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农业生产现场会汇报
滨海县三秋农业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滨海县人民政府
抓好秋季农业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大局,为圆满完成今年农业生产目标任务,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我县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超前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及早部署秋季农业生产
(一)强化“三秋”生产组织领导。“三秋”期间,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任组长,农口有关部门和各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秋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办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各级政府和部门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同时,及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加强组织引导、指挥协调和统筹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了秋季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二)搞好农业重点工作部署推进。7月30日,专门召开了全县农业重点项目工作会议,就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秋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重点安排。8月20日,全市秋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后,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做好今年秋季农业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秋季农业生产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责成涉农部门及早研究具体措施和应对预案,全力做好各项准备。8月22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就小麦良种-1-
推广、县域化种植、农资打假、农业结构调整等项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了今年搞好“三秋”农业生产的技术意见。9月1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滨海县“三秋”农业生产工作方案》,明确了秋季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对秋季农业生产进行全面部署。并按照市委、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全市秋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督查方案》的通知要求,对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和责任措施进行分解立项,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秋季农业生产扎实有效开展。
(三)及时抓好生产调度。我们对“三秋”生产进度每天一调度,对产业结构调整地块留茬情况每周一调度。准确把握全县秋收秋种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截止9月25日,全县已收获各类作物15.85万亩,占计划的47%。
二、突出重点,明确秋种任务目标
秋季农业生产的核心是秋种,我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稳定、两个提高”的秋季农业生产目标。
(一)稳定面积,确保小麦播种20.3万亩。加大种粮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尽量多种小麦,实行县到镇、镇到村、村到户,逐级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确保种植面积落到实处。
(二)依托10万亩国家级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提高小麦良种覆盖率。根据不同县域的生产条件,抓好品种布局,做到品种类型与生态县域相配套,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配
套。突出平湖地块,实行集中连片种植,从面积落实、种子筹备、良种统供、技术培训入手,发挥项目实施和典型村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使用良种,全面提高小麦良种覆盖率。
(三)以1.7万亩市级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重点,搞好小麦县域化种植高产示范方规划。全县共规划14个县域片,安排了25处高产攻关田和8处品种展示田。在示范方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配肥、分户管理”,推广精播半精播、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防等关键技术。
三、强化措施,积极搞好生产服务
(一)广泛开展技术服务。为抓好“三秋”生产技术服务指导,县农业部门成立了“三秋”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分别在秋收秋种、良种供应、配方施肥、农机具维修供应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服务,使农民得到全方位培训教育,为科学种田打下良好基础。自8月下旬开始,组织县、镇(街道)农技人员,以镇、村为单位举办小麦高产栽培暨测土配方施肥专业技术培训班15期,集中培训镇、村干部及项目县的农民3600人(次);印发小麦良种栽培技术8000份;在《AA新闻》、《社会零距离》、《AA政务网》等新闻媒体发布新闻信息12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提升广大农户对小麦良种、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的认识,提高秋季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二)扎实搞好良种推广。前段时间,通过外出考察,生产
对比分析,选取了适合滨海种植的良星99、烟农
24、山农15三个小麦品种,根据要求与省种子公司签订10万亩、75万公斤的小麦良种供种合同。按照实施方案,将1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任务分解到各镇办,细化到村、到户,全县各镇办广大农户形成抢购小麦良种的良好局面。自9月14日开始,AA省种子公司(承标供种单位)负责分期、分批将统供小麦良种直供到镇、到村,由村委安排专人负责分发到户,我们专门安排专门业务技术人员对每批到货良种进行验收,抽样,严把种子质量关,确保种子质量,保障广大农户利益。截止9月25日,全县已完成小麦良种直供58.8万公斤,占计划任务量的78.4%,预计9月28日前,全部完成供种。
