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美学评析《英雄赞歌》:不仅仅是人物美(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5:5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美学评析《英雄赞歌》:不仅仅是人物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美学评析《英雄赞歌》:不仅仅是人物美》。

第一篇:新闻美学评析《英雄赞歌》:不仅仅是人物美

英 雄 赞 歌

—— 记独臂英雄丁晓兵

冯春梅 朱玉 张东波

200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武警部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和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时,与丁晓兵亲切握手,并勉励他说,你是党和人民的功臣,希望你保持荣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出征--为了祖国

1984年,边陲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

战况惨烈。一个手雷砸在丁晓兵身上。

他想也没有想,抓起手雷就扔了出去。一团火光,他失去了知觉。

几秒钟后,丁晓兵睁开眼。突然他发现,右手使不上力气,侧头一看才发现,右胳膊已经被炸断了动脉,鲜红的血液,一股股地往外喷!

战友给丁晓兵简单包扎了伤口后撤,只连着一点点皮的右臂一次次挂在树枝灌木上。他又一次拔出了匕首,把右臂与身体之间仅仅连着的一点皮割断,割下来的右臂,被他插在自己的腰带上!

整整在山里跑了近4个小时,一看到迎面跑来的接应人员,丁晓兵一头栽倒在地上!呼吸没有,脉搏没有,血压没有,心跳没有„„有人开始为“烈士”丁晓兵换衣服。战友们把着担架,不许将“牺牲”的丁晓兵抬到烈士陵园:“他没有死,刚才还和我们一起跑回来„„”

野战医疗队恰好路过此地,一位老医生切开了丁晓兵小腿上的静脉,强行压进去了2600毫升血浆。

两天三夜后,丁晓兵睁开眼睛,看到了医院的白色天花板。然后,他发现了右大臂上包着一大团还在渗血的纱布„„

“我的手呢?”

“你们把我的手弄到哪儿去了?”

“带我去找我的手!”大夫护士怎么忍心说出口呢?一个为国立了大功的功臣,要终生面对没有右臂的生活!

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整100枚,是那一年为嘉奖边疆儿女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受奖名单已经确定,颁奖仪式即将举行。为褒奖丁晓兵的壮烈表现,上级为他颁发了第101枚金质奖章„„

壮士断腕,动地惊天--这是为年轻的侦察兵特意增设的一枚奖章!

进攻--直面困难

丁晓兵成为全国知名的独臂英雄。他向组织要求,一要学习,二要继续留在部队工作!部队满足了丁晓兵的要求,他被送往军校学习。

在军校的第一次考试,丁晓兵没做完试卷。

丁晓兵向老师申请延长20分钟,一个惯于右手执笔的人,左手的写字速度怎么能与他人相比?

出乎意料,老师认为,学员丁晓兵能上学,就必须用左手按时答完答卷!

为了赶上别人写字的速度,倔强的他天天到图书馆抄书,一个月抄断了9根钢笔!之后,他独臂绘丹青,在书画界多次获奖;一手好书法,足以让绝大多数右手写字的人惭愧。两年后,优秀学员丁晓兵做出了更让人瞠目的选择:下基层带兵去!

一次紧急集合,让刚到连队的他很没面子。

打背包是当兵的基本功,可是负伤以后,一只手怎么能干别人两只手做的事?

他用一只手好不容易把背包捆了个大概,跨出房门,傻了!全连官兵百十口子在等他一个!丁晓兵在全连面前扔下一句硬话:“今天我让大家丢脸了,一个月后,我一定再把这个脸给大家争回来!”

嘴脚并用,丁晓兵开始练着单手打背包。背包带硬,用牙叼着拉的力度一大,就像刀子一样,拉破了嘴角,拽裂了牙齿。

背包带上沾满了血迹。10多天后,丁晓兵单手打背包速度在全连数得着。

投手榴弹,全连只有丁晓兵一人不及格。丁晓兵天天跑到操场上,用教练弹砸。时间到。丁晓兵一出手:58米!

系鞋带、越障碍、整内务、洗衣服,切菜、做饭、包饺子、蒸包子,一切都是单手操练;射击,包括立、跪、卧3种姿势,涵盖自动步枪、冲锋枪、手枪、轻机枪、火箭筒等多种武器;甚至,极高难度的单杠单臂引体向上、单臂大回环,丁晓兵都能高质量完成,8门军事训练课目,7门优秀,1门良好!

无法计量他到底吃过多少苦,这是一个把所有困难嚼碎了统统吞到肚子里、消化成为动力的人!是一个扔在地上丁当作响、站起来虎虎生风的男人!是一个永远呈进攻姿势的军人!所有的高标准严要求,都是英雄下达给自己的死命令!丁晓兵说,一个军人,战时要忘死,平时要忘我!

突围--超越荣誉

荣誉得到不易,超越荣誉更难。

丁晓兵所在的师,可以毫无愧色地叫做英雄的“主产地”!这个人称“皮旅”的师,仅列在红色光荣榜上的一等功、特等功以上的英雄就有6

3人之多。英雄只能成长在孕育英雄的土壤中,这土壤,必须识英雄、爱英雄、育英雄而不能宠英雄!

一天,还当着连指导员的丁晓兵没有带着部队出早操,被团长发现了。

“全连集合!”团长招手叫来也是功臣、正带队跑步的侦察排长,开始问话。

“你打过仗?”

“报告团长,我打过仗!”

“你,立过一等功?”

“是,我立过一等功。”

“噢!一等功„„”团长狡黠地问:“还用出操?”

站在连队前列的丁晓兵几乎羞死!

在这样的集体里,丁晓兵必须学会遗忘过去的辉煌。

战斗--中国军人

作一个带兵人,丁晓兵不能只让自己成为英雄。

一个有点捣蛋的兵打靶打得一塌糊涂。丁晓兵说了他一句,这个兵回头看看:“来,你给我们做个示范!”

丁晓兵看了这个兵一眼,向前跨出一步,左手撑地,一个利落的匍匐动作,一只手射击,“铛铛铛铛铛”,5发子弹47环!

团机关干部5公里越野跑,丁晓兵特地让自己的妻子跟在队伍后面。跑到一半,他一挥手:“超过他们!”

