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第六讲 补充材料

时间:2019-05-15 05: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课学习第六讲 补充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课学习第六讲 补充材料》。

第一篇:党课学习第六讲 补充材料

第六讲 补充材料

一、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2、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3、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4、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具

1体地说,20世纪 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苏联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产生的‘自我政变’”。

苏联晚期官僚特权阶层所诱发的腐败大暴露,以及这些官僚分子摇身一变,成为“新制度”的显贵,表面看来,似乎就是这些人搞垮了苏共和苏联,但是,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更深刻的历史根源,以及当时苏联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动向,就不难发现,不能说由于党内出现了腐败和官僚特权阶层就导致党衰国亡,世界上有不少存在这类现象的国家,未必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苏联晚期,官僚特权阶层固然在党和国家的上层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作为掌控权力的官僚集团,他们首先要依赖原有的体制和秩序,以维护和保障其既得利益,因而他们既不可能是积极的改革派,也不可能是激进的反对派,由于这个阶层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众多的“关系网”,使其中许多人善于观察方向,见风使舵,最终成为剧变的得益者。

5、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苏联中央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二)苏联解体的致命根源

1、特权导致贪污腐败盛行

列宁时期,苏共的干部革命意志坚定,没有丝毫特权,能与群众同

甘共苦。如,1918年粮食危机时,有权调拨千百万吨粮食的人民委员瞿鲁巴,竟在一次会议上饿得昏倒了。

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强调“稳定”干部,干部委任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日趋“完善”,且不断提高干部特权的标准,使之进一步固定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结果必然导致贪污腐败的盛行。甚至在震惊全国的“驸马案”中,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就贪污受贿65万卢布。

2、官僚特权阶层与亲西方的社会精英同流合污

官僚特权阶层形成后,他们开始丧失革命意志,对理想信念麻木不仁。连勃列日涅夫自己也“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的胜利、马列主义的原则或者共产主义的前途”。甚至对弟弟说:“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但他们与亲西方社会精英仍界限分明,相互对立。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发生了根本变化。起初,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后来,在“公开性”、“民主化”的旗号下,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照搬西方模式,在苏联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制和总统制等等,走上背弃社会主义的道路,结果“亡党亡国”。

3、集体背叛完全是为了私利

官僚特权阶层之所以集体背叛,完全是为了他们的私利。与此同时,由于蜕化变质,苏共也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执政能力。

在剧变后的俄罗斯,那些掌权的政治精英和发财致富的经济精英大都就是苏联时期的各级干部。当时在俄总统周围和政府部门任职的政治精英,有74%——75%来自苏联时期的干部,而那些发财致富的经济精英,则有61%来自苏联时期的干部,特别是共青团干部和经济领导人。(资料来源于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所1995年的调查)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8·19政变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

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徐徐落下,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俄罗斯联邦国旗,从此苏联正式成为历史。

(三)总述

苏联解体是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任何因素都不能单纯地考虑而完全地将其他因素撇开。苏联的民族问题始终是和各民族共和国的分离运动、苏联中央权威的丧失交织在一起的。一个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灭亡有其自身的规律,要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只要有不同的民族存在,就会不断地出现新的民族矛盾和问题。所以,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真正将平等落实到实践中,而不能只流于形式。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最终走向“失败”有其历史上和政策上的必然性。苏联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思想和理论,违背民族发展的规律,人为地加快民族接近和融合的进程,以图最快地实现俄罗斯化,导致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出现许多失误,在民族关系中潜伏下深刻危机。到最后,苏联中央对地方的权威几乎丧失殆尽,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诱发下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民族分裂运动,一个曾经的大国就这样走向了失败。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第二篇:党课学习第五讲 补充材料

第五讲 补充材料

一、西柏坡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原本是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西柏坡主要建设有西柏坡纪念馆,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为西柏坡作了如下的题词评语:“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西柏坡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馆名。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柏坡,并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5日和6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进行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二、三个始终

“三个始终是”即:使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忠实代表,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总体目标。

三、四个一定要

“四个一定要”即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解决好我们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要改革和完善党和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和整体思路。

四、四个坚定不移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论断,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了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要求,从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为十七大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他说:“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五、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良好的党风,专门召开了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针对目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纠正措施。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 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七、和谐号动车组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CRH动车组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通常用来指2007年4月18日起在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调图后开行的CRH动车组列车。CRH为英文缩写,全名China Railways High-speed,中文意为“中国铁路高速”,是中国铁道部对中国高速铁路系统建立的品牌名称。中国铁路开行的CRH动车组已知有CRH1、CRH2,CRH3,CRH5等型。

第三篇:党课《三十讲》第六讲心得体会

党课《三十讲》第六讲心得体会

勐拉镇中学

赵建荣

党课很快就要接近尾声了,通过前五堂课的学习,让我更深入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为我指明了今后要努力发展的方向,当初的一份赤诚如今更多的转化为了责任。这节课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利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中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党章中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党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对于明确党员条件,强化党员意识,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履行八项义务,以正确的原则行使八项权利。在危急时刻,在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条道路上的艰辛探索与无私奉献。落实到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奋学习,提高修养,努力提高自己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智力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成为全面发展与复合型人才;脚踏实地,言行一致,积极法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条从经济层面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对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 求,揭示了新时期对党员标准的新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