(三)突出抓好科学施肥。自8月上旬开始,我们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月”活动,重点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搞好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服务。8月30日前,共累计化验土样1008个、土壤养分含量6000余项(次),涉及村(居)106个。根据分析化验结果,以村为单位发放小麦施肥建议卡6000份,提出科学施肥建议,供应配方肥料669.2吨,占计划任务的133.8%,超额完成配肥供应任务。同时,大力推广有机肥料,重点指导和鼓励使用商品有机肥、农家肥,积极推广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搭配,努力提高土壤肥力。
(四)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自9月上旬开始,县农业局
牵头,联合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执法人员,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秋季农业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肥料、种子、农药品种的包装标识、登记证号是否规范,禁用限用农药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农资经营户经营档案是否齐全等。同时,深入宣传农资经营管理条例及政策规定,提高经营业户的法律意识。目前,已检查农资经营户86家,查处不规范包装标识肥料13个,查处过期变质化肥400余斤。通过集中检查,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认真搞好农机化服务。全县成立“三秋”生产农业机械维修服务队8个,检修准备各类农机具6000余台套,联系引进大型跨县作业机械14台套,重点搞好秋季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演示、培训、推广活动,落实AA镇石家庄村、AA镇大土山2处示范点、面积600亩。深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抓住当前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机械的有利时机,增加农业机械数量,加大玉米机收和小麦机耕机播作业量,扩大机收、机耕、机播面积。同时,把玉米机械收获、保护性耕作和秸杆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减少焚烧秸秆现象,扩大秸秆还田面积。
(六)及早调整农业结构。抓住秋种倒茬的有利时机,以茶、菜、桑、果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科学规划,留好茬口,落实面积。根据滨海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计划今冬明春新发展各类经济园林2.2万亩,其中,茶6100亩、菜3600亩、桑2500亩、果7800亩、烟2000亩,各镇办将调整任务明细到村、细化
到县域片。截至目前,全县已落实留茬面积16454亩,占计划任务的74.5%。
当前,秋收秋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也处于关键时期。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认真搞好天气预报,适时做好收获;二是搞好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提升秋种科技含量;三是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会后,我们将在学习借鉴兄弟县县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工作,结合滨海实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积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第二篇:农业生产汇报
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汇报提纲
镇辖30个行政村,3.7万人口,其中14个库区村,库区人口7591人,耕地4.4万亩,80%为丘岭山地。一年来,全镇农业生产立足产业化发展路子,围绕“科技兴民、养殖富民、产粮安民“的指导思想,以推广优良品种和落实惠农政策为切入点,努力打造农、畜、林多元化增收格局,取得显著成绩,今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粮食生产全面丰收。认真做好良种补贴和良种推广工作,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共发放小麦直补款、玉米良种补贴等200余万元;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和小麦、花生良种区域化种植,建立起领导指挥试验田,今年全镇小麦、玉米、花生优种率达到90%,全镇1.5万亩小麦普遍丰产,总产达到480万公斤,其中良种小麦亩产达到1100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2、桑蚕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桑蚕作为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目前全镇有优质桑园1600亩,通过推广小蚕共育、大棚养蚕、截枝留芽、地膜覆盖等养蚕新技术,全镇蚕茧产量逐年提高,张产平均达到35公斤以上,下半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蚕茧价格下滑,为保护蚕农积极性,镇党委 1
政府及时出台了禁止伐桑、给予蚕农补贴等各项措施,稳定了我镇的桑蚕生产。
3、畜牧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并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服务,在北部山区大力发展了肉牛、羊和山鸡规模养殖,在南部重点发展了蛋鸡、生猪规模养殖,目前全镇规模养殖户已有400多家,蛋鸡、肉鸡存栏12万只,生猪存栏5万头,养殖业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我镇还扎实开展了防治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动物强制免疫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了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了全镇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4、经济林发展取得新突破。大力培植特色经济林带,增加群众收入,紧抓苹果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在杨家坊、南甘霖村等发展名优苹果园200亩;借鉴大嵯峨村发展桃园的成功经验,在王家峪、寺后、杨家坊等村发展优质苹果200亩;以南高庄为中心发展黑松育苗2000亩,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南高庄的黑松育苗亩收入达5万元以上。
5、加快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实行散户入社,抱团发展,扩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该镇的草鸡养殖合作社已发展养殖户120多户,存养量达4.2万余只,年产草鸡蛋6万公斤。为打出品牌,合作社注册了“郑南山”草鸡蛋商标,统一印制了鸡蛋成品包装箱,产品成功升级进入大型超市销售,年产值迅速达到500多万元;黑松育苗
协会发展会员500多户,协会负责开拓市场,销售苗木,还专门制作了网页,年销售苗木100万株。
