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及艺术生存

时间:2019-05-15 05:0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家及艺术生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家及艺术生存》。

第一篇:艺术家及艺术生存

艺术产业化与艺术家生存问题

内容摘要:

研究现当代纯粹艺术家、经济艺术家、圈养艺术家三种典型艺术家的生存模式与生存现状;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指出艺术产业化对艺术家生存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从艺术家本身以及社会各个方面,探讨解决艺术产业化与艺术家生存的矛盾与冲突方法,为艺术家打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关键词:

纯粹艺术家经济艺术家圈养艺术家需求层次理论艺术产业化

一、现当代艺术家的生存模式:

目前来看,我们可以见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家生存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分别为纯粹艺术家、经济艺术家、圈养艺术家。

随着文化市场化、产业化趋势的不断深入,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日渐走出象牙塔,走下神坛,揭开数千年来的神秘面纱,如王谢堂前的燕子一样,转身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如此打破数千年来的艺术“潜规则”,自然会招来很多非议,反对最强烈的当然是——纯粹艺术家。

纯粹艺术家,从狭隘上讲就是一心专注于艺术创作,纯粹为艺术而活,反对艺术商业化、产业化,认为那一种是对艺术的背叛,为了艺术的纯粹性甚至可以不惜一切,生命也无不可。纯粹艺术家在历史上就很少见,更别提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纯粹艺术家在今时今日很难找到生存的土壤和空间。梵高的命运就是这种艺术家的典型写照,生前穷困潦倒,死后才声名鹊起。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人在鼓吹在当今世界纯粹艺术已经死亡,纯粹艺术家也濒临“灭绝”„„

不可否认,当今有很多艺术家在走艺术商业化的道路,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艺术家下海”,已经在“海”里的艺术家很多,准备“下海”弄潮的艺术家更多,为了区别于“纯粹艺术家”人们把他们称为“经济艺术家”。经济艺术家与纯粹艺术家在艺术产业化方面的论断和做法截然相反。经济艺术家将他们的创作成果进行商业化操作,借助现代技术大批量复制、加工,运用各种营销手段,进入文化艺术市场,进行大规模的交易活动,获得经济利益,以此来解决自身和艺术的生存问题。这是为纯粹艺术家所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认为他们亵渎了艺术不可侵犯的神圣性。

“圈养艺术家”是艺术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政府机构、利益集团或各种组织、单位服务,以此获得他们在生活和艺术上所需要的帮助。圈养艺术家很好的解决了自己以及艺术的生存问题,但也常常受到很多同行的诟病。也许,这是一种嫉妒或同行相轻的表现,但毫无疑问,圈养艺术家沦为了一个特定组织的附庸,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其所服务的组织的限制。他们丢失了身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自由和独立,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很多艺术家将思想上的自由独立视为自己的艺术的灵魂,因此,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愿意被“圈养”。

其实,纯粹艺术家、经济艺术家、圈养艺术家这三者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也无孰优孰劣,甚至高尚庸俗之分,只是个人所选择的生存方式不同而已,我们都应给予平等的尊重。

二、艺术产业化的对艺术家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古今中外,艺术家非正常死亡的现象非常普遍,原因也各不相同。英年早逝的艺术家有之,因政治迫害而亡的艺术家不在少数,贫苦潦倒、郁郁不得志而死的艺术家也是数不胜数,因各种困扰自杀的艺术家更让人扼腕叹息„„我相信,做一名纯粹艺术家,是每一个怀揣艺术梦想,投身艺术洪流的艺术人的最初愿景,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纯粹艺术家,在作为艺术家之前,每个人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人”,很多被公认为庸俗的东西,我们都不可避免得要去触摸,艺术家也不例外,比如“钱”。钱被公认为最庸俗的东西,但艺术家不能缺的东西也是它,众所周知,搞艺术是一个十分烧钱工作,培养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甚至美国家庭所不能承担得起的。很多人不顾家庭经济情况,坚持学艺术,走艺术家的道路,但等待他们的往往将会是更多更大的苦难,对此我坚信不移。艺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玩得起的,历史和现实生后中都有太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一直为人们熟知,该理论构成基于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人要生存,未满足的需求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求不能充当激励工具;第二,人的需求按重要性与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衣食住行)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第三,当人的某一级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包含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两个层次的需求主要是较低层面的生活物质需要,后三个层次主要是较高层面的心理精神需要。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后三个层次的需要,但我们不能只要“第三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会有生命危险。也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因贫苦潦倒而死去的伟大艺术家,我们熟知的就有曹雪芹、梵高、甚至莫扎特。看着这些名字,想想还有那成千上万的不知道名字的艺术家,如《最后一片叶子》中所描写的那样为救她人,冒雨绘出生命的希望的艺术老人。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只凭一腔热血而投身艺术事业的人是冲动而又过于理想化的。足够的资金能为艺术家解决后顾之忧,从而更好的专心于创作,而对于艺术家来说唯一获得资金的办法就是创作,那是他生存的工

