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黑龙江农垦苜蓿的产业化经营
论黑龙江农垦苜蓿的产业化经营
刘艾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010018)
摘要本文从黑龙江农垦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论证了开发苜蓿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黑龙江农垦系统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机械化装备、雄厚的技术储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型的产业化基础、紧缺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等,为苜蓿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充分坚实的自然、经济、社会氛围。苜蓿产业必将成为黑龙江农垦新型的支柱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1、问题的提出
“十六大”中央强调,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彻底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黑龙江省实施“科教兴省,科教兴农,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中,已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两牛一羊一草”为主的畜牧业。尤其以草业生态建设作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的切入点和根本点,成为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
黑龙江农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重视牧草的种植和生产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其中多元化草地畜牧业经济的研究、苜蓿等优良牧草的引种鉴定、饲草料加工的试验示范等为苜蓿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
黑龙江农垦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全国机械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系统。黑龙江农垦也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农产品加工业和原料工业也很发达,是人均产粮最多的区域。然而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不高,效益低下。主要原因是:单一脆弱的农业经济结构和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始终制约着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存在着对资源的掠夺性利用,农牧业的发展基本是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种植业以产粮、油为主,存在着广种薄收的现象,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逐渐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黑龙江省农垦水土资源丰富,地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具有草业产业化开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收入增长不快。因此,农垦总局党委大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通过政策、市场、科技、人才、资金、服务的导向和投入,力争把农垦经济引入协调、持续发展的轨道。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黑龙江农垦积极加大苜蓿种植的投入力度,试图建立起规模化的苜蓿草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2001年种植紫花苜蓿1.3万hm,并规划在“十五”期间建植苜蓿13万hm。一方面可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为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苜蓿产业的发展还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技术和信息辐射,带动黑龙江省草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2、苜蓿产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人工草地建设,是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草业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畜牧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和效益高低,与人工草地建设的水平成正比。优良牧草既是畜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又是价值较高的商品。从畜牧业生产资料的角度考虑,只有把人工草地建设作为草地集约化经营的支撑点,把饲草料加工作为增值、提效、改2
2变家畜饲养方式的手段,才能打破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实现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商品的角度考虑,优良牧草可以不经过家畜转化的环节而直接进入市场,具有加工增值的特性。素有“牧草之王”美称的苜蓿草,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苜蓿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矿物质,是家畜的优质饲料。它有发达的根系,具有很强的保持水土能力。种苜蓿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在草田轮作中具有其它牧草不可比拟的作用。
近年来,苜蓿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都很畅销,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种植苜蓿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往往超过粮食生产。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苜蓿生产的势头良好,农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日趋高涨。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纷纷投资苜蓿产业开发,不仅投入大量资金,也带来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苜蓿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一些有远见的领导和地方政府也正在选定以发展苜蓿产业为突破口,进行农业三元结构的调整。科学家也认为:“粮、经、饲草”三元结构是现代农业技术革命的产物,也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成为现代农业的制高点”。2001年5月份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为我国苜蓿产业化发展交流和传递了信息和技术。无疑,苜蓿将在三元结构的“草”中唱主角。在黑龙江省具有广泛的苜蓿适宜种植区。实践证明,苜蓿生产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生态建设和保护,把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国家、企业和农民共同受益,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从国家生态建设的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内外市场需求、苜蓿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及黑龙江农垦本身的具体条件和农业发展趋势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苜蓿产业化生产都是十分必要的。
3、实施苜蓿产业化建设的可行性
3.1垦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可行
黑龙江垦区拥有土地总面积540万hm,其中耕地205万hm,荒地166万hm(包括沼泽和草甸),林地79万hm,草地33万hm。适于草业生产的面积达200余万hm。垦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五大部分,即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山地、松嫩平原、三江低平原区、穆兴低平原。年平均降水量450-600mm,其中6、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绝对无霜期120—140d,≥10℃的积温为2100—2500℃,非常适合于苜蓿种植。
