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英语有八戒
一戒:盲目地追求发音
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发音纯正,由于自身的发音不纯正,便不敢开口说话,最终便失去学习的信心。其实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大多数中国人并不能说一口纯正的 普通话,但是他们基本上都能交流。我们主张先训练自己交流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并一步一步纠正错误发音。二戒:急于功成汉普森英语口语培训基地因帮助学生短期突破英语口语、听力、交流能力而著称。少数同学来上课还不到一周便迫切希望与外教流利地交流。这样欲速则不达,心情浮躁,不利于进步。
三戒:怕丢脸
学语言,怕丢脸,恐怕永远学不好。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要大胆地说,大声地说,与外教说,与同学说,尽可能与身边所有的人说英语。来到欧美达,其实谁也不会取笑你是否说错了或说得不好,这也许就是欧美达的魅力所在。
四戒:目的不明确
来西街外语学校主要是为了短期内突破你的英语口语、听力、交流技能力等实际应用能力;如果你仅想提高语法知识及应试能力,请你干万别来。
五戒:贪多求全、食而不化
许多学生背了大是量的单词,过了英语六级、八级,但就是80%的词汇除了考试用之外,几乎没用过一次。结果一用便出错,这其实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我们倡导学一句顶十句,学一个单词,便会用一个单词。学有所用,为用而学。
六戒:动机不强,兴趣不浓
许多学生对英语并无兴趣,是父母强迫安排来学的。这样的话必定学不好,最好别来这里学习。不过英语兴趣是可以变相培养的,如:汉普森英语用英语听你感兴趣的新闻、多听喜爱的英文歌曲,阅读有趣的文故事,看原版英文电影。这样你会不会觉得你不是在学英语而将英语学好了呢?
七戒:只听说、不读写
其实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写能力强的人同学便可在更短的时间突破英语听、说。
八戒:三天打 渔、两天晒网
短训突破英语听、说尤如大火烧开水,不能断断续续,时而请假、时而旷课迟到,否则你的“水”永远“开不了”。
第二篇:调查研究八戒
调查研究“八戒”10
那些高质量的文字材料,有思想,有事例,有情况,有分析,反映了客观实际,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有些文字材料则是空、窄、浅,没有多少味道。调查报告缺“调查”,研究文章无“研究”,不是个别现象。分析一些文字材料质量不高的原因,有的是文字表达上的问题,但很多毛病是出在调查研究的作风上。因此,改进调查研究作风,防止和克服调查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可归纳为调查研究“八戒”。一戒先入为主
第一印象形成以后很难改变,这是不少人观察处理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先人为主的具体表现就是调查之前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调查对象作出了主观臆想的结论,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了为证实已有结论找依据的过程。这种调查研究方式是十分有害的,既影响调查研究的深入进行,又会使调查研究的结论出现偏差。在这方面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能带着一成不变的框框搞调查。这种框框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领导在调查之前向调查工作人员交代的调查意向和对调查对象的初步评价;另一个是调查工作人员在调查之前对调查对象的已知情况和印象。应该说,这些“意向”、“评价”、“情况”、“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作为调查研究的指导和参考是应该的;然而绝不能把它当做一成不变的框框去套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把已有的“评价”和“印象”作为调查的结论,而应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不断修正那些已有的“评价”和“印象”,使调查结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二是不能在调查开始就急于下结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在调查的开始阶段听到的情况和意见,还仅仅是一些表层的现象,随着调查的扩展和深人,才能触及到深层和本质。因此,那些稳重的调查工作人员,在调查开始阶段,对被调查者不轻易表态,对调查的事物不轻易下结论。而那些下车伊始乱发议论、轻下结论的调查者,往往使调查走向偏听、偏信、偏见的歧路,甚至使被调查者受伤害,自己栽跟头。三是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调查研究人员对某一单位或个人,往往在没有直接接触之前就听到人们的一些议论。对这些说东道西的议论,只能作为观察分析问题的参考,不能作为依据,更不能盲目地听信某种议论,形成对调查对象的某种偏见。在调查之前,最好把自己脑子里储存的有关信息很好地清理一下,不要使其成为对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的排斥力。二戒蜻蜓点水
在调查研究中,满足于听听汇报,走走转转,看到的常常是表面现象,触摸不到事物的深处。过去有句老话,叫“涉浅水者得鱼虾,人深水者见蛟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改进调查研究作风,必须在“艰苦深入”上用气力、下功夫。
