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

时间:2019-05-15 05:2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义务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义务教育》。

第一篇: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发放花名册

一年级:37人

二年级:32人

三年级:31人

四年级:33人

五年级:29人

共计:162人

竹园小学

2014年2月

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

第四章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中共中央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建立起了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但是在义务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却与经济水平严重失衡,城乡差距尤为显著。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改变其弱势地位,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为此应建立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1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自我国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在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资比例中,中央政府负担的部分仅为2%,省和地区(包括地级市)的负担部分合计也只有11%,县和县级市的负担为9%,而乡镇则负担了全部的78%。税费改革后,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则意味着乡镇承担的绝大部分要转移到县级财政,但是县域经济的薄弱和分税制改革等使县级财政缺乏稳固而坚实的收入基础。因县级财政客观上无力完全承担投入责任,从而产生抵制情绪,容易使得教育管理成本升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等问题。

目前,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水平极低。转移支付 1

中1/3作为税收返还,各地税收返还数额取决于向中央缴纳税收的数量,不取决于各个辖区人口、支出需求等因素。在转移支付的另一部分直接补助中,中央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不但额度小,而且挤占、截留、挪用时常发生,这种直接转移支付多具有临时性、应急性特点,缺乏制度保障。

4.2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及各地教育资源占有的差别是城乡与

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表现。

由于中央投入不足,教育投入的过分地方化,不可避免导致各地区教育投入的不平衡。一方面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府间财政收入及筹资能力的差别,进而也造成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公共财政的投入的差别;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及多元办学体制下,一些经济和社会发达地区,学校拥有更多的机会吸收民间资金,这也造成民间教育资金的筹措能力和占有水平的差距。同时,长期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是以税收返还为主的,富县经济水平高,得到的返还就多;从而加剧了不同地区教育投入的非均衡性,穷县都是农业县,得到的返还就少;结果“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尤其是中西部地方经济相对落后,义务教育主要靠财政支持,但地方财政困难,难以承担和保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制约着民间资本的教育投入。从而造成与发达地区教育投入及教育资源占有的不平衡。

对农村地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各个农村县、区在教育事业性经费上的投入的差距也主要是因省内差异引起的。小学和初中的预算外事业性经费的地区性差异大于预算内事业性经费的地区性差异。在地方财力相同的情况下,中部“二片”省的县、区对小学教育的投入比西部“三片”省的县、区更依赖于预算外资金。这表明教育投入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是,从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相关性依然存在。

4.3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难以优化

农村经济水平发展缓慢,一些地方政府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将转移支付的财政资源多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本地财政收入领域,其结果造成对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由此一来就不得不面临监督体制失灵的局面,因缺乏有效监督的意识和行动,客观上造成腐败行为滋生等问题。

第五章 解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问题的对策。

5.1必须建立、健全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为了规范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制度必须建立在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作明确合理的划分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要求及其应对措施,要求加快形成“权、责、利”及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新局面。建立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体制的核心是规范中央、省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其基础是确定各县义务教育的最低经费需求和测定各县的财政负担能力,计算义务教育经费供需差额。确定供需差额后,凡是需求大于财政供给能力的县,其差额由上级政府补助。省级政府应根据本省各县(市、区)的财政状况,负责平衡各县(市、区)的义务教育投人水平,由省级财政按均等化原则给予各县(市、区)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和省级政府实行分级测算,在县一级义务教育经费差额确定后,再确定省级政府的负担能力;凡是省级政府无力负担义务教育经费差额的,再由中央政府负担平衡全国各省份财政收支状况,给予专项补助。

5.2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力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国家需不断增加转移支付的总量,扩大转移支付的规模,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设置专项的转移支付方式。例如可设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专项资金、自然灾害专项资金等,以突出中央地区对弱势地区的特别支持,全

力资助和扶持农村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5.3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在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同时,适当加大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比例。要着力于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应以城市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额来确定农村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保证教育财政资源的城乡分配的均衡化。拓宽财政支持范围,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用于关注和资助弱势群体,保证教育财政资源公平分配。在使用转移支付提供的经费过程中,还应注意各项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尽量合理、科学地进行配置。只有这样,农村地区各个学校的各项费用才有制度上的保证。

