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春节习俗

时间:2019-05-15 05:3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苗族春节习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苗族春节习俗》。

第一篇:贵州苗族春节习俗

贵州苗族春节习俗

苗族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他们的年节,称“冷酿廖”。没有统一的日期,一般在秋叫后。按当地的传统习俗,选择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份。

贵州省的苗族,在节日期间有舞狮子的活动。在锣鼓声中,一个手拿绣球的武士引出了一头纹彩斑斓的“雄狮”,后过跟着一个笑咪咪的“大头佛”。“大头佛”一步一摇,滑稽可笑。苗族舞狮子最精彩的又要数爬桌子表演:声地中央直叠起十二张高饭桌,总高度在十米以上。狮子在武士的逗引下,从下面的一张桌子钻过去,再翻上一张张桌子......一直爬到最高点,武士一个斤头翻落到地,狮子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踩着翻黑心放在最上面那张桌子的四条脚,表演转身,绕圈、前伸、后顾、站立、朝拜等动作,最后还要从最高处轻盈地跳下来。

第二篇:苗族的习俗 作文

苗族的习俗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风土民情的地方。这里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

今天,我就说一说苗族吧!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们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饿着肚子,他们就再也不理会你了。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之物,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有 金饰、银饰、恫饰、玉饰之分,以银饰最为普遍。银饰有 银帽、银盆、凤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鉴、扣绊、银花、银牌、披肩之别,以耳环、项圈、手镯、戒指为常戴之物。各种银饰又有不同造型,项圈就有轮圈、扁圈、盘图等。耳环有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粑粑耳环等。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

苗族有一个自己的民族节日,叫做“跳坡节”。跳坡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女孩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大早便赶往跳坡地点——跳坡场。来到坡场上,人

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坡场上最热闹的要数对山歌了。轻年男女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他们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就会互相赠送礼物,男孩送给女孩一面小镜子,女孩送给男孩一把手电筒,相互赠送完东西,就是他们的定情物了。送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手牵着手,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交往,他们就会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怎么样?朋友,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这还有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有机会你也来隆林看一看,我再给你一一介绍

第三篇:苗族婚姻习俗(本站推荐)

苗族婚姻习俗

白苗的自由婚俗一直延续了几千年。苗族青年男女的相互认识,一般是通过走亲串戚、喜庆节日聚会来实现。比如:正月初一到十五,苗家在屋外或山上搭棚,然后焼上柴火寨里姑娘们围火儿坐,每人手里都有活干,有的刺绣,有的蜡染,有的等着自己心爱的人到来,小伙子们则成群结队在棚外吹芦笙、吹口琴、唱情歌,想方设法把自己心爱的姑娘引出来,然后相互倾吐爱慕之情。苗族把正月这项活动称为“串年”。秋收过后,秋高气爽,苗族小伙子们走在月光下吹奏芦笙、口琴到苗寨路头,姑娘们就会闻声而来,朦胧的月色下就是他(她)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苗族把正月这项活动称为“串月亮”。很多青年男女就在“串年”和“串月亮”中自由恋爱了。

相知相爱的男女青年二人大多数就会私下定了终身,男方就会把女方悄悄带回家,这就叫“走月亮路”。有的也按照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行事的,比如男方父母居心要娶某姓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缘配,事先商议订下来,便请来两位媒人,准备一点酒水,杀一对鸡(公母各一只),饭肉弄好后,就摆上桌子。边喝酒边看鸡头鸡卦。鸡头由二位媒人各吃一个,公鸡的两支卦(股骨)由二位媒人各吃一支。母鸡的两支卦(股骨)由同桌老人和主人吃,吃鸡头鸡卦的人要特别注意的是吃肉保骨,吃完以后,就将鸡头骨和卦露出来判断这门婚姻的吉凶祸福。鸡头着重看五个方面:

1.鸡舌骨筋的三个叉,向内弯曲者谓之百事享通,万事大吉,向

外弯曲谓之不吉利,有口角或者多有话讲。

2.眼腔骨里的一对鸳鸯,用一碗清水来漂浮鸳鸯,用筷子搅清水几转,水转停后,看一对鸳鸯停下来是否头对头,头对头的叫鸳鸯相合,即夫妻相配,白头到老,恩爱千秋。如有一支调头或调尾者,就意味着这一对人情不投意不合或半途相分相离。雌的代表女性,雄的代表男性。可以判断是男变心或女变心,是否亏男还是亏女之兆。

