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修报告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修报告
双乐河思源小学冯本山
通过参加多次的集中培训,使我对课例研修有了一定的认识,“课例研修是通过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实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是教师在同事和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堂观察、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修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课例研修就是以课例作为教师学习与反思的载体,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研修活动。”我也认识到课例研修的重要性。
1、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2、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
3、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它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一、课例研修背景
小学教师第四轮继续教育培训的第一个专题就是“有效学习内容”(教什么?)。我一直担任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既是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有时我认为把文本分析得很细,很清楚,总结时让学生说,还是有学生不会,若换一种问法,很多学生都不会了。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继续教育的需要,本学期,我们对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进行专题研究。
二、课例研修计划
本期根据与镇《方案》要求,针对我校的实践,计划在全体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我先写出二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木兰从军》的第一次教学设计。在其他教师的关注下上一节课,课后,大家一起评议这节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如:这节课有哪些方面值得大家借鉴,哪些方面有待讨论,哪些方法运用不妥当等。把每位教师的发言及时记录下来,整理成资料保存下来。然后根据上述的方面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把好方法备进去,最后再进行一次上课,讨论教学效果。
三、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一】、我在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阅其他优秀的教案设计及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在本校教师的集体讨论后,设计出如下教案: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
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
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一)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二)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三)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
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
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四)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二】、上课后,交流得到:(1),加强课前准备,设计中应体现
师生的准备情况,结合插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2),本课的故事发生在古代,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积累,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降低难度。(3)、应该加强朗读,读出人物的英雄气概。(4)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根据上述的问题,我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再设计。具体如下:《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
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词
2、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学们注意听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后
师生评议。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出示:花木兰是_____________。
3、相机完成句式练习。
(二)、精读课文二段
1、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
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讨论: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板书:战事不断)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板书:紧急征兵。)
3、谁来读好它?
4、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
交流,相机板书:(老————幼)
5、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6、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交流:木兰是怎样说服他们的?
如:弟弟:“姐姐,你不能去,你去了,谁陪我玩呀?”
木兰的爸爸妈妈又会怎么说呢怎样劝阻呢?
7、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尊老爱幼、为国为家分忧)
8、同学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教师朗诵第三段,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很辛苦)她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
功。)
3、观察图
一、说说你想象中花木兰的样子。(威武、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4、花木兰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理解“赫赫战功”这个词的意思。
5、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花将军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飒爽英
姿。
(四)、学习第四段
过渡:这样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胜利回乡后是什么样子呢?
1、齐读最后一段
2、交流:惊讶一词说明什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花木兰回乡后的样子?(文
静俊美)你能想象出她的样子吗?
3、第二幅插图,说说当将士们知道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一位“文静俊
美的姑娘”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你比较喜欢这位女英雄的英勇善战的一面还是文静俊美的一面呢?
