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环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介绍
重庆市环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介绍
一、砚台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砚台镇目前已发展种植“九叶青花椒”面积达10135亩,150余万株,覆盖全镇16个村(居)委,产业涉及4000余户。目前建成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个2440亩和精品示范园2个1000余亩,并注册了“登丰”和“春玖”两个花椒专业合作社,已注册花椒商标“奇叶”,同时重庆市环源农业开发公司已建成鲜花椒冻库500吨一座。砚台花椒品质特优,经广州市进出口公司检测,其与一般青花椒相比香味、氨基酸含量都比江津区的花椒都高,所有指标均达出口标准。
二、环源农业公司发展规划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拟发展集中连片的高产优质花椒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达到生态高效、绿色环保、无公害标准,年产优质花椒1000吨;引进新型花椒鲜品加工设备一套,已建成500立方米的冷冻冷藏库,年加工能力达1000吨以上。基于此,未来三年公司要达到的目标是:企业管理好、经营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双提高。
1、扩大加工规模。未来三年,公司将乘势而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把满足市场供给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好。2013年再计划投资120万元,引进新型全自动化花椒加工生产线,大型冷冻设备1套,年加工生产能力1000吨以上。
2、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满足公司加工需要和花椒产业化经营需要。公司准备在2013年调整经营思路,广泛宣传,与农户签订花椒收购订单,让更多的农民调整扩大花椒种植面积。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带动花椒种植户4000余户年增收3500元以上。
三、“奇叶”花椒介绍
我公司针对鲜花椒的消费需求,进行花椒鲜品加工,精选优质鲜花椒,采用全自动生产流水线,通过灭酶杀菌、真空包装、冷冻而成。目前已对“奇叶”牌花椒包装进行精心设计,并正在进行QS认证;该品牌不含任何添加剂、麻香味纯正,是火锅店、酒店及家庭的最佳调味品,颇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公司法人代表:周明军联系电话:***
重庆市环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三月五日
第二篇:本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介绍
公司介绍
维真农庄是本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北京市民精心打造的生态农场,专门致力于为您和家人种植出安全放心的蔬菜。我们已在山西省太原市、北京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及廊坊市分别建有六个占地4000亩的日光温室大棚及1000亩的露地种植基地,专注于生产安全放心蔬菜、特菜、野菜及杂粮。并建设农家乐观光园、有机禽蛋散养基地及有机猪、有机羊养殖基地。公司目前是:
沃尔玛友好农业合作伙伴及生鲜直采基地
山西省最具规模的有机蔬菜基地
山西省政府有机蔬菜及农副产品示范供应单位
山西省农业扶贫重点龙头企业
山西省药膳养生学会常务理事长单位
山西省科技优质农产品绿色通道定点企业
太原市第一批设施蔬菜标准园
太原市有机蔬菜示范种植企业
阳曲县重点扶持企业
真正的儿时味道。拥有维真放心菜,您的餐桌就有了安全卫士。
种子:
拒绝使用转基因种子。又经过欧盟严格认证的种子公司及农科院种子企业专供,并挖掘地方传统品种,保护性种植,从源头上保证品性纯正、优良。
有机肥料:
采用秸秆、草木灰、豆粕、植物叶子、茎类与草原羊、牛粪料(天然草做食料)等原料。用绿色堆肥技术将其腐熟,杀死虫卵和消毒,然后配以有益菌活性物质发酵,按照“斤肥斤菜”的自然农业施肥法施用。
土壤:
农场基地一般选择土壤肥沃、图层深厚,附近没有工业和废水污染,经过2-3年的土壤恢复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各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保证作物的风味和口感。
空气和水:
农场基地一般选在上风上水之地,远离污染,周边的空气保持在一、二级水平并应实行常年24小时监测。灌溉水取自地下岩层水,富含矿物质。
农场管理:
采取种管分离的质量控制法,农场负责组织农工执行计划实施种植,生产资料有公司统一提供。从制度上保证品质的可靠性。
GPRS农作物提供最合适生长的环境。
产品种类:
日常蔬菜:西红柿 黄瓜黄金龙(小西红柿)生菜 尖椒 柿子椒 紫椒椿桃(小西红柿)水萝卜 青梗小白菜 小白菜 芥蓝茴香 茼蒿 娃娃菜 心里美 油麦菜 小叶茼蒿等。
特菜:碎叶苦苣 紫油菜 紫菊 木耳菜等。
野菜:薄荷板蓝根 苦麻菜 荆芥 马齿苋 藿香 苦苣 荠菜 芦巴子 紫苏等。
杂粮:贡品小米
禽蛋:土鸡蛋土鸡等
水果:草莓、西瓜、甜瓜等
其他:土蜂蜜蓝莓精等
第三篇:四川泰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介绍
四川泰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介绍
四川泰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通过遵道镇政府的支持和协调,租用废弃的遵道镇祥符小学改装成一座食用菌试验化工厂。去年7月份开始建设,10月份开始生产。目前公司有员工32人,解决周边老百姓临时务工人员70余人,生产的主要品种是杏鲍菇、香菇、绣珍菇和灵芝。灵芝主要开发观赏性灵芝盆景。绣珍菇主要是对杏鲍菇的废料作二次利用。灵芝和绣珍菇目前开始生产,杏鲍菇2011年12月底开始上市销售,现在每天产杏鲍菇2吨左右。年生产260万袋,年产值1500万元,实现利润300余万元,充分利用沿山地区的梨树、猕猴桃修整枝条作为原材料,经过生产程序,生产食用菌,40天一个周期。菌渣经过发酵处理后成为猕猴桃的有机肥料。从目前规模来看,将解决3000亩的用肥,从而减低猕猴桃的生产成本,每亩资金效益800元。有效实现了循环农业的最大效益化。公司聘请了国内食用菌行业领先的技术专家作公司技术总监。目前公司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和香港东升农业公司合作销售酒店,以及和德阳、绵阳的丙个批发商进行合作销售。目前杏鲍批发价格是6元每斤左右,零售价格是9元每斤,超市销售价格是12元。
农业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农业的“垃圾处理厂”,它能有效地利用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秸杆、枝条等废弃物,可以避免因焚烧作物秸杆而造成环境污染。食用菌在德阳地区种植的农户比较多,但大都是木耳、平菇等低档品种,并且都是大棚生产,季节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公司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现目前有比较多的资金都对我们的项目有兴趣。现已有两个方面资金已达成初步协议,一个是德阳鑫时代房产公司,另一个是通过香港东升农业公司介绍的一个香港朋友。