具,进行艺术品交换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这就是艺术品市场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也为艺术产业化创造了基础。艺术产业化可以为艺术家一次性获取更多的资金。

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些都也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原因。艺术家需要得到别人的对自己及其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可,那么就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就要让自己的作品流传开来,走进大众视野中去,艺术产业化在此过程中就起到了帮助艺术家传播其作品的积极作用。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艺术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强烈的群体,他们的每一次艺术创作,都是一次自我发现与实现的需要,尤其是在心理上。当他们所要创作的艺术品完成时,他们获得了第一次成就感,当他们所创的艺术品获得了普遍的认同和赞扬,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时,那会是自我成就感的第二次飞跃,达到顶峰的时刻,任何人都会享受并爱上那种感觉,为了再次拥有那种感觉,艺术家们就会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进行创新。可以说,艺术商品化、产业化能够最大程度的刺激艺术家们进行创新,实现自我超越,为艺术领域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和理论。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艺术产业化对于艺术家生存和发展确实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它不仅能改善艺术家的生活现状,使其能轻松创作,无后顾之忧;还能为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途径,刺激自身不断的进步。

三、艺术家在艺术产业化大潮中的生存、发展之道

第一,必须明确认识到,艺术产业化已是大势所趋,艺术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已成既定事实,不可扭转,顺势而上才是明智的选择。

第二,正确看待艺术产业化,转变思想观念,避免走向极端,对艺术家来说,如何在产业化洪流中保持艺术本身的纯粹性,才是目前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第三,正确运用商业化运作手段,让艺术与经济相结合,实现“双赢”。可以与艺术品交易公司或文化中介机构的合作,双方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第二篇:《生存的艺术》读后感

《生存的艺术》读后感

两周之内读了三本书,虽通读全文,但其主旨深意只能浅尝辄止、略知一二。《园冶》、《说园》都是景观界里程碑似的理论书籍了,对于刚踏进景观的我们多少有些晦涩,《生存的艺术》是俞孔坚的又一著作,虽是英文书写,但配以大量的图例,似乎变得也不是十分的难以理解。

文章主要叙述的是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一人一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和监护的生存艺术,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

俗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俞孔坚似乎是对造园、景观中的水很是看重,无论是对大禹治水还是后文中举得例子都能找到影子。

《生存的艺术》与之前看过的《园冶》、《说园》有些许不同的是,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主要是在追溯景观的根源,提出一种概念、或现象。他认为大禹是历史上第一位国王,利用自然治理自然,和谐的处理了人与水的友好关系。而回望今天的中国景观就好像秦始皇穿着西装一样,不伦不类,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中国正处于重构乡村和城市景观的重要历 史时期。城市化、全球化以及物质主义向未来几十年的景观设计学提出了三个大挑战:能源、资源与环境危机带来的可持续挑战;上世纪90 年代早期开始,中国兴起了一场“城市化妆运动”,随后一场席卷全国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些都使中国的大地景观面临严峻的危机边缘:生态完整性被破、文化归属感丧失、历史遗产消失。农业时代的“桃花源”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景观是一个天地、人、神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和生物的、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和精神的过程发生并相互作用着。说中说道:景观不仅仅事关环境和生态,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归属问题。文化建筑遗产大多是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现代人一味模仿欧洲模式,但是没有新的发展!力量和富丽堂皇的罗马帝国和法国路易斯十四给人的印象是追求视为万能的西方城市,尤其是在城市,美丽的运动在美国,中国城市建设者也一直追求的。