妻子逐个超过。丁晓兵大喊:“你们怎么还跑不过一个老太太!”

部队军事演习,徒步拉练返营。行至离营区还有5公里多路的时候,已经走了两天半的官兵极为疲惫,战士脚上全是水泡,丁晓兵脚上也有一个分币大小的鸡眼肿痛不堪。

卫生员劝丁晓兵上车,丁晓兵发威:“我不许上车,你不许上车,全营不许一个人上车!最艰难的时候是胜利的前夕,奔袭回营!”

所有的官兵,被激得眼睛都红了!已经没有力气的兵,顿时变成了一群奔出草丛的豹子!全团的军人大会上,丁晓兵下台走到黄麒面前,这是个以爱兵出名、肯给受伤战士揉脚的班长。

“什么样的人最可爱?把别人装在自己心里的人最可爱。你是我敬重的人,我要向你敬礼”立正!一个恭敬、标准、不打一丝折扣的军礼!

敬礼--向着人民

中国在变。丁晓兵在变。但他不允许自己变化的,是对于利益的不当谋求---他依然不爱钱,不收礼。如果有人胆敢在干部提拔之际尝试,丁晓兵的火就会一下子被激起来,面沉似铁:“平时不好好工作,靠这些来讨好领导„„”送来的钱和东西会从门口直接飞出去。有的人不解丁晓兵的举动,把扔出来的钱再加上一沓,继续送,丁晓兵也继续扔!英雄曾经回答过别人这样的问题:“别人升官发财,你平衡吗?”“平衡,我是军人,军人就是流血牺牲的。”

丁晓兵习惯于去烈士陵园走走,站在先烈们的墓碑前,寻找共产党人为何奋斗、为谁牺牲的答案,聆听那些从未走远的伟大心灵的回响。

成千上万的人能慷慨赴死、前仆后继,支撑他们的,惟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之火!2003年,安徽寿县瓦埠湖堤坝突然发生特大管涌。

丁晓兵急了眼!冲上去与战士们一起运土扛包领着官兵喊号子,唱军歌,所有的人嗓子都哑了!

5个多小时后,管涌堵住了。丁晓兵觉得自己的断臂痛不可忍:原来假肢与断臂的接合处,经水一泡,一小块乌黑的残留弹片从皮下露了出来!

如果说,20多年前的丁晓兵成为英雄还有偶然因素,那么,今天的丁晓兵,是把自己的英雄业绩归零后,再一步步地在和平环境中,把自己又一次塑造成为英雄!

1987年,南京航空学院大学生王明给丁晓兵来信:我认为你成为英雄,只是过了第一关;假如10年、20年后,仍有事迹从你身上出现,英雄的称呼你才当之无愧!

当年的大学生,你在哪里?你是否听到了这首一直奏响的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不仅仅是人物美

其实早在老师讲这篇例文之前,我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几次了。最初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它的作者是朱玉,一个擅长于写人物通讯的记者,一个用《警察任长霞》感动了千万读者的记者。她笔下的丁晓兵具有坚韧不拔、不怕苦难,忘我拼搏,把党和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高贵品质。其本身就是一个体现着时代精神的崇高的人物形象。朱玉谈采访人物的心得时说:在采访之前,她绝对不会看任何与这个人物相关的资料,她希望用一张空白的纸去抒写最真实的人生。而她的写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留给人的无穷的美的感受。美的感受大多来源于美好事物的引导和美好情绪的刺激。这篇《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就是美好事物与情感相结合的产物。

标题——美在形象、有感染力

这篇文章在标题上,借用了《英雄儿女》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这是一首著名的歌曲。选择这样的题目,首先非常符合丁晓兵的精神,言简意赅的对他做出了评价,题目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形象性。其次具有强烈的感染性,读者一看到这个题目,自然联想到电影,《英雄儿女》这部电影创造的英雄气氛也就烘托出了丁晓兵气概。

内容——美在形象化构思

从新闻的形象美来说,作者写丁晓兵,是靠一个又一个人物故事性的情节来完成形象塑造的。比如写他让年轻的妻子与战士们一道跑五公里时,有意朝战士们大喊:“你们怎么还跑不过一个老太太!”等等,形象化的构思、生动的语言,这就把一个既壮烈、可敬,又鲜活、可受的人,奉献到读者面前,使英雄人物因平凡而真实,又因真实而感人。

结构——美在跳跃、灵活

从文章的结构来说,《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在文法运用上,更多地选择了跳跃的结构、跳跃的思路和跳跃的文词。他从一名伤残战士,成长为一个武警部队的团政委;从一个战斗英雄,成长为“时代先锋”,经历非常丰富。稿件的几个小标题分别是“出征—为了祖国”“进攻—直面困难”“突围—超越荣誉”“敬礼—向着人民”。这样的跳跃,无疑是沿着丁晓兵的人生轨迹在书写的,也无疑是丁晓兵的理想信念中最核心的部分。“出征”、“进攻”、“突围”、“敬礼”。这些出现在标题上的词语,其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斗过程,它的终点指向胜利,指向人民,指向丁晓兵的价值观深处。通过人物对话、简短化的语言风格、对场景的跳跃式描述,等等,实际上就创造了一种氛围,强化了一种生活画面,给人以富于节奏的印象,更便于反映丁晓兵的人格、风格和性格。

细节——美在自然、真实

塑造一个英雄人物,如果陷入了“假大空”,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这篇文章打动人之处,就在于它一个又一个细节的刻画。在生动细节之中,经过精致描述和精心设计,让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文章写了他在2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表现。写了他在随后的日子中坚持“作战”:为了赶上别人写字的速度,倔强地用左手到图书馆抄书,一个月抄断了9根钢笔;不为荣誉所困、勇敢超越荣誉境界;不爱钱,不收礼,与洪水作殊死搏斗的果敢等,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典型事件。

还有丁晓兵的语言“今天我让大家丢脸了,一个月后,我一定再把这个脸给大家争回来!“ ”超过他们!“"你们怎么还跑不过一个老太太!”“我不许上车,你不许上车,全营不许一个人上车!最艰难的时候是胜利的前夕,奔袭回营!” 简单朴素,再现了一个军人原生态的生活、情感。在全篇文章中,作者没有讴歌,甚至没有表扬的词语。只是通过把这些事件精选出来,反映在不同的历史画面中,一个依然在战斗、依然那么英勇、依然动人心魄的丁晓兵,就这样反映出来了。

结尾——美在含蓄蕴籍

1987年,南京航空学院大学生王明给丁晓兵来信:我认为你成为英雄,只是过了第一关;假如10年、20年后,仍有事迹从你身上出现,英雄的称呼你才当之无愧!

