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时间:2019-05-15 05:1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第一篇: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边界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行使主权

②“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④“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4.下列有关澳门回归的史实,正确的有()①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是澳门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

②结束了葡萄牙长达400多年的占领

③香港问题的解决,为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澳门特区可以和台湾地区一样拥有高度自治权和军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6.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业 B.都适用于“一国两制” C.都要与外国政府谈判 D.都牵涉到外国势力 7.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教学课件

8.台湾商界表示,“三通”为台湾渡过金融危机增强了巨大信心。那么“三通”能够实现开启的原因是()①两岸人民的要求和热切盼望

②两岸经济文化等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国共两党政策的灵活性和务实性的结果 ④台湾接受了“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国民党主席连战说:“我们是一家人。”这表明“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因此我们“共同的大事”是()①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

②两岸和解

③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

④反对“台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教学课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1. D 2. C 3. D 4. D 5. C 6. C 7. A 8. B 9. D 10. D

教学课件

第二篇: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五

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五

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2、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3、“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4、学者阎步克说:“(中国古代)一些时候官僚会趋于身份化、特权化、阶层化、封闭化、自主化,这种演化的最终结果会导致贵族化”。符合这一描述制度最有可能是

A.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军机处

5、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6、雅典某一时期,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体现了轮流执政的制度设计B.保障了人人参政的均等机会

C.抨击了直接民主的政治弊端D.反映了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7、18世纪,英国人常说: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美的权力。这表明()

A.内阁制度形成,国王成为“虚君” B.王权与议会权力实现分割

C.普遍选举权得到了广泛落实D.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权力8、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为2013财年结束、2014财年预算没有被国会通过而被迫关门,有80万左右工作人员停止工作。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9、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

1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10、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

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

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11、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

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

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

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 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

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

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13、七七之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

广西有色金属、甘肃玉门油田,正如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先生所说“今

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并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

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材料中措施反映了()

A.官僚资本迅速扩张B.工业布局彻底改变

C.民族经济深受打击D.战略资源有所保障

14、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

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

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15、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

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

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

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16、18世纪初荷兰医生曼德维尔出版一本长篇讽喻诗《蜜蜂的寓言》。他在书中宣

称:“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

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曼德

维尔的观点体现的这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强调()

A.政府的作用B.消费的作用C.生产的作用D.道德的作用

17、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 会加剧通

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

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

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18、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由

此可知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C.国家干预经济 D.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19、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

之祸!”省略处为

A.程颢B.王阳明C.董仲舒D.黄宗羲

20、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

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

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21、“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

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

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

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D.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22、汉代儒学取得统治地位,但仍然继承先秦儒学的社会批判精神„„他们希望

能够对专制帝王实施约束,其实际效果大小,却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操控的了。汉

儒对专制帝王约束的努力是()

A.把纲常作为道德标准B.把天意置于帝王之上

C.把帝王看做天下的客D.把天理看做万物本源

23、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

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24、“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诗《兰花草》

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D.经世致用

25、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与其创作风格相符的作品是

A 《格尔尼卡》B《自由引导人民》C《伏尔加河纤夫》D《日出印象》

26.(22分)政治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2分),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

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

(2分),并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

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6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2分)

选择题答案:1-56-1011-1

516-2021-25

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五

1-5 CDCBD6-10 BADAB11-15 BDDBB16-20 BDCBB21-25ABBCC

26.(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2分)

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2分)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2分,学生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篇:高一语文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一语文第一次周练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

(满分5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友谊(yí)浸渍(jìn)翘首(qiáo)卓越(zhúo)....

B、给予(jǐ)召开(zhào)蕴藉(jiâ)包扎(zhā)....

C、憎恨(zēng)辟谣(bì)镌刻(juān)栖身(qī)....

D、应答(dá)绢帛(juàn)躯壳(qiào)公允(yǔ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漫溯塑料熟识款识拉纤纤维落色落枕 ........

B.百舸搁浅遒劲劲头长篙蒿草慰藉狼藉 ........

C.押解解元给予给力漂泊水泊戮没邮戳 ........