垦区土壤主要分为九个类型,即暗棕壤土、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泛滥地土壤、风沙土和盐碱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3—12%,pH值5.3—8,西部草甸土分布较广,东部有较大面积的沼泽土、白浆土、草甸土。其中黑钙土和沙壤土最适合苜蓿生长,草甸土经改造、降低水位后也适于苜蓿生长。区域内河流众多,分属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还有大小兴湖。河流纵横、湖泊零罗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良好。垦区进行苜蓿栽培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选择好适宜性品种,进行产业化生产是可行的。
3.2垦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行
3.2.1截止2002年,黑龙江垦区在我国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和垦区农业生产连续遭受多种严重自然灾害侵袭的情况下,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60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56%,转化率65%,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22222
2题是:经济结构与外部环境不相适应,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不快,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粮食销售困难,价格持续下跌,职工负担重;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明显下降,职工收入增长停滞,粮食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3.2.2垦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品种发展较快,农业生产推行成本逆控,降低了直接生产成本。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0万t,已具备了年产商品粮750万t的生产能力。真正成为了国家的“北大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农业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3.2.3畜牧业产出快速增长,完达山集团起到了积极的龙头拉动作用,年均完成畜牧业增加值12亿元,肉牛和奶牛存栏分别为20和15万头。持续坚持以“两牛一羊”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走“规模+科技”的发展道路,并大力推进规范化饲养管理。
3.2.4生产条件和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居全国领先地位。机械总动力达到327万kw,农用飞机25架,大中型拖拉机2.3万台,喷灌机1540套,联合收获机7100台,种子加工厂55个,水泥晒场1600万m,机电井4.2万眼,基础设施良好。
3.2.5农业风险互助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效益明显。年均收取和赔付1亿元以上,对平抑自然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农场解除了后顾之忧。十分重视环保事业,有自然保护区15个,保护面积85万hm,颁布实施了《 垦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创建了“黑龙江垦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立了垦区环境保护治理基金,为绿色生态环境的建立和保护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2.6垦区职工文化层次较高,各类科学技术人员占13%;收入水平基本平稳,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小康。农场人均收入3500余元,储蓄总额60亿元。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3.3政策支撑优先
3.3.1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目标。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是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生态建设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政策条件。苜蓿生产,本身就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吻合。
3.3.2我国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草”三元结构,但目前草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还很低,近期内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黑龙江垦区,草的重要性会更加突出,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政策的扶持。
3.3.3黑龙江省政府和农垦总局切实认识到粮食生产效益滑坡,对农民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号召人们树立起“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观念,除了加强对天然草地的保护以外,积极鼓励退耕种草,并作了大量引种优良牧草的前期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并在土地、资源、技术、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先。
3.3.4科教兴农、科教强省的科技政策,鼓励草业发展,政府和职工普遍认识到草业的高效益,是质量效益农业的具体体现,是绿色农业和绿色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投放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为草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2
2性。
3.4技术优势明显
3.4.1采取科技主管部门支持、企业投资、家庭农场建植、工厂化生产加工、公司经营、科研单位技术创新和全程服务,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相结合,确保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4.2农垦开展了天然草地管理利用和改良培育、牧草引种栽培和管理、饲草加工技术体系、饲草烘干、成型机械设备的研制、生物干草保护剂等多方面多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直接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在技术储备上做了充分准备。
3.4.3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新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技队伍。拥有草地科学、牧草机械、农机制造、饲草烘干、牧草栽培、化控、植保、经营管理等专家学者。
3.4.4黑龙江垦区拥有世界各国最先进的配套农机具,为牧草机械的优化组装和新机研制提供了充分的样机基础。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和加拿大合作开展了十年苜蓿的种植和生产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管理经验,为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铺奠了成熟的路子。拥有饲草加工厂3座,具备规模化生产的雏形。
4、市场需求
4.1国内市场
我国自1984年以后,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总量增幅缓慢,人均占有粮食基本在380kg上下徘徊,但此间我国畜牧业却持续高速发展,年递增约10%。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粮食的暂时过剩,大量粮食被用作饲料,而各类畜禽的饲料短缺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又制约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整个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1992年耕地的种植比例粮、经、饲各占79.2%、16.3%和1.2%,饲料比例过小。许多专家认为我国上述三种作物的适宜比例应该是60%、20%、20%,即3:1:1。按此计算,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应为2700hm,而苜蓿在饲料作物中应为首选。