我最欣赏的,就是这篇报道的结尾。作者以20年前一位大学生的来信为由头作结尾,构思巧妙之极。作者想表达的是:丁晓兵20多年的表现证明,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不直接写做自己的观点,却借一个大学生之口,不着一丝痕迹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一句“当年的大学生,你在哪里?你是否听到了这首一直奏响的英雄赞歌?”意境含蓄,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篇:英雄赞歌——人物专访新闻评析

对《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的评论

一、原文:

英雄赞歌

--记独臂英雄丁晓兵 冯春梅 朱玉 张东波

200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武警部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和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时,与丁晓兵亲切握手,并勉励他说,你是党和人民的功臣,希望你保持荣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出征--为了祖国

1984年,边陲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

战况惨烈。一个手雷砸在丁晓兵身上。

他想也没有想,抓起手雷就扔了出去。一团火光,他失去了知觉。

几秒钟后,丁晓兵睁开眼。突然他发现,右手使不上力气,侧头一看才发现,右胳膊已经被炸断了动脉,鲜红的血液,一股股地往外喷!

战友给丁晓兵简单包扎了伤口后撤,只连着一点点皮的右臂一次次挂在树枝灌木上。他又一次拔出了匕首,把右臂与身体之间仅仅连着的一点皮割断,割下来的右臂,被他插在自己的腰带上!

整整在山里跑了近4个小时,一看到迎面跑来的接应人员,丁晓兵一头栽倒在地上!

呼吸没有,脉搏没有,血压没有,心跳没有„„有人开始为“烈士”丁晓兵换衣服。

战友们把着担架,不许将“牺牲”的丁晓兵抬到烈士陵园:“他没有死,刚才还和我们一起跑回来„„”

野战医疗队恰好路过此地,一位老医生切开了丁晓兵小腿上的静脉,强行压进去了2600毫升血浆。

两天三夜后,丁晓兵睁开眼睛,看到了医院的白色天花板。然后,他发现了右大臂上包着一大团还在渗血的纱布„„

“我的手呢?”

“你们把我的手弄到哪儿去了?”

“带我去找我的手!”大夫护士怎么忍心说出口呢?一个为国立了大功的功臣,要终生面对没有右臂的生活!

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整100枚,是那一年为嘉奖边疆儿女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受奖名单已经确定,颁奖仪式即将举行。为褒奖丁晓兵的壮烈表现,上级为他颁发了第101枚金质奖章„„

壮士断腕,动地惊天--这是为年轻的侦察兵特意增设的一枚奖章!

进攻--直面困难

丁晓兵成为全国知名的独臂英雄。他向组织要求,一要学习,二要继续留在部队工作!

部队满足了丁晓兵的要求,他被送往军校学习。

在军校的第一次考试,丁晓兵没做完试卷。

丁晓兵向老师申请延长20分钟,一个惯于右手执笔的人,左手的写字速度怎么能与他人相比?

出乎意料,老师认为,学员丁晓兵能上学,就必须用左手按时答完答卷!

为了赶上别人写字的速度,倔强的他天天到图书馆抄书,一个月抄断了9根钢笔!之后,他独臂绘丹青,在书画界多次获奖;一手好书法,足以让绝大多数右手写字的人惭愧。

两年后,优秀学员丁晓兵做出了更让人瞠目的选择:下基层带兵去!

一次紧急集合,让刚到连队的他很没面子。

打背包是当兵的基本功,可是负伤以后,一只手怎么能干别人两只手做的事?

他用一只手好不容易把背包捆了个大概,跨出房门,傻了!全连官兵百十口子在等他一个人!

丁晓兵在全连面前扔下一句硬话:“今天我让大家丢脸了,一个月后,我一定再把这个脸给大家争回来!”

嘴脚并用,丁晓兵开始练着单手打背包。背包带硬,用牙叼着拉的力度一大,就像刀子一样,拉破了嘴角,拽裂了牙齿。

背包带上沾满了血迹。10多天后,丁晓兵单手打背包速度在全连数得着。

投手榴弹,全连只有丁晓兵一人不及格。丁晓兵天天跑到操场上,用教练弹砸。

时间到。丁晓兵一出手:58米!

系鞋带、越障碍、整内务、洗衣服,切菜、做饭、包饺子、蒸包子,一切都是单手操练;射击,包括立、跪、卧3种姿势,涵盖自动步枪、冲锋枪、手枪、轻机枪、火箭筒等多种武器;甚至,极高难度的单杠单臂引体向上、单臂大回环,丁晓兵都能高质量完成,8门军事训练课目,7门优秀,1门良好!

无法计量他到底吃过多少苦,这是一个把所有困难嚼碎了统统吞到肚子里、消化成为动力的人!是一个扔在地上丁当作响、站起来虎虎生风的男人!是一个永远呈进攻姿势的军人!

所有的高标准严要求,都是英雄下达给自己的死命令!丁晓兵说,一个军人,战时要忘死,平时要忘我!突围--超越荣誉

荣誉得到不易,超越荣誉更难。

丁晓兵所在的师,可以毫无愧色地叫做英雄的“主产地”!这个人称“皮旅”的师,仅列在红色光荣榜上的一等功、特等功以上的英雄就有63

人之多。英雄只能成长在孕育英雄的土壤中,这土壤,必须识英雄、爱英雄、育英雄而不能宠英雄!

一天,还当着连指导员的丁晓兵没有带着部队出早操,被团长发现了。

“全连集合!”团长招手叫来也是功臣、正带队跑步的侦察排长,开始问话。

“你打过仗?”

“报告团长,我打过仗!” “你,立过一等功?” “是,我立过一等功。”

“噢!一等功„„”团长狡黠地问:“还用出操?” 站在连队前列的丁晓兵几乎羞死!