在书中俞孔坚提到:从中国的第一个皇家园林和第一个文人园林开始,乡土便遭到了上层文化的抛弃。“乡村从一开始就被文化上层所抛弃”。然而人类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土地来自乡村,无论是女娲取泥造人还是盘符开天辟地都离不开养育我们人类的一方沃土,为什么有了一定的社会身份后我们就开始丢祖忘本了那!奇异、矫揉造作和排场成为造园的主流,并与周围寻常的环境以及市井生活大相径庭。法国的凡尔赛宫苑是如此,英国的花园则更是收集异国花卉的代表;中国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皆以奇花异草、怪石著称。在我看来这些也许可以算是“富人病”的一种吧。当我们什么也没有时,我们的一切活动中心都是保证生存而已,一旦生产力有了剩余,我们便开始追求其他的物质财富,雪球越滚越大,直到它崩塌。个人和集体是如此,政治和商业是如此,景观也跑不出这个“怪圈”。

在“回归自然”这方面,沈阳建筑大学显然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自从念大学以来已经数度走进我的视野,有幸的是我曾经来到过这座大学,不幸的使由于考试在冬天于是便无缘亲眼见一见这一片庄稼播种时的生机盎然或者是收获时节的满地金黄。新建的沈阳建筑大学和众多新型大学城一样坐落于沈阳的边缘,占地面积大,这土地之中应该也有部分曾经属于农户的农业用地。大多的大学城都会挖湖蓄水,置石叠山来营造文雅惬意的学习生活环境,沈阳建筑大学无疑从中脱颖而出,不但很好的利用了土地种植庄稼,使得活了十七、八年不知五谷的学生亲眼见证粮食的成熟,也让他们实际的了解“粒粒皆辛苦有”的含义,很好的回归了乡村,除了这些许田地,校园的生物的种类也比我们常见的校园要丰富,我们充其量在校园见到些小猫、小狗、麻雀、喜鹊之类的动物,在那年冬天我还亲眼看到了在篱笆围绕的树林间漫步的梅花鹿,这又一次的贴近了自然。而且这样的景观不是也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意识吗!

俞孔坚强调三个原则,一是设计尊重自然,使人在谋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二是设计尊重人,包括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三是设计关怀人类的精神需求,关怀个人、家庭和社会群体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和寄托。这三个关于土地、人、精神的原则,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调整自身的定位和价值观。

这三点对于今日的景观确实是重要的,但是我认为在这三点钟必然是有摩擦的,必须相互妥协,自然与人类今天的发展就像一条抛物线,你高我低,我高你

低,如何真正的使二者达到共赢才是我们该费精神思考的,双方的适度让步,或者说人类更应该迁就自然才能算是接近正确的解决之道吧。

作者还提到:历史上,很多池塘、排水的设计目的是以便维持城市不被大水给侵蚀。现在城市设计完全忽略了这样的艺术生存,现在城市的排水系统一场大雨都消化不了,导致严重的水浸,这也使我们可以在家里“看海”,与此同时建筑物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利用率低,缺乏诸如对防洪、遗产保护、栖息地保护以及游憩和通勤等综合功能的整合;2005年杭州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但从航拍画面来看,除了鳞次栉比的楼房建筑和“挤”在城市中的些许绿地,完全看不到美在哪里。杭州我也曾短暂的逗留过两日,观赏了西湖的美景,市民的生活状态到也算是惬意,行道树和植被也很是茂盛,相比北方和西北地区优秀着很多,但似乎这样的状态也太过于自满。从卫星图上看,偌大的一个雄鸡中国在植被覆盖率上就像一只“脱毛鸡”除了黑龙江省、云南省、江浙地区有成片的绿意之外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地,这之中也正反映着文中俞孔坚在强调的资源过度利用等环境问题。

俞孔坚“红飘带”这个项目在国际上也是优秀的,美国著名旅游杂志《Traveler》2008年4月评出“新七大世界建筑奇迹”,中国秦皇岛的“红飘带” 因其生态理念及突破常规的设计而入选。就像作者在文中自己反复写到的那样,要善于利用自然,而不是过度的先破而后立,现代中国的景观不是要一味的模仿中国国代园林的优秀作品,更不能单纯的照搬没有任何文化背景的西方景观。“红飘带”未见其景已知其意,整个景观以一条“红飘带”长椅贯穿,这是吉祥的中国红,在树林间顺着河流的走势蜿蜒穿梭,十分醒目,然而这样的醒目却又显得这样的自然,这条景观道的建设丝毫没有破坏河流的走向与曲直,一草一树也尽量的保留了它原来的样子。

虽然全书更多的阐述的是一种概念与理想,准备了很多案例与数据的支持,也继承和发展了《园冶》与《说园》中亲近自然与善于保护与利用自然地思想,实际的解决办法没有一一陈列,但是我们不是也从他的作品中品出了些许精神与方法吗!