D.告诫机械淬火荟萃唱和温和刀俎狙击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诛连雷阵雨甘拜下风铤而走险

B.陨落螺旋桨饮鸠止渴原形毕露

C.陷阱天然气平心而论攻城略地

D.博弈发详地山清水秀融会贯通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阴霾坐月子 多媒体 成群结对

B.提炼正能量 潜台词 仗义执言

C.揣摹紧箍咒 捅娄子 忠贞不渝

D.相册上档次 泊来品 鸦雀无声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李 芳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2)第一册第一单元选用 了4首现代诗歌作品,大都是广为的名篇佳作。

(3)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

A.独立传诵凄苦B.独力传诵凄苦

C.独力传颂凄凉D.独立传颂凄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郭敬明的身高只有1.53米,一家影城于是拿他的身高开涮,搞了一个活动——比郭敬明矮

者观影《小时代》可享受半价。面对这样的调侃,郭敬明表示对此事不以为然。....

C、屡次考试失利,他不禁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得放弃周末休息,一个人呆在教室拼命复习,给自己开小灶。...

D、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赵本山力挺东北新人,把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都给了他们,而赵本山、范伟等著名演员在剧中反而成了无足轻重的角色。....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底层出身的女孩玛格丽特是在没有显赫门第的庇荫下,依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和顽强奋斗脱颖..而出,并最终入主唐宁街10号,登上权力之巅的。..

B.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秀色可餐,那么“舌尖上的浪费”,....

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这是对食物的亵渎。

C.合并之初,土豆网高管向对口的优酷网高管汇报,而日前的优酷、土豆高管调整,更是让优酷网高层全体高升,土豆网则走向逆水行舟。....

D.《我是歌手》决赛当天,助唱嘉宾邓超身穿黄色西服登上舞台,他肆无忌惮地展示着自己的....

歌艺、舞技,全场观众都为邓超的表演而倾倒。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B 根据中国指标研究院2012年土地市场报告的统计显示,武汉、重庆、成都等二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幅度最大。

C 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

D 针对地震中的重建房屋损毁,四川省住建厅总规划师邱健解释说,抗震设防标准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给他们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机会。

B.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C.现在越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1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⑥“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A.①③④⑥②⑤B.①⑥②⑤③④

C.④⑥①③②⑤D.④⑥③①②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

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已成为民众受害最烈、怨声最多的领域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忧思。其根本的症结当然是在体制上,体制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民意充分表达,另一方面要靠政府痛下决心。

但是,体制的改革非一日之功,我们不能坐等其完成。我们应看到,即使在现行体制下,老师和家长仍拥有相对的自由,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小环境,把大环境对他们的危害缩小到最低程度。当然,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站得足够高,对于现行体制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的理念有正确的理解。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多了,不但其学生和孩子受益,而且本身就能成为促进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说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

事实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悲剧,虽可追根溯源到体制的弊端,但基本上都有小环境的直接导因。比如说,现在学生自杀事件频繁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其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的老师或家长难辞其咎。

当然,最后仍无法回避体制的问题,因为在现行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体制下,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在总体上就是非人性的,普遍承受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功课负担和功利期待,其恶果是童年被无情地剥夺,人性遭到扭曲。一些孩子对生命的冷漠和残忍、为小事自杀或杀人、校园暴力等事例说明,相当一些孩子在人性上存在着缺陷。在非人性的总体环境中仍能生长出健全的人性,这只能是幸运的例外。

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毫无疑问,一个人惟有人性健全才可能真正幸福,也才可能真正优秀。毫无疑问,一个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够是一个真正和谐和生机勃勃的社会。这本来是一个常识,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听从常识的指引,实践这个常识。令人震惊的是,我们的教育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一些家长和老师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大家似乎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推着继续朝前走。我呼吁: 应该结束这种大规模的愚昧了,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教育之为教育。也许,我们还来得及。

11.下列关于“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行体制下,老师和家长仍拥有相对的自由,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小环境,把教育体制的大环境对他们的危害缩小到最低程度。

B.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在总体上就是非人性的,普遍承受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功课负担和功利期待,其恶果是童年被无情地剥夺,人性遭到扭曲。