一是不能走马观花,要扑下身子。在调查研究方面,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的杰出典范。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论著,而且在躬亲实践方面,也为世人所敬仰。我们知道的有三次大的调查。一次是在1927年初,毛泽东同志为了弄清中国农民运动的实际状况,在湖南乡下调查32天,走了1400多华里,实地考察了5个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不朽的文献。第二次是在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为了批驳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他在寻乌进行了20多天的调查,召开有50多人参加的总结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在宁都整理了近10万字的《寻乌调查》笔记,并高度凝练成《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杰作。第三次大的调查是在1956年,他虽年过花甲,身体不好,但为了揭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一连紧张工作了近两个月,听取中央34个部门的汇报,查阅大量资料,有时实地参观,写出了《论十大关系》这篇光辉文献。毛泽东同志这三篇杰作的形成,少则调查20天,多则两个月以上。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调查研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舒舒服服,走马观花,是掌握不了第一手材料,不可能对事物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不能只贩“二手货”,要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生活是万题之母”,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统一体。原始的东西,尽管是粗糙的,但它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要熟悉矛盾,揭示矛盾,一定要扑下身子,掌握第一手材料,对一些事情要尽量做到亲历。到一个单位去,只要情况允许,一定要亲自问一问,亲自看一看,亲自验证一下,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事情越多,对生活的感受就越深,对事物的判断力就越强。比如,你要调查一个典型,就要和他住上一段时间;要了解部队的生活,就要到伙房和餐桌上去看一看、品一品;要摸清部队的思想状况,就要找各种类型的人员聊一聊,掏掏他们的心窝子话。因此,到一个单位要弄清真实状况,没有十天半月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是得不出正确答案的。
二是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事物之中。调查研究不是漫画式的了解和浅尝辄止的一知半解,而是系统的深入的。所谓系统就是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物的联系中,获得真知灼见。所谓深入就是通过连续的反复的调查,透过现象和表层去挖掘事物的本质。事物是复杂的,调查研究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要搞半截子工程。调查最困难的时候,也往往是接近出成果的时候,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定要坚持到底,成果常常出现在最后一下的努力之中。另外,调查研究的作风是否深人,不能单看调查了多少天数,接触了多少人员,关键是看是否进人了被调查者的心中。如果只“身人”,不“心人”,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在感情上格格不入,那么调查的时间再长,也无法了解到深层次的情况,无法抓住事物的本质。三戒范围过窄量化不够
调查研究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只有对事物掌握了一定的量,才有可能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才能在众多情况中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我们有些调查,往往是重定性、轻定量,重结论、轻联系。某些同志反映的问题,到底占多大的面,到底这事物与那事物的联系是什么,到底这个问题背后还有没有别的问题?这些不弄清楚,立论也就不可能使人信服。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情况非常复杂,各种思想十分活跃,矛盾的不平衡性、差异性加剧了,事物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突出了。这种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要求我们,在搞调查研究时,范围不能过窄。这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有人作过统计,蜜蜂要酿一公斤蜜,需要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这充分说明“量”的重要性,没有量的积累,也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要想对一个事物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必须加大“量”的调查,不如此,就很难看出复杂事物的全貌,很难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加大“量”的调查,关键是眼界开阔,要“广闻博采”,不要自己束缚自己,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内。