第三篇:“呼伦贝尔.秋韵” 川陕艺术家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展活动 实施纲要

“呼伦贝尔.秋韵”

川陕艺术家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展活动

实施纲要

一、主办单位

政府宣传部或者旅游局

二、承办单位

呼伦贝尔庄野旅行社4 呼伦贝尔市众合商务会议会展服务中心 呼伦贝尔华厦航空票务公司

三、协办单位

可选择1家冠名单位或者几家合作单位

成都大家书画院 大家书画网

四、媒体支持

邀请相关当地媒体。

五、活动主题

用艺术形式展现自然风光 以人文情怀承载纯粹民风

六、活动形式

★艺术家现场写生创作,以绘画、书法、诗词为载体,抒发各自心目中的呼伦贝尔。★以现场创作作品为主体,与艺术家自带作品(艺术家每人自带作品5——10幅)相结合,举办川陕艺术家艺术创作展活动。

七、活动周期

往返7天,其中,一天写生一天创作一天座谈一天展览开幕式

八、举办地点

★写生创作地: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呼伦贝尔最美景区和最淳朴民风地点。

★主题作品展:呼伦贝尔市××艺术中心(美术馆)

九、活动构成

★“呼伦贝尔.秋韵” 实地写生创作活动

★“呼伦贝尔.秋韵” 川陕艺术家书画创作作品展开幕式。

十、承担费用

★前往人员往返交通费 ★前往人员当地食宿费 ★艺术家润笔费1万元/人

十一、活动成果

1、创作成果

★画家每人至少留下4尺整张现场创作作品2幅,价值12.8万元(8000元/平方尺)。★书法家每人至少留下4尺整张作现场创作品4幅,价值12.8万元(4000元/平方尺)。

2、展览成果

展览现场艺术家自带作品,在实现销售时,按5:5分成(没实现销售的作品产权归艺术家自己所有)

十二、活动艺术家介绍

书法家段毅

段毅,字金沙,号释然居士,职业书法家。中国四川省内江市人。

现为现为世界文化艺术联盟总会执行主席,国际美术家联合总会书法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成都大家书画院院长、艺典美术馆馆长、墨铭堂连锁艺术馆馆长、大家书画网首席执行官。

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数十年临池不辍。书法初学钟鼎、汉简、魏碑,后转习米芾、欧阳询、张瑞图,行草宗二王兼孙过庭、怀素、智永,其后涉五体,览百家,对端庄、俊美、遒劲、潇洒一派尤为钟情。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书法以行草见长,追求高古纯朴、拙厚劲健、清隽飘逸、遒劲自然、洒脱典雅之书风。书界同道及社会各界人士喜爱其书法作品者甚众,作品被多家艺术馆、纪念馆、美术馆收藏。代表作品

汉简书法——杜甫诗《春水》,被都江堰国学公园诗歌大道镌刻成碑文。行书书法——汉乐府诗《长歌行》,被都江堰国学公园诗歌大道镌刻成碑文。草书书法——毛泽东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被西柏坡纪念馆收藏。

画家顾永泉

顾永泉,字古泉、墨龙,号鸣沙山人、燕山蜀人,著名诗书画家,国礼艺术大师。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分会北京会员,甘肃省美协会员,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交流书画院执行院长,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画院书画家。文化部艺术中心ISC2000认定艺术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一级书画艺术委员,上海民族画院客座教授,国际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书画师,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理事,ISC中国艺术价值评审艺术网特级书画家。公益电影《背影》“公益 文化传承艺术名家”荣誉称号。

书法家张剑

张剑,字刚锋,号白丁,别署青龙斋主,1949年生,河南项城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东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书画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作品入展一、二、五次国展。1982年黑龙江省书法篆刻美术摄影联展获书法二等奖。1984年全国总工会、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职工书法艺术展”获三等奖。1985年东三省现场书法大赛获二等奖。

1986年入展中(黑龙江)日(大阪)书 法艺术交流展;1987年入展北京、黑龙江省书法篆刻艺术交流展;1988年《中国书画报》专版介绍书法艺术。1992年作品入展河南书协举办的《黄河杯》书法大赛。2003年宣传部、文化部举办的书画艺术群星展获河南赛区二等奖。2005年获“庆祝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作品先后被收录在《中日书法艺术展作品集》、《东北三省书法篆刻集》、《黑龙江省书法篆刻集》、《北大荒书法篆刻集》等。作品多次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中国对联》、《中国书画报》、《北方书画》、《黑龙江日报》、《书与画》、《青少年书法报》发表。