有专家测算,2000年我国国内蛋白质饲料短缺量达2000万t,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关键因素。而苜蓿草质优良,为各种家畜所喜食,蛋白质含量可达14—22%,且易于被家畜直接吸收。苜蓿干草喂家畜可以替代粮食,据美国研究,按能量计算,其替代率为1.6:l;按能量和蛋白质综合效能计算,其替代率可达1.2:1。我国目前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仅有133万hm,总产量530万t;商品苜蓿仅有几万t,仅能满足蛋白饲料需求总量的5%,潜力极大。有人认为,在我国规划种植的2700万hm饲料作物中,苜蓿应该至少占1/4,即达到670万hm,扣除已有的133万hm,还应新增533万hm。但苜蓿的生长有比较严格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要求,适于在北方半干旱地区栽培。
4.2国际市场
苜蓿草及苜蓿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热销状态,它不仅是家畜的饲料,可替代粮食蛋白和动物性蛋白,还是一些加工业的原料。叶蛋白、苜蓿多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苜蓿所含的促进家畜生长的未知促生长因子(UGF)也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尤其是欧洲爆发“疯牛病”以后,限制使用和出口动物性蛋白饲料,苜蓿将成为最主要的替代品之一,需求量巨大。
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苜蓿产品进口市场。日本每年进口苜蓿草捆、草粉、草颗粒200多万t;新加坡、韩国及香港、台湾地区每年需进口300万t。这些草产品主要来22222
2自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仅美国每年的饲草交易额达200亿元。由于运输成本昂贵,产品价格较高,而我国是这些国家和地区苜蓿草的最理想生产和供应地。问题是我国目前的苜蓿种植分散,面积过小,经营粗放,产量和质量都不高,形不成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档次。尽快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技术含量,依靠科技,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又有运输方便的优势,产品一定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4.3地区市场
黑龙江省以“两牛一羊”为重点的占农业经济半壁江山的草地畜牧业,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饲草料。目前,全省天然草地面积400万hm,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不足一半,人工草地的面积极其有限,微不足道,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实际和发展的需求,这与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占草地总面积50—60%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也与草原畜牧业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称。目前草食动物的粗饲料主要来源于作物秸秆,其营养和能量难以保证。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与草地退化、生产力降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集中舍饲等饲养方式的推广普及和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对高蛋白、高能量饲料的强劲需求。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是体积小,运输方便,饲用简单的加工饲草。
5、结论
5.1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把苜蓿产业化建设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的支撑点,把饲草料加工作为增值、提效、改变家畜饲养方式的手段,才能实现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国家生态建设、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内外市场需求、苜蓿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及黑龙江农垦本身的具体条件和农业发展趋势各方面综合考虑,发展苜蓿产业化是可行的。
5.2黑龙江垦区进行苜蓿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丰富的水、土、草资源和适宜的生产环境,为苜蓿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物质基础。
5.3该系统发达的农业基础和科技进步、先进的机械设备、较高的职工素质、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传统的大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成为苜蓿产业化开发的保障因素。
5.4国家、省、农垦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为苜蓿产业化的开发提供了优先发展的大好机遇。
5.5明显的技术优势、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苜蓿产业化的开发的先决条件。
5.6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和地区畜牧业发展需求,为苜蓿产业化开发的长期稳定,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二篇:简述苜蓿的产业化开发
简述苜蓿的产业化开发
陈铭,安楠《草食家畜》2005-1(64-65)
摘要:本文论述了苜蓿产业化的核心、意义,以及产业化的开发途径及发展前景,阐明了苜蓿产业化对西部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对当前的农牧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苜蓿产业化;深加工技术;综述
牧草作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联系纽带,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国土整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苜蓿作为一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饲料,加之它的广泛适应性、高产稳定性及固氮肥田作用,更为人们所推崇。我国饲料工业及草食家畜的发展,都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开发空间,而食品工业、医药和保健业等,更为苜蓿草的深加工创造了机遇。苜蓿产业化的核心是提供苜蓿商品和相关服务。苜蓿商品主要指苜蓿种子、苜蓿草产品如草捆、草块和草颗粒等。服务主要指苜蓿的科研、技术豕以及信息咨询等。苜蓿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在我国目前主要是指能提供苜蓿草产品的加工企业、苜蓿种子的生产企业以及从事苜蓿种子贸易的流通企业。我国苜蓿产业化目前尚处于形成期和发展期。苜蓿产业化的意义
改变传统的草地畜牧业经营思路。牧区舍饲方式的推广给苜蓿产业化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减轻了天然草地压力,有助于实现低成本自然恢复。所以,苜蓿产业化带来的是一个双赢的结局。苜蓿产业化有助于摆脱草的附属地位,形成独立产业,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经济效益。正因为苜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的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才能落到实处,畜牧业结构调整中突出发展草食家畜才不再是一句空话,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才找到了一条现实的途径。
有助于建立相关产业体系,实现草业科学推陈出新和可持续发展。我国苜蓿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大部分地区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亟待标准化、系列化,由于缺少现代化的化验手段,致使无法实现标准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按质论价的标准体系没有细化,造成竞争无序、市场不规范。苜蓿产业化的基本途径
3.1 加强苜蓿研究,注重技术和产品开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苜蓿产业化,必须增加研发投入。例如在苜蓿种子资源、育种方面要更加注意木质素含量、消化率等指标,以便与家畜的利用联系起来;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要研究苜蓿的轻压扁收割及干燥新技术,发展苜蓿青贮等新型草产品;针对苜蓿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加强质量标准的研究,应用NIRS分析技术实现对苜蓿草产品营养价值的快速评定和现场交易;加强苜蓿在草食家畜日粮中的应用的研究,研发平衡日粮配方技术,实现草食家畜的饲养模式由“秸秆+精料”向“苜蓿+精料”的革命性转变。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苜蓿商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利用的推广示范 3.2 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苜蓿商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利用的推广示范