6、立足抗大旱、防大汛,认真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通过对全镇的水库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有险情的两座“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对堤坝土方进行石砌护坡、开挖溢洪道、维修放水洞,同时修建部分水利石渠扩大灌溉面积。该工程镇政府通过自筹资金60万元并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施工,还成立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管理处,监督工程实施全过程,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今年还进行了龙王河流域治理,7、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投入资金500万元,新修硬化路15 公里,中桥2座;圆满完成沼气建设任务,发展沼气用户390多户,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8、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开工。项目位于郑相邸村南岭,主要涉及相邸镇8个行政村,总面积500公顷。项目按照“改土治水保生态、双增工程见成效”的开发思想,进行科学规划,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整理为辅,主要任务为坡改梯436公顷,土壤改良384公顷,新增耕地51公顷,新修田间道路31公里,新建大口井10眼,扬水站8座。目前正在大规模施工,已完成道路改造工作,深挖土地1万亩,新建水库、塘坝8个。
第三篇:现场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
王村小学占地面积 9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3480多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70 人,教师10名,学校教学楼于2013年建成投入并使用,原有音、体、美专业室、少科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教室、图书室、保健室。在2017年又新组建了棋艺室和书法室。教学设施相对于其他兄弟学校比较完善。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民主、务实、创新;教师团队和谐、奋进、敬业、爱岗。学校以“文明、活泼、诚信、乐学”为校训,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崇行人本管理及人文关怀,致力于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坚定地走科研兴教、特色强校之路。学校曾荣获“石家庄市素质示范校”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县教育局、学区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配备了多个专业教室,构建了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文化校园。使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下面就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室建设及学校工作安排,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以“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全面营造德育氛围”为主线,使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学校是继承、传播、发展文化的场所。校园文化是综合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校园风气的“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氛围,久之则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深处,指导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我们认为: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不仅限于课堂教学或德育活动,更要让德育的内容、观点、要求汇聚成时刻笼罩着学生的德育氛围,时时、处处感染引导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我们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德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以德育为中心,彰显学校“精神”。通过校园文化倡导形成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让学生明显的感受到他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形成良好的舆论、心理氛围,对师生的思想言行产生积极的导向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过程: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以德育为目标,树立具有唤起、导向、激励作用的学校精神文化,营造自觉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养、推进整体道德建设的校园氛围。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求美”为核心,从校园物质、心理、舆论环境建设出发,引起师生对道德美的感受,领悟道德美的目标,体会学校对自己道德发展的希望要求、自觉追求自身道德提高发展。
2、美化校园外部环境
我校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外部环境,种植季节性花草及各种景观树木,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使人产生美的体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动老师、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培养了学生、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来。
3、构建精品文化长廊
“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为此我们根据孩子们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内容。每一个主题、每一个板块都从学习、生活、理想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的教育,让这里成为吸引学生观赏、感悟的场所。
通过文化长廊展示的“古今名人故事”“优秀教育经典”“教育家格言”激励孩子从小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
二、专业室建设。