画家支大鸣

支大鸣,原名支健,1971年出生。先后毕业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工山水、花鸟。师从旅美画家范炳南先生、著名画家马海舟先生。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大家书画院副院长、艺典美术馆副馆长、陕西省华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2005年作品参加“中国西部书画大赛”获优秀奖。2006年作品参加“中国北京首届职工艺术节’’获二等奖。

2006年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央电视台CCTV“杏花村’’汾酒集团杯书画大赛。2007年作品参加上海“写意中国’’中国水墨邀请展。

2008年作品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当代西安书画名家新作展”。2009年作品参加“二零零九扇载翰墨------陕西书画名家扇面展’’。2009年作品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西安书画展’’.2010年作品参加“中日书画家交流精品展”。2011年作品参加“2011 中国-水墨名家展”。

出版有《支大鸣国画集》、《支大鸣书法集》、《中国当代艺术家精品藏书票——支大鸣》。

画家王振东

王振东,出生于1968年,陕西榆林人,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刘文西、萧焕、刘保申、徐义生、杨晓阳等名家。现系西安市长安书画社专职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长安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协会研究员,中阿书画协会副会长,西北大学交流学院国画教授。

作品主要以花鸟、山水画为主,尤以牡丹、荷花、梅花共等见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陕西省美协举办的书画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作品《秋荷》入选首届中韩书画大赛;作品《牡丹无限春光》入选陕西省美协举办的迎新春画展;素描《农家小院》入选首届素描展;作品《荷风》参加陕西省美协第二届花鸟画展,获奖并入选出书;作品《梅香》参加陕西省美协建国六十周年大型画展;作品《野梅》参加陕西省美协建党九十周年大型画展。书法作品参加于右任书法协会展并入选出书。曾在西安、兰州、榆林成功举办个人画展。许多作品被日、德、美、韩等海内外人士收藏。国画作品多次在《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画家史伟

史伟,男,1971年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国画专业西安美术学院,就职于西安文理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安书画院山水画教研室主任。《廊桥遗梦》获陕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美术大展三等奖 《金秋望丰》获中国美协“延安颂”美术展览优秀奖 《绿风》《古镇午后》等作品被《当代绘画艺术》收藏 《古塬高秋》获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览创新奖

《古镇高秋图》入选中国美协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展览 《鹭痕》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陕西省建国50周年美展 《春风又绿故乡塬》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陕西展区优秀奖 《妮妮的心愿》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陕西展区优秀奖

《田园梳理 黄土耕耘》入选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 油画作品展 《黔乡春暖 古道畅和》入选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 油画作品展 《春沐厚土》获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展优秀奖

《碧烟晴岚鹤故乡》入选中国美协“倡导绿色生活 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展 《祥鹤庆云阅华章》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陕西省建国60年美展 《桃花源里得春多》入选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展 2011年 陕西美术博物馆“终南”史永哲 史伟中国画作品展 2011年 史伟中国画作品集出版发行

第四篇:当代艺术家

Dan Flavin

Louise Bourgeois Joseph Beuys Francis Bacon Matthew Barney Marcel Duchamp Eva Hesse

Robert Motherwell Jenny Holzer Gerhard Richter

Robert Rauschenberg Damien Hirst Hans Haacke Yves Klein Jasper Johns Donald Judd Anselm Kiefer Mike Kelley Jeff Koons Nam June Paik Edward Ruscha Gordon Matta-Clark Michael Heizer

第五篇:浅谈论文艺术家高韶青的艺术成就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二胡演奏家高韶青的艺术成就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学指导

教生

名 号 师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孙羽佳 110924021 王伟讲师 2015年4 月 完 成 时 间

目 录

前 言

一、高韶青简介(标题是高韶青简介,文章是其人,你要弄哪样?

二、高韶青的艺术成就

(一)多元化音乐创作

(二)创新的二胡演奏机巧

(三)对二胡大胆创新与改造

(四)对中国二胡音乐现代化的影响

结 语

下面这页空白是什么情况??

