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简介
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简介
一、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位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两市两县交界处的三江平原腹地,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约153.1公里,东西相距153.0公里。建三江分局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具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1992年,建三江分局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建成省级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批准为建三江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2003年,建三江分局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局”称号,并被国家认定为“中国绿色大豆水稻之乡”、“中国绿色米都”。
二、人口构成、文化特点
建三江分局总人口20万人,„„„
三、经济发展情况
建三江下辖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拥有耕地80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0.1亩,居全国农垦之首。现已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粮食商品率最高、农业科技转化贡献率最高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共体现为:
1、建三江分局,从1996年开始,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40亿斤,占黑龙江垦区的22.2%,占全国农垦粮食总产量12.23%,年商品粮提供能力达到36亿斤,占黑龙江省的12%,占垦区的24%,商品率高达90%。粮食年产量可以满足京津沪及陆海空三军一年的口粮供应。
2、分局现有农机总动力49.6万千瓦,平均每亩0.085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3820台,各种配套农具4.48万台(件),大型收获机1185台,水稻插秧机9755台,喷灌机2191台,水利工程机械154
台,粮食处理中心39座,种子加工厂9个,农用机场水泥跑道11条,年均航化作业面积130万亩,初步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8.5%,其中旱田达95.5%,水田81%。全局农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标准作业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3、全局形成了农业科研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试验站、专业育种单位、品种试验网点配套,分局、农场、作业区生产管理和服务功能完善的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服务体系。同时依托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总局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国内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支撑,在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具有寒地生产特色的水稻、大豆、小麦等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在保护性耕作方面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95%以上。
4、建三江分局规模化程度高,具备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的整体功能。从事粮食生产人员人均耕地313亩,人均生产粮食104.3吨,生产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米、面、油、机械制造、畜产品加工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格局。粮食加工能力已达到110万吨。目前一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内规模最大的年加工水稻30万吨生产线,已经建成。
5、建三江分局是垦区开发时间最晚的地区,加上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使建三江至今仍保持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有国家级和省级四个低湿地自然保护区,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在2000年视察建三江时,多次提到建三江的空气、水、土地和绿色食品,对这里的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自1990年国家实施绿色食品工程时起,建三江分局就重视发展绿色食品,开始了水稻、小麦、大豆等主栽作物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目前已有一批经国家审核批准的绿色食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生
产的AA级绿色食品销往日本、德国等国家,生产的绿色有机大豆已出口日本等地。
6、建三江分局有230公里长的界江,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并拥有勤得利、东安等两个江岸码头,毗邻富锦、饶河、同江、抚远等4个大型口岸,具有明显的地域地缘优势。现分局洪河、浓江等五个农场在俄罗斯开发种植耕地21万亩,每年对俄贸易728万美元。
四、人才培养、引进情况
为了促进我局经济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建三江分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以吸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大引才力度,搭建聚才平台,为经济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生产力,提供优秀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2005年底,我局与东北农业大学签订了《建三江分局与东北农业大学建立科技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毕业生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人才培训、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我局先后派出400多名中层干部到东北农业大学进行脱产学习。东北农业大学先后多次组团到我局考察,派出多批专家组深入到农场、科技园区进行科技推广试验。2006年8月2日,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学院也与我局签订了《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协议书》。
为了提升各领域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我局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加强我局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真对引进的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我们专门制定了《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在工作上、生活上、待遇上都给予了充分考虑,以便让引进的毕业生能够安心工作,使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同时,我们先后走访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10多所高
等院校。近年来,共引进研究生3名、本科生253名、专科生83名。2006年,建三江分局启动了“百名大学生进三江”工程,并作为分局重点工作在全局进行推进、部署,截止到2008年7月,共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600多人„„