在这样的集体里,丁晓兵必须学会遗忘过去的辉煌。

战斗--中国军人

作一个带兵人,丁晓兵不能只让自己成为英雄。

一个有点捣蛋的兵打靶打得一塌糊涂。丁晓兵说了他一句,这个兵回头看看:“来,你给我们做个示范!”

丁晓兵看了这个兵一眼,向前跨出一步,左手撑地,一个利落的匍匐动作,一只手射击,“铛铛铛铛铛”,5发子弹47环!

团机关干部5公里越野跑,丁晓兵特地让自己的妻子跟在队伍后面。跑到一半,他一挥手:“超过他们!”

妻子逐个超过。丁晓兵大喊:“你们怎么还跑不过一个老太太!”

部队军事演习,徒步拉练返营。行至离营区还有5公里多路的时候,已经走了两天半的官兵极为疲惫,战士脚上全是水泡,丁晓兵脚上也有一个分币大小的鸡眼肿痛不堪。

卫生员劝丁晓兵上车,丁晓兵发威:“我不许上车,你不许上车,全营不许一个人上车!最艰难的时候是胜利的前夕,奔袭回营!”

所有的官兵,被激得眼睛都红了!已经没有力气的兵,顿时变成了一群奔出草丛的豹子!

全团的军人大会上,丁晓兵下台走到黄麒面前,这是个以爱兵出名、肯给受伤战士揉脚的班长。

“什么样的人最可爱?把别人装在自己心里的人最可爱。你是我敬重的人,我要向你敬礼!” 立正!一个恭敬、标准、不打一丝折扣的军礼!

敬礼--向着人民

中国在变。丁晓兵在变。但他不允许自己变化的,是对于利益的不当谋求---他依然不爱钱,不收礼。如果有人胆敢在干部提拔之际尝试,丁晓兵的火就会一下子被激起来,面沉似铁:“平时不好好工作,靠这些来讨好领导„„”送来的钱和东西会从门口直接飞出去。

有的人不解丁晓兵的举动,把扔出来的钱再加上一沓,继续送,丁晓兵也继续扔!

英雄曾经回答过别人这样的问题:“别人升官发财,你平衡吗?”“平衡,我是军人,军人就是流血牺牲的。”

丁晓兵习惯于去烈士陵园走走,站在先烈们的墓碑前,寻找共产党人为何奋斗、为谁牺牲的答案,聆听那些从未走远的伟大心灵的回响。

成千上万的人能慷慨赴死、前仆后继,支撑他们的,惟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之火!

2003年,安徽寿县瓦埠湖堤坝突然发生特大管涌。

丁晓兵急了眼!冲上去与战士们一起运土扛包领着官兵喊号子,唱军歌,所有的人嗓子都哑了!

5个多小时后,管涌堵住了。丁晓兵觉得自己的断臂痛不可忍:原来假肢与断臂的接合处,经水一泡,一小块乌黑的残留弹片从皮下露了出来!

如果说,20多年前的丁晓兵成为英雄还有偶然因素,那么,今天的丁晓兵,是把自己的英雄业绩归零后,再一步步地在和平环境中,把自己又一次塑造成为英雄!

1987年,南京航空学院大学生王明给丁晓兵来信:我认为你成为英雄,只是过了第一关;假如10年、20年后,仍有事迹从你身上出现,英雄的称呼你才当之无愧!

当年的大学生,你在哪里?你是否听到了这首一直奏响的英雄赞歌?

二、我的评析:

首先,《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这一人物通讯,主标题“英雄赞歌”四字铿锵有力;副标题用破折号引出,形式简洁,点明了人物和事件。

其次,通篇布局新颖,将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很形象。在结构上,首段用胡锦涛主席与主人公的两次握手来突出主人公所做过之事的伟大,所立过之功的伟大;六个小标题一一展述,将全文布置得有条有理;结尾段以两个问句结束全文,引起读者深思,又呼应了标题“英雄赞歌”。

再次,全文运用多种手法,加深了主人公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通篇采用小段落格式,吸引读者目光。全文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即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又文章内容显得朴实有力,在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的同时,又反映出了作者的文笔。

再之,便是对文中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内容的单独看法。出征——为了祖国

此段中,字句简洁有力,将主人公如何断臂的过程描绘得真实,详尽,让读者如临其境一般。

“呼吸没有,脉搏没有„„”一串排比式的四个“没有”使读者读来惊心动魄,不自觉的开始猜想下文的内容,然而后面的两个引号词:“烈士”、“牺牲”,将下文事情的发展预先告诉了读者,得使读者松了一口气,可谓是起到了引人入境之地步。

“我的手呢?”是主人公丁晓兵在医院醒来时的第一句话,简短四字将主人公初醒时迷糊而清醒的状态刻画出来;“你们把我的手弄到哪儿去了?”是主人公意识到自己已失去了右手后的惶恐;“带我去找我的手!”将主人公得知现实后的痛苦万分描绘出来,也将他对自己手臂的不舍描绘出来。

进攻——直面困难

作者在此段借助主人公断臂这一事实,把握好了视角,选取了三段事迹,刻画出了丁晓兵这一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忠直、坚强、执着。在叙写三段事件时,作者叙述的手法简明明了,不落于俗套。更重要的是,三段事件前后之间对比鲜明。在此段中,将丁晓兵从“没做完问卷”到“一手好书法”、从“全连营百十口子在等他”到“在全连数得着”、从“只有丁晓兵一人不及格”到“丁晓兵一出手:58米”三个典型对比按抑先扬后的方式展开,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执着与坚强。

本段最后,作者用了三句愤慨的排比句:“是一个„„”,刻画出了主人公丁晓兵的三个不同的性格特征——坚忍、勇猛、自律。

突围——超越荣誉

作者在标题上用了“超越荣誉”四字,与本段第一句话相结合,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敬礼——向着人民

这是最后一个小标题,也是文章的结尾之关键。此段有一个字用得很妙,即“从门口直接飞出去”的“飞”字,它将丁晓兵的忠国与正直从侧面体现出来。此段中的对话和说话非常简洁,但又耐人寻味。

最后,在文章的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精妙之处。通篇的感叹号将抒怀之情与崇敬之情相互融合,既呼应了标题“英雄赞歌”,又加升华了全文的主题。总而言之,通过这篇人物通讯,还是让我受益良多。

第三篇:英雄赞歌——人物专访新闻评析

英 雄 赞 歌

--记独臂英雄丁晓兵

冯春梅 朱玉 张东波

200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武警部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和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时,与丁晓兵亲切握手,并勉励他说,你是党和人民的功臣,希望你保持荣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出征--为了祖国

1984年,边陲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

战况惨烈。一个手雷砸在丁晓兵身上。

他想也没有想,抓起手雷就扔了出去。一团火光,他失去了知觉。

几秒钟后,丁晓兵睁开眼。突然他发现,右手使不上力气,侧头一看才发现,右胳膊已经被炸断了动脉,鲜红的血液,一股股地往外喷!