5.4健全监督机制,“阳光”转移。

提高转移支付的透明度,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的总体透明度,增强地方财政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可预期性,而且对于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规范化也有促进作用。可降低转移支付资金的漏损;促进地方政府合规使用资金,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强化自我约束,规范职能行为。要健全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二是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由各级审计部门对各级财政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进行审查,确保资金运用到位。三是加强人大和社会的监督。要充分发挥人大财经委员会和预算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扩大公开化程度,增强财政转移支付过程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大老百姓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参与力度,建立自上而下的地方政府责任监督机制,建立

独立的义务教育评枯委员会,实现自下而上的地方政府责任监督。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最近,我们在杭州市余杭区农调队、金华市农调队和龙泉市农调队的协助下,就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任重道远;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义务教育的费用负担比较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余杭区、金华市婺城区和金东区(下称金华市)、龙泉市三地分别作为我省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每地调查了100名农村学生家长和10名乡镇中小学校长,全省共调查了300名农村学生家长和30名乡镇中小学校长。其中中学生、小学生家长和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各半,余杭、龙泉的家长均分布在5个乡镇,金华的家长分布在两区的10个乡镇,中小学校长三地均分布在5个以上的乡镇,调查报告《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所定义的“农村”是指县城以外的所有乡镇,这与浙江省物价局等部门下发的浙价费(2003)21号文件中所指的农村中小学的“农村”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在本调查中,农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区政府所在地城区以外的所有乡镇。调查的时间范围是2003年春季。

这次接受调查的15所中学,平均在校生规模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专任教师677名(其中代课教师18名),平均每校44名,师生比为1:16.7,略低于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调查的15所小学,有13所是乡镇中心小学,2所为金华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规模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专任教师452名(其中代课教师2名),平均每所小学30名,师生比为1:16,低于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现状

(一)省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农村中小学收费标准

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今年初联合下发浙价费(2003)21号文件,规定了我省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从2003年春季开学起,城镇中小学(含乡镇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的杂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不超过8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不超过110元,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区)价格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确定。已实施多媒体教育或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经批准可加收20元的杂费。农村中小学(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学在村里的办学点和100个省重点扶贫乡镇的中学)的杂费标准为:小学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费(农村中小学为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城镇中小学再加上音像教材费、讲义费和班会费共五项)实行限额控制,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区)相关部门在每学期开学前确定。借读费小学为300元,初中为600元。

(二)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实际缴费657.9元

据三地调查汇总,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平均缴纳费用为657.9元(不含伙食费,下同),占调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5.5%,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杂费113.5元(含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占17.3%,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费247.6元,占37.6%,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读生(共9人)借读费平均954.4元,余杭、龙泉分别为1115元和633.3元,金华被调查对象中没有借读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费平均158.7元,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266.0元、118.0元和92.1元。余杭区因有部分学校的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经区相关部门批准,住宿费可适当超过区定标准。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1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是特殊的准公共产品,因为存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我们必须运用以政府为主体,市场相结合的办法来提供义务教育。本文从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出发,讨论我国教育性财政支出的总量投入不足、支出结构失衡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重要原因。最后就现存农村教育财政支出体制、县级公共财政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公共产品,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与提供主体

1.1 农村义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准公共产品

根据公共产品的理论,我们把由政府提供,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之为公共产品,与之相对应的通过市场渠道提供,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的产品称为私人产品。但现实中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混合产品:既可由政府来提供,也可由市场来供给;公共产品属性非常明显,私人产品属性虽存在但不明显的混合产品称之为准公共产品。国内外普遍认为义务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既可以由国家政府提供,也可以有市场来提供。我国义务教育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所需成本远远低于中等和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基础设施所进行的投资可视为沉淀成本,增加一个儿童的可变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义务教育(法定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基础教育)就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同时排除某些适龄儿童参与分享所付出的成本(尤其是机会成本)太大,连义务教育也会名不符实,所以义务教育又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但是义务教育作为某一阶段的教育,除了具有前者的纯粹公共产品属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私人产品属性。因为义务教育,总是由一定的教育机构来实施,它们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会因办学历史不同、地理区位不同、经营理念、能力和教师水平的差异而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等多方面不同,好的学校出现拥挤,差的学校留待另类。故而一定时期的义务教育制度不可能避免义务教育的竞争和排他现象的出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义务教育视为准公共产品。