第二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简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征稿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3月。1988年编入国家统一正式期刊行列,刊号为CN 23—1275/S。1990年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1991年向ISDS中国国家中心申请登记获得了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ISSN 1002—2090。同时成为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研制中心(CUJA)的正式成员。1997年变更为季刊,同年7月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1999年3月加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2001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被确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获证书),同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获证书)。2005年,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成就,为教师、科研人员搭建一个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讨论的广阔平台。同时,积极加强与相关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信息交流活动,以期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黑龙江垦区现代大农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机械化以及畜牧业生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今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借鉴。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创新务实的办刊理念,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实施建设特色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努力将学报建设成特色鲜明、学术性高、实用性强、社会影响良好的优秀科技刊。【发表吧】——最权威、最专业、最诚信的论文发表平台,快速发表普通省级、国家级、核心正规学术期刊具有CN、ISSN刊号。论文发表、写作指导、期刊推荐、快速发表。
第三篇: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合作项目-黑龙江农垦科技网
附件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科技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协商,双方确定首期启动28个科技合作项目,包括组建农业研究综合试验站项目2个、作物育种项目2个、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项目3个、大豆机械化栽培技术项目2个、植物保护项目3个、土壤肥料项目2个、蔬菜及马铃薯高效栽培项目2个、果树生产项目3个、农业产地环境项目2个、农业信息化项目1个、畜牧项目4个、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
一、组建农业研究综合试验站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垦建三江水稻研究试验站
工作目标:在建三江农垦分局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试验站。针对垦区水稻生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开展协作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提高垦区水稻生产科技含量。双方拟在建三江垦区组织重点农场及主要技术人员,开展针对农垦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以及水稻机械插秧育秧技术培训等活动。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
垦区合作单位:建三江农垦分局、七星农场、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建三江科研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高效利用综合试验站
工作目标:研究解决垦区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天然湿地保护等问题,形成系列技术体系。通过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带动垦区粮食增产增收,争取使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kg/m3,土地生产力提高20%,粮食增加单产120斤。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郝卫平。
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水稻所、总局科研育种中心、北安局红星农场、牡局八五七农场、宝局新华农场、齐局克山农场、九三局大西江农场、北安局赵光农场。
二、作物育种
3、农作物种质资源交换与利用
工作目标:以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优良品种培育和产业化为目标,根据垦区的特点和生产需求,开展寒地水稻、玉米、大豆以及麦类作物资源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加强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充分利用优异作物种质材料,创造主要作物育种新材料。强化优质、高产 与抗逆等性状的综合利用与改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专用新品种。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述民。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农垦科学院经作所、八一农大农学院、红兴隆科研所、北安科研所、九三科研所、建三江科研所、宝泉岭科研所、总局育种中心哈尔滨科研所、总局育种中心经济作物研究所、华疆科研所。
4、蔬菜及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
工作目标:在垦区引进试种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蔬菜和适合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每年在100亩试验用地上试种蔬菜新品种10~15个,包括甘蓝2~3个、白菜2~3个、番茄2~3个、黄瓜3~4个、甜辣椒1~2个,筛选试种20个马铃薯加工品种(系)。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刘伟、金黎平。
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经作所、哈尔滨科技园区、北安局格球山农场、北安局红星农场、齐局克山农场。
三、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5、水稻钵型毯状秧苗机插新技术示范与应用
工作目标:在建三江、牡丹江、红兴隆、宝泉岭、齐齐哈尔等分 局示范应用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解决普通机插质量差、伤秧、返青慢及不均匀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研发新型适用秧盘,提出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集成技术,争取示范增产5%以上,亩增产30公斤。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陈惠哲。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八一农大农学院、建三江分局、牡丹江分局、红兴隆分局、宝泉岭分局、齐齐哈尔分局、绥化分局。
6、水稻机插秧技术及高产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工作目标:根据当地的生态类型和生产特点,以及种植密度、移栽时间、机械化作业等状况,筛选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和机械作业工艺,研究制定水稻机械化栽植农艺技术规程。筛选出高效、经济、实用适合当地条件的秸秆还田和植保机械,研究开发适合北方寒地水稻的精准对格育秧播种装备、新型高效毯钵一体化秧苗栽植机械。在主产区建立不小于500亩的机械化水稻生产试验示范区4~6个,争取提高产量10%左右,降低综合生产成本10~30%。
责任单位与专家: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张文毅、于林惠。
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八一农大农学院。