战友给丁晓兵简单包扎了伤口后撤,只连着一点点皮的右臂一次次挂在树枝灌木上。他又一次拔出了匕首,把右臂与身体之间仅仅连着的一点皮割断,割下来的右臂,被他插在自己的腰带上!

整整在山里跑了近4个小时,一看到迎面跑来的接应人员,丁晓兵一头栽倒在地上!

呼吸没有,脉搏没有,血压没有,心跳没有„„有人开始为“烈士”丁晓兵换衣服。战友们把着担架,不许将“牺牲”的丁晓兵抬到烈士陵园:“他没有死,刚才还和我们一起跑回来„„”

野战医疗队恰好路过此地,一位老医生切开了丁晓兵小腿上的静脉,强行压进去了2600毫升血浆。

两天三夜后,丁晓兵睁开眼睛,看到了医院的白色天花板。然后,他发现了右大臂上包着一大团还在渗血的纱布„„

“我的手呢?”

“你们把我的手弄到哪儿去了?”

“带我去找我的手!”大夫护士怎么忍心说出口呢?一个为国立了大功的功臣,要终生面对没有右臂的生活!

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整100枚,是那一年为嘉奖边疆儿女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受奖名单已经确定,颁奖仪式即将举行。为褒奖丁晓兵的壮烈表现,上级为他颁发了第101枚金质奖章„„

壮士断腕,动地惊天--这是为年轻的侦察兵特意增设的一枚奖章!

进攻--直面困难

丁晓兵成为全国知名的独臂英雄。他向组织要求,一要学习,二要继续留在部队工作!部队满足了丁晓兵的要求,他被送往军校学习。

在军校的第一次考试,丁晓兵没做完试卷。

丁晓兵向老师申请延长20分钟,一个惯于右手执笔的人,左手的写字速度怎么能与他人相比?

出乎意料,老师认为,学员丁晓兵能上学,就必须用左手按时答完答卷!

为了赶上别人写字的速度,倔强的他天天到图书馆抄书,一个月抄断了9根钢笔!之后,他独臂绘丹青,在书画界多次获奖;一手好书法,足以让绝大多数右手写字的人惭愧。两年后,优秀学员丁晓兵做出了更让人瞠目的选择:下基层带兵去!

一次紧急集合,让刚到连队的他很没面子。

打背包是当兵的基本功,可是负伤以后,一只手怎么能干别人两只手做的事?

他用一只手好不容易把背包捆了个大概,跨出房门,傻了!全连官兵百十口子在等他一个人!

丁晓兵在全连面前扔下一句硬话:“今天我让大家丢脸了,一个月后,我一定再把这个脸给大家争回来!”

嘴脚并用,丁晓兵开始练着单手打背包。背包带硬,用牙叼着拉的力度一大,就像刀子一样,拉破了嘴角,拽裂了牙齿。

背包带上沾满了血迹。10多天后,丁晓兵单手打背包速度在全连数得着。

投手榴弹,全连只有丁晓兵一人不及格。丁晓兵天天跑到操场上,用教练弹砸。时间到。丁晓兵一出手:58米!

系鞋带、越障碍、整内务、洗衣服,切菜、做饭、包饺子、蒸包子,一切都是单手操练;射击,包括立、跪、卧3种姿势,涵盖自动步枪、冲锋枪、手枪、轻机枪、火箭筒等多种武器;甚至,极高难度的单杠单臂引体向上、单臂大回环,丁晓兵都能高质量完成,8门军事训练课目,7门优秀,1门良好!

无法计量他到底吃过多少苦,这是一个把所有困难嚼碎了统统吞到肚子里、消化成为动力的人!是一个扔在地上丁当作响、站起来虎虎生风的男人!是一个永远呈进攻姿势的军人!

所有的高标准严要求,都是英雄下达给自己的死命令!丁晓兵说,一个军人,战时要忘死,平时要忘我!

突围--超越荣誉

荣誉得到不易,超越荣誉更难。

丁晓兵所在的师,可以毫无愧色地叫做英雄的“主产地”!这个人称“皮旅”的师,仅列在红色光荣榜上的一等功、特等功以上的英雄就有63

人之多。英雄只能成长在孕育英雄的土壤中,这土壤,必须识英雄、爱英雄、育英雄而不能宠英雄!

一天,还当着连指导员的丁晓兵没有带着部队出早操,被团长发现了。

“全连集合!”团长招手叫来也是功臣、正带队跑步的侦察排长,开始问话。

“你打过仗?”

“报告团长,我打过仗!”

“你,立过一等功?”

“是,我立过一等功。”

“噢!一等功„„”团长狡黠地问:“还用出操?”

站在连队前列的丁晓兵几乎羞死!

在这样的集体里,丁晓兵必须学会遗忘过去的辉煌。

战斗--中国军人

作一个带兵人,丁晓兵不能只让自己成为英雄。

一个有点捣蛋的兵打靶打得一塌糊涂。丁晓兵说了他一句,这个兵回头看看:“来,你给我们做个示范!”

丁晓兵看了这个兵一眼,向前跨出一步,左手撑地,一个利落的匍匐动作,一只手射击,“铛铛铛铛铛”,5发子弹47环!

团机关干部5公里越野跑,丁晓兵特地让自己的妻子跟在队伍后面。跑到一半,他一挥手:“超过他们!”

妻子逐个超过。丁晓兵大喊:“你们怎么还跑不过一个老太太!”