为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13年以来我校先后配备了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少科室等专业教室。各专业室的布置我们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为前提,突出他的专业性、实用性。例如我校少科室,原来在三楼中厅,通过外出参观我们看到好多学校的少科室已经改变往日传统模式,而是以方便学校管理、方便师生活动为前提。所以我们对我校少科室进行升级改造,重新布置,深受全校师生欢迎。我校建有“书法”“棋艺”“音乐”“美术”等多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我校每学期都开展“我读书、我快乐”主题活动,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并以他们为榜样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唤起争先意识。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剪纸》,通过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动手能力。文化长廊做出这样的效果,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学区曹校长、梁校长多次组织我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借鉴上级学校以及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加以运用。
三、学校工作安排
迎接省督导评估工作是今年我县教育界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而各项准备工作如果仅仅单靠校长一个人那可是万万不行的。
首先,学区曹校长和梁校长经常到我校,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如在今年的5月份,我就跟随普教梁校长到鹿泉尚庄进行观摩学习;在6月份,在曹校长安排下,又带领学校负责各专业室的教师到东风庄小学参观学习;在7月,学区又安排我和其他六位完全小学的校长再次到东风庄小学参观学习。暑假期间,学区二位领导又带领全体校长到柳见小学参观。并且局领导相当重视,陈书记和教研室领导也多次到我校视察,进行督导并提出指导意见
第二、虽然我校硬件配备情况完善,音、体、美等器材的配置都是按照国家配备标准配备的,都能满足教育教学。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也是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的,但我校教师少,学生少,没有专业教师,在音、体、美教师的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都是由班主任教师边学边教;学校教师人数较少,特殊情况教师也较多,如五十多岁的张英华老师、身怀六甲的牛利静老师、正在妊娠期的张丛云老师,孩子一直住院的张文佳老师。她一直是克服自己的困难、以学校工作为重从无怨言、一边上课一边做准备。
第三、在领导的关怀和全体教师的支持下,我把各项工作做了梳理,确定好基本的方向,在分配教师负责专业室时,知人善用,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比如说张英华老师,52岁,为人干净整洁,我就把学校卫生方面的工作交给她管理;席敏丽老师梳理问题能力好,我就让她负责档案这一块;席分茹老师有丰富的创造力,我就让她负责少科室。。。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给予老师一定权利和发挥空间。
在各专业室布置上,我琢磨着既不能让老师们闭门造车,也不能让他们漫天撒网,所以在学区安排她们外出参观的基础上,又带领他们到东汉小学和泊头小学参观学习,让老师们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在原有的基础上,集合其他兄弟学校的长处,然后在有所创新,找到自己的特色。比方说,我们的我们的音乐室的布置,我就是在参观了东汉小学后,请东汉小学的校长过来给我们进行指点的。古人说,三人行,必有吾师。这句话用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取长补短,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
在暑假期间,我聘请校外教师免费对全体学生进行音乐、体育、美术、书法辅导,一方面是为了孩子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各教学仪器发挥作用。
所有这一切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和谐、健康、积极向上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已初步形成。集实用性、科学性、鉴赏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各专业教室已初具雏形。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完善教学设施。
虽然我校做出大量工作,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第四篇:现场会汇报材料
全力推进城镇管理水平
努力打造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文明城镇
——胜利农场城镇管理工作汇报
一、城镇管理思路
实施“五化”运行方式——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社会化保障、规范化推进。
达到“四无”工作要求——设置无空挡、对接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治理无死角。
推进“六城联创”进程——环境美城、服务靓城、文化兴城、平安稳城、制度管城、和谐建城。
实现“文明城镇”目标——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
二、具体做法
(一)专业化分工——六个居民委党总支负责全面落实党群组织进社区、文化教育进社区、政策法规宣传进社区、文明新风进社区、扶低共富保扶升级进社区、社会管理进社区、综治平安进社区、特殊群体关爱进社区等工作;四个专业大队负责全面落实管理城镇、净化城镇、绿化美化城镇、服务城镇等工作;设立机务中队,隶属园林大队管理,对四个专业大队的机车使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作业、统一专业检修保养、油材料使用管理程序化。做到专业分工明确,职责定位明确,任务落实明确。
(二)精细化管理——四个专业大队,全程覆盖场区的管理服务职能,推进城市化管理进程。一是在“精”上挖潜力。四个大队齐头并进,按行业质量标准管理城区。城管大队行使维护“城区街道交通秩序、街面店铺经营秩序、城区建筑秩序、居民生活秩序”职能。园林大队负责城区草坪、花卉、绿篱、花灌木、绿化树的种植、栽植和养护,打造城市化园林景观。环卫大队高起点立标,快速提档升级,按照一级、二级、三级路段,实行“三级保洁制”。即:一级路段达到1小时巡回保洁一遍,二级路段达到2小时巡回保洁一遍,三级路段半天巡回保洁一遍,彻底改善人居环境,按干净、整洁、美观、靓丽的标准打造最佳城市
环境,逐步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封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道路清扫机械化、环卫作业精细化的目标。物业大队全面承担场区物业保障服务和行政与服务性收费工作,让广大居民享受到城市市民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在管理城区力求一个“精”字;二是在“细”上下功夫。城管工作严格执行十二项79条质量标准规定;园林工作按五项55条专业技术标准操作;环卫工作按五项36条标准执行;物业按四项26条标准运作;三是从“严”上出成绩。街道办人员全部实行三级考评制度。一级考评是农场对街道办总体工作实行全方位的考评。二级考评是街道办对各大队、居民委各项工作逐项量化考评,采取月考和即时考评相结合方式。三级考评是各大队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对员工进行细化、量化综合考评。考评分数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街道办督查组实行“3+X”考核办法。“3”是指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工作质量标准执行情况和社区居民对街道工作的评价,“X”是指重大的责任事故。操作程序分为专项督查和常规督查。专项督查按主管领导批示,对指定事项进行督查。常规督查分为抽查和日查,抽查是检查质量标准、居民评价和有无重大责任事故情况,日查是检查工作量和质量标准完成情况、查日常经费使用及油料审批手续是否齐全。通过“三级”考评和“3+X”督查考核方式兑付绩效工资。精细化的管理,使农场的城镇管理向设置无空挡,对接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治理无死角方向迈进。