具体来讲,主要是把握好三个环节:一个是注意点与面的结合。了解点上的东西,尤其是富有鲜明个性的东西,是为了从全局上、客观上认识分析问题;面上的情况掌握住了,才能更好地分析局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结合好了,就能对事物的大小、宽窄、影响程度有个正确的分析,从而构成微观与宏观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另一个是加强纵向的调查。在调查中,从横向上多摸几个单位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打纵深仗,也就是通常讲的掘“深井”。为了摸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要调查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调查事物内部各种成分的构成及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调查事物数量变化的趋势。再一个是,要善于吸收不同的意见。特别是专题总结一个单位的事迹或宣扬某一方面的典型时,既要听其“过五关”的经验,也要听其“走麦城”的教训;既要听所在单位的介绍,也要征求其他单位的意见。当听到不同看法时,一定要搞清它所代表的范围,真正在纵横比较,在对量的具体分析中,把握住事物的度和质。四戒粗疏大意
搞文字工作的同志,随时都要有调查意识,随时都要进入“角色”。搞新闻的讲究“新闻眼”,搞研究的要做有心人、细心人。别人没留意的,你能留意;别人没看到的,你能看到,这样才能使脑子装满题目,装满线索,装满问题。不然,“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粗心大意、粗枝大叶是调查研究的大忌。
一要事事留心,就是在调查过程中要留心各种事物,注意观察各种现象,听取各种意见。有些重要的发现可能在无意之中,有些宝贵材料又得之于意料之外,这就是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去年我们研究室两位同志调查部队在改革开放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一直在思考,部队遇到的这样那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好多问题光靠部队自身又解决不了。这时,他们听说南阳市委、市政府在为军人排忧解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便马上和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的同志前往南阳,进行实地调查,回来后连夜整理情况。这个材料受到总部和军区领导的关注。
二要时时留心,在座谈、闲聊、谈心或者茶余饭后,注意发现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发现使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如一次济南军区政治部领导召集各大单位汇报工作情况时,有个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插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当主任说难也不难,关键是看你怎么当法。在领导上,到位不要越位;在工作上,跟上靠下抓重点;在方法上,大事把得住,小事放得开。听完这段话,参加会议的机关同志觉得这位领导谈出了真情实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座谈会一结束,马上约请他写写当主任的感受。这篇文章在《政工简报》刊登后,受到领导机关和部队的普遍好评。有一次下部队调查,在与一位军的领导同桌吃饭时,他很有感慨地谈到了当党委书记的辩证法。他说:要统揽不要包揽;要决断不要武断;要大度不要失度;要放手不要撒手。这“四要四不要”;是他积累了多年经验形成的,不光对如何当好党委书记有启迪,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也有教益。我马上把它记在本子上,后来还真派上了用场。事实说明,只要留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现好的思想观点。
另外,还要注意间接调查,在学习书本知识、历史资料、报纸刊物中积累资料。有一次,我们在翻阅外军区的政治工作动态时,看到海军政工研究室有位同志谈了对股票、第二职业等几个问题的思考,马上便联想到,我们军区有没有这种现象,需不需要回答和解决?尔后,负责调研的同志迅速深入部队进行调查,反复研究,很快形成《对军营经济现象的分析与思考》一文,受到军区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赞扬。由此我们感受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搞调查研究,要注意分析和联想,要借鉴有关知识,随时从报刊、文件中吸取营养。有人统计过,《列宁全集》里所引用的各种书籍共达16000多种。这对我们是很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五戒报喜不报忧
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调查研究的根本原则。现在,我们在调查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报喜容易报忧难。难在哪?主要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被调查的同志怕报了忧,上边又查又问,影响单位形象,损害个人声誉;另一个是搞调查研究的同志对报忧也有顾虑,怕担风险,怕挨批评,怕惹得上下不高兴。