要注意产业的合理布局,切忌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注重规模化生产,健全服务体系,走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之路。
在产业化项目建设上,可以首先建立小规模的苜蓿种植示范园区,作为推广苜蓿种植产业的试点和样板,同时也是科研、质检、选种、育种、管理和技术培训的基地;第二步,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和加工,建立草业园区,形成蛋白饲料作物的主力军;第三步,组建销售中心(公司),建立现代化的电子商务营销网络,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以获取最终的经济效益;第四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蛋白饲料作物在我国的广泛推广,以此为题材与证券公司密切合作,组建投资基金准备上市创业板块。
同时还要建立三种主要的社会服务体系即信息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流通服务体系。
3.3 因地制宜,规范管理
必须把住“市场、基地、龙头、科技、服务、监测”六个关键,拉长产业链,密切公司、基地、农户的衔接关系,形成草业的科工贸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同时组建生产联合体,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采用租赁、转让、反租倒包、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把撂荒和闲散地向专业大户集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整体效益。另外,要积极增加草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注意从农学、植保、育种、生物、农机等领域引进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培训与创新。苜蓿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高新科技在苜蓿生产加工上的运用为其产业化开发展示了诱人的前景。4.1 用“精确农业技术”种草
以信息化为核心,以机械化为根本,抓住土地资源优势,采用波涌节水灌溉、激光平地整地等精确农业技术进行土地开发和技术改造,建立大规模的牧草生产基地,从而实现工业化牧草连片开发,并为充分实施多种高科技手段建立了前提条件,进而达到精耕细作,稳定和保持牧草的品质,建立高效农业体系。
4.2 从新鲜牧草提取叶蛋白使牧草获得了一条深加工途径,并已在实践上取得初步成果
叶蛋白除了用于饲料和食品外,还可以用于化妆品、洗涤用品和饮料、植物营养调节剂之中,也可将叶蛋白浓缩物作为原料进一步分离制得叶绿素、胡萝卜素、纯蛋白质、维生素、汁液醇、食用纤维素和某些活性酶。而随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应用转基因技术,将转基因苜蓿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用来生产特殊的工业酶制剂,更扩展了苜蓿开发利用的新领域,提高了其潜在的商业价值。
结合西癌大开发,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政策,苜蓿的产业化开发可以使当地农业种植更趋于合理,自然资源进一步得到保护和利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风沙扬尘,防止荒漠化进程,使土地侵蚀得到遏制,达到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同时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增加企业收入。我们应在不断加强规模经营、统一规划、提高质量、保障均衡供应、发展深加工的道路上,使其从繁荣国内市场做起,逐步走向世界,获得长足的发展,真正成为我国西癌地区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
第三篇:抓住机遇开创我国苜蓿产业化新局面讲解
抓住机遇开创我国苜蓿产业化新局面
云锦凤 孙启忠
(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8 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摘 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化,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苜蓿产业化的时机已成熟。推进苜蓿产业化首先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进行苜蓿产品深加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苜蓿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苜蓿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关键词:苜蓿 苜蓿产业化
苜蓿产品
苜蓿在我国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苜蓿的作用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001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在我国草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掀开了我国草业产业化的序幕,把苜蓿作为我国草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其产业化进程时机已成熟。
1、开创苜蓿产业化新局面的有利条件
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苜蓿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我国农业经过多年的连续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村或农民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最近,农业部发布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肉牛肉羊和奶牛被划定在11个优势农产品中。肉牛肉羊发展目标为:到2007年,把中原、东北2个肉牛优势产区和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4个肉羊优势产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牛、肉羊产业带,区内牛羊产量提高30%以上,优质牛羊肉的比重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20%以上;奶牛发展目标为:到2007年,东北、华北及京津沪3个优势产区奶牛存栏数量达280万头,年均递增12%左右,奶牛平均单产提高20%左右,鲜奶产量年均递增15—18%。众所周知,我国肉牛、肉羊及奶牛个体生产能力低的主要原因,除家畜品种外,饲草料不足,饲草饲料质量差,饲养管理水平低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苜蓿作为“牧草之王”在今后将会成为这些产区的支柱性饲草,在提高奶牛、肉羊单产中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1.2种植业结构调整,为苜蓿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基本实现了供求平衡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要求实施“三元”种植结构,进入90年代,这种种植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2由于苜蓿具有:(1)产量高(美国干草可达18t/hm),营养价值高(粗蛋白质含量达18%以上);(2)利用年限长,种植一次可利用4—5年;(3)根系发达和生物固氮能力,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已成为“三元”种植结构中的首选饲料作物。美国采用苜蓿与粮食作物轮作的实践表明,苜蓿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多年来,以种植苜蓿为主的草产业的发展,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苜蓿草产品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了农业布局调整的新局面。目前,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苜蓿产业将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生态环境治理和西部大开发,为苜蓿产业化发展增添了活力
从我国现状来看,全国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特别是西部干旱区草地生态环境令人担忧,治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国家《“十五”计