目前公司的规划是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规模,计划投资4000万元,购买土地100亩,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现代食用菌生产基地。其中50亩建设一座食用菌工厂,生产白灵菇、白玉菇两种西南地区没有生产的高档菇类并进行精包装,30亩建设一个带动农民生产的示范园,品种选择为绣珍菇,另外20亩地用于建设一个食用菌的休闲博览园,打造一个四季有菇,能让人们旅游休闲的食用菌观赏采摘园。
公司在发展好以上项目的同时,加大研发力度,研究目前人工不能种植的珍稀菇类牛肝菌和羊肚菌,争取将这两种珍稀菇类人工种植和工厂化种植。目前两项研究已经已有一些进展。
第四篇:重庆市越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公 司 简 介
重庆越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新建高床羊舍8栋,占地总面积6000平方米(包括:建生活办公设施用房消毒室、粗饲料库、饲料加工房、仓库、兽医药品房、建沼气池、沼气沉淀池、排污沟、建隔离羊舍、焚尸坑、兽医诊断室、新建防御围墙)。人工种草130亩。现有科研成员45人,总投资1200万元。公司坐落于重庆市开县北部依山傍水的满月乡甘泉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适合于农业开发的风水宝地。本公司是集科研、生态立体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开发公司。于2010年成功引进简阳大耳羊520只,现已培育标准种羊109只。本公司致力于种羊繁殖、饲养、销售及农业开发服务,蔬菜种植、销售。
主营产品: “简阳大耳羊”种公羊、种母羊、商品羊。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经营方式: 生产型
成立日期: 2010-3-26
注册资金: 300万
公司地址: 重庆市开县满月乡甘泉村2组
手机: ***
电话:023-52445699
传真:023-52445699
邮箱: chqyuezenongye @163.com
公司网址:http://
第五篇: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渝府令[1999]47号 【发布日期】1999-01-25 【生效日期】1999-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1999年1月25日渝府令〔1999〕4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指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银行专项贷款以及其他配套资金(含引进资金和各种自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和利用,实现农业特定发展目标的项目。
第三条 第三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实施。
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实施。有项目的乡镇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实施。
市、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部门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市)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重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持续发展,逐步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五条 第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应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效益高的科技成果。应重视培养和使用农业综合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承包开发项目。
第六条 第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应积极探索吸引资金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引导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及外资进入开发领域。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立项审批及资金管理
第八条 第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的农业资源和优势,对农业资源的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选择和前期准备工作应经常化,制度化。初步选定并经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应存入项目库进行管理。
第九条 第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土地资源的治理开发,包括中低产田土改造、成片造林、天然草场改良等;另一类为多种经营龙头项目及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优质高效产品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式的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期一般为3年,多种经营龙头项目的建设期为1年至3年。
第十条 第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周期分为项目初选(项目建议和考察评估)、项目准备(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和扩初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须自下而上申请,自上而下筛选,择优立项,不得越级申报。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总项目、分项目和子项目三个层次。建设单位向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为子项目;区县(自治县、市)及市级有关部门向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为分项目;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为总项目。分项目、子项目是总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申请农业开发项目的单位,应将项目建议书报送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由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初选,并将初选项目上报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
