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费城故事的一些介绍
别人向我推荐时,对我说这是一部学法律人必看的电影。现在我想说,无论是否学法律,这部都很值得一看。
也是,当Andrew第一次从Miller的办公室走出来,那种失望、茫然甚至是绝望的表情,通过他的眼神,甚至可以感受他的痛苦。
电影的对白也是亮点之一,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最触动的我那几段。只能大略的回忆一下。第一,是那个女艾滋病人上庭作证的证词,“我只是努力的生存下去”。第二,是Andrew在描述自己喜欢法律的那一段,“不是经常,或许只是偶尔,我感到我代表正义”。第三,是那段歌剧,“I bring sorrow to those who love me.”能想象他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吗?Andrew在片中泪流满面,我对着屏幕泪流满面。
还有就是mike和Andrew的爱情。当有人在上帝面前发誓:“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将永远爱着您、珍惜您,对您忠实,直到永永远远”有多少人做到?但是他们做到了,真真实实不离不弃。我一直觉得Andrew是幸福的,因为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他的家人爱人朋友伙伴都一直陪伴着他,理解他,爱护他,鼓励他。同性之间的爱情便不是爱情了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爱情只是爱情,无关年龄长相身高信仰抑或性别。在正常的婚姻中都多少可以做到像mike和Andrew一样?看到mike看andy的那种眼神,事实上,我很羡慕。
最后,美国真是个令人费解的国度,到现在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它会先接受艾滋后接受同性恋?或许是信仰。真是个现代又传统的地方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它讲述了一个名叫安迪的年轻律师被公司无理解雇,而开除的理由就是他患上了爱滋病。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坚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尊严。
故事讲述一个出色的律师安德鲁因为身染艾滋病而遭上司歧视,被借工作失误而辞去,他不甘心受到此等歧视,于是千方百计找律师上诉。祖原来亦不愿意和安德鲁打交道,但目睹安德鲁遭歧视的过程,他逐渐改变主意,而后帮助安德鲁上庭。在法庭上的争锋相对,反映了各个人的心理活动,但同时漫长的诉讼过程,也在一点点吞噬安德鲁的生命。最终,诉讼获得多数陪审的赞成,上司的歧视行为被肯定,但安德鲁也离开了人间。
作为一个法学院学生,我们更关注的是在法庭上双方的举证和辩论。在准备诉讼的过程,安德鲁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先例,这反映了美国是判例法国家,法庭会依据以往的案件处理结果来帮助判决新的案件。在法庭上,双方就“上司在解雇安德鲁前是否得知其患有艾滋病”来确定上司是否存在歧视艾滋病病人的情况。尽管上司坚决否认自己事先得知安德鲁患病,但祖还是从旁敲击让陪审团认定上司在撒谎,这是案件获胜的关键。在法庭上,不少公司的同事都上庭作证,有歧视的事件存在,为安德鲁的案件提供了支持。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证人出庭作证(并且与控辩双方有利益关系)在中国极其罕见!多数中国人都担心遭到打击报复而不敢出庭作证,这实质反映中美两国的法律保障证人的制度完善程度的不同,以及两国人对法律的忠诚度和信赖度的差异。
另外,我们注意到,这部电影是改编自纽约的一个真实案例,那为什么片名是“费城故事”呢?这恐怕与美国联邦的第一部宪法是在费城宣布的有莫大关联,在美国人心中,费城就象征着公平和正义,也许导演也是抱着此等想法吧
“雅莱决议案,高等法院。”
“联邦康复法,1973年,禁止歧视伤残人士,只要他们能承担工作,虽然法令没有提到艾滋病歧视。”“但随后的决议规定,艾滋病也是伤残,不仅因为患者身体上的限制,并且因为受到社会人士的歧视,在社会被视作已死,这种歧视超过了身体的病痛。”
乔在费城图书馆偶遇安迪。在这段谈话后,乔决定帮助安迪。乔做出这个决定不光是因为他开始同情安迪,更是因为有一个决议案,有一个明确规定了禁止艾滋病歧视的决议案在撑腰,才使得他有信心帮助安迪打赢官司。
美国的建国元勋们在《独立宣言》中提到,人人生来平等。在之后两百多年历史里,这个条款并不是被完完全全的实施的,相反,种族歧视等问题一直都是笼罩在美国上空的阴云。但是,美国人能够意识到这些不足,也有人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反抗。在种族歧视的问题上,帕克斯夫人勇敢的对种族隔离制度说不,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最终使得法院裁定田纳西州的种族隔离制度违宪。正是因为美国有着完备的法
律体系,当歧视或者其他的偏见出现时,只要有人敢于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只要是合法的权益,都会最终得到支持,并且逐渐被社会所理解所包容。种族歧视是这样,同性恋是这样,艾滋病是这样。这也许就是美国得以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中国亦是如此,如果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没有真正做到依法治国,所谓和谐社会只能是空谈!