C.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

D.现阶段我们的教育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一些家长和老师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大家似乎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推着继续朝前走。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端已成为民众受害最烈、怨声最多,有识之士忧思最集中的领域。

B.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由于现阶段大家对于现行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的理念还未有正确的理解,是教育改革任重道远的根本原因。

C.现在一些孩子对生命冷漠残忍,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学生自杀事件频繁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其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的老师或家长难辞其咎。

D.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人性就能真正幸福,也才可能真正优秀。毫无疑问,一个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够是一个真正和谐和生机勃勃的社会。

13.依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教育之为教育”就能生长出健全的人性,避免学生身上的悲剧继续发生。

B.改变中国现行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机制,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能促进孩子成长为真正优秀的人。

C.中国现行教育体制问题不解决,孩子成长环境在总体上就是非人性的,中国学生在人性上都

存在着缺陷。

D.一个真正和谐和生机勃勃的社会,应该由受过良好教育的优秀人才组成,应该由人性健全、生活幸福的人组成。

三、语言运用(11分)

14.把下面几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句,要求语意明确。(6分)....

(1)“孔子教育奖”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

(2)它被称为“世界教育领域的诺贝尔”。

(3)它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宁市、曲阜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商而提出申请的一个有关教育事业的奖项。

(4)它是在2005 年10 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 届大会批准的。

(5)该奖项是以中国政府名义正式设立的国际大奖。

答:

15.仿照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在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5分)

人间何处无风景。翻开厚重的文化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是一道风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自信是一道风景。厚重深邃的文化是人间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第四篇: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试题(含答案)

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

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xk|b|1

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6.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C.西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D.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世界

7.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如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① 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④

8.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州进 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9.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适应 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10.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挺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1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2.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3.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14.“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1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16.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B.传播天主教

C.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面貌D.传播工业文明

17.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18.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19.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2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21.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 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 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上述材料反映出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2.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右图为《17001907年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1875-1909年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1884-1885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薛次降低选民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争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四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l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遣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进出口商品的特点,(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BD6-10DBCAD11-15.AACBD16-20BADBD 21-25CBDBC 26-30DBDCC 31C

二、非选择题

32.(1)答案: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5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1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1分)

第五篇:高一历史周练三测试卷(A卷)总结

高一历史周练三测试卷(A卷)命题:刘东斗

审稿:高一历史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记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3.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是

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

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雇佣关系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4.中华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外患重重,但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弱到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通过观察下列两幅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你得到的答案是

A.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C.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

D.北洋军阀政府的鼎力援助

5.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洋布的大量输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洋务运动的影响

6.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7.从“工商食官”到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的丧失,这段历史应在

A.商周到宋元 B.西周到明朝 C.秦朝到清朝 D.汉朝到元朝

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B.《宋代东京的辉煌》 C.《汴河两岸》 D.《坊墙倒塌以后》

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0.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面两个(清初)至图二(清中叶)代表清朝 与某国贸易关系的转变。图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1.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C.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12.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13.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4.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时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英镑左右徘徊,l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图,图一中某国指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15.人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阶层,也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士大夫阶层作出的反应有

①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②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 ④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 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B.要向西方学习C.发展近代教育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

17.洋务派关于教育改革的主张及其实践,在开创风气,激励后进,促进科学技术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等方面是不可低估的。顽固派广立钧的一段话正好反映了这种情况。他说:“闻同治年间,朝士懵于洋务,偶有谈效法外洋之便者,群相訾笑”,可是到了光绪十五年,“几于人习其说”了。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洋务运动是一种先进的思潮,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B.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改变封建落后面貌,摆脱殖民压迫的愿望 C.这场改革与守旧的斗争,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 D.洋务派在和顽固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18.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西式教育的先河 D.迈出了师夷长技第一步

19. “论者不察,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此说甚谬,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讲求轮船之制,互相师法,制作日新,独中国狃(拘泥,狃音扭)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根据材料判断作者应是 A.慈禧太后 B C.康有为 D.孙中山

20.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的观点,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实际变革中,带来“转石效应”的思想主张是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中体西用 D.民主科学