22划纲要》,到2010年全国治理“三化”草地3300万hm,新增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5000 hm,退耕还林还草225度以上坡耕地670万hm。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家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和已垦草原退耕还草等重大工程,各级政府正组织农牧民和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地推行生态环境治理,将我国西部地区建设成生态功能健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带。这些工程的启动为我国草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苜蓿作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豆科牧草,对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美化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4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拉动了苜蓿产业化发展
·1· 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苜蓿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苜蓿产品的市场基本形成和逐渐完善。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苜蓿草产品不断推新。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草产品有:草捆、草块、草颗粒、草饼、草粉、叶块、叶粒和浓缩叶蛋白等。据预测目前国内优质草产品市场容量约1000万吨,而全国年产商品苜蓿草产品不足20万吨,远不能满足需求。苜蓿潜在市场巨大,如果在年产5000—6000万吨饲料中添加5%的优质苜蓿草粉,每年需要苜蓿草粉250~300万吨。国际市场对苜蓿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每年约需300万吨苜蓿干草,我国苜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目前有不少苜蓿草产品已进入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市场。2.目前苜蓿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2.1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过程中科技含量低
目前,我国优良苜蓿品种较少(已审定注册的品种仅37个),加之原种数量少,良种产量低,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和生态建设的需求。苜蓿种植管理粗放,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时间、原种繁殖等生产过程和草产品加工过程缺乏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的指导,从而影响了苜蓿产量及产品的质量。2.2 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我国苜蓿产品质量标准严重滞后,影响了苜蓿标准化生产、管理、加工和产品质量的控制,苜蓿草产品多数存在质量问题,特别是苜蓿种子生产和繁殖体系不健全,种子普遍存在品种混杂、纯净度低的现象,不能以质论价,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加工、包装不规范,给运输和销售带来一定困难。2.3机械化程度低
苜蓿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苜蓿产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适宜我国苜蓿种植区域面积小、地块分散的小型机械少,在苜蓿生产过程中多数为人工操作,其结果降低了苜蓿干草及种子产量和质量,导致商品率不高,现有大型机械由于价格偏高,生产者难以承受,这些是导致苜蓿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3.开创苜蓿产业化新局面的对策
3.1 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农牧民对苜蓿产业化认识程度还不高,有关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牧民种植利用苜蓿,实现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管理企业化、营销市场化的新型苜蓿产业。众所周知,苜蓿为多年生牧草,播种当年和生长第二年生物产量较低,所以在播种当年和生长第二年应适当地减免农业税,另外可结合西部退耕还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对种植苜蓿的农牧民进行适当的补贴,引导他们自觉地进行苜蓿种植,扩大苜蓿生产规模。
苜蓿在我国产业化程度较低,主要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生产。龙头企业在推动我国苜蓿产业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应根据江泽民 “扶持龙头就是扶持产业化,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民” 的讲话精神,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支持苜蓿种植、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现优质苜蓿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可喜的是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一批苜蓿生产与加工企业,成都大业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向农户发放种植苜蓿贷款,与农户签订“以草还贷”合同,保护了农牧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和经济利益。“公司+农户”或“企业+基地”的形式,可以把分散的农牧民组织到苜蓿产业链中,形成较大的苜蓿供货市场,增强苜蓿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苜蓿主产区应大力扶持苜蓿产品的深加工企业,从而促进当地苜蓿的规模化生产,提高苜蓿的商品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3.2 建立与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适应市场要求
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没有标准化便不可能有高质量、高速度。苜蓿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目前我国苜蓿生产、产品加工还未实现标准化,苜蓿产品质量不太稳定。要尽快制定苜蓿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等级分类体系,改变国内市场一无细化标准,二无检验制度,三不按质论价的状况。1989年由国家标准局制定发布了饲用苜蓿草粉定级标准(编号为GB10389—89)干草和草颗粒定级标准可参照草粉定级标准执行。
认真贯彻执行国颁牧草种子检验标准,加强牧草种子检验队伍建设,装备先进的检测检验仪器,对符合国家牧草种子分级标准的合格种子应发给合格证书,以保证苜蓿种子质量。
·2· 3.3加大苜蓿生产、产品加工机械的研发力度,促进其机械化
在实现我国苜蓿生产、产品加工机械化的过程中,应加大对苜蓿种植、产品加工机械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力度,特别是要加快低成本、小型机械的研发,以适应目前我国农民小规模耕作的现状和经济承受力。在提高我国苜蓿生产、加工等机械国产化水平的同时,要加快国外先进机械设备及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示范工作,特别是对我国暂时研发有困难而又急需要的小型机械设备,通过各种渠道尽快引进,经过研究部门的消化、吸收和改进进行开发研制。
对于苜蓿的经营者,应加大苜蓿机械化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力度,对某些机械在推广中应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只有让使用者认识到机械化的好处,他们才会自觉地应用或使用机械,苜蓿生产才能逐步实现机械化。
3.4转变观念,提高苜蓿的种植地位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许多国家均把苜蓿作为重要的饲用作物,在美国苜蓿已成为四大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1000万公顷,阿根廷750万公顷,加拿大250万公顷。与国外相比,我国苜蓿生产较为落后,全国苜蓿种植面积仅为183万公顷,产草量也较低。由于农牧民对苜蓿缺乏认识,苜蓿种植一直得不到重视,常采用广种薄收的方式,多数地方将苜蓿种在低产田或弃荒地或土壤瘠薄的沙地、盐碱地上;不少地区种植后采取粗放管理,没有象其他作物一样对待。苜蓿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同样需要良好的生长条件,才能获得优质高产。