艾滋病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检讨我们自以为已经确立了的最基本的法律规则和信奉着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实际行为之间的关系;迫使我们不得不正视随艾滋病的传播而显现出的在不同人群之间实际存在着的歧视、漠视和因为不愿意去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而造成的无知,以及由艾滋病问题而更加显现出的世界性的贫困和社会不公正。
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和部分常见性传播性疾病列人乙类传染病范畴。
第五条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洽工作。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第六条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洽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特殊群体的人权现状
特殊群体的人权问题被认为是“对人的生命和尊严以及切实享受人权的一个最严重的挑战,破坏世界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①]。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一些人权理念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对特殊群体的人权蔑视也是十分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尤甚。
另外,特殊群体的婚姻权、接受社会服务权、隐私权、个人生活和自由受尊重的权利,也都是被普遍侵犯的权利。
(一)特殊群体人权保障的立法完善
其次,完善切实地保障特殊群体的人权,还要求立法质量的提高。目前的法律之所以操作性差,就是因为不够合理和细化。就特殊群体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权而言,法律应该规定在求职中,除与工作实质要求有关的内容之外,求职者没有告知雇主其他个人信息如身体特殊疾病和性取向等方面的义务。并且在工作关系存续期间,雇主因这类原因而解雇雇员的为非法解雇。
特殊人群不仅应该得到跟普通人相同的公民权利,还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是不争的事实。特殊人群的权利保障法制化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应从专业和理性的角度做到完善和公正,但这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的制度并非是可以构建出来的,它还需要一个与社会磨合的漫长过程,而这是每个法律人为之努力但却无能为力的。
[6]蔡高强 著·《艾滋病与人权保护》[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第二篇:费城故事
《费城故事》影评
好莱坞是娱乐界中的圣地,一向很少关注这种以艾滋病和同性恋为题材的影片,一来因为即使在开放的美国该题材也有些敏感,容易得罪一些“正统人士”,二是这种题材很难融入这种娱乐圣地,难以给投资方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是《费城故事》作为以艾滋病和同性恋为正面题材的伟大尝试是一次严肃而优秀的作品,受到了巨大的瞩目,被称为是“好莱坞面向艾滋病”的影片。
《费城故事》讲述了电影主角安德鲁因为同性恋而染上艾滋病,因此他被上司视为道德败坏并被事务所解雇、为讨回公道而诉诸法律的故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故事,它直面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仍遭受鄙视的同性恋,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传统道德束缚的一种冲击,是时代进步的一大亮点。
整个影片没有太大的起伏,却时刻给观看影片的人以心灵的撞击。其中的音乐哀怨凄凉,仿佛有人在低泣,给全片奠定了一个比较引人同情的基调。而且还有一段对歌剧的描述,仿佛是安德鲁在进行生命的呼唤,渴望人性的觉醒。各种音乐歌曲的,配合着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使整场氛围凄凉,催人泪下,唤起了人性的良知,引起了人们对艾滋病对同性恋的关注而不是鄙视。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安德鲁的肢体语言并不多,但是其内心活动却是极其复杂的。他不敢向外界透漏自己的病情,更害怕死亡的到来,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家人…他只能把一切埋藏在内心深处,却还是不可抗拒的流露出孤独绝望的神情…这个极其高难的角色被汉克斯饰演的堪称完美,这也奠定了日后他在好莱坞的地位。
整个影片一方面是在探讨爱滋病,另一方面更为深刻的是在探讨同性恋者在当今社会的种种现实处境以及他们自身面对社会的歧视的反应以及他们原本就所拥有的对爱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那种人性的情感. 片中的故事及其结局并不复杂,但他却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艾滋病人应该象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对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尽管安德鲁赢得了这场官司,但是他并没有赢过世
俗,世俗的偏见仍在。但这至少给了我们思考如何让去对待艾滋病和同性恋的空间,它敢于大胆的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第三篇:《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讲述了安德鲁因同性恋染上艾滋病,被上司视为道德败坏并被解雇,他为讨回公道而诉诸法律的故事。这除了是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故事,它也说出同性恋在美国法治与讲求人人平等的社会中仍遭受歧视。