农村义务教育不仅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其特殊性在于消费者经常低估义务教育较高的实际效益,义务教育被当作是一种效用并不显著的可有可无的消费品。农村义务教育的效用评价低于实际效用时,农村义务教育的需求将降低,市场提供将更低于实际需求,低于资源配置的最佳水平。显然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无效率的,如农村小学、中学的入学率相对于城市显得较低,而辍学、文盲的比例则相对较高。另外农村义务教育具有整体收益与局部收益的双重外部性,农村义务教育使当地农村居民获益的同时,也会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干预。

1.2 农村义务教育的政府主体提供

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公共产品的外部收益与外部成本,在消费存在正外部性时,人们往往隐藏自己对产品的真实偏好,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这一点在义务教育上也有所体现。消费者在消费农村义务教育这种公共产品时,无法通过交易的方式把外溢效应内在化,或者组织这种交换(市场)的交易成本太高,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提供者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无法对应相等,从而导致义务教育供给不足,达不到完全竞争市场所产生的帕累托效率状态,存在市场失灵。所以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要求义务教育的提供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解决。

根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职能是解决那些“市场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农村义务教育,必须以政府为主体、市场相结合的办法来提供。虽然由于市场失灵,义务教育不可完全通过市场向社会提供,但也不能认为完全通过政府提供是最好的,政府失灵同样存在。我们既要相信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和作用,也不能忽视政府提供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政府投入体制下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垄断格局,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找二者的相互补充。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状况分析

2.1 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总量不足

近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连续几年增长,2004年为2.79%,2005年为2.82%,2006年虽接近3%了,但离发展中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4%”的目标仍相距甚远。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和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以较快速度增长,但与巨大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需求相比,投入供给总量仍然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农村办学的基本条件难以保障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变得越来越窄,仅剩上级转移支付、财政拨款、学杂费这三条资金来源渠道。如果其中一条渠道的资金不到位,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转将受到严重影响。当今,我国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可是,现在许多县级政府仅仅维持“吃饭财政”的水平,只好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如果上级政府不能加大拨款力度,那么农村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条件难以保障。

2.2 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失衡——教育财政纵向失衡

就农村义务教育而言,我国教育财政纵向失衡严重,有能力承担的省级及以上政府没有应尽其责任,而无能为力的县级及以下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教育支出的绝对数来看,不管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支出都逐年增加。地方的增长速度比中央的增长速度慢,却承担了全国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分税制改革以来,税基宽泛、具有流动性和分配效应的税种

归中央政府,其他小税种归地方,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少于中央政府。但是在事权分配上,地方政府成为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

税费改革前,财力脆弱的乡村负担了义务教育总投入的绝大部分,乡村财政不堪重负,最后结果只好转嫁到农民身上,乡村债务高筑,财政风险加大。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重担只是从乡镇政府转移到县级政府,省级和中央政府丝毫没有改变。在我国分级办学之下,义务教育存在明显的纵向失衡,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责任,大部分给了财政薄弱的底层地方政府。在上级政府转移支付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需求,县乡政府还是将负担转交给了更为弱势的农民,从而导致人民教育农民办。

2.3 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失衡——教育财政横向失衡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地区投入差异大,“以县为主”的体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地区之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差距。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东、中、西梯度式的不平衡状态,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水平也随之相差悬殊,尤其是东部和西部的差距更加明显,如广东、江苏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财力较为雄厚,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多;而贵州位于我国的西部,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受经济制约其教育经费投入很少。2001年东部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中部高48.73%,比西部高16.18%,2005年东部比中部高44.68%,比西部高39.11%。3 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在现代经济下,必须重视和强化教育投入,缓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张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进行教育财政支出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责任;建立科学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最后着力推进县级地方公共财政建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3.1 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必须代表整个社会利益,通过财政分配手段,减少区域差异,提供大致均等化的教育产品与服务。在坚持适度义务教育财政分权这一改革大前提下:(1)明确县是义务教育事权与支出责任主体,我国绝大多数省均推行了“省直管县、乡镇财政县管”的财政体制改革,这样地市和乡镇财政职能进一步弱化,已经不适合再承担义务教育支出和筹资责任。要转移义务教育投入负担主体,将投入主体的重心上移,加快中央和高一级地方政府的投入速度.(2)明确划分中央和省的义务教育财政补助责任,按照财政职能在政府间划分的一般原则,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中西部省份义务教育基建支出可以采用中央、省和县三级分担的形式,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后中央逐步退出。(3)中央和省份应进一步加大对部分贫困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至少确保这些县有财政能力满足包括