加快草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对农(牧)民进行培训,尽快让他们掌握先进的牧草生产、加工实用技术。在种植结构调整和生态治理中,鼓励和扶持他们扩大种植规模,与企业联合发展苜蓿基地,实现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苜蓿种植生产格局。3.5应用优良品种是苜蓿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苜蓿的内在因素,不论采取任何先进机械和技术,都必须通过良种才能发挥作用。为了适应我国苜蓿产业化的发展,应加强培育和繁殖本国优良品种;并科学地引进国外品种。因为品种具有地域性,本国的育成品种对当地自然气候、土壤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特别是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寒冷、干旱地区,当地苜蓿品种有着明显的优势。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是一条快捷、省力的途径,在大面积播种以前,应切实作好对引进品种适应性和产量性状的试验研究,避免盲目引种带来的损失。
优良品种是科技的结晶,大量引入国外品种在短时间内能缓解国内市场对苜蓿种子的需求,并对我国苜蓿产业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从长远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大国,必须建立稳定的牧草育种科学研究队伍,采取教学、科研、企业联合攻关的形式,应用常规与生物新技术,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根据市场需求源源不断开发出苜蓿新品种及配套技术,为我国苜蓿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3·
第四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简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征稿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3月。1988年编入国家统一正式期刊行列,刊号为CN 23—1275/S。1990年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1991年向ISDS中国国家中心申请登记获得了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ISSN 1002—2090。同时成为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研制中心(CUJA)的正式成员。1997年变更为季刊,同年7月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1999年3月加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2001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被确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获证书),同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获证书)。2005年,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成就,为教师、科研人员搭建一个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讨论的广阔平台。同时,积极加强与相关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信息交流活动,以期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黑龙江垦区现代大农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机械化以及畜牧业生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今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借鉴。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创新务实的办刊理念,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实施建设特色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努力将学报建设成特色鲜明、学术性高、实用性强、社会影响良好的优秀科技刊。【发表吧】——最权威、最专业、最诚信的论文发表平台,快速发表普通省级、国家级、核心正规学术期刊具有CN、ISSN刊号。论文发表、写作指导、期刊推荐、快速发表。
第五篇: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备案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院管理行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学院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处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和《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学院接受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高职(专科)学生。
第三条 学院对学生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
第二章 处分的种类和运用
第四条 学生违纪处分的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加重处分:
(一)违纪后推卸责任、认错态度不好的;
(二)对检举人、证明人威胁和打击报复的;
(三)屡次违反学院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四)伪造、销毁、藏匿违纪证据的;
(五)包庇共同违纪人的;
(六)串供或者阻止、威胁他人检举揭发、提供证据材料的;
(七)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
(八)有其他故意干扰、妨碍、查处工作行为的。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从轻处分或不予处分:
(一)能主动承认错误,如实交待错误事实,检查认识深刻,确有悔改表现的;
(二)主动检举他人违纪违法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三)配合学院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或态度积极;
(四)有其它立功表现的。
第七条 加重处分是指在本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从轻处分是指在本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的处分。
学生的一个违纪行为违反本规定两个以上(含两个)条款的,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
第三章 违纪与纪律处分
第八条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三)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视情节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处分,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
对违反学院教学纪律、扰乱教学管理秩序者,视情节给予警告或以上纪律处分:
(一)一学期内旷课累计达到下列学时的,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1、累计旷课6至18学时,给予警告处分;
2、累计旷课19至30学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3、累计旷课31至42学时,给予记过处分;
4、累计旷课43至70学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5、连续旷课两周或一学期累计旷课80或以上学时,给予退学处理。学生无故不参加学院规定的集体活动,每次按旷课1学时计算;上课、参加学院规定的集体活动迟到、早退3次,按旷课1学时计算。
(二)代替他人上课或由他人代替本人上课的,给予双方当事人记过或以上处分;组织他人代替上课的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学生干部知情不报、刻意隐瞒的,给予当事人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干部职务。
(三)违反考场纪律、扰乱考试秩序,视情节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1、进入考场后不执行监考人员指令,干扰考场秩序,影响考试正常进行的,视情节给予警告或以上处分;
2、交卷后在考场内外逗留、喧哗,影响他人考试不听劝阻的,视情节给予警告或以上处分;
3、违反考场纪律,发生侮辱、谩骂、威胁、殴打监考人员,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以上处分;
(四)学生考试作弊,视情节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1、夹带与考试内容有关材料进入考场实施作弊的、在桌面或身体等处抄写与考试课程有关内容的、借故外出在考场外偷看有关考试资料或与他人交谈有关考试内容的,视情节给予记过或以上处分;
2、为他人传递试题答案供他人抄袭者,视情节给予记过或以上处分;
3、以各种手段窃取试题者,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以上处分;