浅谈二胡演奏家高韶青的艺术成就

孙羽佳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专业 学号:110924021

指导老师:王伟讲师

摘 要:高韶青是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堪称世界级的二胡大师,对中国音乐现代化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他以富有创新的作曲和演奏,第一次把环境音乐、摇滚乐、爵士乐、印度音乐、南美音乐以及乡村音乐嫁接到了二胡音乐中去,向全世界展示了二胡音乐的魅力。本文通过对高韶青的基本介绍和对他二胡音乐风格,技巧的分析以及他颇具改革性的音乐创作来展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关键词:二胡;高韶青;艺术成就

前 言

二胡始于唐朝,是北方的传统乐器,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在我国音乐史上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从一开始的戏曲伴奏乐器分离出来独奏,发展到现在则是以高韶青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家们的努力,他们将世界音乐融为中用,引导二胡音乐向全新的方向发展。

一、高韶青其人

高韶青,男,汉族,1967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威。他是艺术界公认的优秀二胡大师。1979年,高韶青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是地道的“科班生”。1 他也是1985年的北京全国二胡邀请赛一等奖,最佳指定曲目奖和最佳自选曲目奖的三大奖得主。1993年,被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聘为历史上第一位教授中华民族乐器的教师,并开设二胡教学的正式专业课程。[5]1994年,高韶青与多伦多Esprit交响乐团合作举办第二次音乐会。1995年,在与密西沙加交响乐团合作了二胡协奏曲。高韶青也参与多部好莱坞电影,电视剧的二胡演奏和音乐制作。其中他 1 王云飞.析高韶青的三部二胡随想曲[J].乐器,2012,06:33-35.参与的的科幻电视连续剧《泰星来客》被著名的Emmy大奖提名为“最佳主题音乐奖”。电影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荣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这其中也有高韶青先生的配乐演奏。高韶青先生每年都会有上百场的演出,还和一些顶级的音乐家有过完美合作,这不仅展现出他的音乐深受大众欢迎,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影响力。

他的代表作有移植于小提琴的《吉普寨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和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刘文金先生作品《秋韵》以及黄安伦先生作品《中国畅想曲第五号》、用韶琴移植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他创作的《诗人的山庄》意境高超,仿佛随着他领略了唐时期的诗文之美,他创作的“二胡随想曲”系列五首作品也深受好评,在业界广受传播和推崇。

二、高韶青的艺术成就

(一)多元化音乐创作

七八十年代国门大开,各种各样的世界音乐文化涌入中国,新鲜的“外来户”音乐元素冲击着居于“老本家”地位的中华民族音乐,作为本家民乐的一支,二胡音乐也面对了一种由于传统曲目无法创新而导致停滞不进,而“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尴尬局面,高韶青尝试着将各具特色的“音乐经”元素糅合到本地二胡音乐这座“老庙”当中,如此一来,真的是“老庙里念了本新佛经”,使二胡音乐得到重生,焕发新的生机。

九十年代的高韶青远赴加拿大继续深造,2 并自行组建了“Inner Pulse”流行乐队。海外的求学经历和闲暇时间玩流行音乐的舞台经验,让他逐渐步入国际音乐人的多元化音乐生涯。他留学的第三年又成为了此院历史上第一位教授中华民族乐器的教师。这不仅是对他的成就的肯定,更是一种对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肯定。留学在外,感受着异国的音乐文化氛围,使得他对西方音乐的了解更深,正是因着他对世界许多音乐流派的深入研究,为他将世界音乐精华融入二胡创作增添了尤为重要的可能性。

所有音乐创作的源泉是情感,高韶青先生也是一样。情感表达是音乐的血肉,高韶青先生自己也表示:灵光一现就写出来了。所以创作时的灵光很重要,2管民.二胡移植作品发展概述[D].西安音乐学院,2008.很多随着性情流露出来的感觉变成音符,会更加打动人心,产生共鸣。高韶青先生的旋律虽然随性而为,但却不是胡乱而为,他的音乐创作也守着规矩——音乐逻辑性,逻辑性到位,整首曲子就是一个接上连下的整体。

多元化的创作表现在高韶青的创作乐曲中很容易找到,例如《炫动》中采用爱尔兰舞蹈音乐为主要律动而成的 C乐段,热烈的爱尔兰节奏感,使得重拍位置突显出犹如跳舞般的动感;还有摇滚音乐元素的运用,采用的是节奏型态的运用,在快板 B 乐段的开头出现了摇滚乐的节奏运用,切分是二胡的节奏音型的最大的特色,使摇滚乐的节奏应用到二胡切分中,就是典型的中西合璧了。再例如《蒙风》采用了北美现代舞蹈的节奏律动与蒙古音乐旋律风格的巧妙结合,《蒙风》中有力的快板基本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他巧妙地对重音位置进行了改变,使节奏变的特别动感,体现出一幅大蒙古草原的壮阔场景。高韶青先生的特点就是把传统的二胡曲目结合外来音乐,就如同中外混血儿,虽然曲式结构会借鉴采用西方音乐的相貌,但是从骨子里仍然要流着中国二胡独有的血液。