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文化发展层面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党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和关于党员标准的新认识。先进文化,一是指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意识形态,即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和先进的理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先进性在政治层面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层面要求党员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的统一。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依靠什么人,为什么人服务,决定一个政党的性质,是判断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

这次的先进性教育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及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组织纪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现如今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式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且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明白了作为一名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地调动了积极性和自觉性,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努力把学习的收获和思想认识 的成果转化为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篇:党课第六讲-心得体会(xiexiebang推荐)

党课第六讲-心得体会.txt23让我们挥起沉重的铁锤吧!每一下都砸在最稚嫩的部位,当青春逝去,那些部位将生出厚晒太阳的茧,最终成为坚实的石,支撑起我们不再年轻但一定美丽的生命。党课第六讲心得体会

党课很快就要接近尾声了,通过前五堂课的学习,让我更深入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为我指明了今后要努力发展的方向,当初的一份赤诚如今更多的转化为了责任。这节课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利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中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党章中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党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对于明确党员条件,强化党员意识,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履行八项义务,以正确的原则行使八项权利。在危急时刻,在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条道路上的艰辛探索与无私奉献。落实到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奋学习,提高修养,努力提高自己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智力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成为全面发展与复合型人才;脚踏实地,言行一致,积极法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条从经济层面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对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揭示了新时期对党员标准的新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

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文化发展层面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党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和关于党员标准的新认识。先进文化,一是指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意识形态,即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和先进的理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先进性在政治层面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层面要求党员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的统一。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依靠什么人,为什么人服务,决定一个政党的性质,是判断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

这次的先进性教育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及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组织纪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现如今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式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且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明白了作为一名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地调动了积极性和自觉性,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努力把学习的收获和思想认识的成果转化为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出来.

第五篇:党课学习第三讲 补充材料

第三讲 补充材料

一、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英文:Communism)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二、三大差别

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在私有制社会中表现为对立关系,如城市中工业资本家对体力雇佣劳动者和农民的剥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对立消失,但它们的差别仍然存在,如农业落后于工业,乡村落后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在文化技术水平、劳动和生活条件等方面落后于脑力劳动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三大差别将逐步消失。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市叶坪村谢家祠堂隆重召开。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随后选举产生了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结束后,谢氏宗祠被木板隔成了15个房间,作为会上成立的外交、军事、土地、内务、财政、教育、司法、劳动、工农检察9个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办公室。

从此,瑞金见证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形式的建设过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会治国安邦艺术宝贵的尝试,见证了18年后建立新中国的那次气势恢弘的伟大预演。

建政之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印发货币,颁布宪法、劳动法等法律,发展苏区经济、创办社会事业,指挥全国苏区工作。瑞金市党史专家刘良说,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执政尝试,“九部一局”的架构是共和国国家机构设置的雏形。党在中央苏区的实践,为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政府随之转移,不久后瑞金沦陷。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这一概括。

(1)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而制定的,其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直接动力(改革)、外部条件(开放)、基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中心的确立,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3)“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有团结稳定的环境,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旧的体制实行根本性变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总之,改革开放是实现我国现阶段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五、四有公民

所谓四有公民,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以便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培育“四有”公民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深刻地蕴含在2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成为我们党许多新论断、新思想提出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点。面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的新高度,全面理解邓小平“四有”公民理论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下载党课学习第六讲 补充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课学习第六讲 补充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课考试补充

    1、 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内容 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

    党课复习题补充

    19.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 不交纳党费 ,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20.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2.我国正处于并......

    党课学习——讲规矩,有纪律

    讲规矩·守纪律习近平在1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习近平同志对党的规矩有过总体论述......

    讲党课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助推“ 资源整合升级改造项目” 建设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要求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今天我结合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以“学党章党规......

    第六讲 知识产权

    单选题 第 1 题 2008年,我们国家推出了( )战略。(2分) A. 文化强国 B. 科技强国 C. 知识产权 D. 教育强国 答题情况: 正确选项:C 你答对了! 解析: 暂无解析!单选题 第 2 题收藏 发明......

    党课学习第四讲 补充材料[合集]

    第四讲 补充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党徽的含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旗由各级党组织模仿联共(布)党旗的式样自己制作。具体规格式样不尽相同。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国......

    法政学院第50期党校第五讲、第六讲党课

    端正入党动机,党建文化我知晓 ——法政学院第50期党校第五讲、第六讲党课5月21日,法政学院第50期党校第五讲和第六讲于2N224开展,法政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方水明,理学院甄......

    云南农业大学党课考试第六讲答案(精选5篇)

    第六讲 张迪同学,你的习题成绩为:93.75分!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25分1. 个别酝酿是。 A.坚持集体领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 B.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和必要环节 C.集体领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