费城被称为“city of brotherly love”是“兄弟之爱之城”,是起草和签署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草案的地方,是美国宣扬人权、自由、公正的城市。美国联邦的第一部宪法就在这里宣布,在美国人心中,费城象征着公平正义。本片名为“费城故事”是有原因的。
法律是由人制定、反映人们意志活动的产物,贯彻、反映、体现的是人们现实的愿望、需求、主张和见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个群体的信仰,至高无上,只有在整个社会都在法治下才能实现。它是每个人对人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对人的自由、尊严和平等的追求,为的是保障生命和财产。中国当前实施的是大陆法系,而非美国的英美法系。其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中国自古采用的法律形式为制定成文法,古时候的司法审判工作交由行政官员负责,并没有形成判例的基础,而判例法需要诸多判例才能形成法律体系。其次,大陆法系与中国的国情和法律传统有某些相合之处。中国历史上制定的法律主要以成文法为主。还有,在清末时期,中国看到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成功,于是效仿并选择了成文法。
影片中,在准备诉讼的过程,安德鲁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先例,这反映了美国是判例法国家,法庭会依据以往的案件处理结果来帮助判决新的案件。在法庭上,双方律师就“上司在解雇安德鲁前是否得知其患有艾滋病”来确定上司是否存在歧视艾滋病病人的情况。尽管上司坚决否认自己事先得知安德鲁患病,但乔还是从旁敲击让陪审团认定上司在撒谎,这是案件获胜的关键。不少公司同事都上庭作证,表明有歧视事件存在,为安德鲁的案件提供支持。美国司法属于英美法系,使用判例法,具体到案件审理美国法庭主要由双方律师根据案件情况运用法律知识和证据进行辩论,法官主要负责维护法庭秩序和决定由何方律师发言,以及对方律师抗议是否有效,最后案件的判决则由社区随机选出的陪审团根据法庭辩论来决定。而在中国,成文法作为案件的依据。具体到案件审理,法官是法庭的最高权威,决定双方律师的陈述和辩论,并负责维护法庭秩序,最终案件的判决也由法官依据宪法、相关法律和案件具体情况作出。
美国庭审制度的一大特色就是陪审团。美国法律对于陪审团有详细规定,如果原被告私下和陪审团接触,将面临严厉惩罚。陪审团成员在庭审期间不能相互讨论和做记录。所以,陪审团的裁决在绝大多数时候值得信赖,具有公信力。在涉及重大案件时,被告一方总是希望能由陪审团裁决,因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胜诉的可能性,毕竟12个人的想法都不可能是一致的,必然带来争论。如果由法官一人裁决,法官的个人观点极有可能影响判决。陪审团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错判的产生,但这必须建立在完备的陪审团制度上,成员需具有良好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陪审团在庭审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的不良影响,比如贿赂,那么陪审团将不再具有公信力,也不再有实施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陪审团代表社会,而陪审团的判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社会的观点。就如同安德鲁的案件,陪审团的态度甚至决定了社会对于艾滋病与同性恋的态度。
片中最后的判决包含被告要给原告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又称示范性赔偿、报复性赔偿,是指由法庭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是加重赔偿的一种原则。目的是在针对被告过去故意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之外,对被告进行处罚防止重犯,同时惩戒他人。大部分惩罚性赔偿针对合同责任,包括雇佣合同中的雇用人恶意解雇;而被告滥用其对原告的支配和影响力(如雇主利用其支配地位而侵害其雇员的权利)等。
从电影中不难看出人们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歧视艾滋病人是因为人们认为与艾滋病有关系的人是私生活不检点的,或认为艾滋病容易在人与人接触中传播。由于艾滋病是不治之症,得知患者患病后经历的痛苦,所以大家几乎“谈艾色变”。正确了解艾滋病和传染途径,有助于人们理解、同情艾滋者人。人们应该给予艾滋病人关怀,让他们感受世界的温暖与宽容,让他们欣慰地离开人世。在安德鲁最艰难的时候,他的家人爱人朋友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理解、爱护和鼓励。最终赢了官司的安德鲁带着满满的祝福无憾地走到生命终点。假如我的家人或朋友得了艾滋病,虽然我无法从使对方从身体痛苦中解脱出来,但起码要让对方尽可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
新加坡对待艾滋病人施以严厉政策,会把艾滋病新娘逐出境外。而在中国,不会效仿新加坡把她们驱逐出镜。只要是艾滋病患者都不会驱逐。中国相关法律中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并不是排斥。比如《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中规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主要在社区进行管理。社区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积极配合治疗,以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占全球的50份之一,本地病人数目已经不少,驱逐外来病人又能减负多少呢?这明显是治标不治本。
