.巴黎公社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而失败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7.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红色恐惧”浪潮到达顶峰,政府逮捕了数千名被怀疑为激进分子的人,国会还通过法律将持不同政见的外国人驱逐出境。与美国这一行动密切相关的是

A.中国五四运动爆发B.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

18.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此段材料应出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四月提纲》

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

19.苏联解体后也在对自身的历史进行着反思,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废除11月7日的节日。可是每年11月7日,仍然有数十万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俄国历史上这难忘的一天。“11月7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这表明今天的俄罗斯人对哪一历史事件的积极评价

A.十月革命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确切的是

A.社会主义已成功地从理论变为现实

B.社会主义已从空想变为科学的革命理论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21.如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做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

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

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有利于

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24.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D.苏联的解体 20.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理解下列两幅图片,最

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著《中国大趋势》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

(2)针对材料二中美国独立之初所面临的问题,政治家们是如何解决的?(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分)

(4)材料四所说的“独特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6分)

26.(12分)理论指导、史料研习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4分)

(2)史料研习:“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3)问题讨论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4分)

27.(22分)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6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4分)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4分)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

参考答案

1—5BACAB6—10ADDDD11—15DCDBC16—2DCBAA21—24ABAC

25.(18分)答案:(1)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4分)

(2)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4分)

(3)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4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分)

26.(12分)答案:(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4分)

(2)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4分)

(3)俄国:城市中心道路;中国: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4分)

27.(22分)答案:(1)材料一出自美国的1787年宪法;材料二出自法国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三出自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材料四出自德国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分)

(2)材料一对美国的作用:创立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

材料二对法国的作用:共和制最终确立,使法国社会稳定发展。(2分)

(3)不同: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德国皇帝拥有行政、立法、军权等一切大权。(4分)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保留下来,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和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2分)

(4)以议会(国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任意两点即可)(4分)

第五篇: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但是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考试只能取得五六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三、教学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4、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五、教学进度:将根据历史备课组安排的课时和内容策划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规定的各项任务。

2.教学过程中,在务求使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二,具体措施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4.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展开高效交流。

三、教学进度

1.第1-2周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 2.第3-5周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第6-8周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4.第9-10周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检测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期中考试。

5.第11-12周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6.第13-15周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检测 7.第16-18周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8.第19周 复习,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组

下载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高一历史2)教材使用情况:新教材人民版 3)任课班级: 高133、134、135、136 4)本学期周课时:3(含补课)5)计划教学时数:50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文 章来源中国教育文摘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高一历史2)教材使用情况:新教材人民版 3)任课班级: 高133、134、135、136 4)本学期周课时:3(含......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20xx年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但是经过分科以后,学生明确了学......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边界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B......

    高一历史下学期学科工作总结

    巢湖市新华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历史学科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本人担任高一(1)、(2)两个班级学习历史科目情况相对来说较不乐观。总体来说,学生的历史科目......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回顾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八个教学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上个学期一学期得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认识,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八个教学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上个学期一学期得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认识,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

    高一下学期历史备课组总结

    高一下学期政治备课组总结 高一政治组高一政治备课组是一个和谐的备课组,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现就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