(我觉得更美了,不仅仅是外表的美,更有一种英雄气概的美)
三、总结课文:
1、通读全文,再次领略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2、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巾帼英雄,请选取自己喜欢的女英雄作
介绍。
2、完成基础训练。
【三】、再次上课后,进行了说课与反思,交流得出突出的问题是: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变一问一答为在读中划,读中思,读后说。教学设
计应该充分顾及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特点,避免成人化。利用好插图,学生多交流,图文对照,得到预期的目标。这将是今后低年级阅读教
学努力改进的方向。
四、课例研修结果
通过本次课例研修,我们全体教师明确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些过程中培养能力。
五:参考文献及鸣谢
1、《学做课例研修》——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刘咏梅
2、《霍山县与儿街镇小学教师“有效学习内容”专题培训课例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3、教师的网上资源库——《木兰从军》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4、特别感谢中心学校潘声荣、舒向东两位主任莅临我校,给予理论指导和业务引领。
2013年5月10日
第二篇: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影响气温分布规律的因素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本节教材教材选取了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的两个气候要素作为学习气候的切入点。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判读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图,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节的学习将对后面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气候的分布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研究问题:影响全球气温分布规律的因素有哪些?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利用教科书中全球气温分布图及一些著名的诗句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现地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地理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一)、课标要求
⒈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⒉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的规律;
3、学生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能根据气温资料分析某地气温特点;
4、学生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加强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训练;
2、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体会感悟气温差异以及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感受地理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利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能力;
(三)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深刻理解并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等温线图的判读;
3、判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
(五)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体验,对比、推理、图表分析为主.(六)教学准备
1、学生小组实验:将同样分量的水和沙子盛在同样质地的容器里,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感受气温的变化差异。
2、教具:温度计;当地夏季景观图;当地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世界地形图;坐标纸;地球仪;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或挂图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看图描述世界气温空间分布的三条规律。
【承转】前面我们通过读图分析了世界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世界气温时间分布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设疑思考】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当地气温一日变化规律和一年的变化规律。
【教师总结】一日之中,一般最高温出现在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之中,本地最高气温出现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板书】世界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温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承转】本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也反映了世界绝大部分陆地在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分布情况。下面我们就用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来探究世界气温分布的时间规律。
【课件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或黑板展示挂图)【小组活动】讨论完成p63页活动题并交流┄┄┄┄┄┄┄┄┄┄┄┄┄┄┄(约12分钟)(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活动1题,板书结论)【板书结论】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南半球相反 【设疑思考】想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简要指导】(利用地球仪)由于地球形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来回移动,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得到光热多,气温最高,南半球最低;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得到光热多,气温最高,北半球最低。
【承转】1月和7月海陆气温一样吗?
(学生读图得出规律交流,教师板书归纳)
【板书结论】
3、7月陆地高海洋低,1月陆地低海洋高 【设疑思考】想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下水和沙子的实验,得出结论:水与沙子的热力差异,然后再结合夏天游泳的凉快,引导理解海洋与陆地的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课件展示列表】教师简要指导
海洋 陆地 导致结果
1月 放热慢,降温慢
放热快,降温快 陆地低海洋高 7月 吸热慢,升温慢 吸热快,升温快 陆地高海洋低
【点评说明】这里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比较困难,为了突破难点,事先布置了科学小实验,先使学生通过水与沙子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认识不同事物热力性质不同,再分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课下实验也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的能力。【承转】我们除了通过等温线图来了解各地气温,我们还可以通过气温年变化曲线来了解某地每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课件展示】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约5分钟)【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该地最高气温为多少?出现在几月?
2、该地最低气温为多少?出现在几月?
3、年温度差为多少?
4、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南半球气温曲线应为什么形状?
【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一是找极值及最高温和最低温;二是看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分析气温变化总结气温特点。
【承转】了解了世界气温的分布,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气温情况。【学生活动】┄┄┄┄┄┄┄┄┄┄┄┄┄┄┄(约15分钟)
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查找宁夏的年平均气温;(0℃到10℃)
2、在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查找宁夏平均气温并选择一个词来描述;(0℃到-20℃)
3、在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查找宁夏平均气温并选择一个词来描述;(20℃到30℃)
【承转】那么宁夏每个月的气温情况如何呢?