部队军事演习,徒步拉练返营。行至离营区还有5公里多路的时候,已经走了两天半的官兵极为疲惫,战士脚上全是水泡,丁晓兵脚上也有一个分币大小的鸡眼肿痛不堪。

卫生员劝丁晓兵上车,丁晓兵发威:“我不许上车,你不许上车,全营不许一个人上车!最艰难的时候是胜利的前夕,奔袭回营!”

所有的官兵,被激得眼睛都红了!已经没有力气的兵,顿时变成了一群奔出草丛的豹子!全团的军人大会上,丁晓兵下台走到黄麒面前,这是个以爱兵出名、肯给受伤战士揉脚的班长。

“什么样的人最可爱?把别人装在自己心里的人最可爱。你是我敬重的人,我要向你敬礼!”

立正!一个恭敬、标准、不打一丝折扣的军礼!

敬礼--向着人民

中国在变。丁晓兵在变。但他不允许自己变化的,是对于利益的不当谋求---他依然不爱钱,不收礼。如果有人胆敢在干部提拔之际尝试,丁晓兵的火就会一下子被激起来,面沉似铁:“平时不好好工作,靠这些来讨好领导„„”送来的钱和东西会从门口直接飞出去。

有的人不解丁晓兵的举动,把扔出来的钱再加上一沓,继续送,丁晓兵也继续扔!英雄曾经回答过别人这样的问题:“别人升官发财,你平衡吗?”“平衡,我是军人,军人就是流血牺牲的。”

丁晓兵习惯于去烈士陵园走走,站在先烈们的墓碑前,寻找共产党人为何奋斗、为谁牺牲的答案,聆听那些从未走远的伟大心灵的回响。

成千上万的人能慷慨赴死、前仆后继,支撑他们的,惟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之火!2003年,安徽寿县瓦埠湖堤坝突然发生特大管涌。

丁晓兵急了眼!冲上去与战士们一起运土扛包领着官兵喊号子,唱军歌,所有的人嗓子都哑了!

5个多小时后,管涌堵住了。丁晓兵觉得自己的断臂痛不可忍:原来假肢与断臂的接合处,经水一泡,一小块乌黑的残留弹片从皮下露了出来!

如果说,20多年前的丁晓兵成为英雄还有偶然因素,那么,今天的丁晓兵,是把自己的英雄业绩归零后,再一步步地在和平环境中,把自己又一次塑造成为英雄!

1987年,南京航空学院大学生王明给丁晓兵来信:我认为你成为英雄,只是过了第一关;假如10年、20年后,仍有事迹从你身上出现,英雄的称呼你才当之无愧!

当年的大学生,你在哪里?你是否听到了这首一直奏响的英雄赞歌?

我的评析:

首先,对于《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这一人物通讯,从标题上来讲,堪称别致新颖,主标题“英雄赞歌”四字铿锵有力,定下全文基调与内涵;副标题用破折号引出,形式简洁,点明了人物和事件,主副标题,相得益彰。六个小标题皆呼应标题,用破折号将两个关键词衔接,再按顺序的方式将丁晓兵的英雄事迹和人物性格分为此六个标题一一展开,详细叙述。

其次,通篇布局新颖,将主人公丁晓兵的形象刻画烘托得很形象。在结构上,其一,该通讯的首段便用胡锦涛主席与主人公的两次握手来突出主人公丁晓兵所做过之事的伟大,所立过之功的伟大;其二,六个小标题一一展述,将全文布置得有条有理;其三,结尾段以两个问句结束全文,却又呼应开头,引读者再回当年,引起读者深思,又呼应了标题“英雄赞歌”。

再次,全文运用多种手法,更加加深了主人公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从写作方面来讲,通篇采用小段落格式,将全文散化,如此一来,使得通篇既不显冗杂,又吸引读者眼球。全文上下并未用任何华丽辞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使文章内容显得朴实有力,尽量朴实而有力的语言,在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的同时,又反映出了作者的工笔之妙。

再之,便是对文中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内容的单独看法。

出征——为了祖国

此大段中,字句简洁有力,不余赘,将主人公如何断臂的过程描绘得如让读者身临其境一般,刻骨铭心。

“呼吸没有,脉搏没有„„”一串排比式的四个“没有”使读者读来惊心动魄,不自觉的开始臆断下文的内容,然而后面的两个引号词却一改严肃气氛,换作轻松口吻,“烈士”、“牺牲”加上引号后,将下文事情的发展预先告诉了读者,这才使读者松了一口气,可谓是起到了引人入境之地步。

“我的手呢?”是主人公丁晓兵在医院醒来时的第一句话,简短四字将主人公初醒时迷糊而清醒的状态刻画出来;“你们把我的手弄到哪儿去了?”则是主人公意识到自己已失去了右手后的惶恐,他不敢面对,也不想面对;“带我去找我的手!”将主人公得知现实后的痛苦万分描绘出来,将他对自己手臂的不舍描绘出来。三句丁晓兵无回答的话,一如既往的简洁,却将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进攻——直面困难

作者在此大段借助主人公断臂这一事实,把握好了视角,选取了三段让人揪心又振奋的事迹,刻画出了丁晓兵这一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忠直、坚强、执着。在叙写三段事件时,作者叙述的手法极其简明扼要,一来不落于俗套,二来精简通篇。更重要的是,三段事件前后之间对比鲜明,皆有欲扬先抑之味。在此大段中,将丁晓兵从“没做完问卷”到“一手好书法”、从“全连营百十口子在等他”到“在全连数得着”、从“只有丁晓兵一人不及格”到“丁晓兵一出手:58米”三个典型对比皆按抑先扬后的方式展开,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执着与坚强。

在三个典型事件完成之后,作者把握好分寸,将其余事件一笔带过。本大段最后,作者用了三句愤慨的排比句将丁晓兵这一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用另一种方式展开,三个“是一个„„”刻画出了主人公丁晓兵的三个不同的性格特征——坚忍、勇猛、自律。

突围——超越荣誉

这一大段内容较少,作者在标题上用了“超越荣誉”四字,与本段第一句话

相结合,更加提升了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战斗——中国军人

次大段内容颇为精简,但就我个人而言,次大段最后的“军人大会”一事好像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该段标题,未看出作者为何作此安排。