7、超级稻高产机插秧技术示范
工作目标:选用超级稻品种,以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为主导,建立以标准化育秧技术、定位定量机插秧技术、群体优化与定量调控技术组装集成的超级稻高产机插秧技术体系。争取万亩示范亩产600公斤,核心区亩产700公斤。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陈惠哲。
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工程所、八一农大工程学院、建局七星农场、红局八五二农场、牡局八五○农场、绥局铁力农场、齐局查哈阳农场、宝局新华农场、建局浓江农场。
四、大豆机械化栽培技术
8、大豆节本高产技术及配套品种试验示范
工作目标:采用新型大豆品种和大型机械,集成轮作倒茬、原垄卡种、秸秆还田、根瘤菌接种、配方施肥、新型除草剂施用等技术措施,解决垦区产量低、成本高、除草剂危害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生产发展问题。通过喷灌、叶面喷肥、化控等技术措施,创造小面积高产节本典型,实现亩产超过200公斤,三年示范200万亩,每亩增产20公斤以上。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韩天富。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总局育种 中心、九三局大西江农场、红局友谊农场、北安局建设农场。
9、大豆连作障碍发生过程与阻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工作目标:以垦区大豆连作区为对象,研究连作大豆施肥、土壤状况、胞囊线虫病、根腐病、土壤微生物以及毒素物质等,确定发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提出相应防控措施并进行相应的示范。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通过技术实施提高大豆生产能力5%-10%,品质提高1个等级,技术示范5000亩以上。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淑香、杨俊诚。
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植保所、齐局克山农场、北安局引龙河农场、北安局红星农场。
五、植物保护
10、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
工作目标: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生产用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包括单机版、网络版、手机版。提供病虫草害信息与诊断咨询,解决防治问题。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农学院、红兴隆分局、九三分局、北安分局。
11、主要农作物环保高效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
工作目标:以高活性新烟碱杀虫剂和三唑类杀菌剂为主要成分,采用可逆弱絮凝态技术,研制系列环保高效种衣剂,提高作物苗期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高毒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袁会珠。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植保所、八一农大农学院、牡局八五○农场、红局八五二农场、北安局二龙山农场。
12、主要迁飞害虫发生危害规律及监控与持续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工作目标:系统研究粘虫、草地螟、甜菜夜蛾三种昆虫发生危害的环境特征和天敌优势种的控害功能,建立和完善垦区迁飞害虫监测预警技术,完善黑光灯、性诱剂及食物等技术措施对成虫监测技术,开发优势天敌规模化生产及保护利用技术,构建以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防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提升垦区重大迁飞害虫的综合防治水平,构建以控制、减灾为目的可持续综防技术体系。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罗礼智。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植保所、牡局八五○农场、宝局军川农场、建局七星农场、九三局大西江农场。
六、土壤肥料
13、黑土有机质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
工作目标:研究黑土有机质退化过程与机理,提出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技术3-5项,建立示范基地2-3个,技术示范5000-10000亩,提高示范区土壤肥力1个等级,提高肥料利用率5%-10%,提高粮食生产能力5%-10%,亩均增效40-80元。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杨俊诚。
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北安分局、九三分局、齐齐哈尔分局。
1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网络平台建设与示范
工作目标:基于GIS系统基础,研究构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网络体系,形成远程快速服务系统,提高肥料利用率,解决垦区科学施肥、平衡施肥问题,促进粮食增产、节本增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养分精准管理。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网络体系的构建,提高肥料利用率5%~10%,促进粮食增产10%~20%、节本增效20~50元/亩,保护生态环境。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白由路。
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 8 院水稻所、建局七星农场、齐局克山农场、牡局八五七农场、宝局新华农场、绥局嘉荫农场、北安局赵光农场、牡局兴凯湖农场、建局八五九农场、宝局二九○农场。
七、蔬菜及马铃薯高效栽培
15、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
工作目标: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循环农业,生产高品质蔬菜。研究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和病虫害控制的生态环境,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利用秸秆、稻壳、牛粪等废弃物,研究有机基质2-3种,解决设施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建立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争取番茄或黄瓜产量达到7500kg/亩,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贤昌、贺超兴。
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经作所、哈尔滨科技园区、北安局格球山农场、北安局红星农场、哈局香坊农场。
16、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
工作目标:建立示范基地,在垦区进行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争取平均亩产达到3吨。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金黎平。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经作所、八一农大农学院、齐局克山农场、九三局嫩江农场、北大荒薯业集团。
八、果树栽培
17、葡萄设施优质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
工作目标:根据黑龙江环境条件,筛选适宜的设施栽培葡萄品种,开展有针对性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葡萄设施优质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宜的早、中、晚熟配套品种,形成有针对性配套技术体系并推广。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窦连登。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经作所、八一农大农学院、红兴隆分局、牡丹江分局、宝泉岭分局。
18、蓝莓日光温室栽培试验与示范
工作目标:研究筛选出适宜的蓝莓品种进行日光温室试验栽培,同时开展相应的配套技术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形成千亩日光温室蓝莓生产基地。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张红军。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经作所、八一农大农学院、绥化分局、北安分局。