(三)优质化服务——一是农户从生产作业区搬迁至场部城区居住,让职工享受市民的舒适生活;二是为农户提供机车农具存放场地,在场部新建一座占地2.4万平方米的车辆服务中心,供停放、修理使用;三是农场加大投资用于环境绿化美化建设,对临街建筑、牌匾、宣传广告等进行综合治理,营造舒适温馨家园;四是提供物业服务,由物业大队承担场区自来水供给、污水排放,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监管、设备维护与管理、小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行政与服务性收费等工作任务,服务做到24小时畅通,15分钟赶到现场,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最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五是实施街道“三级保洁”,环境卫生达到“十净、十无” 整洁、舒适的标准;六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设立公交车线,开通场区至管理区作业站5条公共线路和城区公交车循环线路,建立覆盖全场的公交站点,为职工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交通便利;七是为居民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在配备治安巡逻队安保人员的同时,加大住宅区物防技防设施投入,安装电子监控摄像网点;八是建立大型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
(四)社会化保障——一是建立两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等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站,帮助贫困居民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之需,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社会救助保障;二是成立了五个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能及时调解处理民间纠纷化解矛盾,维护保障社会的稳定。“计划生育委员会”使政策法规宣传进万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进万家。“治安保卫委员会”保障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良好,百姓安居乐业。“社区文化委员会”倡导、引领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挖掘民间艺术,利用文化阵地宣传社会文明新风,陶冶居民思想道德情操。“公共卫生委员会”动员号召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中去,使环境秩序快速提档升级;三是成立了四个公益服务组织,党员模范先锋队、青年团志愿者服务队、女工巾帼立业队、民兵突击队。
(五)规范化推进——推进“十进、五出、五统一”工作的落实。
“十进、五出、五统一”落实情况
十进
已落实八项:
1、机械进库区:投资200万元在场部东侧新建一处现代农业机械管理中心,总投资700万元在翠屏路东侧兴建车辆服务中心,项目包括农机修理综合楼和彩钢结构库房,实现农业机具全部进库区。
2、工业进园区:划分成两个工业园区,北部机械加工制造区占地3万平方米有企业6家,东部稻米加工区规划占地21.5万平方米引入工业企业11家,实现各类工业企业全部进园区。
3、畜牧进小区:投资760万元在12作业站规划建设了标准化育肥牛基地,以及生猪养殖和黑蜂养殖区域。2011年计划在20作业站规划建设肉牛、绒山羊集中养殖区,促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4、专业市场进规划区:对生资市场,煤炭市场、综合贸易市场,修理一条街,服务一条街,公交、货车停车场等进行了规范化建设。2011年投资800万元对中央大街进行改造,加强对各类市场规划建设与管理。
5、绿树草地进城区:农场对居民区房屋实施拆栅透绿工程,栽植草坪、果树和榆树墙,绿化覆盖率达到35%。2011年计划投入247万元,对新建小区和胜利路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绿化树木20万株(榆树墙)。
6、物业管理进居民区:物业大队对全场54栋楼房,2795户业主进行服务,主要承担场区自来水供给、污水排放,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监管,公共设施保洁、维护和管理等工作任务。2011年计划投资400万元,在新建小区内建设社区服务站,方便职工群众交纳水、暖、卫生和物业服务等各项费用。
7、党群组织进社区:街道社区党委下设六个党总支委员会,全面负责落实党群组织进社区载体创建活动:党建文化教育进社区、政策法规宣传进社区、计划生育进社区、社会管理进社区、综合治理进社区、扶低共富保扶升级进社区等工作。
8、文明新风进生产生活区:讲文明、树新风,倡导文明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社区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建功队、民兵突击队”;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引领积极向上的社区活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下一步落实两项:
1、居民进城区:现已搬迁居民点25个,2011年整体搬迁10个居民点,计划2012年整体搬迁剩余4个居民点,除第六管理区建设千人管理区以外,作业站将全部搬迁至场部。
2、污水垃圾进处理区:2011年计划投资53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项目及配套管网工程。污水治理项目已经规划设计,在近三年内完成。二、五 出
已落实四项
1、柴草堆移出住区:投资2200万元新建供热中心,实行集中统一供暖工程,新建小区和部分平房已经接入供热网。2011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扩建锅炉房和供暖管网。
2、噪音污染出城区:环保、城管部门对场区噪音污染进行管制,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场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进行噪音污染,强化对干扰居住小区周围生活环境的社会生活噪音管理,营造安定和谐的服务环境。
3、伪劣广告出城区:城管大队对各类广告实行治理、清理、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杜绝虚假广告和各类小广告在街道、广场、居民区等地点乱贴乱画,在市场中心区设立广告牌3处,清理场区各类广告100%。2011年计划在新建小区及每个楼栋设置公告栏、公告板,规范小区内广告文明张贴行为。
4、陈规陋习出城区:严格执行《胜利农场加强城镇管理规范公民行为的若干规定》,广泛宣传《胜利农场场规民约》和《文明公约》,责任落实“门前三包” 和《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考评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职工居民的守法意识、文明行为。