21.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22. 1877年9月李鸿章批准了开平矿务设局招商章程十二条。章程规定:拟集资八十万两,分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该局虽为官督商办,但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一切照买卖常规办理,所有各厂司事由商股中选充;每年所得利是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厂内督匠人等,均凭才干酌给薪水;股份二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产之煤,照市价先昕招商局机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售,或由招运别处销售等等。材料显示 A.开平矿务局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严重依赖封建势力 D.开平矿务局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

23.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兹录於下:“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一则权宜之策,一则久远之谋。”请问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何而言 A.法指轮船、枪炮,久远之谋指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法指典章、规则,久远之谋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法指国际公法,久远之谋指设立总理事务衙门,推展外交 D.法指知识、学问,久远之谋指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24.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 D.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25.有史学家曾评论道“曾国藩是封建传统的忠实捍卫者。然而恰恰从他身上开始了传统的裂口。”下列可为此说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首派幼童赴美留学 B.筹建轮船招商局 C.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D.开设发昌机器厂

26.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人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27.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28.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梓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29.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建国后修建的宝成铁路,结束了四川不通火车的历史,加强了四川与全国

其他地区的联系,这一铁路修筑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30.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31.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

GDP

能耗”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32.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33.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3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3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

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哪一事件 A.百日维新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36.(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中国的农业虽然发生了细枝末节的变化,某些部分的规模或质量方面有了改变,但它的技术与组织,1911年与1870年相去不远.(甚至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基本上仍保持不变。)这段时期的主要变化是:人口有了缓慢的、但是可以觉察到的增长,但耕地没有相应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每人平均田地面积的缩小,特别是华北更是如此;种植作物类型有了变化,这部分是人与地之比日趋不利所致,部分是对国外市场新出现的机会的反应:作为农民手工业的纺织业出现了绝对的和相对的衰落,……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照搬了苏联模式的中国,有多种统计口径下的多种数据,最保守的估计认为:自人民公社化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伟大的转折,二十年间,中国农业为中国工业化所提供的积累高达7千亿元人民币。参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人民币实际币值以及中国的农业状况,此贡献不可谓不惊人,——庞绍棠《“三农”问题渊源考》 回答: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现代中国“三农”问题产生并日益严重的新因素主要有哪些?并据此分析近、现代“三农”问题的基本特点。(12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要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哪些?(6分)

高一历史周练三测试卷(A卷)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36:

(1)

(2)

(3)

高一历史周练三测试卷(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DBB

6-10 ABDCA

11-15

BACBB

16-20 BDABC

21-25 CDDBA

26-30

DADBC

31-35

DCADB 36.(30分)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少地或无地(2分);赋役、田租繁重,农民所受封建剥削、压迫沉重(4分);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低(3分);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3分)

(共12分)(2)新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洋务企业、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建国后国家政策向城市和工业倾斜,人为地扩大了城乡、工农之间的差别。(每点2分,共6分)基本特点:在工业化背景下存在重视城市、轻视农村,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倾向。(4分)

(共12分)(3)依据材料、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如: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发展生产力,走农业集约化的道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加大对“三农”的扶持,等等。(共6分,答到3点即给满分)

下载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5篇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商鞅一人......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但是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高一历史2)教材使用情况:新教材人民版 3)任课班级: 高133、134、135、136 4)本学期周课时:3(含补课)5)计划教学时数:50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文 章来源中国教育文摘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高一历史2)教材使用情况:新教材人民版 3)任课班级: 高133、134、135、136 4)本学期周课时:3(含......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20xx年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但是经过分科以后,学生明确了学......

    第五次周练试题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主体部分,2011年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

    高一语文周练13

    高一语文周练十三姓名班级得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和名著阅读(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撩起/潦草簇新/蹙眉头慰藉/云蒸霞蔚B.余暇/遐迩蹩脚/憋得慌自......

    小班下学期第六周工作计划

    小班下学期第六周工作计划 《小班下学期第六周工作计划》摘要:动作同时配以相应表情;学习领唱和齐唱,注意倾听和观察领唱者的歌词和动作,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