19、李杏名特优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
工作目标:引进李杏名特优品种,研究建立适宜当地各区域生态环境的生产栽培模式,集成高光效树形、科学配植授粉树、配方施肥等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张红军。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经作所、八一农大农学院、红兴隆分局、宝泉岭分局、牡丹江分局。
九、农业产地环境
20、气候变化与垦区农业环境演变研究与示范
工作目标: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垦区的温度、降水、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以及农业灾害发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技术措施。建立长期定位观测站,研究减排固碳技术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减灾技术。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李玉娥、刘布春。
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电子所、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水稻所、总局科研育种中心、建局七星农场、牡局八五○农场、齐局查哈阳农场、绥局肇源农场。
21、农业面源污染与界河、界湖水质安全问题研究
工作目标:探索兴凯湖、乌苏里江、黑龙江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11 问题,建立长期定位站,研究国际界湖兴凯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问题,保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田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污染,为兴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张庆忠。
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八一农大测试中心、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局科研育种中心、牡局兴凯湖农场。
十、农业信息化
22、东北优质大米产地环境同位素指纹图谱研究
工作目标:研究东北优质大米与特定产地环境同位素指纹图谱关系,建立同位素指纹图谱库,提出同位素指纹“电子标签”,为保护地区名优产品提供技术依据。技术示范5000-10000亩。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杨俊诚。
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八一农大农学院、建三江分局、牡丹江分局、红兴隆分局等。
十一、畜牧
23、奶牛集约化饲养技术研究与示范
工作目标:开展改善牛奶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和优质安全原料奶 生产GAP体系研究,以及奶牛繁殖、胚胎移植和胚胎生物技术等研究与应用,以完达山现代化奶牛养殖场作为畜牧业节能减排的科研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牧场,减少投入,提高效益,降低污染。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开朗。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畜牧所、八一农大动科院、牡局八五一一农场、齐局绿色草原牧场、建局八五九农场、牡局海林农场、绥局和平牧场、完达山奶牛养殖场。
24、肉牛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
工作目标:开展肉牛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以及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与推广。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俊雅。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畜牧所、八一农大动科院、八一农大应用技术院、九三科研所、红局五九七农场、红局八五二农场、哈局香坊农场。
25、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新型模式研究与示范
工作目标:开展猪规模化健康养殖新型模式研究与示范,以及优质、高效、安全瘦肉型猪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及配套技术的研发应用。探索新型健康养殖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模式,推广饲料营养技术和添 加剂配制技术。在不添加抗生素和药物的条件下,保证育肥猪的健康和高产水平,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18头以上,生长育肥猪的料重比下降0.2,生长速度提高5%,每头猪用药开支下降30%,达到健康、高效、优质、无残留、无公害目的。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赵克斌、王立贤。
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动科院、农垦科学院畜牧所、宝局江滨农场、红局友谊农场、宝局宝泉岭农场。
26、猪新型疫苗应用示范
工作目标:开展猪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推广应用新型猪瘟疫苗、猪圆环病毒疫苗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等科研成果。开展系列技术培训与普及,建立2-3个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了解掌握宝泉岭地区主要猪传染病的流行现状,研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推广应用猪圆环病毒疫苗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等新型疫苗,提升养猪生物安全和生产水平。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刘长明、蔡雪辉、田志军。
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动科院、农垦科学院畜牧所、宝局江滨农场、哈局畜牧兽医站、红局友谊农场、宝局宝泉岭农场。
十二、农产品加工
27、长效酸奶的研制
工作目标:筛选适宜的复配稳定剂,优化杀菌方法,延长产品保质期,并通过工艺优化、设备改造等实现产业化。研究新杀菌工艺,开发适宜的加工设备,配合其他保鲜技术,延长货架期至30天,扩大市场供应。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吕加平。垦区合作单位: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一农大食品学院、农垦科学院加工所。
28、新型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
工作目标:研制接近于母乳奶粉配方。按照婴幼儿营养需求,科学设计奶粉配方,使脂肪组成、油脂结构、酸碱平衡更加接近于母乳化,保证营养均衡全面。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吕加平。垦区合作单位: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一农大食品学院、农垦科学院加工所。15
第四篇:建三江人民医院简介
建三江人民医院简介
建三江人民医院始建于1970年,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医院,2010年5月被评为三级乙等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担负着建三江管理局及所辖15个农场及附近周边市县90万人的医疗、保健、康复任务,是佳木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是辖区内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1亿元。医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建立了物流传输系统、费用查询系统、HIS系统、LIS系统。
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如1.5T超导核磁共振、全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DSA)、256排极速CT、内置光栅直线加速器、四维彩超、数字胃肠机、DR、骨科C型臂、钼靶乳腺机、1200测试系列生化仪、电子胃肠镜、腹腔镜、宫腔镜、利普刀、超声刀、多仓位高压氧、碎石机及常规诊疗设备。较好地满足了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治需要。