【课件展示数据】宁夏月平均气温资料表(单位:℃)
【教师指导绘图】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组数据绘制一幅宁夏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 【课件展示步骤】(注意联系学生学习折线图的已有经验)
1、绘出横坐标轴,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把握图幅的大小,横坐标轴不能太长太短)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注意把握温度差不能太大或太小,并要根据月均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和标注气温刻度)
3、画出4、7、10月与横坐标轴垂线,以及各气温刻度与纵坐标的垂线;
4、将表中各月气温数据用点表示出来;
5、将各点平滑的连成一条曲线;(注意画曲线时,既要平滑,又要让线经过每个点的中央)【教师引导分析】
由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宁夏的气温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课堂测评】┄┄┄┄┄┄┄┄┄┄┄┄┄┄┄(约3分钟)
1、气温变化曲线图上,曲线弯曲度大,则说明:()a、气温年温差大 b、气温年温差小
2、澳大利亚大陆,一年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出现在:()a、2月和8月 b、1月和7月 c、7月和1月
3、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的气温高 b、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较平原气温高
c、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d、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的气温高(测评题可根据教学时间安排,当堂测评或留作作业)
【设计说明】此处的设计由世界走进家乡,通过家乡的气温数据,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初步分析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选择语言描述气候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降水量逐月图奠定基础。一方面使学生能简单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地理知识、能力的实用性。【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一、气温
概念:大气的温度 单位:摄氏度 ℃ 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地区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同 3:同纬度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时间分布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温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南半球相反 3、7月陆地高海洋低,1月陆地低海洋高
【点评】:
程玲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体现了地理课中地图的重要性,教学始终围绕读图进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分析地图,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始终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地理课的实用性。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注重联系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教学,渗透乡土地理教学。
不足之处:
1、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他们能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2、时间没有把握好;有待对知识点的落实。
总而言之,加强地理课堂中的练习,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扎实基础,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初中地理课例研修报告心得体会
自贡二十三中 程玲
我是研修网自贡国培地理二班的学员。为期两个月的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回顾这段参加国培远程学习的日子,有些许艰辛,但是更多的还是收获。在网校上,专家们讲的课内容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这些优秀的经验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我从这次国培中受益良多,下面就自己的心得体会简单谈一谈。
一、学习内容:
从2010年11月10日到2011年1月10日完成,学习共计两个阶段,即学思阶段和知行阶段。每一个模块学习情况具体如下: 模块一:课改热点、难点问题讲座研讨(48学时)
1080 模块二:【初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
1080
分钟分钟 模块三:【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与课例分析 【知行阶段】在岗实践指导课
二、学习态度:
1080 1080
分钟 分钟
每天除教学工作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国培学习中,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电脑前收看视频材料,做好学习笔记,有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时自己谈一谈培训学习感受、教学思考、在课程页面发起话题、课程留言、参与班级沙龙讨论和参加学科组讨论等等。最后认真完成每个模块的作业,并进行学后反思。
三、学习收获:
1、这次国培给我们地处农村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学习的平台。无论是关于专题的讲解还是对初中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学的评价,讲的最多的是老师怎么教,教什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做好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以及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无疑给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说明了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教育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样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地理知识的储备才能为教学过程的完成提供最基础的条件。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2、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与自己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比较,在二者的比较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并及时改正,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多向专家和一线讲课的老师学习。只有这样,我才可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3、平时应该积极参加、多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例研修活动等,积极与同学科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探究,多向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寻找灵感,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4、积极探求新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大胆实践,在课标的要求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多与后进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他们的转化。
总之,我认为这次国培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在讲课专家的指点下,我们得以及时的改正这些错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使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而尽绵薄之力。我很幸运有机会参加这次国培,它让我们农村教师与专家团队有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给我们一线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第三篇: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课例研修报告
★邓宇香