影片一方面探讨艾滋病人的合法权益应受保障,另一方面更为深刻地探讨同性恋者在当今社会的种种处境,他们面对社会歧视的反应,以及他们原本就拥有的对爱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的人性情感。面对酒吧里挑衅的人,乔说:“那些人(同性恋)也让我恶心,但有人触犯了法律,你总该还记得法律吧!”独立宣言写道:人人生来平等,不管他(她)的性取向、肤色、性别。尽管最终安德鲁赢了这场官司,但是其实并没有赢过世俗,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仍在,不过至少启示人们思考如何看待同性恋者。不管效果是否理想,大胆地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的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个人觉得,艾滋病人或同性恋者被其他人歧视时,内心很不好受,毕竟自己并没有作奸犯科却要被人们唾弃、厌恶甚至憎恨。就像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打击河南籍犯罪团伙的犯罪活动”,感觉在影射河南人是罪犯,相信同乡人看见会觉得耻辱与受鄙视。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笔者认为尊重同性恋是应该的,因为同性恋者也有人权。随着医学上为同性恋者正名,法律法规上对同性恋的歧视逐渐消失,同性恋者在法律地位上获得与其他人平等的地位。所以同性恋人不应被剥夺他们的合法权利,既然异性恋的可以结婚、生小孩,那么同性恋也应该可以。假如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同性恋,首先就得承认并接受现实,然后就是互相尊重,需要更大的宽容和谦让。
假如我是安德鲁,遭到如此不公平的对待,而又身处法律制度如此严谨的国家,会起诉控告我的上级领导们,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假如我是律师乔,也会答应接这个案子,虽然胜诉不是很大,但是这案子必然会引起相当大的回响,引起人们反思对艾滋病人与同性恋者的态度。
影片开头就是安德鲁和乔两位律师在法官面前为各自的当事人辩护,安德鲁代表肯多建筑公司,乔是为社区居民争取利益。这个桥段反映当时美国司法现状,从各细节中都强烈感受到美国司法制度的严谨。在电梯门关上时,电梯门上写着:NO JUSTICE,NO PEACE.这似乎在暗示在美国司法制度下,只要正义没得到伸张,诉讼就永不停息地进行下去。
消除对同性恋、艾滋病的歧视并非一天两天能做到,电影也没指望能改变社会不公平的看法。或许片尾一曲《Philadelphia》和安德鲁儿时的玩耍情景表达了美好憧憬——让整个世界回到纯真的时代,没有痛苦、偏见或歧视。
第四篇:费城故事观后感
篇一: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观后感
影片《费城故事》讲述的是一个遭人歧视的艾滋病患者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这不仅是一部简单的法律诉求案件,隐藏其中的还有对公平、道德的追求,它颠覆了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原有思维,呼吁不歧视,完善了法律,使社会更加公平。
影片主人公安德鲁本身是一个出色的律师,但因是一个同性恋者,并因此而染上了艾滋病,遭到一些同事及上司的歧视。他的boss因对艾滋病患者存在固有的厌恶感,故安排使安德鲁在工作上出现失误,借此辞去他的职务。本片的开头这一部分反映出了艾滋病患者没有公平的人身权利,遭到大部分人的歧视的社会现实,也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
安德鲁接受不了这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四处寻求律师的帮助。社会的歧视深入人心,律师也不例外,再十余个律师的婉拒后,他找到了祖,那个出名的律师。原本祖也是不愿帮他的,甚至一些歧视的表现也显而易见,但当他慢慢的与安德鲁接触,并感受到人们对艾滋病患者不公平的对待后,他慢慢的改变主意,慢慢的走进艾滋病人群,慢慢的,接受了安德鲁的委托。
案件的主要部分,即对付公堂时的过程使我们应该关注的。案件的审判开始前,祖和安德鲁积极的准备有利证据,参考文献资料争取有利于己方的证据。记忆很清晰的一幕是在祖还没有接受邀请的时候,安德鲁自己在图书馆,翻找资料,甚至遭到了图书馆里人们的孤立,但是为了追寻公正的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的想法,积极准备,这打动了祖,也打动了我。也许这不能很好地反映案件的一些基本过程,但是却是一个激励人心的场面。
在法庭上,双方就“上司在解雇安德鲁前是否得知其患有艾滋病”来确定上司是否存在歧视艾滋病病人的情况。尽管上司坚决否认自己事先得知安德鲁患病,但祖还是从旁敲击让陪审团认定上司在撒谎,这是案件获胜的关键。在法庭上,不少公司的同事都上庭作证,有歧视的事件存在,为安德鲁的案件提供了支持。争辩是激烈的,也是最耐人寻味的。被告方在法庭上一直抓住人们的心里弱点,即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对安德鲁的一些日常的不检点的行为进行攻击,并且强调是安德鲁的工作失误。以前的boss对于法律的掌握非常清楚,没有承认控告自己的罪名,却从旁间接地引出对于同性恋患者的诚实问题,很大程度上获得了陪审团的支持,几乎让我们认为安德鲁输了。
但是,故事总是曲折离奇调人胃口。在关键的时候,关键证人的到场戏剧性的改变了故事发展的情节。另一艾滋病人的到场作证,使我们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诉讼过程中证人的陈述是重要的步骤。本片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在法庭的证人供述环节和搜索证据环节。作为一部情感电影来看,这些步骤扣人心弦,作为法律电影来看,这无疑告诉我们一些诉讼过程。
最终,官司打赢了,欢乐的结果伴随着安德鲁的离世,虽然带有意思的悲伤,但这不也在昭示着为了争取公平,总是会有人有所付出的。特别的,最后《独立宣言》的加入,作为《独立宣言》的诞生地,发生不公平的事情,最中以公平正义胜利结束,也就会是费城公平正义的形象树立起来,这也是导演的一番苦心吧。
结尾是一场欢乐的宴会,也许人们还是对安德鲁有深深的留恋,但是却也是欢笑中的意思悲伤,更多的是人们的欢乐,使人们对安德鲁深深的祝福,是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是大家满意的神态。美好的生活到来总是会有人为之奋斗,也许会有牺牲,但是换来的公平将会造福大家,一代代的接力,社会才会更和谐,法制才会更健全。
“sometimes i think that i know what love’s all about, and when i see the light, i know i will be all right.”就像人们说的那样:费城故事,是一束光的故事。这是一束宽容的光,把那些被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的人群笼在光中,让他们不再恐惧,不再孤单。篇二:《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讲述了安德鲁因同性恋染上艾滋病,被上司视为道德败坏并被解雇,他为讨回公道而诉诸法律的故事。这除了是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故事,它也说出同性恋在美国法治与讲求人人平等的社会中仍遭受歧视。