下一步落实一项
1、居民居住出生产区:2012年将全部完成居民点整体搬迁工作,城镇化率将达到98%。农业生产资料全部存放在作业站库房区,进行统一保管。秋季收粮后全部交到场院看管,生产区不留人居住。2011年投资400万元在管理区建设生产生活服务区4个,为职工群众农业生产提供便捷服务。
三、五统一
1、功能划分统一:根据场直地区实际情况,2010年制定了农场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规划分布了场直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教育区、文化体育休闲区已布局成型,分布实施重点推进。
2、建筑色调统一:整体搬迁小区A区、B区、儷馨小区外墙刷灰白色真实漆,进行统一色调,2011年整体搬迁小区、中央大街改造、沿街旧区改造分别进行色调设计,全面实施,并落实到位。
3、市容管理统一:全面加强道路、公共设施、牌匾广告、公共场所、建筑物等容貌管理,城管、园林、环卫、物业四个大队各负其责,强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理念,按要求达到市容管理规范要求,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4、秩序管控统一:加大对交通要路、中心市场、文化广场、建筑工地、繁华街路等环境秩序管控力度,清理整治对无照商贩、店外经营、占道加工、马路作业等违章行为,全力维护优美良好城区环境秩序。
5、户外设施统一:2011年计划投资1200万元,高标准实施中央大街和胜利路改造工程,统一设计方案,对两侧楼房墙体、商业门市、人行路、街灯等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小城镇美化亮化建设档次。
全力推进街道社区建设
努力创建现代化文明城镇
——胜利农场城镇街道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一、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情况
胜利农场场部现有居民住户5279户,人口12836人,农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管局党委“建城、管城、兴城”战略部署,按照“党政群团组织进社区,专业大队管理进城区”思路,本着“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高品味发展”的管理理念,实施了“组织全部覆盖、阵地全面落实、网络全部辐射、观念全部更新、管理全部专业”的新型管理体制。2010年10月组建了街道办党委和街道办事处。街道办党委成立了6个居民委党总支委员会,下设党支部和街道党小组、楼栋党小组;街道办事处成立了6个居民委员会,下设居民小组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和公共卫生委员会等组织;街道办设立城管、物业、园林、环卫4个专业大队。
街道办编制8人,主任1人,书记1人,副主任1人,副书记、工会主席1人,工会副主席、团委书记、综合干事1人,督查员2人,主管会计、收费大厅主任1人。居民委配备党总支书记、主任1人,副主任1人,副书记、工会主席1人,委员1人,保安员1人,计生员1人。四个专业大队分别设置队长1人,副队长1人。街道办现有管理人员40人,工人166人,合计206人。
二、工作职责划分
街道办负责六个居民委和四个大队的居民自治、社会管理及管理城镇、净化城镇、绿化城镇、美化城镇、服务城镇的全面工作。街道办党委负责六个居民委和四个大队党建思想政治等全面工作。居民委党总支负责辖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党的决议,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抓好社区居民教育,开展工会、共青团、妇女、武装、宣传、关心下一代、计生、社区矫正和居民自治等工作;居民委员会负责主抓社会性事务,做好安全、民调、居民自治、社会服务、综治平安建设等工作;四个专业大队负责市政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服务等工作,实施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规范化推进,达到设置无空挡、对接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治理无死角。全力实现“环境美城、服务靓城、文化兴城、平安稳城、制度管城、和谐建城”的管理目标,努力把胜利农场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文明城镇。
居民委书记实行双重管理,一兼双职的工作模式。六个居民委书记兼任相应的六个管理区书记职务,其工作重心以街道居民委工作为主,全面做好居民委的各项日常工作,主要负责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扶低共富保扶升级工作、居民自治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社会稳定工作、社会救助工作和管理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扶低共富保扶升级工作、信访稳定工作、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三、考评制度
街道办工作实行三级考评制度。一级考评:农场对街道办总体工作实行全方位的考评。二级考评:街道办对各大队、居民委各项工作逐项考评,采取月考和即时考评相结合方式。三级考评: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对各大队、居民委直接责任人,进行细化、量化综合考评。考评分数与绩效工资挂钩。70%为基础工资,30%作为绩效工资,按考评分数发放,每扣1分扣除绩效工资的1%。街道办所有员工采取定岗、定责、定标准,区域承包和岗位目标管理有机结合方式运作,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指标、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推动街道社区工作科学管理、有序发展。
督查工作实行“3+X”考核办法。“3”是指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工作质量标准执行情况和社区居民对街道工作的评价,“X”是指重大的责任事故。操作程序分为专项督查和常规督查。专项督查按主管领导批示,对指定事项进行督查。常规督查分为抽查和日查,抽查是检查质量标准、居民评价和有无重大责任事故情况,日查是检查工作量和质量标准完成情况、查日常经费使用及油料审批手续是否健全。通过“三级”考评和“3+X”督查方式兑付绩效工资。最后通过电子屏公开结果。
四、改善办公场所,完善办公设施
街道办新址办公大楼正式启用,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6个居民委办公地点全部设置在居民辖区内。办公硬件设施配齐、配全,微机、照相机、摄像机、电话、打印机、投影仪、电子屏、卷柜、桌椅等办公设备到位。“六室、两站、一
校、一所”建立完善,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图版和墙体文化全部落实上墙。党、政、工、青、妇等各类内业资料建立齐全。
胜利农场街道社区建设工作已经按新模式和新机制运作,达到硬件投入到位、机构设置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机械力量投入到位、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内业规范管理到位,努力实现“十二个提高”发展目标,即: 员工素质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提高、党建工作标准提高、社会文化品位提高、城镇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高、居民自治能力提高、城区环境档次提高、文明和谐程度提高、监督检查成效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提高、员工待遇保障提高。全力打造 政治优势明显、促进发展有力、自身建设过硬、发挥作用突出、党员形象良好的新型农垦现代化小城镇街道社区,全面提高胜利农场街道社区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五篇:现场会汇报材料