市级有关部门也可以将初选项目直接报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进行考察评估。项目入选后,通知有关区县(自治县、市)和市级部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在各区县(自治县、市)或市级部门上报的分项目基础上,汇总编制市总项目开发任务和投资计划,报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投资控制额度,在征求市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提出全市项目投资计划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各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或市级部门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方案编制分项目实施意见,报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分项目实施意见应包括以下材料:
(一)按规定格式的计划表及说明;
(二)主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及利用的鉴定意见;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荒地开垦的批准文件;
(五)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与银行对贷款开发项目的审定意见;
(六)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部门对承担配套资金、按期归还财政有偿资金的承诺意见;
(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示意图。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意见经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必须严格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因特殊情况需变动时,应经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重点大中型项目工程实行公开招标。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管理应建立专款专用,专帐拨款制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50%为有偿资金,50%为无偿资金。市级配套资金为无偿资金。多种经营龙头项目的资金应使用有偿资金和银行贷款。有偿资金应按规定每年收取一定的资金占用费,并根据合同履行还款计划。区县(自治县、市)配套资金中有偿和无偿的划分,由区县(自治县、市)决定。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财政部门和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制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申请使用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贷款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立足当地资源,布局合理,所需能源、设备、物资、交通、环保、劳力等条件具备;
(二)项目必须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并经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
(三)承贷主体权属清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具有法人资格;
(四)贷款使用确有经济效益,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五)项目应有30%以上的自筹自有资金,其中资本金不低于20%。
专项贷款由银行根据项目计划,在征求同级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下达,按银行贷款办法管理。
第三章 项目的实施及验收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在项目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市和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建设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后实行自下而上逐级验收。承建施工单位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写出竣工报告,报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区县(自治县、市)级初验合格后,写出分项目验收总结报告,报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复验合格后,写出总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有:
(一)开发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
(二)开发效益;
(三)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审计;
(四)有偿资金和银行贷款的债务落实及回收;
(五)建成项目工程的营运管护制度;
(六)档案、图像、统计资料的立卷建档;
(七)项目区的主要路口固定标牌的设置。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对各分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写出综合评价结论。对验收合格的颁发合格证,未按期完成或验收不合格的,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第四章 建后管护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建成项目管理,加大管护力度,建立规章制度,发挥长久效益。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凡土地资源治理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管护主体,建立健全管护组织,严加管护。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的中低产田土和营造的成片林木不得征用或转作他用。如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确需征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并按规定给予补偿。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