本次青年教师园丁工程基地研修活动的重要研修理念是让园丁学员以课例为载体,完整亲历从理论学习到行动研究,连环改进的全过程,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而我们作为青年教师园丁工程的学员,在这次研修中有三大目标:第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行动学习、行动研究,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第三就是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即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在这次研修中,我呈现的课例是语文S“电话留言”。
一、研修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虽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重视这块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一到百花园的地方,除了提醒学生背诵“积少成多”,其他的内容几乎让学生自己看看就算了。所以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期中期末检测中“口语交际”部分几乎很难过关,可想而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口语交际教学也成了“盲区”。
二、研修的方法与过程
在这次研修中,我的主要研修方法是实践、反思、导师引领、自主整改、再次实践;研修过程是:第一步,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也就
是第一轮上课,导师们观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反思交流,导师引领,进行细致的评课;第三步,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备课,修改教案和课件;第四步,再次实践,逐步完善,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好第二轮课,再评课总结。
(一)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导师引领
第一轮上课时,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但是自我感觉状态欠佳,课堂调控似乎没有做到很好,效果并不显著。通过导师学员共同评课,总结了一些问题:
1、由于是口语交际活动,学生似乎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我没有在上课前强调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只注重强调“说”,忽略了“听”和“评”;
2、小组合作的时间没有给够,要求没有细化;
3、创设的四个非常好的情境给学生,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尤其
5是不能乱打的。
导师们还一针见血地总结出我这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口语交际要“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与共,而我只注意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却忽略了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经过第一次教学实践,自己观看了授课光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真倾听了导师们的意见,我着手修改教案和课件,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1、在上第二轮课的时候,我上课伊始便引导学生注意了一个问题:口语交际活动,“说”很重要,所以大家要大胆发言;“听”也很重要,所以大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学会尊重别人;“评”也很重要,我们在听的时候除了认真,还要细心发现问题,大胆而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诚地说出来。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正确意识,所以课堂纪律非常好,与第一轮课的另外一个班级相比,状态完全不同了,看来,教师的课堂引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完全不能忽视。
2、因为上课开始引导比较到位,我自己本身很投入,所以学生也自然投入。第二轮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我非常惊喜的是:我在巡堂时,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主动向我提问,甚至主动让我参与其中,一反以往老师引导学生乖乖照办的常态,学生的主体性上升到主动性,而老师的主导性变成了学生主动的需求,作为老师,岂不快哉?
3、最重要的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交际训练”,我依旧沿用原来第一轮课的情境,但是这一次我亲自上阵,与学生“演对手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把前两个情境一一演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没想到学生的评价非常细致,出乎我的意料。后两个情境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表演,他们就能游刃有余了。
5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强化他们的生活常识。“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这一点在第一轮课没有体现,第二轮课中,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了随便拨打电话的漫画,还有出示了法律小常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紧急电话的用处和注意事项。
三、研修的总结和体会
这一次研修,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收获颇丰。今后我要让我的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我平时的工作常态。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这样的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发现问题,多研究问题,多解决问题,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教师发展的趋势。
2012/3/15
2012年恭城瑶族自治县青年教师 园丁工程学员基地学校研修
课
例
研
报
告
学员:邓宇香
研修时间:2012.3.12-2012.3.16 研修地点:县城中心小学
研修主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
第四篇:课例研修报告
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第三届数学课例研究研修日志
课例研修的战场,教师、学生每个人都是无畏的战士,谁制定战略,谁提供子弹,谁负责射击,谁收拾最后的战场,所有的角色都在这次严肃、认真的战争中一一登场,实现了各自的价值。
本应该的双赢的战局,我在庆幸自己收获颇丰的同时,也有些些迷茫。
(一)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是老师,教育是有规律可以探寻,将真实课例的每一个环节曝光,再进行彻底的研修,可以将我们教书的盲点和缺点扫除和修正,那么我就可以在前进中更加强大!所以即使我迷茫了,我可以就地而起,反抗我自己旧的教育模式,反抗我自己不合理的设计,通过课例研究等这一类的方式逐步达成我的目标。
(二)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看到的高中学生,还是比较低调的,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所以对于任何的场面,他们都是淡然的适应着;也或许是习惯了这样的被“监视”被“调查”,所以还是很配合我们对他们课堂作品的研究;但是当我最后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还是隐隐感觉到他们某些人的迷茫。
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优化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结构、设计、知识达标都更加的高效!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受益人是谁?是不是应该教师和学生双赢,我们当然应该很用心的解决我们教师层面的问题,我们优化了课堂,学生可以直接受益,那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课例研修的过程中,为什么只能是老师努力的改变,教案不妥我们改,观察角度不对我们换,上课模式不好我们再来,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班级,然后一大群老师继续前测、中间观察、后测、总结、探究。我们教师该做的,我们会很认真的去做好!那这个双赢的局面的主动权为什么必须只能掌控在老师手上?学生可以参与吗?---他们可能会说:我们自己的学习模式,我们自己可以设计量化成表格进行自查吗?我们也可以自己分组研修啊!学生甚至可以反抗吗?他们可能会说:课例研究,老师们在改进,我们也可以改啊,用同一个班来研修,我们把第一轮出现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我们做作业的方式是否太单一了?我们是不是每次真正在讨论?这个题目需要我们讨论吗?然后下来讨论之后改进了,再给老师协作上一次,看看我们改进的效果,对课例研究的影响情况。学生或许会反抗:老师们,课例研究为什么我们只是过客?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也参与研修的机会?