创建文明生态校园 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双庙明德学校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初见曙光 蒋云山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双庙明德学校是根据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要求,依托危房改造和明德捐赠项目,历经2年的建设发展起来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今,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下面,我仅就我校生态校园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并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以利改进。
一、更新办学理念,努力将我校打造成一个花园式、家园式学校(理念)
为了更好的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根据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以创建生态校园为切入点,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注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两个基地,拓展教育教学渠道,努力打造花园式、家园式学校,从基础上提升学校的育人品位,服务学生,贡献社会。
二、精心谋划,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发展路子(方针策略)
为把我校的生态园办出特色,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们专门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并吸收有专业技术的老师参加。根据我校实际,经过集体研究讨论,一致通过生态校园建设的方案——全力打造生态基地建设:一是花园基地;二是菜园基地;三是果园基地;四是生态循环系统。(决议形成之后,校领导亲自带头,带领广大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到基地建设中来,齐动手,共谋划,开创我校生态园建设的新篇章。)
三、领导带头,师生通力合作,投身我校生态校园建设实际(实践管理)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如期竣工并已投入使用,运转良好。特别是春季现场会之后,学校按照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截止到目前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打造家园式学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
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我们本着“服务至上”的思想,构建了“一切方便师生”的服务体系:
1、纯绿色的伙食原材料:我们将栽植、种植、养殖基地生产的果、菜、肉提供给食堂,改善师生伙食,并按成本价核算,既让师生吃上放心菜,又可减少学生经济负担。
2、干净整洁的就餐场所: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的师生食堂,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操作规范、食品丰富、物美价廉。微机刷卡售饭,方便快捷。师生在这里用餐,倍感舒心。
3、温馨舒适的住宿条件:我校现有学生宿舍五栋38间,可以满足450名学生住宿。宿舍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内设警示语和温馨提示栏,冬季统一供暖。环境幽雅温馨,与喧闹的教学区离而不分,使学生住宿安静舒适。
4、方便实用的洗浴设施:60立方米的浴池于2007年10月份开工,并于11月15日前完成了基础设施的主体工程。浴室建成后,会大大的方便师生洗浴。
5、多功能的生态厕所:本厕所是国家支援西部地区旱厕改造工程所建的生态环保型厕所,是我省500院校的试点工程之一,是秦皇岛市第一个试点工程。投入使用后,在生态循环中,将凸显巨大的生态效益。
6、方便快捷的服务部:对学校现有的学生服务部进行了改造,建成半开放式小超市,便于学生开架购物。既方便师生的生活之需,又增强了学生的自觉和自律意识,购物付款,诚信之风越来越浓。小小服务部,变成了诚信育人的第二课堂。
7、养殖基地(猪舍)建设: 建筑面积13.2平方米,夏能散热,冬可保暖。已出栏5头猪,现饲养6头猪。猪肉供学生食用,改善学生伙食。猪粪入厕,作为产沼气的原材料,显示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功效。通过师生饲养,还学到很多养殖知识。小小养猪业既是产业,也是学业。
(二)打造花园式学校,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我们既重视服务设施的建设,也重视环境设施建设。努力加大环境设施的投入,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1、栽植基地(果园)建设:
2008年3月,协租学校后山果园5亩,作为学校果树生产实验实习基地。以苹果树、栗子树、李子树、梨树、核桃树等为管护对象。作为学生综合实践 活动基地和果园管理新技术推广的有效平台。
学生通过参加果园实践劳动,学习并掌握了果树嫁接的技术,学到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了解了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一般知识,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同时,还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2、种植基地(菜园)建设:
2008年2月,开学时即启动菜园子建设工程,开始种植部分蔬菜:土豆、香菜、豌豆、大蒜、菠菜、油菜、水萝卜;秋季种植萝卜和白菜。作为学校菜地生产实验实习基地,实行立体种殖和管理,采用先进技术,构设立体框架,四季种植相衔接。注重实用、美观、绿化和园艺效果为一体,同时具有观赏性和实效性。
半年来的实践证明:菜园子工程,既有新鲜的纯绿色蔬菜的收入,又使学生在参加菜园实践劳动过程中培养劳动能力,学到一技之长。同时还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使校园更加靓丽多姿。
3、花园建设: 我校整体结构由生活区和教学区两部分组成。
生活区里,整齐的七块菜地和四个立体菜棚交相辉映,浑然成趣,实现着立体栽植和美化校园的效果。穿插菜畦四周的还有菊花带和柏树带,加之高大葱郁柳树和香花槐穿插环绕,将生活区装点得幽雅别致,使人倍感温馨惬(qie)意。
教学区里,教学楼前的两个花池和操场四周建300延长米的绿篱,构成我校花园的重点内容。芳菲的九月,正是百花吐芳之时: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使整个校园五彩缤纷,显得格外美丽。
教学楼,干净明亮,宽敞舒适;宿舍群,红白相间、井然有序、错落有致。教学区里,宿舍区内,花香四溢、青翠欲滴、瓜果茂盛、触手可及。生活在这里,如同生活在家里一样。