3.看鼻中格的镜子是否破损是否光亮,不穿眼洞,光亮干净者为佳。意味着这一对夫妻前途光明远大,一世安然无恙,子孙发达,富贵荣华。如果镜子穿眼或有红黑污点,谓之有疾患或有伤残之灾。

4.看头顶骨,头顶骨干净洁白者大利,否则亦有忧患之灾。5.看上咀壳,闭缝者为佳,张开者有口舌纠纷。

看鸡卦,着重是看骨头的眼点,成双成对,颜色鲜黑为好卦,意味着婚事享通,永远吉祥,鹈鹅百福,如有骨眼系单数,顺筋生或猪蹄叉,意味着这桩婚事周折,或口角纠纷,或半途丧偶之凶兆。

当然,有的人家不信这个邪,还是去联了这门婚姻,可是有的人家只看鸡头鸡卦不祥,这桩婚事就此罢论。不再提,以后另娶别家之女为媳。

鸡头鸡卦看完后,如果是一付好卦,二位媒人便包着鸡卦,小心放在身上,披着主人准备好的羊毛毯一 床,拿小点锄一把,跨尖刀子一把(刀子标志着宝剑),押刀钱若干,一壶酒揹帯着,从男方家中起程去女方家说媒。媒人走出门外后就调头面向主人家中堂,恭手向男方父母作揖道谢三声:“道谢了主人家,道谢了主人家,道谢了

二位主人家”,然后转身向女方家前行。

二位媒人走到女方家,缓缓走进堂屋,向女方家的火灶正时针转三转,把羊毛毯挂在女方家中堂屋壁头上,其挂法是:要媒说长女,就挂在大中柱上;要媒说次女,就挂在二柱上;要媒说三女,就挂在小中柱上。挂好后,媒人倒双杯酒给女方父母,并开口唱讨婚歌,其词如下:

开天睦婆开在前,造地睦优造在先。睦婆有儿没有媳,睦婆瞌睡眠不着。睦优有女没有婿,睦优有觉睡不香。睦婆要请我媒人,来到睦婆房中堂。睦婆捉来鸡一对,睦优摆好酒和肉。给我媒人吃了后,睦婆睦优来商议。请我媒人把路走,要给睦婆理婚姻。媒人来到半路上,抬头看在路前面。一样什么也不见,只见半路有棵藤。分作三丫往三方,一丫牵上去云南,一丫分下去四川。二位媒人弯着腰,觅着中间那一丫。走到主家房门前,媒人抬头来观看。只见主家堂屋中。载着一棵好鲜花。媒人开口要移去,栽在我主房中央。来年开花有好模,对岁结果成好样。啊!主人家。

交女歌

交女歌是白苗族结婚时的一个主要环节,各种礼仪结束后,男女双方证人在婚礼桌的两边就坐,双方二位执事老人坐上桌,把男方父母请在后侧站好。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对新铁铧放在桌上,这对铧口就是结婚夫妇的一个见证物,想毕“铁证如山”的这句古语就是这样诞生的吧!铧口上面倒上一碗酒。媒人就唱起名为“头尾角”的婚歌。其词如下:

从前天着在前时,睦僰睦优理婚根,睦僰要睦优牲牛;以前地着在前时,睦僰睦优理婚事,睦僰要睦优牲畜。

今天天着到此时,睦僰睦优理婚根。媒人拿起铁铧口,倒上一杯苦辣酒,有话媒人就来理,理起主家牲畜魂。从前天着在前时,睦优睦僰不理婚,睦优不断牲畜魂。今天天着到这时,睦优睦僰理德婚,睦优要判牲畜魂。

今天睦优婚期到,媒人接起铁铧口,倒上一杯苦辣酒,放在这个铁铧尾,铁铧尾阿铁铧尾,铁铧尾上尾必扭。

我拿铁铧没搁处,要将铁铧给寨主,主家二位寨老人!

今天睦僰婚事落,媒人接起黑铁铧,倒上一碗上酸酒,放在这个铁铧头,铁铧头阿铁铧头,铁铧头上头必绕。我拿铁铧没处搁,要将铁铧给寨头,主家二位执事人!