敬礼——向着人民

这是最后一个小标题,也是文章的结尾之关键。该大段有一字用得惟妙惟肖,即“从门口直接飞出去”的“飞”字,它将丁晓兵的忠国与正直从侧面体现出来,也体现了作者熟稔地炼词功夫。此段中的对话和说话简洁得无话可说又话中有话,耐人寻味。最后这一段除了选取了更加揪心的事件之外,也能够通过作者的描述,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主人公丁晓兵的人物性格。

最后,在文章的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精妙之处。通篇的感叹号将抒怀之情与崇敬之情相融展开,既呼应了标题“英雄赞歌”,又加深了全文的基调,更深刻地刻画出了文中的语气语态和场景。此外,每一大段都掺杂了一些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却在主人公笔下偏向于客观,易于接受。但是,我个人认为,此文章内容有些许安排不合理,如之前提到的“军人大会”。当然,总而言之,通过这篇人物通讯,还是让我受益良多。

第四篇:新闻美学----新闻公正美

新闻公正美

协和学院

文化产业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公正美是新闻的原则美。它美在正面感受,美在侧面审视,美在反面批判,美在深度剖析。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来看一则反映生活的新闻从中感受到媒体公正看待生活的态度,并从中获得美感。一则好的新闻能在人们的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给人以教育影响。具有公正美的新闻更是如此,公正地看待我们的生活,并且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公正地去评价它,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当然,作为读者,我们也应该用公正的眼光去看待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关键词】公正美;新闻;感受;态度;

一、正面感受、侧面审视

这个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新闻也不缺乏美,它有着真实美、客观美、公正美,这三美通常都不是单独前行的,它们往往相伴而行[1]。而这些美只有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公正美就很需要我们认真揣摩感受。

公正美美在哪呢?它美在正面感受,美在侧面审视,美在反面批判,美在深度剖析[1]。公正美换言之就是,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来看一则反映生活的新闻从中感受到媒体公正看待生活的态度,并从中获得美感。

要如何感受和体会新闻的公正美呢?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来感受一下新闻的公正美。

新闻《好一幅农家健身图 好一道文明风景线——上小潭村34年每年举办运动会》“12月14日,一个冬阳融融的下午,我们来到上小潭村,只见村里投资2万余元修建的水泥篮球场周围挤满了村民。80岁的村民曾温贤正打着字门拳,一招一式,虎虎生风。这边厢他才歇手,那边厢40岁的农家妇女黄小春又练起了法门板凳。乒乓球台边,一老一少两个人激烈对垒;篮球架下,五六个农民跳起来抢着篮板球。嗬,好一幅农家健身图![2]”(节选)在这节报道中,记者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生机勃勃和乐融融的和谐新农村蓝图,村民们在户外享受着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既锻炼了身体又发扬了体育精神。上小潭村村民美好生活的场面通过记者的文字给了我们正面的美的感受。记者对上小潭村村民34年年年开运动会的感慨能够引起读者对上小潭村对运动的推崇和热爱的共鸣。这种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态度,就是媒体所需要的公正评判生活的态度。这就是公正美的正面感受,是读者对新闻最直观最浅显的感官接触和直接感受,它让读者一目了然地感受并接受新闻媒体所要传达的对生活的态度。

换个角度,从侧面审视公正美,这则新闻带给我们的将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感受。“城北街道负责人喜不自禁地说,改革开放之后,这个500多人的村子富了起来。农民们不满足于建新房修新居,群众体育活动更是在上小潭村形成热潮,变成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0多年的群众体育活动,使农民身体健康了,关系融洽了,生活潇洒了,子女学风浓了。在这个村里,有八九十个农家子弟考上了大中专院校,上了70岁的老人就有80多位,村民们平时连个小病小痛都很少。体育活动还使村里人邻里关系和谐,多少年来都没有发生打闹等事。两个曾姓村民曾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怄气,同时分在篮球队后,球场上讲究配合,两人在比赛中化解了怨气。体育活动还净化了村风,村里人不讲迷信不赌博,没事时不是到篮球场上争来抢去,便是在乒乓球桌边你推我挡,或是在家切磋棋艺、研讨武功,30多年没发生过一例刑事案件。[2]”(节选)上小潭村通过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达到了村民身体健康、村里民风淳朴、邻里关系和睦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了体育运动给这个村子带来的变化和构建和谐平安社会、建设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从上小潭村村民的生活姿态中感受到了构建和谐新农村吹来的暖暖春风。这种侧面审视的角度反衬出了运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好体魄,还有精神上的良好风貌和好品性。这说明与正面感受的直观、浅显的描述不同,从侧面的角度出发,一样能够说出中肯委婉的道理,并且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教育和启迪。可以说,正面感受和侧面审视各有特色。