所以课例研修,我们现在处于的阶段,还是教师修,教师改!少了学生的主体。当然,我们会认为学生在上课时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不该也不能分心完成其他的,有道理,但是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包括研究的主体之后,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发生更加有趣的化学反应!
第五篇: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朵基完小研修小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口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口算教学所占的课时时间有一定的程度,足以说明口算教学的重要性。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口算题,口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口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口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口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计算器的逐步普及,数与计算中那些大多数人最常用的基础的知识也在发生着变化。为此,了解和研究这种变化,重新审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事了十多年的数学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口算能力普遍较差,是数学成绩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完小的所有班级,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我们都致力于口算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借课例研修的东风,确立本主题,旨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通过探求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口算训练、优化口算方法、培养口算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例研修的过程与方法1第一次备课,说课,上课要点和关于研修主题的反思,讨论情况记录(附件:第一次备课教案,讨论记录,观课表设计)。第一次课之前,我完小全全体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的几点看法。面对大家的质疑与困惑,我们上网查阅各种有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资料,并一起研读、讨论,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头脑逐渐清晰,但是,谈到课堂实践,还是感到手足无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们就决定上一节研讨课。我们挑选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课后大家对这节课展开了评论。
(1)、整堂课因为创设的情境、动手操作的机会过少,使本节课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2)、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有些要求没有讲清,学生合作时出现了乱、散现象,有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里面,教师应该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组之内责任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
(3)、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时间过长。
于是我们结合大家的教学建议,认真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悉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我们发现数口算教学,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口算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口算教学是有价值的。
○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
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口算设计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口算练习的设计,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2第二次备课,说课,上课要点和关于研修主题的反思,讨论情况记录。(附件:第二次备课修改教案,说课讨论记录,观课表修改)
当前学生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且学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乐于通过图形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有趣的活动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建立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就要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活动使其有所体验,所以我们又精心修改教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们是这样设计这节课教学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就设计了一些对于例题有关的口算练习,使其掌握的跟牢固,再让学生动手拆实物图,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的特点,一方面此活动直观、简便,利于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在轻松愉悦的口算氛围下也可以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些常见图形和物体内化表面积的概念,此环节我们首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的表面积是那些,再引导学生找一找,摸一摸物体的表面,层层递进的活动使学生体验表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3)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计算表面积的活动中,如果单凭学生个人逐一地去计算每一个面,那所需的时间无疑是漫长的,所以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这样还能靠集体的智慧算出六个面的表面积总和的简便途径,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务实的学生基本功。在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含义与合作学习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利用测量水池让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敢于实践的精神。
(附件;第二次教案设计)
通过前一次的修改和经验的总结,这节课我们上的很成功,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三研修结果陈述 《新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口算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你都发现了哪些好的方法?”课堂上,我们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观察、去交流、去实践、去创新,让学生在“口算”中感知, 在“找”中理解,在“做”中内化,在“算”中巩固,在“比”中升华,从而真正在经历求知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长方体
表面积的含义,使学生在具体的口算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本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计算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表面积的计算,如烟囱,水池,布衣柜,教室等;使每个计算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学生在合作探究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简便方法时,教师鼓励学生归类,例如“除了长方体有六个面的物体,还有哪些图形不需要计算六个面的”学生想到了水沟等,这都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它们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本节课我们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例如“你的做法真是与众不同啊。”“看看谁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他多多学习。”“这与你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等等这些充满激励与鼓舞的话语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还有在课堂的最后,我们还鼓励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真正的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