4、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 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毕业设计(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买卖毕业设计(论文)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条 参与打架、提供器械、出据伪证或肇事、策划者,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一)虽未动手打人,但挑起事端,造成打架的肇事者,视情节给予警告或以上处分;
(二)参与打架者,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
(三)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促使事态发展,或在打架现场站脚助威者,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
(四)故意提供伪证,妨碍调查者,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
(五)持械打架或为他人提供器械者,视情节给予记过或以上处分;
(六)策划打架者或打群架(三人以上)为首者,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以上处分;
(七)勾结校外人员到校打架或打架事件已终止,事后又报复打人者,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以上处分;
第十一条 偷窃、骗取公私财物者,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一)偷窃、骗取公私财物价值在1000元以下者,视情节给予记过或以上处分;
(二)偷窃、骗取公私财物价值在1000元以上者(含1000元),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以上处分;
(三)在调查案件过程中,知情不报或出伪证影响案件调查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第十二条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除赔偿损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下同)外,并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一)损失金额1000元以下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警告或以上处分;
(二)损失金额1000元以上的,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对学院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三)故意破坏消防设施,予以加重处分。第十三条 参与或组织赌博者,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一)参与赌博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警告或以上处分;
(二)组织聚众赌博者,视情节给予记过或以上处分;
(三)对聚众赌博视而不见、不劝告不报告或为他人赌博提供赌博工具、场所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警告或以上处分;
(四)多次参与赌博或勾结校外人员在校园内赌博者,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以上处分。
第十四条 学生违反寝室管理规定,扰乱公寓管理秩序者,视情节给予下列纪律处分:
(一)无故不按时归寝,一月内累计达三次以上(含三次)者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晚归滋事扰乱公寓管理秩序、替寝者,视情节给予记过或以上处分;
(二)在公寓内饲养宠物,经劝阻仍继续饲养者,没收宠物并妥当处置,同时给予警告处分;
(三)擅自留宿校外人员住宿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四)在学生寝室内存放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学生公寓违禁品者,私拉乱接电线造成安全隐患者,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
(五)未经允许擅自调换寝室,或强占寝室、床位,经教育拒不改正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六)不按规定刷卡进入学生公寓且不听管理人员劝阻者,给予警告处分;刁难、谩骂或者殴打管理人员者,视情节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七)无故夜不归寝者,给予记过处分;处分期内再次发生无故夜不归寝者,或逃寝者,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以上处分;
(八)在寝室留宿异性者,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五条 妨碍学院管理秩序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在食堂、学生公寓、教室或其他公共场所酗酒、哄闹、摔砸酒瓶等爆响物及燃烧物品,扰乱校园秩序的;
(二)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乱写、张贴大字报的;
(三)侮辱、谩骂、诽谤、造谣、诬陷、恐吓等侵犯他人人格的;
(四)拒绝、妨碍学院教育、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
(五)私自涂改、伪造证件、证明或签字的;
(六)在实习期间,违反学院实习纪律或者违反实习单位纪律的;
(七)纠缠或者骚扰他人,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和生活的;
(八)冒充家长请假、提供虚假诊断等故意弄虚作假的;
第十六条 违背公民道德和大学生行为准则,视情节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一)凡参与观看淫秽书、画、淫秽录像片等淫秽物品或隐匿不交者,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
(二)调戏、侮辱或以其它方式严重骚扰他人者,视情节给予纪过以上处分;
(三)产生校园欺凌行为,视情节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产生严重影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四)制作、传播淫秽物品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七条 有下列扰乱网络、通讯管理秩序者,视情节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造成严重影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蓄意更改、盗用公共或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破坏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秩序的;
(二)盗用或利用他人账号进行非法操作,故意制作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及学院机密信息的活动,以及制作、传播危害社会治安及侮辱、诽谤他人等违法信息的。
第十八条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危害社会安全的,视情节给予以下纪律处分:
(一)参与封建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二)参加传销、邪教活动,经教育不改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组织、策划非法罢课、集会、游行、静坐、绝食或聚众冲击党、政、军等机关或严重阻碍交通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组织、成立、加入非法社会团体和组织,或参与有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五)违反涉外活动纪律,其行为对国家尊严或学院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九条 受到纪律处分学生,同时取消其奖助学金评选、评优、学生干部任职资格。
第四章 处分期限、程序和权限
第二十条 纪律处分期限:
(一)警告处分期限为6个月;
(二)严重警告处分期限为8个月;
(三)记过处分期限为10个月;
(四)留校察看处分期限为12个月。
第二十一条 对学生违法、违规或违纪行为进行取证和查实:
(一)学院对学生违法、违规或违纪行为,应当收集证据,调查核实,证据包括:
1、当事人陈述、目击者陈述、执法/管理者(指监考人员、行政、后勤、学生管理人员、保卫处人员、学生等)陈述。当事人陈述事实的书面材料,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专业、学号、住址等基本情况,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日期。
2、相关原始记录(指考试违纪登记表,学生考勤记录,行政、后勤管理方面的记录和登记材料等);
3、录像、照片、录音等;
4、相关其他物证。
(二)对违规、违纪事实确凿并有明确依据的,除开除学籍处分以外,可以由分院或学生工作处对违纪学生直接作出处分决定。