医院各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较雄厚,分为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医技辅助科室等,其中临床科室按专业划分为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科、产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32个专业23个临床科室和7个医技辅助科室。普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妇产科等为我院的重点学科,也是本地区的特色学科。
全院卫生技术人员43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80人、,本科以上学历218人。设置床位700张,开放床位500张,床位使用率达91%,年门诊量19万余人次,住院1万余人次,业务收入1亿元。
第五篇:建三江农垦公安局前进分局以456式组合拳快速启动全概要
建三江农垦公安局前进分局以“456”式“组合拳”快速启动全面部署“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
自省厅部署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以来,建三江农垦公安局前进公安分安局紧贴实际,行动迅速,以“456”式“组合拳”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招招见实。
一、以“四个字”为总要求,确保活动开展有目标
前进公安分局对此次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全局大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局长于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抽调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工作小组,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健全了组织机构。前进公安分局明确,要以民生、民意、民本为中心,以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落脚点,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作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有机结合的工作载体强力推进,切实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执法为民和群众工作能力,加速推进辖区社会治安新秩序建设。该局要求,“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措施要集中体现“贴、实、活、效”四个字,即突出一个“贴”字:紧贴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突出一个“实”字:把今年各项公安工作贯穿其中,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切实解决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突出一个“活”字:实事求是,以本地化为导向,切实提高队伍和执法公信力;突出一个“效”字:要出成效、出成果,反映在对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及整体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都有较大提高。
二、以“三个五”为硬措施,确保活动开展有实效
前进公安分局在大走访开门评警的活动部署中,特别规定了几项硬措施,以此推动活动的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五必访”。对治安重点地区、矛盾多发部位、隐患集中区域、弱势群体、困难民警家庭要实施“五个必访”。二是“五回访”。对去年下半年以来群众报警的案事件当事人、对公安归口的重点信访人、对公安工作提出过提案建议的群众代表、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对公安机关进行过投诉的人员、对久拖未决或一时难处理的案件当事人实施“五回访”,消除各种矛盾误解,争取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增进警民关系。三是“五会议”。要组织开展辖区警情通报会、意见征求会、整改反馈会和公安内部民主生活会、考评点评会等“五项会议”。
三、以“六大活动”为主抓手,确保活动开展有声色
在具体工作中,前进公安分局紧密结合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实际,以“六大活动”为主抓手,全面部署活动开展。
一是深入开展“排查走访”活动。结合的“爱民户户行”活动,紧紧围绕社会治安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认真对待基层单位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各警种、各部门和基层所队要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走访工作对象、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案事件当事人等。
二是深入开展“矛盾化解”活动。立足社区、依靠群众,建立不安定因素常态化的排查和滚动排查机制,对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做到提前排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专项排查,并做到边排查边化解、边整治边巩固,牢牢掌控维稳工作主动权。强力推进“警调衔接”工作,将公安调解与综治调解、人民调解等无缝衔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规劝等办法,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在初始阶段。三是深入开展“春季攻势”行动。以“问题切入”为基本方法,深入开展“春季攻势”系列攻防行动。在深入走访、排摸辖区治安问题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严打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命案、黑恶等严重暴力型犯罪、“两抢一盗”等侵财型犯罪、重特大经济犯罪和毒品犯罪等,进一步明确打击指向,提高打击的主动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实现严打常态化,让群众感到“犯罪在减少、治安在改善”。严密社会面特别是重点单位、重点区域、要害部位的防控措施,防止出现“两抢”、“入室盗窃”“电信诈骗”案件反弹现象,重点实施网格化的“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动态、快速接处警工作,让群众感到“警察就在身边”、让犯罪分子感到“警察就在身后”。
四是深入开展“护航发展”活动。对辖区内重大工程项目如前抚铁路、生物质发电厂等在建工程实施治安状况评估和过程监管,确保重大项目落地无治安问题困扰。针对群众反响较为强烈的交通秩序问题,明确路面管理的主体责任,做到交警要24小时上路、路段要包干、责任要到位,切实提高交警见警率和管事率。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活动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推进“纠陋习、整秩序”整治活动,突出对乱停车、乱鸣号、乱插队、乱掉头、乱超车、乱闯禁等“六乱”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努力改善辖区交通环境。
五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深化创先争优,争当岗位能手”主题实践活动,做强做实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群众观念、群众路线以及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执法为民和纪律作风等方面教育,进一步倡导“敢想、敢干、敢赢”的精神,弘扬队伍正气,引导广大民警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加强正面宣传,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六是深入开展“双评双促”活动。深化“双评双促强规范”活动,建立办案责任体系,健全案件评查制度,每季至少开一次执法办案评析会,评出“十佳、十劣”案件,通过案件评查分析,总结执法经验、吸取办案教训,进一步提高民警执法能力。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的执法理念,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执法能力和执法艺术。继续做好岗位业务技能抽考工作提升民警的执法素质和群众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