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5:3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这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实践中,逐步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格局:一是适时启动和加快对外开放进程,改变了过去的封闭发展格局。二是改变了过去平均主义的格局。三是改变过去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不分的格局,适时推动社会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建设,整个社会开始呈现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分野、经济领域效率提高、社会领域迅速发展并开始承担社会整合和维护社会公平职能的局面。四是逐渐从外延式、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集约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开始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摘自第407期《学习时报》赵凌云/文)

第二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中国历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从来没有提出要走大国外交之路。这一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错位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解释清楚它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的确会引起外界的高度疑虑。但是,如果我们的外交政策定位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对中国的疑虑将会更加严重。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可以解决外交政策与国际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升级版。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特别是美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其次,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提出许多堪称国际关系典范的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它们将继续是中国外交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一个月前,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4年,是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一年。

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略外交,始于周边。2014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密集开展高层交往,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从年初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算起,习近平主席今年访问的18个国家一半左右在周边,显示了周边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习近平主席8月22日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中国对建设周边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诚意与决心。2014年,中日就如何处理影响两国关系的问题达成四点原则共识,迈出了改善关系的第一步。

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马尔代夫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举行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展现长远眼光和务实态度。

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就能在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中牵住“牛鼻子”,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压舱石”“助推器”。

继去年6月庄园会晤后,中美元首今年11月11日在中南海瀛台夜话。次日,中美元首正式会谈,就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大大充实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会晤取得27项重要成果,包括气候变化、经贸关系、信息技术、军事互信、签证互惠安排等多个领域。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被视为“里程碑式”的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中美为解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树立了典范。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全面性和特殊性日益凸显。习近平主席连续第二年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普京总统两次来华,两国元首利用双多边场合多次会晤。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欧关系战略性不断提升。习近平主席春天访欧,同欧方领导人就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成为中欧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2014年,中国本着发展中国家底色,坚持正确义利观,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同发展中大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有声有色。

金砖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深化。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巴西进行国事访问,接待南非总统访华。中印一致同意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中巴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南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全面规划。

7月,巴西,在习近平主席协调和推动下,金砖5国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这是发展中国家自主创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为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风险加筑了一道屏障。

7月,习近平主席同1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历史性的首次集体会晤,一致决定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开启了中拉整体合作进程,标志着由中国倡导成立、主要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多边合作架构实现全球覆盖。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截至年底,已有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设立。“一带一路”构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显现。

面对埃博拉疫情,中国第一时间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向疫区国及周边国家先后提供四轮总计7.5亿元人民币援助,派出传染病专家和医疗人员1000多人次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赢得国际社会赞誉。

有效开展主场多边外交

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是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在各个多边舞台上越来越多地发出中国声音,拿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2014年,中国的主场多边外交尤为亮眼:

——亚信上海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推动在亚信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引起与会各国、各方的普遍共鸣和积极反响。

——APEC北京会议期间,在中方与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议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作出了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批准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和《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还通过了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北京反腐败宣言》,为加强国际反腐合作铺平了道路。

2014年,中国对外交往各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新的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第三篇: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逐步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国所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当然,不仅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

院 别: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

专 业: 光学工程

学生姓名: 王玮

学 号: 20114239013

授课教师:

陆树程

考试日期: 2011年 10 月 8 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苏南的实践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理论体系为苏南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和思想基础,对苏南的发展实践起到有力推进作用,先后形成了“苏南模式”和“新苏南模式”。苏南又好又快发展实践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典范。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苏南 苏南模式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

邓小平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成为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时期。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

在国内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六、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它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苏南人民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独具特色、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模式——“苏南模式”。主要特点:

一、城乡联动的工业化之路。苏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以工业化为引擎的,而苏南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以农村工业加速发展为特征、城乡工业联动发展的工业化之路。苏南的城市工业是在近代民族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产权不清、机制不活,因而发展缓慢;而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工业的主力军,它们凭借着直接面向市场、“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机制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期,无论是城市工业还是农村工业都进入了调整阶段。一方面,城市工业在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外资、民资大量注入,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城市工业的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乡镇企业改制改组工作的顺利推进,农村工业也基本实现了民营化、股份化、外向化,并逐步向园区集中,从而与城市工业融合发展。目前,苏南地区正在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逐步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苏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苏南这一工业化路径不仅是苏南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且为本地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外促内、内外互动的经济国际化之路。以外促内、内外互动是苏南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步实现经济国际化的一大特色。苏南是一个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但是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苏南一直在“外”字上做文章,坚持“两头在外”,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实施外部带动战略。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是利用外部技术和市场,将上海和附近大中城市的技术、人才与自身良好的社队企业基础相结合,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成功地为农村工业进行了初期的资本积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利用国外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农村工业的跨越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们主要是利用国外的技术和资本,通过开发区引进外资,奠定了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格局;本世纪初,主要是主动承接国际产业的整体转移,着力打造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从而迅速提高了经济国际化水平。目前,苏南地区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以外贸引外资、靠外资促外贸、外贸与外资带外经,“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全面介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态势已经确立。可以说,苏南地区是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成功典范。