义务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求。(4)通过增加地方财政预算决策的透明度,建立“以提供良好地方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地方政府转变财政职能,调整支出结构,进而确保地方财政支出的重点不偏离辖区居民最基本的公共需求。

3.2 推进县级地方公共财政建设

县级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重要力量,今后为了有效发挥县级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需要着力推进县级地方公共财政建设,为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创造条件。首先加快乡镇财政体制创新,通过乡镇财政体制创新,可以达到乡级资金向县级集中,而事权有可能下移的双赢境况。其次稳定县级财政收入,县级政府应对其所有的实际收入采取集中管理,并与政府财政收入相一致,不能让部门分散管理、自收自支,保证现有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完整。另外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开辟财源,在县域内设立“保税区”,让出部分税利,“欲取之,必先予之”,从而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再者规范县级公共支出,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确定支出范围,有进有退,为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创造条件。

第五篇:农村义务教育问答

展版标题:2012年湖北省招1.7万农村教师

(副标题)带编制,年薪3万元起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鄂政发[2012]30号)和《省教育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做好2012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鄂教师[2012]6号)文件精神,学校已经下发《湖北文理学院关于做好201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选派工作的通知》(详见学校就业网)。为了让广大毕业生了解相关政策和要求,现将同学们咨询较多的问题整理如下:

问: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从2012年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招录工作(不含县城)将由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新机制。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由省级财政负担,各县负责面试,农村学校聘用。

问:今年的全省公开招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与往年“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一样吗? 答:今年省级统筹的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是我省继“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后,出台的一项创举。此举标志我省正从“资教行动计划”变成一种长效机制。往年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是以签约的方式,服务期为3年;今年的“新录用教师”考上后即有事业编制,旨在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鼓励新录用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相关待遇也较好。

问:2012年招聘计划有多少?

答:17023名。

问:参加此次招聘,如果考上都有编制吗?

答:此次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是经全省教育、编制、人社部门自下而上征集汇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各县(市、区)应于8月底前将新聘用教师安排到岗。新聘用教师按统一的聘用合同范本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期和任务。各县(市、区)于9月底前将新聘用教师到岗情况统一造册登记,分别上报市(州)和省教育、编制、财政、人社部门备案。

问:新录用教师享受哪些待遇?

答:新录用教师实行年薪制。到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地方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每人每年

3.5万元;到其他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万元。年薪按绩效考核情况发放,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增。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负担。新录用教师使用的事业编制,由省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同时为鼓励优者在农村体面教书、尊严生活,此次还出台了其它政策:依法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并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时,可高于城区教师12%;给农村教师买医疗和养老保险;对在农村工作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每月发放定额补助;实施湖北省“农村教师广厦工程”,为新进教师建设周转房,建设教师住宅小区;教师住房公积金纳入财政保障范畴;每年选派农村教师参加海外培训等。

问:此次农村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由学校组织吗?

答:按要求,学校将大力组织宣传,但不进行统一报名,需要同学们自已通过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网((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网)

问:此项工作7月底才结束,我们6月12日就离校了,户档如何处理?

答:为方便我校学生报考,凡“新录用教师”网上报名成功的毕业生,其户档暂不做任何处理,放在学校统一保管。7月底,此项工作结束后,未考上的毕业生可提供新的就业去向,由学校进行派遣,考上的毕业生户档按教育厅要求统一办理。

问:我报名了,毕业离校时有报到证吗?

答:为方便我校学生报考,“新录用教师”网上报名成功的毕业生,离校时暂不发放报到证。8月20日以前,学校将为未考上的毕业生办理报到证(未考上但有就业单位的,提供就业材料办理报到证。未考上也未就业的,档案回原籍)。学生可在8月10-30日到校就业办领取报到证。来校前请电话咨询:0710-3590015。

问:我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但也希望报名参加此次农村教师公开招聘,行吗?

答:已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可以报名参加此次农村教师公开招聘。录取后,可与原单位解除工作协议(按规定,原单位不能收取违约金)。

问:文件上要求网报时要填写毕业证或学位证的编号,如何办?

答:应届毕业生进行网报时,毕业证或学位证编号可不填写。面试时再提交证书原件以便审核。

问:网报要填写详细岗位,在哪里找?

答:《湖北省201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岗位计划一览表》公布了4000多学校及详细岗位,请毕业生在就业信息网公告栏查看。

问:报考岗位能否调剂?