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有坚持真理的胆量和勇气,自觉地把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要求,当作调查研究工作的崇高职责。“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部队建设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运动过程,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短与忧都是客观存在的。揭短才能治短,报忧方能解忧。应该说,我们经常下部队,对干部战士的苦衷,对部队热点、难点和倾向性问题,是能够看到的。关键是有没有勇气报忧。在某一期《政治工作动态》中,有三篇材料很引人注目:一篇是某集团军反映的基层文化工作存在的“六难”;另一篇是某省军区反映的某守备师干部战士生活困难;再一篇是某军分区反映的接兵干部收礼受贿问题。这三篇材料都是报忧的,都带有“火辣辣”的味道,但不仅没有受到“冷遇”,反而引起了军区首长和政治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军区首长看到基层文化工作“六难”的材料后,立即召集机关有关部门分析原因,研究办法,提出对策,在面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明智的领导很愿意听到下面的真实情况,机关干部要勇于为部队的干部战士代言。事实上,反映一个大的问题,很可能就把部队某一方面的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另外,一定要把报忧的立足点搞端正。揭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爆冷门”,不是投人所好。机关干部反映的问题,要能够进入领导决策,推动部队实际工作的开展。因此,搞调查研究的同志,一定要坚持观察问题的客观性,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防止和克服报喜藏忧的现象。六戒居高临下
为什么同样下去调查,有的很有收获,有的却收获甚微呢?我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根本态度。调查就是向群众请教,向实践探求真理,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做不好的。要和调查对象谈“知心话”,不说“应付话”,重要的在于感情的沟通,在于信任感的增强。要广交朋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搞调查研究,主要的一点是要和群众做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让人家讨厌。在兴国调查时,毛泽东同志请了几位农民谈话。开始时,他们不明来意,很疑惧,所以第一天只是谈点家常,脸上也没有笑容。后来,毛泽东同志请他们吃饭,晚上又给他们找来宽大的被子睡觉,像对待自家兄弟一样,这才使他们了解了毛泽东请他们来的目的,慢慢地有了笑容,话也多起来了,到开调查会时,更是无拘无束,讨论热烈,无话不谈,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这说明,感情是联系的纽带。我们到一个单位调查,切忌居高临下,切忌自以为是,不能摆机关的架子,要使人家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要使他觉得你是来帮他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找他“茬子”的,更不是坏他的事的,这样他就不会敬而远之,或勉强应付,而是向你主动反映情况、倾诉苦衷。
要将心比心,搞点换位思考。我们到一个单位,不仅发现好的经验、好的事迹,同时也会看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对问题一定要有理智的头脑,要有科学的分析,要弄清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正在发展着的,还是在逐步消失的。如果属于客观原因,或是工作指导中一时想得不够周全,就不必大惊小怪,乱加指责,否则就会伤调查对象的心,起不到好的效果。
要正确看待领导的看法和意见。向领导同志汇报,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看眼色和来头,不能随声附和,也不能老是揣摸领导的心思讲话。向被调查单位领导汇报和回机关向领导汇报,要搞“一本账”,不要搞“两本账”,不能当着人家的面说好,回来后又说孬,那就不好了。当然,有些不便于向调查对象讲明或自己拿不准的问题,另当别论。
七戒忽视研究
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和研究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那种重调查、轻研究,调查多、研究少的倾向是调查研究工作理性不强、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
调查之前就“研究”出了几个观点,尔后带着观点去找事例,这是忽视研究的表现之一。有的同志可能会问,把研究都摆在“首位”了,还能算忽视研究吗?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因为调查之前的那种“研究”不是客观的研究,而是主观的研究,得出的观点也缺乏客观依据,这种带着观点找事例的做法是削足适履,违背了研究的客观性,也可以说是对研究工作的一种亵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调查大量的事例中分析研究,抽象出科学的观点。
调查之中不研究,把调查和研究截然分开,这是忽视研究的表现之二。从理论概念上说,把调查和研究分开讲是可以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不可截然分开,研究应该贯穿于调查的全过程。调查者从调查一开始,大脑就要高速运转起来,要边听,边记,边思索,对被调查者说的每一种意见、每一件事情,都要向自己问个为什么,使自己在调查中受到比别人更多的启发,产生出思想产品。这样,调查结束了,同时对问题也研究了一遍。另外,还可以和被调查者一块儿研究,把调查变成研究式的调查,不要让被调查者推磨式地发言一遍就完了。要充分挖掘被调查者的智能,和他们一起探讨,一起交流,然后把研究的成果随时记下来。