三、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之路。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园区经济的蓬勃兴起,园区经济已经成为苏南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南城乡工业迅速发展,但是分散经营的工业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发挥集约优势、争取优惠政策,苏南把开发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苏南已建成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港口开发区、特色工业开发区、农业综合性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38个;其中苏州、无锡、南京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外资企业的大量进驻,使得园区成为苏南发展的外资高地;各类企业的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使得园区成为苏南发展的产业高地;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园区成为苏南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大量入驻为标志的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链的逐步形成,使得园区正在成为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所以,蓬勃发展的各类园区已经成为集中展示苏南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协调发展最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四、以大中城市为主导、以小城镇为纽带的城市化之路。苏南的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根基的城市化,苏南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动并进的。这不仅有助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同步提升,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建设;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园区为载体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城乡壁垒逐渐打破,出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本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心城市现代化改造的步伐加快,苏南地区迈进了以大中城市为主导、以小城镇为纽带的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崭新时代。2002年开始苏南的城市规划开始了大调整,南京市城市规划面积占到南京市地域总面积的71%以上,首次超过了农村地域;无锡市周边13个小城镇并入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小城镇;苏州市在中心城市扩容增量的同时,张家港、常熟、昆山等城市群崛起,形成了南接太湖、北临长江,环绕大上海的新兴城市群。苏南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为苏南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空间。

五、以创新为动力、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苏南的县域经济是独具活力和特色的,他们在创新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协调,形成了一条以创新为动力、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在最新公布的“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前10位中,苏南就占了6席,其中的江阴、常熟、张家港、昆山通常被称为“苏南四小龙”,其经济特色和发展经验分别被誉为“江阴现象”、常熟“富民兴市”、“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区域经济的竞相发展和协调发展是苏南全面繁荣的一大亮点。

六、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富民之路。长期以来,苏南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苏南不仅一直保持着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且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与此同时,苏南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苏锡常90%以上的乡镇为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苏南基础教育的主体,在巩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了幼儿园教育、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了30%,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也已基本形成;苏南的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45%以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55%以上;苏南的文化网络健全完善、文化活动特色鲜明、文化品牌优势突显、文物保护成绩显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苏南的卫生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人口预期寿命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以说,全面发展是苏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指导和影响下,苏南地区各方面发展显著,先后形成了苏南模式和新苏南模式。苏南又好又快发展实践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典范。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班级:13级冶金2班学号:2013102105姓名:杜培培

摘要: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在于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奠基者,他创立邓小平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之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色之源。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1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奠基者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涵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的理解是前提,对“结合”一词的理解是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性同中国的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的个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阶段。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由邓小平首先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大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上正轨。中国共产党最终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果断停止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命题。这句话有四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必须是马克思的普遍真理或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核心问题,而不是个别词句的问题。因为只有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二是不要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这在国内外都有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要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四是以上几点均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经过曲折探索得出的基本结论。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之雏

2.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内容非常丰富。

2.2邓小平理论创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客观评价道:“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思考和设训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蓝图。“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概念。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系统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任务、动力、条件、步骤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等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了理论回答: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台阶式的发展战略等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

而比较完备的又需要从各方而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论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

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色之源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起点是充分发展了的资本主义。而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构建单一公有制,施行计划经济,一些具体的运作模式基本袭用苏联模式。毛泽东虽然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却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新路,反而盲口的追求“纯粹的”、“高级的”的社会主义,甚至提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一系列重大错误的发生。邓小平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没有解决好中国特殊性与社会主义普遍性相结合的问题1978年后,邓小平抓住问题的所在,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著名论断:“普遍真理有这样一条,就是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将来还要实现共产主义”“如果离开了这条普遍真理,不实现社会主义,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就不存在了。但是,中国怎样才能比较快地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呢?这就必须研究本国的特点。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针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远远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这一实际情况,把中国这一特殊性与社会主义普遍性相结合作为他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他说,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要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拘泥于经典社会主义的一般论断以及把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模式当成社会主义的固定模式的误区中走了出来,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主义一定要体现“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方面都的研究日趋深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

    伊梅尔特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大全五篇)

    伊梅尔特在中央党校的讲话 演讲 非常感谢,大家早上好。我们在GE也有一个类似中央党校的学校,叫约翰·韦尔奇领导发展学院,在纽约的克劳盾村。在这个学校我们给成千上万名GE的领......

    与哈利波特在书中相遇作文600字

    与哈利波特在书中相遇作文600字 【99Zuowen.com-与哈利波特在书中相遇作文600字】 在一个晴朗炎热的午后,我写完了堆积如山的功课,找了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来看。可是就在我......

    卡特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www.xiexiebang.com/wenkxd.htm President Jimmy Carter's address at 2004 Democratic Natio......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本色与特色的辩证关系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特这门课程虽然看似与自己的专业并不相关,且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但现在研究生阶段再次学习该课程仍让我受益匪浅。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名词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在本科阶段我们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而考研期间又将这些重新“认识”了一边,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