二、反面评判、深度剖析

除了正面感受和侧面审视,反面评判和深度剖析是另外不同角度的不同感受,往往反面评判和深度剖析的教育意义更加深远。

新闻《不要卖掉穷人的饭碗》“前几天媒体的一则报道:3月19日,银川市拍卖2005150个冷饮、维修临时占道摊位的经营权,其中,西夏区的一个冷饮摊位拍出了5万元的“标王”价,兴庆区中山公园南门附近人流集中的摊位,也拍出了万元左右的价格。(据3月21日《现代生活报》)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拍卖社会公共资源的经营权和使用权来“经营城市”,用以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管理服务等方面资金的不足,使市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每年都要投人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最低生活补助,增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3]”报道从反面角度写了政府拍卖150个摊位用以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不足给因为“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被取缔人民带来的影响,让读者从心里衡量一下这种拍卖本身的利弊,更加体会到下层劳动人们,尤其是下岗职工和低保户的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报道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下发生的社会事件,做到了真实美、客观美、公正美的统一。“有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于每月固定的低保费、生活救济,他们更希望能得到一个稳定的“岗位”,比如拥有一个生意好一点儿的摊位,或者看管个自行车、清扫个街道、管理个公共厕所„„这叫自食其力,那比让政府救济更有脸面、腰杆儿更硬、心里也更踏实。因此,一些城市低保户、下岗职工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找个地方摆个地摊,或修个车擦个鞋,卖点日用小百货,或经营些冷饮、新鲜蔬菜,以维持生计。实际上,这些个“岗位”,既是困难群众谋生的“饭碗”,在很大程度上也为政府减轻了负担。应该说,各种各样的拍卖并不是坏事,是在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是为了管理好、经营好城市。但是管理好、经营好城市,对其中的公共资源的经营权的处置,并非只有“拍卖”这一条路可走。比如,换个思路,牺牲一下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把诸如“摆摊权”、“看车权”、“管理公共厕所权”、“街道清扫权”等等,送给那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家庭,给他们一个稳定的“饭碗”。[3]”这是对政府拍卖摊位救助穷人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说明了政府暂时性的经济救助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下岗职工、低保户等下层劳动者的生活问题。它公正又深刻地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渴望自力更生而不是依靠政府救济的迫切心理。客观地写出了政府政策的良好出发点是为了人民,但比起政府救济,一个稳定的“岗位”更能解决下层劳动者面临的长期的生活困境。记者也就这一社会现象提出政府应“以人为本”,不应该只在乎眼前利益,而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多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将这些公共资源的经营权和使用权转让给困难群众,使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自食其力,切实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缩小城市贫富差距。

一则好的新闻能在人们的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给人以教育影响。具有公正美的新闻更是如此,公正地看待我们的生活,并且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公正地去评价它,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1]。当然,作为读者,我们也应该用公正的眼光去看待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

参考文献

[1]谢逸溪.新闻美学.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99-111 [2]新闻摘自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7-01/30/content_5673480.htm [3]新闻摘自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7-01/30/content_5673878.htm

第五篇: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

-——《红岩》读后感

解放战争后期,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们,同盘踞在最后的堡垒——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种胜利前夕正义和非正义的最后较量。在这期间,很多同志不幸牺牲,而幸存者罗广斌,洋溢言两人,在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的展开了我地下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所以,这部作品被视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的教科书。

这本书是政治老师介绍给我的,当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它,我脑海中浮现了很多激动、振奋的场景,更有许多悲愤的画面。其中,我深深折服于共产党人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而这本书令我最为感动的是江姐的形象和《入党申请书》那一段。我从小就知道江姐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革命烈士。因为她还是巾帼英雄,所以我更要对她钢铁般的意志和忠贞不渝的意志表达深深的敬意。当得知丈夫的牺牲时,她没有过多抱怨那残酷的真实,而是毅然擦干眼泪投入了更加严峻的革命斗争;当敌人用竹签钉她手指时,她坚强如是“严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做老虎凳,毒打拷问,敌人用尽一切办法就是无法从江姐口中得到一点关于共产党的消息。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冈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江姐高高的亮开红旗,”无味的声音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是啊,在如同江姐那样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新生的黎明和胜利的希望。

在第二十八章中,胡浩的入党申请书也着实让我动容。“更可贵的是在这天边黑暗的魔窟里,我们找到了国家的希望,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对共产党员和人民的党,赋予完全的信赖和希望。胜利就在眼前,我的心跳得如此激烈,我多么希望活着出去,奉献自己渺小的生命,作为一个革命卫士。”多么真切的情感啊,就是因为有了那么多人对党付出忠贞的情感,才让人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突然想到大学入学一开始,我们都写了《入党申请书》。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对党依然怀有深刻的情感。我们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建设新中国。

是啊,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革命战士来说,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无法动摇他们对党忠诚的心,反而使他们的意志更坚定,使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去战斗去迎接革命的胜利去创造新的中国。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丈光芒。”这是革命胜利的曙光,这是新中国壮美的黎明啊。读罢全文,我想了很多,有关革命烈士,有光共产党,有关自我的反省和人格的塑造。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90年,这过程中有过像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但更多时候是党在带领我们建设伟大的新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进入90年代后又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再然后新世纪的入市﹑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贯彻,都着着实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领导,我们正一步步走走向更为现代化的社会。

都说“红岩”这史诗般的称号是属于重庆的光荣象征,但“红岩精神”却属于整个社会,将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

“红岩精神”是指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是无数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这一伟大的实质和内涵。

在这和平的年代里,虽然革命早已胜利,不再有屠刀和皮鞭,但我们仍需要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于为她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习伟大的“红岩精神”,然后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份“爱国主义精神”。此刻开始,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读《红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永远不该被遗忘。坚贞不屈、勇于牺牲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集结于英雄的革命者。我们也看到,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我们势必要接下这革命的火种,让它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出光热。

伟大的英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红岩精神”永垂不朽!

下载新闻美学评析《英雄赞歌》:不仅仅是人物美(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美学评析《英雄赞歌》:不仅仅是人物美(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雄赞歌教案

    《英雄赞歌》教案 课型:音乐欣赏课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具:教室多媒体、《英雄赞歌》完整音乐、 电影《英雄儿女》片段、《英雄 赞歌》的词 作者公木图片、曲作者刘炽图片。 教学......

    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2014年月 日广播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我广播的主题是清明节诗歌朗诵《英 雄 赞 歌》。 鲜花 象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象熊熊的烈焰映红了......

    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感恩精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

    抗震救灾英雄赞歌

    抗震救灾英雄赞歌——情景叙事诗话剧 第一幕:快乐校园,幸福生活 幕前旁白诗:天高云淡,绿水青山;美丽季节,美丽家园。二零零八,四川汶川;五月十二,快乐校园—— 幕起:灯亮, 场景:课前学......

    八一征文:英雄赞歌

    八一征文:英雄赞歌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军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

    《英雄赞歌》教学反思

    篇一:《英雄赞歌》教学反思范文《英雄赞歌》是一首歌词。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情饱满,很有气势。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中无所畏惧的精神。课前,我布置学......

    《英雄赞歌》课堂教学反思

    【1】《英雄赞歌》是一首歌词。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情饱满,很有气势。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中无所畏惧的精神。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学开......

    新闻美学论文(最终版)

    灾难报道当中的新闻美学 ——以媒体对日本2011年3月11日地震报道为例 【摘要】最近几年,自然灾害不断增多、人为危机事件也频频发生。媒体应怎样报道灾难新闻,从而完成媒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