不反复,企图一次完成,这是忽视研究的表现之三。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其深化发展是无止境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调查研究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应该有一个不断深入的再研究再认识的过程。作为一个成熟的调查研究人员,不应怕反复的调查、反复的研究,第二、三次调查研究否定前一、二次调查研究是常有的事,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是经过否定之否定以后形成的。八戒做表面文章
调查研究是不是做表面文章,主要看调查研究的成果是否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否能进入决策,进人工作,是否能提供办法,付诸实施。为了防止和克服在调查研究中做表面文章的倾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进行调查研究,就是要把调查研究的目的搞端正。是为指导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还是为了对上出名挂号、对下哗众取宠?机关干部搞调查研究的目的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能为了迎合上级的意图、迁就下级的情绪、追“风向”、赶时髦,调查时偏听偏信,研究时硬扭角度。
二要处理好写文章与指导工作的关系。调查研究之后,一般都要写出文字材料,或向本级领导报告,或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但绝不能把写文章和做表面文章划等号。写文章的不一定是做表面文章,不写文章的不一定不是做表面文章,关键在于文章是怎样写的,工作是怎样做的。经过认真周密全面客观的调查,尔后进行科学的辩证的分析研究,最后写出有理有据对工作有正确指导作用的调查报告,这样的文章写的越多越好。而那些满篇华丽辞藻缺乏实际内容、对工作毫无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写的再少也是做表面文章。那些对指导工作没有价值的调查研究,即便不写文章,也是做表面文章。做表面文章既害人又贻误工作,切不可为!三要抓好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调查研究的成果最终能否落实到指导工作上,即进人工作,进入领导决策,这是辨别某一调查研究是否做表面文章的最重要标志。经过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上报下发,这仅仅是做完了上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做好下篇文章,即把调查研究之后拿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落实到基层,变成广大干部战士的实际行动,使调查研究之花,结出丰硕的改进工作之果。
第三篇:跟八戒学习如何写个人思想总结
跟八戒学习如何写个人思想总结
(2011-05-09 19:58:42)转载 标签:
文化
能否写好一份高质量的思想总结,引起领导注意,上司满意,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写好个人思想总结并不容易,需要很多技巧,猪八戒是这方面的高手。现推荐八戒的经典思想总结一份,望大家深加体会,并与个人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
我最最亲爱的唐老师:
我千万次从灵魂深处感谢您给我一个反省的机会,这是您对我的爱护与鞭策,这将对全面提高我的素质,重塑我的心灵,更好地为西天取经的伟大事业服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我始终认为孙悟空是一个混进取经队伍的流氓、无赖、刽子手、现行反革命。悟空的反革命不是一天两天,他来路不明,根不正苗不红。在花果山占山为王,是典型的土匪作风,还搞政治改革蓄谋造反,唐老师您不知道,他的屁股上有反骨啊。后来他大闹龙宫,祸乱天堂,反革命嘴脸彻底暴露了出来,敢在伟大的佛陀手上撒尿,是双重反革命。被判处500年有期徒刑,幸亏唐老师相救,可他知恩不报,时刻准备颠覆您的领导。这种人无法无天,仇恨领导,欺负群众,高高在上,实质上是反革命思想在作崇。
沙和尚表面上像个老实人,可实际上越是这样我们就要越提高警惕,很多老实人其实是最不老实的,像我这样对您赤胆忠心,对事业一片红心的人真的不多了!首先,沙和尚从来就没有当过正而八经的国家干部(门卫不算),政治觉悟不高;其次,他吃过好多人,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再次,表面上他跟大家相处得很好,实际上是典型的机会主义,骑墙派,这种人在关键时候能不能靠得住,很让人担心。
由于比较年轻,参加取经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我有很多缺点,希望得到唐老师毫不留情地批评,批评就是帮助我,爱护我。我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太老实,原则性太强,灵活性不足,在跟孙悟空的斗争过程中不够坚定,经常因为老实吃大亏;
第二,心太软,所有的担子都自己扛,牺牲在前,享受在后,结果培养了很多人的惰性; 第三,太讲意气,太重感情,当年要不是对嫦娥用情太多,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
第四,对自己要求太严格,对别人太宽容,永远只看见自己的失误,看不见别人的错误;
第五,是非过于分明,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从来不懂上跳下窜、拍马溜须,为人太正直,水至清则无鱼啊。希望唐老师能帮助我改正这些缺点。