时倒一天向今天,媒人拿起铁铧尾,铁铧尾阿铁铧尾,媒人拿来没放处,要将铁铧放平地,树起寨老栓牲柱。

今天主家婚期落,媒人接起铁铧头,铁铧头阿铁铧头,媒人拿起没处搁,要将铁铧放坝中,树起寨头寄牲柱。

今天拿起铁铧尾,媒人想来没放处,媒人要将铁铧尾,交与寨老的手头,寨老拿去放墙壁。媒人拿起铁铧头,拿起铧头没处挨,把它放挨执老怀,执老拿去放壁坎。铁铧尾与铁铧头,抱手眠来抱脚睡;铁铧头与铁铧尾,抱脚睡来抱手眠。眠得一觉醒起来,到了兔龙新春天,那阳雀和布谷鸟,叫着站在山顶上,二位父母主人家,您对新儿新媳说:这是理料活路时!新郎要把铁铧头,套在那张梨头上; 新媳要把锄头扛,要赶黄牛下田坝,要牵水牛下水田。种出庄稼金黄黄,供养一家老小人;孝敬老母白头发,孝敬老父来白鬓。今天我二位媒人,左手端着个银碗,倒上一碗苦辣酒,端在手中要来封,封存主家牲畜魂。今天我二位媒人,右手端起个金碗,倒得一碗苦酸酒,端在手中要来理。理存主家量米斗。恭贺二位主人家!今天媒人这碗酒,端给主家二老人,您将喝在您的嘴,您将吞入您的肚,对年到了那周年,对岁到了那周岁,主家二老抬头看,二老主人转脸瞧,您的牲畜一群群,奔腾像那田米雀; 您的粮食堆满仓,二位媒人心也甘。

今天媒人这样道,二位男女主人家,主家婚姻已理成,媒人接上铁铧头,媒人端上铁铧尾,倒上一碗苦辣酒,倒在碗里拿来封,封起主家牲畜魂,理成主家钱米魂,亲手交给主人家,你拿吃下你的心,你将喝入你的肚,对年到了那周岁,二位老人抬头看,牲畜发达财兴旺,对岁到了那周年,二位主人侧脸观,五谷丰登粮仓满,儿女兴旺全家欢,你抬头看上对坡,你的猪羊一帮帮,你侧脸看那山脚,你的牛马一群群,喂得牯牛三抱颈。去娶得你儿媳妇,养起牛羊肥又状; 来娶起你小儿妻,你记得我媒人时,带信在那遥远路。媒人走到之时候,执老的肉拈三片,寨头的酒喝三杯。你记不得就罢了,二位男女主人家!

从前天着在前时,睦僰睦优来理婚,不提起那牯黄牛。天着到了之时后,睦僰睦优理婚事,媒人拿起黑铁口,端在手里要来封,封存主家牲畜魂。

今天婚姻已理成,今日婚事来理顺,媒人拿起铁铧头,媒人端来铁铧尾,铁铧头啊铁铧尾,铧头铧尾并一起,我将铁铧没放处,将在铁铧放房角。

今天媒人这样说,二位男女主人家!主家侧耳来静听,你家不起房之前,你说你要起房子;你家不去理婚事,你的儿子没有妻。不起房不见好树,起了房屋见好树;儿不成婚不见美,成了婚才见好女;你不盖房子之前,不见到那好草山,盖起了你的房子,才见到那好草山;无媳不见巧姑娘,有媳又出巧姑娘。年过到了兔龙月,过年到了阳春天。街老又来想周全,街老踩花在花场,寨老又来想得周,寨老踩场在花坡。你儿如要去花场,他又遇见好姑娘;你儿去到花街中,又来寻见好知心。太阳偏西对坡上,儿提芦笙来走路;月亮伸头东角湾,儿换新装去翻山;你儿不成你不讲,你儿不乖你不教。牲畜跑脱于圈底,钱粮消失去粮仓。怪不得我媒人嘛!

二位男女主人家!