费城被称为“city of brotherly love”是“兄弟之爱之城”,是起草和签署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草案的地方,是美国宣扬人权、自由、公正的城市。美国联邦的第一部宪法就在这里宣布,在美国人心中,费城象征着公平正义。本片名为“费城故事”是有原因的。法律是由人制定、反映人们意志活动的产物,贯彻、反映、体现的是人们现实的愿望、需求、主张和见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个群体的信仰,至高无上,只有在整个社会都在法治下才能实现。它是每个人对人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对人的自由、尊严和平等的追求,为的是保障生命和财产。中国当前实施的是大陆法系,而非美国的英美法系。其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中国自古采用的法律形式为制定成文法,古时候的司法审判工作交由行政官员负责,并没有形成判例的基础,而判例法需要诸多判例才能形成法律体系。其次,大陆法系与中国的国情和法律传统有某些相合之处。中国历史上制定的法律主要以成文法为主。还有,在清末时期,中国看到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成功,于是效仿并选择了成文法。
影片中,在准备诉讼的过程,安德鲁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先例,这反映了美国是判例法国家,法庭会依据以往的案件处理结果来帮助判决新的案件。在法庭上,双方律师就“上司在解雇安德鲁前是否得知其患有艾滋病”来确定上司是否存在歧视艾滋病病人的情况。尽管上司坚决否认自己事先得知安德鲁患病,但乔还是从旁敲击让陪审团认定上司在撒谎,这是案件获胜的关键。不少公司同事都上庭作证,表明有歧视事件存在,为安德鲁的案件提供支持。美国司法属于英美法系,使用判例法,具体到案件审理美国法庭主要由双方律师根据案件情况运用法律知识和证据进行辩论,法官主要负责维护法庭秩序和决定由何方律师发言,以及对方律师抗议是否有效,最后案件的判决则由社区随机选出的陪审团根据法庭辩论来决定。而在中国,成文法作为案件的依据。具体到案件审理,法官是法庭的最高权威,决定双方律师的陈述和辩论,并负责维护法庭秩序,最终案件的判决也由法官依据宪法、相关法律和案件具体情况作出。
美国庭审制度的一大特色就是陪审团。美国法律对于陪审团有详细规定,如果原被告私下和陪审团接触,将面临严厉惩罚。陪审团成员在庭审期间不能相互讨论和做记录。所以,陪审团的裁决在绝大多数时候值得信赖,具有公信力。在涉及重大案件时,被告一方总是希望能由陪审团裁决,因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胜诉的可能性,毕竟12个人的想法都不可能是一致的,必然带来争论。如果由法官一人裁决,法官的个人观点极有可能影响判决。陪审团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错判的产生,但这必须建立在完备的陪审团制度上,成员需具有良好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陪审团在庭审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的不良影响,比如贿赂,那么陪审团将不再具有公信力,也不再有实施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陪审团代表社会,而陪审团的判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社会的观点。就如同安德鲁的案件,陪审团的态度甚至决定了社会对于艾滋病与同性恋的态度。
片中最后的判决包含被告要给原告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又称示范性赔偿、报复性赔偿,是指由法庭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是加重赔偿的一种原则。目的是在针对被告过去故意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之外,对被告进行处罚防止重犯,同时惩戒他人。大部分惩罚性赔偿针对合同责任,包括雇佣合同中的雇用人恶意解雇;而被告滥用其对原告的支配和影响力(如雇主利用其支配地位而侵害其雇员的权利)等。
从电影中不难看出人们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歧视艾滋病人是因为人们认为与艾滋病有关系的人是私生活不检点的,或认为艾滋病容易在人与人接触中传播。由于艾滋病是不治之症,得知患者患病后经历的痛苦,所以大家几乎“谈艾色变”。正确了解艾滋病和传染途径,有助于人们理解、同情艾滋者人。人们应该给予艾滋病人关怀,让他们感受世界的温暖与宽容,让他们欣慰地离开人世。在安德鲁最艰难的时候,他的家人爱人朋友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理解、爱护和鼓励。最终赢了官司的安德鲁带着满满的祝福无憾地走到生命终点。假如我的家人或朋友得了艾滋病,虽然我无法从使对方从身体痛苦中解脱出来,但起码要让对方尽可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
新加坡对待艾滋病人施以严厉政策,会把艾滋病新娘逐出境外。而在中国,不会效仿新加坡把她们驱逐出镜。只要是艾滋病患者都不会驱逐。中国相关法律中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并不是排斥。比如《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中规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主要在社区进行管理。社区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积极配合治疗,以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占全球的50份之一,本地病人数目已经不少,驱逐外来病人又能减负多少呢?这明显是治标不治本。