再次感谢唐老师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总结,在我心中,您永远是全世界最伟大、最纯洁、最无私、最高尚、最帅最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举世无双的领袖与导师,我生是唐老师的人,死是唐老师的鬼。
您最最忠诚的学生 八戒
分享
第四篇:成语八戒教案
《成语的使用》导学案
执教者:唐正兰
一、导入:
在汉语的语言宝库中,摆放着一颗颗瑰丽夺目的宝石,这就是成语。
二、导疑: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它以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我们日常阅读和口头表达、文章写作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所以,全面正确地掌握成语误用的类型,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成语的使用上,有下列七点我们一定有引以为戒。
三、导研:
一戒望文生义:
病例1: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在此句中,作者显然将“文不加点”的“点”理解成了“标点”,“写文章不加标点”确实是毛病,应该改掉。但是“文不加点”的真正含义却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这非但不是毛病,反而是非才思敏捷的写作高手不能达到的优点,为什么要改掉呢?
病例2:编辑部收到的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在此句中,作者显然将“不刊之论”的“刊”理解成了“刊载”。而实际上“不刊之论”这一成语意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这样的稿件任何一个编辑部都是求之不得,怎会无法采用呢?
病例3:我们隔壁的一家人与人交往十分慷慨,从不吝啬,被人们称为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这一成语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出自《庄子·秋水》中“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一句,亦简称“方家”。在这里“大方”音dàfāng。而“大方”(dà·fang)意思是“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其不能与“之家”构成成语,作者显然是将这两个同音词混淆了。
二戒褒贬不分:
病例4: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小王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学校的其他同学为其高兴庆贺,并非人人皆可当官,怎能用这一成语贬损他们呢?
病例5: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
“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说的是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一天看见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地里的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这意外的收获使他非常高兴,他于是便放下手中的农具,整天在树桩子旁守着,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但以后他再也没有得到,自己的愚蠢行为却成为笑料。韩非子在文中用此讽刺了那些拘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后来人们常用此成语来比喻有的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成语,然而它却出现在了上面例句中。作者的本意是要赞颂公安人员神机妙算、勇擒凶犯的事迹,但由于未能正确理解“守株待兔”的贬义色彩,错用在此处,反将他们比喻成了不思进取,幻想不劳而获的庸碌之辈。
另外,“守株待兔”的原意是枉费工夫,绝不会再有所收获。那么公安人员既是“守株待
兔”,又怎能一举将罪犯擒获呢?这前后显然自相矛盾。
病例6: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这一成语比喻人人称赞,是一个褒义成语。作者批评饭店服务质量差是绝不能用这个成语的。如果是用以讽刺,也需要用引号标明出来。明确褒贬色彩
(1)褒义的用于好的事物身上:
凤毛麟角、沁人心脾、叹为观止、耳提面命、众望所归、危言危行(2)贬义
置若罔闻、闭门造车、暴虎冯河、邯郸学步 沐猴而冠、始作俑者、弹冠相庆、无独有偶、三戒张冠李戴:
病例7: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芳,《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敬辞,用于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指人时专指女性。如“芳龄(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名(指女子的名字,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心(指年轻女子的心)”。可见“技压群芳”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艺超过同性其他人,不能用来称颂男子体操队。笔者认为,可改为“力挫群雄(雄:这里指男性)”。