你儿不成你来说,你儿不乖你来教。太阳偏西对坡上,某家姑娘卷衣裙,躲着太阳去走路。月亮伸头东角湾,你的儿媳卷衣裙,追赶月亮去翻山。你带信给我媒人,媳娘姑舅全到齐,媒人执事走来到,媳娘姑舅走来落。我们将这铁铧头,塞进儿媳的嘴里,要她吐出后脑头,若她吃不进嘴里,又吐不出后脑头,我媒人不叫她游。她还不敢去游嘛!今天媒人这样讲,太阳偏西对坡上,你的儿媳卷衣裙。躲着太阳去赶路,月亮伸头东角湾,你的儿媳卷衣裙,要与月亮去翻山,你捎信给我媒人。媳娘姑舅一伙们。寨头寨老走来到,媳娘姑舅走来落。我媒人将这铁铧,塞进儿她的嘴里,她若吃不进嘴里,吐出去那后颈根。

她说她一定要反,我媒人让她去反。

我媒人将这铁铧,塞进她的嘴里去。若她吃不进嘴里,吐出去那后颈根,她说她一定要反,媒人不叫她去反。她还不敢去反嘛,寨头寨老执事们!

可我媒人这样讲,男主人是香柱楼。你说得你新儿媳,你要放心儿长长,女主人是房头桩。你娶得新的媳妇,你要树立好性心;你种庄稼在田头,带起儿媳小姑娘,你要有个好心肠; 你种活儿在路边,带起姑娘小媳妇,你要有个好心肝;可是我再说一曲,你可要听实牢记,你的牲畜移一步,要叫你儿移一步,你的牲畜移一脚,要叫你儿移一脚,你的牲畜移一步,不叫你儿移一步,你的牲畜移一脚,不叫你儿移一脚。若你的那牲畜魂,跑脱去你那圈底;要是你那量米斗,消失去你的粮仓,有理不得怪媒人!有冤不能怪寨老!你听好呀主人家!

今天媒人唱一段,你买坛来自编箩,你买猪儿自起圈,婚礼桌上的酒肉,媒人执老有名吃;今天媒人这样唱,你买得田自修沟,你买了地自开路; 婚礼桌上的酒肉,执事媒人有份喝。二位男女主人家!若你买坛不编箩,买得猪来不起圈,要是买田不修沟,买了地来不备路,婚礼桌上的酒肉,执事媒人不能喝,酒肉摆上婚礼桌,媒人执老不敢吃,二位男女主人家!今天媒人这样说,你买得田修了沟,你买了地备了路,买了猪儿起了圈,买了坛子编了箩,买了田地修了沟,酒来媒人有名喝,肉来媒人有份吃。

今天媒人这样讲,媒人倒下一碗酒,端起来就要拿封,封存主家牲畜魂。今天媒人这样说,媒人倒上一碗酒,端起来我就拿理,理存主家粮米魂,二位主人你听好:你将吃入你的心,你拿喝到你的肚,对年到了那周岁,抬头看在儿媳床,你的孙儿床上笑,活像一只小凤凰;对岁到了那周年,抬头看在儿床上,你的孙儿床上欢,喜如一只小金鸡;你抬看在坡对面,牲畜多像田谷鸟;你侧脸看这坡脚,牛羊多如田米雀。你记得我媒人时,捎信在那遥远路,我媒人走来之时,主家的肉拈三片,主家的酒喝三杯。

你记得就算了嘛!

注:(睦僰睦优)属苗语音译,意思:男方、女方父母

第四篇:春节习俗

没有人能够否认,我们的习俗一直都在改变。无论是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还是节日的庆祝方面,一直都在改变。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一段北方过年的童谣说出了以往过年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理说,喝过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这完整的一个年过下来得个把月。但繁忙的现代人哪有时间做完这繁琐的一套?如今的春节假日虽然是各种假中最长的,也只有一周而已。

腊八粥:腊八粥的传统做法是先将大麦米、白云豆、赤豆、绿豆等捡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放进稻米、小米、黄米,再用文火熬,是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以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如今市场上物品如此丰富,找齐这些用料并非难事,可是有多少人会了解并有耐心遵循这些传统的做法来熬粥?能记住那天是腊八,并买回一袋配好的粥料放在高压锅里煮的,已经是难得的有心人。

送灶君: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灶君爷一年四季都在厨房,伺候一家老小吃喝,观看男女老少的行为,二十三那天上天禀报玉帝。所以民间有说法要往他嘴巴上抹上糖,有的地方还给他抹上酒糟,意在让他醉了不要乱说话。今天城市里已经没有了灶间,厨房里只有煤气灶,所以想祭灶也不知该把灶君的画贴在哪里,难道贴在抽油烟机上?