答:在网报时,建议填写服从调剂。在其申报的岗位报名人数过多,而其它岗位人员不足时,将与本人进行协商,进行调剂。咨询电话:027-68880291、68880274。

问:网报结束后,我要到学校哪个地方登记信息?

答:因为要做好报名学生的留档、后期报到证派遣及后续跟踪服务工作,所以请毕业生在网报成功之后,务必及时到各院辅导员登记。登记信息为:姓名、性别、学院专业、报名号、所报学科、资教地意向、联系电话、QQ号。

问:考生可以报考哪些科目?

答:小学分为(8科):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

初中分为(13科):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

《综合知识》科目不分学段学科,所有考生使用同一套试卷;《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科目将按照小学、初中两个学段21个学科分别命题,开考学科与招录教师学科分类相一致。

问:考试成绩怎样计算?

答:考生的总成绩为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

笔试成绩中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综合知识比重7:3,即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科目占70%,综合知识科目占30%。

问:笔试考什么?

答:笔试分为两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知识》,科目二为《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综合知识》主要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素养,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时事政治、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考察考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思维、语言理解、综合协调、竞争发展能力和心理素质。考试题型全部采用客观题(如:选择题或判断题)。《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胜任学科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为:教学论与学科教学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普通高校相关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范围内的基本知识。考试题型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组成,各学科将根据具体学科特点和要求确定相应题型。

问:面试怎样考察?

答:面试重在测试教育教学能力,考察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必须以讲课(或说课)的方式进行。

问:资格审查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答:入围面试考生提供相应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参加面试资格审查。具体材料如下:笔试准考证、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与笔试准考证相同的照片2张以及招聘岗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料。2012年应届毕业生暂未取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应提供高校出具的证明。

问:我如何知道我通过了笔试和面试?

答:6月24 日,考生在笔试准考证指定的考试地点参加笔试。笔试成绩于7月上旬在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网上公布,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查询笔试成绩。7月10日至7月20日,各县(市、区)具体组织面试工作。

问:新录用教师可以在城区工作吗?

答:新录用教师一律安排在农村乡镇(村)学校任教,可在县域内农村乡镇学校之间流动。但其因被解聘、辞退或其它原因离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岗位的(包括到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其年薪、编制等待遇随即终止。

问:新录用教师什么时间到岗?

答:各县(市、区)应于8月底前将新聘用教师安排到岗。新聘用教师按规定及统一的聘用合同范本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期任务。

问:新录用教师不适合在乡镇学校任教怎样退出?

答:建立退出机制,让不适合在乡镇学校任教的新录用教师适时退出。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对于不符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对于违反《教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予以辞退。

特别提示: 2个关键时间:

5月21日,教师资格证的网报截止时间(错过此时间,2012年上半年就没有机会了!可能会影响新录用教师的录用工作,强烈建议先网报再决定是否参加考试)

5月27日16∶00,新录用教师网报截止时间(错过此时间,2012年就没有机会了!强烈建设有些犹豫的毕业生,先网报再决定是否参加考试)

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的五大利好:

1、省级财政全额供养,待遇终身有保障。

2、事业单位编制,社会地位较高,尤其适合女生就业(1999年高校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以来,最好的一次入编制机会)。

3、收入稳定,最低月薪2500元(已普遍高于襄阳地区各行业平均工资收入)。

4、生活压力不大,住房便宜,假期较多,绝大部分工作地点交通便利。

5、各级政府和学校非常重视,首次招考,学校组织统一辅导,通过率高(专业不限,非师范生也可参加)。

欢迎报考,机会真的难得!

请毕业生登陆湖北省教育考试网(http://),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关注报名的各个时间段,如有疑问可到校就业办(学校办公楼105室)或电话0710-3590015咨询。

下载农村义务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义务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在二○一二年二月三十日星期一的早上我们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岢岚县西街实验小学的100名农村学生进行了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至实施义务教育工程以来,岢......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学号:e306140xx姓名:王xx专业:网络工程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

    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方城县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2007级计算机:周通指导老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蔡少华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系别: 理学系 ;年级: 09级 ;专业: 物理学 班级: 物理班 ;学号: 092015010018 ;姓名: 吕庆称 实践单位: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土城中学 实践时间:2012年 3 月 5 日至2012年 7 月 3 日 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