影片一方面探讨艾滋病人的合法权益应受保障,另一方面更为深刻地探讨同性恋者在当今社会的种种处境,他们面对社会歧视的反应,以及他们原本就拥有的对爱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的人性情感。面对酒吧里挑衅的人,乔说:“那些人(同性恋)也让我恶心,但有人触犯了法律,你总该还记得法律吧!”独立宣言写道:人人生来平等,不管他(她)的性取向、肤色、性别。尽管最终安德鲁赢了这场官司,但是其实并没有赢过世俗,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仍在,不过至少启示人们思考如何看待同性恋者。不管效果是否理想,大胆地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的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个人觉得,艾滋病人或同性恋者被其他人歧视时,内心很不好受,毕竟自己并没有作奸犯科却要被人们唾弃、厌恶甚至憎恨。就像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打击河南籍犯罪团伙的犯罪活动”,感觉在影射河南人是罪犯,相信同乡人看见会觉得耻辱与受鄙视。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笔者认为尊重同性恋是应该的,因为同性恋者也有人权。随着医学上为同性恋者正名,法律法规上对同性恋的歧视逐渐消失,同性恋者在法律地位上获得与其他人平等的地位。所以同性恋人不应被剥夺他们的合法权利,既然异性恋的可以结婚、生小孩,那么同性恋也应该可以。假如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同性恋,首先就得承认并接受现实,然后就是互相尊重,需要更大的宽容和谦让。
假如我是安德鲁,遭到如此不公平的对待,而又身处法律制度如此严谨的国家,会起诉控告我的上级领导们,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假如我是律师乔,也会答应接这个案子,虽然胜诉不是很大,但是这案子必然会引起相当大的回响,引起人们反思对艾滋病人与同性恋者的态度。影片开头就是安德鲁和乔两位律师在法官面前为各自的当事人辩护,安德鲁代表肯多建筑公司,乔是为社区居民争取利益。这个桥段反映当时美国司法现状,从各细节中都强烈感受到美国司法制度的严谨。在电梯门关上时,电梯门上写着:no justice,no peace.这似乎在暗示在美国司法制度下,只要正义没得到伸张,诉讼就永不停息地进行下去。消除对同性恋、艾滋病的歧视并非一天两天能做到,电影也没指望能改变社会不公平的看法。或许片尾一曲《philadelphia》和安德鲁儿时的玩耍情景表达了美好憧憬——让整个世界回到纯真的时代,没有痛苦、偏见或歧视。篇三:《费城故事观后感》 公平与正义
——费城故事观后感
故事讲述了一个出色的律师安德鲁因为身染艾滋病而遭上司歧视,被借工作失误而辞去,他不甘心受到此等歧视,于是千方百计找律师上诉。祖原来亦不愿意和安德鲁打交道,但目睹安德鲁遭歧视的过程,他逐渐改变主意,而后帮助安德鲁上庭。在法庭上的争锋相对,反映了各个人的心理活动,但同时漫长的诉讼过程,也在一点点吞噬安德鲁的生命。最终,诉讼获得多数陪审的赞成,上司的歧视行为被肯定,但安德鲁也离开了人间。
影片中祖给我的感触特别深,他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律师,虽然一开始他对同性恋的态度也是不解、嘲笑,想与之保持距离,但是后来他渐渐的接受安德鲁,并且成为安德鲁,甚至是同性恋者的代言人,他要承担的并不是来自于官司本身输赢的压力,并且还有社会对于他这种行为的排斥和误解。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我想这不仅是 因为他本身善良的本性,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公平正义。他在实践“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我认为,作为一个律师,应当为辩护人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以法律为依据,以公正为 基础,以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为根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去评价当事人、为当 事人辩护。律师的职业操守是既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又为辩护人作出最大的“维护”。这一点祖做的很棒。可以说几乎每个法律学生都向往像祖一样坚持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太多的物欲横流,要体会太多的腐败之风,涉世未深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呢?我并没有想好,也没有准备好以一个法律人的身份走向这个社会,我想,我能做的只有严格的要求自己,保持好自己心中的正义。
影片的最后,安德鲁去世后,他的亲人为他举办了一个聚会,安德鲁众多的朋友都参加了,尽管能从朋友的脸上找到忧伤,但画面展现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大人们看着身边的孩子,都有一种满足的神态。我想,导演如此安排是想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或许有人会在不公平抗争中死去,但是他的抗争不会是徒劳的,他为后世争取到一个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不要埋怨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只要还有下一代,就会有希望!正如一个战士的离去,并不是战争的失败,他将唤起更多无畏的人们,投入到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篇四:费城故事影评 《费城故事》影评
外国语学院 英语0903班200909300306 何丽丽 好莱坞一向是娱乐电影的广阔天地,严肃题材影片因为缺少商业效益而不被看好,各大影片公司都不愿花钱投拍。然而,94年,这一情况却突然有所回转,一批对历史反省,对社会关注的严肃题材影片出现,其中以《费城》最受瞩目,反响巨大。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时代在向前发展,我们对于道德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有很多观念的接受,我们首先是从看热闹开始的,我们以为那些事情与我们无关,但当它们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正是迎接他们挑战的人。