扫尘:腊月二十四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扫尘日”,“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也就有了除旧布新的含义,意在把一切“穷”、“旧”都扫出门外。今天的中年人还能记得儿时随着家长翻箱倒柜大战灰尘的情形。今天的人们越近年关越忙,准备回家的,自然不用扫房,不准备回家的,腊月二十四也还在上班,找一个小时工帮助打扫卫生已经算对得起这个年了。

穿新衣:曾几何时,还是小孩子的我们老想先穿上新衣裳,可大人不让,非得等到三十晚上,洗完澡再穿。可如今,买件新衣服是件太平常的事,刻意攒好从内衣袜子到棉衣帽子等等到过年一起换上——好像有点傻。

春联:按规矩春联必须在除夕之前贴出,凡上联贴在进门之右边,下联贴在进门之左边。而末字是仄声的,是上联,末字是平声的,是下联。现在许多春联是印刷品,尽管看起来更加金碧辉煌,但总不及手写的那样让人珍惜;有的对门两家,竟然会碰巧贴了一模一样的春联,更不幸的,甚至将上下联贴反。

窗花:以前的窗花是贴在纸窗上的,窗花是大姑娘小媳妇巧手裁剪出来的。现在窗花也

卖得挺好,甚至在北京天桥都能买到,那是用机器刻制出来的,买回家用不干胶贴在玻璃窗上。玻璃窗没有了纸窗朦胧的美感,我们也不会有剪窗花的创造乐趣,即使电脑打字的速度再快,我们可能永远也学不来剪窗花的巧手艺了。

爆竹:据说春节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当时没有火药纸张,所谓爆竹,是用火烧竹子,竹子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春节气氛与爆竹的声音是不可分的。随着现代禁放范围的扩大,春节变得寂静无声了。据说全国禁放的城市已达到两百多个。这样无声息的春节,不免让人感到落寞。

年夜饭:这顿饭本来是我们一年到头最期待的也是最丰盛的一顿饭。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年夜饭搬到了饭店里去吃。在饭店里当然可以吃到自己家里做不出来的山珍海味,更省了做饭与刷碗的麻烦——但岂不知,过年的味道就体现在孩子们围着妈妈看他怎么做好吃的时的过程中。

包饺子:据说,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的历史已经有1600多年了。饺子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饺子是“更岁交子”的谐音,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剁馅的声音构成春节特有交响曲。老北京人说“好吃不过饺子”,但今天在超市里,冷冻的饺子四时供应,实在已算不上什么稀罕美食。而且,今天的孩子,有多少人还会包饺子?

戴头花:杨白劳除夕夜回家,再没钱也给女儿带回一段红头绳。过去北方人过年的时候,姑娘媳妇爱戴头花。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也喜爱发饰,只是现在无论南方北方,时髦的女人在头发上做的很可能是这三件事:烫卷、拉直和染色。

门神:旧俗中,除夕家家户户要换门神,国人信仰门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后来还有了具体的人名,如汉代的神荼、郁垒,唐代的秦叔宝、尉迟敬德,还有钟馗。除了武将,还有文官。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都住在千篇一律的单元房里,已不用贴两个门神来把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坚固的防盗门。

挂千:除夕除了换门神,有的家庭还要挂千图利。挂千又称为“门笺”、“挂签”、“挂钱”等。一般用红纸剪成,呈长方形,上部为各种剪纸图案和吉祥话,底部为流苏式。这种风俗在北宋时已经流行。今天,它又演变成了新时尚——即那些大红的“中国结”是也。

拜年:从初一开始,到亲朋好友家或者邻居家祝贺新春。晚辈要给长辈磕头,平辈间行拱手礼。这些景象似乎只有在电影里见得到了。今天的人们用更新的手段取代这一切:电话

拜年,Email拜年,OICQ聊天拜年……短信拜年更是泛滥,在春节的时候甚至造成频道堵塞。然而方便快捷却千篇一律的格式拜年语又怎能表达得出独一份的亲情?