(二)创新的二胡演奏技巧

二胡的音色柔和、圆润,有着“中国弦乐之王”的美誉。高韶青先生就利用移植,将西方音乐移植到传统二胡演奏中去,将西洋乐器演奏的乐曲进行民乐化的二度创作,使其成为适应二胡演奏的独奏。高韶青先生的移植技术在1985年的北京全国二胡邀请赛上得到热烈响应,他将萨拉萨蒂的超高难度的小提琴独奏曲《卡门主题幻想曲》成功的进行移植,并且凭借这次演奏获得一等奖,由此出现的移植浪潮,使许多小提琴的高难度曲目被众多二胡演奏者开发利用,其中有名的代表作还有《流浪者之歌》和《引子与回旋》。3 但是毕竟小提琴和二胡在结构上就有着本质的区别,琴弦数量不一样,就增加了移植曲目的难度,对升降音、快速换把、高把位、快速转调这些技巧要求变的比较高,也把二胡演奏技巧的要求被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三)对二胡大胆创新与改造

吴旭东.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二胡音乐多元化特征及其对二胡演奏同心圆模式的启示[D].上海音乐学院,2010.二胡逐渐走出过门,走向世界,被世界所熟悉,但是此时传统二胡的弊端也就更加明显,此时高韶青革新乐器,创造了“韶琴”。首先二胡发出音量较弱,一旦二胡跳出独奏和其他乐器尤其是交响和流行乐队同台演出的时候,声音就会显得单薄无力,使得二胡就成为了一个不出彩的小卒;而韶琴的琴筒改革是二胡传声系统的一次完全革命,琴筒的开口向上,后半部分向上,音量变大,且声音向上,明显不同于传统二胡,韶琴的音色浑厚稳,这使得韶琴的表现更加突出,与传统二胡的若是形成巨大反差。二是由于二胡的自身特点,转轴不容易被轻松转动,而演出时间有限且不能中断,因此调音成了一个既费时又费力的缺陷;韶琴的琴轴采用的是现代化的高精密齿轮轴,使得转轴时的精准度高且不容易跑弦,这样的调音,不论是微调还是大幅度的调音都易如反掌。三是琴筒的保养,经常所见的二胡琴筒都会蒙上一层蟒蛇皮,并且在演奏时依靠蟒蛇皮的震动来发出共鸣,二胡在新蒙上蟒蛇皮时发出的声音常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演奏者与二胡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使得二胡的音质慢慢改善,这种磨合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蟒蛇皮毕竟是动物的一部分,生物的物理性质是非常不稳定的,当周围的气温和湿度发生改变,蟒蛇皮就容易产生收缩变化,蟒蛇皮的质变自然就会使得音色也发生改变,所以二胡的存放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假如由于演出的奔波和环境的变化,就会造成二胡音色出现改变从而影响到演出效果;再看韶琴的琴筒采用的是人造皮,人造皮的韶琴音色比之蟒蛇皮更加稳定和优美,音色统一,还附加了一些人声喉音的音色,让二胡的音色更加的动人。并且人造皮大大减少了动物皮的利用,这样既保护了自然,减少杀害,又音色稳定,便于存放。另外,琴皮部分是可以活动的,即便是琴皮受损也可以随时更换。

此外,韶琴的千金不是固定的,韶琴的千金运用了高科技工程材料,让活动千斤的设计更加符合科学,性能更加优良。按照大腿的弧度设计的韶琴琴托上刻有防滑纹,紧密的契合了琴与腿部的空间,增加了摩擦的阻力,使得琴体前后滑动大大减少,避免了演奏时不必要的麻烦,使演奏者更能专注于指尖的旋律。2013年,高韶青将韶琴付之实践,并且完美的演绎了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挑战难度相当大,但其成功也赢得了极大的赞誉。4 现如今,他又首创了二胡电声乐队,将韶胡插电改为“声电二胡”,其电声极度接近电吉他,是中国音乐现代化的新发展。