对事实较为复杂或者情节较为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在做出纪律处分之前,分院或学生工作处须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程序。调查人员应为两人以上,调查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主要内容应包括调查人员的姓名和职务、被调查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单位、专业、学号等以及事实情况。调查结束后交被调查人核对。材料中如有错误或遗漏,应当允许被调查人进行更正或补充,并由被调查人在更正或补充处签名或盖章。调查材料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调查人逐页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日期。被调查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调查人员应当在材料上注明情况,并由两名以上调查人员签名或盖章,注明日期。
(三)学生违法、违规或违纪事件发生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和听取学生的陈述、申辩工作;情节复杂、后果严重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完成调查核实的,可延后七个工作日完成。
第二十二条 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
学院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处理)决定前,须告知学生拟处分(处理)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学生有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学院充分听取当事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认真作好笔录。结束时,当事学生或其代理人应在笔录上签字。如果拒绝签字,由主笔人写出文字说明并由见证人签名。
对当事学生陈述和申辩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学院须进行复核。学生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不得因当事学生提出申辩而加重处分。
第二十三条 对学生给予记过及以下处分的,由分院或学生工作处会同相关部门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并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后,按本规定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做出处分决定;
对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的,由学生工作处会同相关分院、部门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并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后,按本规定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做出处分决定;
对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的,由学生工作处会同相关分院、部门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和合法性审查,并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后,报院长办公会或者院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
第二十四条 学院对学生做出处分,应出具处分决定书,处分决定书包括下列内容:
(一)学生的基本信息;
(二)做出处分的事实和证据;
(三)处分的种类、依据、期限;
(四)申诉的途径和期限;
(五)其他必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后3个工作日内,由学生所在分院负责按要求将处分决定书和学生违纪处分决定书签收单送达被处分学生本人,如不能直接送达的,可以选择留置、邮寄或公告方式送达。
(一)留置送达:分院将处分决定书直接送达给被处分学生时,如本人不在,可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被处分当事学生或者他的同住成年亲属拒绝签收处分决定书时,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当事学生仍拒绝签收的,送达人应当在处分决定书签收单上记明拒收情况,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决定书留在当事人的住所或者收发部门,即视为送达。
(二)邮寄送达:直接送达决定书确有困难时,也可通过邮局用挂号方式邮寄给被处分学生。邮寄送达应附有处分决定书签收单。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处分决定书签收单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三)公告送达:被处分学生无法联系,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新闻媒体等以公告方式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30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在材料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二十六条 对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应在接到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天内办理完离校手续,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学院。
第二十七条 学院对学生的处分相关材料真实完整地归入学院文书档案和学生本人档案。
第五章 听证与申诉
第二十八条 学院拟对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时,应告知当事学生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 要求听证的,须在得知拟被处分起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学院学生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三十条 学院学生申诉委员会接到学生提交的书面申请起3个工作日内举行听证会,听证会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决定。
第三十一条 受处分的学生在接到处分决定后,如对处分决定有异议,可在接到处分决定10日内,向学院学生申诉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三十二条 学院学生申诉委员会接到学生的书面申诉起15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三条 处理学生申诉依据《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办理。
第三十四条 申诉学生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可在接到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章 处分解除的要求与程序
第三十五条 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在处分期满前一个月内,可以申请解除处分。
第三十六条 拟解除处分的学生,应向辅导员提交解除处分申请书,并填写《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解除处分审批表》,经辅导员审查签字后,报分院或学生工作处;分院或学生工作处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师生民主评议,对拟解除处分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并形成书面材料后提交分院或学生工作处专题会议研究,作出解除处分或不予解除处分的决定,并及时回复学生。
第三十七条 按照学生违纪处分权限,记过及以下处分的解除申请,由分院受理审批,报学生工作处备案;留校察看处分的解除申请,分院报学生工作处受理审批。
第三十八条 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在处分期内各方面表现突出,且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提前解除处分的期限不能超过处分期的一半,提前解除处分的程序与正常解除处分程序相同。
第三十九条 学生解除处分后,学生获得表彰、奖励及其他权益,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学院对学生的处分解除相关材料真实完整地归入学院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规定是《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的配套文件,相关条款与学生管理规定不一致的,以学生管理规定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报省教育厅备案后,于2017年9月1日实施。原《黑龙江省农垦职业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