贺年卡:宋代城市发展繁荣,为了联络感情,人们在拜年的时候呈上自己的谒刺(类似于名片),附上自己的问候语,久而久之,便以贺刺、贴、笺等名称流行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以贺年片统称代之。贺年卡一度因过分豪华且不环保而遭人抨击,而今天都市的人却更倾向于发送电子贺年卡。见字如面的感觉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送橘:在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盛产柑橘,地方话里“橘”与“吉”同音,所以过年的时候大家送橘,家里摆着大橘,请客人吃橘,以示吉祥如意。如今城市中许多年轻人不再送大橘,除了对风俗的不太讲究,还觉得用橘子送礼不够上档次,不如送上营养滋补品。

压岁钱: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本来是表达一种关怀的心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水涨船高,成了长辈们的一大负担,有孩子把自己过年得到的压岁钱攒起来就能交下学期的学费了。也有的行贿者,将给压岁钱当成了一条走后门的捷径。

庙会:初一到元宵节之间,全国各地都会有举办庙会。北京的白云观、厂甸、地坛、隆福寺等都是有名的庙会。过去庙会的主体活动大致有三项:一是庙里的和尚、道士做“法事”、“道场”;二是善男信女们进香朝拜、许愿求福;三是借此机会进行的文艺和商贸活动。但今天只剩下最后一项。过浓的商业氛围加上较为脏乱的环境,让不少人对它们兴趣日益淡漠。

空竹和大冰糖葫芦:这些原来都是北方孩子最喜爱的春节礼物,庙会的摊位上到处都会摆满它们。空竹是一种以竹木为材料制成的中空的玩具,抖起来时会发出声音,声音越响说明你玩得越好。但北京已有多年没听到空竹的声音了,如果有,循声找去,一定看见是位中年人在玩。而大冰糖葫芦,过去馋得小孩流口水,今天怎么看却都觉得不够卫生。

广府岁暮花市:春节到花市看花买花是广州人传统的风俗。花市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除夕之夜花市进入高潮,直到午夜两点钟,人们才慢慢散去;这时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出售,游花街的人们,往往就在这时捡到很好的便宜。这是为数不多的不但保持下来而且日见兴旺的春节习俗之一。

舞狮:拜香港电影之福,将舞狮的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且家喻户晓,更成了一种中国的代表性节目。以舞狮的形式拜年,源起于广东佛山。更早,舞狮起源于三国,盛行于南北朝。实际上,舞狮不但是春节习俗,平时民间有喜庆事时也常舞狮助兴,而且一些舞狮队渐有成专业运动员之势,他们互打擂台,参加国际比赛,技艺日见复杂精深。

扭秧歌:这也是过年时中国民间最常见舞蹈之一。扭秧歌发源于黄土高原,随着人民解放军进入城市,成为普及性最广的一种大众化舞蹈。如今在城市中,扭秧歌最多的人是一些浓妆艳抹的退休老太太。她们技艺绝对比不上专业舞蹈演员,但她们的享受却是专业演员得不到的——她们不是因职业为挣钱而舞,只是为表达发自内心的欢乐。

灯会:元宵灯会起初是为了象征佛光普照而举行,后来逐渐形成一种盛大的过年娱乐活动。旧时没有电灯,元宵之时,正是满月的时候,月光与烛光交相辉映。龙灯、焰火、火树银花共同组成灯会的不夜天。

现代城市,当车道上来来往往的车灯、大街上的霓虹灯、大厦里的日光灯早已将一切照得如同白昼时,那满月、繁星也淡化在工业时代的灰色天空中。

东北冰灯:冰灯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艺术。春节到来时,南方已是春光明媚,而东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北方人民充分利用冰雪资源,雕刻一盏盏冰灯,装饰着寒冷的初春。当今,雕冰灯最有名的要数哈尔滨市。它已经成为该市的一种品牌。实际上,冰灯已逐渐走出地域、时间的限制,在南方,在夏天,都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造出一个冰天雪地的晶莹世界来。

第五篇: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下载贵州苗族春节习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苗族春节习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节习俗

    春节风俗——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春节习俗] 谷日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一(3)俞佳 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爆 竹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春节习俗

    春节风俗——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春节习俗]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五篇范文)

    苗族丧葬文化,爱与团结的碰撞 —以贵州松桃地区为例 姓名:吴小丽 学号:2012011211 班级:12级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贵州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

    高要县春节习俗

    高要县春节习俗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本县人民群众最重视的传统节日。节前家家户户都忙着搞清洁卫生,准备年货,包制“果蒸”粽。除夕。俗称年三十晚,住户门前贴上大红春联,室内张......

    河北春节习俗

    承德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

    地方春节习俗

    东北 东北的春节习俗除了和北方许多地区一样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 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