病例8:真奇怪,我的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现代汉语词典》。),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语可改为“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病例9: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见《现代汉语词典》)。可见,这一成语只能由说话或写文章的人自己说或写,第三者称别人的讲话或文章为“抛砖引玉”是不礼貌的。上面例句中作者使用这一成语的本意是要褒扬张厂长的讲话,但由于混淆了谦辞和敬辞的界限,结果欲褒实贬。
明确适用范围:如下列几种特殊的适用范围:(1)用于文学艺术的
脍炙人口、洛阳纸贵、文不加点、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不落窠臼、含英咀华、鸿篇巨制、力透纸背、淋漓尽致 挥洒自如、呼之欲出、烘云托月、倚马可待(2)用于夫妻的和少年男女之间的
耳鬓厮磨、破镜重圆、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劳燕分飞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3)用于对人和对物的
对人:鱼龙混杂、不可理喻、一视同仁、相濡以沫 对物:鱼目混珠、不可思议、等量齐观、叹为观止(4)表敬和表谦的
敬:不吝赐教、不吝珠玉、鼎力相助(只能用于他人)
谦:抛砖引玉、敝帚自珍、蓬荜生辉、不情之请(用于自己)
四戒轻重失当:
病例10: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见《现代汉语词典》)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病例11: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上面例句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可改为“丢盔卸甲”。
病例12: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见《现代汉语词典》)上面例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五戒自相矛盾:
病例13: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成语“功亏一篑”见伪古文《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来人们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上面例句中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
连连失利”,“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惜败获得亚军才是“功亏一篑”)。
病例14: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因人成事”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公等录录,此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意思是: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病例15: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这一成语出自《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意思是: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
六戒画蛇添足:
病例16: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
病例17: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 意为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隐”与后面的“苦衷”意思重复。
病例18: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 意为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与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复。
明确成语与句意的重复表述之处:
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虞:预料)显得相形见绌
众多莘莘学子
优良的校风蔚然成风
百姓生灵涂炭
耿耿于怀,至今难忘
一天天日臻完善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目前当务之急的大事 三令五申地强调 妄自菲薄自己
难言之隐的苦衷 多种形形色色
七戒胡乱模仿:
病例19:这个工程如果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
很明显,“拿你是问”是作者模仿成语“唯你是问”而造的一个短语,但是他并没有理解“唯你是问”中的“是”是一个文言助词,只起提前宾语“你”的作用,并无实义。“唯你是问”即“只问你”。
照此看来,作者仿照的“唯你是问”只能翻译成“拿问你”,这从语法上无论无何是讲不通的。
病例20:今天镇上恰逢集日,只见人流涌动,摊前若市。
很明显,“摊前若市”是模仿成语“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见《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而造的一个短语,但是“门庭”与“市”是不同类的地方,可以相似。而“摊前”即是“市”的一部分,又谈何“若(像)”不“若(像)”呢?