《费城》向我们讲述的并非一个简单的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故事,它直面同性恋,哪怕是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同性恋依然是一个受到正统道德鄙夷的行为,影片中安德鲁是因为同性恋而染上艾滋病的,因此他被上司视为道德败坏,并被抛弃,于是他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诉诸法律,影片由此而展开。
片中的故事及其结局并不复杂,但他却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艾滋病人应该象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对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影片中,安德鲁和他的“恋人”并没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对待,但是社会的偏见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终胜得了这场官司,但并不等于他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影片正是在这样一种沉痛而又无奈的气氛中结束。它敢于大胆的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表现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动。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体形,他用节食的办法将体重减轻了30磅,并亲自与同性恋者、艾滋病人接触,直接体验生活;为了演出艾滋病人独特的绝望心态,他每天都进行造型训练,但回家后又得恢复自我,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更可贵的是,他所演出的不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坚强的奋斗着的爱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伟大角色。正因如此,汤姆·汉克斯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大概是因为汤姆·汉克斯演的主角安德鲁,并且演的是一个逐渐走向死亡的人,因此观众很容易对他产生同情。汉克斯的这个角色是他的连续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帝中第一次。看的出,它为此付出了不小的工夫,有很多细致感人的表演。影片中“安德鲁”是一个头脑精明,口齿伶俐的人物,与下一年中的“阿甘”形象对比鲜明,表演风格也与《阿甘正传》截然不同,正是“安德鲁”和“阿甘”两个人物的塑造,使汉克斯的“演技派” 形象深入人心。因此看看这部他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影帝的影片还是值得的。joe:are you a good lawyer? andrew:im an excellent lawyer.joe: what makes you an excellent lawyer? andrew:i love the law.i know the law.i excel at practicing it.its the only thing ive ever wanted to do.joe:what do you love about it? andrew:well...many things.but i think the thing i love the most, is that every once in a while, not that often, but occasionally...you get to be part of justice being done.its really quite a thrill when that happens.以上是《费城故事》中joe和andrew在法庭上的一段对话。我看过三遍这部影片了,但是,每次听到这段对话,都觉得很震撼,心情复杂,有对andrew的崇敬之情,还有一点,用andrew的话说,是thrill,振奋!
andrew作为一名律师,他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是兴趣所在。正是如此,他学习勤奋,工作努力,忙碌中感受着工作带给他的乐趣。他工作的动力,正如他所说:“我爱法律,我了解法律,我善于从事这一行;我最爱法律的什么?就是有时,不是时常,但偶然,我是促成公平的一份子,这真是一种令人振奋的感觉。”听着他的话,我为自己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因为我,我们,就像andrew一样,也可能是促成公平的一份子。这是证明自己存在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对社会的贡献。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我们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法律人都像andrew那样热爱法律,信仰法律。想起行政法课上老师讲的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居然请教老师“有人出2万元请我替考,我去还是不去?”一个学习法律的人,了解法律的人,居然连基本的道德观念都没有!学习法律的人不遵纪守法,我们似乎司空见惯了。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新闻,我国有那么多律师、法官违法犯罪,和国外,尤其是一些法制健全的国家相比,数量实在是多得有些不可思议了。在这些报道的影响下,普通百姓对法律工作者的评价似乎越来越差了,而法律工作者自己也对自己的职业缺少职业自豪感和捍卫职业尊严感了。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如果连学习法律,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人本身都不信仰法律,那么,法律究竟为什么而设立?在实践中有能起什么作用?有与没有又有什么区别?有人说,中华民族是缺少信仰的民族。也许这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是,我们这些学习法律如此多年的人,难道会对法律没有丝毫感情吗?我不相信。因为当我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首先想到的是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当我们看到报刊上的案件时,我们会用法律思维去思考、分析这些问题;甚至在生活中,很多玩笑都是有关法律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法律,运用法律,这难道不是对法律的热爱吗?难道不是一种对法律的信仰的体现吗?普通百姓并不了解法律,让他们建立对法律的信仰并不容易。但是对于我们,对于学习和以法律为职业的人来说,是承担树立法律信仰责任的最佳人选,也是最应该的人选。只有法律人自己信仰法律,才能影响周围的民众。