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空间。让师生在鲜花盛开,瓜菜溢香的氛围中生活得舒心,学习得愉快。
(三)充分利用生态校园建设基地,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
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我校注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拓展教育教学的 渠道。使生态校园建设的教育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1、建立了“依托基地、活动引领、学生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形式。
(1)依托实践活动基地,引导学生创新
在学校栽植教师李宗喜老师的统一指导下,利用果园、菜地、养殖、生态厕所、沼气池开发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室外实践探究课和室内成果交流课为基本课型,让学生走进基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已的脑子去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网络里分析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我校的基地建设发挥出巨大教育价值。(2)适时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科研项目
我校依托基地建设资源,基本形成以创建人文环境为核心的系列实践活动:开展“我荣校荣,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勤俭光荣、浪费可耻”、“争绿色班级,创生态校园”等。教育学生以勤俭节约为荣,以美化环境为乐;使学生增强保护资源环境意识,热爱科学,热爱校园,珍爱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从小树立科研意识,忧患意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责任感、使命感。
(3)激发学生情趣,主动探求新知
为推动我校教科研的广泛开展,我们出台了一整套激励机制。学校分阶段对各组、各班进行跟踪考核、总结,对成绩突出的班级、小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让他们介绍先进经验,供全校师生学习和借鉴。较好的激发了我校师生探知热情,从而带动生态校园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2、建立了“一人为主、多人配合、团队协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形式。
为了充分地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我校首先确立了校级综合实践课课题——《生态校园建设效能调查》,要求各年级依据总课题建立分课题,各学科围绕总题,根据学科特点建立分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七年级确立了《生态校园可持续发展能源调查》,八年级确立了《蔬菜营养价值调查》等。由教学处牵头,各教研组密切配合,全校师生团结合作,使我校的综合实践课活动全面展开。良好的开端,预示着必有圆满的结局。
四、生态校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彰显了可喜的综合效益(效益)
生态校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和健康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生态效益初步形成
设置资源回收区,有效地把学生的剩饭、剩菜、生活废物等资源集中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建立“回收—整理—再利用”的完整体系。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环保增效。
2、教育效益日益突出
生态校园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的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团队协作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勤劳朴实和互助友爱的优秀品质。在亲身经历节能环保实践中,养成了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以劳辅德、以美益智、以境陶情,集“学园、花园、乐园、家园”于一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实现着全人教育理念。
3、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在校种植技师李宗卫老师的统一指导下,师生的共同努力,收获多多。今年春季开始种植,有芹菜、茄子、黄瓜、丝瓜、角瓜、豆角、豌豆、香菜、大蒜、菠菜、大葱、土豆、生菜、菜椒、辣椒等等。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元。今夏到来之际,又开始种植换季蔬菜,从暑期开始,换季的蔬菜主要是萝卜和白菜,现在的长势都很好,深秋之后,将又有一个好收成。
一年来的生态循环,沼气作为燃料,投入使用,节省煤炭费3000元,沼液、沼渣作肥,节省化肥费用400多元。加上养猪,直接经济效益近八千元。
4、社会效益后劲十足
(1)学校通过果菜肉按成本价提供给师生、提供免费洗浴等方式,为学生节省开支,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2)生态校园建设对周边14个自然村生态家园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普及,有利地推动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步伐。
(3)学生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掌握了很多劳动知识和技能,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既体现了学校育人的功能,又贯彻了培育全人的办学理念。
五、生态校园建设中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问题)
1、学校发展理念不能很好的与学校生态建设相适应,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2、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还在探索之中,需进一步完善;
3、半封闭的学校管理还是一个新形式,一些管理措施还有待于更新以适应管理需要;
4、一些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校生态发展的需求。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建校设想(设想)
1、加大力度继续完善生态校园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增加内涵;
2、进一步加强管理的人文化、规范化、精细化;
3、随着生源的增加,操场、餐厅和宿舍已显紧张,现在需要着(zhuo)手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布局。
以上是我校在生态校园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把我校建设成为“绿色、环保、文明、生态”的新型校园。
谢谢大家!2008.9.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