病例21:有的人事前信誓旦旦,拍胸脯打保票,但一出了问题就躲之夭夭。
很明显,“躲之夭夭”是模仿成语“逃之夭夭” 而造的一个短语。成语“逃之夭夭”
是逃跑的诙谐说法,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一诗中“桃之夭夭(意思是桃树长得枝叶茂盛)”一句,后以“桃”谐音为“逃”。而作者仿照的“躲之夭夭”中“之夭夭”既无来历,又无意义,可谓东施效颦、弄巧成拙了。
四、导练:
1、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2、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3、(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4、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5、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6、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7、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8、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9、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10、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五、导评:
正确使用成语,是高考说明中考试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从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对成语使用的正误判断题则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保留题目”。希望同学们继续作好积累。
第五篇:读后感 八戒说禅
读后感——《八戒说禅》
中国人普遍关注今生今世的可得见、摸得着的结果,而在印度佛教中几乎不存在这个“功利性”问题。信仰上的分歧是很容易固执己见的。越是信仰深、修为浅、眼界窄,就越是如此。但眼界宽了也是麻烦,一部经可以受益终生,多读几部就会烦恼无穷,这就必须用信念来弥合教义了。
出于对佛教的好奇与喜爱,我只要见到关于佛教的书都会翻翻看,看到好的自然就会多多学习,汲取其中的知识。
《八戒说禅》也是我在首经贸图书馆中无意得到的一本很有趣的关于禅宗的书。《八戒说禅》从《坛经》入手,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只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谈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作者自云:书中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等等,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分析,但作者并非古人,所以并不能猜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不但作者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都做不到。
《坛经》是佛教经书中惟一一本由中国人写的,一般中国人写的东西在佛教中只能称为论,独此一本称经,可以看出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跟其他佛家书籍不同,这本《八戒说禅》一来不是经书典籍,二来不是考据文章,三来不是官样论文,而是一本相当通俗的书,全书不用出处和引文,以散文笔法写论文,机锋横出,读来畅快淋漓。
作者从心理学,物理学,逻辑学,历史学,文字学与佛学理伦来解读这本经书,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虽然口气充满了调侃,但不少分析都让人觉得在理。我始终认为真理越辨越明,信仰应该同时允许人们去置疑的,而佛教是很讲究逻辑学,高僧们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是个不会轻易相信某种理论与观点的人,特别是神话:真理是不需要用神话来证明自己的,真理就是真理,不需要任何修饰,越修饰越出错。我想宗教的创始人也是这样。但是,后人或因为理解不到位,或有自己的目的,或故意去神话经书理论,最后导致人们把经念歪了,这是需要我们注意并警惕的。作者也在书中对社会上风行的一些公案书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根本不懂,却在那故弄玄虚,听上去很有道理,其实离真正的禅宗十万八千里远。
中国人说举一反三,熊逸中《八戒说禅》中的思路与很多对于宗教演变的观点都是值得所有有信仰的人借鉴与反思的,即:我们应该如何去读经,如何去理解经书,如何去理解这些理论,学会思考也是信徒的基本素质之一。世界上三大宗教的经书都不是创始人或最高领导人写的,都是后人写的,既然是人写的,必然会打上人的思想的烙印,所以,如果我们全盘接受,而不思考,必然会导致出错,而有时,这些只会读经书不会思考的人会导致战争与冲突――这是与所有宗教教义都违背且反对的,而为什么偏偏会发生呢?让我们进行思考。
而对于佛教,我的理解是,佛教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看做是因缘和合的一种结果,这一点,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就跟今天我们人类的科学研究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样,既然是分子原子组成的,那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因缘和合的结果,比如,一辆汽车,它是由人用钢铁造出来的,每辆车有不同的使用轨迹,这也可以理解为它的因缘。几十年后,它没有了,组成它的钢铁可能回炉后变成了其他物体的组成成分,我们把这个过程就可以理解为因缘和合。
其实,我们这个问题看似很容易理解,但不容易理解的是,假如告诉你,这个车的存在是由人“想”出来的。那可能大多数人就不能理解了。但是,佛教告诉我们,这世界就是由我们的“心”造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由佛菩萨的“心”造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佛教不是科学的原因,因为就是告诉人类这个世界的真相,人类也未必能理解。当然了,好熊总是无意中说对一些零星的事,那就是,这个世界是由我们人类共同的心造出来的。这个心,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心”,而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产生的业力。这就是佛教所要告诉我们的粗略的世界的真相。