在这样的背景下,joe一开始拒绝了andrew的案子,似乎合情合理。因为andrew他得艾滋病并不像那位女士一样,是因为输血,而是同性恋发生性行为导致。同性恋不被当时大众所接受,而joe自己也是个对同性恋有偏见的律师。joe的回答与前边拒绝andrew的九名律师相同,他们似乎已经麻木,因常期处于城市烦躁独立的生活方式里而变得谨慎和小心,很难敞开心关注身边的人,亦不懂得理解彼此,距离越大隔阂越深。但是,作为一名律师,他的职业伦理和大众伦理是不同的,他自己应该深知这一点。像刘涌案,田文昌被很多大学生指责,说他以前为弱势群体做代理,现在变了,竟然为犯罪分子、坏人作辩护。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多同学都哭笑不得。法律人所遵循的伦理与大众所崇尚的伦理是有所区别的,法律家对待道德问题的方式也是有其独特之处的。善于关注道德问题的法理学家朗.l.富勒曾就律师的职业道德谈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件刑事案件中,律师替一个他明知有罪的人辩护是完全妥当的。非但如此,而且律师还可以收取费用,他可以出庭替一个他明知有罪的人辩护并接受酬劳而不感到良心的谴责。富勒说: 假如被告所请的每一位律师都因为他看上去有罪而拒绝接受办理该案件,那么被告 就犹如在法庭之外被判有罪,因而得不到法律所赋给他的受到正式审判的权利。„„假如他因为认为一个诉讼委托人有罪而拒绝替他辩护,那末他便错误地侵占了法官和陪审员的职权。更何况andrew没有罪,他是一个工作勤奋、热爱家庭、有责任感的完美男人,他只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有权辩护,请律师代理。简单的道理,却在大众的伦理观面前变质了。在图书馆,在人性善的驱使下,joe许久之前封闭的良知被andrew的坚强、坚定唤起。
andrew获胜得到了巨额赔偿,赔偿的数额并不是andrew追求的,他关注的是对自己权利的维护。andrew在病床上笑着说:“what do you call a thousand lawyers chained together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joe:“ what?”andrew:“a good start.” joe smiles.开始我并不十分了解这个玩笑的含义,在看到第三遍时,才明白:一千个律师被捆在一起丢进海里,的确是个好的开始,律师少了,不公少了,社会不需要太多的律师来主持正义了,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andrew得到了公平的判决,但他希望更多的人得到公平公正。于是又回到庭审时andrew所说的“i think the thing i love the most, is that every once in a while, not that often, but occasionally...you get to be part of justice being done.its really quite a thrill when that happens.”这句话也成为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利的理由,不止为自己,也是为公平公正,为更多人的权利。影片最后在
第五篇:费城故事观后感
剧中的主人公安迪是个同性恋,在公司得知他患有艾滋病时,他被解雇了。
安迪认为自己是被设计,导致工作失误的。作为一个律师,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在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他勇敢地拿起了法律的武器,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换做是一般人,也许不会有这么强的法律意识。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法,法律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法律的存在。
在我看来,作为艾滋病患者的安迪不只受到了公司的歧视,还有拒绝为他辩护的9个律师、图书馆的管理员,还有起初米勒的避而远之。不管是无情的拒绝还是委婉的驱逐,对安迪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虽然艾滋是致命的、无药可救的,但是在一般的日常交往中它不会传播。联邦就业法规定:“对于有能力工作的伤残人士,不应有歧视”。虽艾滋病并非残疾,但其身体的限制及人们的偏见,无疑使艾滋病患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况。远离艾滋的最佳方法永远不是远离艾滋病患者,他们有时没办法选择是否患病,对于他们的不幸,我们应该同情他们并给予关怀。
安迪还是一个同性恋。我认为在不违反法律、不扰乱社会秩序的前提下,人们有足够的自由。同性恋只是一种特殊但正常的性倾向,同性恋者在一个观念保守的社会里不被接纳,但尽管这样,也不应歧视和自己不一样的性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剧中安迪是因为同性恋而染上了艾滋病,他的选择我们无权干涉,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应受到平等对待的人。
我对安迪的上司感到失望。未得知安迪有艾滋病时,安迪一直是工作称职,并且未来表现也会十分优秀的律师;得知后,安迪就只是个“诉讼结果令人满意,有时优秀的”律师。这就是歧视的证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一直在守护着我们,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由的生活。没有完全健全的法律体系,只有在每一次抗争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