(四)对中国二胡音乐现代化的影响

高韶青中西结合,以二胡音乐为本,吸收外来音乐,进行移植创作,将西方乐曲民乐化,充分的发挥了二胡独有的特色,这不仅丰富了二胡的音乐风格,增加了二胡的曲目,也深深的影响了20世纪后期的二胡音乐创作。如今,二胡中的移植曲目已经成为二胡音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过多的西方移植曲目终究只是舶来品,借着中国传统土壤开出的花成了“洋气”缺失了“原味”,今后的发展之路还是需要历史的考验。

高韶青高超熟练的二胡技法和创新的二胡演奏理念也影响了二胡音乐现代化的发展,用二胡技法完美演绎西方乐器的音色,这种中西合璧的方法既避开二胡单一的演奏方式和手法,打动不同的观众,也使二胡音乐现代化发展多元化,更加富有感染力。

韶琴的设计是二胡的一次革命,韶琴不仅声音浑厚稳定,演奏时音量更大,使二胡更加富有表现力,表现力的进一步突出也为二胡音乐日后发展奠定了更高的基础,而且改良的韶琴避免了许多二胡的不足之处,便于掌控和演奏,也为二胡走向世界增加了推动力。

结语、(顿号去掉)

高韶青先生在二胡音乐的卓越成就,作为现代二胡音乐发展的代表人物,不论是在乐曲创作还是在乐器改革方面的成绩都是引人注目的。高韶青不仅将传统二胡引向世界潮流,并且融会贯通,博世界音乐之众长,推进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发展,向全世界传播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他出众的才华、大胆的尝试以及出色的演奏堪称“中国二胡音乐大师”。

参考文献:

[1]王云飞.析高韶青的三部二胡随想曲[J].乐器,2012,06:33-35.[2]李静.谈高韶青的多元化音乐创作[J].大众文艺,2011,15:143.4 管民.二胡移植作品发展概述[D].西安音乐学院,2008.[3]吴旭东.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二胡音乐多元化特征及其对二胡演奏同心圆模式的启示[D].上海音乐学院,2010.[4]管民.二胡移植作品发展概述[D].西安音乐学院,2008.[5]李育.二胡艺术家——高韶青[G].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3.1.内容基本可以了,注意目录和标题要一致。

2.注意一下下面每个章节的标题字体是不是符合范文要求 3.文中的注释格式不对,应该在引文的右上角标注小1,好好看看范文,注释不是只能介绍名词,可以引用一段话后边加注释,如果没有很大必要可以不加注释,有参考文献就可以,一定严格按范文要求标注。

4.改完以上内容后从头仔细读一遍,注意标点和错别字,要认真,现在不认真等答辩的时候老师会很为难你,到时候再改很麻烦

5.把这些改完后下午五点以后把承诺书,开题报告写好,还有论文异同打印出来拿过来我看看,开题报告也有范文,一定严格认真填写

下载艺术家及艺术生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家及艺术生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家影评及观后:声影传奇

    艺术家影评及观后感今年的奥斯卡季有趣儿,竟有两部拼着比着向电影史致敬的作品。好莱坞的老马丁(Martin Scorsese)用《雨果》(Hugo)向法国先驱电影艺术家乔治•梅里埃(George Mél......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

    这几天拜读了卡夫卡的这篇《饥饿艺术家》,在短短五千余字的文字里,用奇异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荒诞不羁但又充满现实意味的故事:饥饿艺术家以表演饥饿为生,并以这样的表演招徕大批观......

    世界艺术家名人

    世界艺术家名人 王姓------------------ 王志刚1955年出生,号江河居士。行唐人。软笔受教于张钧,硬笔得益于庞中华及诸位师友。书法韧临柳、颜、后习赵、王诸家,旁飞行、草、......

    小小艺术家实施方案

    小艺术家★快乐你我他 “ 小小艺术家 ”栏目实施方案 ——竞 存 小 学音乐教师杨 奎 一 . 关于“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栏目寓意为 :年龄小的艺术家,在文学、音乐、舞蹈......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这部书对我启发很大,饥饿艺术家读后感。企业需要一种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而“感恩”就是这种氛围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当前,中国正......

    艺术家网站策划案

    第一章、 需求概述1.文化类行业网站现状与前景分析文化产业也可以建立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这对于河北文化品牌推广有极其重要意义。可以将河北的文化通过网络向全国去推广......

    紫砂艺术家简介

    1968年生,1985年在陶瓷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季益顺学艺,后又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装饰设计,技艺日趋成熟。在师......

    艺术家英语作文

    我最喜欢的艺术家 音乐给人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它以特殊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予净化和丰富,使人们的精神力量得到无比的增强。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是朗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